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10-11章练习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55e11c6bec0975f465e2a4.png)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选择题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则下列描述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在电极反应S2O32-+2e SO42-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2O32-是正极,SO42-是负极 B.S2O32-被氧化,SO42-被还原C.S2O32-是氧化剂,SO42-是还原剂 D.S2O32-是氧化型,SO42-是还原型3.将反应:Fe2++ Ag+ = Fe3+ + Ag组成原电池,下列表示符号正确的是()A.Pt|Fe2+,Fe3+||Ag+|Ag B.Cu|Fe2+,Fe3+||Ag+|FeC.Ag|Fe2+,Fe3+||Ag+|Ag D.Pt|Fe2+,Fe3+||Ag+|Cu4.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则该电池的反应是()A.Ce3++ Fe3+ Fe2++Ce4+ B.Ce4+ + e Ce3+C.Fe2+ +Ce4+ Ce3++ Fe3+ D.Ce3++ Fe2+ Fe +Ce4+5.在2KMnO4 + 16HCl 5Cl2 + 2MnCl2 + 2KCl +8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的哪一种()。
A.Cl2 B.H2O C.KCl D.MnCl26.Na2S2O3与I2的反应,应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进行()A.强酸性 B.强碱性 C.中性或弱酸性 D.12mol·L-1 HCl中7.在S4O62-离子中S的氧化数是( )A.2 B.2.5 C.+2.5 D.+48.间接碘量法中,应选择的指示剂和加入时间是()A.I2液(滴定开始前) B.I2液(近终点时)C.淀粉溶液(滴定开始前) D.淀粉溶液(近终点时)9.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指示剂是()A.Na2C2O4溶液 B.KMnO4溶液 C. I2液 D.淀粉溶液10.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滴定方式采用()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永停滴定法二、判断题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氧化数降低;还原剂失电子,氧化数升高。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5d81189e3143323868931e.png)
第1、2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A)<0。
1%(B)>0。
1%(C)<1%(D)>1%2。
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0。
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A)微量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痕量组分分析(D)半微量分析3.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A)精密数字(B)准确数字(C)可靠数字(D)有效数字4。
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5.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6.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是()(A)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B)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范围(C)真值落在某一个可靠区间的概率(D)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7。
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置信度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B)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宽(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D)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8。
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测定次数(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9.偶然误差具有()(A)可测性(B)重复性(C)非单向性(D)可校正性10.下列()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试定中的偶然误差(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11。
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 )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操作误差12.下列()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A)滴定管未经校正(B)所用试剂中含有干扰离子(C)天平两臂不等长(D)砝码读错13。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c62d14fc4ffe473368abbc.png)
章节试题及答案(仅供练习参考)1、误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2、偏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3、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单次测量结果的偏差之和等于零B.标准偏差是用于衡量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总体平均值通常用σ表示B.正态分布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C.标准偏差通常用μ表示D.分析结果落在 μ±σ范围内的概率为68.3%5、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系统误差加减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绝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绝对偏差的代数和B.偶然误差乘除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相对偏差的代数和C.置信度是以自由度来表示的D.少量实验数据是按t 分布进行统计处理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x ±n μσB.少量实验数据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 x ±n t f ⋅αSC.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要用F 检验D.t 实验法是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7、根据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0.0002g)和对测量的相对误差(0.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试样重量应≥0.02gB.试样重量应≥0.2gC.试样重量应<0.2gD.试样重量就≥2.0g8、下列论述中,有效数字位数错误的是 ···························································()A.[H+]=3.24×10-2(3位)B.pH=3.24(3位)C.0.42 (2位)D.Ka=1.8×10-5(2位)9、下列表达中最能说明偶然误差小的是 ·····························································()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较正过所有法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0、下列论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 ···························································()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校正过所有砝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1、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 ···························································()A.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B.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C.分析中,首先要求准确度,其次才是精密度D.分析中,首先要求精密度,其次才是准确度12、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试样不均匀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C.使用未校正的容量仪器D.有过失操作13、分析测定中论述偶然误差正确的是 ·····························································()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B.正误差出现几率大于负误差C.负误差出现几率大于正误差D.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14、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15、下述情况,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A.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时,测定管内壁挂水珠B.用于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吸湿C.测定H2C2O4·H2O摩尔质量时,H2C2O4·2H2O失水D.滴定前用标准溶液荡洗了锥瓶16、对SiO2标样(SiO2%=37.45)测定5次,结果如下:37.40(x1)%,37.20(x2)%,37.30(x3)%,37.50(x4)%,37.30(x5)%。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1f735ae45c3b3567ec8b84.png)
第十一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一、选择题1.用PbS作共沉淀载体,可从海水中富集金。
现配制了每升含0.2μg Au3+的溶液10 L, 加入足量的Pb2+,在一定条件下,通入H2S,经处理测得1.7μg Au。
此方法的回收率为( )A、80%B、85%C、90%D、95%2.含有Ca2+、Zn2+、Fe3+混合离了的酸性溶液,若以Fe(OH)3形式分离Fe3+,应选用的试剂是( )A.浓NH3水B.稀NH3水C.NH3-NH4Cl D.NaOH3.用NH3-NH4Cl沉淀Fe3+,使它与Mg2+分离,为分离完全,应使( )A.NH4Cl浓度小一些,NH3浓度大一些B.NH4Cl浓度大一些,NH3浓度小一些C.NH4Cl、NH3浓度均大一些D.NH4Cl 、NH3浓度均小一些4.为使Fe3+、Al3+、与Ca2+、Mg2+分离,应选用( )A.NaOH B.NH3-NH4Cl C.Na2O2D.(NH4)2CO35.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是( )A.Pb2+-Al3+ B.Pb2+-Co2+ C.Pb2+-Zn2+ D.Pb2+-Cr3+6.下列各组混合溶液,能用pH≈9的氨性缓冲溶液分离的是( )A.Ag+-Co2+ B.Fe2+-Mg2+ C.Ag+-Mg2+ D.Cd2+-Cr3+7.含量为10.00mg的Fe3+试液,在浓HCl中用等体积的乙醚萃取,已知Fe3+-乙醚萃取体系的分配比为99,当用等体积的乙醚2次萃取后,残留于水中的Fe3+的量(mg)为( )A.1.0 B.0.10 C.0.010 D.0.00108.属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H3OH B.RCOOH C.RNH2CH3OH D.RN(CH3)3OH9.下列树脂属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H3OH B.ROH C.RSO3H D.RCOOH10.下列各类树脂中,最易与H+起交换作用的是( )A.R=NH2+Cl-B.RONa C.RSO3Na D.RCOONa11.萃取的本质可表述为A.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过程B.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C.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将物质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的过程12.水溶液中的Ni2+之所以能被丁二酮肟-CHCl3萃取,是因为在萃取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何种变化A.Ni2+形成了离子缔合物B.溶液酸度降低了C.Ni2+形成的产物的质量增大了D.Ni2+形成的产物中引入了疏水基团13.在pH=2.0,EDTA存在下,用双硫腙-CHCl3萃取Ag+。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全书 各章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全书 各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e476c79ec3d5bbfd0a74e6.png)
第 1 页共19 页分析化学习题第一章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题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B、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C、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D、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2、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B、作空白试验C、对照试验D、校准仪器3、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量稍有不同B、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D、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4、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随机误差是随机的;B、随机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C、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5、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2.050×10-2是几位有效数字()。
A、一位B、二位C、三位D、四位6、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ml。
A、25.0B、25C、25.00D、25.0007、以下关于偏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B、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C、操作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误差D、由于不恰当分析方法造成的误差8、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随机误差?( )A、某学生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B、某学生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C、甲乙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但结果总不能一致;D、滴定时发现有少量溶液溅出。
9、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A 、10003.0-⋅=+L mol c HB 、pH=10.42C 、=)(MgO W 19.96%D 、0. 040010、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不是系统误差的是( )A 、砝码被腐蚀;B 、试剂里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C 、重量法测定SiO2含量是,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D 、天平的零点突然有变动二、提高题11、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使用灵敏度为0.0001g 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A 、0.1g ;B 、 0.2g ;C 、 0.05g ;D 、 1.0g12、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24)/(1.03590×0.2000)的结果为12.00562989,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将结果修约为:( )A 12.006B 12.00;C 12.01;D 12.013、有关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643b9552d380eb62946d90.png)
章节试题及答案(仅供练习参考)1、误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2、偏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3、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单次测量结果的偏差之和等于零B.标准偏差是用于衡量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总体平均值通常用σ表示B.正态分布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C.标准偏差通常用μ表示D.分析结果落在 μ±σ范围内的概率为%5、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系统误差加减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绝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绝对偏差的代数和B.偶然误差乘除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相对偏差的代数和C.置信度是以自由度来表示的D.少量实验数据是按t 分布进行统计处理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x ±nμσ B.少量实验数据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 x ±n t f⋅αS C.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要用F 检验实验法是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7、根据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和对测量的相对误差(%),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试样重量应≥ B.试样重量应≥C.试样重量应<D.试样重量就≥8、下列论述中,有效数字位数错误的是···············()A.[H+]=×10-2(3位)=(3位)(2位) =×10-5(2位)9、下列表达中最能说明偶然误差小的是················()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较正过所有法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0、下列论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A.高精密度B.标准偏差大C.仔细校正过所有砝码和容量仪器D.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11、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A.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B.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C.分析中,首先要求准确度,其次才是精密度D.分析中,首先要求精密度,其次才是准确度12、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A.试样不均匀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C.使用未校正的容量仪器D.有过失操作13、分析测定中论述偶然误差正确的是···············()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B.正误差出现几率大于负误差C.负误差出现几率大于正误差D.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14、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15、下述情况,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A.用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时,测定管内壁挂水珠B.用于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吸湿C.测定H2C2O4·H2O摩尔质量时,H2C2O4·2H2O失水D.滴定前用标准溶液荡洗了锥瓶16、对SiO2标样(SiO2%=)测定5次,结果如下:(x1)%,(x2)%,(x3)%,(x4)%,(x5)%。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87a84da45177232f60a2d4.png)
第十章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习题1.是非判断题1-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VitB12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是红色光波。
1-2因为透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1-3有色物质溶液只能对可见光范围内的某段波长的光有吸收。
1-4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某有色溶液的浓度越低,其透光率越小。
1-5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降低。
1-6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是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是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1-7在吸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的值随入射光的波长增加而减小。
1-8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浓度有关。
1-9有色溶液的透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
1-10在吸光光度测定时,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结果也就越准确。
1-11进行吸光光度法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入射光。
1-12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入射光的波长范围越狭窄,吸光光度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1-13吸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被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1-14在实际测定中,应根据光吸收定律,通过改变比色皿厚度或待测溶液浓度,使吸光度的读数处于0.2~0.7之间,以减小测定的相对误差。
1-15在吸光光度法测定时,被测物质浓度相对误差的大小只有透光度为15%~65% 的范围内才是最小的。
2.选择题2-1分光光度法与普通比色法的不同点是A.工作范围不同B.光源不同C.检测器不同D.检流计不同E.获得单色光方法不同2-2 Zn2+的双硫腙-CCl4萃取吸光光度法中,已知萃取液为紫红色络合物,其吸收最大光的颜色为A.红B.橙C.黄D.绿2-3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因素中有关系的是A.比色皿的厚度B.有色络合物浓度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2-4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A.1T =A B.㏒1T=A C.㏒T=A D.T=㏒1A2-5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较大,说明A.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厚度厚B.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大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D.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高E.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2-6朗伯-比耳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有色溶液中,有色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例于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酸度C.液层的厚度D.有色配合物稳定性E.溶液的浓度和溶液厚度的乘积2-7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但高峰值降低D.不移动,但高峰值增大2-8已知磷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10%,而它与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吸光度差为0.699,那么,硅钼杂多酸络合物的透光率为A. 50%B. 20%C. 30%D. 40%2-9进行光度分析时,误将标准系列的某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调透光率100%,在此条件下,测得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85%。
(推荐下载)分析化学第10-11章练习题
![(推荐下载)分析化学第10-11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7dd2e743323968001c9264.png)
(完整word版)分析化学第10-11章练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分析化学第10-11章练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分析化学第10-11章练习题的全部内容。
复习提纲:第十章仪器分析法概述1。
仪器分析法的分类:仪器分析法大致分为光、电、色和其他仪器法(了解);光、电、色等方法的大致原理(了解);近紫外、可见区的波长范围(掌握);光谱法和非光谱法的区别(掌握)2。
仪器分析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3。
仪器分析中的定量法:标准曲线法和比较法(掌握);标准加入法(了解,但单次标准加入法的计算要掌握)4. 分析性能的表征:灵敏度的定义,校正灵敏度的不足;检出限的定义及计算;动态范围(掌握)复习提纲: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UV-Vis概述互补光的概念,物质呈现的颜色是其所吸收光的互补色(掌握)UV-Vis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法,涉及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对应于近紫外和可见区(远紫外部分属于真空紫外,常规仪器无法测定),主要用于定量分析,亦可用于定性及结构分析(特征性差,可提供信息较少,仅作为辅助手段),还可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掌握)UV-Vis光谱即吸光度A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定量依据和定性依据。
(掌握)2。
UV-Vis基本理论UV—Vis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了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了解)有机化物的价电子类型及轨道(成键、非键和反键)类型和能量高低顺序,主要跃迁类型(掌握);要知道不含共轭体系的化合物一般不产生UV-Vis吸收,故不能用UV-Vis直接测定;含2个共轭双键以上的有机化物原则上就可用UV—Vis测定电荷转移光谱(了解)常用术语:生色团、助色团、红/蓝移、增/减色、R带(n®p*)和K带(共轭的p®p*)(掌握)影响UV—Vis光谱的因素:u有利于共轭的因素会引起红移和增色现象,不利于共轭的因素会引起蓝移和减色现象(空间位阻和pH的影响本质也是影响共轭,掌握课件的例子); 溶剂的影响:极性溶剂会使得光谱精细结构消失;溶剂极性增加会使得p®p*红移,n®p*蓝移(掌握)3. L-B定律A和T的定义,取值范围,相互换算(掌握);比例系数K的几种表达形式及相互换算(掌握);关于摩尔吸收系数的几点说明(掌握);L—B的适用性:u均匀、稀、澄清(无散射)的溶液或气体(透明固体亦可); 单色光或入射光带宽内e基本一致(掌握);定量分析时测定波长通常选择l max的原因:u灵敏度最大; 峰顶处e变化小,对L—B定律的符合程度好(掌握)吸光度的加和性及应用(掌握);吸光度的测定(掌握)4。
分析化学练习册
![分析化学练习册](https://img.taocdn.com/s3/m/4018760490c69ec3d5bb75a2.png)
第一章绪论及分析天平一、名词解释:1.分析化学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3.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4.天平的分度值(感量)5.示值的变动性二、填空题:1.当取样量在__________范围内,属于常量分析;当取样量在__________范围内,属于半微量分析;当取样量在________范围内,属于微量分析。
2.试写出三种不同种类天平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实验室的天平叫_________________天平,它的灵敏度为__________;最大称量量为___________。
3.分析天平的称量形式有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称量法,_________称量法和___________称量法;其中用_________法称量时可以不调零点。
4.称量时,物品放在天平的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盘;烧杯或三角烧瓶一般放在台面的_____侧,记录本则放在_____侧。
5.若用分析天平称量,当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砝码_____;当微分标尺向右偏转,说明砝码________。
6.称量时,___手操作指数盘,____手操作升降枢纽;无论取放砝码或样品,切记关掉天平,以免损伤___________。
7.有一同学用分析天平称物时,砝码重22g,指数盘读数为430_______,微分标尺读数为8.35______,则物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
8.天平的计量性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平的灵敏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它_____天平的载重量而改变。
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误差按其_______和_______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8a72065901020207409c6b.png)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 填空(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 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 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
用Q值检验法和4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1-7 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
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10℃::96.5%,95.8%,97.1%,96.0%37℃:94.2%,93.0%,95.0%,93.0%,94.5%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11-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分析化学每章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每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6e1f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1.png)
分析化学每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的关系符合()。
A. A = kclB. A = kcC. A = kc^2D. A = k/c答案:B2. 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
A. 与滴定终点一致B. 与滴定终点接近C. 与滴定终点无关D. 与滴定终点相反答案:B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样品的原子化方式是()。
A. 电热原子化B. 化学原子化C. 火焰原子化D. 以上都是答案:D4. 电位滴定法中,电位突跃点表示的是()。
A. 滴定终点B. 滴定开始点C. 滴定中点D. 滴定结束点答案:A5. 气相色谱分析中,固定相的作用是()。
A. 吸附样品B. 溶解样品C. 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D. 以上都不是答案:B6. 液相色谱分析中,色谱柱的作用是()。
A. 吸附样品B. 溶解样品C. 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D. 分离样品答案:D7. 质谱分析中,分子离子峰表示的是()。
A.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B. 分子失去一个质子C. 分子失去一个中子D. 分子失去一个原子答案:A8. 红外光谱分析中,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与()有关。
A. 化学键的强度B. 化学键的类型C. 化学键的长度D. 以上都是答案:D9. 核磁共振氢谱中,化学位移与()有关。
A. 氢原子的电子云密度B. 氢原子的核磁矩C. 氢原子的自旋量子数D. 氢原子的磁矩答案:A10.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最大吸收波长与()有关。
A. 分子的共轭结构B. 分子的极性C. 分子的对称性D. 分子的分子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酸碱滴定中,当溶液的pH值接近7时,滴定终点的pH变化速率是_______。
答案:最快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样品的原子化温度应该_______。
答案:高于样品的沸点3. 在电位滴定法中,电位突跃点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
答案:最显著4. 气相色谱分析中,固定相的选择应该根据_______。
分析化学_武汉大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
![分析化学_武汉大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be9c037a32d7375a41780cc.png)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22422H C O H O⋅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解:844:1:1NaOH KHC H O n n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mol L L g mol g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22422:2:1NaOH H C O H O n n ⋅=111121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222121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0.3~0.4g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2242S SO H SO KOH100%10.108/0.028232.066/2100%0.47110.3%nMw m mol L L g mol g=⨯⨯⨯⨯=⨯=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
第11章分离和富集方法练习答案 (2)
![第11章分离和富集方法练习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8ce4fa0616fc700abb68fce6.png)
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思考题1.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
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
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的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
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
常用的沉淀剂有:A.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Z 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某矿样溶液含Fe3+,A1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1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 (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
分析化学十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十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859206aaea998fcc220e78.png)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1.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吸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①灵敏度高 ②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③ 准确度较高 ④ 应用广泛 2.何谓复合光、单色光、可见光和互补色光?白光与复合光有何区别? 答:⑴复合光指由不同单色光组成的光;单色光指其处于某一波长的光;可见光指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 的电磁波;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若可形成白光,它们称为互补色光; ⑵ 白光是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光,它是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有复合光。
3.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及物理意义,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确定前提为:①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②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③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④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无荧光和光化学现象发生。
其物理意义如下:当一束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 及吸收层厚度 b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Kbc TI I A t===1lglg0 4.摩尔吸收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如何求出κ值?κ值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⑴摩尔吸光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的意义: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 和吸收层厚度为 1cm 时,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2)在吸光物质的浓度适宜低时,测其吸光度A ,然后根据bcA=κ计算而求得。
(3) κ值受入射光的波长,吸光物质的性质、溶剂、温度、溶液的组成、仪器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
5.何谓吸光度和透射比,两者的关系如何?答:吸光度A 是指入射光强度I 0与透射光强度I t 的比值的对数值。
透射比T 是指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的比值。
两者的关系如下:TI I A t 1lg lg0== 6.在光度法测定中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答:⑴物理因素: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②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③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分析化学第十章 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十章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a3832d482fb4daa48d4b02.png)
第十章 习题参考答案15.计算BaSO 4的溶解度。
(1)在纯水中;(2)考虑同离子效应,在0.10mol/LBaCl 2溶液中。
解:(1)设BaSO 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 1所以S 1=[Ba 2+]=[ SO 42-]=10101.1-⨯=sp K =1.0×10-5mol/L(2)设BaSO 4在0.10mol/L BaCl 2溶液中之溶解度为S 2.则[SO 42-]= S 2 mol/L [Ba 2+]=0.10+S 2≈0.10 mol/LS 2=[SO 42-]= K sp /[Ba 2+]=K sp /0.10=(1.1×10-10)/0.10=1.1×10-9mol/L16.计算在pH=2.00时的CaF 2溶解度。
解:设CaF 2的溶解度为S ,由于CaF 2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aF 2=Ca 2++2F -H +HF HF= H + + F - K a =7.2×10-4F - + H +=HF β1=K 1=1/K a =1/(7.2×10-4)=1.4×103∴ αF(H)=1+β1[H +]=1+1.4×103×10-2=1513321132)(312101.1415107.2412---⋅⨯=⨯⨯=⋅=⋅'=L mol K K S H F SP SP α17.Ag 2CrO 4沉淀在(1)0.0010mol/L AgNO 3溶液中,(2)0.0010mol/L K 2CrO 4溶液中,溶解度何者为大?解:设Ag 2CrO 4沉淀在0.0010mol/L 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 1,则:[Ag +]=2S 1+0.0010≈0.0010 mol/L ,[CrO 42-]= S 1 mol/L∴ S 1= [CrO 42-]= K sp /[ Ag +]2=2.0×10-12/(0.0010)2=2.0×10-6 mol/L设Ag 2CrO 4沉淀在0.0010mol/L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 2,则:[Ag +]=2S 2 mol/L ,[CrO 42-]= S 2+0.0010≈0.0010 mol/L∴ 1512242102.20010.0100.221][21][21----+⋅⨯=⨯===L mol O C K Ag S r SP 可见,Ag 2CrO 4沉淀在0.0010mol/L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详解)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6daf6180242a8956aece4dc.png)
分析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3. 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
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答:分析结果的平均值x =20.41%()()()()2412043204120412041203920122212......-+-+-=--=∑=n xxs ni i=0.02%n=3,置信度为95%时,t = 4.303,有μ=nts x ±= (20.410.05)%7. 有一标样,其标准值为0.123%,今用一新方法测定,得四次数据如下(%):0.112,0.118,0.115和0.119,判断新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置信度选95%) 答:x =0.116%,s=0.003%n=6,置信度为95%时,t = 3.182,有t 计算=n sx μ-=4003012301160⨯-...=4.667> t新方法存在系统误差,结果偏低。
1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 2.187×0.854 + 9.6×10-5 - 0.0326×0.00814; (2) 51.38/(8.709×0.09460);(3);(4) 688103310161051---⨯⨯⨯⨯... 解:(1)1.868;(2)62.36;(3)705.2 ;(4)1.7×10-5。
第三章 滴定分析3.7. 计算下列溶液滴定度,以g·mL -1表示:(1) 以0.2015 mol·L -1HCl 溶液,用来测定Na 2CO 3,NH 3 (2) 以0.1896 mol·L -1NaOH 溶液,用来测定HNO 3,CH 3COOH 解: (1) 根据反应式Na 2CO 3 + 2HCl = H 2CO 3 + NaCl NH 3·H 2O + HCl = H 2O + NH 4 Cl 可以得到关系式n Na 2CO 3 = HCl n 21, HCl NH n n =3,所以=11000232-⋅⨯⨯L mL M c CO Na HCl =0.01068g/mL=110003-⋅⨯LmL M c NH HCl =0.003432g/mL(2) 根据NaOH 与HNO 3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HNO3 根据NaOH 与CH 3COOH 的反应可知 n NaOH =n CH3COOH 所以=110003-⋅⨯LmL M c HNO NaOH = 0.01195g/mL ;=110003-⋅⨯L mL M c COOHCH NaOH = 0.01138g/mL3.8. 计算0.01135 mol·L -1HCl 溶液对CaO 的滴定度。
分析化学第10章课后习题
![分析化学第10章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eb70aadd3383c4bb4cd28b.png)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1.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吸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①灵敏度高 ②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③ 准确度较高 ④ 应用广泛 。
2.何谓复合光、单色光、可见光和互补色光?白光与复合光有何区别? 答:⑴复合光指由不同单色光组成的光;单色光指其处于某一波长的光;可见光指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 的电磁波;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就可形成复合光,它们称为互补色光; ⑵ 白光是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光,它是将将各种小组长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
3.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及物理意义,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确定前提为:①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②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③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④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无荧光和化学现象发生。
其物理意义如下:当一束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 与物质的浓度c 及吸收层厚度 b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Kbc TI I A t===1lglg0 4.摩尔吸收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如何求出κ值?κ值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⑴摩尔吸光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的意义: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 和吸收层厚度为 1cm 时,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2)在适宜的低浓度时,测其吸光度A ,然后根据bcA=κ计算而求得。
(3) κ值受入射光的波长,吸光物质的性质、溶剂、温度、溶液的组成、仪器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
5.何谓吸光度和透射比,两者的关系如何?答:吸光度A 是指入射光强度与透射光强度的比值的对数值。
透射比T 是指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的比值。
两者的关系如下:TI I A t 1lg lg0== 6.在光度法测定中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答:⑴物理因素: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②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③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习题答案分析化学(第三版)(上册)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习题答案分析化学(第三版)(上册)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https://img.taocdn.com/s3/m/c5c36cd0bcd126fff6050b3b.png)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试说明定量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答: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样品往往含有各种组分,当进行测定时常常彼此发生干扰。
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甚至无法进行测定,为了消除干扰,较简单的方法是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掩蔽剂,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并不能消除干扰,因此必须把被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分离以后才能进行测定。
所以,定量分离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何谓回收率?在回收工作中对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回收率是用来表示分离效果的物理量,回收率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一般要求R A>90~95%即可。
3.何谓分离率?在分析工作中对分离率的要求如何?答: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分A的分离程度,用表示S B/A,S B/A越小,则R B越小,则A与B之间的分离就越完全,干扰就消除的越彻底。
通常,对常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分离率应在0.1%以下;但对微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则要求分离率小于10-4%。
4.有机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有什么优点。
答:优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沉淀的溶解度小,沉淀作用比较完全,而且得到的沉淀较纯净。
沉淀通过灼烧即可除去沉淀剂而留下待测定的元素。
5.何谓分配系数、分配比?二者在什么情况下相等?答:分配系数:是表示在萃取过程中,物质进入有机溶剂的相对大小。
分配比:是该物质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浓度之和与在水中各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的比值,表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当溶质在两相中仅存在一种形态时,二者相等。
6.为什么在进行螯合物萃取时控制溶液的酸度十分重要?答:在萃取过程中,溶液的酸度越小,则被萃取的物质分配比越大,越有利于萃取,但酸度过低则可能引起金属离子的水解,或其他干扰反应发生,应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控制适宜的酸度。
7.解释下列各概念:交联度,交换容量,比移值。
答:交联度:在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相互连接而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连接而成网状结构的过程称为交联。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章配位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章配位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517c2a0b1c59eef8c7b4c3.png)
第十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一.选择题1.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其配位比一般为()A.1:1B.1:2C.1:4D.1:62.有关EDTA叙述错误的是()A.EDTA也是六元有机弱酸B.可与大多数离子形成1:1型的配合物C.与金属离子配位后都形成深颜色的配合物D.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一般都溶于水。
3.已知lgK MY=18.6,pH=3.0时的lgK'MY=10.6,则可求得pH=3.0时的酸效应系数的对数为()A.3B.8C.10D.184.在配位滴定时,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K越大,则滴定时所允许的pHMY(只考虑酸效应)()A.越低B.越高C.中性D.无法确定5.下列金属离子浓度均为0.01mol.L-1,则pH=5.0时,可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A.Mg2+B.Mn2+C.Ca2+D.Zn2+6.EDTA滴定Zn2+时,若以铬黑T作指示剂,则终点颜色为( ) 。
A. 黄色B. 酒红色C.橙色D.蓝色7. 对金属指示剂叙述错误的是()。
A.指示剂本身颜色与其生成的配位物颜色应显著不同B.指示剂应在适宜pH范围内使用C.MIn稳定性要略小于MY的稳定性D. MIn稳定性要略大于MY的稳定性8.如果MIn的稳定性小于MY的稳定性,此时金属指示剂将出现()A.封闭现象B.提前指示终点C.僵化现象D.氧化变质现象9.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
在PH=10时,加入三乙醇胺,以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A.Mg2+量B.Ca2+量C.Ca2+、Mg2+总量D.Ca2+、Mg2+、Fe3+、Al3+总量10.在直接配位滴定法中,终点时,一般情况下溶液显示的颜色为()。
A、被测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颜色B、被测金属离子与指示剂配合物的颜色C、游离指示剂的颜色D、金属离子与指示剂配合物和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混合色11. 在EDTA配位滴定中,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之欧阳道创编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之欧阳道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cbe866ca866fb84ae55c8d7e.png)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
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
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1-8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10℃::96.5%,95.8%,97.1%,96.0%37℃:94.2%,93.0%,95.0%,93.0%,94.5%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1-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第十章仪器分析法概述1. 仪器分析法的分类:仪器分析法大致分为光、电、色和其他仪器法(了解);光、电、色等方法的大致原理(了解);近紫外、可见区的波长范围(掌握);光谱法和非光谱法的区别(掌握)2. 仪器分析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3. 仪器分析中的定量法:标准曲线法和比较法(掌握);标准加入法(了解,但单次标准加入法的计算要掌握)4. 分析性能的表征:灵敏度的定义,校正灵敏度的不足;检出限的定义及计算;动态范围(掌握)复习提纲: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UV-Vis概述互补光的概念,物质呈现的颜色是其所吸收光的互补色(掌握)UV-Vis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法,涉及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对应于近紫外和可见区(远紫外部分属于真空紫外,常规仪器无法测定),主要用于定量分析,亦可用于定性及结构分析(特征性差,可提供信息较少,仅作为辅助手段),还可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掌握)UV-Vis光谱即吸光度A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定量依据和定性依据。
(掌握)2. UV-Vis基本理论UV-Vis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了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了解)有机化物的价电子类型及轨道(成键、非键和反键)类型和能量高低顺序,主要跃迁类型(掌握);要知道不含共轭体系的化合物一般不产生UV-Vis吸收,故不能用UV-Vis直接测定;含2个共轭双键以上的有机化物原则上就可用UV-Vis测定电荷转移光谱(了解)常用术语:生色团、助色团、红/蓝移、增/减色、R带(n→π*)和K带(共轭的π→π*)(掌握)影响UV-Vis光谱的因素:◆有利于共轭的因素会引起红移和增色现象,不利于共轭的因素会引起蓝移和减色现象(空间位阻和pH的影响本质也是影响共轭,掌握课件的例子);❷溶剂的影响:极性溶剂会使得光谱精细结构消失;溶剂极性增加会使得π→π*红移,n→π*蓝移(掌握)3. L-B定律A和T的定义,取值范围,相互换算(掌握);比例系数K的几种表达形式及相互换算(掌握);关于摩尔吸收系数的几点说明(掌握);L-B的适用性:◆均匀、稀、澄清(无散射)的溶液或气体(透明固体亦可);❷单色光或入射光带宽内ε基本一致(掌握);定量分析时测定波长通常选择λmax的原因:◆灵敏度最大;❷峰顶处ε变化小,对L-B定律的符合程度好(掌握)吸光度的加和性及应用(掌握);吸光度的测定(掌握)4. UV-Vis仪器基本结构(掌握);常用光源(掌握);光栅的分光原理和出射狭缝的作用(了解);带宽的概念及选择(掌握);吸收池的材料(掌握);检测器的原理及单道检测器和多道检测器的概念(了解);单光束、双光束、双波长和多通道仪器的特点(掌握);仪器的校正(了解)5. 定量分析UV-Vis主要用于单组份的测定;目视比色法的特点(掌握);显色反应的目的及类型,显色剂选择的原则(掌握);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为控制测量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A的适宜范围(0.15~1.0,0.434时误差最小),透过率的适宜范围(10~70%,36.8%是误差最小);测定误差的计算公式(掌握,相关例题也要会做); 测定波长通常选择λmax;♦带宽适当(了解)。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了解);参比溶液的选择:理想空白的组成、溶剂参比、试剂参比的适用范围(掌握),试样参比和平行操作参比(了解)。
6. 其他定量方法多组分的测定:依据是吸光度的加和性(掌握)示差法:与普通法的区别是参比溶液,要熟悉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在示差法和普通法中吸光度A和透过率T的对应关系;知道示差法提高测量准确度的原因(掌握)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1. 相对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A. 样品用量大B. 相对误差大C. 选择性差D. 重现性低2.提高分析仪器性能的关键是()A. 提高仪器的灵敏度B. 降低仪器噪音C. 提高仪器的信噪比D. 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3. 与本底信号不同,空白信号的产生原因是()A. 仪器周围磁场的干扰所致B. 溶剂的干扰所引起的C. 仪器随机噪音的存在D. 试样中除待测组分外的共存成分的响应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A. 最内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跃迁产生B. 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产生C. 分子电子能级跃迁产生D. 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5.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外层电子能级跃迁的哪种表述是正确的()A. σ→σ*有最低的能量B. π→π*最低的能量C. n→π*有最低的能量D. n→σ*可产生波长最大的吸收6. 某化合物在己烷和乙醇中的λmax分别为305和307 nm,则该化合物的跃迁是下列哪种跃迁()A. π→π*B. n→π*C. n→σ*D. σ→σ*7. 下列哪种化合物中不存在π→π*跃迁()A. 乙烯B. 丙酮C. 苯乙炔D. 乙醇8. 当pH由酸性变为碱性,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A. 红移B. 蓝移C. 不变D. 不能确定9. 分光光度计控制波长纯度的元件是()A. 棱镜B. 光栅C. 狭缝D. 光栅+狭缝10. 某浓度的待测物的透射比为T,若其它条件不变,浓度增大一倍后的透射比应为()A. 2TB. 2/TC. T 2D.T11.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三者的关系为( ) A. 增大、增大、增大 B. 减小、不变、减小 C. 减小、增大、减小D. 增大、减小、不变12.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A. 溶质的离解作用B.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13. 紫外可见光谱法的波长范围通常是( )nm A. 200~400B. 400~800C. 200~800D. 200~40014. 质量相同的A 、B 物质,其摩尔质量M A >M B ,经过相同显色测量后,所得吸光度相等,则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为( ) A. εA >εBB. εA <εBC. εA =εBD. εA <1/2εB1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的透光率越大,说明它对光的吸收越强B. 透光率T 与浓度成正比C. 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改变,而与浓度无关D. 比色法测定FeSCN +时,用红色滤光片16. 某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这说明( ) A.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 B. 该物质的浓度很大 C. 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D. 测定该物质的精密度高 17. 下列哪种化合物不太适合作为UV 光谱测定时的溶剂( )A. 环己烷B. 甲醇C. 乙腈D. 甲苯 18.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光源个数B. 检测器个数C. 吸收池个数D. 使用的单色器个数19.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A.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差C.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和D. 试样在λ1和参比在λ2处的吸收之差20.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 ) A. 标准溶液不同B. 参比溶液不同C. 使用的光程不同D. 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21.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定标液c 1的透射比为20%,试液透过率为12%;若以示差光度法测定,以c 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射比透光度为( ) A. 40%B. 50%C. 60%D. 70%22. 某分光光度计的测量误差∆T=0.01,在透射比T=7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 ) A. 2%B. 8%C. 6%D. 4%23. 邻二氮菲法测定铁时,应在加入盐酸羟胺摇匀后应放置至少2分钟后再加显色剂邻二氮菲,若放置时间不足,则分析结果很可能会( ) A. 无影响B. 不一定C. 偏低D. 偏高24. 邻二氮菲法测定水中微量铁含量的分析步骤是( )A. 还原-发色-调节pH-比色-酸化B. 酸化-还原-调节pH-发色-比色C. 发色-酸化-还原-调节pH-比色D. 调节pH-发色-还原-酸化-比色25. 在吸光光度法中,有时会出现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的情况,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这一现象()A. 吸收池位置放置不当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C. 吸收池光学玻璃不洁净D. 显色反应灵敏度较低二、填空题(本题共18小题,46个空)1.UV-Vis分光光度计中,UV区使用的光源为_______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必须是________;Vis区使用的光源为________,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________。
如果想在UV-Vis区仅采用一个光源,可使用____________。
2.UV-Vis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常见的UV-Vis光谱仪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机化合物产生紫外可见光谱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无机化合物产生紫外可见光谱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使得紫外可见图谱中λmax向长波长移动的效应称为________,向短波长移动的效应称为________;使λmax处的吸收增大的效应称为_____________,使λmax处的吸收减小的效应称为______________。
6. 能够产生紫外可见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团称之为____________,这类官能团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荷移光谱产生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采用光度法定量时,在不存在其它吸收峰干扰的情况下,测定通常选择在λmax处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测定时为了减小由读数引起的误差,吸光度的读数通常应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T=0.01;E r<5%);若待测样品浓度过大可以采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予以解决;若待测物的灵敏度较小,通常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灵敏度。
9. 为了准确的测定待测物质的吸收图谱或吸光度,参比溶液的选择非常重要,最理想的参比溶液是与待测溶液相比,除了待测组分,其他组成及含量完全相等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