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设计
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方案一、内容综述首先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学校教育应当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
其次分析当前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虽然许多学校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教学手段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方案将研究并实践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本实施方案还将强调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为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通过实施本方案,将有效提高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1. 阐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独特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深厚底蕴。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如仁爱、诚信、礼仪等,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幼儿园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方案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方案设计与实施一、方案背景和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为了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我们设计了一套幼儿园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1.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幼儿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步骤及内容:1.活动前期准备:-确定传统文化的主题和内容,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新建一个传统文化角落,展示相关的书籍、文物、图片等;-研学实践方案编写和教材准备。
2.活动一:主题导入和启发-通过图片、小故事、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向幼儿介绍传统文化的背景和起源;-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
3.活动二:实地参观和考察-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参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地方,如博物馆、传统工艺品展览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通过亲身体验和模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活动三:手工制作和传统技艺体验-组织幼儿制作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如剪纸、葫芦丝、团扇等;-邀请专业人士来幼儿园进行传统技艺的教学和体验,如书法、绘画、民族舞蹈等。
5.活动四:戏曲和传统舞蹈欣赏-邀请戏曲演员或舞蹈团到幼儿园进行演出,让幼儿欣赏传统舞蹈和戏曲表演;-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模仿并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6.活动五:传统美食制作和品尝-组织幼儿制作传统美食,如汤圆、粽子、饺子等;-通过品尝和分享美食,让幼儿体验传统文化的味道和乐趣。
7.活动六:总结与展示-组织幼儿对本次传统文化研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展示,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览、舞台表演等形式;-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感悟,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三、评估方法和效果分析:为了评估幼儿园传统文化研学实践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各个环节中的参与热情、交流和表达能力等;2.笔记法:记录幼儿在研学活动中的问题、想法和体验,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3.问卷调查:向家长和教师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幼儿传统文化学习的看法和反馈;4.成果展示: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和表演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五篇模版)
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五篇模版)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主题产生背景现在的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中华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遗失。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在活动中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用学生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并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活动目的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如地方戏曲),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活动对象屈冢学校三年级全体学生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我的心中有目标(一课时)1、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A精美的民间工艺(陶瓷、编织、笔、墨、纸、砚)B 民间艺术(戏剧、剪纸、美术、音乐等等)C风俗习惯(衣食住行、节日)D民间文学(谜语、绕口令、故事、笑话、传说等等)E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等相关方法(1)了解民间的风俗习惯、精美的民间工艺(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2)了解民间建筑、名胜古迹(通过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等方式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各类知识。
)2、这不是一般的家庭作业,而是很重要的一次独特尝试,要想千方百计完成好,但无论是查找、访问还是整理、汇报,重在过程的参与,我们不以查找的知识多少论成败,而是要看谁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努力,最积极。
第二阶段(为期一周)活动中我注意1、当你明确了研究目标后,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研究,还可以把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转变成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
传统文化专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重视。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根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我校决定开展一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使教师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教师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 推动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流程1. 开幕式(8:30-8:40)-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 领导致辞2. 专题讲座(8:40-10:00)- 邀请专家进行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讲座主题:中华传统文化概览与当代价值3. 分组研讨(10:10-11:10)- 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传统文化主题进行研讨- 小组讨论内容: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实践-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4. 互动交流(11:10-11:40)- 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主持人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5.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11:40-12:00)- 组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茶艺等- 通过体验活动,让教师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六、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知识普及- 通过讲座和研讨,使教师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 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 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传统文化实践体验- 通过实践活动,让教师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感受其魅力。
七、活动要求1. 参会教师需提前报名,并准备好相关资料。
2. 活动期间,请保持会场秩序,积极参与讨论。
传统文化课程的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传统文化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和传承能力。
实践教学是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以期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二、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涉及多个领域,如艺术、文学、历史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策略1.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1)注重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应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关注地方特色文化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教学项目,如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等。
(3)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应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 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民俗村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体验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3)实践项目竞赛举办传统文化实践项目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聘请专家学者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2)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建立实践教师团队组建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指导。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实践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方案我校学生的现状当前,我校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普遍较好,认为应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乱划课桌、粗言秽语、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一些学生只知道道理,却不会付诸实践,或者只在部分情况下实践,或者要求别人做到却自己不做,这是知行不合一的表现。
学生的道德观念主要是由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教育的。
然而,由于学生的阅历较少,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一些学生盲目模仿书报杂志、电影电视中的不健康情节,对低级趣味津津乐道,不分是非,对青少年的心灵以及行为造成很大的伤害。
此外,部分学生过于追求虚荣,攀比成风,过分强调自身的物质基础,穿名牌、用名牌、赶新潮、赶时髦、比阔气,甚至为了财富不惜欺骗家长和老师。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对研究不感兴趣,认为读书没用,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对老师的管教也是不痛不痒。
除此之外,一些学生的自我中心过于突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缺乏对他人的关注和理解。
这种自我中心的表现在学校中也比较典型,如对集体活动不积极参与,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成绩,不关心其他同学的情况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
现在许多孩子在家庭中成为了“中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爱。
这种观念会带到学校和社会中,导致他们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只关注个人利益,甚至会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
这些问题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这些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导致的。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反映了民族特质和风貌。
它不仅包含了儒家文化,还有道家文化、___文化等等。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等特点。
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和社会发展都非常重要。
传统文化研学实践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研学实践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而研学实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研学实践实施方案,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3. 促进学校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实施步骤1. 选题策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传统文化资源,确定研学实践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选择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传统戏曲等作为研学实践的主题,确保研学实践的内容丰富多样。
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确定研学实践的实施地点和活动内容。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文化传承人士等作为指导老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3. 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活动流程、活动内容、活动安排等。
确保实施方案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4. 实施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5. 效果评估对研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提高传统文化研学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四、实施保障1. 师资支持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研学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研学实践的资金投入,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达到。
3. 管理支持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
五、总结传统文化研学实践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研学实践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提高传统文化研学实践的效果和质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某中学传统文化课程为例,探讨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道德品质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中学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学策略、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效。
二、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践策略1. 结合学校特色,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定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例如,我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选择了书法、国画、剪纸、传统音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传统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书法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书法的基本技法,然后让学生亲自体验书写过程,感受书法艺术的韵味。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剪纸课程中,教师可以讲述剪纸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然后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要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国画课程中,教师可以讲述古代画家的品德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画家的道德品质。
5.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传统文化课程教学需要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文化之旅: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方案
幼儿园文化之旅: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方案一、概述提到幼儿园的文化研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英语角、艺术手工等主题。
然而,传统文化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传统文化的研学实践,可以帮助幼儿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本文将结合传统文化研学的实践案例,深入探讨幼儿园传统文化之旅的方案和意义。
二、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方案1. 主题选择传统文化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比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在进行传统文化研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选择。
比如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我国古代的传统工艺、我国民间故事及传统乐器等。
这些主题都可以作为幼儿园传统文化之旅的方案内容。
2. 实践活动针对选定的主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比如观摩传统手工艺制作、学习传统节日的礼仪、饮食文化体验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3. 教育资源在实施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方案时,需要搜集、整理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可以利用图片、视瓶、实物道具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和教学,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
三、传统文化研学的意义1. 培养文化自信通过传统文化研学实践,可以让幼儿在探索和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2. 促进全面发展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艺术等元素,通过研学实践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3. 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幼儿园传统文化之旅的实践,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年幼的孩子们从小树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方案非常重要。
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幼儿成长中重要的文化基因。
通过幼儿园传统文化之旅的实践,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融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怀抱中,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方案对于幼儿的成长和教育意义重大。
(原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践方案
(原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践方案1. 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退的风险。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2. 目标本实践方案旨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3. 实施步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3.1 教育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价值和魅力;- 在校园、社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吸引更多人参与。
3.2 传统艺术表演- 邀请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团队进行表演,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组织学生和社区居民观看传统艺术表演,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提供互动环节,让观众参与到传统艺术表演中,增加参与感和体验感。
3.3 传统文化体验- 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围棋等;-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传统文化技艺的指导和讲解;- 提供相关材料和工具,让参与者亲自体验和学习传统文化技艺。
3.4 文化讲座和研讨会-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和研讨会;- 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提供互动环节,让参与者提问和交流,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5 传统文化展览- 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展示传统文化的艺术品、手工艺品等;-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展览讲解,介绍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提供参观和购买的机会,让人们更加亲近和了解传统文化。
4. 评估与改进为了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我们将持续进行评估与改进:- 定期收集参与者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分析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评估目标的达成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
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本文提出了一套实践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武术、茶道等多个方面。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的目标1.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诗词教学:通过阅读经典诗词,让学生了解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书法教学:教授书法的基本技巧,如执笔、运笔、结构等,让学生在书写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
3. 绘画教学:教授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让学生在绘画中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
4. 音乐教学:教授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如五音、六律等,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5. 戏曲教学:教授戏曲的基本知识,如唱腔、表演、道具等,让学生在观看和表演中体验戏曲的魅力。
6. 武术教学:教授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让学生在练习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7. 茶道教学:教授茶艺的基本知识和礼仪,让学生在品茗中感受茶文化的内涵。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1. 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实践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及其影响;(3)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传统文化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概述: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及主要组成部分。
2. 传统艺术: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3.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了解其起源、习俗和意义。
4. 传统礼仪:介绍我国古代礼仪制度、礼仪规范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5. 传统建筑: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风格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6. 传统服饰:介绍我国古代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7. 传统哲学:如儒家、道家、佛家等,了解其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进行讲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内涵、影响及现实意义。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节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视频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进行讲解。
3. 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方案XXX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背景: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
为贯彻精神,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了以“亲近经典、承续传统”为主题的“中华诵·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吸引和鼓励国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识了解中华优秀经典著作、提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问题: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不作为必修课程,与升学考试也无必然联系,因此,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
其中,无课程标准、无教材及相应的评价机制、学校之间和地区之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交流不够、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等,都是制约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实的关键问题。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本课题特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XXX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优良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包括: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语言、文学、艺术等,如: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文学名著、诗歌词赋、传统艺术、民风民俗、中华武术、传统中医等。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优秀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其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传统文化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落实到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
本研究旨在总结和反思我国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并探索和研究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活动开展等,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宗旨。
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方案
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方案一、背景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逐渐减少。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内容。
2.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方法。
3.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4.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总结经验与不足。
2.实地调查:深入学校、社区等教育机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4.专家咨询:邀请教育专家、文化学者等参与研究,为研究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5.实验研究:在实验学校或班级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对比分析教学效果。
6.综合评价:结合文献综述、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等结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成果:1.形成一份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的专题报告,总结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2.提炼出一批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与案例。
3.构建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
4.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5.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传统文化教学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教学实施方案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教学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
1. 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主要内容等知识。
2.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3. 传统文化交流与对话。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呈现传统文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体验式教学法。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五、教学评价。
1. 考试评价。
采用笔试、口试等形式,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
布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如读书笔记、实践报告、主题演讲等,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评价。
通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保障。
1. 师资力量。
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传统文化教学的培训和研究。
2. 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建设传统文化教学基地,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课堂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课堂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 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研讨(1)确定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确定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包括经典诵读、书法、国画、剪纸、传统音乐、戏剧等。
(2)课程内容设置:结合各学科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如语文课可以增加古诗词、文言文等内容;历史课可以增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内容。
2.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研讨(1)案例分享:教师们分享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等。
(2)教学策略探讨:针对传统文化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3. 传统文化教学评价研讨(1)评价体系构建:探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如何运用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方法,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活动成果1.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 提高了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的认识,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3. 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活动总结本次传统文化课堂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传统文化教学实践设计研究实施计划方案
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汪清县天桥岭镇东新学校一、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基于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1、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令世人惊叹的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惯及文化积淀,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对现代人发挥着作用,它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治、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传统文化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积极倡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深入研究、科学利用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溃产,才能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2、当今教育对象所具特点的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更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
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二)实践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说“从中华民族文化延绵发展的规律来看,承担文化培育和传播任务的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政府官员系统,- 个是学校和教师系统”。
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我国教育也正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一转变的过程是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人文精神不断塑造的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范例(三篇)
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范例____年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逐渐丧失,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实施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目标1. 增强中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2.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三、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讲座,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和思想理念。
通过讲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行动。
2.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书法、国画、剪纸、茶道等传统文化的体验。
通过亲身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传统文化展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展览,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作。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摄影等多种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思考,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4.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古建筑、访问传统手工艺人、参加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实际操作能力。
5. 传统文化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比赛活动,如诗词对对联、中国象棋、围棋等传统文化竞赛。
通过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6. 传统文化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泡了一杯清茶,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课题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我已经思考了许久,现在就让我以意识流的写作方式,把想法一一呈现出来。
一、课题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标1.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炼出适用于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
2.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3.编制一套具有实践性、创新性、针对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体系。
三、研究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1)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2)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如《论语》、《道德经》、《诗经》等。
(3)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1)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语文教学课程体系。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体系建设(1)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目录。
(2)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库。
(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培训。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
2.实证研究法:以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
3.比较研究法:对比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异同,找出融合点。
4.资源开发法: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语文教学资源体系。
2024年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三篇)
2024年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主旨和目标活动主旨: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其文化自觉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1. 选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围绕中国的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传统工艺等方面展开。
2. 内容安排:(1) 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选拔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能力。
(2) 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学习传统舞蹈、剪纸、书法、茶道等传统文化技艺。
(3) 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让学生通过展览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
(4)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传统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6) 安排学生观看传统文化演出,如京剧、昆曲等,培养学生欣赏传统文化艺术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1. 筹备阶段(1个月)(1) 制定活动策划方案和宣传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和内容。
(2) 确定活动时间、场所、参与人员等细节。
(3) 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2. 活动开展阶段(3个月)(1) 第一个月: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和文化讲座。
(2) 第二个月: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和手工制作活动。
(3) 第三个月: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观看传统文化演出。
3. 活动总结评估阶段(1个月)(1) 进行活动总结和评估,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意见。
(2) 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案。
四、活动组织方式和资源保障1. 活动组织方式:(1) 学校教师组织:学校教师担任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2) 社会资源支持:邀请专家学者、艺术家等进行讲座和演出,提供专业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汪清县天桥岭镇东新学校一、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基于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1、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令世人惊叹的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惯及文化积淀,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对现代人发挥着作用,它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治、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传统文化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积极倡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深入研究、科学利用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才能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2、当今教育对象所具特点的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更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
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二)实践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说“从中华民族文化延绵发展的规律来看,承担文化培育和传播任务的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政府官员系统,一个是学校和教师系统”。
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我国教育也正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一转变的过程是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人文精神不断塑造的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可见,深化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格教育,促进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这一切说明,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迫切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新课程理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强调新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它关注人文精神,强化人格教育,给人文教育指明了方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改变了人作为社会发展工具的价值取向。
这种“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新课程人文精神的体现。
2、现代教育培养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高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负责、学会选择、学会创造,能主动适应未来的有用人才”为本课题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结合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以课题研究理论为依据,我校确立了如下的研究目标及要研究的内容:课题的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落实学科新“课标”理念,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实施素质教育,突出课堂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观念和意识,提高教学实效。
2、通过课题研究,完善教学内容,丰富人文知识,让学生于各学科中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落实人文教育。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一批年轻教师在实验研究的磨砺中成长起来,探索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内化人文知识,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并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校的素质教育质量,提高全校师生的人文精神,使课题研究伴着新课程改革共同推进,共同成长。
主要内容:1、学校学科教学中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等,促进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
2、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体验。
3、密切师生关系,体现人文关怀。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新的观念来研究学生,用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方法来评价学生,对学生和风细雨般的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做人。
四、课题研究方法及拟创新点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我们选择的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学习传统文化的策略,并收集、整理出一套适合中小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
在立项、开题阶段,了解研究背景,确立研究方向,并通过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反复论证,指导研究工作深入进行。
2、问卷法:在研究准备阶段,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现状及对国学经典教育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课外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改进策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传统文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活动中整体素养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
在研究过程中,记录成功教师案例和优秀教师成长案例。
研究的创新点如下:1、实现传统文化与推广普通话相结合;2、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3、探索出一套适合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指导课的模式;4、实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道德实践相结合。
五、课题组研究成员的基础与分工课题组负责人毛培武,高级职称,县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课堂教学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识和探索能力,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主持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培训课题组成员,组织对外交流学习。
薛允玲,是教导处主任,业务能力强,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科带头人;参加过科研培训,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篇论文在市级获奖。
有亲和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强。
课题核心成员,负责搜集传统文化优质课件,组织课题组老师观摩学习;收集资料,编辑文本型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并组织听课,评比活动;汇总优质课教师的教案,负责案例分析、研究,负责有效教法的推广。
张坤吉,政教处主任,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多次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朗诵、习作比赛获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负责进行跟踪调查学生校外阅读情况;记录传统文化教学实践对学生“双文”素养的提升的成效;并结合开展的家访活动搜集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收集名言警句,张贴于校园,烘托学习氛围。
潘维芳,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心理把握较好,多次获优秀论文奖。
特别是在作文教学方面成绩尤为突出,她指导的作文有多篇在县以上作文大赛中获奖。
负责校园广播,定时给学生播放国学经典音频材料;协助班主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活动;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建立学生的传统文化活动档案。
王杰,本科,从事语文的教学。
学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
课题组成员,负责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德育、感恩系列活动并制定有效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整理资料,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
韩继军,本科,学科带头人,县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多篇论文发表,爱好研究,擅长计算机操作。
负责各种资料的搜集,图书的购买、材料的打印等。
课题组成员,协助编辑文本型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六、课题研究进度安排及预期成果第一阶段:(2016.4-7)申报、准备、筹划阶段1、召开课题研究会议,明确研究任务;制订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分工。
填写课题申请书,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2、认真科学地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及研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工作。
3、组织课题组全员进行理论及业务培训(特别是传统文化课题实验要拿出校本教材并对教师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16.8-2019.8)实验阶段1、做好三年实验期间的整体规划。
从研究目标--具体措施(培训、研讨、总结、经验交流)--最终成果,要循序渐进、有条有理、有章有法地进行实验操作。
切忌实验的盲目性、随意性。
2、安排好每学期的实验内容。
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
科学地组织实验研讨活动,研究活动大事记记录清晰,活动材料齐全。
3、以教学观摩课、论坛、活动、论文等多种方式及时收集实验成员的成果材料。
4、每学期末做好优秀经验材料的筛选,参加省、州征文评比,提高结题成果材料的含金量。
第三阶段:(2019.8-10)完善总结阶段对论文进行整理,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形成研究报告。
撰写结题报告,分类装订整理成果材料。
预期成果:第一阶段成果:学习心得、研讨课例、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录像。
第二阶段成果:教师教案集、教学论文、课堂教学课例、学生成长汇报、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成果:经验交流材料、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细节完善的相关资料、教师、学生各类获奖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实验设施与经费保证:实验设施我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可供研究参考;电脑每人一台,建设了完善的网络系统,可及时搜索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国内外研究状况;完善的校园广播可定时为学生播放经典的音频材料。
教室内有投影仪、电脑、展示台、扩音器等。
经费保证:1、调研、组织活动,课题组教师学习培训,专家指导成果交流等经费约1000元2、购买有关书籍、音像资料、印刷校本教材等资料费用约800元合计需要课题经费1800元课题“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研、训融为一体,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的氛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校本教材。
2、立足课堂,以课例、案例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明辨非得能力。
3、、实现“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融为为一体的研究形式。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课题研究,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