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硅半导体材料基础讲解
半导体硅知识优秀课件
![半导体硅知识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7cd56726fff705cd170a11.png)
1.2.1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
硅太阳电池生产中常用的硅(Si),磷(P),硼(B) 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1.2-1所示
第三层4个电子 第二层8个电子 第一层2个电子
最外层5个电子
最外层3个电子
Si +14
P
+15
B
si
P
B
图1.2-1
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有几个 价电子就称它为几族元素。
为了简便明了,以后分析问题时只要采用图1.2-2所示 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即可。
正四面实体结构
图1.2-4
金钢石结构
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
1.2.6晶面和晶向 晶体中的原子可以看成是分布在一系列平行而等
距的平面上,这些平面就称为晶面。每个晶面的垂直方向 称为晶向。图1.2-5是几种常用到的晶面和晶向。
图1.2-2
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
1.2.5硅晶体的金刚石结构 晶体对称的,有规则的排列叫做晶体格子,
简称晶格,最小的晶格叫晶胞。图1.2-3表示一些重 要的晶胞。
(a)简单立方 (Po)
(b)体心立方 (Na、W)
图1.2-3
(c)面心立方 (Al、Au)
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
金刚石结构是一种复式格子,它是两个面心立方晶格沿 对角线方向上移1/4互相套构而成(见图1.2-4)。
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
(100)
(110)
(111) 图1.2-7
1.3固体的能带理论
1.3.1能带的形成 在原子中内层电子受原子核束缚较紧,相应的能量较小,
外层电子(价电子)能量较大。图1.3-1表示所谓能级图。
硅的性质及有关半导体基础理论PPT课件
![硅的性质及有关半导体基础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dc156252ea551811a6872b.png)
3、晶体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在某一个严格固定的温度下溶 解而变成液体状态。
9
以上晶体的各种性质,都可以用晶体结构的特点加以解释,晶体内部 结构排列很有秩序,构成晶体的各种粒子:原子、离子、分子,形成规 则的、有规律的、周期性的空间点阵。这类点阵是三组平面相交而成。 其中每一组都是由很多彼此平行等距离的平面组成。
24
• 由于半导体的Eg比较小,所以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能量较大的电子就越 过禁带进入导带。使原来空着的导带有了电子,而且在价带中也出现 了一些电子的空位,这样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电子,在外电场的 作用下,都可作定向运动。因此,半导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具有导电性。
16
*对于绝缘体而言,价电子紧密地局限在其原子轨道,无法导电。 *对于具有金刚石结构的硅,每个原子与邻近四个原子构成键合。
Z
+4
X
金刚石晶格中四面体结构
+4
+4
+4
Y
+4
在金刚石二维空间 结构的键合情况
17
上面已讲述硅原子的最外层轨道具有四个价电子。它可以与四个临近原子 分享其价电子,所以这样的一对分享价电子即成为共价键。 在室温下这些共价电子被局限在共价键上。在较高温度热振动可能打断共 价键。当一个共价键被打断时,就释放出一个自由电子参与导电行为, 因此,本征半导体在室温下的电性就如同绝缘体一样,但在高温下就如 同导体一样具有高导电性。 每当半导体释放出一个价电子时,便会在共价键上留下一个空穴(见图 2),这个空穴可能被邻近的价电子所填补,导致空穴的不断移动。因 此我们可以把空穴看作为类似于电子的一粒子,空穴带着正电,且在施 加电场之下,朝与电子相反的方向运动。
《硅半导体材料基础》课件
![《硅半导体材料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8480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4.png)
目录
• 硅半导体材料的简介 • 硅半导体的物理性质 • 硅半导体的晶体结构 • 硅半导体的制备方法 • 硅半导体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 未来硅半导体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硅半导体材料的简介
硅的发现与特性
硅的发现
硅元素是在1824年由雅各布·贝采利 乌斯首次从硅酸钾中分离出来的。
非晶硅的结构
原子排列短程有序
非晶硅的原子排列呈现短程有序的结构,即局部区域内的 原子排列与单晶硅相似,但整体上缺乏长程有序的结构。
不具备完整的晶体结构
非晶硅不具有完整的晶体结构,其原子排列在空间中不连 续,没有明显的结晶轴和晶格振动。
光学和电学性能各异
非晶硅在光学和电学性能方面表现出与单晶硅不同的特性 ,例如其透光性和导电能力较差,但在某些应用领域仍具 有重要价值。
异质结构
利用不同材料的组合,形 成异质结构,实现优势互 补,提高半导体性能。
低维材料
研究二维、一维和零维的 硅基材料,探索其在光电 器件和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
提高硅半导体的性能与稳定性
掺杂技术
通过优化掺杂技术,提高 硅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稳 定性。
表面处理
研究表面处理技术,改善 硅半导体的表面质量和稳 定性。
硅半导体的热导率较高,有利于热量的传递 和散发。
热容
硅半导体的热容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其晶 格结构和原子振动有关。
热膨胀系数
硅半导体的热膨胀系数较低,对其机械稳定 性和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热稳定性
硅半导体的热稳定性较好,能够在较高温度 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
03
硅半导体的晶体结构
单晶硅的结构
04
硅半导体的制备方法
硅的半导体应用原理
![硅的半导体应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dd94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d.png)
硅的半导体应用原理1. 硅的物理性质•硅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Si,原子序数为14,属于第14族元素。
•硅具有四个价电子,因此每个硅原子可以与邻近的四个硅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稳定的晶格结构。
•硅的晶体结构为钻石型立方晶体,具有高的结晶度和晶格常数。
2. 半导体基本概念•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材料,具有中等的电导率。
•半导体的导电性质是可调的,可以通过控制其电子和空穴的浓度来改变其导电性能。
•半导体材料包括硅、锗、砷化镓等,其中硅是最为常用的材料之一。
3. 硅的半导体性质•硅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以下特点:–硅具有较宽的能带隙,约为1.1电子伏特,使得硅在室温下能够保持稳定的半导体特性。
–硅的电子迁移率较高,有利于电子在晶体中的移动。
–硅的热稳定性好,能够承受较高的工作温度。
–硅的制备工艺成熟,生产成本低,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制造。
4. 半导体器件的原理•半导体器件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制造的电子器件,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
4.1 二极管的原理•二极管是一种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通过的器件。
•二极管由一个P型半导体和一个N型半导体组成,形成一个PN结。
•在正向偏置的情况下,P区的空穴与N区的电子发生复合,形成电流。
•在反向偏置的情况下,PN结的耗尽区内几乎没有电子和空穴,形成高阻断电压。
4.2 晶体管的原理•晶体管是一种可以放大和控制电流的器件。
•晶体管由三个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区域组成,分别是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当通过基区的电流增加时,会导致发射区的电流增加,进而控制集电区的电流。
•晶体管的放大效应使得其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器件之一。
4.3 集成电路的原理•集成电路是将多个半导体器件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上的器件。
•集成电路通过连接不同的半导体器件来实现各种功能,如逻辑门、存储器和处理器等。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包括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和封装等步骤。
•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
半导体材料课件熔体晶体生长 硅、锗单晶生长
![半导体材料课件熔体晶体生长 硅、锗单晶生长](https://img.taocdn.com/s3/m/a9c02f1c770bf78a642954ce.png)
≈ θm
1− hr 2 / 2ra
⎜⎛1 ⎝
−
1 2
hra
⎟⎞ ⎠
⎡ exp⎢−
⎢⎣
⎜⎜⎝⎛
2h ra
⎟⎟⎠⎞1/
2
z
⎤ ⎥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半导体材料
3-2 熔体的晶体生长
晶体中温度梯度沿轴向z和沿径向r的分量为
( ) ∂θ
∂z
≈
−θm
⎜⎜⎝⎛
2h ra
⎟⎟⎠⎞1/
2
1− hr 2 / 2ra
⎝ dZ ⎠L
Runyan对一个硅单晶生长系统进行了估算:
fmax=2.96cm/min。
实际测得 fmax=2.53 cm/min。
理论与实验值大体是相符的。 QF = fAdH~ = QC - QL
③ 生长速度f 一定时,A=(QC-QL)/fdH
QC→大 或 QL →小, A →大 (非稳定生长→建立新 的稳态 )
相对温度θ(r.φ.z)=T(r.φ.z)-T0;
T0:环境温度,T:体系温度。
晶体中热场是圆柱对称,与圆周角
φ无关;θ只是半径r和高度z的函
数,热传导方程为
∂ 2θ
∂r 2
+1 r
∂θ
∂r
+
∂ 2θ
∂z 2
=0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半导体材料
l
3-2 熔体的晶体生长
三个边界条件:
l
⑴ 固-液界面上,界面温度为熔点Tm,
3-2 熔体的晶体生长
AK
L
⎜⎛ ⎝
dT dZ
⎟⎞ ⎠L
+
fAd
H~
=
半导体器件物理教案课件
![半导体器件物理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7a765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6.png)
半导体器件物理教案课件PPT第一章: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1.1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介绍半导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解释n型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1.2 能带理论介绍能带的概念和能带结构解释导带和价带的概念讲解半导体的导电机制第二章:半导体材料与制备2.1 半导体材料介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砷化镓等解释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如拉晶、外延等2.2 半导体器件的制备工艺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工艺,如掺杂、氧化、光刻等解释各种制备工艺的作用和重要性第三章: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3.1 晶体管的基本原理介绍晶体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n型和p型晶体管的概念讲解晶体管的导电特性3.2 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原理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PN结的概念和特性讲解二极管的导电特性第四章: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测量4.1 晶体管的特性介绍晶体管的主要参数,如电流放大倍数、截止电流等解释晶体管的转移特性、输出特性和开关特性4.2 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如正向压降、反向漏电流等解释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第五章:半导体器件的应用5.1 晶体管的应用介绍晶体管在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模拟电路中的应用解释晶体管在不同应用电路中的作用和性能要求5.2 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中的应用解释二极管在不同应用电路中的作用和性能要求第六章:场效应晶体管(FET)6.1 FE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FET的结构类型,包括MOSFET、JFET等解释FET的工作原理和导电机制讲解FET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6.2 FET的特性介绍FET的主要参数,如饱和电流、跨导、漏极电流等解释FET的转移特性、输出特性和开关特性分析FET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第七章:双极型晶体管(BJT)7.1 BJ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BJT的结构类型,包括NPN型和PNP型解释BJT的工作原理和导电机制讲解BJT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7.2 BJT的特性介绍BJT的主要参数,如放大倍数、截止电流、饱和电流等解释BJT的转移特性、输出特性和开关特性分析BJT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第八章:半导体存储器8.1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介绍DRA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DRAM的存储原理和读写过程分析DRAM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8.2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介绍SRA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SRAM的存储原理和读写过程分析SRAM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九章:半导体集成电路9.1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集成电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解释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和封装方式9.2 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应用介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分析集成电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和性能要求第十章:半导体器件的测试与故障诊断10.1 半导体器件的测试方法介绍半导体器件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半导体器件测试仪器和测试电路10.2 半导体器件的故障诊断介绍半导体器件故障的类型和原因讲解半导体器件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第十一章:功率半导体器件11.1 功率二极管和晶闸管介绍功率二极管和晶闸管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分析功率二极管和晶闸管在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应用11.2 功率MOSFET和IGBT介绍功率MOSFET和IGBT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分析功率MOSFET和IGBT在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光电器件12.1 光电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介绍光电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分析光电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在光电子设备中的应用12.2 光电晶体管和光开关介绍光电晶体管和光开关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分析光电晶体管和光开关在光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半导体传感器13.1 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介绍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分析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13.2 光传感器和磁传感器介绍光传感器和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分析光传感器和磁传感器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14.1 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基本概念介绍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的定义、指标和分类解释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的重要性14.2 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半导体器件可靠性受材料、工艺、封装等因素的影响14.3 提高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的方法介绍提高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的设计和工艺措施第十五章:半导体器件的发展趋势15.1 纳米晶体管和新型存储器介绍纳米晶体管和新型存储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15.2 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介绍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15.3 半导体器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半导体器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半导体器件基础》课件
![《半导体器件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04e5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7.png)
这个PPT课件将带你深入了解半导体器件基础知识,从定义和分类开始,逐步 介绍固体物理基础、材料特性及应用等内容。
第一章 概述
半导体器件的定义和分类
从理解半导体器件的概念和分类开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固体物理基础
了解固体物理基础和半导体的结构特性,为后续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介绍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工艺辅助设备和材料。
第八章 半导体器件测试与可靠性
半导体器件生产过程中的测试
讨论半导体器件生产过程中的测试方法和步骤,确保 产品质量。
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以提高产品可靠 性和寿命。
结语
1 半导体器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2 学习资源和参考文献
CMOS电路的设计原理 和技巧
讲解CMOS电路设计的原理和技巧, 探索其优势和应用范围。
第五章 光电子器件
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
了解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的原理和结构,以及其在光电子学中的应用。
光电耦合器件和光电器件应用
探索光电耦合器件和其他光电器件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第六章 集成电路和MEMS器件
展望半导体器件领域的未来,包括新技术和应用。
提供学习资源和参考文献,以便进一步学习和探 索。
2
稳压二极管
介绍稳压二极管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以及其工作原理。
3
功率晶体管
理解功率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探讨其在电路中的功能。
第四章 MOS场效应管
基础概念和原理
深入了解MOS场效应管的基本概 念、工作原理和操作特性。
MOSFET的模型和特性
介绍MOSFET的模型和特性,包括 负载线和阈值电压等。各种应用中的表现。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讲义PPT讲稿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讲义PPT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a18ff077232f60dccca16c.png)
2020/7/15
20
• 施主和受主杂质均称为替位式杂质。
• 但事实上,一块半导体中常常同时含有施主和
受主杂质,当施主数量超过受主时,半导体就 是N型的,反之,受主数量超过施主时则是P 型的。
• 一般在N型单晶的生产中,通常以掺磷为主,
在P型单晶中以掺硼为主,目前太阳能单晶的 生产中,以掺硼的P型为主。
• 绝缘体——凡不能导电的物质均为绝缘体,
生活中常有的物质有橡胶,塑料,木材, 玻璃,陶瓷等都是不能导电的绝缘体,它 们的电阻率在10*E9欧姆半导体——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还有一种被称
为半导体的物质。主要有硅、锗、砷化镓、锑 化锢、磷化镓、磷化锢等。其中硅和锗为单一 元素的半导体,而砷化镓等为化合物半导体。
迹象。 2020/7/15
15
晶向
• 晶体中由位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所组成的平
面称为晶面,晶格中每一个平行排列的直 线方向称为晶向(见下图)。
2020/7/15
16
<100>晶面
<100>晶向
2020/7/15
17
• 单晶生长按生长方向主要有两种,即
<111>和<100>,目前在太阳能单晶的 生产中,基本上都是采用拉<100>方向的, 其特征为表面有四根对称的棱线。
• 硅的比重为2.33克/立方厘米
• 本征——指半导体本身的性质以区别于
外来掺杂的影响,而完全靠半导体本身
提供载流子的状况,理论上本征半导体
是纯净的,事实上在未掺杂的半导体中,
2020/7/15
8
• 有两种载流子参加导电——在半导体中,参与
导电的载流子有两种,即“电子”与“空穴”, 而且同一种半导体材料,既可以形成以电子为 主的导电,也可以形成以空穴为主的导电。
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知识
![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c17782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5.png)
目前中国有四川的峨眉半导体材料厂、四川新光、洛阳中 硅等生产多晶硅,今年年产量预计可达1000吨左右, 只占 世界产量的2%左右。
第14页,本讲稿共44页
半导体硅材料的制备 :
全球80%以上的多晶硅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其纯度可达7—9个 “九”,基本可以满足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要求。多数工厂在氢还原 工艺中采用12—24对棒的还原炉生产,多晶硅棒的直径在φ100— 200mm之间,炉产量在1.5—3吨,大约要180—200小时才能生产一 炉。据报导有50对棒的还原炉,单炉产量可达10吨以上。
• 导体(conductor):顾名思义,导体是指很容
易传导电流的物质,如金、银、铜、铝等金属材 料。这类金属材料的电导率很高,也就是说它们 的电阻率极低,大约是10-6—10-8Ωcm。如金属 铜的电阻率仅为1.75×10-8Ωcm。
• 绝缘体(Insulator):这是指极不容易或根本不
导电的一类物质,如:玻璃、橡胶、石英等材料 。绝缘体的电阻率很大,一般来说,绝缘体的电 阻率>108Ωcm。
第6页,本讲稿共44页
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知识
由电子运动轨迹构成的壳层,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目也正 好等于原子序数,这就使得原子在无得失外层电子的情况下 ,整体上处于电中性状态。我们常常把原子核最外层那些离 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叫作价电子。这些价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 较弱,在外电场或其它外力(如光照)的作用下,很容易摆 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金属导体之所以容易导电 ,是因为在金属体内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 用下,这些自由电子就会有规则地沿着电场的反方向流动, 这就形成了电流。自由电子的数量越多,或者它们在外电场 的作用下,自由电子有规则流动的速度越快,则电流越大, 它的导电性能越好,其电阻率就越低。
半导体基础知识整理.ppt
![半导体基础知识整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3397537f1922791688e8b6.png)
• 掺入的杂质的数量是非常少的, 极少的杂质会极大地影响半导体 的导电性能
纯净硅
不含杂质
1B/50000000Si 电阻率
1B/7143Si
电阻率
纯度99.99999999999% 10 Ωcm 0.01 Ωcm
演示课件
硅材料事业部
杂质半导体
第21頁
极少量的杂质能极大地改变半 导体的导电性能
警告!
演示课件
关于砷
如果吞下砷,砷会很快进入人的身体 如果通过呼吸吸进空气中的粉尘,砷的 颗粒会通过肺部的血管进入身体 至于皮肤接触,不会有大量的砷进入身 体,所以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演示课件
关于砷
人每天通过饮水,食物和空气中的灰尘, 会有.05mg的砷进入人的身体 其中0.0035mg是无机砷 有机砷和无机砷都会以尿的形式排出体 外 大部分的砷会在几天内排出体外,少量 的砷会在体内停留几个月或更长。
集电极
第28頁
P
基
N
极
P
PN结
发射极
演示课件
硅材料事业部
半导体三极管
三极管的结构(NPN型)
集电极
第29頁
N
基
P
极
N
PN结
发射极
演示课件
硅材料事业部
集成电路
第30頁
集成电路
• 1947年发明第一个锗晶体管
• 1958年诞生第一块集成电路
• 1969年在米粒大小的面积上可以集 成1000多个晶体管
• 1999年奔腾4芯片的集成度达到在 一个指甲大小的面积上集成了4000 多万个晶体管
硅材料事业部
演示课件
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
硅材料事业部
半导体第三讲下单晶硅生长技术课件
![半导体第三讲下单晶硅生长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d20c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e.png)
•2024/1/15
•半导体第三讲下单晶硅生长技术
ß 垂直磁场对动量及热量的分布具有双重效 应。垂直磁场强度过大(Ha=1000/2000), 不利于晶体生长。
ß 对无磁场、垂直磁场、勾形磁场作用下熔 体内的传输特性进行比较后发现,随着勾 形磁场强度的增加,熔体内子午面上的流 动减弱,并且紊流强度也相应降低。
显增大。研究还发现, 氧沉淀消融处理后,
后续退火的温度越高, 氧沉淀的再生长越快。
•2024/1/15
•半导体第三讲下单晶硅生长技术
ß 对1000 ℃、1100℃退火后的掺氮直拉硅中 氧沉淀的尺寸分布进行的研究表明,随着 退火时间的延长,小尺寸的氧沉淀逐渐减 少,而大尺寸的氧沉淀逐渐增多。氮浓度 越高或退火温度越高, 氧沉淀的熟化过程进 行得越快。
ß 因此适当控制氧析出物的含量对制备性能 优良的单晶硅材料有重大意义
•2024/1/15
•半导体第三讲下单晶硅生长技术
ß
研究发现,快速热处理( R T P)是一种
快速消融氧沉淀的有效方式, 比常规炉退火
消融氧沉淀更加显著。硅片经R TP 消融处
理后, 在氧沉淀再生长退火过程中,硅的体
微缺陷(BMD)密度显著增加, BMD的尺寸明
•2024/1/15
•半导体第三讲下单晶硅生长技术
ß 通过一定的工艺, 在硅片体内形成高密度的 氧沉淀, 而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无缺 陷洁净区,该区域将用于制造器件, 这就是 “内吸杂”工艺。
ß 如果氧浓度太低, 就没有 “内吸杂”作用, 反之如果氧浓度太高, 会使晶片在高温制程 中产生挠曲。
拉晶试验,结果发现平均 拉速可从0.6mm/min提高 到0.9mm/min,提升了 50%。
半导体材料硅的基本性质
![半导体材料硅的基本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4a9cec21700abb68a882fb79.png)
半导体材料硅的基本性质一.半导体材料1.1 固体材料按其导电性能可分为三类:绝缘体、半导体及导体,它们典型的电阻率如下:图1 典型绝缘体、半导体及导体的电导率范围1.2 半导体又可以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它们的定义如下:元素半导体:由一种材料形成的半导体物质,如硅和锗。
化合物半导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形成的物质。
1) 二元化合物GaAs ― 砷化镓SiC ― 碳化硅2) 三元化合物AlGa11As ― 砷化镓铝AlIn11As ― 砷化铟铝1.3 半导体根据其是否掺杂又可以分为本征半导体和非本征半导体,它们的定义分别为:本征半导体:当半导体中无杂质掺入时,此种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非本征半导体:当半导体被掺入杂质时,本征半导体就成为非本征半导体。
1.4 掺入本征半导体中的杂质,按释放载流子的类型分为施主与受主,它们的定义分别为:施主:当杂质掺入半导体中时,若能释放一个电子,这种杂质被称为施主。
如磷、砷就是硅的施主。
受主:当杂质掺入半导体中时,若能接受一个电子,就会相应地产生一个空穴,这种杂质称为受主。
如硼、铝就是硅的受主。
图1.1 (a)带有施主(砷)的n型硅 (b)带有受主(硼)的型硅1.5 掺入施主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如掺磷的硅。
由于施主释放电子,因此在这样的半导体中电子为多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多子),而空穴为少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少子)。
如图1.1所示。
掺入受主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如掺硼的硅。
由于受主接受电子,因此在这样的半导体中空穴为多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多子),而电子为少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少子)。
如图1.1所示。
二.硅的基本性质 1.1 硅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硅是最重要的元素半导体,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300K)如表1所示。
性质原子序数原子量原子密度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熔点密度(固/液) 介电常数本征载流子浓度本征电阻率电子迁移率符号 Z M a Tm ? ?0 单位个/cm3 ? ℃g/ cm 个/ cm3 ?3硅(Si) 14 28.085 5.00×1022 金刚石型 5.43 1420 2.329/2.533 11.9 1.5×1010 2.3×105 1350 ni ?i ・cm ?n cm2/(V・S) 空穴迁移率电子扩散系数空穴扩散系数禁带宽度(25℃)导带有效态密度价带有效态密度器件最高工作温度1.2 硅的电学性质硅的电学性质有两大特点:?p cm2/(V・S) cm/S cm2/S eV cm-3 cm ℃ -32480 34.6 12.3 1.11 2.8×10191.04×10 250 19Dn Dp Eg Nc Nv 表1 硅的物理化学性质(300K)一、导电性介于半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阻率约在10-4~1010?・cm二、导电率和导电类型对杂质和外界因素(光热,磁等)高度敏感。
硅半导体材料
![硅半导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f8dd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d.png)
硅半导体材料硅半导体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光电子、太阳能电池等。
硅半导体的特性和制备工艺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对硅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制备工艺进行介绍。
首先,硅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半导体特性。
硅是周期表中的第14号元素,具有4个价电子,可形成稳定的共价键晶体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硅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晶格,形成了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
此外,硅半导体材料的能隙适中,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低的禁带宽度,适合用于制备各种电子器件。
其次,硅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多样。
常见的硅半导体制备工艺包括单晶硅生长、多晶硅生长、硅薄膜制备等。
单晶硅生长是通过气相沉积或溶液法在单晶硅衬底上生长单晶硅薄片,具有高纯度和良好的晶体质量,适合用于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等高性能器件的制备。
多晶硅生长是通过气相沉积或溶液法在多晶硅衬底上生长多晶硅薄片,具有较低的制备成本和良好的柔韧性,适合用于太阳能电池和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
硅薄膜制备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在玻璃或塑料基底上生长硅薄膜,具有较低的制备成本和良好的透明性,适合用于光电子器件和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
最后,硅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广泛。
硅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领域。
集成电路是利用硅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微电子器件,具有高集成度、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
光电子器件是利用硅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光电探测器、激光器、光纤通信器件等,具有高灵敏度、高速度和低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硅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光电转换器件,具有高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户用光伏系统等领域。
传感器是利用硅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医疗等领域。
综上所述,硅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多样的制备工艺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三章 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三章 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5652b157fd5360cbb1adb2c.png)
Introduction to microelectronics and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第三章 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
本节内容_ p-n结
热平衡状态下的p-n结 耗尽区 耗尽层势垒电容 电流-电压特性 结击穿
图3.1.1 (a)PN结的简化结构图; (b)理想均匀掺杂PN结的掺杂剖面
右图显示室温下硅和砷化镓p-n结 107
测量的正向特性.在低电流区域,复
合电流占优势, 等于2;在较高的
电流区域,扩散电流占优势, 接 近1.
10
9
0
Si 1 GaAs
1
2 2
0.2 0.4 0.6 0.8 1.0 1.2 VF /V
图 3.19 300K硅和砷化镓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电压特性比较. 虚线表示不同理想系数的 斜率
s
qND
s
(x
xn )
(b)
-N A W
E 0
x
0 x xn 其中E 是存在x=0处的最大电场 m
-E m
面积=Vbi
图3.8 (a)在热平衡时,(空a间)热电平荷在衡耗时尽空区的间分电布荷.在(b)电耗场尽分区布.的阴分影布面积为内建电势
Em
qND xn
s
qN A x p
s
(b)电场分布。阴影面积为内建电势
(a) 正向偏压
104 106 108 1010
225C 175 125 75 25
1012 102
100
102
VR /V
(b) 反向偏压
ND-NA
ND-NA
线性缓变结(linearly graded junction)
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课程讲座3-半导体基础
![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课程讲座3-半导体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bdeec5065ce05087732138b.png)
这一能级分裂成由 N条能级组成的能带后,
能带最多能容纳2N(2 l +1)个电子。
44
2N(2 l +1)
例如,1s、2s能带,最多容纳 2N个电子。 2p、3p能带,最多容纳 6N个电子。
电子排布时,应从最低的能级排起。 有关能带被占据情况的几个名词:
1.满带(排满电子) 2.价带(能带中一部分能级排满电子)
4
N型半导体
•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的五价元素如P。
+4
++54
+4
由于五价元素很容易贡献电子,因此 将其称为施主杂质。施主杂质因提供 自由电子而带正电荷成为正离子。
+4
+4
+4
+4
+45
+4
杂质原子提供 自由电子是多子
由热激发形成 空穴是少子
5
P型半导体
•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的三价元素如B。
3.空带(未排电子) 亦称导带 4.禁带(不能排电子)
45
10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一、导体
1、良导体(金属) 是那些最高能带未被完全填满的固体
3p
空带
3
半满带
2s
p 2
满带
s
1
s 钠 (1s2 2s2 2p6 3s1 ) 晶体能带
46
10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2、导体(半金属) 最上面满带和一个空带重叠
•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 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4
本征半导体
• 本征半导体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2 硅材料的晶体结构 固体材料按其结构可以分为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晶体中 的原子在空间上作周期性排列,具有长程有序性;非晶体中 粒子在空间的分布是完全无序的或仅仅具有短程有序,不具 有长程的周期性;准晶体的结构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 1.晶体的共性 (1)长程有序 (2)自限性 (3)各向异性 (4)对称性 (5)固定的熔点
(2)在真空下生长的硅单晶一般氧碳含量较低,在氩气 下拉晶时,氩气中含氧、碳和水份通过氩气带出炉外,降低 单晶炉内一氧化碳和一氧化硅的分压,减少它们溶入熔硅的 量;减压法拉晶可使单晶炉保持低的压强,又使炉内氩气交 换迅速,降低硅单晶的氧碳含量。 (3)坩埚和单晶直径比例要适当,硅单晶生长过程中, 石英坩埚中的熔硅表面是低氧区,熔硅和坩埚接触部分是高 氧区,中部熔硅为过渡区,坩埚和单晶直径比例适当,一方 面使一氧化碳和一氧化硅挥发快,溶入熔硅量减少;另一方 面单晶远离坩埚壁附近的高氧区,单晶氧碳含量自然减少。
2)杂质对材料电阻率ρ 的影响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一方面与载流子密度有关,另一方 面又与载流子的迁移率有关。同样的掺杂浓度,载流子的迁 移率越大,材料的电阻率越低。如果半导体中存在多种杂质,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基本上属于杂质饱和电离范围,具电 阻率与杂质浓度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
式中,NA、ND分别表示材料中受主和施主的浓度,e为每 个电子、空穴所带的电量,μ p、μ n分别表示空穴、电子的 迁移率。
2)硅单晶径向电阻率 硅单晶生长过程中,熔体中杂质的扩散、对流、蒸发、 分凝、污染,不但影响纵向电阻率的纵向分布,而且也影响 电阻率的径向分布,同时单晶硅生长界面状态也会影响杂质 在硅单晶中的分布。不同的生长条件,硅单晶中径向电阻率 的均匀性不同。 3)硅单晶析出及杂质条纹 直拉硅单晶中有时会出现析出,析出是在硅单晶中形成 散粒(或颗粒)掺杂剂单质现象。硅单晶的析出一般在掺杂 量比较大的重掺杂的单晶中出现,在硅中平衡分凝系数较小 的锑、砷、磷重掺杂单晶析出1.杂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杂质对材料导电类型的影响 当材料中共存施主和受主杂质时,它们将相互发生补偿、 材料的导电类型取决于占优势的杂质。例如,在锗、硅材料 中、当Ⅲ族杂质元素在数量上占优势时,材料呈现P型,反之 当V族元素占优势时,则呈现N型。如材料中N型杂质和P型杂 质的数量接近,它们相互补偿,结果材料将呈现弱N型或弱P 型。
3.2.4 硅材料的热学性质 硅是具有明显的热膨胀及热传导性质的材料,当硅在熔 化时其体积会缩小,反之,当硅从液态凝固时其体积会膨胀, 正因如此,在采用直拉法(CZ法)技术生长晶体过程中,在 收尾结束后,剩余的硅熔体冷却凝固时会导致石英坩埚破裂 现象。 由于硅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和较小的密度(液态时为 2.533g/cm3),据此特性可采用悬浮区熔技术生长晶体,此 法既可避免石英坩埚对硅的玷污,又可进行多次区熔提纯及 制备低氧高纯的区熔硅单晶。
单晶、多晶和非晶体原子排列
2.硅晶体的金刚石结构 硅原子序数分别为14,核外电子分布为: Si—1S2 2S2 2P6 3S2 3P2 硅每个原子周围都有4个最近的原子,可与邻近的4个原 子生成4个共价键,形成正四面体结构,上述正四面体累积起 来就得到金刚石结构。
正四面体及金刚石结构示意图
3.2.3 硅材料的电学性质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之所 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的导电能力受掺杂、温度和光照 的影响十分显著。 (1)半导体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加 (2)杂质对半导体材料导电能力的影响非常大 (3)光照对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4)除温度、杂质、光照外,电场、磁场及其他外界因 素(如外应力)的作用也会影响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
世界上第一只锗晶体管及发明者
发光二极管(LED) 全彩显示屏
3.1.2 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对半导体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根据其性 能可分为高温半导体、磁性半导体、热电半导体;根据其晶 体结构可分为金刚石型、闪锌矿型、纤锌矿型、黄铜矿型半 导体;根据其结晶程度可分为晶体半导体、非晶半导体、微 晶半导体,但比较通用且覆盖面较全的则是按其化学组成的 分类,依此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半导 体三大类。
1 C S e
2.硅晶体中掺杂量 1)只考虑杂质分凝时的掺杂 2)考虑坩埚污染及蒸发的掺杂 (1)Cs的确定 (2)求出原料和坩埚沾污在熔体中产生的杂质浓度 (3)若所要求硅单晶是N型,取ρ 上相应于单晶头部电阻率, 由ρ -N图确定CS2,CS2对应的熔体中杂质浓度 (4)应加入杂质使熔体中含有的杂质浓度 (5)考虑杂质的蒸发作用,最初加入杂质后,熔硅内杂质 浓度应 (6)根据母合金中杂质原子总数应等于掺入杂质后熔硅中 所含杂质数
3.2 硅材料的主要性质 硅具有银白色或灰色金属光泽,晶体硬而脆,硅的外观 如图3-4所示。硅熔体密度比固体密度大,故熔化后会发生体 积收缩,类似于冰与水的关系。
硅的外观
3.2.1 硅材料的化学性质 在室温下,硅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与空气、水和酸均 无反应,但与强酸、强碱作用,硅极易被HNO3 –HF的混合酸 所溶解,因此,在硅片加工及集成电路器件工艺中,HNO3 – HF混合酸常常用作硅的腐蚀液。在高温下,硅与锗的化学活 性大,可与氧、卤素、卤化氢、碳等反应。 硅与卤素或卤化氢作用可生成相应的卤化物。生成的 SiCl4可作为硅外延生产的原料,生成的SiHCl3是高纯硅化学 提纯的中间产物。
直拉单晶生长过程示意图
2.悬浮区熔生长工艺
3.片状单晶生长工艺 由于硅单晶材料成本太高,影响了硅太阳能电池的推广 和发展,虽然出现非晶态硅的太阳能电池,但生长片状单晶 有可能成为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片状单晶制法主要有四种:(1)枝蔓法和蹼状法;(2) 斯杰哈诺夫法;(3)形状可控薄膜晶体生长法(EFG);(4) 横拉法。
3)杂质对非平衡载流子寿命的影响 半导体材料中的杂质和缺陷,对非平衡载流子寿命有重 要的影响、特别是重金属杂质,它们具有多重能级而且还是 深能级,这些能级在禁带中好像台阶一样,对电子和空穴的 复合起“中间站”的作用,成为复合中心。它捕获导带中的 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使两者复合,这就大大缩短了非平衡载 梳子的寿命。
3.硅晶体中杂质均匀性 在生长的单晶中,杂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 性会造成电阻率在纵向和径向上不均匀,从而对器件参数的 一致性产生不利影响。 1)硅单晶纵向电阻率 一支直拉硅单晶,从头到尾杂质分布不同、电阻率也不 同。影响单晶杂质浓度分布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拉制硅单 晶时熔体中杂质进行扩散和蒸发,结晶时杂质分凝,硅熔体 还受到其他杂质的污染。
3.2.5 硅材料的机械性质 在室温时,硅是一种无延展性的脆性材料。但在温度高 于700-800℃时,硅却具有明显的热塑性,在应力的作用下会 呈现塑性变形。硅的抗拉应力远远大于抗剪应力,故在硅片 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弯曲和翘曲,也极容易产生裂纹或破碎。
3.3 硅单晶的制备技术 3.3.1 高纯硅的制备 在浸入式电极电弧炉中,用碳还原石英制取冶金级的硅。 碳的来源有煤、焦碳等,其反应为: SiO2 + CSi + CO 冶金级硅的纯度接近9899%,主要的杂质有铝(Al)和 铁(Fe)。 制取高纯多晶一般采用化学方法对冶金级硅提纯, 工业上用化学方法制取高纯硅有三种方法:(1)四氯化硅氢 还原法;(2)三氯氢硅氢还原法;(3)硅烷热分解法。 三氯氢硅氢还原法:Si + HClSiHCl3 + H2
第3章 硅半导体材料基础
3.1半导体材料概述 3.1.1 半导体材料发展 根据物质的导电性质,将它们分为导体、绝缘体和介于 两者之间的半导体三大类。 1947年锗晶体管的诞生引起了电子工业的革命,打破了 电子管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人类从使用电子管的时代进入 半导体时代。
进入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发生了一次飞跃, 这是由于以硅氧化和外延生长为前导的硅平面器件工艺的形 成,使硅集成电路的研制获得成功。 此外,GaN及其多元化合物还是半导体照明的首选材料。 半导体灯将有可能像50年前,晶体管取代电子管那样替代白 炽灯,使照明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
4.晶体中缺陷 1)晶体缺陷分类 根据缺陷相对晶体尺寸或影响范围大小,可分为以下几 类。 (1)点缺陷 点缺陷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很小,只有几个原子间距, 如各种溶质原子引起的周围畸变区;空位,间隙原子以及这 几类点缺陷的复合体。 空位是当一个原子从其格点位置移动到晶体表面时,晶 格点阵缺少原子所至;间隙原子是存在于晶体结构的空隙中; Frenkel缺陷是当一个原子离开其格点位置并产生了一个空位 时,产生间隙原子-空隙对,即Frenkel缺陷。
3.3.3 硅的晶体生长 1.直拉生长工艺 目前用于制备硅单晶的主要生长工艺是直拉法,并经过 进一步改进使之发展成为完善的方法。直拉法是在直拉单晶 炉内,向盛有熔硅坩埚中,引入籽晶作为非均匀晶核,然后 控制热场,将籽晶旋转并缓慢向上提拉,单晶便在籽晶下按 籽晶的方向长大。
直拉法拉制单晶示意图及单晶炉
直拉法单晶生长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在工艺流程中最为 关键的是“单晶生长”或称拉晶过程,它又分为:润晶、缩 颈、放肩、等径生长、拉光等步骤。
当熔体温度稳定在稍高于熔点,将籽晶放在上面烘烤几分 钟后将籽晶与熔体熔接,这一步叫润晶或下种,润晶过程可 以减少籽晶与熔体间温差,防止籽晶因热应力产生缺陷;为 了消除位错要将籽晶(晶体)拉细一段叫缩颈,通过缩颈可 将部分位错排出单晶;之后要把晶体放粗到要求的直径叫放 肩;有了正常粗细后就保持此直径生长,称之为等径生长, 为了保持单晶等径生长、控制的参数主要是拉速和加热功率。 提高拉速、加热功率则晶体变细;反之降低拉速和加热功率 则使晶体加粗。最后将熔体全部拉光,全过程如图所示 。
然后,用提纯过的三氯氢硅在氢气氛中进行还原反应,于 是发生化学气相沉积,最后形成半导体级高纯多晶硅。这一 反应是流态化床的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