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黔之驴

合集下载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创作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

2. 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黔之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黔之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介绍课文《黔之驴》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僻字词。

(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

(2)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黔之驴》,巩固学习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柳宗元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语文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认真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相关成语、俗语及典故
01
02
03
黔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 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 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 才的人。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 合,也比喻做事不合逻辑, 不能让人理解。
类似寓言故事推荐阅读
《愚公移山》
讲述了一个老人决心挖掉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最终感动天帝,命令神将山 搬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注重内在品质
当代社会注重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外表和形 象。这与黔之驴寓言中强调的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深入 了解事物本质的观点相契合。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寓言异同
寓言表达方式
东西方寓言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东方寓言多采用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而西方寓言则 更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
寓言主题选择
寓意人生哲理
黔之驴的故事还寓意着人生哲理, 即人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的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当代社会价值观联系
强调真才实学
在当代社会,人们更加强调真才实学和实际能力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真正的本领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 出。
倡导终身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 识和技能。黔之驴的寓言故事激励着人们坚持终身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
修辞手法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 夸张、对比等,以增强表达效果,使 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句式分析
本文中运用了一些典型的文言句式,如省 略句、倒装句等,通过分析这些句式,可 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情感色彩和意境描绘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1课《黔之驴》精品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1课《黔之驴》精品课件

下节课预告
下一节课将重点讲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其他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叶公好 龙》等。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寓言故事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其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通过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人文精 神。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主要内容
描述驴子的生活习性、特点和当地 人的关系,以及驴子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与重点
分析《黔之驴》中的象征意义,理 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02
《黔之驴》内容解析
文章背景与作者介绍文章背景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描述了黔地的一只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生于长安,逝于柳州。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诗 人和政治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 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写作练习:仿写寓言故事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仿照《黔之驴》的风格和寓意,创作一篇新的寓言故事,以提高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内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黔之驴的故事,通过 故事情节的展开,揭示了黔之驴的悲 剧命运和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 国古代文学中的寓言故事,理解其深 刻的寓意和启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 养和思维能力。
总结词:理解寓意
详细描述: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黔之驴》中的寓意,理解作者柳 宗元的创作意图,以及故事所传达的深刻道理。
主题延伸: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语文七年级下册《柳宗元 黔之驴》

语文七年级下册《柳宗元 黔之驴》

三、拓展阅读
• 【原文】 临江之麋 • 临江之人畋〔8〕,得麋麑〔9〕,畜之。入门,群犬 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10〕。自是日抱就 犬〔11〕,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 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 〔12〕,抵触偃仆〔13〕,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 仰甚善〔14〕,然时啖其舌〔15〕。 三年,麋出门, 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 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 注释:〔8〕临江:唐县名,在今江西省清江县。畋 (tián田):打猎。〔9〕麑(ní泥):鹿仔。10〕怛 (dá达):恐吓。〔11〕就:接近。〔12〕良:真, 确。〔13〕抵触:用头角相抵相触。偃:仰面卧倒。 仆:俯面卧倒。〔14〕俯仰:低头和抬头。〔15〕啖 (dàn但):吃,这里是舔的意思。
• 【译文】临江之麋 • 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 家把它饲养起来。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 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猎人大怒,把群狗 吓退。从此猎人每天抱了幼麋与狗接近,让狗看了习惯, 不去伤害幼麋,并逐渐使狗和幼麋一起游戏。经过了好 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幼麋稍为长大后, 却忘记了自己是麋类,以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开始和 狗嬉戏,显得十分亲昵。狗因为害怕主人,也就很驯顺 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时舔着自己的舌头,露出馋相。 • 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见路上有许 多不相识的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这些狗一见 麋,又高兴又恼怒,共同把它吃了,骨头撒了一路。但 麋至死都没有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 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注释: 噫:叹息声。 类有德:好像有修养。 向:假使。 类有能:好像有本领。 虽,即使。 不出其技:不显示出自己的一点点本领。 卒:到底,终于。 今若是焉:如今偏偏是这样。 悲夫:真是可悲呀。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文《黔之驴》的寓意,体会作者对事物认识深刻、批判犀利的表达。

2.掌握重点字词、句式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黔之驴》的寓意,掌握重点字词、句式。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对寓意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黔之驴这样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

2.简要介绍《黔之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根据注释,学习重点字词。

三、课堂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如“黔之驴”、“技止此耳”等。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寓意。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黔之驴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黔之驴的寓意是什么?二、深入讲解1.讲解黔之驴寓意背后的哲学道理。

2.分析黔之驴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联系。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黔之驴的故事,进行讲述。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黔之驴寓意的小论文。

第三课时一、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1.讲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阅读一篇文言文。

三、课堂小结2.强调黔之驴寓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深入理解黔之驴的寓意,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生活。

2.阅读一篇文言文,积累重点字词。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黔之驴的寓意对你有什么启示?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黔之驴寓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后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2.强调黔之驴寓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阅读一篇文言文,积累重点字词。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黔之驴》中“黔驴技穷”这一成语的由来及其含义。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黔之驴》,使学生懂得诚实、自信和勇敢的品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黔之驴》的基本内容理解和主旨把握。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某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对课文寓意和作者意图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课文《黔之驴》的作者和背景。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黔之驴》,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问题。

3.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4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四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黔之驴》的内容,绘制一幅故事情节的插图。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黔之驴》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反思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贡献度。

6.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绘制的插图是否能够准确表达故事情节,注意绘画技巧和创意。

阅读学生写的读后感,评价其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拓展活动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语文 -黔之驴_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黔之驴_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黔之驴_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

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然卒迨于祸。

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豪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

而《临江之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十,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

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

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破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

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二、参考译文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

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

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

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黔之驴的描绘,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文言文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特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3. 写一篇关于《黔之驴》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领会其中的寓意。

2. 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领会其中的寓意。

2.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领会其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 课文《黔之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了解的地方吗?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黔之驴》,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学习材料,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领会其中的深层含义。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要注意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课文《黔之驴》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寓意?二、深入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黔之驴》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 20 黔之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 20 黔之驴

17
•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 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 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 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 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 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 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2019/9/14
18
•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 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 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 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 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 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 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 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
一鸣;一蹄 形象写出驴在“庞然”
的形体掩盖之下的平庸技 能。所以,它被老虎吃掉 也就不足为奇了。
10
议一议
• 虎为什么能吃掉驴?
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心理;它反应迅 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 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 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2019/9/14
2
注音
黔 qián 窥 kuī 骇 hài 遁 dùn
噬 shì 狎 xiá 踉 liáng 憖 yìn
2019/9/14
3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
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 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 ,才离去。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黔之驴》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黔之驴》课件
1.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老虎认识驴的心理 过程。 3.找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 4.找出文中描写驴的语句。 5.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 6.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1.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三 个阶段?
惧驴—识驴—吃驴
2.文中写虎动作的词
蔽、窥 大骇、遁 近之、视之、近出 荡倚冲冒 跳踉、断、尽、去
1.解释红色字
(1)船载以入 (2)稍出近之 (3)蹄之 (4)尽其肉
2.区别多义词
(1)以为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以为且噬己也
(2)然
慭慭然,莫相知 然往来视之
(3)之
黔之驴 放之山下 计之
5.虎和驴的特点
虎: 机智勇敢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狡猾敏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驴: 貌似强大 本质虚弱 外强中干 蠢笨无能
斗争、1.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 可怕,只要敢于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2.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 招祸患的人。
3.从虎与驴的关系角度——要坚持,不要放弃; 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 手。
语文版 语文科 七年级 下册 第六单元 1课时
黔 之 驴柳
宗 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今属山西省)人,世称柳河 东,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 “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 家”之一。其代表有《三戒》﹑ 《永州八记》和大量诗歌(如《江 雪》。
1.读准下面的字音
黔 qián 窥 kuī 骇 hài 遁 dùn 噬 shì 狎 xiá 踉 liáng 憖 yìn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有一个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黔之驴》全程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黔之驴》全程全解

《黔之驴》全程全解单元目标导航1.阅读古代精美的诗文,感觉古人思想与情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

2.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和部分虚词知识,为阅读文言文打基础。

3.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口味语言,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背诵并能默写名篇、警句。

【梳理知识】1.字音辨析黔无驴(qián)好事者(hào)庞然大物(páng)远遁(dùn)窥之(kuī)稍近益狎(xiá)跳踉(liàng)噬己(shì)2.一词多义以为(1)以为:A、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 B、以为且噬己也(认为)(2)然: A、慭慭然,莫相知(…的样子) B、觉无异能者(然而,但)(3)且: A、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将要) B、且焉置土石(况且)(4)因: A、虎因喜(因而) B、因跳踉大阚(于是)3.古今词义技止以耳:古义:只不过,今义:停止。

乃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某地到另一地。

4.词类活用(1)稍出近之(靠近) (2)驴不胜怒,蹄之(踢)(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4)虑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止一只)5.特殊句式省略句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省略主语“虎”)6.佳句背诵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资料链接】1.文题品味: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

走进作者: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走进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由于曾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命运动,遭当权守旧势力的排挤,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47岁时死于任所。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练习及阅读材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练习及阅读材料

《黔之驴》【评测练习】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翻译句子。

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②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③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④驴不胜怒,蹄之。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

4.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5.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A.益习其声()B.稍近益押()C.至则无可用()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6.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

A不可胜数B百战百胜C.引人入胜D.不胜其烦7.这段文字正面写________,侧面写________。

这段文字写虎按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写了虎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它的有勇有谋。

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________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①黔之驴()②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③虎因喜,计之曰()④驴不胜怒,蹄之()【课外阅读材料】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tián)得麋(mí)麑(ní),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

怛(dá)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注释】1畋(tián):打猎。

最新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黔之驴》

最新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黔之驴》
用蹄 子踢 它
(老虎)渐渐又 碰撞、依靠、 驴子禁不 用蹄子踢老虎 靠近(驴子)一些 冲击、冒犯它 住发怒 态度更为随便
虎 因 喜,计
因此

曰:“技止此 耳!”
只 罢了
盘算 代“驴不胜
怒,蹄之”
老虎因此 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而高兴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
于 跳跃 是
怒 吼
骇 倚
dùn

shì

xiá

不胜
zshēng hǎn
zà i
跳踉
liá ng
y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
慭慭然

船载
黔无驴,有好事者
地名 喜欢多事 的人

名作状 用船

以 入
连词, 而
黔地没有 驴子
有一位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 到黔地

到了
则 无可用,


之 山下
“放之于山下”的省略,之:它;于: 运到之后,却没 到 就把它放在山下。
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本 领似的
益 习 其 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逐 熟悉 它 渐 习惯 的 靠 近 始 终
击 扑
但始终不敢扑 (老虎)渐渐地听 又靠近它,在 惯了驴的叫声 它前前后后走动 击(驴)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 胜 怒,蹄 之
更 亲近 碰 依 冲 冒 加 而不 撞 靠 击 犯
庄重 不堪 禁不住
• 柳宗元在柳州,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 生活习俗,“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修复孔庙,推行儒学,兴办教育事业, 重修学宫,改善教学环境,致力于提 高居民文化素质,柳州社会文化风气 由此大开。后人称“柳州人知学,自 柳宗元开始”。 • 他在柳任内,还有开挖水井,种植树 木,发展生产,释放负债奴婢等造福 子孙后代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由 于他在文化上的卓越成就,被推崇为 柳州“斯文宗主”。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
黔之驴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
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黔之驴》课文详细注释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黔之驴》课文详细注释

《黔之驴》课文详细注释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注释】黔(qián):地名,当时指今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

好(hào):喜欢。

者:代词,……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文中是“用船”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至:到。

则:却。

之:代词,它,代指驴。

庞然:巨大的样子。

以为神:即“以之为神”,把它当做神。

蔽:隐蔽,躲藏。

窥:偷看。

稍:渐渐。

慭(yìn) 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相知: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段析】交代了黔驴的来历,开篇即言“黔无驴”,又因为“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至则无用”,便把它放在山脚下。

这就把驴送到了老虎出没的场所,为老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也为故事设置了一个得以合理发展的背景。

“庞然大物”是老虎对驴的最初评价。

“蔽林间窥之”表明老虎做事谨慎,不轻易冒险。

“稍出近之”写老虎试探性地接近驴,写出了老虎小心翼翼的神态。

“愁愁然”照应“蔽林间窥之”。

第一段:写驴的来历以及老虎初见驴的心态。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骇:害怕。

遁:逃走。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将要咬自己。

且,将。

噬,咬。

甚:很。

恐:害怕,恐惧。

然:可是,但,却。

异:奇特的,与众不同的。

者:表假设的语气,相当于“……似的”。

益:渐渐,更。

习:习惯。

终:始终。

搏:对打,搏斗。

益:更加。

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荡倚冲冒:摇晃依偎,冲击顶撞。

不胜怒:忍不住恼怒。

不胜,不禁、不能承担。

蹄:文中是用蹄子踢的意思。

因:因而。

计之:考虑这件事。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技止此耳:本领不过这样罢了。

苏教版语文七下课件18.《黔之驴》

苏教版语文七下课件18.《黔之驴》

文意解析
第一段,写黔驴的来历,以及老 虎初见驴子恐惧茫然的情景。
第二段,老虎逐步摸清驴子的底 细,终于吃掉了驴。
•1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和心理 的语句
•2理清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3对照驴与虎

作 蔽 窥 近 遁 视(之)荡 描 倚 冲 冒 跳踉 ……

心 以为神
莫相知
理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描 终不敢博
1、以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连词,而 以为神 介词,把
2、然 庞然大物 形容词词尾,…的 样子
然往来视之 转折连词,然而源自3、且 以为且噬己也 将要 且焉置土石 况且
4、去 尽其肉,乃去 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作者简介: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
河东(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之一,他的 散文以山水游记最为后人所传诵,他的寓 言也很有名。柳的寓言,善用各种动物拟 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 解。代表作《三戒》通过麋、驴、鼠三种 物态的描画,影射现实,警戒众人。其中 《黔之驴》一篇最为脍炙人口。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 怒, 蹄之。 益:更加 益习其声(逐渐)
蹄:名作动,用蹄子踢
(老虎)又慢慢靠近驴子,态度更 加随便,碰撞、倚靠、冲击、冒犯 它,驴子禁不住发怒了,就用蹄子 踢老虎。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
尽:形作动,吃光 乃:才
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 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 了!”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 声怒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 肉,才离开。
背景介绍
• 中唐时期宦官专权于内,藩镇跋扈于外, 与豪族地主集团勾结。唐顺宗继位,用 王叔文为政,以改变这种状况,提升柳 宗元推行新政。不久顺宗因病让位,革 新遂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被 贬永州。《黔之驴》就是柳宗元在永州 时写的《三戒》中的一篇,意思是“以 驴为戒”,讽刺那些腐败无能却又妄自 菲薄的权贵,最终免不了自取灭亡的下 场,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见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掌握重要的文言文知识点。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诚实、自信、勇敢面对困难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知识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知识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后练习。

(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展学习视野。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黔之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及作品风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

3. 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圈画不懂的词句,准备交流
补:添 加 成 分
(1)至则无可用,放之(于) 山下 译: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 把它放在山下。
(2)(虎)蔽林间窥之 译:(老虎)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 它(驴子)。
顺:调 整 语 序
(3)莫相知=莫知相
译: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态度更加随 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 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
正是由于柳宗元的大量创作,寓 言才得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1、大声朗读课文。 2、读清字音、句读
读准下列彩色字音
qián
hào

好事者
yìn
dùn
慭慭然 遁
xiá
liáng

跳踉
zài
船载以入
shì

hăn

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 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照文本,互相翻译。小组交 流
• ⒃跳踉大㘎:
跳跃 怒吼
二、一词多义
① 以为
虎见之, 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把……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 (认为)
二、一词多义
②然
慭慭然, 莫相知 ( ……的样子 ) 然往来视之 ( 然而,但是 )
二、一词多义
③之
黔之驴 (助词,的)
放之山下 (代词,它,指驴)
计之
(代词,这种情况 或这件事)
的其他两篇 《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说说它
们的寓意。
• 编演要求:
学习小组内合作,最后挑选三人, 一人念旁白,另两人分别扮演驴和老 虎。表演前要仔细揣摩角色的心理、 动作和神态特征,努力再现作品的精 彩画面。老虎的心理活动用内心独白 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尊重作品的前提下力求突出个 人的创造力。
; ; prz93nsr
没有了孩童时期在爹娘身边成长时的那种喜悦和期盼,而只不过是变成了一次又一次催促他们加倍努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 动多多赚钱,快快赚钱的号角声了,但他们来到杭州城之后的第一个春节,还是如期而至了。我国的老百姓历来把春节称作 “过年”,是国人最看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按照杭州城里各商行的习惯,从年三十儿下午开始,至正月初三下午,全城内各个 大小商铺都是关门歇业的。于是,李老乡热情地邀请耿正兄妹三个去自己家里过节。想到老家人一贯坚持的过年必须在自己家 里的习俗,也想到一年到头辛苦操劳的李老乡很不容易,兄妹三个婉言谢绝了李老乡夫妇的好意。耿正说:“谢谢叔叔,我们 还是自己过吧,正好也收拾一下家里的东西,英子还想乘这个时间把我们的被褥拆洗拆洗呢!咱们开店这都多半年了,您很累 的,也正好乘着过年歇业,好好地休息几天。再者说了,婶子娘家那边有不少亲戚呢,你们也该是走动走动的。我们三个初一 晚饭后,过去给您和婶子拜年,看看弟弟妹妹也就是了!”听耿正如此说,善解人意的李老乡也就不再坚持了。春节过后,和 杭州城内其他商铺的一样,“昌盛丝绸行”也在正月初四上午再次开门营业了。而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正月十五又快要到 了。正月十五在古书上称作上元节,俗称“元宵节”,不但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特别喜庆的传统节日,而且还是国人的情人节呢! 在江南打拼这几年来,耿正兄妹三人发现,我国南北各地欢度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不管是最早在汉口镇上, 还是其后在武昌镇上,以及在景德镇上的那几年,在元宵节的前、后各一天,也就是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这三天内,每一个镇 子上的所有人家,都会在自家的门楼两侧挂起红红的大灯笼,而且在元宵节的中午都会吃元宵,晚上还要赏花灯。当然,老家 人过元宵节的时候,元宵是在晚上赏花灯之前吃的,家家户户的午饭一准儿是饺子。然而,不管元宵节那天家家户户必定会吃 的元宵是在这一天的中午吃,还是在晚上吃,无一例外的是,赏花灯都是元宵节前后三天内的重头戏!而那些青春年少的男男 女女们,则会乘着全民赏花灯的良机,悄悄地寻觅自己喜欢的人,然后羞答答地告诉爹娘,让父母做主托媒婆上门提亲。已经 有了婚约,或者虽然尚未确定婚约,但已经彼此有了爱慕之心的年青人们,也会在这个时候私下里偷偷地约会,互述思念之情, 顺便再互赠一些可以传达爱意的小礼品。善于捕捉任何一个商机的耿正和耿英看准了这个小小的机会!他俩早早地就和李老乡 商议了这事。于是,李老乡亲自出马,提前两天就以很低的价格,批发到了上百件漂亮精美的丝绸帕子、丝绣小饰品和小香包,
三、词类活用
船载以入 稍出近之 蹄之 尽其肉
用船(名词作状语)
接近(形容词作动词) 用蹄子踢 (名词作动词) 吃光 (形容词做动词)
四、翻译句子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有一个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
3、以为且噬己也
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已。
• 从老虎的角度我们懂得: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 从驴子的角度: 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 要有真才实学。
• 理解了文章内容后,让我们带 着感情再读全文。
• 注意把握语气、语调、语速和 情感的
作业:
• 1.收集关于动物的成语 • 2.结合工具书理解柳宗元“三戒”中
3.虎认识驴经历了怎样的的心理过程
以为神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搏
• 要求:自由散读 文中圈画
技止此耳
4.从文中找出描写虎的心理对应的动作。(特点)
心理
动作
形象特点
1.以为神 2.莫相知 3.以为且噬己也 4.觉无异能者 5.终不敢搏
6.技止此耳
•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小心谨慎 • 远遁 机智勇敢 • 往来视之 果断敏捷
黔驴之技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
已经用完了。
体型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 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 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
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
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你觉得老虎和驴子谁的优点多一 些?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哪些启 示?
• 又近出前后
• 稍近,益狎,荡倚冲 冒
跳踉大阚,断其喉,
尽其肉,乃去
5.驴的形象
形体 声音 绝招
庞然大物 一鸣 蹄之
本质特征
表面现象 • 大而无能 • 虚张声势
黔驴之“技”• 外强中干 • 蠢笨无能
• 虎: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机智勇敢 果断敏捷
• 驴:
大而无能 虚张声势 外强中干 蠢笨无能
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 些成语,你能想出几个?还能说出意思吗?
小心谨慎的
• ①黔:贵州简称
• ②好事者: 喜欢
• ⑨慭慭然:样子
• ⑩且噬己: 咬
• ③船载以入: 用船 • ⑾益习其声:熟悉
• ④庞然大物:很大的样子• ⑿终不敢搏:扑,击
• ⑤以为神:把…当作
• ⑥蔽林间窥之:隐蔽 • ⑦虎大骇:害怕 • ⑧远遁: 逃跑
• ⒀稍近益狎:亲近而不庄

• ⒁驴不胜怒:禁不住 • ⒂蹄之:用蹄子踢
邗江中学 周新
狐假虎威
• 生平:字子厚,唐代河东人。因为他是河东人, 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 经历:曾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后因参加政 治革新失败,曾先后被贬永州和柳州。
• 成就:代表作《三戒》(寓言)(包括《临江之麋》 《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永州八记》 (山水游记)、大量诗歌(如《江雪》)。
• 评价: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和韩愈并称为“韩柳”。
★走近柳宗元
柳宗元的寓言,继承了先秦诸子 的寓言短小精悍,寓哲理于形象的传 统,并有所发展。他的寓言善用各种 动物拟人,抓住某一特性予以夸张, 以寄寓哲理,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 恶现实。代表作《三戒》借麋、驴、 鼠嘲讽“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 类”的人物。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渐渐又靠近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 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一下它。
1.自读文本,将文章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同桌听 2.准备讲给大家听
• 1.找出文中介绍驴子来历的句子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 2.老虎对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