生物切片常用染料
组织和细胞的染色原理
组织和细胞的染色原理组织和细胞的染色原理染色是一种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通过染色剂与细胞或组织中的不同结构或成分发生特异性的化学反应,从而使其可见或更易观察。
基于染色原理,可以对组织和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形态学分析、细胞生物学研究以及疾病诊断等。
染色原理涉及到染色剂的选择,以及染色剂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目标结构或成分之间发生的染色反应。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染色剂和染色原理。
1. 基本染色剂常见的基本染色剂包括伊红、酸性伊红、甲基绿、吉姆萃安蓝等。
这些染色剂一般带有阳离子结构,可以与细胞或组织中的阴离子成分(如DNA、RNA)发生静电作用而染色。
2. 酶标染色酶标染色是一种常用于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等领域的染色方法。
其原理是将目标分子与一种酶结合,然后加入特定的底物与酶发生反应,产生显色物质,从而形成染色。
3.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用于检测或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抗体的特异性与待检测的蛋白质结合,并通过特定的染色反应可视化抗体-抗原复合物。
常用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免疫荧光染色等。
4. 核染色核染色是一种常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的染色方法,用于染色细胞核并观察核的形态特征。
常见的核染色剂包括伊红、甲基绿、苏木精和伊红溴化物等。
这些染色剂可以与DNA分子发生专一性结合,形成核染色物质。
5. 细胞器染色细胞器染色是一种常用于区分并可视化细胞器结构的染色方法。
例如,荧光卤素染料可以选择性地染色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等。
这些染色物质与细胞器的特定成分结合,使其在显微镜下可见。
6. 组织切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是在组织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用于观察组织中不同类型细胞和结构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常见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切片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总结:组织和细胞的染色原理基于染色剂与细胞或组织中目标结构或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1.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2.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3.生物膜:包裹在细胞外表面和细胞器及细胞核的表面,化学成分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在电镜下可见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中间一层电子密度低。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是脂类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排列成的液态膜。
生物膜的功能主要为物质交换、屏障、细胞识别、细胞分化等。
4.细胞器:是分散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有形成分。
包括核糖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微丝、中心粒、中间丝、微量网格。
它们能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细胞的各种功能。
5.核仁:具有制造核糖体的功能。
核仁呈球形,多为1~2个。
核仁位置不定,数量及大小常随细胞类型及功能状态而改变。
核仁由蛋白质、RNA和少量DNA构成。
6.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包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7.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薄膜共同向外伸出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的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8.缝隙连接:又称通信连接,呈斑状。
相邻细胞间有2~3nm间隙,有许多连接点。
冷冻蚀刻复型法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
每个连接小体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连接小体对接,小管相通。
其功能是进行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细胞间交换、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功能及降低电阻,有利于细胞间传递电冲动。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常用染色剂的配方(一)天然染料1、苏木精(Hematoxylin)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Ha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
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
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
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
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
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Carmine)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
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胭脂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
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
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
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
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3、靛蓝洋红(Indigo carmine)是由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Indigo)加上亚硫酸钠而成。
为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
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picro-indigo-carmine),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
4、地衣红(Orcein)是由地衣(Lecanora parella)中取得的染料,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染色。
植物细胞学中应用较多,尤其对于某些植物的染色体染色,效果比醋酸洋红更好。
鲁哥氏碘液染色原理
鲁哥氏碘液染色原理
鲁哥氏碘液是一种用于组织学染色的常用染色剂,常用于病
理学和生物学研究中。
它主要用于胃切片的染色,能够帮助观
察和诊断胃部组织的病理变化。
鲁哥氏碘液的染色原理主要是通过碘离子和碘化物对细胞内
部的核酸和糖蛋白质进行染色。
碘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
够与核酸和糖蛋白质中的双键和氨基基团发生反应,形成碘化物。
碘化物在细胞内可以与细胞核酸和糖蛋白质的核心部分结合,从而使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深褐色或黑色。
具体来说,鲁哥氏碘液染色的过程如下:
1.组织标本的固定:首先,将获取的胃部组织标本进行固定
处理,通常使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
固定可以保持组织的形态
结构,并防止其退变或腐败。
2.组织切片:将固定好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通常在10微米至20微米之间。
3.脱脂和脱水:将切片放入醇溶液中,去除其中的脂肪物质,并逐渐用醇进行脱水,以使细胞内的水分逐渐被醇所代替。
4.上染料:将脱脂和脱水后的组织切片放入鲁哥氏碘液中,
使其与碘离子和碘化物发生反应。
碘离子和碘化物会与组织中
的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深褐色或黑色的化合物。
5.洗净:洗净多余的染料,以避免染料过多产生背景噪音。
6.脱色:用酒精溶液将多余的染料脱色,使组织切片呈现出所需的染色效果。
7.除水:最后,用紫外线照射或漂白剂处理组织切片,以去除余下的色素,保持所需的染色结果。
总之,鲁哥氏碘液染色是通过碘离子和碘化物对组织中的核酸和蛋白质进行染色,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
这种染色方法在胃部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常见细胞染色试剂简介
常见细胞染色试剂简介1、酸性品红(Acid fuchsin)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
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
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Congo red)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喝酒精,遇酸呈蓝色。
它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
它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
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
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
刚果红可以跟苏木静作二重染色,也可用作类淀粉染色,由于它能溶于水和酒精,所以洗涤和脱水处理要迅速3、甲基蓝(Methyl blue)甲基蓝是弱酸性染料,能溶于水和酒精。
甲基蓝在动植物的制片技术方面应用极广。
它跟伊红合用能染神经细胞,也是细菌制片中不可缺少的染料。
它的水溶液是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剂。
甲基蓝极易氧化,因此用它染色后不能长久保存。
4、固绿(Fast green)固绿是酸性染料,能溶于水(溶解度为4%)和酒精(溶解度为9%)。
固绿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
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5.苯胺蓝(Aniline blue)是一种混合酸性染料,平常所用很难有一定的标准。
此染料一般很难溶于水,也不易溶于酒精(1.5%)。
植物制片中可与番红合用,作为组织染色;也可作藻类植物染色。
因为这种染料的成分很不一致,染色效果不易掌握。
6、苏丹Ⅲ(Sudan Ⅲ)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不溶解于水,呈红色粉末状,易溶于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15%)。
常用70%酒精中的饱和溶液。
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
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常见荧光染料及用途》荧光染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并在吸收能量的激发下发射可见光的化学物质。
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例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荧光染料及其主要用途。
1. 墨水蓝(BR):墨水蓝是一种具有强烈蓝色荧光的染料,常用于生物实验中的DNA染色。
它与DNA结合后能发出强烈的荧光信号,从而在实验中方便地观察和分析DNA的存在和定位。
2. 罗丹明B(RhB):罗丹明B是一种红色荧光染料,广泛用于组织切片和细胞染色。
它能够与细胞核和胞浆中的核酸结合,以显示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帮助科研人员研究细胞分裂和组织结构变化。
3. 草酸罗丹明G(OG):草酸罗丹明G是一种绿色荧光染料,主要应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定量分析。
在分光光度计中配合荧光检测器使用,可以精确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和核酸的浓度。
4. 罗丹明110(Rh110):罗丹明110是一种黄绿色荧光染料,常用于细胞活性检测。
通过与细胞内的酶或细胞膜结合,罗丹明110可以用来评估细胞的活力和存活情况,特别适用于细胞毒性测试和细胞增殖研究。
5. 荧光素(FITC):荧光素是一种与生物相容性极高的荧光染料,常用于免疫染色和分子生物学实验。
它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中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以及细胞表面标记。
以上只是常见的荧光染料中的几种,它们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荧光染料不断问世,为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更有力的工具。
通过荧光染料的运用,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物、物质和环境,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盐酸副品红用途
盐酸副品红用途盐酸副品红是一种常用的染料,也称为碱性红B或碱性品红。
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0H19N4Cl。
盐酸副品红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在生物学、医学、食品加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生物学领域在生物学研究中,盐酸副品红常用于细胞核染色和组织切片染色。
它可以与DNA结合形成紫色或红色的复合物,从而使细胞核显现出来。
此外,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盐酸副品红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染料,帮助观察免疫反应产生的结果。
2.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中,盐酸副品红被广泛用于制备组织切片和检查血液样本。
它可以与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结合,使它们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特征。
这对于诊断疾病、评估病情和监测治疗效果都非常重要。
3. 食品加工领域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盐酸副品红被用作一种食品着色剂。
它可以使食品呈现出艳丽的红色或紫色,增加其视觉吸引力。
此外,盐酸副品红还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当它与蛋白质结合时,会形成紫色复合物,从而反映出蛋白质的含量。
4. 其他应用领域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外,盐酸副品红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例如,在皮革制造中,它可以作为一种染料来染制皮革;在印刷和染料工业中,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料来生产其他染料;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它可以作为一种指示剂来检测水体和土壤的pH值等。
总之,盐酸副品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在生物学、医学、食品加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尽管它具有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因此,在使用盐酸副品红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环保法规。
氨基黑10b染色原理
氨基黑10b染色原理氨基黑10b是一种常用的染色剂,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组织切片染色。
它具有优异的染色效果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工作中。
那么,氨基黑10b的染色原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氨基黑10b染色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氨基黑10b的染色原理涉及到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
氨基黑10b是一种碱性染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基团,使得它在水溶液中呈现出强烈的碱性。
在细胞学染色中,碱性染料通常能与细胞组织中的酸性成分发生作用,从而实现染色的效果。
其次,氨基黑10b的染色原理还涉及到其与细胞组织中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在细胞核染色中,氨基黑10b能够与DNA和RNA等核酸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染色复合物。
这种染色复合物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明显的颜色,使得细胞核能够清晰可见。
同时,氨基黑10b也能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结合,实现对细胞质的染色。
此外,氨基黑10b的染色原理还与其在细胞组织中的渗透性和亲和性有关。
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氨基黑10b能够有效地渗透进入细胞组织内部,并与其特定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渗透性和亲和性使得氨基黑10b在细胞学染色中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综上所述,氨基黑10b的染色原理主要包括其碱性特性、与核酸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细胞组织中的渗透性和亲和性。
这些特性使得氨基黑10b成为一种理想的细胞染色剂,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组织切片染色工作中。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样本的特点和需要,调整氨基黑10b的染色条件,如浓度、染色时间和温度,以获得最佳的染色效果。
同时,结合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技术,可以进一步分析细胞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为科研和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总之,氨基黑10b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染色剂,其染色原理涉及到碱性特性、与核酸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细胞组织中的渗透性和亲和性。
深入了解氨基黑10b的染色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和理解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作用,为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结晶紫和甲基紫 生物膜
结晶紫和甲基紫生物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结晶紫和甲基紫是两种常用的生物染料,它们广泛应用于生物膜的制备和研究中。
生物膜是一种由生物组织或细胞所表现出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膜,它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结晶紫和甲基紫在生物膜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结晶紫和甲基紫这两种染料的特性。
结晶紫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呈现出深紫色的结晶状,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亲和性,能够与生物膜中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起到染色和标记的作用。
甲基紫则是一种具有类似特性的染料,它也可以与生物膜中的蛋白质、核酸等成分结合并发挥其染色效果。
在生物膜的制备过程中,结晶紫和甲基紫通常被用作染色试剂,它们可以通过与生物膜中的特定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的方式,将其染色成特定颜色,从而方便观察和分析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在生物膜的研究领域中,结晶紫和甲基紫还可以作为荧光标记物,通过与荧光显微镜等设备结合使用,实现对生物膜中特定分子的高度灵敏的检测和成像。
结晶紫和甲基紫的制备方法也是生物膜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这两种染料可以通过合成和提纯的方式来获得。
在合成过程中,要注意合成反应条件的控制,以确保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在提纯过程中,可以通过溶剂抽提、结晶分离等方法,获得高纯度的结晶紫和甲基紫。
为了确保染料的质量和稳定性,还可以通过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检测,确保其符合应用要求。
第二篇示例:结晶紫和甲基紫是两种常用的染料,它们在生物膜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生物膜是由生物多聚物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在生物膜的研究中,染料的选择和使用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晶紫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染色剂,在实验室中经常用于DNA和RNA的染色。
它是一种亲合性染料,可以与DNA和RNA中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深紫色的复合物。
高中生物染料总结
高中生物染料总结
生物染料是一类从天然植物、动物、微生物中提取的染色物质。
它们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对人体和环境都相对安全。
下面是对几种常见的高中生物染料的总结。
1.伊红
伊红是一种红色的天然染料,常用于细胞核染色。
它能与DNA结合,使细胞核染成暗红色。
伊红染色后的细胞核清晰可见,便于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
2.甲苯胺蓝
甲苯胺蓝是一种蓝色的天然染料,常用于细胞质染色。
它能与RNA结合,使细胞质染成浅蓝色。
甲苯胺蓝染色后的细胞质清晰可见,便于观察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和结构。
3.苏木精
苏木精是一种红色的天然染料,常用于组织切片染色。
它能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染成红色。
苏木精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清晰可见,便于观察组织形态和结构。
4.格拉姆染色
格拉姆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可用于区分细菌的不同类型。
它将细菌染成紫色或红色,依据细菌细胞壁的不同结构,紫色代表革兰氏阳性菌,红色代表革兰氏阴性菌。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高中生物染料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理解生物染色和观察细胞组织有所帮助。
苏木精伊红染色原理
苏木精伊红染色原理引言:苏木精伊红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苏木精伊红染色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苏木精伊红染色原理苏木精伊红染色是一种复合染色方法,由苏木精染色和伊红染色两个步骤组成。
1. 苏木精染色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能够与细胞核酸和蛋白质结合,使细胞核染色。
苏木精染色的原理是,苏木精分子中的带正电荷的亲水基团与细胞核中的带负电荷的DNA结合,形成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红色或紫色。
2. 伊红染色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够与细胞质内的酸性物质结合,使细胞质染色。
伊红染色的原理是,伊红分子中的带负电荷的亲水基团与细胞质中的带正电荷的酸性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红色。
二、苏木精伊红染色的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组织学研究苏木精伊红染色可以使细胞核和细胞质清晰可见,有助于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进而了解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组织的类型。
2. 病理诊断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病理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组织标本的病理诊断。
通过染色后的组织切片,病理医生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是否异常,从而判断组织是否存在病变,如肿瘤细胞的增生和异型性。
三、苏木精伊红染色的优缺点苏木精伊红染色作为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1. 显色明亮:苏木精和伊红都是鲜艳的染料,染色后的组织切片色彩鲜明,有利于观察。
2. 操作简便: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试剂。
3. 适用广泛:苏木精伊红染色适用于各种组织类型,可以染色多种器官和组织的切片。
缺点:1. 无特异性:苏木精伊红染色不能针对特定的细胞或组织结构进行染色,染色结果无特异性。
2. 可逆性:苏木精和伊红染料与细胞结构的结合是可逆的,染色结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退色。
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通过苏木精和伊红染料的结合,使细胞核和细胞质染色,从而实现对组织结构的观察和病理诊断。
微生物实验染色技术
微生物实验染色技术
微生物实验常用的染色技术有:
1. 革兰氏染色:用于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 肥达氏染色:用于观察细菌胞壁结构,对不同菌种有区分性。
染色后革兰氏阳性菌染色成黑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
3. 石蜡包埋:用于制备细胞切片,方便观察细胞结构。
4. 原生质染色:用于观察微生物细胞内部结构,比如核、质粒等。
可用甲苯染液或尼格氏染液染色。
5. 酸性染色:利用染料与细胞核染色质亲合性及电性相异之特性强烈的反应染色。
常用的有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用于观察细胞核。
6. 碱性染色:利用染料与细胞质内基质颗粒亲合性及电性相异之特性强烈反应染色。
常用的有甲苯绿染液、甲苯蓝染液,用于观察细胞质。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1.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2.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3.生物膜:包裹在细胞外表面和细胞器及细胞核的表面,化学成分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在电镜下可见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中间一层电子密度低。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是脂类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排列成的液态膜。
生物膜的功能主要为物质交换、屏障、细胞识别、细胞分化等。
4.细胞器:是分散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有形成分。
包括核糖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微丝、中心粒、中间丝、微量网格。
它们能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细胞的各种功能。
5.核仁:具有制造核糖体的功能。
核仁呈球形,多为1~2个。
核仁位置不定,数量及大小常随细胞类型及功能状态而改变。
核仁由蛋白质、RNA和少量DNA构成。
6.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包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7.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薄膜共同向外伸出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的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8.缝隙连接:又称通信连接,呈斑状。
相邻细胞间有2~3nm间隙,有许多连接点。
冷冻蚀刻复型法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
每个连接小体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连接小体对接,小管相通。
其功能是进行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细胞间交换、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功能及降低电阻,有利于细胞间传递电冲动。
生物切片常用染料
常用染料性能简介(一)天然染料1、xx精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热带豆科植物)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
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
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
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
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
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
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虫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
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
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
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
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二)人工染料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
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
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
他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
他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xx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和酒精,遇酸呈蓝色。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简介:甲苯胺蓝(T 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 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
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 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
甲苯胺蓝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 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 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甲苯胺蓝染色液(T oluidine Blue,1%,硼酸盐法)由于硼酸盐缓冲液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
组成:操作步骤(仅供参考):(一)肥大细胞染色1、脱蜡至蒸馏水。
2、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可选)0.5%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95%和无水乙醇脱水。
6、 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1、 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
2、 系列乙醇各。
3、 自来水洗2min 。
4、 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 浸染。
5、 自来水洗2min ,滤纸吸干水分。
6、 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 逐级乙醇脱水。
8、 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编号 名称 DA0059 Storage Toluidine Blue O stain (0.5%,硼酸盐法) 1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三)细胞涂片染色1、用20%的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 一般要求稀释到0.1%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后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苏木素染色液分类依据
苏木素染色液分类依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木素(Safranin)是常用的生物染色液,在生物学、医学和组织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苏木素液是由苏木素、乙醇和蒸馏水等成分混合而成的染色剂。
苏木素染色液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其成分、pH值、染色效果等多个方面。
苏木素染色液的分类可以根据其成分的不同来划分。
一般来说,苏木素染色液可以分为普通苏木素染色液和改良苏木素染色液两种类型。
普通苏木素染色液是由苏木素、乙醇和蒸馏水等基本成分混合而成,适用于一般的生物染色实验。
而改良苏木素染色液则在普通苏木素染色液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增强染色效果的成分,如盐酸、醋酸等,使得染色效果更加明显、清晰。
苏木素染色液的分类也可以根据其pH值的不同来进行划分。
苏木素染色液的pH值对染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苏木素染色液的pH值在2.5-3.0之间时,染色效果最佳。
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染色的效果,甚至导致染色失败。
根据苏木素染色液的pH 值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酸性苏木素染色液和碱性苏木素染色液两种类型。
苏木素染色液的分类也可以根据其染色效果的不同来进行划分。
根据对细胞、组织或器官的染色效果,可以将苏木素染色液分为核内染色和细胞质染色两种类型。
核内染色是指苏木素染色液主要作用于核内的细胞器或细胞核,使得核内结构清晰可见,适用于观察细胞核形态和数量、核仁等。
而细胞质染色则是指苏木素染色液主要作用于细胞质内的细胞器或其他结构,使得细胞质结构清晰可见,适用于观察细胞质内的胞器结构、分布等。
苏木素染色液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其成分、pH值、染色效果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苏木素染色液对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苏木素染色液的分类依据,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苏木素是一种用于生物组织染色的有机染料,常用于组织学切片的染色工作中。
茜素红染色原理
茜素红染色原理
茜素红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它在组织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茜素红染色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它可以用于染色细胞核、胞质和细胞器等结构,使其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
那么,茜素红是如何进行染色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茜素红染色的原理。
茜素红染色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茜素红与细胞内的核酸结合的特性。
茜素红是一种亲核酸染料,它可以与细胞内的DNA和RNA结合,形成稳定的染色物质。
在染色过程中,茜素红会与DNA和RNA中的磷酸基团发生作用,使得细胞核和胞质中的核酸结构被染色成红色,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细胞结构。
茜素红染色的具体步骤包括固定、脱水、透明化、浸染和封片等。
首先,需要对待染细胞进行固定处理,通常使用福尔马林或乙醛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固定后,将细胞样本进行脱水和透明化处理,使细胞组织透明度增加,便于染色物质的渗透和染色效果的提高。
接下来,将样本浸入茜素红染色溶液中,使其充分吸收染色物质。
最后,将染色好的样本进行封片处理,以保护样本并固定染色效果。
茜素红染色的原理简单清晰,操作方法也相对简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在组织学研究中,茜素红染色可以帮助观察细胞核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对细胞学和组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诊断中,茜素红染色也常用于病理标本的处理和观察,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总之,茜素红染色原理简单清晰,操作方法简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茜素红染色,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帮助。
希望本文对茜素红染色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碱性品红的工艺流程
碱性品红的工艺流程碱性品红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常用于细胞组织切片的染色工作。
下面是碱性品红的工艺流程。
1. 组织处理:首先需要获取需要染色的组织样本,可以是细胞培养物或者生物组织切片。
对于切片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如使用福尔马林固定液将样本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的染色性。
2. 脱水处理:固定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将样本中的水分逐渐去除。
常用的脱水方法是使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乙醇溶液进行脱水,在每个乙醇浓度中浸泡一段时间,使组织逐渐脱水。
3. 渗透处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渗透处理,使其逐渐吸入溶液中,以便后续染色反应的进行。
常用的渗透剂是苯骈喹啉(二乙基吡咯啉)。
4. 固定处理:渗透处理后,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使其保持形态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是牛血清白蛋白乳液。
5. 染色处理:在碱性品红染色中,常用的染色剂是碱性品红染料。
将染色剂加入染色液中,并将固定处理过的组织样本放入染色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使染料与组织结合。
6. 清洗处理:染色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清洗,除去多余的染料。
常用的清洗液是蒸馏水或乙醇溶液。
将组织样本放入清洗液中轻轻晃动,使多余的染料被清洗掉。
7. 脱水处理:清洗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将样本中的水分去除。
与脱水处理相似,使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乙醇溶液进行脱水。
8. 透明处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透明处理,使其透明,便于观察。
常用的透明剂是二甲苯。
9. 封片处理:透明处理后,将组织样本放入适用的封片剂中,并覆盖玻片,使其固定在玻片上。
10. 干燥处理:封片后,需要将玻片中的溶剂蒸发干燥,使组织样本固定在玻片上。
以上就是碱性品红的工艺流程。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色素沉积在细胞核的染色效果,以便后续的观察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小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染料 生物
染料生物
染料在生物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染料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1.细胞染色:用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是细胞学研究中常用的
方法。
常见的细胞染色染料有荧光染料(如荧光素、DAPI、荧光素硫酸盐)、偏振染料(如甲苯胺蓝)和各种生物染
料(如甲基绿和伊红)等。
2.蛋白质染色:在蛋白质研究中,染料常用于可视化和分离
蛋白质。
例如,用Coomassie蓝染料可以可视化蛋白质在
凝胶电泳中的分离效果。
还有其他染料如银染法和荧光染
料(如SYPRO染料)也常用于蛋白质的分析。
3.组织染色:组织染色是研究生物组织结构和组成的重要方
法。
常用的组织染料包括血液和组织切片染色常用的血液
和组织切片染色剂有伊红、苏丹红、溴蓝和尤卫氏液等。
4.核酸染色:在核酸研究中,染料常用于DNA和RNA的可
视化和检测。
例如,乙烯基溴化铵(EB)和硫胺素(SYBR
Green) 等染料可用于凝胶电泳中DNA和RNA的可视化。
5.免疫组化染色:染料在免疫组化中用于检测目标蛋白质的
位置和表达水平。
常见的免疫染料包括辣根过氧化酶
(HRP)和碱性磷酸酶(AP)等。
总的来说,染料在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提供关于细胞、组织、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信息,并帮助研究人
员理解和解释生物学现象。
乙烯基-β-紫罗兰醇用途
乙烯基-β-紫罗兰醇用途乙烯基-β-紫罗兰醇(Ethyl Violet)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紫罗兰类染料,在生命科学、医药领域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其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生化实验、组织学研究以及微生物学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深入探讨乙烯基-β-紫罗兰醇的用途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生化实验中的用途:乙烯基-β-紫罗兰醇在生化实验中作为染色剂广泛用于核酸分析和分离。
其主要用途包括:凝胶电泳:乙烯基-β-紫罗兰醇可与DNA或RNA结合,使其在凝胶电泳中呈现出紫色或蓝色条带,从而方便核酸的可视化和分析。
核酸分离:乙烯基-β-紫罗兰醇可在核酸分离中作为标记,帮助分离不同长度的DNA或RNA分子。
核酸定位:乙烯基-β-紫罗兰醇染色后的核酸条带可用于在凝胶上定位目标分子,有助于分析和研究。
二、组织学研究中的应用:乙烯基-β-紫罗兰醇在组织学研究中常用于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结构:细胞核染色:乙烯基-β-紫罗兰醇可染色细胞核,使其呈现出紫色,有助于研究细胞核的形态和数量。
组织切片染色: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乙烯基-β-紫罗兰醇常用于染色组织切片,以便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排列。
组织分类:根据染色后的细胞和组织颜色和形态特征,可以进行组织分类和研究。
三、微生物学分析中的应用:乙烯基-β-紫罗兰醇在微生物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于微生物鉴别和分类:细菌染色:乙烯基-β-紫罗兰醇染色可以帮助鉴别细菌的形态和特征,从而分辨不同种类的细菌。
真菌鉴定:对于真菌的研究,乙烯基-β-紫罗兰醇也可以作为染色剂,帮助识别不同的真菌种类。
四、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除了上述应用外,乙烯基-β-紫罗兰醇在医药领域也有一些潜在应用:抗菌作用研究:一些研究表明,乙烯基-β-紫罗兰醇可能对一些细菌产生抗菌作用,因此被用于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药物载体:由于其化学性质,乙烯基-β-紫罗兰醇在药物传递和释放领域可能有潜在的应用,用于药物的载体或释放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染料性能简介
(一)天然染料
1、苏木精
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热带豆科植物)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
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
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
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
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
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
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
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虫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
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
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
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
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
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二)人工染料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
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
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
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
他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
他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
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和酒精,遇酸呈蓝色。
他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
他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
他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
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
刚果红可以跟苏木精作二重染色,也可用作类淀粉染色,由于他能溶于水和酒精,所以洗涤和脱水处理要迅速。
3、甲基蓝
甲基蓝是弱酸性染料,能溶于水和酒精。
甲基蓝在动植物的制片技术方面应用极广。
他跟伊红合用能染神经细胞,也是细菌制片中不可缺少的染料。
它的水溶液是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剂。
甲基蓝极易氧化,因此用他染色后不能长久保存。
4、固绿
固绿是酸性染料,能溶于水(溶解度为4%)和酒精(溶解度为9%)。
固绿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
他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5、苏丹Ⅲ
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易溶于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15%)。
苏丹Ⅲ是脂肪染色剂。
6、伊红
这类染料种类很多。
常用的伊红Y,是酸性染料,呈红色带蓝的小结晶或棕色粉末状,溶于水(15摄氏度是溶解度达44%)和酒精(溶于无水酒精的溶解度为2%)。
伊红在动物制片中广泛应用,是很好的细胞质染料,常用作苏木精的衬染剂。
7、碱性品(复)红
碱性品红是碱性染料,呈暗红色粉末或结晶状,能溶于水(溶解度1%)和酒精(溶解度8%)。
碱性品红在生物学制片中用途很广,可用来染色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嗜复红性颗粒和中枢神经组织的核质。
在生物学制片中用来染维管束植物的木质化壁,又作为原球藻、轮藻的整体染色。
在细菌学制片中,长用来鉴别结核杆菌。
在尔根氏反应中用作组织化学试剂,已核查脱氧核糖核酸。
8、结晶紫
结晶紫是碱性染料,能溶于水(溶解度9%)和酒精(溶解度8.75%)。
结晶紫在细胞学、组织学和细菌学等方面应用极广,是一种优良的染色剂。
他是细胞核染色常用的,用来显示染色体的中心体,并可染淀粉、纤维蛋白、神经胶质等。
凡是用番红和苏木精或其他染料染细胞核不能成功时,用它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用番红和结晶紫作染色体的二重染色,染色体染成红色,纺锤丝染成紫色,所以也是一种显示细胞分裂的优良染色剂。
用结晶紫染纤毛,效果也很好。
用结晶紫染色的切片,缺点是不易长久保存。
9、龙胆紫
龙胆紫是混合的碱性染料,主要是结晶紫和甲基紫的混合物。
在必要时龙胆紫能跟结晶紫互相替用。
医药上用的紫药水,主要成分是甲基紫,需要时能代替龙胆紫和结晶紫。
10、中性红
中性红是弱碱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溶解度4%)和酒精(溶解度1.8%)。
它的碱性溶液中呈现黄色,在强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而在弱酸性溶液中呈红色,所以能用作指示剂。
中性红无毒,常做活体染色的染料,用来染原生动物和显示动植物组织中活细胞的内含物等。
陈久的中性红水溶液,用作显示尼尔体的常用染料。
11、番红
番红是碱性染料,能溶于水和酒精。
番红是细胞学和动植物组织学生常用的染料,能染细胞核、染色体和植物蛋白质,示维管束植物木质化、木栓化和角质化的组织,还能染孢子囊。
12、亚甲蓝或美蓝
亚甲蓝或美蓝是碱性染料,呈蓝色粉末状,能溶于水(溶解度9.5%)和酒精(溶解度6%)。
亚甲蓝是动物学和细胞学染色上十分重要的细胞核染料,其优点是染色不会过深。
13、甲基绿
甲基绿是碱性染料。
它是绿色粉末状,能溶于水(溶解度8%)和酒精(溶解度3%)。
甲基绿是最有价值的细胞和染色剂,细胞学上常用来染染色质,跟酸性品红一起可作植物木质部的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