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发展教案

中国农业发展教案

中国农业发展教案一、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2. 掌握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3. 分析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农业的历史演变:原始农业、封建农业、现代农业2. 中国农业现状:农业生产规模、产业结构、区域布局3. 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创新4. 中国农业取得的成就: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业可持续发展5.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耕地资源紧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农业的历史演变、现状、特点、成就和挑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发展案例,如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创新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发展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农业发展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视频资料:选取相关农业发展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农业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2. 第二课时:讲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3. 第三课时:分析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介绍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

5. 第五课时:小组讨论,探讨农业发展问题和策略。

六、教学活动1. 课前调研:要求学生事先了解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状况,准备分享各自了解到的情况。

2. 课堂分享:学生依次分享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农业发展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4. 小组展示:各小组通过PPT、海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分享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小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农业的教学活动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2. 掌握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和重要作物;3. 培养学生的农业意识和环保意识;4. 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提出问题,例如:“中国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3. 介绍中国农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包括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4. 分析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例如农业区域分布、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方式等;5. 介绍中国的重要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并讲解其种植技术和经济价值。

实践活动:6.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农业示范园,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过程;7. 分组进行农作物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地区的主要作物种植情况,并制作报告;8. 设计农业保护环境的小组活动,例如制作宣传海报或设计环保农业方案。

总结与评价:9.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小组活动成果;10. 进行课堂讨论,总结中国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问题;11.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促进思考和创新。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示范园、农田参观的安排;- 农作物调查研究的指导材料;- 制作宣传海报的相关素材。

评估方法:-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学生的研究报告和小组活动成果;-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考能力。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农业研究,如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发展等;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农业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 鼓励学生参加农业竞赛或科技创新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重要作物,培养他们的农业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合作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中国的农业发展,为未来的农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及反思优秀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及反思优秀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及反思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学会分析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地理观察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的关注和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关爱农村和农民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相关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提问:你们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什么了解?2.知识讲解(1)讲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展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

(3)讲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规律,如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等。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成功案例,如袁隆平杂交水稻、东北黑土地等。

(2)引导学生分析成功案例的原因,如气候、土壤、科技等。

(3)提问:从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经验?4.问题讨论(1)展示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效率低等。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梳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分布特点及问题。

(2)强调我国农业生产的优势与挑战,鼓励学生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四、课后作业2.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绘制分布图。

3.举例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分布特点及问题。

2.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成功案例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八上农业

初中地理教案八上农业

教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含义、重要性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地图、图表等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相关农业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土地资源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获取农产品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国计民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2. 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我国农业分布图,标注主要农业产区。

2. 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短文,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和特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地理优质课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优质课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优质课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 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 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 实例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的饮食和生活质量,还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 举例说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四、案例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思维导图;2. 结合家庭或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教材;3. 农业发展相关图片;4. 课堂讨论素材。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生动有趣;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农业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农业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农业》教学设计活动四饮食文化看农业地区的差异学生看图各抒己见既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一、农业及其重要性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东西差异①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_、新疆牧区、西藏牧区、_青海牧区_。

②三大林区:_东北林区_、_东南林区、_西南林区_。

③渔业主要分布:_南方_及_沿海地区_。

2.南北方差异北方地区耕地类型熟制(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东北旱地一年一熟小麦甜菜大豆华北旱地两年三熟小麦——花生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方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甘蔗油菜巩固检测1.读图分析:(1).图中红色的分界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该界线以西农业生产以______为主, 图中A表示______牧区(2).图中BCD三地中____地是我国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区;_____地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BC DDA 、南北纬度的差异B 、东西温带的差异C 、东西干湿的差异D 、南北干湿的差异 3.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 、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C 、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D 、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4.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图”(图19),判断该地区位于( ) A.东北平原B.江淮平原C.黄河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5.如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表,据此推测该省可能(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6.《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根据右图判读,下列不正确的是( )A.地区居民主食是馒头、包子、饺子 B .地区的特色食品有汤圆、刀削面、年糕 C .地区的手抓羊肉是当地牧民的传统美食 D.地区的藏族人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教学反思本节课精心设计的导入、联系生活中有关的地理知识和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融入到农业学习的氛围当中来。

农业(第2课时)示范教案

农业(第2课时)示范教案

《农业》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能将我国土地类型与农业部门的分布相联系,学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 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3. 知道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 知道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种。

【教学难点】1.学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知道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生: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等。

【新课展开】师:没错,不同的土地类型适宜的农业部门是不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我国农业部门与土地类型的关系。

生:种植业分布在耕地;畜牧业分布在西部草地中;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林地;渔业则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

师:回答得很棒,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讲种植业和畜牧业。

在这幅图上,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我们可以发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而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季风区,所以我们可以用“东耕西牧”来概括我们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布情况。

(板书)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耕地;畜牧业——草地;林业——林地;渔业——江河湖海(过渡)现在我们来学习种植业的主要农产品分布情况。

师:种植业部门的农产品可以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请判断下面农作物,哪些是粮食作物?生:粮食作物有小麦、土豆、水稻、红豆、玉米,其他事经济作物。

师:粮食作物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为主。

(板书)二、主要农作物分布1.农作物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过渡)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想想,我们南方和北方的主食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南方和北方因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2)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

农业教学设计(多篇)

农业教学设计(多篇)

农业教学设计(多篇)篇:农业设计《农业》教学设计地理组王大鹏《农业》教学设计地理组王大鹏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课标分析尊重自然规律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前提,我国农业分布就是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体现。

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只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

所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生产实例感受农业的重要性。

2.运用相关资料,因地制宜布局我国农业部门及农作物,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学会研究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提升人地和谐的理念和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探究: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理解各农业部门布局对自然环境的需求程度。

二、课前:听歌曲《在中国的大地上》、农业相关图片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习新课1.了解农业部门学生猜小零食及原材料来自哪个农业部门,教师适时给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概念,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出发,唤起学生对农业部门的已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农业重要性学生结合生活感受感悟农业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在感悟农业重要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探究农业的必要性。

3.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学生交流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典型区域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协助学生完成表格——农业部门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需求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理解各农业部门布局对自然环境的需求程度,为后面探究农业部门和农作物分布提供基本依据。

4.中国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分布学生运用中国地形图、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光照图等资料合作探究中国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5.认知梳理设计意图:回顾探究过程,梳理探究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再次提升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农耕劳动教育教案6篇

农耕劳动教育教案6篇

农耕劳动教育教案6篇农耕劳动教育教案1【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河姆渡遗址1.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2.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3.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4.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5.过渡: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我们一起走进半坡遗址去看一看。

(二)半坡遗址1.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3.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三)大汶口遗址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四)课堂小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初中地理我国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我国农业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我国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的分类。

(2)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

(2)运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关爱农村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2.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 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农业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思考哪些农产品适合在本地发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保障,不同地区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适宜的农业类型。

二、探究新知1. 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劳动对象和产品,学生回答: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农业的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2. 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1)教师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我国农业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

(2)教师提问:为什么我国农业呈这样的分布格局?学生回答: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3. 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学生回答: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优化等。

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三、应用拓展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分析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的分类;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知道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农业生产劳动教案

农业生产劳动教案

农业生产劳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劳动的基本流程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环节和操作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农业劳动的艰辛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
农业生产工具的图片或实物、相关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农业生产劳动,大家知道农业生产都包括哪些方面吗?
生:种地、浇水、施肥……
师:对,大家说的这些都是。

那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农业生产工具,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展示图片或实物)
生:这个是锄头!那个是镰刀!
师:非常棒!那你们觉得农业生产劳动重要吗?
生:重要,我们吃的东西都是农民种出来的。

师:没错,农业可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呀。

那我们来看看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

(播放视频)
师:大家看完视频有什么想法呀?
生:农民伯伯好辛苦呀。

师:是呀,他们很不容易。

那我们以后要怎么做呢?
生:要珍惜粮食,不浪费。

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大家明白的。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可能还需要更多实际体验的机会,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农业劳动的魅力和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农业实践活动。

涉农类优秀教案模板及范文

涉农类优秀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学科:农业科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基本概念、主要领域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树立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现代农业科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领域。

2. 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2. 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现代农业吗?现代农业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现代农业是以高科技为支撑,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二、新课讲授1. 介绍现代农业科技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领域,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

3. 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举例说明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如转基因技术、精准农业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现代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大家还记得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领域和案例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深入讲解1. 深入讲解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如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

2. 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等。

三、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利用手机APP进行农业生产数据收集和分析。

2. 学生分享操作经验,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2. 拓展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现代农业科技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1)

《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1)

农业〔第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农业的概念及我国农业开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底。

理解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必要性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提高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资料图片的分析,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的分类。

通过读图探究、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学会用表格比拟的方法说明农作物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通过对我国农业开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通过对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探究,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开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

4.教学重点:农业的分类,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开展农业。

5.教学难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开展农业。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2.读图分析法;3.分组讨论法;4.启发引导法;5.分小组比赛法利用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归纳结论,重要的是掌握分析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老师引领和调控课堂。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指导:要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记忆农作物的分布,以及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 ?农业分解图? 、?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分布图?、?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图??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图?、?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图?【教学过程】导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由学生的衣、食、住、行引入,让学生体会农业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部门,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开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重、难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学习活动一: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的概念:问:什么是农业?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初中地理优质教案农业

初中地理优质教案农业

初中地理优质教案农业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 知道农业的含义和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3. 据图掌握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

4. 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5. 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初步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教师提问: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新课内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教师板书: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并列举自己知道的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

二、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图,指出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

学生回答:我国南方适合水稻种植,北方适合小麦种植。

教师总结: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与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和目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和目标。

学生回答: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结构的优化等。

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农业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

四、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学生回答: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不同类型的农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规划设计不同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规划设计方案。

湘教版中国农业教案

湘教版中国农业教案

湘教版中国农业教案篇一: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说课稿《农业》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说教法: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

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竞赛法和情境激趣法。

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

针对学科现状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于,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

情境激趣法: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自然就是活着的教材,将地理问题生活化,更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初中教案现代农业

初中教案现代农业

初中教案现代农业课程名称:现代农业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现代农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现代农业的技术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 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现代农业的技术和特点。

教学难点:1. 现代农业的技术和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现代农业?它与传统农业有什么区别?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它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的效益。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现代农业有哪些技术和特点?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给学生展示现代农业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总结成果,教师点评并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未来农业三个阶段。

二、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现代农业有哪些技术和特点?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活动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特点,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2.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总结成果,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上册农业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农业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农业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八年级上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掌握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现代农业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新课:(1)农业的概念和分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等方面。

(3)现代农业的特点和趋势: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和趋势,包括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等。

(4)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

(5)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三、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什么重要性?”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进行思考。

2. 第二步: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生产现状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第三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4. 第四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 第五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最后一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思考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估可以通过课后测试、作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其原因。

2. 掌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的农业》。

2. PPT课件。

3. 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的一种产业。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如梯田、水田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2.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2. 列举一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并分析其必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掌握了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并理解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教案设计【课题】农业【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简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农业的狭义、广义概念;知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南北和东西的差异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说出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的重要性,列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事例(如山区、平原等的农业类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养殖业)分布的简况。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九大商品粮基地、四大牧区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树立和谐的人地发展观。

【教案重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教案难点】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及其优良畜种【教具准备】【课堂时间分配】【教案流程】集体设计个性修改【问题导引】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自主学习】自学提示1.阅读课文,请注意以下核心词语和概念。

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产品出口基地畜牧业2.阅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4)我国各类农产品的分布如何?基础自测1.建国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但是,农业的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郊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2.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经济作物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4.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5. 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6.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7.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8.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9.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合作探究(互研)】读图1-6,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步骤完成:1.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

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

(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2.判断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3.课堂练习:在“图1-6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

读图1-7,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步骤完成: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2.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3.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读图1-10,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步骤完成:1.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分析我国西部、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2.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3.我国四大牧区的主要畜种分别是什么?探究1.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2. 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3.南方有一家制糖厂,设想在附近开辟一个甜菜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

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5.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交流展示评价点拨】【巩固训练】我国下列农产品中,居世界首位的有()A、谷物、甘蔗、油菜籽B、甘蔗、甜菜、棉花C、大豆、花生、甜菜D、猪、牛、羊【自我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案反思】【解决策略】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教案目标: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案指导:在“工业”一节的教案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

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

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

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学生回答: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

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1.学生活动: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

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

提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

)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答案:(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

机械。

纺织等。

)讲述“能源工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在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请举实例说明。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如何?将来趋势怎样?为此应怎么办?(开发与节约并举。

)(4)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2.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煤矿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煤矿和煤炭工业基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煤炭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则煤窑”的看法?4.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油田、天然气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油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大陆上的油气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提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不丰富。

)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水能。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讲述“钢铁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要点:为机械工业。

建筑业等提供原材料。

)2.让学生读教材P.14“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逐一了解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及位置。

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3.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14活动题。

引发思考: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和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相同吗?如若不同,它们的有利条件各是什么?(不同。

鞍山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资源;而上海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讲述“机械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阅读教材P.15~P.16的正文。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机械工业吗?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机械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如何?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学生读图:“中国机械工业分布”图。

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的机械工业中心,然后在填充图上填图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