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水动力模型构建指南
水动力模型构建指南构建水动力模型是一种模拟液体(如水)在特定环境下的流动、混合、传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基础的水动力模型构建指南:1.明确研究目标与范围:确定你要解决的具体水力学问题,例如河流水流、湖泊或水库的水质分布、海岸线侵蚀、水利设施(如大坝、泵站、泄洪道)的流体动力效应等。
2.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流域的地形、地质、气象、水文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图、降雨量、径流量、地下水位、水质参数等。
3.选择合适的模型类型:根据研究需求选择适合的模型类别,例如一维、二维或三维模型;确定是否需要考虑紊流、自由表面波动等因素。
常见的水动力模型工具有HEC-RAS(一维/二维)、MIKE系列软件、FVCOM、OpenFOAM等。
4.建立几何模型:使用GIS或其他建模软件创建流域的数字地形模型(DTM),对于复杂区域可能还需要构建详细的几何结构模型,如建筑物、桥梁、堤防等。
5.设置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设定模型的入口、出口以及侧边界条件,如流量、水位、水质浓度等;设定模型运行开始时的状态(即初始条件)。
6.定义物理过程: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定义水流运动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牛顿第二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能量方程等,并根据需要考虑其他物理过程,如湍流模型、蒸发蒸腾、热交换等。
7.网格划分:对模型区域进行合理的网格划分,确保关键区域有足够精度的网格以捕捉重要的水动力现象。
8.模型校核与验证:利用历史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与验证,调整模型参数直至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高。
9.模拟计算与结果分析:运行模型并获取模拟结果,通过可视化工具展示和分析水流场、压力场、水质分布等情况,得出所需结论。
10.不确定性分析:考虑输入参数和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模型预测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范围。
以上步骤仅为基本框架,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项目特点和专业背景知识灵活运用。
湖泊水动力模型研究进展
湖泊水动力模型研究进展湖泊作为重要的水体资源,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湖泊水动力研究中,水动力模型的应用已经成为关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湖泊的水流和水质运动规律,为湖泊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湖泊水动力模型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围绕湖泊水动力模型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湖泊水动力模型的基本原理湖泊水动力模型是用来描述湖泊水流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水流运动方程、湖泊边界条件和湖泊水质模拟等内容。
其基本原理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通过对这些基本方程的求解,可以得到湖泊水流速度场和水质分布规律。
湖泊水动力模型还需要考虑湖泊地形、气象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以建立更加准确的模型。
在湖泊水动力模型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地观测等。
实验研究是指通过实验室水槽或湖泊模拟池等设施进行模拟实验,以获取湖泊水动力参数和湖泊水质信息。
数值模拟是指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建立湖泊水动力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湖泊水流和水质分布等信息。
实地观测则是直接在湖泊中进行水动力参数和水质监测,获取湖泊实际的水动力和水质数据。
这些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湖泊水动力模型的研究体系。
1. 水动力参数的研究湖泊水动力模型中的水动力参数是描述湖泊水流特性的重要参数,包括湖泊底摩擦系数、湖泊混合系数、湖泊底面粗糙度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不断改进湖泊水动力参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湖泊水动力参数的实地观测也为模型的验证和修正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2. 水流动态模拟湖泊水流动态模拟是水动力模型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湖泊水流速度场和流向、湖泊湛怀模拟等。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地观测,研究人员不断改进湖泊水流动态模拟的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工具,实现对湖泊水流动态的更加精细的模拟和预测。
水动力模型体系
水动力模型体系
水动力模型体系是指用于描述和预测水流动行为的一套理论和模型。
这个体系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基本方程:水动力模型体系基于基本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其中连续性方程描述了质量守恒,动量方程描述了动量守恒,能量方程描述了能量守恒。
这些方程是描述水体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2. 边界条件:水动力模型体系还包括边界条件,这些条件描述了水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边界条件可以是水体表面的波浪、水体底部的摩擦力、水体与河岸或其他障碍物的相互作用等。
3. 参数和初值条件:水动力模型体系中需要确定一些参数和初值条件,例如水体的密度、水体的黏度、离散化网格的大小等。
这些参数和初值条件的选择对于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4. 数值模拟方法:水动力模型体系基于数值方法,通过将水动力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或有限元等形式,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复杂的水体流动过程,例如湍流、相对运动、分离流等。
水动力模型体系在水工、海洋工程、河流流域管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预测水流速度、水位、流量等参数,帮助工程师设计有效的水利工程和河流管理措施。
此外,水动力模
型体系还可以用于模拟水体污染传输、河流泥沙运动等问题,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支持。
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u v w 0 x y z
u t
u
u x
v u y
w u z
1
p x
fv
x
( Ah
u ) x
y
( Ah
u ) y
z
( Av
u ) z
v t
u
v x
v v y
w v z
1
p y
fu
x
( Ah
v ) x
y
( Ah
AU s
gA s
gAS f
Ah
(
2U x 2
2U ) y 2
V t
U
V x
V
V y
g y
fU
gV U 2 V 2 C 2 (h )
Ah
2V (
x 2
2V ) y 2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B u(x, y, ) v(x, y, ) w(x, y, )
x
y
五、一维流动方程
沿断面积分的一维方程
可入可滑移条件)
W
t
u v x y
z
➢(c)自由表面动力学边界条件
p pa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二、边界条件
2. 底部边界条件
➢无滑动条件(粘附条件) u v w 0 床面上
➢底部应力定律,将近底速度(离底小距离)与近底速度梯
度联系起来。
Av
( u z
,
v ) z
( bx ,
u(x,
y,h)
h x
y
h
vdz
v(x, y,
MIKE21-水动力模块中文教程
ö ÷ ø
+
t sy r0
- t by r0
ú
+
hvs
ú úû
对方程(4-6)第i 个单元积分,并运用 Gauss 原理重写可得出
ò ò ò ¶U dΩ + (F ×n) ds = S (U) dΩ
Ai ¶t
Gi
Ai
(1-9)
式中: Ai 为单元 Wi 的面积; Gi 为单元的边界; ds 为沿着边界的积分变量。 这里使用单点求积法来计算面积的积分,该求积点位于单元的质点,同时使用中 点求积法来计算边界积分,方程(4-9)可以写为
gh 2 2r0
¶r ¶y
+ t sy r0
- t by r0
-
1 r0
ççèæ
¶s yx ¶x
+
¶s yy ¶y
÷÷øö +
( ) ( ) ¶
¶x
hTxy
+¶ ¶y
hTyy
+ hvs S
(1-3)
式中:t 为时间;x, y 为笛卡尔坐标系坐标;h 为水位;d 为静止水深;h = h + d
为总水深; u, v 分别为 x, y 方向上的速度分量; f 是哥氏力系数, f = 2w sin j ,
å ¶Ui
¶t
+
1 Ai
NS j
F ×nDG j
= Si
(1-10)
式中:Ui 和 Si 分别为第 i 个单元的U 和 S 的平均值,并位于单元中心;NS 是
单元的边界数; DG j 为第 j 个单元的长度。
黎曼
一阶解法和二阶解法都可以用于空间离散求解。对于二维的情况,近似的
地下水动力学概念总结
地下水动力学概念总结---- King Of Black Spider 说明:带下划线的是重点,重点116个,次重点22个,共138个。
第0章地下水动力学:Groundwater dynamics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喀斯特)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模拟地下水流基本状态和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过程,对地下水从数量上和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兴利除害的理论基础。
主要研究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第1章渗流:Seepage flow是一种代替真实地下水流的、充满整个岩石截面的假想水流,其性质(密度、粘滞性等)与真实地下水相同,充满整个含水层空间(包括空隙空间和岩石颗粒所占据的空间),流动时所受的阻力等于真实地下水流所受的阻力,通过任一断面及任一点的压力或水头均与实际水流相同。
越流:Leakage 当承压含水层与相邻含水层存在水头差时,地下水便会从水头高的含水层流向水头低的含水层的现象。
对于指定含水层来说,水流可能流入也可能流出该含水层。
贮水系数:storativity又称释水系数或储水系数,指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无量纲。
μ* = μs M。
既适用于承压含水层,也适用于潜水含水层。
导水系数:Transmisivity 是描述含水层出水能力的参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单宽流量;亦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之积,T=KM。
它是定义在一维或二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单位:m2/d。
非均质介质:如果在渗流场中,所有点不都具有相同的渗透系数,则称该岩层是非均质的。
各向异性介质:渗流场中某一点的渗透系数取决于方向,渗透系数随渗流方向不同而不同。
达西定律:Darcy’s Law 是描述以粘滞力为主、雷诺数Re< 1~10的层流状态下的地下水渗流基本定律,指出渗流速度V与水力梯度J成线性关系,V=KJ,或Q=KAJ,为水力梯度等于1时的渗流速度。
第2章_土壤水动力学基本方程
2.3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达西定律
2.3.3非饱和导水率的数学表达
含水量为 s Δ ,最大半径为 R1的毛管排空。 2 2 Δ M 1Δ M 1 i 1,2,, M 1 对一般情况 K s iΔ K s Δ 2 w g j 2 w g j i 1 h2 2 h2 j j 2 M M M 又
K s iΔ K s i M2 K s i 1,M , M 1 2, 1 Ks Δ1 M 1 例题2.1 2 2 j 1 h 2 2 w g j 1 h j j j 1 h j
j i 1 h 2 j
Δ 1 1 1 g 2 j i 1 h2 2 i h j w j j
H h z h 1 J w K h K h K h z z z
2.3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达西定律
2.3.2 Buckingham-Darcy通量定律
Buckingham-Darcy通量定律也可写成: 符号相反, 向下为正
非饱和流与饱和流的比较: 共同之处:都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都是从水势高的地 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 不同之处: ①土壤水流的驱动力不同。 饱和流的驱动力是重力势和压力势;
非饱和流的是重力势和基质势。
②导水率差异 非饱和导水率远低于饱和导水率;当基质势从0降低到 -100kpa时,导水率可降低几个数量级,只相当于饱和导 水率的十万分之一。 ③土壤空隙的影响土壤。在高吸力下,粘土的非饱和导 水率比砂土高。
16~40cm/d
〉100cm/d
中
很高
40~100cm/d
高
2.3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达西定律
绝大多数田间和植物根区的土壤水流过程都处 在非饱和状态。非饱和流研究为土壤物理学最 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2.3.1 非饱和流与饱和流的比较
efdc水动力模拟原理 欧拉
EFDC水动力模拟原理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是一种用于模拟水体流动和水质传输的数值模型。
它基于欧拉相关的基本原理,通过求解流体动力学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来模拟和预测水体的流动和水质变化。
1. 欧拉相关的基本原理欧拉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之一,它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质量守恒原理。
欧拉方程由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组成。
1.1 连续性方程连续性方程描述了质量守恒原理,即在任何给定的体积内,质量的变化率等于流入流出的质量的差。
连续性方程可以表示为:∂ρ+∇⋅(ρv)=0∂t其中,ρ是流体的密度,v是流体的速度矢量,∇⋅(⋅)表示散度运算符。
1.2 动量方程动量方程描述了流体的运动规律,它基于牛顿第二定律。
动量方程可以表示为:∂ρv+∇⋅(ρvv)=−∇p+∇⋅τ+ρg∂t其中,p是流体的压力,τ是应力张量,g是重力加速度。
2. EFDC模型原理EFDC模型基于欧拉相关的基本原理,通过离散化欧拉方程,将其转化为数值计算的形式。
EFDC模型采用了有限元方法和有限体积方法,将水体分割成一系列小单元,然后在每个小单元内求解流体动力学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
2.1 网格划分EFDC模型将水体划分为网格,网格可以是规则的矩形网格或不规则的三角形网格。
网格划分的精细程度决定了模拟结果的精度,通常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调整。
2.2 数值离散化在每个小单元内,EFDC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和有限体积方法对欧拉方程进行离散化。
有限元方法将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通过求解代数方程组得到每个小单元内的流体速度和压力。
有限体积方法则将质量守恒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通过求解代数方程组得到每个小单元内的质量变化。
2.3 边界条件EFDC模型需要定义边界条件来模拟实际水体中的边界情况。
边界条件包括入流边界条件、出流边界条件和固壁边界条件。
入流边界条件和出流边界条件用于模拟水体的流入和流出,固壁边界条件用于模拟水体与固体边界的交互作用。
地下水数值模拟02_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
2
H 0
n 2
——隔水边界
第三类边界条件 H aH b n
例:弱透水边界
K H Hn H 0 n m1 / K1
溶质运移问题的边界条件
第一类边界条件
c(x,
y, z,t) 1
c1(x,
y, z,t)
——给定浓度边界
第二类边界条件 c
Di, j x j ni 2 f2 (xi , t)
u(x, y, z,t) t0 0(x, y, z)
• 2、边界条件
第一类边界条件 u(x, y, z,t) 1 1(x, y, z,t)
第二类边界条件
u n
2
1(x, y, z,t)
第三类边界条件
u
u n
3
3x,
y, z,t
水流问题的边界条件
Reynolds数小于1~10
• 有些情况下,用液体压强表示更为方便
– 例如:油水两相流动
vx
K
H x
vy
K
H y
vz
K
H z
K g k
H z p
g
k p
vx
x
v y
k
p y
vz
k
K ( d
)
dhc
C
t
x
K( )
x
y
K
(
)
y
z
K (
河道水动力模型
河道水动力模型水动力模型是一种模拟水流运动的工具,是通过模拟水的流动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模型。
水动力模型主要应用于河流、水库、湖泊及海洋等水体环境中,是水利工程、环境管理、灾害评估及水文预报等领域中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河道水动力模型进行详细阐述。
河道水动力模型主要分为1D、2D和3D三种类型。
1D模型是一种河道模型,仅模拟河道中流速和水位的一维变化,即只考虑河道中沿流向的变化,并不考虑沿横向和垂向的变化。
1D模型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适用于狭长的河道。
3D模型是一种三维模型,模拟了河道中流速、水位和水深的三维变化,可以模拟两条河道之间的交叉流动,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河道系统。
河道水动力模型中的参数包括了水力要素、河道形态要素和边界条件等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水力要素:包括流量、水位和流速等要素。
流量是指在河道上某一位置跨过截面的单位时间内水的体积,单位为m3/s。
水位是指水面高度与参考面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
(2)河道形态要素:包括河道宽度、水深和横断面形状等要素。
河道宽度是指河道在水平方向上的跨度,单位为m,宽度越大,流量增加,水动力特性越复杂。
水深是指从水面到河床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水深越深,流速越慢。
横断面形状指的是从河床到水面的横截面形状,通常采用河道弧度半径和倾角两个参数来描述。
(3)边界条件:包括入流量和出流量等边界条件。
入流量是指进入模型计算区域的流量,通常需要根据实际调查数据给定。
出流量是指从模型计算区域流出的流量,通常需要通过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预测。
河道水动力模型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水库调节、水文预报和洪涝预警;(2)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管理;(3)河道港口和水道工程的优化设计;(4)水电站、泵站以及风力发电场的优化设计。
四、总结河道水动力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河道中水的流动规律,分析水文过程和洪涝预测,还可以优化水文环境设计以及工程设计,对相关领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浮体水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2 浮体水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2.1 势流理论流场中速度场是标量函数(即速度势)梯度的流称为势流(Potential Flow )。
特点是无旋、无黏、不可压缩。
简谐传播的波浪中具有浮动刚体的流场速度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x,y,z,t )=∅r +∅ω+∅d 1 (2-1)∅r 为浮体运动产生的辐射势;波浪未经浮体扰动的入射势表示为∅ω;∅d 为波浪绕射势,是波浪穿过浮体后产生的。
需要满足的边界条件有:① 普拉斯方程(Laplace Equation ):ð2∅ðx 2+ð2∅ðy 2+ð2∅ðz 2=0 (2-2)② 底边界条件:ð∅ðz=0,z =−ℎ (2-3)③ 由表面条件:ð2∅ðt 2+g ð∅ðz =0,z =0 (2-4)④ 没物体表面条件:ð∅ðn=∑v j f j (x,y,z)6j=1 (2-5) ⑤辐射条件:辐射波无穷远处速度势趋近于0lim R→∞∅=0 (2-6)2.1.1 波浪力的组成浮体浸入水中受到的力和力矩分别为:⎰⎰-=Sn p dS )*(F (2-7)dS n r p S⎰⎰-=)*(*M (2-8)S 表示浮体湿表面,n ⃗ 的方向是由浮体内指向流场。
用线性化的伯努利方程以速度势表达压力:gz tdt t r gz t p ρδδφδδφωδδφρρδδφρ-++-=--=)( (2-9) 则s d r F F F F +++=ωF (2-10) s d r M M M M +++=ωM (2-11)辐射载荷表达为r F 、r M ,是由浮体强迫振动产生的;浮体固定时,入射波浪产生的载荷表示为ωF 、ωM ;浮体固定时,产生的绕射波载荷表示为d F 、d M ;静水力载荷表示为s F 、s M 。
2.1.2 附加质量与辐射阻尼当浮体发生强迫振动时,其在j 方向和k 方向产生的耦合水动力包含附加质量和辐射阻尼两个部分:⎭⎬⎫⎩⎨⎧∂∂-=⎭⎬⎫⎩⎨⎧∂∂-=⎰⎰⎰⎰S kj S k j kjdS n dS n M φφρωφφρIm N ,Re kj (2-12)⎭⎬⎫⎩⎨⎧∂∂-=⎭⎬⎫⎩⎨⎧∂∂-=⎰⎰⎰⎰S jk Sj kdS n dS n M φφρωφφρIm N ,Re kj jk (2-13) 如图2.1所示为波激力、附连质量力、阻尼力和回复力的叠加。
港口航道的水动力模型研究
港口航道的水动力模型研究一、引言港口航道作为海洋与内陆之间的重要连接通道,其水动力特性对于港口的运营、船舶的航行安全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水动力模型作为研究港口航道水流、波浪等水动力现象的有效工具,能够为港口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动力模型的基本原理水动力模型通常基于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等。
这些方程描述了水流的运动规律和物理特性。
在港口航道的水动力模型中,还需要考虑边界条件,如海岸线、港口建筑物、船舶等对水流的影响。
同时,模型还需要对波浪、潮汐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模拟。
三、常见的水动力模型类型(一)二维水动力模型二维水动力模型主要考虑水平方向上的水流运动,适用于研究大面积的水域,如海湾、河口等。
它能够较好地模拟水流的平均状态和宏观趋势,但对于垂直方向上的水流变化和局部复杂地形的模拟能力相对较弱。
(二)三维水动力模型三维水动力模型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水流在空间三个方向上的运动,对于港口航道中复杂的水流结构、漩涡和分层现象等具有更好的模拟能力。
然而,三维模型的计算量较大,对计算资源和数据要求较高。
(三)浅水方程模型浅水方程模型是一种简化的水动力模型,适用于水深相对较浅的港口航道。
它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四、水动力模型的构建过程(一)数据收集构建水动力模型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地形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等。
地形数据如海岸线、水深等对于准确模拟水流的流动路径至关重要;水文数据如潮位、流速、流向等能够为模型提供初始条件和验证依据;气象数据如风场、气压等则会影响波浪的生成和传播。
(二)网格划分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将其划分为一系列的网格单元。
网格的大小和形状会直接影响模型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在港口航道等重点区域,通常需要采用较精细的网格,以捕捉局部的水动力特征。
(三)参数设置模型中涉及到众多的参数,如糙率系数、涡粘系数等,这些参数的取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估计或通过现场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率定。
水动力学基本微分方程
ds
由于 很小, tg sin
相当于忽略了渗透速度的垂直分量 Vz ,
H(x, y, z,t) H(x, y,t) 代替,在铅垂面上各点的水头都是相
等的;或者说,水头不随深度而变化,同一铅直面上各点 的水力坡度和渗透速度都相等,渗透速度可表示为:
dH vx K dx , H H (x)
分给水能力用给水度 (Specific yield)表示;
给水度的物理意义:当含水层中水头下降一个单 位时,在单位体积含水层中,由重力疏干所排出的 水量。
4.贮水率与给水度的区别
① 弹性释水由减压引起, s 为压力变化所给出的水量, 为重力疏干排出的水量;
② 贮水率与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岩性、液体性质有关, 给水度仅与水位波动带的岩性、液体性质有关;
(二)越流含水层中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1.假定
a.忽略弱透水层的弹性释水; b.水流在弱透水层中是垂向运动,而在主含水层中
折射为水平运动;
2.方程的建立
在主含水层中取一微分柱体(其长宽分别为dx、 dy,高为含水层厚度m)作为均衡单元。下面分析在 dt时段内,微分柱体的水均衡问题。
P(x,y)
设P(x, y)位于柱体中心,
上述分析表明:H降低,承压含水层释 放部分地下水;H增大,承压含水层贮存部 分地下水,这部分水量称为弹性贮存量。
弹性贮水量的大小与含水层的岩性和 结构有关,为了表征含水层弹性释水(储 水)的能力,下面将给出弹性贮水率和贮 水系数的概念。
2.含水层的贮水率和贮水系数
1.贮水率(Specific storativity)用 s 表示
越流系数反映越流量的大小, 越大,相同水
头下的越流量也越大。
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流基本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课件
第二章 地下水流基本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主要内容:
➢ 建立连续性方程 ➢ 分析含水层与岩石、流体压缩性关系 ➢ 建立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微分方程 ➢ 讨论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用数学模型描述实际问题
2.1 水和多孔介质的压缩性
水的压缩方程(地下水的状态方程)
假定水近似地符合弹性变形,依虎克定律,有
嫁到多孔介质固体骨架上,增大有效应力,压缩多孔介质,结果使含 水层介质厚度变薄和空隙率n变小,同时从孔隙中释放地下水; ➢ p减少多孔介质固体颗粒也会膨胀,而有效应力增大又会影响固体颗 粒的变形。综合起来,这种现象比较复杂。考虑到固体颗粒的压缩性 比多孔介质要小得多,因此通常忽略多孔介质固体颗粒的压缩性。
e ( p0 p) V V0
水的压缩方程
按Taylor级数展开
f (x) f (x) f (0) x f (0) x2 f (n) (0) xn
1!
2!
n!
ex 1 x x2 x3 ... 2! 3!
e ( p0 p)
1
( p0
p)
2
2!
(
p0
p)2
3
3!
( p0
p)3
由于
Vm
V p
V0
V p
V
d(m)
dV V
m
d( 1 ) d
水的压缩方程
dp 1 d
d
dp
(1 5)
多孔介质的压缩方程
假定多孔介质近似地符合弹性变形,依虎克定律,有
1 dVb d Vb
α为岩土的体积弹性压缩系数。
如果上部荷载不变,则 d dp
dp 1 dVb
Vb
地下水弹性储存
水动力计算的通用模型
4 华北电力技术 NO R TH CH INA EL ECTR IC POW ER N o. 12 2004
2 程序总体控制策略
由于本文把水动力计算中所有的部件都抽象
为具有统一结构的“抽象管”, 所以可以非常方便
地利用“面向对象的语言”, 如 C + + , JAVA 等进
水动力计算的任务包括各个回路中各个部件
循环流速、循环裕量及锅炉的循环倍率的计算以
及循环停滞、循环倒流的校验等几部分内容, 主要
以下降管、底部联箱、炉水循环泵、上升管屏、汽水
引出管及汽包汽水分离器等部件组合而成的管路
的压力流量平衡的计算为核心。 这些部件的计算
是不同的, 但共同的特点是均以其出入口差压的
加速阻力系数, Φ为局部阻力系数, 其余符号与式
(1) 中相同。 式 (3) 与式 (4) 在计算时要展开, 参见
文献[ 2 ]、[ 3 ]。
任意一根上升管子都可以通过图 4 表示的算
法进行计算。其中, 是否存在欠焓可以根据入口的
焓值与当地的饱和焓比较得出。 判断是否存在饱
和点可以通过比较其出口焓值与出口压力下的饱
行设计与调度, 方法如下:
(1) 根据锅炉各个部件具体的情况构建相应
模型的对象, 并输入热量边界条件。
(2) 所有对象都退化成“抽象管”, 并根据其
实际连接情况组成相应的串联管, 最后每个下降
管回路都构成一个独立的串联管, 该串联管的压
值。
11114 其它部件
循环泵、汽水分离器虽然不是真正的管道, 但
也可以把它们抽象为管道, 对于循环泵来说, 不用
计算, ∃P 为其扬程, 对于汽水分离器来, ∃P 也有 单独的算法。此外, 汽水引出管为不受热的双相管
一维水动力模型讲解
一维水动力模型讲解一维水动力模型是用于模拟河流、河道或其他水体中水流变化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一维水流方程,考虑水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以下是一维水动力模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要点:1.水流方程:一维水动力模型通常基于水动力学方程组,其中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
这些方程描述了水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2.质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描述了水体中的水量变化。
在一维情况下,它通常采用连续方程的形式,考虑水流速和河道横截面积的变化。
3.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描述了水体中的流体力学行为。
在一维情况下,动量守恒方程通常包含摩擦、压力和惯性项,以考虑水流的阻力、地形影响和水体的惯性。
4.边界条件:一维水动力模型需要适当的边界条件来模拟实际水体的行为。
这可能包括入流条件、出流条件以及任何其他与模型相关的外部条件。
5.数值求解方法:一维水动力模型通常使用数值方法求解,如有限差分法或有限元法。
这些方法将水动力学方程离散化,使得计算机可以进行模拟。
6.模型验证:一维水动力模型的准确性通常需要通过实测数据进行验证。
模型的参数需要调整以匹配实测数据,并确保模型对实际情况的模拟是准确的。
7.应用领域:一维水动力模型广泛应用于河流水文学、水资源管理、洪水模拟、河道疏浚规划等领域。
这些模型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和水资源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水体的行为,预测洪水事件,进行水资源规划等。
总体而言,一维水动力模型是研究水体行为和水资源管理的有力工具,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模型的复杂性和对实测数据的良好匹配。
水动力模型构建指南
水动力模型构建指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动力模型是用来模拟水体在不同情况下流动的力学过程的一种数学模型。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流的规律和特性,进而为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决策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水动力模型的构建指南,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水动力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技巧。
一、水动力模型的基本原理1. 流体运动的基本特性:流速、流态、密度、黏度等是影响水动力模型建立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基本特性来建立合理的模型。
2. 动量方程:动量方程是描述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力和加速度关系的基本方程,是建立水动力模型的基础。
二、水动力模型的建模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首先要确定需要研究的水体流动对象,如河流、湖泊、水库等,以便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2. 收集数据: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数据,包括水体流速、水位、地形、降雨量等数据,以便建立准确的水动力模型。
3. 建立模型: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和数据,选择合适的水动力建模软件或方法,建立起水动力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校验和敏感性分析。
4. 模拟分析:利用建立的水动力模型对不同情况下的水流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水体流动规律和特性。
5. 结果解释: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解释水体流动的规律和特性,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动力模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 模型参数选择:水动力模型中有许多参数需要选择,如地形坡度、底质摩擦系数、水深等,选择合适的参数非常重要。
2. 模型边界条件:水动力模型中的边界条件对模拟结果影响很大,需要合理选择和设置边界条件。
3. 模型验证:建立水动力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比较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差异,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4. 模型应用:水动力模型可以应用于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方法。
四、总结第二篇示例:水动力学是研究水流对物体运动和结构影响的学科,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2章水动力弥散方程
用来解决流动的地表水中α组分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例如地表水体 中污染物质的迁移)。 应用条件:
1、二元体系;2、等温条件;3、低浓度;
2-1-2 多组分流体的流速 u
对α组每分种的多质组点分流流速体来u看溶—平液—均中是速各指度种在,组也d分v就内的是α速各组度个分是分的不子各相的个等速分的度子。之的和统除计
以分子的个数。
流体体系的质点流速: 流体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平均速度
u
一速般u情况是下不,相等α的组,分两的者质存点在流一速个偏u差:与流体体系的质量平均流
第2章水动力弥散方程
2-1 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有关参数
2-1-1 流体的密度(ρ)
所谓的流体密度指的是单位流体体积的 质量,常用ρ 表示,量纲[ML-3]。 多组分流体的密度
实际上对于非均质的多组分流体而言, 其密度是随着组成它的各种组分的浓度 不同而变化的。
第2章水动力弥散方程
假设某多组份流体共有N种组分其某一组分称为α ,取该液体中一 体积为dv的微元,其质量为dm,该液体中在dv微元中α组分的质量
为dmα则 α组分的质量密度: dm dv
若将所有N种组分的质量密度进行求和:
N
12NN 1 d dm v 1 d d v m d dm v
就等于该溶体的体系密度。
某一组分的质量的密度:实际上就是水化学中学过的某一组分的浓 度。
浓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流体某种溶质的质量。
第2章水动力弥散方程
u u u 或 u u u
u 称为α组分质点相对于质量平均速度 u 的扩散速度。
第2章水动力弥散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四、平面二维方程(垂向积分模式)
考虑到
∂ (h +ζ ) U ∂ ∂ ∂( + h ζ ) ∂ ( +h Uζ ) ∂ ( +h Vζ ) [ 2 (h +ζ )] + [ V(h +ζ )] −[ ]⋅U + U U + + ∂ t ∂ x ∂ y ∂ t ∂ x ∂ y ∂ U ∂ V ∂ U = (h +ζ ) +(h +ζ ) U +(h +ζ ) V ∂ t ∂ x ∂ y
定义:
U=
1 ζ ∫−hudz h +ζ
V=
1 ζ ∫−hvdz h +ζ
B = − u ( x, y , ζ )
∂ζ ∂ζ − v ( x, y , ζ ) + w( x , y , ζ ) ∂x ∂y
第二讲、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四、平面二维方程(垂向积分模式)
∂ ζ ∂ζ ∂h ∂ ζ ∂ζ ∂h udz −u(x, y,ζ ) −u(x, y,−h) + ∫−hvdz −v(x, y,ζ ) −v(x, y,−h) ∂x ∫−h ∂x ∂x ∂y ∂y ∂y + w(x, y,ζ ) − w(x, y,−h) = 0 ∂ ∂
无滑动条件(粘附条件)
2. 底部边界条件
u = v = w= 0 床面上
底部应力定律,将近底速度(离底小距离)与近底速度梯 度联系起来。
ρA ( v
∂u ∂v 2 2 , ) = (τbx,τby) = ρCd (u1 +v1 )1/ 2 (u1 ,v1 ) ∂z ∂z
第二讲、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二、边界条件
A= ∂x [U (h + ζ )] + ∂y [V (h + ζ )]
B=
∂ζ , ∂t
C=0
B = − u ( x, y , ζ )
C = −u ( x, y, − h)
∂ζ ∂ζ − v ( x, y , ζ ) + w( x, y, ζ ) ∂x ∂y
∂h ∂h − v( x, y, − h) − w( x, y, − h) ∂x ∂y
β(x) ∂ ∂ β(x) ∂ (x) β ∂ (x) α Q x, z)dz = ∫ (x) ( Q x, z)dz +Q x, β(x)) ( ( −Q x,α(x)) ( α ∂ ∫ (x) xα ∂ x ∂ x ∂ x
∂ ζ ∂ζ ∂h ∂ ζ ∂ζ ∂h ∫−hudz −u(x, y,ζ ) ∂x −u(x, y,−h) ∂x + ∂y ∫−hvdz −v(x, y,ζ ) ∂y −v(x, y,−h) ∂y ∂x + w(x, y,ζ ) − w(x, y,−h) = 0
∂V(h +ζ ) ∂ ∂ ∂ζ + [βyxU (h +ζ )] + [βyyV2 (h +ζ )] = −g(h +ζ ) V − fU(h +ζ ) ∂t ∂ x ∂ y ∂y
,
τsy −τby ∂2V ∂2V + +Ah ( 2 + 2 ) ⋅ (h +ζ ) ρ ∂ x ∂ y
动量修正系数: βxx = 风应力
Q = B U = AU D
B ∂ζ ∂B U D + =0 ∂t ∂s
∂AU ∂ 2 ∂ζ + (U A = −gA − gASf ) ∂t ∂s ∂s
Sf = UU C2R
D =h +ζ
∂A ∂AU + =0 ∂t ∂s
∂U ∂U ∂ζ +U = −g − gS f ∂t ∂s ∂s
∂U ∂U ∂A ∂AU ∂ζ A + AU +U +U = −gA − gASf ∂t ∂s ∂t ∂s ∂s
ζ 2 1 u dz 2 ∫h − (h +ζ )U
βyx =
ζ 1 u vdz (h +ζ )U ∫ h V −
τs一般不考虑,取为0
τbx = ρ U U2 +V2 g
C2
底摩阻采用恒定均匀流结果
τby
=
ρ V g
U2 +V2
2 C
B = − u ( x, y , ζ )
∂ζ ∂ζ − v ( x, y , ζ ) + w( x , y , ζ ) ∂x ∂y
∂u ∂u ∂u ∂u ∂v ∂w ∂u2 ∂uv ∂uw u +v + w +( + + )u = + + ∂x ∂y ∂z ∂x ∂y ∂z ∂x ∂y ∂z
∂v ∂v ∂v ∂u ∂v ∂w ∂uv ∂v2 ∂vw u +v + w +( + + )v = + + ∂x ∂y ∂z ∂x ∂y ∂z ∂x ∂y ∂z
第二讲 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第二讲、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一、三维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 u ∂ v ∂ w + + =0 ∂ x ∂ y ∂ z
∂u ∂u ∂u ∂u ∂ ∂u ∂ ∂u ∂ ∂u 1 ∂p +u + v + w = − + fv + (A ) + (A ) + (A ) h ∂x ∂y ∂y ∂z
对于守恒型动量方程,取垂线平均
∂U(h +ζ ) ∂ ∂ ∂ζ V + fV(h +ζ ) + [βxxU2 (h +ζ )] + [βyxU (h +ζ )] = −g(h +ζ ) ∂x ∂t ∂x ∂y
τsx −τbx ∂2U ∂2U + +Ah ( 2 + 2 ) ⋅ (h +ζ ) ρ ∂x ∂y
一般情况下河流海岸水流运动特征可用“近水平流” 一般情况下河流海岸水流运动特征可用“近水平流”来表 示。水平尺度>>垂向尺度 ,水平动量>>垂向动量。 示。水平尺度>>垂向尺度 ,水平动量>>垂向动量。 从“近水平流” 特征可得出静压假定。 近水平流” 垂向动量方程中已采用近乎水平流假定, 垂向加速度<<垂 垂向加速度<<垂 向压力梯度。
B = − u ( x, y , ζ )
∂ζ ∂ζ − v ( x, y , ζ ) + w( x , y , ζ ) ∂x ∂y
第二讲、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五、一维流动方程
沿断面积分的一维方程
B ∂ζ ∂Q + =0 ∂t ∂s
∂A ∂AU + =0 ∂t ∂s
∂Q ∂ 2 ∂ζ + (Q / A = −gA − gASf ) ∂t ∂s ∂s
第二讲、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四、平面二维方程(垂向积分模式)
将方程沿深度积分,利用自由面运动学边界条件和床面运 动学边界条件,可得到垂向积分的平面二维控制方程。
ζ ∂ ζ ∂ u v ∂u ∂v ∂w ( + + )dz = ∫ h dz + ∫ h dz + w x, y,ζ ) − w x, y,−h) = 0 ( ( ∫−h ∂x ∂y ∂z − ∂ − ∂ x y ζ
1
ρ
(τsx ,τsy ) = K(W ,W ) W +W x y x y
2
2
(b)自由表面运动学边界条件 。根据界面保持定理(不 可入可滑移条件)
W= ∂ζ ∂ζ ∂ζ +u +v ∂t ∂x ∂y
z=ζ
(c)自由表面动力学边界条件
p = pa
第二讲、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二、边界条件
∂p = −ρg ∂z
−
p = ρg(ζ − z)
− 1 ∂p ∂ζ = −g ρ ∂y ∂y
1 ∂p ∂ζ = −g ρ ∂x ∂x
第二讲、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二、边界条件
(a)自由表面给定风应力
A v ∂u ∂z
z=ζ
1.自由面
=
τsx ρ
A v
∂v ∂z
z= ζ
=
τsy ρ
平面二维动量方程简化为
gU U2 +V2 ∂U ∂U ∂U ∂ζ ∂2U ∂2U +U +V = −g + fV − 2 +A ( 2 + 2 ) h ∂t ∂x ∂y ∂x C (h +ζ ) ∂x ∂y
gV U2 +V2 ∂V ∂V ∂V ∂ζ ∂2V ∂2V +U +V = −g − fU − +A ( 2 + 2 ) h ∂t ∂x ∂y ∂y C2 (h +ζ ) ∂x ∂y
3.岸边界条件 3.岸边界条件 可滑动不可入条件:正交于岸线的速度为零 无滑动条件(粘附条件), 无滑动条件(粘附条件), u = v = w= 0 4.开边界条件(水边界): 4.开边界条件(水边界): 有实测资料时,给定水面或速度过程。
第二讲、 第二讲、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三、守恒型方程
∂v ∂v ∂v ∂v 1 ∂p ∂ ∂v ∂ ∂v ∂ ∂v +u + v + w = − − fu + (A ) + (A ) + (A ) h h v ∂t ∂x ∂y ∂z ρ ∂y ∂x ∂x ∂y ∂y ∂z ∂z
∂p = −ρg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