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时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通用12篇)《第一朵杏花》篇1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
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今天我们学习(板书:第一朵杏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二、初读感知1、先检查同学们生字词都认识了没有。
(指名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课文主要写谁?3、我们来看看竺可桢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出示竺可桢介绍)4、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课文写了他几次看花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读课文,一定有更多收获。
请同学捧起书来用心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6、请大家谈谈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7、学习生字:师范写“仰”、“皱”,生描红仿写,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1、完成本课《习字册》。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交代任务二、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时间、地点、人物。
(2)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课文用了哪些词语写他的动作?找出来。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第二至五自然段,三人一人一个角色,一人作评论员。
评议后再读。
在小组里说说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4)请读得好的小组在全班读。
(5)读读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并说说理由。
(6)“是啊,杏花开了。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第一朵杏花》片断赏析品读第二段(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1、教学第六自然段师导: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一年后,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晓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我用手势指名一生读,她读后,我又指名后面的同学再读,接着让全班同学读。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自然段文笔优美,向读者展现清新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因此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然领略了景美,文美。
)师:你喜欢这一自然段吗?生1:我喜欢,因为它描绘了春天来了,带来了绿意,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生2:它写的很美。
师:美在哪里?生2:它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里的词语写得很美,“吹绿”、“吹青”、“吹皱”、“吹鼓”写出了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
生3:(学生站起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该句后),这里还用了排比的手法。
师:你不仅读得美,而且还知道这里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优美?生4:“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这里用了比喻,把时间比作飞箭,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
(该生朗读得很有味道)师:说得好,读得更好,一起来(全班投入地读这一自然段)。
(我想正是有了我的抒情导入,并有了讲读前学生的充分投入地读,这里才有了学生的自主理解。
但遗憾的是“吹绿”、“吹青”、“吹皱”、“吹鼓”这几个词未能让学生揣摩体会,一次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机会丢失了)2、分角色品读第7-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激动欣喜我相机动情地接着学生的朗读往下引读:“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学生读:“竺爷爷!竺爷爷!”师:(引述)“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学生读:“什么事情啊?”师:此刻竺爷爷问话时的语气、神态怎样?生1:亲切。
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思路: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b.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c.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发挥想象,进行扩写。
2.学生认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知识点。
a.课文《第一朵杏花》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b.生字词、重点句子和优美语言。
c.课文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
5.课后阅读一篇与春天相关的文章,并进行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合作完成一篇绘画或手抄报,展示课文中的美好画面。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2.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与教师保持沟通。
3.教师批改作业后,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第一朵杏花》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理解词句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掌握生字词及重点词汇的用法。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对优美句段的欣赏能力,学会运用形象、生动、贴切的语言描绘事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汇编6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汇编6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看作一个整体,对教学中显现的问题和需要进行分析,并订立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学问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把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同学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连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同学随文理解词意的本领,同时提高同学的阅读本领。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引导同学边读边想象,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培育同学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同学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准明确、细致的察看,才略精准地把握事物变更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课前让同学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提前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同学的预习回答)3、师:今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同学自由读课文,碰到不认得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开放、“吹皱”老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开放呀?”“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讨论”通过同学的生活阅历理解。
如:“估量”“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实在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老师指名同学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1、通过抓竺可桢两次看杏花的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通过加提示语体会人物情感,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态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重点段落,感悟启示。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2、指名学生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3、找出文中划分这两次看杏花的段落,分析指导学生朗读。
4、默读课文后三个自然段,理解兴冲冲、郑重、大概、也许的意思,体会竺可桢的一丝不苟。
二、加提示语,体会情感。
例1: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例2: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三、联系搜索,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所学和课下你所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你从竺爷爷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苏教四语下:《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一、目标点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小节2、学会课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继续练习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从竺可桢爷爷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的态度。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一、目标导引1.学习9个生字,其中1个会读,8个会写。
正确读写并积累一株,泛出,仰起,吹皱,曾经,精确,估计,掌握,明媚,程度,郑重,绽开,大概,规律,兴冲冲,顷刻间16个词语。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品读词句。
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人物的品质。
如:竺可桢弯下腰来,习惯地问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理清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前引导。
1.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1)查找竺可桢先生的有关资料。
(2)查找杏花的有关资料。
2.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我能理解重点词语例:【绽开】读音:zhagrave;n解释:花朵)绽放;开放。
(2)我积累了课文中的表示时间短的词语例:顷刻间3.我的阅读感受例:我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句子,如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使用几个生动、形象的动词,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
照样子大胆写出感受和见解:4.准备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
①②③三、课文导学。
1.默读课文,按时间的顺序给课文分为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第二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第仨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2.朗读两次孩子与竺可桢爷爷的对话,想一想,再选择填空。
(1)第一次对话中的又说明竺可桢爷爷看花的次数___________(a.第一次b.第二次c.经常);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爷爷(a.随便地问b.问了很多次c.经常思考这个问题,脱口而出的问);从中反映了竺可桢爷爷是一个的人。
(2)第二次对话中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写出了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
3.读了这两段对话,我有很多感想:我明白了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用心感悟,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心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杏花文化;2.通过对“第一朵杏花”的细致观察与感悟,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心;3.通过文艺欣赏与创作,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与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教学重难点:1.借助“第一朵杏花”这首诗歌来了解杏花的文化内涵;2.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和感受来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心;3.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创作,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与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导学生欣赏《第一朵杏花》1.请同学们静心聆听,读一读《第一朵杏花》这首诗歌:春风不度玉门关,杏花梦中爱坐看。
最是眼前繁花艳,一朵开放胜千金。
2.学生一起朗诵《第一朵杏花》,感受杏花的美丽和神秘。
3.鼓励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眼中的第一朵杏花所呈现的美丽和感受。
二、了解杏花的文化内涵1.学生一起发现杏花文化:> 杏花作为中国的园林文化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已深深地渗透进我们的文化生活之中。
而对于杏花的欣赏,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自然春天回归的喜悦。
> 杏花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文学与艺术味道,同时还代表着美好、祥和和团结。
2.学生们一起谈一谈自己对于杏花的认知,理清杏花的文化内涵。
三、细致观察与感悟1.带领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欣赏杏花,发现它的美与神奇。
2.鼓励同学们对杏花进行细致观察,结合自己的感受,认识它的不同之处。
并绘制下自己眼中的第一朵杏花。
3.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于杏花的深刻感受,并共同讨论如何将这些感受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文艺欣赏与创作1.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关于杏花的文艺形象经典,如唐代的《杏花庄忆》等。
2.学生们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画作、音乐等,来阐述自己对于杏花的感受。
3.写一篇自己的杏花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
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心与感悟。
教学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第一朵杏花”的文艺解读,加深同学们对于杏花文化的认知与感受,引导他们在细致观察杏花的同时,培养对于自然的敬畏心。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表达。
-举例:通过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体验作者笔下的春天情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一朵杏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来临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花朵开放的过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春天的奥秘。
3.段落分析:分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细腻描绘。
4.修辞手法:学习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如“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并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口语交际:讨论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次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的写作练习,要求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嫩绿、绽放、飘落”等,并理解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举例:学生能运用“嫩绿”描述春天树叶的颜色,“绽放”描述花朵开放的状态,“飘落”描述花瓣的飘洒。
-段落分析与欣赏: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如何细致描绘自然景色。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学会欣赏!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热闹!哪一小组把你们感受到的美来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生1:我仿佛感到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春绿了柳树,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舞蹈。
师:啊!你想得画面多美啊!柳树好像和我们说着悄悄话呢!你来读一读吧!生1: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生2:小草从妈妈的怀里探出脑袋,看着这精彩的世界!看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想读啦!(学生美滋滋地读。
)师:我的确感受到了小草看到的精彩的世界!生3:我感觉花儿、小草、柳树、小溪像活的一样,有了生命。
(极富表情作动作读。
)师:刚才大家描绘的画面多美呀!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小草苏醒了,探出了头来,风儿吹绿了柳梢,杏树的花苞胀得鼓鼓的,就要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吧!(课件出示春天的情境图)全班齐读师过渡:是呀!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
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
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痴痴地守着那朵杏花。
你们看,你们看,花开了!(师板书画画苞)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谁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谁来?谁来?(同座位合作读、表演对话)师:有谁想告诉竺爷爷?谁想当竺爷爷?(指名读)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这段精彩的对话,没有写出两人的神态、表情,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些词语,你对照这些词语能把这段对话读好吗?(出示词语:奇怪、半信半疑、高兴、自豪、激动、肯定、)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生:根据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话。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指名学生逐句读,读出对话中的神态。
师: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瞧:师:(出示句子: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1、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简析:《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课时:3课时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课题,讨论: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观察杏花的情景?(两次)二、品读课文(一)第一年看杏花1.过渡:我们首先一起来看看竺爷爷第一年看杏花的.情景吧。
请大家认真读1-5自然段,结合竺爷爷说的那句话,仔细体会竺爷爷是不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2.交流:(1)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看到杏花开了,马上走过去数,说明他非常注意观察。
观察的非常的仔细,数清楚是四朵,而且还发现了花开放的程度。
(结合图))(2)“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又:说明竺爷爷经常来看花,不是只看一天,而是长期坚持的。
)(3)“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凭借对语言文字感悟,体会竺可桢一些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画、标、问、查)。
注意查找竺可桢的相关资料,为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2、教师: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学习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为学习第二次对话、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
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科学家竺可桢爷爷,并和他一起去看过一次杏花。
这节课,我们还将再次和竺爷爷一起去观察杏花!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6课,板书——不过,在赏花之前,咱们得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2、谁能用上几句话简单说说第一次看杏花的情景,尽量用上这些词语?阳光明媚一株杏花淡淡、竺可桢走进绽开习惯错过遗憾(脑海里的春天、与文本有关的内容。
师:你不仅能准确地读出这些词语,还能看着这些词语回忆起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表达也很清晰,非常了不起。
第一次看杏花留下了遗憾,今年,带着竺爷爷的嘱托,孩子会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吗?二、品读赏析,感悟体验(一)感受春天的美景师(激情):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我分享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教学过程: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生: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生:[以让学生说反义词来定位这一课,学生是喜欢的,因为学生愿意做这个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孩子们是愿意把自己头脑中的思考表现出来的]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以欣赏观察定位此课,可以使学生轻松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观察对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观察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学生自读课文)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生: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生:[这两次阅读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为第二课时的冲动教学打好基础,当然这也是对孩子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提供材料式说话训练]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这是一种朗读定位,过去我常常让学生听后再读,训练一段时间后,发觉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这种复合式读,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别能力提高较高]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生: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可以达到了第一课时的高潮]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生: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接的定位,也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的定位,这也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写当天语文方面日记的定位]第一朵杏花一,词语训练.1,珠( ) 泛( ) 仰( ) 精( )株( ) 眨( ) 抑( ) 晴( )佑( ) 掌( ) 确( ) 皱( )估( ) 堂( ) 嘴( ) 破( )2,( )粉红 ( )小草 ( )花苞( )柳梢 ( )河水 ( )桃红一,填空.1,这篇( )的故事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前后两次向孩子查询( )并郑重记下,赞扬了他( )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2,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共7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
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图片、生平、成就。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根底。
2.学生自由练读。
3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响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设计背景四年级学生是小学生活的重要阶段之一,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提高阅读、写作、表达等综合素养。
本次教学设计的主题为《第一朵杏花》,是课本中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涵盖了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型、篇章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第一朵杏花》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字词、短语、句型等语言元素,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掌握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自然美景;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热爱;5.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能使用语言表达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春天的景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2.预习(10分钟)教师让学生预习课文《第一朵杏花》,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生词、短语和句型,并进行注释。
3.讲解(20分钟)教师对于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4.朗读(15分钟)教师和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阅读。
5.分析(20分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包括描写朵朵杏花的生长过程,描述杏花的形态和颜色,从中感受自然的奇妙和美好。
6.思考(15分钟)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思考与自然有关的语文知识,并形成小结。
7.表达(25分钟)学生进行两分钟的个人思考,然后向同桌或小组内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互相倾听,在语言表达中提高表达水平。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兼顾语言知识的掌握,也能够更加关注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奇妙。
在小组讨论和表达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通用12篇)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通用12篇)《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通用12篇)《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篇1课前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本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过程: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1、我会写dagrave;n hoacute;ng xiacute; guagrave;n liǔ shāo zhegrave;ng zhograve;ng xū yagrave;o( ) ( ) ( ) ( ) ( )yaacute;n jiū gū jigrave; tuī duagrave;n guī lǜ zhuacute; kě zhēn( ) ( ) ( ) ( ) ( )2、把每个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3、朗读课文(设计意图:从基础知识入手扫除字、词、句的障碍,理清文章的脉络,为顺利而深入地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做好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时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写了哪科科学家的故事?
2、出示彩图,问:图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学生谈感受)
3、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3、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
4、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小节,注意突出加点的词。
②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
③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
④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
谁来试试。
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
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
(齐读)
5、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这是和蔼的花。
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读每一部分的对话。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一个是旁白,还有一个就当评委吧。
开始练起来吧。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在揭晓答案前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
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
(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
(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它来读好这段话。
)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
(出示对话)当时他们的一段对话少了提示语,大家分小组合作:
(1)根据课文内容补上语气词,
(2)再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这段对话,一个小组里选出一个同学专门记录讨论结果,并给你的组员安排角色,等会儿汇报学习成果。
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我已经让(小组)上来板演了他们小组的结果,那现在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学生分角色读)
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
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起来读这段对话(分角色进行朗读)
5、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的激动和
兴奋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
(学生回答,出示15小节)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
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
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
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齐读)
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
6、上节课我们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着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谁能来说说你的想法。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试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你从竺爷爷身上学到了什么?
3、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为竺可桢爷爷写一段颁奖词,并在班级做交流
(同学们,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
4、这一堂课就到这儿结束,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竺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我是问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