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剑桥之争资料PPT课件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PPT课件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ad6f4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8.png)
重点聚焦
3.(2023·福建福州三模)玻利瓦尔对战友说:“我们不仅要解放 委内瑞拉,还要解放新格兰纳达(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秘鲁等被西班牙人奴役几百年的地区。”印度章西女王立下誓言: “我将全力以赴,击溃英军!”这些历史场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D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C.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重点聚焦
2.右图反映的史实( )C A.体现了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 B.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C.激起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
【解析】根据图片所给提示信息可知,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作威作福激起了 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故C项正确;英国对印度的侵占不是海外殖民扩 张的开始,故A项说法错误;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 位的确立,故B项错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侵略属于民族解放抗争, 不是共产主义运动,故D项错误。故选C项。
B.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目标
D.消除了印度国内的阶级矛盾
分层训练
8.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
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 A)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第一次亚非会议
C.美国内战
D.印度民族大起义
9.“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
分层训练
2.19世纪初,一群西班牙人带着他们的家属移民到西班牙美洲殖 民地,但有一个地区他们没有权力去,这个地区是( C) A.哥伦比亚 B.秘鲁 C.巴西 D.阿根廷 3.如果给玻利瓦尔画一幅肖像画,画像背景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 是( B) A.他率领印度起义军抗击英军 B.他率领起义军打击西班牙军队 C.他颁布《独立宣言》 D.他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
两个剑桥之争资料PPT课件
![两个剑桥之争资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2e084b5f0e7cd18425369e.png)
新剑桥学派
(一)政策主张的特点 1、重点:解决资本主义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2、重视财政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的作用 3、对凯恩斯对付危机的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批评 新古典综合派频繁使用“相机抉择”政策干预经济
(二)抑富济贫的收入分配政策 1、抑富性政策主张 改革税制,实行高级差的累进税制减少富人的收入 没收性的遗产税和赠与税,避免贫富差距的代际累积
三、争论内容(政策主张)
4
新古典综合派
(一) 50年代:审慎的补偿性宏观经济政策 (二) 60年代:充分就业的增长性经济政策
1、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奥肯差距” 2、充分就业预算与“顺经济风向行事”原则
(三) 70年代:政策主张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1、多重调节经济目标的提出及其相互协调(松紧配合) 2、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针对个别市场区别对待的政策) 3、宏观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 4、调节范围扩大(浮动汇率、外贸管制、消费指导、能源政策等)
(四)充分就业政策
1、实行针对低收入者和失业者的职业培训计划,提高其就 业和收入水平
2、实行进出口管制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增加国内 就业岗位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4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否 要 继
比1950年增加了1.24倍。其他工业化 国家如日本、联邦德国、意大利等也都
续 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
干
预
一、争论背景
(
《近代科学与文化》PPT优秀课件
![《近代科学与文化》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956f4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00.png)
分层训练
(2)材料一中洛克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说说他的思想与英国革命的 联系。 (2)观点: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统治者滥用权力时,人民有 权力推翻它。关系:洛克的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反抗君主专制统 治提供了思想基础。 (3)根据材料二可知,英国在18到19世纪初领先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3)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完成工业革命。
分层训练
16.(2023·河南周口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
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 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府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 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 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 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基础梳理
二、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法国) (1)主要著作:一套名为“__人__间__喜__剧__”的小说集。 (2)作品特点: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1)主要著作:《__战__争__与__和__平_》《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作品特点: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分层训练
材料二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 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 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 “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1)材料一中“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指的是 什么?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牛顿的科学成就是 一把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两个剑桥之争”分析与评价
![“两个剑桥之争”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c861c6bc77da26924c5b010.png)
“两个剑桥之争”分析与评价发表时间:2019-03-18T16:41:26.15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6期作者:杨珉沣[导读] 本文就“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进行列举和概括。
杨珉沣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01摘要:本文针对剑桥大学新剑桥学派发起的,美国新英格兰剑桥地区“新古典综合派”应战的两大学派的争执展开详细的评述,按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论述,首先本文就争执的起源进行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原因分析,接下来分别概括“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及其依据,最后本文就“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进行列举和概括。
关键词: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凯恩斯学派;两个剑桥1 起源为什么会是“两个剑桥”呢?这主要从英国的剑桥大学说起,以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为中坚力量,英国的伊特韦尔、克莱格尔、纳提、斯蒂德曼,美国的内尔、戴维逊、哈里斯、温特劳布、明斯基,意大利的盖莱格南尼、斯巴芬塔,澳大利亚的哈考特、阿西玛科卜洛斯,印度的巴杜里、巴位杜阿吉,加拿大的策姆斯等人助阵,这些人以挑战者的身份向美国新英格兰剑桥地区的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支派发起学术的抨击,另一个支派以保罗•萨缪尔森、罗伯特•索洛、詹姆斯• 托宾、弗兰科•莫迪格里安尼为中流砥柱,牵涉到美国的勒纳、斯阮、里弗哈利、费洛森,英国的米德、哈思、布劳格等人,剑桥是由其基地得名,其实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内部的争执。
争执的产生有其历史性原因,众所周知,剑桥大学坐落在英国,英国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英国,面积不大,然而其在很多国家(包括很多比它面积大的国家,比如美国、中国)的近代史上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用好听的话来说是主持工作者,用实际的话来说是侵略者,之所以其能称霸世界如此之久,必然有强大的经济后盾,然而,作为一个19世纪经济持续繁荣且领先于各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到现在作为欧盟的一员,固然在欧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整个欧洲经济目前的不景气却是不争的事实,于是“英国病”一词盛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固然从整个世界的领头位置下来,其仍处于发达国家行列,其思想先进的经济学家们试图改变英国目前的状况,英国经济低迷期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呢?来自于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 财政货币自我约束、经济活动自由放任”,更偏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忽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性本质,这样的政策在现在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经济低迷找到了源头,于是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站出来,对理论的实际应用性与实践性展开怀疑,从马克思主义来说,就是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个理论能一直指导实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于是这些经济学家们开始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开始注重实际经济过程的复杂性,于是对于过于强调假设单一的主流经济学展开抨击。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e20cc105376baf1ffc4fadf8.png)
阿伦·鲍斯“一只现代后凯恩斯主义理想的羊,披着信仰马克思主义理想的狼的外衣”
29
琼·罗宾逊与中国
6次到访中国 二战时期第一次到中国,《经济视角》(1958) 《中国的文 化革命》(1969) 《中国的经济与管理》(1975;3rd)
“罗宾逊喜欢晚上跑进中国的剧院,白天则访问合作社(1957)或人民公 社(1963以后)、工厂、博物馆或某所大学。.......在许多大学,她经常就 许多理论观点发表演说。”
22
不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争”发明之争 爱德华·H·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1933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对价格的某种控制能力( 独特产品或优势)版权、商标、品牌、经济空间 强调作为垄断市场因素的产品差异和广告
23
经济增长与分配理论
π g sp
利润率π、资本家的储蓄倾向sp、经济增长率g 若资本家储蓄倾向不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民收 入分配将越来越有利于资本家,越来越不利于工人。
但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核心仍然是 传统马歇尔式的。
“每一点都是马歇尔的:方法、基本概念体系、思想渊源 、出发点和归宿,甚至一般社会远见都是如此。作者只是 在边际收益曲线上走出了剑桥的圈子”
(特纳:《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南昌:江西人民 出版社,1991年,第38页)
实际上是对马歇尔经济学的“完善和润色”
率。为了实现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要求s、v和G(经济增长)这三个变 量具备以下条件:
G=s/v
36
37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S=(P/Y)×Sp+(W/Y)×Sw 工资收入者(劳动者) 社会成员 利润收入者(资本家)
经济可以在维持充分就 业条件下增长最终可以 达到“静止状态”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86bfc61cb307e87101f696fd.png)
——玛乔里·谢泼德 ·特纳
罗宾逊扩展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凯恩斯的 风格;思想家与思想的丰富性;技术专家与技 术的精确性。所以,凯恩斯不欣赏希克斯,尽 管希克斯以IS-LM分析解释了凯恩斯);
张伯伦终其一生发展“垄断竞争”理论。
(二)直接原因
如何继承和发展凯恩斯主义?
“中国似乎最终证明,共产主义并非资本主义 之外的一个阶段,而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1975年 性别原因 理论观点 政治倾向 “一只现代后凯恩斯主义理想的羊,披着
信仰马克思主义理想的狼的外衣。”
1983年去世。
在遗嘱中要求将她的著述销售收入用于资 助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一)凯恩斯渊源 1、坚持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和投资—
储蓄分析; 2、强调投资支出对经济活动水平的作
用和“不确定性”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 响; 3、认为凯恩斯理论最重要的内容在于 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 不公平和不合理。
“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 乃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 配有欠公平合理。”
经济危机的理论,承认“剥削是资本主义借以
毁灭自身这一过程的必需部分”。
认为,“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示”是长 期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哈罗德和多马的模型 不过是重新发现。
三、两个剑桥之争
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 (一)渊源 1933年,爱德华·张伯伦发表了他的博士论
文《垄断竞争理论》
剑桥大学杰出的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也发 表了《不完全竞争的经济学》
第十三章 新剑桥学派
主要内容: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三、两个剑桥之争 四、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五、一个简单评价
4-新剑桥学派(共37张)
![4-新剑桥学派(共37张)](https://img.taocdn.com/s3/m/1be43ed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6.png)
•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及其理论渊源
– 新剑桥学派的含义及代表人物
•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其 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 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
•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 教,其理论又是以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 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 派”。
第3页,共37页。
• 附: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
1、关于完善和发展凯恩斯理论体系的问题:反对把凯恩斯的思想 与新古典经济学结合,主张(zhǔzhāng)用古典经济学来补充凯恩斯 的理论体系。
2、关于凯恩斯思想核心的问题:反对把收入支出模型当作凯恩斯
思想的核心,认为资本主义分配不合理的思想才是其理论的核心。
– 新古典综合派把原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理论结合 起来,以弥补凯恩斯经济学的不足。但是,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这种做 法提出了批评。
• 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种做法是对于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歪曲(wāiqū),是向 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因而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他们这些剑桥经济学家才是凯恩斯 经济理论的正宗。
• 这一式子表明,在经济生活中,如果工资是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
工资和利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且两者呈反方向变动。
• 斯拉法的分析说明了剩余(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商品价值(或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 程;而剩余的分配则是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 涉及到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 他们认为,凯恩斯的《通论》是努力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束缚中摆脱出来 的产物,只是凯恩斯做得并不彻底。而他们就是要纠正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 斯理论的歪曲,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弥补凯恩斯理论的不足并进行经济 学的第二次革命 。
著名物理学家简介之PPT课件
![著名物理学家简介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32e12d0029bd64793e2c6a.png)
多年的残酷迫害。 1633 年,69 岁高龄的伽利略被押送到罗马接受审判。 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
2
主要贡献
之一: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正确性
地心说:如果地球在运动,那么地面上的一切自由落体的下落
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 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
19
实验室的酒肉
牛顿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实验室。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以 前睡觉,有时整天整夜守在实验室里。为他做饭的保姆只 好把饭菜放在外间屋的桌子上。
.
20
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课标要求:
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 历程及主要成就,认识其 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
21
探索·发现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青田中学 叶新红
.
22
爱因斯坦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单
.
23
早期工作
瑞士个妻子
.
25
和他的第二个妻子
.
26
爱因斯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科学?
路线将不会是竖直的,而应该向地球运动方向的相反方向偏离,因为 当物体下落的那一瞬间地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
伽利略:把你和一些朋友关在一条大船甲 板下的主舱里,再让你们带着几只苍蝇、蝴蝶 和其它小飞虫,舱内放一只大水碗,其中放几 条鱼,然后,挂上一个水瓶,让水一滴一滴地 滴到下面的一个宽口罐里。
当船匀速运动时,这些物体的运动情况会 改变吗?
姑娘饶恕了牛顿,却无法理解他,爱情又成了泡影。科学上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扑 向牛顿的脑海,他整个热情都集中到了科学事业上。此后那种“青春的热情”再也没 有涌现《多彩的旋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5ca77ea2161479171128cb.png)
——严孟达 《甲午再现风云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上谕档”是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 廷寄谕旨的薄册,以备随时查考。
但是有关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 却不见于“上谕档”。军机章京将之誊 录于另一种军机处档册——“剿捕档”。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1.传统中国的文化心理:华夷观
贵 华 夏 , 贱 夷 狄
中国人的“天下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这种文化心理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是什么?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 《乾隆御制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梦 境
鸦片战争
——从文化心理角度的解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世界潮流:近代化
经济Leabharlann 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文化
科学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2.官员无知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b04b5967f5335a8102d22060.png)
新剑桥学派师承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投资支配储 蓄);坚持有效需求原理(即在假设工人的工资全部用于 消费的条件下,当资本家的储蓄大于投资时,将导致有效 需求不足和利润下降 );强调投资支出对经济活动水平 的决定作用(决定工资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国民 收入分解为利润和工资,份额大小取决利润率。当经济增 长增加投资,投资率提高导致利润率提高,工资份额下降, 从而导致收入分配不均,所以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第4章
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的产生和理论渊源
(一)概述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 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 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 心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 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 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一)价值理论
斯拉法和李嘉图相同,也把工资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占有 的相对份额以及这种相对份额的改变对于利润和商品相对价格的 影响作为他研究的中心。为了充分说明这一问题,斯拉法研究了 为维持生存的生产、具有被资本家阶级占有的剩余的生产,和具 有被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占有的剩余的生产三种模式,
斯拉法在《用商品生产商品》(1960)中,由关系式表明,如果工资是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工资和 利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形关系,且二者呈反方向变动。 斯拉法并未对自己的分配理论做太多的探讨,只是说:“我 现在发表的这套命题有一个特征,虽然它没有对价值和分配的边 际学说进行任何讨论,它们仍旧是为了作为批判那一学说的基础 而设计的。”
(重复)斯拉法研究的实际上是这样一种状态:在一个由众 多生产部门组成的经济体系中,在生产方法不变的条件下,工资、 利润率和商品价格等机制是如何相互作用,使商品生产年复一年、 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的。这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传统形成了鲜 明的对照。新古典经济学是假定生产规模和要素组成比例发生变 化的条件下,研究供求如何达到均衡。
两个剑桥之争资料课件
![两个剑桥之争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2e9f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e.png)
念的束缚,从而培养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学术研究的独立性
1 2
独立性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
学术研究的独立性能够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 性,避免受到外部干扰和利益冲突的影响。
独立性能提高学术研究的可信度
独立的研究能够获得更多信任和认可,从而增强 学术成果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3
独立性能激发学者的研究热情
02
两个剑桥之争的经过
争论的起因
01
02
03
学术分歧
两个剑桥在学术观点和研 究方法上存在分歧,导致 双方在学术问题上产生争 议。
资源竞争
随着学术资源的日益稀缺 ,两个剑桥在争取研究经 费、优秀学生和师资力量 方面存在竞争关系。
话语权争夺
为了在学术界获得更多的 话语权和影响力,两个剑 桥在某些学术问题上展开 激烈的争论。
在独立的学术环境中,学者们能够更自由地开展 研究工作,不受限制地追求学术真理和创新。
学术评价的公正性
01
公正性是学术评价的核心原则
公正的评价能够保证学术成果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避免主观偏见和
利益冲突。
02
公正性能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
公正的评价能够鼓励学者们不断提高研究质量,促进学术研究的整体进
步和发展。
争论的经过
初期阶段
双方开始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就某些学术问题展开讨论,逐 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和学派
。
中期阶段
随着争论的深入,双方开始在学术 会议和研讨会上展开激烈的辩论, 互相批评和质疑对方的观点和研究 成果。
后期阶段
争论逐渐扩大化和公开化,吸引了 更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成为学术 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社会背景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306a17bcd126fff7050bf1.png)
讨论题目
• 1、中国近代社会为什么会由昌盛转向衰落? •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
什么? •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
义?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 近代历史的开端
第一讲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 二、清朝中国的衰落与欧洲的崛起 三、鸦片泛滥与虎门销烟 四、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五 、启示与思考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课
沙健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 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 设置的一门公共思想政 治理论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 课
(一)帮助大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全过 程,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学会全面地分 析矛盾,解决问题。
咸丰元年 43610 (1851)
4.2 7716254 1.77
人口数据源于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页831;耕 地面积参考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页60。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
1.14至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包买商 文艺复兴运动 地理大发现 原始积累
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 度逐渐确立
(二)中世纪欧洲的落后
• 1、先进罗马文明的沉沦 • 2、基督教对精神的笼罩 • 3、城堡限制了对外联系 • 4、频繁战争的破坏
德国科隆大教堂
•西方学者论中国文化: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 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保持了一个西 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8张PPT)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8张PPT)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a9eb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7.png)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___共__产__党和__八__路__军__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__抗__战___胜__利_的信心
请依据教材P102—103相关内容完善示意图。
拓展提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武装力量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大兵团作战,正面阻击敌人 游击战和小规模运动战
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而何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 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
——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随着抗日根据地迅速壮大,日军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吉原矩大佐懊丧地回顾说:“当时视共军为…… 残兵部队或抗日杂牌军相差无几之军,确信不久将 可扫荡歼灭而不重视。
——汪精卫《最后关头》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 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 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 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弱国……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日本的侵略日战本争是小退国步,的经、不野起蛮长的期,战中争国。的反 侵略战争是进步中的国、是正大义国的,;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日本日帝本国是主个义小侵国略,战经争不是起退长步期、战野争蛮,的中,国失是道个寡大助。 中国 助国,,反能中抗够国侵支的略持 正战长 义争期 战是战争进争得步道;日、多本正助的义。非的正,义得战道争多失助道。寡
史沬特莱: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让面的长城, 都成了战场……敌人战友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 到了破坏。
两个剑桥之争
![两个剑桥之争](https://img.taocdn.com/s3/m/84b9ce5efe4733687e21aab2.png)
一、争论背景
( 二 ) 学 术 背 景 : 漏 洞 如 何 填 补
西方经济学体系的明显漏洞: 一方面,凯恩 斯在微观领域留下的空白日益明显,亟待 补充!另一方面,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确实 有可取之处,历史财富岂可轻易放弃!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
解决问题 研究方法 政策建议
单个经济单位
资源有效配置问题 个量分析法
谁 是 凯 恩 斯 思 想 的 “ 嫡 传
第 三 讲 两 个 剑 桥 之 争
——
我毕业于美国 的 麻省理工学院, 也在剑桥市
我毕业于 英国的剑 桥大学
一、争论背景
( 一 ) 经 济 背 景 : 是 否 要 继 续 干 预
要不要继续干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进入了 相对繁荣时期。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 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50年 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比 1950年增加了1.24倍。其他工业化国家 如日本、联邦德国、意大利等也都出现 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
两 个 剑 桥 之 谁 是争
凯 恩 斯 思 想 的 “ 嫡 传
——
《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 者们对其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 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导致了一场 争夺凯恩斯主义正宗地位的论战。 20 世纪 50 年代,其追随者们在把 凯恩斯经济理论“长期化”和“动态 化 ” 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学 派: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
2、菲利蒲斯曲线(60年代占统治地位)
3、对“滞胀”的解释(70年代) 个别微观部门价格上涨导致相关生产部门成本上升 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福利支出比重上升 微观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造成“滞胀”
(四)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
两个剑桥之争_
![两个剑桥之争_](https://img.taocdn.com/s3/m/130868f29e3143323968937b.png)
两个剑桥之争摘要:凯恩斯是自亚当·斯密之后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第一人,因而受到许多持不同见解的经济学家的抨击。
在英国剑桥和美国麻省剑桥两地的经济学家们之间,就曾为了谁是凯恩斯真正的继承人的问题,爆发过一场持续20多年的大论战,被世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
下文主要分析了“两个剑桥之争”的内容,背景,产生原因,传统上的差异,争论内容,争论结果以及一些经济政策,涉及到的一些经济理论,最后重点分析了有关“资本论争”的详细内容。
关键字:凯恩斯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学派新剑桥学派两个剑桥之争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收入分配资本理论一、引言在本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凯恩斯主义两个支派内部,也可以说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发生了规模宏大、旷日持久,以英格兰剑桥大学和美国新英格兰剑桥地区为基地,横跨欧美澳亚四大洲的一场关于如何发展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大论战,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界所称的“两个剑桥之争”。
这场论战的挑战者是英国的新剑桥学派,主要代表是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但以卷入这场论战而站在这一学派立场的经济学家来看,还有英国的伊特韦尔、克莱格尔、纳提、斯蒂德曼,美国的内尔、戴维逊、哈里斯、温特劳布、明斯基,意大利的盖莱格南尼、斯巴芬塔,澳大利亚的哈考特、阿西玛科卜洛斯,印度的巴杜里、巴拉杜阿吉,加拿大的莱姆斯等人。
论战的应战者一方则是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同样,除了其主将保罗·萨缪尔森、罗伯特·索罗、詹姆斯·托宾、弗兰科·莫迪格里安尼之外,站在该派立场并且卷入论战的还有美国的勒纳、斯旺、里弗哈利、费格森,英国的米德、哈恩、布劳格等人。
“两个剑桥之争”所囊括的理论内容和范围,是从资本理论开始,进而扩展到价值理论、配置理论、分配理论、增长理论、发展理论、积累理论、效用理论、行为理论、均衡理论、数理方法论、国家干预论、制度理论、预期理论、建模理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综合派
萨缪尔森:《经济学》(1948) ——销售量已达100多万册
新剑桥学派
罗宾逊(英,1956,《资本积累》) 卡尔多
(1956,《可选择的分配理论》)
斯拉法
(1960,《用商品生产商品》)
三、争论内容(主要理论观点)
3
新古典综合派
(一)双重经济论(混合经济论) (二)IS-LM模型
景
: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漏
研究对象 单个经济单位
整个国民经济
洞
解决问题 资源有效配置问题 资源充分利用问题
如
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法
何 填
政策建议
自由放任
总量分析法
积极干预
补
二、争论焦点
我立志构建 一个“和谐统一”
的经济学王国
我决定把凯前辈 的思想发挥到极 致,坚决与古典
经济学告别
新古典综合派
1、综合包容
(四)充分就业政策
1、实行针对低收入者和失业者的职业培训计划,提高其就 业和收入水平
(2) 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经济学的均衡分 析方法
(3) 强调收入分配,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4) 强调货币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 (5) 重视规范分析的方法,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
分析的方法
三、争论内容
三、争论内容(代表人物)
1
萨
缪 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界的
尔 森
最后一个通才,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2、济贫性政策主张 根据经济增长率来制定工资增长率政策,改变或遏止增长
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利于劳动者的趋势 实行广泛社会福利计划,帮助失业者和低收入家庭
新剑桥学派
(三)财产(资本)形成政策
1、实行有利于低收入者财产积累政策 2、推行职工持股计划 3、政府支持下的合作经济发展 4、用财政盈余购买私人公司股票,抑制食利者阶层收入
8、阿瑟·奥肯(1928—1980)——奥肯定律
罗
琼·罗宾逊(1903-1983) 经济学的“持异见”女性
宾 逊 夫
人
庇诺·斯拉法(1898-1983):回归李嘉图 尼古拉斯·卡尔多(1908-1986):长期经济增长 卢伊季·帕西内蒂(1930-):深入的收入分配分析
三、争论内容(代表作品)
1、阿尔文·汉森(1887-1975)——先驱者 2、约翰·理查德·希克斯(1904-1989)——独立者 3、保罗·萨缪尔森(1915- )——代表人物 4、詹姆斯·托宾(1918-2002)——资产选择理论 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1918- )——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 6、罗伯特·索罗(1924- )——资本理论和经济成长理论 7、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1920- )——经济计量
三、争论内容(政策主张)
4
新古典综合派
(一) 50年代:审慎的补偿性宏观经济政策 (二) 60年代:充分就业的增长性经济政策
1、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奥肯差距” 2、充分就业预算与“顺经济风向行事”原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 70年代:政策主张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1、多重调节经济目标的提出及其相互协调(松紧配合) 2、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针对个别市场区别对待的政策) 3、宏观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 4、调节范围扩大(浮动汇率、外贸管制、消费指导、能源政策等)
新剑桥学派
(一)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52)
斯拉法 “标准合成商品生产体系”表明:价 值
取决于技术条件,而分配取决于社会条件
(二)经济增长(56)
Y=W+P 体现并强调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三价)格变对动滞主胀要的取决解于释可变成本特别是货币工资率的变化,
货币工资率又决定于劳资双方谈判力量对比。当投资连续 增长,投资品与消费品生产的比例变化,造成利润上升、 实际工资下降时,就会促使工人提出提高货币工资的要求, 导致物价-工资、工资-物价的螺旋式上升的通货膨胀。在这 种情况下,就是大量失业也难于制止物价持续上涨。
(四) 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的出现
新剑桥学派
(一)政策主张的特点 1、重点:解决资本主义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2、重视财政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的作用 3、对凯恩斯对付危机的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批评 新古典综合派频繁使用“相机抉择”政策干预经济
(二)抑富济贫的收入分配政策 1、抑富性政策主张 改革税制,实行高级差的累进税制减少富人的收入 没收性的遗产税和赠与税,避免贫富差距的代际累积
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三)失业通货膨胀理论
1、标准凯恩斯理论(60年代以前) 2、菲利蒲斯曲线(60年代占统治地位) 3、对“滞胀”的解释(70年代)
个别微观部门价格上涨导致相关生产部门成本上升 财政支出结构失衡,福利支出比重上升 微观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造成“滞胀”
(四)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
否 要 继
比1950年增加了1.24倍。其他工业化 国家如日本、联邦德国、意大利等也都
续 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
干
预
一、争论背景
(
二 ) 学 术
西方经济学体系的明显漏洞:一方面,凯恩 斯在微观领域留下的空白日益明显,亟待 补充!另一方面,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确实
背
有可取之处,历史财富岂可轻易放弃!
两
个
剑
——
桥
谁 是
之 争
凯
恩
斯
思
想
的
“
嫡
传
《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 者们对其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 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导致了一场 争夺凯恩斯主义正宗地位的论战。
20世纪50年代,其追随者们在把
凯恩斯经济理论“长期化”和“动态
化
”
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两个对立的学
派: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
第 三 讲
理论体系: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 主义宏观经济学综合
分析方法: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综合 政策主张: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综合
2、折中主义
致力于弥合传统的、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3、灵活多变
不断吸收新理论来发展自己理论体系 随经济背景变化和理论进展,经常调整观点和政策建议
新剑桥学派
(1) 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期、 动态化分析
——
两
谁个
是剑
凯桥
恩之
斯 思
争
想
的
“
嫡
传
我毕业于美国的 麻省理工学院,
也在剑桥市
我毕业于 英国的剑
桥大学
一、争论背景
(
一
要不要继续干预?
)
经
济
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进入了
景 相对繁荣时期。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
: 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50年
是 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