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成因类

合集下载

地球上的主要地貌类型与成因

地球上的主要地貌类型与成因

地球上的主要地貌类型与成因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山脉、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

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外部力量以及时间的作用密切相关。

在地球上,主要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地貌、平原地貌、丘陵地貌、河流地貌和海洋地貌。

高山地貌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地貌类型之一。

它们通常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形成于地壳板块的抬升和挤压作用下。

高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折叠山脉和断裂山脉。

折叠山脉是由于地壳板块的挤压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喜马拉雅山脉。

断裂山脉则是由于地壳板块的断裂和滑动引起的,例如洛基山脉。

平原地貌是地球上最广泛的地貌类型之一。

它们通常位于板块内部或海岸线附近,形成于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下。

平原地貌可以分为河流平原、冰川平原和海岸平原。

河流平原是由于河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冰川平原是由于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北美大陆的五大湖地区。

海岸平原是由于海洋的冲刷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例如美国东海岸的大西洋沿岸平原。

丘陵地貌位于高山地貌和平原地貌之间,是由于侵蚀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

丘陵地貌通常由起伏的小山丘和河谷组成。

它们形成于长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下,例如英国的科茨沃尔德丘陵。

河流地貌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流地貌通常由河床、河谷和洪积平原组成。

河流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峡谷和峡谷,例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河流的沉积作用会形成洪积平原,例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

海洋地貌是由于海洋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海洋地貌通常由海岸线、海湾和海底地形组成。

海洋的侵蚀作用会形成海岸线和海蚀平台,例如英国的多佛尔海岸。

海洋的沉积作用会形成海湾和珊瑚礁,例如大堡礁。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主要地貌类型与地球内部构造、外部力量以及时间的作用密切相关。

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多样的自然景观。

通过深入了解地貌类型与成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1.地貌的成因

1.地貌的成因

2、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
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它包括岩石的风化 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 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 用等。外力作用非常活跃,而且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
3、 人类活动在现代技术社会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
破坏殆尽,成为崎岖的山区;再进一步
发展,则可转化为起伏和缓的丘陵。
上形成负向地貌(谷地、盆地
等)。岩性对地貌的影响,在 那些经历了长时期剥蚀的地 区表现最明显。
岩石坚硬和软弱,抗侵 蚀能力的大小都只是一个相
对概念,它与岩石所处的自
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花岗岩,分布在我国 北方常呈高大险峻的山地 (如 华山、泰山、黄山等),而在
华南地区则成馒头状丘陵;
前者地形起伏明显,后者地 势变化和缓。
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一)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地质构造和岩石
1.地质构造
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地貌的发育与构造 线相一致或部分一致
大地构造单元是地貌发育的基础。中国的 大地貌单元,即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在平 面上的排列组合形式,其形成主要受大地构造的 控制。
地质
构造是地貌 形态的骨架, 在地质构造 影响下,出 现各类构造 地貌,如褶
皱山、断块
山等。
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背 斜、穹隆、地垒)
与高地相一致,负
向构造(向斜、构 造盆地、地堑)与 低地相一致,此两 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逆构造地形
正向构 造与低地相
一致,负向
构造与高地 相一致,称 为逆构造地 形
2.岩石性质岩Leabharlann 性质对地貌的影响,实质上就是指岩石
对来自外界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反映。

地貌成因类

地貌成因类

地貌成因类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五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题型解读]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类型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2.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答题模板]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侵蚀作用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作用河流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2013·山东文综,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1 图2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形态丰富多样,从广袤的平原到雄伟的山脉,从深邃的峡谷到辽阔的海洋。

这些不同的地貌类型构成了地球独特的景观,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世界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

首先是山地地貌。

山地通常指海拔高于 500 米,相对高差 200 米以上的区域,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峭。

山地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于地壳运动,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得地壳隆起抬升而形成。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而不断隆起的。

另一种是由于火山活动,岩浆喷发堆积形成火山山地。

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山地。

平原地貌是地球上比较广阔的地貌类型之一。

平原一般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逐渐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比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就是由黄河等河流冲积而成。

二是在地壳长期稳定、升降运动极其缓慢的地区,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把高地削平,低地填平,形成了平原。

例如,亚马孙平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三是由于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称为冰蚀平原和冰碛平原。

高原地貌的特点是海拔较高,地势起伏相对较小。

高原的形成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板块运动,地壳大面积上升,但上升的速度比较缓慢,从而形成了高原。

比如,青藏高原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使得亚欧板块不断隆起而形成的。

另一种是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将山地削平,形成了高原。

接下来是盆地地貌。

盆地是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相对低平的地形。

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

在地壳运动中,一些地区下沉形成凹陷,周围的岩石上升形成山地或高原,从而形成盆地。

例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就是在地壳运动中形成的。

峡谷地貌则是一种深邃而狭窄的地貌类型。

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强烈侵蚀作用。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冲刷河岸和河床,使得岩石逐渐被侵蚀,形成陡峭的峡谷壁。

主要地形地貌及其成因和特征

主要地形地貌及其成因和特征
海蚀台地
指山地海岸在长期的海面稳定,或者地壳稳定或轻微下沉的情况下,由波浪作用形成的,位于岩滩外侧、规模更大而平缓的基岩侵蚀面
七、冻土地貌
冻土地貌分类
地貌类型
成因与特征
石海石河
基岩经剧烈的冻融风化破坏产生一大片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地面上,形成石海;当山坡上冻融崩解产生的大量碎屑充塞凹槽或沟谷时,由于厚度加大,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形成石河
构造土
构造土是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微地貌形态,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分选作用而形成网格式地面,单个网眼近于对称的几何形态,如环形、多边形或带状。根据组成成分和作用性质的差别,可分为泥制构造土和石制构造土两类
泥制构造土又称多边形土,土层冻结之后,如温度继续降低,可引起地面收缩,产生裂隙,或者层干缩,也能形成裂隙,这些裂隙在平面上组成多边形,裂隙所围绕的中间地面略有突起,这种形态称为泥制构造土,通称多边形土
石制构造土也称石环,石环是指以细粒土或碎石为中心、边缘为粗粒所环绕的石制多边形士
冰丘冰欠锥
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都多年冻结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或成为土丘,称为冰丘或冻胀丘
在寒季流出封冻地表的地下水和流出冰面的河水冻结后形成丘状隆起的冰体,称为冰锥
石冰川
冰川退缩后,聚集在冰斗和槽谷中的冰碛物或寒冻崩解的岩块,在融冻作用下顺谷地下移所成
海岸阶地
位于海滨的阶地称为海岸阶地,海岸阶地可分为:
1.冲蚀阶地:由海浪的冲蚀作用和海岸的上升作用所形成,大多分布在多山地区的海岸,阶地前缘多有崩塌、滑坡等现象
2.堆积阶地: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和海岸的上升作用所形成,常见于平原地区的海岸,常有软土、淤泥等分布
海岸阶地一般都是向大海倾斜的,阶地的外缘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冲蚀阶地的宽度一般比较窄;堆积阶地一般比较宽阔

地貌单元分类及成因

地貌单元分类及成因
阶地
河流的侵蚀切割作用或冲积作用
河间地块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
河流的冲积作用
河口三角洲
河流的冲积作用,间有滨海堆积或湖泊堆积
湖泊、沼泽地貌
湖泊平原
湖泊堆积作用
沼泽地
沼泽堆积作用
大陆构造-侵蚀地貌
构造平原
中等构造作用,长期堆积和侵蚀作用
黄土塬、梁、峁
中等构造作用,长期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
黄土地貌
陷穴、黄土堞、柱
潜蚀作用(冲沟—冲蚀作用00)
海岸地貌
海岸、海岸阶地
海水冲蚀或堆积作用
海岸平原
海水堆积作用
岩溶地貌
岩溶盆地、坡立谷
地表水、地下水强烈的溶蚀作用
峰林地区、石芽残丘
地表水强烈的溶蚀作用
溶蚀准平原(盆地)
地表水长期的溶蚀作用及河流的堆积作用
冰川地貌
冰斗、幽谷、冰蚀凹地
冰川刨蚀作用
冰碛丘陵、平原、终碛堤
构造土、冻土阶地
冰冻、风化和泥流作用
热岩溶
气温变暖作用
火山和熔岩地貌
熔岩丘、熔岩垄岗….
火山作用
成因
地貌单元
主导地质作用
构造、剥蚀地貌
山地
高山
3500-5000
构造作用为主,强烈的冰川刨蚀作用
中山
1000-3500
构造作用为主,剥蚀切割作用和部分的冰川刨蚀作用
低山
500-1000
构造作用为主,长期强烈的剥蚀切割作用
丘陵
﹤500
中等强度的构造作用,长期剥蚀切割作用
剥蚀残山
构造作用微弱,长期剥蚀切割作用
剥蚀准平原
构造作用微弱,长期剥蚀和堆积作用

专题7 地貌—5种地貌类型

专题7 地貌—5种地貌类型

深水码头、 深水养殖、 旅游
杭州湾
山 东 半 岛
海 积 地 貌
以入海河流的泥 沙堆积为主,岸 线平缓,多为沙
杭州湾 以北
港口,晒盐、 滩涂水产养 殖、种植棉
质、泥质的平原
花、围海造
海岸;

四、风成地貌:
分类 形态
分布
利害评价及对策
风蚀 地貌
风积 地貌
风蚀洼地、风 蚀柱、风蚀蘑 菇、风蚀城堡
沙漠、新 月形沙丘
下图中哪些位置适合建居民点? D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河段 地形特征 流水作用 形成地貌
开发利用
下游 平坦
流水的堆 形成三角洲平 发展航运、
积作用; 原、冲积岛 农业等;
二、喀斯特地貌
1、成因: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 再造作用而形成。 2、形成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可溶性岩石广布。
风成地貌
黄土地貌
喀斯特 地貌
流水地貌 海 岸 地 貌
课堂小结
专题7 地貌
地貌的成因:
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通过地壳运动和岩浆活 动等形式,使地表隆起和凹陷。
2、外力作用:来自太阳能和重力,通过风、水和生物等 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表现为侵蚀、搬运、堆积。
一、流水地貌
1、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 2、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1000-2000米 4000米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4、黄土地貌的利与弊: ①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 钾等矿物养分,土壤肥沃;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

(完整版)地貌的形成原因

(完整版)地貌的形成原因

地貌的形成原因1 流水侵蚀,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和长江三峡,虎跳峡这样的河流峡谷和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2 风力侵蚀,如西北戈壁的风蚀城堡和风蚀蘑菇3 流水搬运,如黄河中的泥沙4 风力搬运,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5 流水沉积,如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河流冲击平原6 风力堆积,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7 固结作用,如沉入海底的泥沙受到压力,固结成为石灰岩8 冰川刨蚀,如挪威的峡湾和北美洲五大湖的形成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

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

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

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

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

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

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

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

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高中地理确定地球上不同地貌形成的四种

高中地理确定地球上不同地貌形成的四种

高中地理确定地球上不同地貌形成的四种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特征和形态。

地球上的地貌形成主要
受到地质、气候和内外力的作用。

在地理学中,我们可以确定四种
主要的地貌形成方式,包括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构造地貌和火山
地貌。

1. 侵蚀地貌
侵蚀是指外部力量(如水、风、冰)对地表的破坏和剥蚀作用。

侵蚀地貌是由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常见的侵蚀地貌有峡谷、河流、丹霞地貌等。

例如,长江三峡是由长时间的水侵蚀形成的深谷。

2. 沉积地貌
沉积是指携带的物质在水流、冰川或风力等作用下沉积到地表
的过程。

沉积地貌是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常见的沉积地
貌有冲积平原、沙丘、湖泊等。

例如,尼罗河三角洲是由尼罗河的
冲积物在海岸上堆积形成的。

3. 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和地壳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地壳的
抬升、下沉和折叠等过程会导致地表形成山脉、峡谷、盆地等地貌。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的。

4. 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是由火山喷发和火山岩的堆积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山口、火山熔岩、火山锥等都是火山地貌的典型特征。

例如,日本
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其形成的火山锥就是火山地貌的一个例子。

总结起来,地球上的不同地貌形成主要可以归纳为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构造地貌和火山地貌四种方式。

它们是地质、气候和内
外力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展示了地球表面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文献:
- 《地理词典》
- 《高中地理教材》。

高考地理中七大地貌成因

高考地理中七大地貌成因

1.喀斯特地貌成因(石林,溶洞,天坑模板类似)①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地势低洼,接受沉积,形成石灰岩;②板块挤压,地壳隆起抬升,石灰岩露出地表;③气候湿润多暴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④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2.海洋蓝洞的成因(石灰岩蓝洞)注意,先说喀斯特地貌溶洞成因,再说天坑成因,再说蓝洞。

①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接受沉积,形成石灰岩;②地壳隆起抬升,石灰岩露出地表;③冰川末期,海平面下降石灰岩受流水侵蚀溶蝕作用,形成喀斯特溶洞;④溶洞顶部受重力作用塌陷形成天坑;⑤气候回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天坑,形成蓝洞。

3.南非海边石灰岩桌状山形成过程①海域环境中沉积成石灰岩;②岩层抬升形成山地;③流水侵蚀与崩塌形成四周的悬崖;④地表经历了强烈的风力侵蚀形成平顶与荒漠景观。

4.洼地或者谷底植被多原因(丹霞地貌谷底植被多。

如果是顶部植被少那么就是逆向思维)①洼地利于土壤的堆积,土层较厚;②洼地利于水的汇集,土壤湿度大;③洼地的风力偏弱,蒸发较小;④洼地雾气消散慢,为植物提供更多凝露。

5.河曲成因①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②由于流水的惯性,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③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6.牛轭湖成因①平原地势低平,波河河流侧蚀作用较强,形成河曲;②由于流水的惯性,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③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④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

7.太行山曲峡成因(所有曲峡)①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侧蚀成河曲;②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③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④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地球表面的形态多种多样,形成了各种令人惊叹的地貌景观。

这些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等。

山地,通常是指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 200 米以上,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

山地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

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受到挤压、拉伸或断裂,从而导致岩层上升或下沉。

当岩层上升时,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等作用,逐渐形成了山地。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火山活动也能造就山地,当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地表堆积形成火山锥,多次喷发后就可能形成火山山脉。

平原是地势较为平坦,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的广阔区域。

平原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或中下游地区堆积而成,被称为冲积平原。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就是黄河等河流冲积形成的。

另一种是在地壳长期稳定、升降运动极其缓慢的条件下,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把高地削平,把低地垫高,形成的平原,称为侵蚀平原。

高原是指海拔在 500 米以上,顶面比较平缓的高地。

高原的形成通常与地壳的大面积上升运动有关。

比如青藏高原,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地壳大幅隆升而形成的。

此外,有的高原是由古老的低山经过长期风化、侵蚀作用变得较为平坦而形成的。

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盆地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壳下沉,形成向中心倾斜的构造盆地。

有的是由于河流、风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侵蚀盆地。

还有一些是由于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口盆地。

丘陵是一种起伏和缓,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差在 200 米以下的地形。

丘陵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地壳缓慢上升,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

丘陵地区的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坡度较缓。

除了以上常见的地貌类型,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如峡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

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强烈的下切作用。

各地貌成因总结范文

各地貌成因总结范文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它们是地球内部与外部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地质作用和自然因素。

以下是对各地貌成因的总结:一、构造地貌构造地貌主要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构造地貌及其成因:1. 山脉:山脉的形成主要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使地壳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

2. 谷地:谷地通常是由于断层活动或河流侵蚀而形成的。

断层活动使地壳发生断裂,形成谷地;河流侵蚀则使谷地逐渐加深、加宽。

3. 盆地:盆地是由于地壳下沉、岩层褶皱或断层活动形成的。

如四川盆地就是由于地壳下沉和岩层褶皱形成的。

二、侵蚀地貌侵蚀地貌是指地表物质在外力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形成的地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侵蚀地貌及其成因:1. 河流地貌:河流在流经地表时,对河床和河岸进行侵蚀,形成峡谷、瀑布等。

河流地貌的成因与河流的侵蚀力、流速和河床物质有关。

2.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浪、潮汐和风力等自然因素有关。

如海蚀地貌(如海蚀洞、海蚀崖)和海岸沙丘等。

3. 漫滩地貌:漫滩地貌是由于河流携带物质在出山口处沉积形成的。

如黄河的“地上河”地貌。

三、沉积地貌沉积地貌是指地表物质在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地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沉积地貌及其成因:1. 河流沉积地貌:河流沉积地貌主要包括河漫滩、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等。

河流携带物质在出山口处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流入海口处,携带物质沉积,形成三角洲。

2. 风成沉积地貌:风成沉积地貌主要包括沙漠、沙丘、戈壁等。

风力搬运物质,在风力减弱的地方沉积,形成沙漠、沙丘和戈壁。

3. 冰川沉积地貌:冰川沉积地貌主要包括冰碛、冰水沉积等。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物质并沉积,形成冰碛和冰水沉积。

四、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指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物质在地表形成的一系列地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火山地貌及其成因:1. 火山锥:火山锥是由于岩浆喷发、冷却和凝固形成的。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呈现出各种各样奇特而迷人的地貌景观。

这些地貌类型不仅塑造了我们生活的环境,还影响着气候、生态和人类的活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世界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

首先是山地地貌。

山地通常是指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较大,坡度较陡的地形。

它们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

当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时,地层会发生褶皱、断裂和抬升,从而形成山脉。

比如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此外,火山活动也能造就山地。

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地表堆积,逐渐形成火山锥,如日本的富士山。

平原地貌是另一种常见的类型。

平原一般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它们的形成有多种方式。

有的是由于地壳长期稳定下沉,堆积了大量的沉积物而形成,如华北平原。

还有的是由河流冲积形成,河流在流淌过程中携带的泥沙在中下游地区沉积,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像亚马孙平原就是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

高原地貌的特点是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

高原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中,大面积的地壳上升,但上升的速度相对较慢,从而形成了高原,如青藏高原。

另一种是由于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将原本的山地削平,形成了高原,比如巴西高原。

盆地地貌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盆地的形成可能与地壳运动有关,如在地壳运动中某些部分相对下陷形成盆地。

也可能是由于风化、侵蚀等作用,使中间地区相对降低,周边相对升高,从而形成盆地,例如我国的四川盆地。

峡谷地貌则是由河流强烈的下切作用形成。

当河流流经山区时,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不断侵蚀河床和河岸,从而形成深邃狭窄的峡谷。

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就是由科罗拉多河长期侵蚀而成。

还有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它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

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雨水和地下水与石灰岩发生化学反应,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形成了溶洞、地下河、石芽、石林等奇特景观。

我国的桂林山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地貌专题

地貌专题

地貌专题一、概念:地貌也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二、内外力作用(一)内力作用(二)外力作用注:内外力作用均与重力作用有关,因此重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前提,岩石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地貌的成因(一)构造运动:造成地表的巨大起伏,因此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的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二)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力作用都与气候有关,受气候因素的控制。

(三)岩石性质:各种岩石构成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外力剥蚀作用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四)生物作用: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的发育。

(五)人类活动: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的条件,加速和延缓某种地貌类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四、基本的地貌形态(一)山地: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

(二)平原:广阔平坦、起伏较小的地形。

五、常见的地貌(一)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二)流水地貌1.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我国划分标准:
海拔
> 5000 m:极高山
3500 ~ 5000 m:高山
1000 ~ 3500 m:中山
500 ~ 1000 m:低山
< 500 m:丘陵(相对高度<300 m)
2.高原与平原
都是大面积的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的地形;高原一般海拔高 度>1000m,而平原则<200m(内陆海拔几百米的平原称为高平
湿润区 流水地貌发育
寒冷区
冰川、冰缘作用占 优势;
干旱区 风力作用为主
碳酸盐岩区 喀斯特作用
一、地貌成因
(三)岩性影响 与地貌发育
岩性不同, 抗风化和外界剥蚀能力不同,形成不同 的地貌.
①石英岩、石英砂岩; ②泥灰岩、页岩; ③碳酸岩; ④玄武岩
①石英岩、石英砂岩-----山岭、峭壁; ②泥灰岩、页岩--------低丘、缓岗; ③柱状节理的玄武岩-----陡崖,石柱;
(1)垂直运动 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 升的阶地等。
(2)水平运动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可以形 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 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坡。
一、地貌成因
(二)气候条件原)。
3.盆地
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盆状负地形,是升降差异运动的产物。
二、基本地貌类型
(二)成因分类
1. 内力地貌
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2 .外力地貌
水成地貌 冰川地貌 风成地貌 岩溶地貌 重力地貌 冻土地貌
形成基本地貌形态 对基本地貌形态进行改变
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的复杂化 海拔高度 、坡向(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详细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5.3 流水地貌5.4 喀斯特地貌5.5 冰川与冰缘地貌5.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5.7 海岸与海底地貌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关于地貌: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动力塑造的外貌和形态。

地貌动力又称地貌营力(Geomorphologic process)内动力——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结果:巨型和大型地貌外动力——由地外太阳能引起结果:中小型地貌一、地貌成因地貌成因:构造运动、气候、岩性、人类活动1.构造运动宏观尺度:决定因素中观尺度:水平、倾斜、褶皱、断裂与地貌2.气候:高寒气候、温湿气候、干旱气候3.岩性:不同的岩石抵抗外力侵蚀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4.人类活动的影响:-间接(改变地貌发育条件)-直接(干预地貌过程)二、基本地貌类型1.我国划分标准:海拔依据: 外动力>5000m 极高山 3500-5000m 高山1000-3500m 中山 500-1000m 低山相对高度<100m 丘陵2.平原: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高(平)原: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

低平原:地势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小。

平原被山地四周围绕时,由平原与四周山坡共同组成盆地。

三、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提问: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的什么分界线?冬季0度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等降水线,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分界,土壤分界线2.地貌在环境中的作用:1、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海拔、气流阻碍)2、改变降水分布格局(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3、对生物界的影响(通过温度和降水影响)4、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5、对自然地域分异的影响5.2 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一、风化作用1.定义: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2.类型:物理风化:机械风化或崩解化学风化:水化、水解、溶解、氧化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生物化学风化一、风化作用——风化壳1.概念:随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武夷山
乞 力 马 山 扎 罗 山

(二)平原
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 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 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可形成各种类型的平原。 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可形成各种类型的平原。
按 海 拔 按 形 态 低平原: 200米 低平原:(<200米) 地势平 高平原:(200-600米 高平原:(200-600米) 平坦的<2 平坦的<2 的 2 起伏的 2 的 2 按 成 因 平原: 平原: , 高原 高原 类 很小
第五章
地 貌(Geomorphology) )
地貌又称地形, 地貌又称地形,指地球表面由地貌内外力相 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可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两种。 地貌动力又称营力。可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两种。 各种地貌的成因是不同的,有的以内力作用为主导; 各种地貌的成因是不同的,有的以内力作用为主导; 有的以外力作用为主导。 有的以外力作用为主导。内力为主的在地表形成大陆 内动力是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 内动力是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 与海洋盆地、构造山系与拗陷盆地等大型地貌; 与海洋盆地、构造山系与拗陷盆地等大型地貌;外力 地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和断裂 作用对地表不断地进行侵蚀、 作用对地表不断地进行侵蚀、 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 、 )、岩浆活动和地震 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 剥蚀, 从总体上看,地貌的发生、发展是内力与外 从总体上看,地貌的发生剥蚀,并把破坏了的物 质带到低地和海洋中堆积起来。 质带到低地和海洋中堆积起来。 外动力是指地球表面受大气、总的趋势是力求夷平 外动力是指地球表面受大气、水的运动及生物作用 力在地表一定的地质、 力在地表一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相互作用 。 高地,填平低地,因而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高地,填平低地,因而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产生的力,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产生的力,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能,主要表现为风化 的结果。 的结果。 岩石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岩性与地质构造的 岩石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风力作用、波浪作用 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不同, 不同 也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如石灰岩地区、 等。,也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如石灰岩地区、黄土地 区、褶曲构造地区与断裂构造地区的地貌就有差异。 外动力都与重力有关, 内、褶曲构造地区与断裂构造地区的地貌就有差异。 外动力都与重力有关,因此重力作用也是地貌 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 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湿润 形成的前提。 形成的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五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
[题型解读]
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类型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
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
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
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2.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模板]
[2013·山东文综,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1图2
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6分)
【思维流程】
答案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模板应用]
1.[2014·新课标Ⅰ,36(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解析抓住材料中“就地起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得,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

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

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2013·课标Ⅱ,36(1),(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着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
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

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

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

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每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

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