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重阳节有关的故事.doc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登高观景、祭祀祖先、品尝重阳糕,并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重阳节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一、屈原与九黄鸟相传在远古时代,湖北地区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他对国家忠诚无私,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诽谤。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

重阳节那天,屈原感到非常沮丧和孤独。

正当他绝望之际,九黄鸟飞到了他的身边。

九黄鸟是仙鸟的一种,它能辟邪驱鬼,具有神奇的力量。

九黄鸟用它的翅膀扇动了几下,屈原的痛苦和烦恼立即消失了。

九黄鸟告诉屈原,九月九日是一个瑞气盎然的日子,人们可以登高远眺,祈福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幸福。

屈原听后心情大为振奋,他对九黄鸟表示感谢,并决定以登高祭祀的方式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

从此,屈原成为重阳节的始祖,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登高去纪念他,也祈福自己和家人的平安与幸福。

二、桂花与重阳与重阳节有关的传说还有一个与桂花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降临人间,她的美丽动人令人倾倒,她的名字叫做嫦娥。

嫦娥下凡时,带来了一种香气扑鼻的桂花。

人们知道嫦娥所带来的桂花能够辟邪,就纷纷将桂花栽种在庭院中。

后来,人们发现每年的九月初九这天,桂花开得特别灿烂美丽。

人们相信,桂花是嫦娥神女的化身,她用这种香气扑鼻的花朵来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因此,重阳节这天,人们会采摘桂花并佩戴在身上,以抵御邪恶和疾病的侵扰。

同时,人们也会将桂花蒸煮成美味的重阳糕,与亲友一同品尝,寓意团圆和美好。

三、孤儿柳和重阳在长江流域一带,有一个传说与重阳节有关,这是关于一棵垂柳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灵山仙子化身为柳树居住在此地。

她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孤儿流浪儿,因此人们将这棵柳树称为孤儿柳。

重阳节的那天,孤儿柳掉下了一屡金黄色的柳絮,这些柳絮飘落在人们的身边。

人们发现,这些柳絮中蕴含着神奇的力量,能驱鬼辟邪,还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有关重阳节的七大经典传说故事

有关重阳节的七大经典传说故事

有关重阳节的七大经典传说故事
一、屈原投江
公元前278年的重阳节,屈原在楚国被流放,心情郁闷。

当天,他前往了江边,手持一块石头,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为了阻止鱼虾
噬食屈原的尸体,当地的百姓纷纷划船撒粽子,喂鱼虾以免它们伤
害屈原。

这就是重阳节吃粽子的起源。

二、烧黄山
传说黄山曾是一位幸福的夫妻的家。

大约在公元前39年的重
阳节,他们决定自焚而不臣服于建立了新朝的刘秀。

他们燃烧了黄山,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的追求。

三、后羿射日
古代有传说后羿是个英雄射手,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名叫嫦娥。

由于熟识的缘故他得到仙药,他们决定不再用这药治疗病人。

于是
在重阳节那天,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使得人们能够生活安定。

四、曹操登山
有一年重阳节,曹操率领部下登上了山顶,直到此刻,他的心思才放松下来,遥望远方,想法子安抚自己艰难的心情,最后释放了这些压力。

五、谭嗣同自杀
1898年重阳节,于洪池被国民党俘获后,被控告犯有背叛国家的罪名。

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他决定在重阳节那天自杀,以示清白。

六、杨家将搬家
重阳节杨家收拾好行囊,带着一家大小准备搬家,到了一个风水宝地,再度建功立业。

七、斯巴达勇士的刺杀
起初,斯巴达的勇士们都在战士间共度打仗时间,使生命得以延续。

但到了公元前4世纪,W不希望自己的斯巴达战士超过一个百分数,因此做出了斯巴达勇士抵达即刺杀的决定,于重阳节执行该命令。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于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戴菊花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俗。

除了这些活动,重阳节还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故事和传说。

一、屈原登仙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也是屈原文化的代表人物。

根据传说,屈原在楚国政权的变迁中,遭受了背叛与流放。

他深感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于是决定以自己的死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痛惜和忠诚。

相传,屈原于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抱石投江而死。

人们为了怀念他,每年在这一天都会举行祭祀活动并临江登高。

后来,屈原被封为“楚国的神仙”,并成为重阳节的主要神灵之一。

二、登高的起源重阳节的“登高”活动源远流长,而它的起源有着多种说法。

其中一个说法是与祛灾消病有关。

相传,在古代,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正值阳气最盛的时候,登高可以祛除疾病和灾难,同时也可以祈求丰收和幸福。

另一个说法是和古人的崇拜山川有关。

在古代,山被视为神圣的象征,登高被视为向山神祈求祝福和保佑的方式。

因此,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会登上山顶,向山神表示敬意,并祈求平安和幸福。

三、孟浩然的千古佳句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生活在九世纪。

在他的经典作品《登幽州台歌》中,他描绘了重阳节的壮丽景象,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成为重阳节的经典九句之一。

《登幽州台歌》以艺术化的手法表现了重阳节的庆祝场景,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喜庆的气氛使人们感到了秋高气爽和如意吉祥的意象,这首诗被后人广泛传诵,成为了重阳节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四、重阳敬老重阳节被视为敬老的节日,这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子女都十分孝顺,但是每年都在重阳节这一天去远方的山上寻找灵草。

有一年,因为赶时间,他们没有去寻找灵草,结果被恶人杀害。

当年重阳节时,村民们为了纪念这对老夫妻,都去登山采草,并将采到的灵草放在自家门口,希望通过祭奠他们来祝福自己的家庭健康和平安。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背后,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先的敬仰,以及对长寿、健康和幸福的祈愿。

传说之一与恒景有关。

恒景是东汉时期汝南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正义。

然而,当时汝南一带瘟疫横行,许多百姓染病身亡,恒景的父母也未能幸免。

恒景悲痛欲绝,决心访仙学艺,拯救乡邻。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人。

仙人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收他为徒,并传授给他降妖除魔的本领。

恒景刻苦修炼,终于学成归来。

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恒景按照仙人的嘱咐,让乡亲们登上高山,每人佩戴茱萸,饮菊花酒。

当瘟魔出现时,恒景手持宝剑,与瘟魔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最终,恒景成功地将瘟魔斩杀,为乡亲们消除了祸患。

从此以后,九月初九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人们以此来祈求平安健康,驱邪避灾。

还有一个传说与一位名叫阿牛的年轻人有关。

阿牛家境贫寒,但他心地善良,十分孝顺。

他的母亲常年患病,身体虚弱。

阿牛为了给母亲治病,四处求医问药,但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有一天,阿牛在梦中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告诉他,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到山上采摘一种名为“重阳花”的草药,用其熬汤给母亲服用,母亲的病就能痊愈。

阿牛醒来后,牢记仙人的嘱托。

到了九月初九,他早早地登上了山,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重阳花。

他将草药带回家,熬汤给母亲服用。

奇迹发生了,母亲的病竟然渐渐好了起来。

为了感谢仙人的指点,阿牛每年九月初九都会到山上采摘重阳花,并将其分发给其他患病的乡亲。

这个传说让人们感受到了孝顺的力量,也让重阳节多了一份温情。

在另一个传说中,重阳节与一位名叫费长房的仙人有关。

费长房有一位徒弟叫桓景。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初九这一天,他家会有大灾难,让他带着家人登上高山,佩戴茱萸,饮菊花酒,这样才能躲过一劫。

桓景听从了师傅的话,带着家人照做了。

果然,到了那天,他家遭到了一场大火,但因为他们在山上,得以幸免。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登高远足、佩戴茱萸等。

重阳节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重阳节有关的传说和故事。

1. 投江救母的故事重阳节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之一是“投江救母”。

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华筝的孝子。

他的母亲患病多年,病情愈发严重。

华筝听说登高可以驱邪,便提议带母亲登高祈祷康复。

然而途中,华筝的母亲突然感到无法承受病痛,决定投江自尽以免成为儿子的负担。

华筝无奈之下也投江跟随母亲,但两人神奇地浮在水上,安然无恙。

此后,每年的重阳节,华筝和母亲都会再次登高祈福,以感谢上天的庇佑。

2. 阳老教化民的传说相传,九月初九这一天,地府的阳老会教化冥界的亡魂,帮助他们超度到来世。

因此,重阳节也成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据说,在这天,阳老会亲自下凡,教化信众,并传授秘法和智慧。

人们会在重阳节这天烧香、祭祀先祖,以向阳老表达敬意并祈求平安和福运。

3. 避邪的传说另一个重阳节的传说是关于茱萸的。

在古代,人们相信重阳节是一个阴气最重的日子,邪魔鬼怪易于作祟。

为了驱逐邪气,人们会戴上茱萸,将其挂在门上或佩戴在身上。

茱萸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人们平安。

据说,重阳节这一天,茱萸的五福之气最为浓厚,能够带来健康、幸福、长寿、平安和吉祥。

总结: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一些故事描述了孝顺和慈爱的精神,如“投江救母”;有些传说与祖先祭祀和超度有关,如阳老教化民;还有一些则与避邪有关,比如茱萸的传说。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丰富多彩,彰显了中国文化中对家庭、孝道和吉祥的重视。

在今天,人们依然怀着敬意和喜悦庆祝重阳节,继承和传承这些美好的传统与价值观。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有关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吧。

一、晋文公登临根据史书记载,在古代中国,重阳节这一天是名门贵族登临高山的时刻。

晋国的文公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传,晋文公在重阳节这一天,常常带着他的臣子和家人,登上山巅,观赏秋景,赏花饮酒,共享天伦之乐。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后来登高赏秋的习俗的起源之一。

二、九黄民间传说中,九是个吉祥的数字。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戴上一种由九根草编织而成的香囊,称之为“九黄”。

相传,这种九黄有驱邪避灾、祈福健康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老人们尤其喜欢佩戴九黄,希望能够祈求到平安和长寿。

三、喝菊花酒重阳节的另一个习俗是喝菊花酒。

这个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重阳节的典故之一。

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在九黄山上居住的老人,他发现当地居民在重阳节这一天都生病了。

于是,他研制了一种菊花酒,酒中加入了菊花的提取物,以期望能够驱病保健。

这种菊花酒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重阳节的特色之一。

四、踏秋赏菊重阳节的时候正值秋高气爽,秋叶红艳,是赏秋游玩的好时机。

人们会前往山野、公园或庭院,聚集在一起,踏青郊游,赏菊花。

特别是赏菊花,因为菊花正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人们欣赏菊花的同时,也意味着迎接吉祥、祈求平安。

五、访亲戚重阳节被称为“重孝节”。

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做邳郁的晚辈,他听说了自己年迈的母亲生活困苦,无法享受到天伦之乐。

他便毅然决然地前往母亲的住处,伴着重阳节的暖阳,带给母亲温暖和关怀。

自那以后,重阳节成为了一个与家庭团聚和孝顺有关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长辈家中,瞻仰祖先坟墓,或者聚会欢庆,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以上是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丰富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让这个传统节日更加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

无论是赏秋登高,还是喝菊花酒,或者探访亲朋好友,重阳节都是一个团结、欢乐和传统的节日。

重阳节的传统节日传说

重阳节的传统节日传说

重阳节的传统节日传说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些传统节日传说。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几个与重阳节有关的传说故事。

1. 向善的老人相传在古代的重阳节,有一位名叫许宪明的老人,他总是在这一天前往山上登高祭拜。

他认为登高可以让人与天地相通,可以净化心灵。

许宪明年纪已高,但是爬山对他来说却是信心和思考的表现。

他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经过数年的坚持,许宪明渐渐成了村里有名的登高者。

他的善举也影响了周围的人们,使得登高祭拜成为了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2. 江上的神仙据说在古代的重阳节,有一位名叫华阳的神仙传下神仙草的秘方。

这种神仙草具有强大的仙力,可以使人延寿百年,而且有治疗百病的奇效。

每逢重阳节,人们会到江边摘取这种神仙草,并饮用其煎汤。

相传神仙华阳曾在重阳节那天乘船渡江,见到了许多庸俗之事,他决定划掉重阳数后的一个弯,让人们有更长的寿命和福祉。

3. 飞下山来的老虎另一个重阳节的传说是关于一只老虎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重阳节,山上有一只老虎一直觊觎着村子里的动物。

村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纷纷前往山上祈福,希望能避免被老虎伤害。

但他们当天都没看到老虎,只在山顶看到了一只鹿。

村民们都认为这是老虎化身的。

从此之后,每年重阳节,村民们都会抬着彩旗,舞狮、舞龙,祭拜鹿神,祈求平安健康。

4. 鹏鸟的帮助古代有一个年幼的孤儿,他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人照顾。

重阳节那天,他独自走到山顶,准备寻找食物。

突然,一只巨大的鹏鸟从天空中飞了过来,将一只香喷喷的桃子扔到了孤儿的面前。

孤儿感激不已,紧紧抱住了桃子,不停地向鹏鸟鞠躬致谢。

鹏鸟飞走后,孤儿将桃子带回了村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从此之后,每逢重阳节,人们都会准备各种水果,特别是桃子,用来祭拜鹏鸟,并感谢它给予的帮助与关爱。

这些重阳节的传统节日传说丰富了人们对于这个节日的理解和认识。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故事与传说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故事与传说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故事与传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

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还与许多传统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相关。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传统故事和传说。

1. 后羿射日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与古代的一位英雄人物后羿有关。

故事传说古代有十个太阳,它们每天轮流出来照亮人间。

然而,在一段时间里,这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给人间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后羿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射箭英雄,他决定采取行动来拯救人间。

后羿携带弓箭,登上了高山,对这些太阳发起了攻击。

在他的射箭技巧的帮助下,他成功地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得只剩下了一个。

为了表彰后羿的英勇行为,人们决定将九月初九这一天定为重阳节,以纪念后羿射下太阳的壮举。

2. 山神娶媳妇另一个与重阳节相关的传统故事是“山神娶媳妇”。

据说,在重阳节这天,山神会下山与人间女子结婚。

这个传说源于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和祭祀。

为了祈求山神保佑家庭平安和丰收,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山上,向山神道祈福。

故事中的山神形象多种多样,有的被描绘成威武的男子,有的是一个聪明伶俐的老者。

不过不论外貌如何,人们都将山神视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种信仰进行崇拜。

3. 菊花的传说重阳节还与菊花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传,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菊花能够驱邪辟邪,保佑平安。

这个传说与古代道教的信仰有关,道教将菊花视为灵气之花,可以避邪辟邪、驱散瘟气。

此外,菊花还被视为万寿之花,因为菊花在秋季依然鲜艳,正值重阳节举行,因此也与长寿有关。

人们经常会提前购买菊花,用于装饰住宅或佩戴,以庆祝重阳节的到来。

4. 秋游活动除了传统的故事和传说,重阳节还与秋游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天,人们会与亲朋好友一起外出郊游,欣赏秋天的美景。

秋游不仅是一种休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向自然致敬的方式。

在秋游活动中,人们穿上传统的重阳服饰,品尝重阳糕点,并聚在一起开展各种游戏和运动,增强亲友间的情感交流。

重阳节的故事和传说

重阳节的故事和传说

重阳节的故事和传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唐朝,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被视为阳气最旺盛的日子,是祭祖、登高、赏菊等活动的时机。

重阳节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重阳节的故事吧。

一、祭拜重阳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祭拜祖先。

根据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华佗的医者,他精通医术,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华佗一直致力于医学事业,帮助了许多人。

然而,他的医术终究无法抵挡时间的摧残,最终在重阳节这一天去世了。

为了纪念华佗的贡献和精神,后人便将重阳节定为祭拜祖先的日子。

人们会整理祖先的墓地,烧香、献花、烧纸钱,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这一传统至今仍然保持着,在重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去扫墓,祭拜祖先。

二、登高赏菊重阳节也是登高的好时机。

古人认为,登高可以远离尘嚣,接近天空,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此外,登高还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力。

因此,重阳节成为了登高赏景的节日。

据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黄粱的仙人,他常常化身为老人,救助世间的困苦人民。

一年的重阳节,黄粱来到一座山上,看到山上的百花争艳,景色宜人,便决定留下来。

他将山上的百花种植得更加繁茂,每年重阳节时,花朵盛开,香气四溢。

人们为了纪念黄粱仙人,便在重阳节这一天登上山顶,欣赏花海的美景。

此外,重阳节还是赏菊的好时机。

据说,重阳节这一天赏菊可以驱邪避凶,保平安。

因此,人们会到花坛、公园等地方观赏菊花,欣赏其美丽的花朵和多样的品种。

三、喝菊花酒重阳节还有一个特色的习俗就是喝菊花酒。

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郭璞的文人,他酷爱菊花,认为菊花能够辟邪驱鬼,保佑人们平安。

为了纪念郭璞,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会用菊花泡酒,然后与亲朋好友一起品尝。

菊花酒不仅有独特的芳香,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菊花酒有助于消除疲劳,提神醒脑,对于秋季的身体保健非常有益。

因此,人们在重阳节喝菊花酒也成为了一种养生的方式。

总结重阳节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其中的故事和传说更是给了这个节日更多的意义和深度。

有关重阳节的典故

有关重阳节的典故

有关重阳节的典故
1.“恒景斩瘟魔”:传说恒景为了除掉瘟魔,努力学本事,最后终于成功啦!就像我为了学会骑自行车,不怕摔倒,一直练习,最后也能骑得飞快呀!
2.“费长房与菊花酒”:费长房告诉桓景重阳节要喝菊花酒辟邪呢!这就好像我生病时妈妈让我喝药,说喝了病就会好呀。

3.“登高避灾”:以前的人说登高能避灾,嘿,那我们爬山不也是一种挑战自己嘛!就像我努力爬上山顶,觉得自己好厉害呀!
4.“王维思念兄弟”:王维在重阳节会特别思念他的兄弟,哎呀,我要是离开我的好朋友几天,也会很想他们呢!
5.“陶渊明与菊花”:陶渊明可喜欢菊花啦,我也有特别喜欢的东西呀,就像我超级喜欢我的布娃娃一样。

6.“重阳糕的由来”:因为要登高,所以有了重阳糕呀,就好像我为了得到奖励,努力完成任务一样。

7.“仙女赐福”:传说有仙女在重阳节赐福呢,那是不是和我过生日收到好多礼物一样开心呀!
8.“寿星降世”:说重阳节有寿星降世,哇,那多神奇呀,就像我梦想着有一天能遇到超级英雄一样。

9.“赏菊习俗”:大家都在重阳节赏菊,我们也会一起去看漂亮的花展呀,多有意思!
10.“敬老传统”:重阳节要敬老呢,我也会给爷爷奶奶捶捶背,让他们开心呀!这就像是给他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呢!。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及起源解析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及起源解析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及起源解析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纪念和庆祝这个节日,以表达对长寿、健康和幸福生活的祝福。

在这个节日中,有着许多传说故事和各种活动,下面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及其起源的解析。

一、山神传说重阳节的传说与山神有关。

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陶渊明的居士,他非常崇拜山神,每年的九月初九都会上山祭祀。

一年的重阳节,陶渊明登上了一座山峰,不料遇到了一位老人。

老人告诉陶渊明,这天有一只凶猛的黄龙会出现,会带来灾祸。

陶渊明十分害怕,但仍然决定留下来。

最后,黄龙果然出现了,但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渊明意识到山神的庇佑,感慨万分,并将这一天定为重阳节。

通过这个传说,人们开始将九月九日当作重阳节,也将登高祈福和迎接吉祥的活动作为习俗。

这个传说也传承了对山神的敬仰和祈求长寿的意象。

二、屈原的重阳另一个重阳节的传说与屈原有关。

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屈原,他非常爱护百姓,为了拯救国家,他提出了许多改革政策。

然而,他的政敌陷害他,屈原被流放到了汨罗江。

后来,他听闻到了楚国被秦国攻打的消息,绝望之下,他抱石跳入了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对国家的痛苦和忠诚。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贡献和对他的怀念,每年的重阳节都会划船到江中,投入雄黄酒以祭祀屈原。

此外,人们还会垂钓、踏青、赏菊等各种活动,以向屈原致敬并祈求福祉。

三、重阳与阳气重阳节的起源还与阴阳五行的思想有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有着“阳气旺盛”的意义,九月九日九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吉祥意义。

据传,农历九月九日起秋气渐盛,阳气旺盛,而九月又是阳历的九月,两阳相重,因此被视为阳气最旺盛的日子。

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应该登高祈福、祈求福运和驱邪避灾。

通过重阳节的传说和活动,人们表达了对长寿和健康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秋天丰收和欢庆的意象。

综上所述,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及其起源充满了神秘和美好的寓意。

山神传说、屈原的故事以及与阳气相关的思想,都共同构成了这个节日的背景和意义。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庆祝节日,同时也会讲述一些与重阳节有关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携带着祝福和忠诚,有的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关于重阳节的民间故事。

故事一:让百毒不侵的菖蒲香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赵长的农夫。

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四季如夏的地方,但在每年的九月初九,他家附近的溪水里会神奇地出现许多毒蛇。

这些毒蛇无法驱逐,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一年重阳节前夕的晚上,赵长梦见了一个仙女,她告诉赵长只有菖蒲才能驱赶溪水里的蛇们,并要求他明天一早到溪水边采集菖蒲。

赵长唤醒后,立即按照仙女的指示行动。

第二天,赵长按照梦中的指引找到了菖蒲,并将菖蒲插在自家门前的石缝中,果然,在这一天,溪水再也没有出现毒蛇。

从那时起,人们便把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并且认为菖蒲有辟邪的效果。

故事二:前世姻缘的相遇相传,在重阳节的那一天,有一对青年男女梦到了彼此,梦中的世界美不胜收,唤起了他们对彼此的柔情。

醒来后,他们意识到这是前世姻缘的启示,于是决定结为夫妻并共度余生。

他们相识于一座名叫重阳的山上,因此将这个山取名为"重阳山",并在每年的重阳节上一同前往山上举行祭拜仪式,以感谢前世的缘分与今生的相遇。

故事三:登高赏菊的老人据传,重阳节的前一天,很久以前,有一个老人居住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里。

这位老人年事已高,但却非常喜欢登高赏菊。

每年的重阳节,老人都会带着自己栽培的菊花,在清晨的时候登上山顶,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和品味菊花的美丽。

他相信,只有在高山之巅,才能看到最好的花朵。

这个故事成为了重阳节习俗的来源之一。

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远眺,不仅欣赏到了秋天的美景,也寄托了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故事四:草防瘟疫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场瘟疫席卷了一个小村庄,人们陷入了绝望之中。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8篇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8篇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8篇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8篇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1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青年名叫桓景。

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

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他就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

有一天,他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却飞出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

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

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

到了第三天,大门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

”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把剑术练得炉火纯青。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

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

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

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中午时分,汝河里狂风怒吼,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出水走上岸来,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

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

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

桓景手持宝剑从村子里直奔瘟魔而来,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

有关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有关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有关重阳节的故事传说1.《恒景斩瘟魔》“我一定要除掉这个瘟魔,保护大家!”恒景坚定地说。

恒景为了除掉瘟魔,努力学习本领。

有一天,他终于觉得自己有能力了,就带着茱萸和菊花酒出发了。

这不就像我们学习知识,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吗?恒景勇敢地和瘟魔战斗,最后成功了!我觉得我们也要像恒景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呀!2.《费长房与重阳节》“徒弟啊,这茱萸叶和菊花酒能辟邪消灾啊。

”费长房对徒弟说。

费长房教给徒弟这些知识。

就好比老师教我们知识和技能,都是为了我们好呀。

徒弟记住了师傅的话,后来还帮助了很多人。

重阳节的这些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真的好神奇呀!3.《仙女与重阳节》“哎呀,把这宝物就放在这里吧。

”仙女笑着说。

传说有仙女在重阳节这天留下了宝物。

这就好像突然收到的惊喜礼物一样。

人们发现了宝物,非常高兴,从此对重阳节更加重视了。

重阳节是不是很有意思呢?4.《阿牛与菊花》“我一定要种出最美的菊花!”阿牛咬着牙说。

阿牛为了种出好菊花,可努力了。

就像我们为了做好一件事,会全力以赴一样。

他的菊花最后真的开得特别漂亮,大家都很喜欢。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是不是和阿牛有关呀?5.《登高的由来》“我们去山上看看吧,说不定能有新发现。

”有人提议。

于是人们开始登高。

这和我们出去探索新地方不是很像吗?他们在山上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后来就有了登高的习俗。

重阳节登高真的很棒呀!6.《菊花仙子》“我要把美丽带给大家。

”菊花仙子轻声说。

菊花仙子把美丽的菊花撒向人间。

就好像春天里的花朵给我们带来快乐一样。

人们为了感谢菊花仙子,在重阳节会欣赏菊花。

这故事真的好美呀!7.《神奇的茱萸》“这茱萸肯定有神奇的力量。

”老人神秘地说。

人们发现茱萸有特别的功效。

就像我们发现一个新秘密一样兴奋。

大家在重阳节佩戴茱萸,希望能带来好运。

重阳节的习俗真有趣呀!8.《酿酒老人与重阳节》“我这菊花酒可是宝贝哟。

”酿酒老人得意地说。

老人酿的菊花酒特别好喝。

这就像我们吃到好吃的东西会很开心。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故事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故事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故事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

除了登高赏菊之外,许多地区还有一些与重阳节有关的传统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传承至今,为人们讲述了一段段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

一、故事一:屠妖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屠岳的英雄。

每年的重阳节,一只凶恶的妖怪会出来骚扰村民,吃掉孩子们。

屠岳决定保护村民,他用尽全力击败了妖怪,救下了村民。

为了纪念屠岳的英勇行为,村民们每年的重阳节都要登高祭拜,以感谢他的保护。

他们还会佩戴艾草,认为艾草具有驱邪辟邪的功效。

二、故事二:求仙草在古代,众多人们相信九月初九这一天的阳气十分旺盛,是寻求长寿的良机。

他们相信摘取这一天的艾叶,并绑在身上,会带来好运和长寿。

有一个叫曾幸的年轻人,他和妻子一同在山间寻找仙草。

他们爬山爬了一天,终于在山顶找到了仙草。

他们非常高兴并摘取了一些,希望能延年益寿。

然而,回程的途中,他们遇到了一只受伤的老虎。

妻子想要逃跑,可曾幸却决定帮助老虎。

他用仙草敷在了老虎的伤口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最终,老虎伤愈,对曾幸表示了感激之情。

曾幸的善行感动了上天,他和妻子在之后的岁月里都过上了幸福长寿的生活。

这个传说也成了人们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其中一个来源。

三、故事三:菊花仙古时候,有一位工匠名叫吕洞宾,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勤奋,成为了一位有名的雕刻家。

他的手艺精湛,尤其擅长雕刻花卉。

一年的重阳节,吕洞宾决定献上自己精心雕刻的菊花作品。

他刻画的菊花翩然起舞,神态栩栩如生。

人们看到这样美妙的艺术品都赞叹不已。

在重阳节的晚上,吕洞宾突然发现自己雕刻的菊花竟然活了起来。

他的菊花作品变成了仙女,她带吕洞宾进入了一个仙境。

仙女告诉吕洞宾:“我叫菊花仙,是菊花的化身。

感谢你对花卉的热爱,在此特别的日子里,愿赐予你长寿和好运。

”吕洞宾感动地向菊花仙表示感谢,他随后返回人间,并在重阳节庆祝时传颂菊花仙的故事,祈求长寿和吉祥。

总结:重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民间故事是人们传承和弘扬节日文化的重要形式。

有关重阳节来历的故事

有关重阳节来历的故事

有关重阳节来历的故事
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日子。

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一个关于重阳节来历的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做桓景的年轻人,他跟随著名的易学大师费长房学习。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九月初九那天将有一场大灾难降临,让他和家人准备避难。

桓景听从师傅的劝告,让家人将茱萸插在头上,然后准备离家避难。

然而,当九月初九这一天到来时,桓景发现除了他和家人之外,所有的家畜也因为听了费长房的话而佩戴了茱萸。

不久之后,灾难如期而至,但桓景和家人以及家畜都因为佩戴了茱萸而安然无恙。

从那以后,人们开始相信九月初九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日子。

他们认为这一天登高可以避免灾难,佩戴茱萸可以保平安。

这些习俗逐渐流传下来,并形成了今天的重阳节。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重阳节的起源与道家的思想有关。

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于未知力量的敬畏和祈求。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对于信仰的坚定信念。

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它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和心灵的纽带。

它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信仰,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在今天的重阳节,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依然保留着佩戴茱萸、登高远眺等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寓意着祈求平安和健康,更代表着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和珍视。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一起感恩家人的陪伴和付出。

重阳节的故事

重阳节的故事

重阳节的故事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登高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

重阳节的起源与许多传说和故事有关,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其中几个有关重阳节的故事。

一、南山寻药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修身的老人住在一个小山村里。

他对草药非常了解,擅长医术。

一年的重阳节,他收到一封来自遥远地方的信,信中说他的好友生了重病,医生束手无策。

老人急忙整理行李准备出发。

他告诉村里的人,自己要去南山寻找一种名为“遗风”的草药,据说此草药对治疗好友的病有很大帮助。

老人拖着重重的行李沿着山路匆匆而行。

一路上,他经过了陡峭的山峰、翠绿的山谷和清澈的溪流。

虽然路途艰辛,但老人心中对于救友的信念使他坚定地向前走着。

最终,在南山的一个幽静的山谷里,老人找到了传说中的“遗风”。

他采摘了许多草药,兴高采烈地返回了家乡。

他辗转告诉大家这个喜讯,全村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

在那一年的重阳节,村里的人们一起登山,点缀山上的每一个角落,庆祝重阳节,祈福希望草药能让老友早日康复。

二、重阳离恨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次重阳节,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明和小丽。

他们相爱多年,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在一起。

每年的重阳节,他们都会在各自山的对面,以远山相望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小明和小丽用一根红绳系在手腕上,象征着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和情意。

每年重阳节这一天,他们都会带着满怀的思念来到各自山上,朝对方的方向深情地遥望。

他们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有一天能够消除障碍,走到一起。

然而,在一个重阳节的傍晚,小丽突然生病了,病情非常严重。

她失去了与小明见面的机会。

小丽的死让小明伤心欲绝,他决定用最后的力量再一次来到山上,向小丽告别。

小明爬到山上的时候,正巧天上出现了一轮明亮的圆月。

他凝望着夜空中的月亮,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悲痛。

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感到心里的伤痛竟然不再那么沉重。

重阳离恨的传说从此在这个村子里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一直是中国人民特别重视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祝福长寿和庆祝生命的美好。

重阳节的传说也是这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1. 祭拜高老爷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有关“祭拜高老爷”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胜邱的贤人,他习武有术,被誉为“神医”。

胜邱年过七旬,仍然身体健康,容光焕发,活力四溢。

有一年的重阳节,胜邱独自前往一座山上,这座山叫做“九华山”。

九华山上有一位名叫高老爷的仙人,被认为是长寿之神。

胜邱来到九华山后,得到了高老爷的教诲和传授,从而使他更加精通医道。

每年的重阳节,胜邱都会回到九华山祭拜高老爷,以表示对他的感激之情。

久而久之,人们就将重阳节定为祭拜高老爷的日子,并在此日登高、祭拜。

2. 赛百草会重阳节还有一个触动人心的传说,那就是关于“赛百草会”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学家,他有一位患有重病的母亲。

张仲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治愈母亲病痛的药方。

由于这个药方是由百草中的药材配制而成,所以张仲景每年的重阳节都会和其他医者们一起聚集在一起,举办一场名为“赛百草会”的比赛。

比赛中,医者们会展示各自掌握的草药知识和药方,并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医术水平。

这个传统流传至今,成为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人们更加重视草药的研究和应用。

3. 九九重阳除了上述传说之外,重阳节还有一个与数字“九”有关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荣康的学者,在重阳节这天梦见了一位神仙。

神仙告诉他,在重阳节这一天,向九个老人施舍九件东西,可以避免邪灵之祸。

于是,荣康照指示前往,施舍东西,增加了一层过节的意义。

而为了纪念这个传说,人们开始在重阳节选择九个人作为家中的“拜神对象”,并送上九种食品,如糕点、水果等。

同时,还有一种食物特别与重阳节相联系,那就是重阳糕。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讲解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讲解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讲解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都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与此同时,重阳节也有许多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重阳节的传说和故事。

传说一:后羿射日据说在远古时代,人们曾经有十个太阳,天气异常炎热,农田干旱,百姓们生活十分困难。

于是,娥皇和后羿这对夫妇为了帮助人们,决定帮助解决问题。

后羿是一位猎人,他利用他的射箭技巧,成功射下了九个太阳。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都要举行射箭活动,以表达敬意和感谢。

传说二:避邪驱瘟的菊花在重阳节期间,一些地方的人们会挂菊花来驱邪避瘟。

传说古时候有一只妖魔喜欢吃人,为了保护村庄的人们,一个智者告诉他们,只有在重阳节期间挂上鲜菊花,妖魔才不敢靠近,这样就可以保护人们的安危。

从此以后,人们每年的重阳节都会挂上菊花,以求平安。

传说三:簪花女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黄香的女子,她非常聪明而美丽。

黄香的父亲去世后,她跟随母亲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然而,黄香聪明能干,她懂得用野草制作花饰,然后卖给别人换取生活费。

每年的重阳节,黄香都会亲手制作一朵纸簪花,戴在头上,耀眼夺目,这样也能增加她的收入。

传说四:重阳登高重阳节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相传在古代,人们发现每年的重阳节登高后,身体感到特别爽快,心情也格外愉悦。

因此,登高成了重阳节中非常受欢迎的庆祝活动。

登高时,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秋天的美景,还可以远离凡尘,增添健康和活力。

故事一:《难忘的重阳节》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小男孩,他非常喜欢重阳节。

每年的这一天,他都会和家人一起准备美食,如菊花糕、重阳糕等,还会去附近的山上登高。

有一年,小明因为生病不能外出庆祝重阳节,他很伤心。

然而,他的父母和姐姐给他带来了一个惊喜,他们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重阳节美食,让小明在家享受节日的氛围。

从那以后,小明更加珍惜每一个重阳节,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故事二:《聪明的羊村长》在一个山村里,住着一只聪明的羊村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重阳节有关的故事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这些重阳节的故事,你听说过几个?重阳节的故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节日的事情吗?诗中写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事情!每到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全家出动,登高赏菊插茱萸,很是热闹。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农夫,他和妻子守着几亩田养活孩子和父母,日子过得倒也安生。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突然害起了瘟疫,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尸首遍地也没人掩埋。

桓景的父母也没有逃过这一难。

看着村子里的乡亲们病的病,忘的忘,桓景非常痛心,决心要找出原因,拯救大伙儿。

一天,桓景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老父亲拄着拐杖一摇一摆地向他走来。

桓景喜出外望,一把抓住父亲的手说:"父亲,父亲,您还活着啊!"父亲抓住他的手说:"儿啊!你还记得小时候我教过你的歌谣吗?战胜瘟疫,救治乡亲们,就全靠你了!"说完,老父亲突然不见了。

桓景急得大喊:"父亲,父亲......"他一着急,就醒了,原来是一场梦啊!桓景仔细地回想父亲跟他说的话,小时候的歌谣,啊,想起来了!他不禁小声地哼唱起来:汝河里,有瘟神。

爬上岸,人遭殃。

东南山,费长房。

除瘟疫,他帮忙。

桓景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瘟疫都是汝河里的瘟魔带来的!要想救大伙儿,就要到东南山找费长房神仙帮忙。

想到这里,桓景立刻动身到东南山,寻找神仙。

桓景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大河,吃尽了万般苦头,终于到达了东南山。

只见这里云海茫茫,树木葱葱,溪水潺潺,到哪里去找神仙呢?桓景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神仙。

一天,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发愁,突然面前出现了一只雪白的仙鹤。

奇怪的是这只仙鹤冲他直点头。

桓景不明何意,也向仙鹤点头示意。

谁知仙鹤忽然飞出去两三丈远,之后又向桓景点头。

桓景走近它,它又飞走了。

桓景明白了仙鹤的意思,便跟着仙鹤向前走。

就这样,爬过了几个山坡,转过了几个弯,仙鹤终于停了下来。

桓景喘了一口气,抬头看去,只见不远处的山坡上坐落着一座古庙,庙门口的横匾上写着"费长房仙居"几个大字。

桓景惊喜万分,快步来到门前,但是大门紧闭,怎么叫也无人应答。

桓景以为仙人不在,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前,等着仙人回家。

直到第四天的早上,大门终于开了,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了出来,来到他面前说:"念你一番诚意,为民除害,随我进来吧!"桓景明白了这位老人就是费长房神仙,连忙磕头拜师,跟着师傅进了门。

之后,师傅送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并传授给他除妖的法术。

从那以后,桓景每天跟着师傅刻苦练功,一心想着回去除害。

一天晚上,师傅对桓景说:"桓景啊!明天就是九月初九,汝河里的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

你的武功也练得差不多了,如今正是你斩妖除魔的时候,带着青龙剑回去吧!"师傅又拿出一个包裹,说,"这里有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拿回去分发给大家,让他们登上高山去避祸吧!"说着,师傅召来仙鹤,将桓景驮回了汝南。

回到家乡,桓景把乡亲们召集起来,把神仙的话跟大家说了一遍。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大伙儿登上了附近的高山,并把茱萸叶子分给了大家,又把菊花酒倒给大家喝,说是有驱除瘟疫的作用。

桓景把大家都安排妥当之后,就提着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瘟魔的到来。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走上岸,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却没有看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怒火中烧,几步窜到山下,准备冲上高山。

突然它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熏得它头昏脑涨,不敢靠前登山,只好转身向村里走去。

诺大的一个村子,只有一个人端坐在屋中。

瘟魔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不过他,拔腿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

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剑光一闪,青龙剑如同一道闪电,射中瘟魔的心肺,瘟魔倒在血泊之中。

乡亲们见了无不拍手称快!从那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从那时起,人们就将九月初九定为一个美好的节日——重阳节。

在这一天里,人们全家团聚,登高望远,佩茱萸,赏菊花,欢度佳节。

关于重阳节的几则故事故事之一: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

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

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

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

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

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

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节日起源: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

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

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

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民间传说:重阳节有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

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

景如言举家登山。

夕还,见鶪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

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

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

"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

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

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

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