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的不同炮制方法与药效关系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5d72d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4.png)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中药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性和药效特征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则是影响其药性和药效特征的关键因素之一。
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对药材所进行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归经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改变其药性和药效特征。
首先,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例如,地黄经过蒸制后,其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会发生分解和转化,生成具有滋阴补血作用更强的熟地。
又如,何首乌生用具有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而经过黑豆汁拌蒸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使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
通过炮制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而调整其药性和药效,是炮制工艺的重要作用之一。
炮制还能够降低中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如川乌、草乌中的乌头碱,若直接使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通过长时间的水浸、加热等炮制方法,可以使毒性成分分解或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从而降低药材的毒性。
例如,川乌经过煮制后,乌头碱的含量显著降低,毒性减小,而其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药效得以保留。
此外,炮制可以增强中药材的药效。
比如,延胡索生用止痛效果不明显,经过醋制后,其生物碱成分与醋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提高了有效成分在煎液中的溶出率,从而增强了止痛的效果。
再如,杜仲生用难以煎出有效成分,经过盐制后,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炮制也能够改变中药材的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药材的作用趋向和适用范围。
例如,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火,经过酒制后,可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火;黄柏苦寒,主入下焦,盐制后则增强入肾泻火的作用。
在炮制工艺中,净制是最基本的环节。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e95165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6.png)
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毕业论文模板及表格填写规范学士学位论文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宋体,小二,黑色,居中)姓名:(宋体,小二,黑色,居中)运城学院年月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课题答辩组答辩通过并签署意见,经系主任签字同意后方可开题,否则不得开题。
此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打印表格时删除注)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注:1. 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及系主任审批后,在第七学期末下达给学生。
2. 本任务包括科研、专题综述、大型实验等。
(打印表格时删除注)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许可证经审查,级班专业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符合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达到了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根据《运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条例》及其它相关文件精神,同意该生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参加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字(盖章)年月日根据审查,准予答辩。
答辩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考核表毕业论文题目(宋体,一号,居中)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宋体,小二,黑色,居中)姓名:(宋体,小二,黑色,居中)指导教师:(宋体,小二,黑色,居中)运城学院年月题名 xxxx(三号黑体加粗,段前24磅,段后18磅,单倍行距,居中) 摘要(黑体小四):内容(宋体小四)关键词(黑体小四): 关键词(宋体小四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英文题名XXXXXXXXXXX(Times New Roman三号加粗,段前24磅,段后18磅,单倍行距,居中)Abstract(Times New Roman 小四加粗):xxx,xxxx.(Times New Roman 小四关键词之间用二个空格隔开)Keywords(Times New Roman 小四加粗):Keyword1 Keyword2(Times New Roman 小四关键词之间用二个空格隔开)例:XXXXXXXXXXX摘要: xxxx,xxxxx.关键词:xx xxx xxxxXXXXXXXXXXXAbstract:xxx,xxxx.Keywords:xxx xxxxx目录(要求双面打印,另起一页)(三号黑体加粗,段前24磅,段后18磅,单倍行距,居中)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6eef688767f5acfa0c7cdba.png)
参考文献
[1]高康健等.中药信息1987;(6):28.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药物的净选、不同性能(如四气五味)、加入不同辅料、采用不同的加工炮制等方面论述。结药炮制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中药炮制品质量的好坏与中医临床效果有直接关系。[1]根据病情的需要,把药材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炮制[2]。中药炮制后,性味各别,升降各异,引药归经,减低毒性和不良反应。《本草蒙筌》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这些论述,说明了中药炮制在中医用药中的重要作用。同一种药材,生品与炮制品,其作用有时完全相反的。在临床工作中,不重视这点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
如黄连本为大寒大苦之品,生用长于燥湿泻火、清解热毒,酒炙则可引药上行,而善清头目之火;吴茱萸制可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经姜汁制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善治胃热呕吐。现代研究表明:黄连含大量的黄连素(小檗碱),少量黄连碱等,具有抗菌、利胆、降压和解热的作用。用不同的辅料炮制黄连,其小檗碱的浸出率不同。以醋制含量最高,姜制其浸出率最低,而且在同一辅料中,浓度不同,小檗碱的浸出率也不同。再如麻黄生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作用甚强,多用于表寒证和风水浮肿,但过汗则有伤阴亡阳之虑,对体虚者不宜,蜜炙后味甘微苦,性温偏润,辛散作用缓和,并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多用于表证较轻的肺气壅阻而咳嗽气喘者,麻黄绒较麻黄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炙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用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体虚患者。现代药理证明:麻黄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等。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伪麻黄碱还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挥发油有发汗的作用,并能抑制流感病毒。炮制后,麻黄与炙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基本不变,但挥发油损失较大,炙麻黄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较慢,故作用缓和。[4]苦寒类药物大黄,生用泻下力猛,炮制后使之缓泻或不泻,临床上对大黄采用了多种的方法炮制,以突出某方面的作用,如阳明证用承气汤中的大黄须以酒洗,因酒能行血脉而扶其通血的作用,邪热在上用大黄以酒炒,酒炒后其力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妇科用大黄,则须炒炭,炒炭后其泻下作用较弱,并有止血作用。活血化瘀用大黄多以醋炒,因醋能散瘀止血、理气。因此,大黄在不同的配伍中,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才能在辨证用药上扬长避短发挥药效。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6d7732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e.png)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中药临方炮制是指中医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病理理论及经验制定的针对性方案,对药物进行炮制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至关重要,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中药临方炮制一般包括药物的挑选、配伍、炮制和调剂。
药物的挑选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并排除不适合的药物。
药物的配伍不仅要考虑药物本身的性味,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理作用的协同作用。
炮制过程中,药物的炮制方法和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药物的药效。
最后,调剂是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对药物的用量和用法进行调节和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炮制过程中对药物的炮制方法和时间的长短影响药物的药效。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炒、焙、煅、炙、曝等。
如黄芪,就可用炒制、煅制等方法,治疗肝肾阴虚烦渴、白带过多等证。
枸杞子的炙制可使药物更能调畅肝经、滋肝肾,滋养肝肾之精,同时具有明目作用。
丹参的炮制方式有以加工程度高和低的方式,制成丹酒和生药小丹,以增加丹参的药效。
所以在日常中,中药师或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对炮制方法进行科学调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临床协同应用对疾病治疗常常起到有效作用,在协同应用过程中,中药搭配使用的原则是“补病、补虚,泻病、泻实”。
多方搭配使用可以增加中药的疗效,临床中应用的最普遍的搭配方式是中草药与中药配伍使用。
配伍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病情,个体差异,中草药性味和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选择和调配。
比如,炮制参白术枳壳定痛保肝丸,全方有清热解毒、通经止痛、保肝护肝功能,抗病能力较强,能通过对疼痛和肝脏炎性损伤的综合干预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药物的配伍和调剂,将影响中药的药效,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因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炮制方剂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践中,医师或中药师通过研究病情和身体状况,结合其自身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中药炮制的科学性,可以制定出更符合患者需求的中草药方案,提高中药的疗效,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的希望。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b8f92f5c376baf1ffc4fad9f.png)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 • 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药物
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 作用,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 用。它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 种性能。
• 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香气,而且其皮壳膨胀 破裂,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如炒牛蒡子、炒王不留 行等。
• 作用较峻猛的药物炒后可缓和峻烈之性,如炒牵牛子。 • 有些药材具有毒性,炒后可减毒,如砂炒马钱子、米炒斑
蝥。苦寒药物易损脾阳,炒后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 如炒栀子、炒槐花。 • 温燥药物易耗气伤阴动火,炒后可缓和其辛燥之性,以免 助热伤阴,如炒芥子。 • 有异味的药物炒后可矫臭矫味,利于服用,如麸炒僵蚕、 米炒斑蝥。另外有些药物炒炭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 大蓟炭、小蓟炭。
•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 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 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 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主散 肝胆郁火。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 和其温燥之性。
•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 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的意思。如用辛热的 酒炮制红花、川芎可加强活血祛瘀之功用;用苦 温的醋酸制延胡索可增强行气止痛之功效;用甘 平的蜂蜜分别炮制麻黄、甘草后能加强润肺止咳 或补中益气之功用;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 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学习目标:
• 1. 掌握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2bb840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3.png)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是指对于同一原料中药,在不同操作过程和炮制条件下,制成具有不同药性、功效、用法和用量的中药饮片。
中药炮制方法是中药制剂学中的重要内容,其炮制技术的好坏是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质量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成分变化
中药炮制方法可能影响药材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改变其化学成分,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研究表明,在加热处理、炒制、制成炭等加工过程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2)纯度和含量变化
中药炮制方法可能影响中药饮片的纯度和含量,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功效、药效和临床疗效。
如果在制片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例如在药材干燥过程中受到污染,其纯度和含量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临床疗效。
(3)微生物质量
(1)药理作用不同
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中药饮片,其药理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温阳、平肝、平补等药性可能随着炮制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临床疗效。
(2)疗效不同
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中药饮片,其疗效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中药炮制方法可能增强其化学成分的活性,从而增强其疗效。
同时,如果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现象,例如药材受到污染,那么疗效就会受到影响。
3.结论。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与药效保留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与药效保留](https://img.taocdn.com/s3/m/4c6c0f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9.png)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与药效保留引言:中药材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是提高药效和改善药物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药材的炮制过程,并着重介绍药效保留的相关措施。
一、中药材炮制的基本步骤中药材的炮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手段,使其达到适合临床应用的要求。
中药材炮制的基本步骤包括清洗、晒干、炒制、蒸煮等。
这些步骤在保持药材原有成分的基础上,增加了其稳定性和药效。
1. 清洗:清洗是中药材炮制的首要步骤。
通过用清水或者醋水清洗,可以去除药材表面的杂质和污垢,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2. 晒干:晒干是将清洗后的中药材晾晒至干燥的步骤。
这一步骤有利于去除水分,避免霉菌和细菌滋生,同时提高药物的保存期限。
3. 炒制:炒制是使用火炒的方式加热中药材,目的是改变其性味和药效。
炒制可以通过调节火候和时间来达到不同的效果,如增强药材的温热性、提高其药力、降低毒性等。
4. 蒸煮:蒸煮是将中药材加水蒸煮,以提取有效成分和改变性质。
蒸煮可以破解细胞壁,使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更易释放,促进药效的发挥。
二、中药材炮制与药效保留的关系中药材的炮制过程对其药效的保留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的炮制方式能够保持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增加药效和降低毒性。
1. 清洗与草药成分保留:清洗中药材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和附着物,保持草药的纯度,并防止由于杂质和金属离子的污染而导致草药成分的损失。
2. 晒干与挥发性成分保留:适度的晒干不仅可以去除水分,防止霉菌滋生,还能够保留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如精油等。
3. 炒制与活性成分保留:炒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性味和药效,同时也能够保留其中的活性成分。
不同的火候和时间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增强草药的温热性、提高其药力等。
4. 蒸煮与有效成分提取:蒸煮可以帮助破解草药的细胞壁,使活性成分更易释放,促进药效的发挥。
同时,适当的蒸煮时间和温度可以避免过度提取并保留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3cf67c1910ef12d2af9e788.png)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29 164投稿邮箱:sjzxyx88@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质量的影响金晓敏(新疆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新疆 库尔勒)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方法通过对近些年不同炮制方法对于不同类型中药的影响,总结关于中药质量的控制措施。
结果针对不同类型中药采取不同炮制方法时的结果差异较大,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最佳侵泡时间为30h,最佳炮制温度为50℃,水属于最好的炮制介质,可以有效提高药物有效成本。
结论选择适当的加工炮制方法对于中药有效成分的保持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与优势,可以有效提升药材的质量与临床应用效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药;炮制;质量;影响中图分类号:R283.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9.117本文引用格式:金晓敏.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164-165.0 引言博大精深的中药在临床上,乃至国际上的显著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中药成分复杂,疗效多样,因此中药炮制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
往往由于炮制方法不同,一种药物可同时具有多种作用,这些作用虽有主次之分,但彼此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由于中药材大部分是生药,其中不少的药物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不是狭隘的有毒之品必须经过炮制后用于临床。
《本草蒙荃》谓:“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可见炮制是否得当,对保障药效、用药安全、便于制剂和调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炮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药物炮制后,可以在特定脏腑经络中发挥治疗作用,即归经,中药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机体某部分是指脏腑经络。
中药炮制与药品疗效关系
![中药炮制与药品疗效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bf2dd53804d2b160b4ec0e2.png)
中药炮制与药品疗效的关系摘要中药炮制是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制药技术,它涉及到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几个方面。
中药炮制与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本文就各种炮制法与药品疗效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品疗效中图分类号r2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052-0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涉及到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搞清中药药性,明确中药炮制的目的。
其次,要掌握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药炮制与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本文就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介绍和讨论。
1 各种炮制法与药品疗效的关系1.1 净制、切制与药品疗效中药来源于自然界,在采集过程中往往夹杂非药用部分或其他杂质等,因此,必须经过严格的纯净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
如丹参、黄连等,常带有泥沙、土块,须洗净才能入药;巴戟天的木心非药用部分,木心强韧,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低于巴戟天,而木心重量占全药重量的将近一半,这些非药用部位若不除去,则配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减少,达不到治疗所需的有效治疗剂量。
有些药材各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各异,若一并入药,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如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根、全草、果实均可入药,根为青木香:止痛、解毒消肿;全草为天仙藤:行气;果实为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又如紫苏解表散风寒、解郁宽中且化痰,紫苏叶能解鱼蟹毒,紫苏梗能安胎,紫苏子能定喘,等等。
药材切制成饮片与溶媒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并可避免药物细粉在煎煮过程中糊化、粘锅等现象。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现象。
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419d41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6.png)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改变其性味特性,使其更适合药物治疗。
在实践中,中药的炮制方法是根据其性味特性和治疗要求选择的,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操作和处理方式,可以影响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物性质和药效等方面的特性,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因此,正确的中药炮制方法对于药物的效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改变药物性质
中药炮制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味道、香气、色泽等特性来改变其药物性质。
例如,对于一些质地柔软、密实的中药材料,采用炙制等方法可以破坏其细胞结构,使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水解、溶解,提高其可溶性,使其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而对于一些味道较酸、涩的药材,采用水煮或干燥等方法可以减轻其味道的刺激性,使其更易于入口,也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加强了对病症的治疗效果。
2. 影响药物化学成分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产生治疗效果的基础,中药炮制过程可以影响很多化学成分的特性,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
不同的炮制方式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挥发性成分、水溶性成分等的影响不同。
例如,在炮制煨煮的过程中,高温和长时间的煮煮可以将许多成分溶解到水中,加热过度则会导致其中一些活性成分失活,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控制这些成分的浓度和稳定性,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
3. 改善中药配方
中药的配方是一些中药混合起来的药方,这些药材在不同炮制段落中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一些炙制过的中药药材有益于熟化或者去潮,这对配方中其他药材的效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配方中,也可以特别制定熬制时间和方法,以便充分提取活性成分,如通过加热和沸腾药水以帮助提高药材的热凝集聚。
中药炮制毕业论文
![中药炮制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c24f2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0.png)
中药炮制毕业论文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药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其目的是改变药物成分、提高药物效价和安全性,提高药物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
中药炮制不同于西药的化学合成,而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手段,达到改变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的目的。
本文将主要探讨中药炮制的概念、炮制技术、炮制方法对中药材的影响以及炮制在中医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一、中药炮制的概念中药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处理的过程,常见的炮制方法有炒、曝晒、煮、蒸、熏等。
中药炮制的目的包括:去除杂质、杀灭细菌、改变药物成分、提高药物效价和安全性等。
在中药炮制中,往往会加入红糖、黄酒、盐等辅料,以使中药材更好地发挥药效。
二、炮制技术1.炙炒法:主要用于去除潮湿的水分、去除杂质和活化药效。
炙炒分为先干后炒和先炒后干两种方法。
前者先将中药材晒干,再进行炒制,后者则是在炒制前将中药材泡在盐水中,加速药效的释放,炒制后再进行干燥。
2.曝晒法:主要用于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和杂质。
曝晒法通常用于干燥根茎类中药材。
曝晒与采收季节等环境因素有关。
曝晒的时间和天气因素对中药药效有影响。
3.水煎法:主要用于煎煮中药材,提取药效。
水煎法是中药炮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水煎法中,热水可以溶解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排除残留的杂质,提高药效。
4.蒸制法:主要用于蒸煮中药材,提取药效。
蒸制法可以减少中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提高中药材的抗氧化性,延长药效。
5.熏制法:主要用于熏蒸中药材,减少中药材中的杂质和微生物。
熏制法可以避免水煮时药效流失而药材中药性成分的保留。
三、炮制方法对中药材的影响中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药效和质量。
中药炮制是提高中药材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它也会影响中药材的药效和质量。
炮制方法对中药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成分:中药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中药材的药效。
2.药效:中药炮制可以提高中药材的活性成分,从而提高药效。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c8eb2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b.png)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饮片是中药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制成的一种剂型,其使用广泛,功效显著。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对其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从而影响其药效。
本文将就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探讨。
1. 炮制时间:炮制时间是指制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加热时间,不同时间的炮制会对中药饮片的成分及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炮制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效减弱,而炮制时间过短则会导致中药饮片的药效不够充分。
2. 温度:炮制温度是指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不同的温度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不同。
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可以加速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但同时也会导致部分活性成分的损失。
3.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包括炒、炙、烤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药效。
1. 炒制:炒制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进行炒制,炒制后的中药饮片具有较强的温补作用,适用于寒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腹泻等。
三、不同炮制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1. 经典炮制:在传统中药炮制过程中,一般会按照古方进行炮制,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药效。
比如《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详细的炮制方法,临床中应用广泛。
2. 新型炮制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炮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微波炮制、超声炮制等新型炮制技术,可以加快炮制过程,提高中药饮片的药效。
3. 个性化炮制:随着中医个性化治疗的发展,部分医院已经开始尝试对中药饮片进行个性化炮制,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特点进行炮制,以提高疗效。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药效。
这主要是因为中药饮片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药材,而炮制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因素会导致活性成分的转化和释放。
较高的炮制温度可以加速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从而增强药效;而炮制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活性成分的损失,从而降低药效。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对药性有何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对药性有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7a859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0.png)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对药性有何变化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更是一门充满智慧和经验的学问。
炮制,简单来说,就是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这一过程可不简单,它能让中药材的药性发生显著的变化。
炮制工艺的种类繁多,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就拿常见的净制来说,这是炮制的第一步,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分,让药材更加纯净。
比如,麻黄的根和茎作用不同,通过净制将根去除,只留下茎,就能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炒制是另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
它又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能改变药材的性质,增强或降低其药效。
例如,炒王不留行,能使其质地松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药效。
而加辅料炒,如麸炒白术,能缓和白术的燥性,增强其健脾的作用。
炙法也是炮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蜜炙可以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像蜜炙甘草;酒炙能增强活血通络的功效,如酒炙当归;醋炙有助于增强止痛的效果,比如醋炙延胡索。
煅制能使药材变得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同时改变其药性。
比如煅牡蛎,能增强收敛固涩的作用。
蒸煮燀法也各有其妙处。
蒸制可以改变药物性能,减少副作用。
如蒸制何首乌,能降低其毒性。
煮制能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煮制川乌。
燀法多用于种子类药材,能去除种皮,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像燀桃仁。
中药材经过炮制后,药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炮制能改变药物的化学成分。
在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加辅料等方式,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分解、转化、合成等反应。
例如,黄芩在经过蒸制或煮制后,其中的黄芩苷会被水解为黄芩素,从而改变了药性。
其次,炮制能调整药物的理化性质。
像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经过炮制变得疏松,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同时,炮制还能改变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等,从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
再者,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经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可以使毒性成分分解或转化为毒性较小或无毒的成分。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7e091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5.png)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中药临方是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结合中医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组成方剂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而炮制是指中药制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中药临方炮制的概念和作用机理、炮制方法及其对疗效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的理解。
一、中药临方炮制的概念和作用机理中药临方的炮制是指中医医生在选定了一定的中药组成方剂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对药物进行炮制,使之适应不同病情的需要。
炮制过程包括洗净、浸泡、煮炮等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药物的药效,改善其性味特性,增强其药理活性。
炮制对中药药物的疗效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药物质地: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善药物质地,使之细腻均匀,易于入药和吸收。
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吸收速度,增强药效。
2. 提高药物活性:有些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可以通过破壁、溶解、脱水等过程提高药物的活性成分浓度和释放速度,从而增强了其药理活性。
3. 调整药性味道: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特性,如苦味变浓,辛味变辣,甘味变甜等,使之适应不同病情的需要。
4. 增加药物稳定性:炮制过程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药物的不稳定因素,从而提高了药物的保存期限。
中药临方炮制是通过调整药物的性味特性,改善质地和增加活性成分等方式来提高药物的药效,使之更适应治疗病情的需要。
二、炮制方法及其对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制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环节,其炮制方法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疗效。
不同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1. 煎炮:煎炮是最常见的一种炮制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中药材。
煎炮的目的是将中药材炮制成干品或炮制后的制剂形式。
煎炮主要通过干燥、破壁、溶解及酶解等过程来改变原药材的性味特性,增强其药理活性。
2. 渍炮:渍炮是将中药材与液体或其他物质浸泡一段时间后进行炮制,适用于一些硬质的中药材。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20ed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5.png)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中药炮制和用法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药效和药物作用。
中药炮制是指通过药材的处理、加工和炮制方法来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和药物作用,使之适合临床运用。
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和用法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对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炮制方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 炙炒炙炒是中药炮制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用文火或微火炙炒,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和药物作用。
炙炒可以使药材的性味温和,味苦、涩、寒、凉的药材经过炙炒后可以减轻药味,增加药性。
炙炒后的药材还可以增加其药效,增强药物的作用。
2. 焙烧焙烧是一种用火烤药材的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焙烧时间和火候调整药材的药效和药物作用。
焙烧可以使药材的药效更加温和、持久,增强药物的作用。
但是过度焙烧会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降低药效。
4. 水煎水煎是指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经过一定时间取汁的一种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和药物作用。
水煎可以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易于人体吸收,增强药物作用。
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 内服内服是指将药材制成汤剂、丸剂、散剂等经口服入药的方法,通过胃肠吸收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作用。
内服可以通过口腔、胃肠道吸收药材有效成分,全身循环,产生广泛的药物作用。
2. 外用外用是指将药材用于外表,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的一种用法,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作用。
外用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局部治疗,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减轻不良反应。
3. 吸入吸入是指将药物炮制成烟剂、鼻剂等经呼吸道吸入的一种用法,通过呼吸道吸收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作用。
吸入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局部治疗呼吸道疾病,增加药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2. 影响药物代谢中药的不同炮制方法和用法会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会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影响药物的作用。
比如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代谢过程不同。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23eedc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4.png)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剂型,具有方便服用、保存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
中药饮片的制备工艺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药效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针对现有文献展开综述,以期为中药炮制工艺提供有益启示,进一步提高中药饮片的药效。
1. 破壁炮制破壁炮制是一种针对植物纤维素强度的炮制方法。
它的主要作用是破坏中草药细胞壁,使药物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此外,破壁祛风通络、开窍明目、化痰宣肺等也是破壁炮制的主要作用。
2. 火炮炮制火炮炮制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
其主要作用是用高温加热中草药,促进药物成分的释放和药效的增强。
与其他炮制方法相比,火炮炮制可以让药物活性成分更均匀地分布在饮片中,更易溶于水,更易吸收。
3. 蒸汽炮制蒸汽炮制是一种以水蒸汽为介质的炮制方法,主要作用是促进中草药的祛湿、熟化和药效的增强。
由于其高温水蒸汽作用,可以提高药物成分的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并加快漏斗浸泡和提取的速度,同时也可以去除饮片中的有害物质和酸性成分。
4. 焙炒炮制焙炒炮制主要是指用中火炒制中草药,让其逐渐暴露出独特的气味和气味组合,增加植物化学物质的容易溶解度,从而提高其药效。
此外,还可以减少中药饮片中的水分,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5. 醋浸炮制醋浸炮制是一种用醋泡中药的炮制方法,能够促进中草药成分溶于水或酒,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同时,醋浸炮制还可以提高中草药的稳定性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总之,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情和药材特性合理选择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浅谈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浅谈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4559933482fb4daa58d4b1a.png)
关键词: 中药炮制; 方法; 药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1 1 . 1 0 9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一 1 1 — 2 4 4 0 — 0 2
・
2 4 4 0・
光 明中医2 0 1 4年 1 1月 第 2 9卷 第 1 1 期
C J G M C M N o v e m b e r 2 0 1 4 . V o l 2 9 . 1 1
浅谈 中药 的炮 制 方 法及 其对 药效 的影 响
秦 永 欣 田 绘 玲
摘要: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一大特色, 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及用药要求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对中药进行 炮制具有降低或者消除中药材的副作用或毒性, 增强中药材的临床治疗效果等作用。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将对 中药的药效、 药方 及治疗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篇文章中, 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种中药的炮制方法, 以及对其与药效的关系进行小 块 小段 , 便 于再 加 工 , 炮 制 。修 制 的 主要 方 法 有 挑 、 拣、 簸、 筛、 刮、 刷、 捣、 碾、 镑、 锉、 切、 铡 等 。通 过修 制 , 不 仅除 去 了杂质 , 便于炮 制 , 同 时 去 除 了非药用 部分 , 可 以保证 药材 品质 的纯 正 , 以此来 达 到药 用的 净度标 准 。 2 . 2 火 制 中药 的 火制 主要是 将 药 材 直接 或 者 间 接 的放 到火 上 并 进 行 加 热 处 理 的 一 种 方 法 。 火制 法 受 到 广 泛应 用 , 其 目的是 使 质 地 坚 硬 的药 材 变 得 酥 脆 、 方 便 于制 剂 、 使 难 以煎 出成 分 的药 物 易 于 发挥 药 效 、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与药效变化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与药效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52e90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0.png)
中药材的炮制过程与药效变化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其炮制过程直接关系着药效的发挥与变化。
本文将就中药材的炮制过程和药效变化展开论述。
一、中药材的炮制过程1. 炮制目的中药材的炮制是为了增强药材的药效,使其更适合治疗特定的疾病。
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毒性,提高药材的药效,并增加药材的保藏期。
2. 炮制方法炮制的方法包括炙、炒、蒸、焙、煮等。
其中,炙和炒是最常用的炮制方法。
炙指利用明火将药材表面烘烤至金黄色或棕褐色;炒指在干炒锅中用中小火干炒药材,直到出现香气。
蒸指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用文火蒸煮一段时间。
焙指将药材放置在炉中烘烤,温度和时间由药性而定。
煮指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再用中小火煮沸一段时间。
3. 炮制要素炮制药材需要考虑多个要素,如炮制方法、火候、药材数量等。
其中,火候是最关键的要素。
火候过轻会导致药材的药效无法充分发挥,火候过重则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
因此,炮制药材需要掌握火候的适度。
二、中药材的药效变化1. 成分变化经过炮制的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有些有效成分在药材炮制过程中会被破坏,有些则会产生新的成分。
例如,黄连经过炮制后,其黄连素、黄连柔胆素等成分减少,而黄金连霉素等新成分增加。
2. 药性变化中药材的药性是指其具备的治疗特性,经过炮制后,药材的药性会有所改变。
一些药材通过炮制可以减轻其寒凉或燥热的性质,使其更适合治疗具体病症。
例如,生地炮制后会减少寒凉性,变得更温和。
3. 药效增强炮制过程能增强中药材的药效。
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结构,提高药材的活性物质,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例如,炮制白术能够增加其滋补脾胃、健脾止泻的作用。
4. 药材保存炮制过程还可以延长药材的保藏期。
通过将药材炮制成熟地,可以减少药材的湿度、细菌和真菌污染,从而延长药材的保质期。
总结:中药材的炮制过程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炮制过程能够增强药材的药效,改变药材的药性,并延长药材的保藏期。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https://img.taocdn.com/s3/m/ffbf9e5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2.png)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其药性和药效中药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药性和药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炮制工艺。
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工艺和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它能够显著改变中药材的药性和药效,从而影响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炮制工艺对中药材药性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四气五味的改变上。
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以黄连为例,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经过酒炙后,黄连的寒性缓和,引药上行,善清头目之火。
又如,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
鲜地黄性寒、味甘苦,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寒、味甘,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而经过蒸制后的熟地黄,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甘,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
通过炮制,中药材的四气五味发生了变化,其适用的病症和治疗方向也随之改变。
炮制还能改变中药材的升降浮沉特性。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收敛。
例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作用趋向为升浮。
经过蜜炙后,麻黄的发汗作用缓和,润肺止咳的作用增强,作用趋向变为偏于平喘止咳,趋于沉降。
再比如,大黄生用泻下作用峻烈,走而不守,具有沉降之性;酒制大黄则能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其沉降之性减弱,升浮之性增强。
通过炮制,调整了中药材的升降浮沉特性,使其更能精准地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炮制对中药材归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例如,柴胡归肝、胆经,经过醋炙后,增强了入肝经的作用,更有利于疏肝解郁。
又如,知母入肺、胃、肾经,盐知母则专于入肾经,增强了滋阴降火的功效。
通过炮制,有针对性地增强或改变中药材对某一脏腑经络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药效方面,炮制能够降低或消除中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如乌头、附子等,生品毒性较大,经过炮制,如长时间的水煮、蒸制等,可以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使其在保证药效的同时,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b590a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c.png)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中药临方炮制方法对中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
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药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中药的药效和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药临方炮制是指将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炮制,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临方炮制方法包括煎煮、浸泡、蒸化、蒸煮、炖煮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影响中药的药效成分和疗效表现,因此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中药临方炮制方法对疗效至关重要。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在药效成分方面表现为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影响中药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的释放及改变。
煎煮炮制方法能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并易于人体吸收,而浸泡炮制方法则能够在保留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同时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选择合适的中药临方炮制方法,才能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和释放,从而达到最佳的疗效。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在临床应用方面表现为不同的炮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疾病类型和患者体质。
对于气虚质患者,通常需要选择煎煮炮制方法,以充分释放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从而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气虚症状;而对于阳虚质或阴虚质患者,则需要选择蒸化或蒸煮炮制方法,以增强中药材的温补或滋阴作用,从而调整患者的体质,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药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中药临方炮制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来进行个性化调整,以提高疗效。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是中医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影响中药的药效成分和疗效表现。
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选择合适的中药临方炮制方法,以提高中药的疗效。
加强对中药临方炮制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改进炮制技术和方法,提高中药的疗效,对于促进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药的不同炮制方法与药效关系
【摘要】中药的炮制是根据药物的调配,辨证用药以及制剂的要求逐渐发展而来的一项制药技术。
不一样的炮制方法将产生不同的药效。
中药的炮制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性,对其药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代人追求返朴归真,中药的炮制越加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篇文章中,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种中药的炮制方法,以及对其与药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药;炮制方法;药效影响
1 前言
中药的炮制是以中药的理论为依据,根据中药的自身性质、制剂的异同要求以及辨证用药的需求而进行采用的一种制药技术。
加热作为中药炮制的重要途径,其中的煅制与炒制受到广泛应用。
多数的中药经过炒制后,能有效杀酶保苷,比如芥子或者牛蒡子等;煅制通常被用于处理化石类的药物、矿物药以及动物甲壳,使其质脆并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白矾经煅制后,其燥湿及收敛的作用增强;川乌与草乌经过加热及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等,这些炮制方法有效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此外,中药经过辅料的炮制后,在功效、气味以及毒副作用等方面均发生相应的变化,有效发挥药物的疗效。
中药的炮制除炒、煅等方法外,还有煮、蒸、烊以及焙等,这些方法均能有效的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中药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对此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下就是中药的几种炮制方法。
2 中药的炮制方法
2.1 火制中药的火制主要是将药材直接或者间接的放到火上并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火制法受到广泛应用,其目的在于使质地坚硬的药材变得酥脆,方便于制剂,使难以煎出成分的药物易于发挥药效,以防药物发霉。
除此之外,对于少数有毒或者药性较猛的药物,可通过火制后降低或者消除其毒性及副作用。
2.2 水制中药的水制主要是将药材通过水洗或者浸泡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途径,其目的在于保持药物的干净整洁,以及使植物类的药物变软,便于切片。
此外,中药经水制后,有助于矿物类的药物质地细腻与纯净,以及有助于药物毒性的降低。
水制法主要有:洗、浸、渍、水飞以及淘等项目。
其中洗,主要是利用清水对药物进行快速的洗涤,便于除去上浮的杂物以及下沉的赃物,并及时的将其捞出晒干,作为备用。
除了部分易溶或者较难干燥的叶、花、果以及肉类等药材外,大多数的药材均需通过淘洗。
2.3 水火共同炮制在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较常见的方法为水火共制,其主要包括煮、蒸以及掸等。
其中煮主要是利用清水或者液体等辅料结合药物一同加热的方法,比如酒煮、醋煮芜花以及黄岑等。
而蒸主要是通过水蒸气或者隔水进行加热药物,其中清蒸是不加辅料,而加辅料的则为辅料蒸。
中药加热的时间取
决于其炮制的目的。
若需改变药物的气味或者药效的,则应蒸的时间较长或者反复蒸晒,如蒸何首乌。
另外,若需药材软化以便切制的,则应对其透心进行蒸制,使其变软,如蒸厚朴或者蒸茯苓等。
3 中药的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3.1 中药的炮制影响着升降浮沉升降浮沉作为一种中药的机体作用趋势,其是中药的客观实质,同时也是经炮制后能有效的改变中药作用的一种趋势。
比如砂仁经过盐炙后,能下行温肾,有效治疗小便频数。
生大黄虽苦,但生用可驱寒,具有清理肠胃以及泻火通便等功效。
此外,经过黄酒的炙治后,能清热解毒,驱除炎热等等,这些均是中药在进行炮制后,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3.2 改变药物的成分以增强其药效中药的炮制能改变药物的成分,从而增强药物的作用。
比如生用大黄具有泻下的功效,其泻下的成分主要是蒽甙。
大黄的蒽甙成分经过炮制后,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其含量,具有较强的抑菌功能。
大黄抑菌的成分是蒽醌衍生物,其中主要以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以及大黄素等的作用最强。
大黄的炮制将对各种细菌具有程度不一的抑菌功能,比如链球菌、葡萄菌等,这些细菌受到的影响较大,大黄炮制的抑菌原理为抑制糖代谢产物以及菌体糖的氧化脱氢过程,是抑制核算及蛋白的合成。
因此,应将生大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生用有助于泻下治疗,并且大黄经过炮制后,能更好的抵抗细菌。
3.3 有效降低了药物的毒性及副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的人均认为中药无毒,认为服用中药是安全的。
另外,已有大量的中药制剂被用于西药减少副作用的备选药物中。
中药的毒性未受到人们的关心及重视,其多以保健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现在国外市场上,因此,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应对其进行炮制以降低其毒性及不良反应。
比如,半夏辛温是一种毒性药物,生用则会刺激咽喉,对其进行炮制后,将有效降低其毒性并缓和其药性。
再比如,通过采取大黄片进行酒炙,大黄的味道虽苦,但能驱寒归胃、肝、脾以及大肠等。
生的大黄气味较重并且浑浊,久不散去,服用后直达下焦,其泻下的作用比较强烈,具有泻火解毒以及攻积导滞等功能。
3.4 利于贮存药物中药的加热有助于药物的贮存。
利用沸水来煮杏仁,将使苦杏仁的酶性发生变化,防止药效成分的分解与流失,利于药物的长期保存。
此外,加热中药还能有效杀灭虫卵及细菌,也便于药物的贮存。
因此,我们应积极研究中药的炮制方法,便于中药的贮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中药越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代人追求返朴归真,对中药的炮制方法要求越来越高。
中药的炮制方法种类繁多,其中火制、水制以及水火共制等尤为突出。
中药经过炮制后,对其药效有重要的影响。
其改变药物的成分,从而增强了药效的作用,其不仅有利于脾胃的健康,而且还能降低有毒药物的毒性,缓和其药性。
此外,中药的炮制有利于药物的长期贮存。
因此,我们
应积极研究中药的炮制方法,并认真分析其与药效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朱晓红.常用几种盐制中药炮制方法的改进[J].中国实用医药,2010,(17).
[2]景国际.浅谈临床医师对中药炮制认识的重要性[J].北京中医药,2009,(08).
[3]吴晓琳.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