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熊彼特

合集下载

约瑟夫·熊彼特

约瑟夫·熊彼特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
• 资产阶级经济学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发展 阶段上以不同形式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 亦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 熊彼特提出企业家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从 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 这是一种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截然相反 的理论。
主要理论与作品
• • • • • 创新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 景气循环 精英民主理论 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 坏
• 《经济发展理论》 • 《经济周期:资本主 义过程的理论、历史 和统计分析》 • 《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和民主主义》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 十大经济学家》 • 《经济分析史》
•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 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 的理论体系。 • “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 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创新的五种情况
• • • • 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 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 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 组织(比如造成或打破垄 断地位)
• • • • • •
基本观点 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 值。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总结与评价
• 熊彼特独特的创新理论首次深入阐述创新对经济 发展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市场状况日新月异,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熊彼特 的创新理论更凸显出重要性。 • 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真正根源是“企业家”的 创新,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底层劳动者的工作。他 的学说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因而有其局限性。

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影响

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影响

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影响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理论对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影响进行探讨。

1.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简介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被称为创新理论或熊彼特理论,他认为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是由创新推动的。

熊彼特将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创新、扩散、股市繁荣、衰退和革命。

首先,创新是经济周期的起点。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新者对生产方式、产品和市场的改进或革新,创新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其次,创新通过扩散阶段传播至整个经济体。

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开始在经济中扩展和传播,从而推动经济活动的增长。

然后,股市繁荣是经济周期的高峰。

在这个阶段,创新和扩散带来了经济繁荣,企业利润增加,股票市场活跃。

接下来,衰退阶段到来。

创新和扩散逐渐减弱,经济活动趋于饱和,企业利润下降,股票市场开始下滑。

最后,经济开始进行结构性革命和创新,为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启动做准备。

2.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影响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学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理论突出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在后来的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认同。

现代经济学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倡导加强创新能力来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熊彼特的理论对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活动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将创新与创业家联系在一起,认为创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一观点促进了对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行为的研究,并对创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外,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借鉴。

他认为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周期性的波动是经济自我调节机制的一部分。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来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但不能完全消除。

这一观点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熊彼特年谱

熊彼特年谱

• 1913-1914学年,作为奥地利的交换教授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 呆了一年。

1914年,《经济学说和方法:一个历史性的纲要》。源于马克斯.韦伯特 约编撰的一部《社会经济学纲要》。(另两位来稿者是卡尔.比歇尔和冯. 威塞尔)
• • • • • • •
1914年12月,进行了军事体检,因是格拉兹惟一的经济学教授而被豁免。 1916-1917年,毛遂自荐担任奥匈帝国皇帝的顾问。 1917-1918年,论文《货币和社会产品》。 1918年,论文《税收国家的危机》。 1918-1919年,论文《帝国主义的社会学》。 1919年初,任德国社会化委员会成员。 1919年底,任新成立的奥地利共和国财政部长。
• • • • • •
1937年8月16日,与罗曼.伊丽莎白.波蒂结婚。 1938-39年,经济计量学会副会长。 1939年,《经济周期》。 1940年,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1942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1946年,数理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家与统计学家的数学入门》。(与 伦纳德.克鲁姆)
• • • • • • • •
1920年,回到格拉兹大学。 1921年,比尔德曼银行行长。 1924年末,银行重组,熊彼特被解除了银行董事会主席的职务。 1925年10月,波恩大学公共财政系执教。 1925年11月5日,与安娜.约瑟菲娜.赖辛格结婚。 1926年之后写成了《古斯塔夫.冯.施莫勒和当前问题》。 1926年6月22日,母亲去世。 1926年8月3日,安妮在分娩时去世,孩子只活了3个多小时。
• • • •
1927年-28年在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和导师。 1927年,论文《种族同源环境中的社会阶级》。 1928年,论文《资本主义的不稳定性》。 1930年12月29日,在俄亥俄州克利福兰召开的经济计量学会历史性的创 建大会上当选为主席。

熊彼特创新理论ppt课件

熊彼特创新理论ppt课件
12
(二)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背景 1937年,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
在《经济周期》及有关书刊中,提出了他 的经济周期理论。
13
20世纪初期,同时存在着三种经济周期 的论点,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朱 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熊彼特综合了前人 的论点、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融贯形成了“多 层次”经济周期理论。
26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27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28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一、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 二、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 三、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 四、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3
一、生平介绍
1.不平凡的青年时光 (1883——1906) • 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特里希
的一个织布厂主家庭。 • 1901-1906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和社会
学。
4
2.社会和学术界的徘徊期 (1906——1926) • 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是E.von柏姆-巴
维克的门生,随后游学伦敦,求教于A.马 歇尔。 • 1908年出版经济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原理 和方法》,奠定了他在奥地利青年经济学 家中卓有才华的名声。 • 1909年返回维也纳接受切尔诺维滋大学的 教授职位。
14
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这是一种经济“长周期” ,由俄国经济学家尼
古拉·D·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首先提出。每一 个周期历时50年或略长一点。在这里,熊彼特 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 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 而且用“创 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 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的突 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

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

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约瑟夫·熊彼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于解释经济波动和预测经济走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对其进行的实证研究。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创新、投资和周期。

他认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来自于新的产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创新。

这种创新会导致投资行为的增加,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一段时间后创新的效果会逐渐减弱,投资的增长也会趋于饱和,从而引发经济的衰退。

这一周期性的波动在经济中反复出现,形成了经济周期。

根据熊彼特的理论,经济周期分为繁荣期和衰退期两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作用,投资增长快速,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水平提高等。

而衰退期则是指经济发展逐渐减缓的时期,创新效果减弱,投资下降,失业率上升等。

熊彼特的理论还提出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他认为,在经济的初始阶段,创新活动和投资增长会比较快,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会比较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逐渐趋于稳定,波动幅度也会减小。

虽然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实证研究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经济周期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府政策、国际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波动等,熊彼特模型对这些因素的解释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经济周期的周期长度和波动幅度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将熊彼特模型应用于实证研究时的一定困难。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挑战,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仍然对于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走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熊彼特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经济周期和波动的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同时,熊彼特的理论也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参考,以期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和有效调控。

总结一下,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波动和预测经济走势的重要框架。

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而闻名。

熊彼特的理论主张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并对传统经济学的平衡观点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

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他提出了创新冲击理论,认为创新的引入会打破现有的经济平衡,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推动经济的演进。

熊彼特强调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创新家(创业者)对于创新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那些有创造性的创新家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并推动经济的进步。

二、创新与经济周期熊彼特进一步将创新与经济周期相联系。

他认为,创新的引入会导致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循环。

在繁荣期,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利润,推动着经济增长。

然而,随着创新的普及和市场饱和,竞争加强,利润逐渐减少,经济进入衰退期。

在衰退期,经济出现萧条,但也为新的创新和重组创造了机会,从而重新引领经济回到繁荣期。

三、实证研究熊彼特的理论对于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得到了广泛的实证研究支持。

例如,研究者通过对企业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创新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同时,研究还揭示了创新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性,进一步验证了熊彼特的观点。

此外,熊彼特的理论还给政府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创新政策和支持创新活动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

研究表明,在创新环境良好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更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

总结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为核心观点,并将创新与经济周期相联系。

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实证研究支持,并对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奥】熊彼特

参考文献【奥】熊彼特

参考文献【奥】熊彼特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是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

熊彼特继承了瓦尔拉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但是他注重动态研究方法。

他决心跨越静态的一般均衡理论,建立一套从经济体系内部来说明经济动态现象的理论。

他的创新理论便是他从均衡体系内部寻找发展动力源的结果,这一点可以说是深受马克思影响的。

他提出的创新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学派。

熊彼特基于“创新理论”又提出的企业家理论,并对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熊彼特认为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

因此,可以把他所称道的企业家称为创新型企业家。

经济学家——约瑟夫

经济学家——约瑟夫

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1 4.12.5 约瑟夫·熊彼特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2.8-1950.1.8),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其后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

其终生与凯恩斯间的瑜亮情节是经济学研究者中的一个热门讨论题目,虽然他的经济学说并不如凯恩斯在生前就获得很大的回响,但研究者都认为他对于经济学科的思想史有着很大的贡献。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

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新的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原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原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原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简介熊彼特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其经典著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提出的。

这一理论对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变革的主要力量。

熊彼特创新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动力、市场竞争的本质以及创新对企业和经济体的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创新的含义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新产品、生产方法、市场、资源组合以及组织形式的引入”。

他强调,这些创新不仅指技术方面的革新,还包括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创新。

创新可以是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创新的动力熊彼特认为,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创新者的创业精神和创造力。

创新者不仅能够发现新的商机和机会,还能够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他们追求卓越,并愿意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以追求长期的经济利益。

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创新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福利。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实现长期的盈利能力。

创新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市场竞争的核心。

通过创新,企业能够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创新还能够打破现有市场的垄断,引入更多的竞争者,促使市场更加活跃和公平。

创新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熊彼特强调,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非常高。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获取新的收入来源,并降低市场风险。

通过不断创新,企业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新对经济体的重要意义熊彼特认为,创新对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演化与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演化与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演化与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演化与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社会演化与经济发展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他提出了创新者和创新型企业家的概念,并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变革过程。

一、创新者与创新型企业家熊彼特的社会演化与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创新者和创新型企业家。

他认为,创新者是那些能够发现新的商品、新的生产方式或者新的市场需求的人,而创新型企业家则是能够利用创新的商机创办新企业或者推动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的人。

二、创新与经济发展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能够不断地打破既有的产业结构、商业模式和市场规则,从而引发经济体制的变革。

他提出了“创新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概念,指的是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出现将会淘汰掉旧的技术、产品和市场,从而促使经济体制的发展。

三、经济变革的过程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由创新驱动,通过创新者和创新型企业家的行为而实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他提出了五种类型的创新:新产品的创新、新生产方式的创新、新市场的创新、新资源的创新以及新组织形式的创新。

这些创新会引发经济体制的变革,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创新与经济发展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为创新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环境。

他认为,市场竞争的机制能够激发创新者和创新型企业家的活力,使他们不断地寻求创新和变革。

同时,资本的流动性和投资的自由度也为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

总结而言,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演化与经济发展理论强调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认为,创新者与创新型企业家的行为能够打破既有的经济体制,引发经济变革,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熊彼特的政治思想

熊彼特的政治思想

熊彼特的政治思想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美籍奥地利经济学、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

他关于政治尤其是民主的思想集中在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

一、程序民主指出,“18世纪的民主哲学可以用下面的定义来表达:民主方法就是为现实共同福利作出政治决定的制度安排,其方式是使人民通过选举出一些人,让他们集合在一起来执行它的意志,决定重大问题。

”(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72页)他认为,古典民主理论的核心“共同福利”既不存在,也不可能;这“主要不是因为某些人可能需要不同于共同福利的东西,而是由于根本的事实,即对不同的个人和集团而言,共同福利必然意指不同的东西。

”(372页)另外,即使有一种充分明确的共同福利能为所有人所接受,那也不意味着对各个问题都能有同等明确的答案。

这实际上就是说,在利益或价值问题上,人们是难以达成共识的。

既然如此,所谓的“人民意志”这个概念,也就没有意义了。

在批判古典民主理论的基础上,熊彼特提出了一种新的民主理论,他称之为“竞争领导地位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关键之点,就是将民主的功能由“选民决定政治问题”替换为“选举作出政治决定的人”,也即把人民的任务限定为产生政府,或产生用以建立全国执行委员会或政府的一种中介体。

他说,“民主政治的意思只能是:人民有接受或拒绝将要来统治他们的人机会。

”因此,民主是一种政治方法,是为产生做出政治决定的人而安排的一种制度形式。

这种新的民主理论与古典民主理论不同的地方在于,古典民主理论强调人民意志和公共福利,而新的民主理论则是强调程序方法。

二、精英民主“民主政治并不意味也不能意味人民真正的统治。

民主政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

”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只是产生政治家(精英)的一种程序。

他之所以主张精英民主,其重要原因是他对大众的不信任。

在对政治中的人性进行分析时,他非常推崇勒庞对大众心理的研究结论,在他看来,责任心的减弱和有效意志的缺乏,使普通公民对国内、国际政策普遍无知,并缺乏判断力,其行为迟钝,思维缺少理性,以致于在政治领域,普通公民成为政治上的原始人。

约瑟夫 熊彼特

约瑟夫 熊彼特
“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capitalism) -当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 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 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景气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是有利可图的时候, 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
近年来,熊彼特在中国大陆声名日隆,特别是一谈到“创新”,熊彼特的“五种创新”理念时常被人引用和 提及,几乎到了“言创新必称熊彼特”的程度。不仅仅是中国,作为“创新理论”和“商业史研究”的奠基人, 熊彼特在西方世界的影响也正在被“重新发现”。据统计,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毁灭”,在西方世界的被引用 率仅次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约瑟夫 熊彼特
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
01 人物生平
03 学说主张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主要作品 04 创新理论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 ),1901年—1906年在维 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和社会学,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尽管他并 非是“奥地利学派”成员,但在早期他受到了奥地利学派的深刻影响)。其后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
主要作品
《经济发展理论》1911年发表德文版,1912年英文版问世;这本书是他的成名作 。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版,1926年。有做大幅修改,加上副标“企业者的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及景气循 环”; 《景气循环论》1939年出版;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年出版; 《经济分析史》1954年纽约出版。熊彼特去世后由遗孀整理发表。

约瑟夫熊彼特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

约瑟夫熊彼特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

约瑟夫熊彼特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约瑟夫·熊彼特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熊彼特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创新理论和经济循环理论上。

本文将围绕约瑟夫·熊彼特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理论展开论述。

一、创新理论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他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也是对现代经济学有重大影响的理论之一。

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一种破坏性的创造力,能够打破现有的经济平衡状况。

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动经济变革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新发明,还包括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财务创新等方面。

他强调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新者的市场力量”理论。

熊彼特认为,创新者通过引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进入等方式,可以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产生市场力量,影响着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二、经济循环理论熊彼特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经济循环理论,也被称为商业周期理论。

他认为,经济系统处于不断的循环中,经历着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阶段。

根据熊彼特的经济循环理论,商业周期的起因是创新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变革。

创新推动了经济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饱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导致了经济的衰退,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然而,衰退期也为下一个繁荣期创造了机会,因为创新者将出现并推动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三、奥地利学派的特点约瑟夫·熊彼特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奥地利学派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学派,具有独特的特点。

与其他经济学派不同,奥地利学派注重人的行为和选择,强调个体在经济决策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奥地利学派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个体的经济自由。

他们批评了中央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的负面效果,并强调了市场机制的效率和创新的重要性。

同时,奥地利学派也关注经济学与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综合的经济理论体系。

约瑟夫熊彼特介绍(生平+理论+一本著作)

约瑟夫熊彼特介绍(生平+理论+一本著作)

②熊彼特是20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其理论自成体系。

熊彼特曾说,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应兼备数理学家、统计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素质。

他自己就以知识广博而著称。

熊彼特通晓多国文字,对英美经济和欧洲大陆各国经济学都有广泛和深入的了解,这也使其自身的理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颇具特色。

③④⑤熊彼特出生时,父亲是一个织布厂老板,但其家族应该归于欧洲的贵族,据他自己说“我们家族祖上是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男爵;他们中的一位因为做了强盗而被鲁道夫皇帝下令在纽伦堡砍了头,后来世代被剥夺了贵族封号,并且从这个国家永远地放逐了出去。

”最终,熊彼特也成了贵族一员,如很小学会希腊语与拉丁语等古典语言,对欧洲古典文化保持着终生的兴趣,家里会客也是西装革履。

不过,现实是熊彼特4岁父亲就去世了,母子相依为命过了6年艰难生活,望子成龙的母亲在熊彼特10岁时以32岁的年龄改嫁名叫冯·克勒的65岁奥国陆军副元帅,回报是熊彼特这一年进入维也纳贵族学校“特莉西娅人文中学”。

1901年,熊彼特进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1906年23岁时获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到伦敦求教于马歇尔和埃奇沃斯,2年后出版《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显示了非凡的学术才华,26岁成为维也纳切尔诺维滋大学的教授,1910年成为格拉茨大学经济学教授,1925年任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教授至1932年。

1913年受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随后到美国17所高校进行半年的学术访问,后又在1927、1930年先后两次以客座教授身份访问哈佛大学同样,均获得巨大声望。

1932年迁居美国后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8年后逝世。

在美期间,专心学术,1937~1941年曾任美国“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

熊彼特虽然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思考,但一度离开象牙塔从政与经商,最终都十分失败,也许他的专长是理论不是实务。

1907年,熊彼特娶了一位英国非常漂亮的贵族姑娘葛莱蒂丝(母亲并不满意,不久离婚),为了养家接着干起来了律师的营生,赚了一点小钱之后,感到自己学术能力更甚,1年多后回到高校;1918年,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熊彼特弃学从政,曾任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1919年36岁出任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部长,7个月就因政见不合这位当时最年轻的部长愤然辞职;后投资做银行,正在风生水起之时,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拖累,最终血本无归。

熊彼特评价

熊彼特评价

熊彼特评价摘要:1.熊彼特的简介2.熊彼特的贡献3.熊彼特的理论4.熊彼特的影响5.总结正文:1.熊彼特的简介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全名约瑟夫·熊彼特,生于1883 年,是一位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一生致力于经济学研究,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熊彼特是20 世纪初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贡献主要集中在创新、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2.熊彼特的贡献熊彼特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

他首次将企业家精神视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并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通过创新,即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推动经济的发展。

此外,熊彼特还提出了“熊彼特五力”模型,该模型是对产业组织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市场进入壁垒、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买方的议价能力。

3.熊彼特的理论熊彼特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通过创新推动经济的增长。

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冒险精神、追求成功和敢于承担风险等。

(2)创新理论: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并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核心职能。

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方法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

(3)资本主义的命运:熊彼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预言资本主义将走向衰亡。

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家将逐渐消失,资本主义制度将走向社会主义。

4.熊彼特的影响熊彼特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企业家精神理论激发了无数企业家投身创新事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他的创新理论成为了创新研究的基石,为后世创新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熊彼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也为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

5.总结熊彼特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贡献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和创新理论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约瑟夫熊彼特介绍(生平 理论 一本著作)参考资料

约瑟夫熊彼特介绍(生平 理论 一本著作)参考资料

②熊彼特是20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其理论自成体系。

熊彼特曾说,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应兼备数理学家、统计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素质。

他自己就以知识广博而著称。

熊彼特通晓多国文字,对英美经济和欧洲大陆各国经济学都有广泛和深入的了解,这也使其自身的理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颇具特色。

③④⑤熊彼特出生时,父亲是一个织布厂老板,但其家族应该归于欧洲的贵族,据他自己说“我们家族祖上是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男爵;他们中的一位因为做了强盗而被鲁道夫皇帝下令在纽伦堡砍了头,后来世代被剥夺了贵族封号,并且从这个国家永远地放逐了出去。

”最终,熊彼特也成了贵族一员,如很小学会希腊语与拉丁语等古典语言,对欧洲古典文化保持着终生的兴趣,家里会客也是西装革履。

不过,现实是熊彼特4岁父亲就去世了,母子相依为命过了6年艰难生活,望子成龙的母亲在熊彼特10岁时以32岁的年龄改嫁名叫冯·克勒的65岁奥国陆军副元帅,回报是熊彼特这一年进入维也纳贵族学校“特莉西娅人文中学”。

1901年,熊彼特进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1906年23岁时获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到伦敦求教于马歇尔和埃奇沃斯,2年后出版《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显示了非凡的学术才华,26岁成为维也纳切尔诺维滋大学的教授,1910年成为格拉茨大学经济学教授,1925年任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教授至1932年。

1913年受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随后到美国17所高校进行半年的学术访问,后又在1927、1930年先后两次以客座教授身份访问哈佛大学同样,均获得巨大声望。

1932年迁居美国后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8年后逝世。

在美期间,专心学术,1937~1941年曾任美国“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

熊彼特虽然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思考,但一度离开象牙塔从政与经商,最终都十分失败,也许他的专长是理论不是实务。

1907年,熊彼特娶了一位英国非常漂亮的贵族姑娘葛莱蒂丝(母亲并不满意,不久离婚),为了养家接着干起来了律师的营生,赚了一点小钱之后,感到自己学术能力更甚,1年多后回到高校;1918年,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熊彼特弃学从政,曾任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1919年36岁出任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部长,7个月就因政见不合这位当时最年轻的部长愤然辞职;后投资做银行,正在风生水起之时,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拖累,最终血本无归。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解析熊彼特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对创新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

创新的定义与分类熊彼特创新理论首先明确了创新的定义。

他将创新定义为一种在经济系统中引起重大变革的行为或事物,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和新资源的引入。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创新的分类上,熊彼特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创新:生产性创新和配置创新。

生产性创新指的是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而配置创新则是指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方式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包括市场创新和资源配置创新。

创新的驱动力熊彼特进一步研究了创新的驱动力。

他认为创新的出现和发展是由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所推动的。

其中,市场需求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熊彼特指出,市场需求的变化会推动企业进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此外,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决策和行为是引领创新的主要力量。

创新的影响与效果熊彼特创新理论强调了创新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创新可以促使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进步。

创新可以打破传统的经济平衡状态,引发新的经济活动,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经济收入。

此外,创新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整个经济系统的竞争力。

创新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熊彼特创新理论也强调了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他指出,创新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和竞争不确定性等。

这些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进行创新的风险,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机遇。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种不确定的行为,需要企业家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勇气。

创新政策的启示熊彼特创新理论为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启示。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 熊彼特(1883-1950) 生平简介
生于摩拉维亚,1901-1906年就读维也纳大学 庞巴维克的学生和争论者 1906-1918年任奥国几所大学教授和社会化委员会顾问(1918年) 财政部长(1919年)和银行董事长(1921-1924年) 1925年任波恩大学教授,1931年曾赴日本短期讲学 1932年迁居美国,任教于哈佛大学(至1950年) 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37-1941)和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481949)
本次讲座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概要

循环流转收支相抵 创新带来短期利润 资本主义是通过融资不断创新的制度 企业家是实施创新的主体 创新的发生、扩散和吸收表现为经济周期
后续影响

创新理论及其扩展 与马克思经济学的类似之处 经济周期经济学
简短的评价

生产力进步的具体化 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质 创新与经济周期的联系 非经济因素与制度演化
第六章 经济周期



经济状态的变动是资本主义时代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方式。 危机是使经济生活适应新情况的过程。 新组合在时间上不是均匀分布的,但一旦出现就会成组或成群连 续发生。 萧条是创新吸收和清理的正常过程。 预期、投机影响周期的表现。 不景气将经济引向新的均衡位置。 没有治疗方法可以阻止下沉,这是新经济和新社会的必要补充。 作为资本主义的产儿,危机将比资本主义更早地消亡。
第一章 由一定环境所制约的经 济生活的循环流转

商业国家,私人财产、分工和竞争占统治地位。 人们根据经验和习惯进行经济决策。 交换体系是重复着的循环流转。 生产是结合材料和力量;边际生产力决定要素价值和收入分配。 自由竟争使产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净利润不存在。 货币只是技术性工具,经济外衣,一般秩序和一般购买力。 在循环流转中,也不存在利息。 经济解释:从已知到未知,直到起原因作用的非经济因素。

熊彼特创新理论内涵及应用

熊彼特创新理论内涵及应用

熊彼特创新理论内涵及应用熊彼特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它与一般的经济理论有所不同,更加关注经济活动中的创新和创业。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核心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他指出,创新可以带来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以及新组织形式,从而改变现有经济结构和推动经济发展。

2. 创新的类型和来源:熊彼特将创新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资源配置创新。

他认为,创新可以来自企业内部的研发和创造,也可以来自外部的合作和市场需求。

3. 创新破坏和创新周期: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破坏和创新周期的概念。

创新破坏指的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使得旧有的技术和产品变得过时,从而引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创新周期则是指经济发展中创新的循环过程,包括创新的兴起、蔓延和衰败。

4. 创新的经济效应:熊彼特认为,创新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效益。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政策的制定:熊彼特创新理论为政府制定创新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创业活动、提供创新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

2. 企业创新管理:熊彼特创新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建立创新团队、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创新投资的决策:熊彼特创新理论可以为创新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

投资者可以根据创新的类型、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等因素,进行投资决策,以实现投资的收益最大化。

4. 经济增长的解释:熊彼特创新理论为解释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四、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五、信用制度是企业家实现创新的经济条阐述创新对经 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 展,市场状况日新月异,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熊 彼特的创新理论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真正根源是“企业家” 的创新,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工 作,他的学说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有其一 定的局限性。
精 英 民 主 理 论
“精英民主理论”- 或称为“精英竞争式民主理论”。 在其代表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 熊彼特采用他那德国历史学派的老成语调提出了他对 于民主理论的观察。他主张:西方两百年间主要的民 主理论皆建立在不真实的前题之上,比如说这些民主 理论不经考察投票人是否具有对投票内容的专业认识 便以为多数的意见优于少数的意见。他认为这样的民 主学说仅仅是空想,与事实完全脱结,更没有真实地 阐述政府权力的来源。熊彼特认为他的看法才是符合 人类历史经验的:民主仅是产生治理者的一个过程, 而且还不是一个必要过程,无论人民参与民主的程度 有多少,政治权力始终都是在精英阶层当中转让。与 其主张资本主义即将崩塌时一样,这两个主张都被认 为是历史主义者的悲观论点。无论如何,熊彼特的 “精英竞争式民主理论”引起了政治学者的关注,其 中以反驳者居多,另外有人将熊彼特的学说与意大利 社会学家巴烈图的“精英循环”说并列为精英政治学 说的两大经典。
“创新”(Innovation)
创新 理论
- 将原始生产要素 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 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在 熊彼特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 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 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 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一、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二、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破资 坏本 主 义 的 创 造 性
当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 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 以求生存的时候。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是 有一些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景气提升、 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是有利可 图的时候,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然后又 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所 以说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著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 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陈述为:技术革新的结果便 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在熊彼特看来,资本主 义的创造性与毁灭性因此是同源的。但熊彼特并 不认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便是由于其自己产生的 动力将而不停地推动自身发展,他相信资本主义 经济最终将因为无法承受其快速膨胀带来的能量 而崩溃于其自身的规模。
个 人 简 历
1883年,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有人又把熊彼 特看作美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庭。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 的一个贵族中学; 1901-1906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 表人物庞巴维克的及门弟子。当时他的同学好友中有后来成为奥地利社会民 主党领导人物的奥托· 鲍威尔,以及后来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二国际首 领之一的希法亭。迨后他游学伦敦,就教于马歇尔;终生他高度推崇洛桑学 派的瓦尔拉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熊彼特曾执教于奥国的几个大学。 1918年,他曾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 委员会”的顾问。 1919年,他又短期出任由奥托· 鲍威尔等人为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 成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 1921年,他弃仕从商,任私营比德曼银行行长,1924年银行破产,他的私 人积蓄不得不受牵连而用于偿债。 1925年,熊彼特又回到学术界,先应邀拟赴日本任大学客座教授,但不久改 赴德国任波恩大学教授,直到1931年又短期访日讲学。 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50年初逝世。熊彼特迁 美后,尽管深居简出,但仍积极从事学术活动; 1937——194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如果不是过早去世,他还会担任 预先商定的即将成立的“国际经济学会”第一届会长。
Good bye
学 说 主 张
景气循环 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 精英民主理论 创新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
著 作 书 目
《景气循环论》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经济分析史》
景气 循环
景气循环这是熊彼特最常为后人引 用的经济学主张。根据其说法,类 似“景气循环”的主张早在19世纪 的1830年代就被英国经济学家图克 (Thomas Tooke)采用其时代的经 济学术语提出过了,后来在重要的 经济学家著作中也都约略地提到过 这个概念,比如在李嘉图、马歇尔、 庞巴维克跟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 熊彼特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将景气循 环的定义与作用给明确地展示出来 之人而已。
约瑟夫· 熊彼特
约瑟夫〃熊彼特(1883年2月 8日-1950年1月8日),是一位 具有深远影响的奥地利政治 经济学家。由于早期参加过 庞巴维克的研讨班的研讨班, 其学术主张可以看到奥地利 学派的影响。其后移居美国 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 其终 生与凯恩斯之间的瑜亮情节 是经济学研究者中的一个热 门讨论题目,虽然他的经济 学说并不如凯恩斯在生前就 获得很大的回响,但研究者 都认为他对于经济学科的思 想史有着很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