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UC头条:河南18省辖市城市规划这样定了, 快来看看咱商丘!
UC头条:河南18省辖市城市规划这样定了, 快来看看咱商丘!点击加载图片gif动态图片点击播放GIF/833K 点击加载图片《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郑州都市区的战略格局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一带、两翼、三轴”,“一主”即主城区,“一城”就是航空经济新城,“三区”即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新城区,“四组团”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四个外围组团。
近期构建千万级人口城市框架;远期建设1300万人的全球网络节点城市;远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都市核心区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建设用地为1090平方公里。
2014年,郑州市区建成区面积为412.7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956.90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550万人。
点击加载图片随着祥符区的挂牌成立,开封市区面积由547平方公里扩大到1849平方公里;人口由91万增加到169万。
目前开封建成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
点击加载图片《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显示,2020年前,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将增至2405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2020年洛阳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
根据洛阳市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截至2015年底,洛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209平方公里,洛阳市人口为674.3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为215.77万人。
点击加载图片根据总体规划,平顶山市2020年人口将达588万人,市区人口将达110万人。
根据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6平方公里内。
建成区面积为60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末,平顶山人口为496万人。
点击加载图片根据《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20年全市人口将达620万-630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将达15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规模控制在150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末,安阳市人口为511万人。
点击加载图片根据规划,2020年鹤壁市域人口规模达到19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将达94万人,用地规模89.47平方公里。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豫政[2014]12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4.01.21【实施日期】2014.01.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豫政〔2014〕1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对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子,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完善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加强组织协调,全面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1月21日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序言国土空间是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繁荣、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美好家园,必须科学开发我们的家园。
随着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我省全面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我省已经进入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全新发展时期。
从现在起至2020年,将是全省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快速变化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优化开发区域——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一、环渤海地区(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
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
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
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一张蓝图绘到底--河南2020年底基本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6 信息化测绘一张蓝图绘到底◎ 本刊记者 刘鹏飞 卢通2020年底基本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部自然资源均纳入规划,实现全类型资源要素用途管控……4月29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兴辽、二级巡视员雷 子平、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传慧介绍河南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省建立4级3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张兴辽介绍,河南为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在深入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起草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于4月11日正式印发。
《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对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等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我省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就建立省、市、县、乡4级,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3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了工作要求、编制路径、审批程序,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增强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等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经济、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省人口和城镇空间布局;保障生态屏障、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地和区域开敞空——河南2020年底基本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间,优化生态系统保护格局;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均等化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方面,要科学预留一定比例留白区,为未来发展留出开发空间;优化完善城镇体系和村庄分类布局,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安排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地下空间、邻避设施等;按照宜居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健康城市的理念,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城镇开发强度分区、容积率、密度等控制指标。
涵盖全域全要素实现全类型资源要素的用途管控“我们过去的空间规划类型很多,各个规划之间相互协调不够,交叉冲突情况时有发生。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
开封市:形成东西带状组团空间结构形态,即中区组团、西区组团、东区组团。西区组团(汴西新区)是郑汴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乡市:城市主要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一城三区(中心城区和凤泉、小店、小冀)”的结构。
焦作市:城市形成中心城和博爱、修武两个卫星组团的都市区结构,中心城依托老城向东、向南发展。
围绕“祖根文化”,以新郑黄帝故里为中心,以淮阳太昊陵拜祖、灵宝荆山黄帝铸鼎塬等朝拜寻根为主打产品,打造“民族根、姓氏根和文化源”旅游品牌。形成“中原商都”(郑州)、“华夏圣城”(洛阳)、“大宋皇城”(开封)、“殷商古都”(安阳)、“曹魏故都”(许昌)等形象组合。
打造我省四大名山品牌,包括中岳嵩山、伏牛山、南太行山、桐柏山—大别山
规划将巩义、固始、永城、邓州、项城、潢川等32个县市建成2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将新安等73个县、镇建成10万~20万人的小城市(县城),建1000个1.5万~8万人的小城镇。
按“一五二二”布局
我省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形态为“一群、五区、两带、两轴”。
“一群”即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等9市为地区中心城市。
鹤壁市:积极发展大河涧、姬家山、石林、巨桥和高村等卫星小城镇建设。
南阳市:市区采用组团式布局,近期发展以白河两岸为主。
三门峡市:市区由湖滨区和陕县县城共同组成,陕县县城工业区集中在西部发展。
商丘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近期以东南为主。
信阳市:市区由河区和平桥区两大组团构成,城区主要向东北方向发展。
全省的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将由重要通道和联络线组合。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超过5100公里,95%的县市平均30分钟内可抵达高速公路网。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超过6280公里。
河南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附件1河南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目录第一章总则 (9)第一条编制目的 (9)第二条适用范围 (9)第三条规划地位与作用 (9)第四条规划原则 (9)第五条规划期限 (10)第六条规划层次 (10)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11)第七条工作组织 (11)第八条编制流程 (11)第九条编制基础 (11)第三章规划内容 (14)第一节发展定位与目标 (14)第十条发展定位 (14)第十一条发展目标 (14)第十二条开发保护战略 (14)第二节市域国土空间格局 (14)第十三条区域协调 (14)第十四条总体格局 (15)第十五条规划分区与管控 (16)第十六条三条控制线 (17)第十七条其他空间控制线 (17)第三节城乡统筹与乡村振兴 (18)第十八条城乡统筹 (18)第十九条乡村振兴 (18)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9)第二十条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19)第二十一条城市功能分区管控 (19)第二十二条住房保障 (20)第二十三条蓝绿空间 (20)第二十四条城市更新 (21)第二十五条地下空间利用 (21)第二十六条四线划定 (21)第二十七条城市设计 (21)第五节资源保护与利用 (22)第二十八条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调整 (22)第二十九条自然保护地体系 (22)第三十条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23)第三十一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第三十二条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23)第三十三条矿产资源保护利用 (24)第三十四条水资源保护利用 (24)第六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风貌塑造 (24)第三十五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24)第三十六条城乡风貌特色 (25)第七节支撑体系 (25)第三十七条综合交通 (25)第三十八条公共服务设施 (26)第三十九条市政基础设施 (26)第四十条安全韧性与综合防灾 (27)第四十一条智慧城市 (27)第八节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28)第四十二条国土综合整治 (28)第四十三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28)第九节规划实施 (29)第四十四条分期实施与近期行动计划 (29)第四十五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9)第四十六条县区级规划编制指引 (30)第四十七条专项规划编制指引 (31)第四十八条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30)第四章成果要求 (31)第四十九条成果内容 (31)第五十条强制性内容 (33)第五章成果报批 (34)第五十一条报批程序 (34)第五十二条批后公告 (34)第六章附则 (35)第五十三条实行时间 (35)第五十四条条文解释 (35)附录A名词解释 (36)附录B基础资料收集与专题研究 (38)附录C规划分区 (40)附录D规划文本附表 (42)附录E规划指标体系 (48)附录F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表 (5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设区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表格
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 贝壳堤、牡蛎礁等古海岸遗迹及滨海湿 地生态系统 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359.13
9
蓟县
53.6
蓟县
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300
昌黎县
沙质海岸及近海生态系统
13.95
抚宁县
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等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野生动植 物
218.33
呼伦贝尔草原 草甸生态功能 区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开鲁 科尔沁草原生 态功能区 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 右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 吉林省:通榆县 浑善达克沙漠 化防治生态功 能区 阴山北麓草原 生态功能区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沽源县、 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正镶白旗、正蓝旗、 太仆寺旗、镶黄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 内蒙古自治区: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 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 四川省:天全县、宝兴县、小金县、康定县、泸定县、丹巴 县、雅江县、道孚县、稻城县、得荣县、盐源县、木里藏族 自治县、汶川县、北川县、茂县、理县、平武县、九龙县、 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达 川滇森林及生 物多样性生态 功能区 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金川县、 黑水县、松潘县、九寨沟县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不包括建塘镇)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勐海县、勐腊县、德钦县、泸水县(不 包括六库镇) 、剑川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 自治县 湖北省: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神农架林区、 郧西县、郧县、保康县、南漳县 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 四川省:旺苍县、青川县、通江县、南江县、万源市 秦巴生物多样 性生态功能区 陕西省:凤县、太白县、洋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 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 镇安县、柞水县、旬阳县、平利县、白河县、周至县、南郑 县、西乡县、石泉县、汉阴县 甘肃省:康县、两当县、迭部县、舟曲县、武都区、宕昌县、 文县 藏东南高原边 缘森林生态功 能区 藏西北羌塘高 原荒漠生态功 能区 西藏自治区:班戈县、尼玛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 494381 11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察隅县、错那县 97750 5.8 140004.5 1500.4 302633 501.2 96936.1 95.8 168048 288.1 111202 385.2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 45546 7.6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三定”规定细化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三定”规定细化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19.06.26•【字号】[2019]152号•【施行日期】2019.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三定”规定细化方案的通知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现将厅党组审议通过的《生态环境厅“三定”规定细化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9年6月26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三定”规定细化方案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厅文〔2019〕53号)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省生态环境厅“三定”规定细化方案如下:一、内设处室主要职责(一)办公室(宣传教育处)主要职责负责机关日常运转工作。
承担文电、会务、机要、保密、信访、档案和安全及信息和政务公开等工作。
负责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
承担全省生态环境信息网管理和信息化工作。
承担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细化职责1. 负责厅机关政务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组织协调厅机关日常工作,协调厅领导公务活动。
2. 拟订厅机关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厅机关值班工作,指导并监督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厅属单位值班工作。
3. 做好厅机关文电、档案、密码、印章、机要、保密、信访、安全、保卫、消防、反间谍、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和电子政务、政务公开、政务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化及数字化管理、政府门户网站、厅志编制等工作。
4. 负责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会议和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协调党组会、厅务会等会议并督办会议议定事项落实,配合业务处室组织协调厅长专题会。
5. 负责起草厅工作计划、要点、总结,负责厅党组会、厅务会等会议纪要起草工作。
参与起草其他有关综合性文件材料。
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28•【文号】国函〔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2.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3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河南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是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推动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河南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955.5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837.8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0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60.7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讲解
用量] • [地表水可利用量]=[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河道生态需水
量]-[不可控制的洪水量] • [地下水可利用量]=[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地下
水系统生态需水量]-[无法利用的地下水量] • [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
(3)评价结果
3、环境容量评价
• (1)技术方法
• 大气环境容量(SO2)计算 • 水(COD)环境容量的计算 • 综合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2)评价结果
4、生态系统脆弱性
• (1)技术方法
• 由于地貌类型的过渡性,以水力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
成为河南省突出的生态问题,豫东平原大部分处于黄河故 道和黄泛区,土地沙漠化问题也较严重。土壤盐渍化在河 南有一定程度的分布,根据河南实际,选择沙漠化脆弱性、 土壤侵蚀脆弱性、土壤盐渍化脆弱性三项指标进行生态脆
(四)禁止开发区域
• 是指依法设 立的各级各 类自然文化 资源保护区 域以及其他 需要特殊保 护、禁止工 业化城镇化 开发的农业 地区和生态 地区。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
五、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单项指标项 数据的采集
主
各指标项数据整理计算
各类指标项分级 及空间分布制图
体
功
各指标项分级评价
各指标项空间分布
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二○○八年四月
•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 意义
•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三、主体功能区分类 •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构成 • 五、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意义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2)评价结果
• 在空间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集中在交通区 域好、制造业基础较好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地 区,经济增长较慢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黄 淮海平原等传统农区。 • 人均GDP较高的地区主要是河南省经济尤其是 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区 域范围内,如郑州市区、巩义市、荥阳市;人均 GDP较低的区域主要是传统平原农区,这里经济增 长较慢且人口较其它区域较多,如商水县、郸城 县。
2、第二类指标
4、生态系统脆弱性 5、生态重要性
保护类指标
3、第三类指标
6、可利用土地资源 7、可利用水资源 8、环境容量 9、自然灾害危害性 10、战略选择
辅助类指标
4、第四类指标
定性指标
• (二)单要素评价
1、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度 (1)技术方法 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采用可利用土地资源丰 度指标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丰富状况: 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度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各项指标值极值 标准化处理
各类指标项空间 评价制图
指标项归并计算 P1值 P2值 P3值 A值 功能区初步划分 方案比较 主导因素权衡
P1、P2、P3及A 值空间分布制图
功能区划分调整
各类 功能区制图
(一)指标体系确定
1、第一类指标 1、人口集聚度 2、经济发展水平 3、交通可达性 发展类指标
主 体 功 能 区 指 标 体 系
8、经济发展水平
• (1)技术方法
• 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经济发展水平 是人均GDP和GDP增长强度之积,即„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K(GDP增长强度),K的赋值则按 照不同的GDP增长率取1-1.5。河南省选取2005年 GDP、2000年GDP、人均GDP等三个评价指标: • [GDP增长率]=([GDP2005]/[ GDP2000])1/5-1 • K([GDP增长率])的赋值参照规划规程 • [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 ×K([GDP增长率])
河南省主体功能分区
河南省主体功能分区
主体功能区分类 范 围 1、省辖市:郑州市(全部) 、开封市(开封市区、尉氏县) 、 洛阳市(洛阳市区、偃师市、伊川县、孟津县) 、平顶山市(平 顶山市区、宝丰县) 、安阳市(安阳市区、安阳县) 、鹤壁市 (鹤壁市区) 、新乡市(新乡市区(含平原城乡一体示范区)、 新乡县、卫辉市) 、焦作市(焦作市区、沁阳市、孟州市) 、 濮阳市(濮阳市区、濮阳县) 、许昌市(许昌市区、长葛市、 重点开发区域 许昌县) 、漯河市(漯河市区) 、三门峡市(三门峡市区、义 马市、陕县) 、周口市(周口市区、项城市) 、商丘市(商丘 市区) 、驻马店市(驻马店市区、遂平县) 、南阳市(南阳市 区、镇平县) 、信阳市(信阳市平桥区) 、济源市 2、省直管县(市) :汝州市 、长垣县、永城市、 固始县、兰 考县、巩 义市 3、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城关镇、少数建制镇 镇区以及产业集聚区。 1、省辖市:开封市(杞县、通许县) 、洛阳市(新安县、汝 阳县、宜阳县、洛宁县) 、平顶山市 (舞钢市、 叶县、 鲁山 县、 郏县) 、 安阳市(林州市、汤阴县、内黄县) 、许昌市(禹州市、鄢陵 县、襄城县) 、 鹤壁市(浚县、淇县) 、 三门峡市 (灵宝市 、 渑池县 ) 、 漯河市(舞阳县、 临颍县) 、 新乡市(辉县市、获嘉县、原阳县、 延津县、封丘县) 、濮阳市(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 、 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 商丘市(虞城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夏邑县、柘城县) 、南 阳市(南召县、方城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 、焦作市(修 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 、周口市(扶沟县、西华县、商 水县、太康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 、信阳市(息县、淮滨 县、潢川县) 、驻马店市(确山县、泌阳县、西平县、上蔡县、汝南 县、平舆县、正阳县) 2、省直管县(市):滑县、鹿邑县、新蔡县。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21•【字号】豫政办[2006]108号•【施行日期】2006.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6〕10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85号)明确要求,全国及各地要编制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
编制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项新举措,涉及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涉及全省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涉及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等,需要各有关方面广泛参与,深入研究,科学论证。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的和意义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就是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省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按主体功能区对全省国土空间发展方向和要求进行定位是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保证,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1国家重点⽣态功能区名录附件1:国家重点⽣态功能区名录区域范围⾯积(平⽅公⾥)⼈⼝(万⼈)⼤⼩兴安岭森林⽣态功能区内蒙古⾃治区:⽛克⽯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治旗、阿尔⼭市、阿荣旗、莫⼒达⽡达斡尔族⾃治旗、扎兰屯市⿊龙江省:北安市、逊克县、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岭区、铁⼒市、通河县、⽢南县、庆安县、绥棱县、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嘉荫县、孙吴县、爱辉区、嫩江县、五⼤连池市、⽊兰县346997711.7长⽩⼭森林⽣态功能区吉林省:临江市、抚松县、长⽩朝鲜族⾃治县、浑江区、江源区、敦化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靖宇县⿊龙江省:⽅正县、穆棱市、海林市、宁安市、东宁县、林⼝县、延寿县、五常市、尚志市111857637.3阿尔泰⼭地森林草原⽣态功能区新疆维吾尔⾃治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青河县、吉⽊乃县(含新疆⽣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11769960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态功能区青海省:同德县、兴海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治县、玛沁县、班玛县、⽢德县、达⽇县、久治县、玛多县、⽟树县、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莱县、格尔⽊市唐古拉⼭镇35339472.3若尔盖草原湿地⽣态功能区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2851418.2⽢南黄河重要⽔源补给⽣态功能区⽢肃省: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治县33827155.5祁连⼭冰川与⽔源涵养⽣态功能区⽢肃省:永登县、永昌县、天祝藏族⾃治县、肃南裕固族⾃治县(不包括北部区块)、民乐县、肃北蒙古族⾃治县(不包括北部区块)、阿克塞哈萨克族⾃治县、中牧⼭丹马场、民勤县、⼭丹县、古浪县青海省:天峻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治县185194240.7南岭⼭地森林及⽣物多样性⽣态功能区江西省:⼤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安远县、寻乌县、井冈⼭市湖南省:宜章县、临武县、宁远县、蓝⼭县、新⽥县、双牌县、桂东县、汝城县、嘉⽲县、炎陵县⼴东省: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乳源瑶族⾃治县、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西壮族⾃治区:资源县、龙胜各族⾃治县、三江侗族⾃治县、融⽔苗族⾃治县667721234黄⼟⾼原丘陵沟壑⽔⼟保持⽣态功能区⼭西省: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乡宁县、蒲县、⼤宁县、永和县、隰县、中阳县、兴县、临县、柳林县、⽯楼县、汾西县、神池县陕西省:⼦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绥德县、⽶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洲县⽢肃省:庆城县、环县、华池县、镇原县、庄浪县、静宁县、张家川回族⾃治县、通渭县、会宁县宁夏回族⾃治区: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盐池县、同⼼县、西吉县、海原县、红寺堡区112050.51085.6⼤别⼭⽔⼟保持⽣态功能区安徽省:太湖县、岳西县、⾦寨县、霍⼭县、潜⼭县、⽯台县河南省:商城县、新县湖北省:⼤悟县、⿇城市、红安县、罗⽥县、英⼭县、孝昌县、浠⽔县31213898.4桂黔滇喀斯特⼴西壮族⾃治区:上林县、马⼭县、都安瑶族⾃治县、⼤化76286.31064.6⽯漠化防治⽣态功能区瑶族⾃治县、忻城县、凌云县、乐业县、凤⼭县、东兰县、巴马瑶族⾃治县、天峨县、天等县贵州省: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治县、平塘县、罗甸县、望谟县、册亨县、关岭布依族苗族⾃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治县云南省:西畴县、马关县、⽂⼭县、⼴南县、富宁县三峡库区⽔⼟保持⽣态功能区湖北省:巴东县、兴⼭县、秭归县、夷陵区、长阳⼟家族⾃治县、五峰⼟家族⾃治县重庆市:巫⼭县、奉节县、云阳县27849.6520.6塔⾥⽊河荒漠化防治⽣态功能区新疆维吾尔⾃治区:岳普湖县、伽师县、巴楚县、阿⽡提县、英吉沙县、泽普县、莎车县、麦盖提县、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乌恰县、图⽊舒克市、叶城县、塔什库尔⼲塔吉克⾃治县、墨⽟县、⽪⼭县、洛浦县、策勒县、于⽥县、民丰县(含新疆⽣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453601497.1阿尔⾦草原荒漠化防治⽣态功能区新疆维吾尔⾃治区:且末县、若羌县(含新疆⽣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3366259.5呼伦贝尔草原草甸⽣态功能区内蒙古⾃治区: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455467.6科尔沁草原⽣态功能区内蒙古⾃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翁⽜特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吉林省:通榆县111202385.2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态功能区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治县、丰宁满族⾃治县、沽源县、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内蒙古⾃治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正镶⽩旗、正蓝旗、太仆寺旗、镶黄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168048288.1阴⼭北麓草原⽣态功能区内蒙古⾃治区: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王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96936.195.8川滇森林及⽣物多样性⽣态功能区四川省:天全县、宝兴县、⼩⾦县、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雅江县、道孚县、稻城县、得荣县、盐源县、⽊⾥藏族⾃治县、汶川县、北川县、茂县、理县、平武县、九龙县、炉霍县、⽢孜县、新龙县、德格县、⽩⽟县、⽯渠县、⾊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马尔康县、壤塘县、⾦川县、⿊⽔县、松潘县、九寨沟县云南省:⾹格⾥拉县(不包括建塘镇)、⽟龙纳西族⾃治县、福贡县、贡⼭独龙族怒族⾃治县、兰坪⽩族普⽶族⾃治县、维西傈僳族⾃治县、勐海县、勐腊县、德钦县、泸⽔县(不包括六库镇)、剑川县、⾦平苗族瑶族傣族⾃治县、屏边苗族⾃治县302633501.2秦巴⽣物多样性⽣态功能区湖北省:⽵溪县、⽵⼭县、房县、丹江⼝市、神农架林区、郧西县、郧县、保康县、南漳县重庆市:巫溪县、城⼝县四川省:旺苍县、青川县、通江县、南江县、万源市陕西省:凤县、太⽩县、洋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镇安县、柞⽔县、旬阳县、平利县、⽩河县、周⾄县、南郑县、西乡县、⽯泉县、汉阴县⽢肃省:康县、两当县、迭部县、⾈曲县、武都区、宕昌县、⽂县140004.51500.4藏东南⾼原边缘森林⽣态功能区西藏⾃治区:墨脱县、察隅县、错那县97750 5.8藏西北羌塘⾼原荒漠⽣态功能区西藏⾃治区:班⼽县、尼玛县、⽇⼟县、⾰吉县、改则县49438111三江平原湿地⽣态功能区⿊龙江省:同江市、富锦市、抚远县、饶河县、虎林市、密⼭市、绥滨县47727142.2武陵⼭区⽣物湖北省:利川市、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655711137.3。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PPT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资源环境基础
河南省的资源环境基础是主体功能区 划分的重要依据,包括土地资源、水 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系统和环境容 量等。
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政策针对性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规划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提供依据, 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02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基础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和划分原则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等条件,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类型区。
划分原则
以高端要素集聚、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 主要特点,定位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引 擎。
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以产业 转型升级和城镇建设为主导,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
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以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为主导,实行开发 与保护并重的方针,确保生态安全和农业 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功能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任 务,严格限制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系统的 完整性。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 规划
• 引言 •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基础 •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现状 •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策略和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和农 业大省,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双重压力。
02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规划是实现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 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发展质量,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
关于重点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思考——以河南省为例
引导经济布局和人 口分布适应 自 之间的空间失衡 。改革开放 以来 , 在投 资和产业持续 向 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 逐步实现“ 一方水土” “ 与 一方经济” “ 、 一方人 口” 相 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推动下 , 经济布局也呈现 向经济发 然,
协调 。
收稿 日期 :2 0 O 0 ;修 回 日期 :20 0 7一 1— 2 0 7—0 2 7— 4
1 3 是统筹城 乡发 展 的必然要 求 .
我国的工业化是和城市化相伴的。要在一个农业人 口占很大 比重的国度推进工业化 、 实现现代化 , 离不开城
作者简 介:陈佳丽 (9 5一) 女 , 17 , 河南商 丘市人 , 经济师 , 读硕 在 士, 主要从 事项 目管理 、 工程 投资 咨询研 究, E— al zgc @ 16 ( m i)xsj 2 . l
家属负担公共支出, 这是导致区域不协调的重要原因。
1 科学发展观在 空间布局上 的落实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 以人为本 , 全面 、 协调、 可持
l 2 是从根 本上 改善生 态环境 状况 的关键举 措 _
经济分布与资源分布的空间失衡导致资源跨 区域调
续 的发展。其中 , 统筹城乡 、 区域、 人与 自然协凋发展的 动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向少数区位条件更好的区域积 但 这种经济的积聚 内涵要求都有赖于生产力在空 间布局上的优化和落实。 聚是工业社会的必然规律 , 问题在于 ,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 同区域 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 现有 以及今后的政策变化后可能出现的人 口集中是否与各区 相 开发 密度 和发 展潜 力 等 , 特定 区域 确定 为 特定 主 体 功 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就河南而言 , 当一部 将 其 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 4个主体功能 区的划分体 分的国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域 , 自然状况难以支撑 现 有 的且 不断 增长 的 人 口过 上人 均 3 0 00美 元 的小康 生 现 了科学 发展 观 的发展 理 念 。 活。对这类区域来讲 , 实现第一个翻番、 达到人均 1 0 0 0 11 是缩小 区域 差距 的重要途 径 _ 生态 环境已经不堪 重负。因此 , 谋划 区域协调发 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是 “ 十一五” 时期面临 的重大而 美元 , 要跳出行政 区的界限, 用更广阔的视野来考虑包括人 紧迫的战略任务之一 。区域发展不协调不是简单 的各地 展 , 区之间经济总量之间 的差距 , 而是人 口、 经济、 资源环境 口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问题。必须按照不 同区域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02•【字号】豫政〔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4月2日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第二节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第二章指导方针第三章主要目标第一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四章战略行动第二篇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第五章增强创新平台和载体支撑第一节引进培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第二节推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发展第三节加快建设郑开科创走廊第四节拓展提升多层次区域创新载体第六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第一节培育壮大创新企业群体第二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三节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第七章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第一节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第二节加强基础领域研究第三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第八章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第一节加强人才培养开发第二节更大力度引进人才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第九章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第一节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改革第二节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第三节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第三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第十章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第一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第二节巩固提升战略支柱产业链第三节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链第四节推动制造企业加能提效第十一章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第一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第二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第三节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第十二章建设高能级产业载体第一节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第二节加快服务业“两区”转型发展第四篇建设数字河南第十三章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第一节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第二节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第十四章加强数字社会建设第一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第二节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第三节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第十五章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第一节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第二节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第三节营造审慎包容的数字化发展环境第五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第十六章加快消费扩容提质第一节推进重点领域消费提档升级第二节培育新型消费第三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四节优化提升消费环境第十七章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第一节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向第二节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第三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第十八章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第一节提升供应链竞争优势第二节完善现代流通网络第三节健全流通体制机制第十九章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第一节提升郑州航空港支撑服务双循环功能第二节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第三节提高国际化双向投资水平第六篇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第二十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一节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第二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三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第四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第二十一章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第一节加大产权保护力度第二节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第三节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第二十二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第一节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第二节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第三节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第二十三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第一节加强宏观经济运行调节第二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第三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四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第七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二十四章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第二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三节推进粮食产业三链同构第二十五章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第一节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第二节做大做强高效种养业第三节完善现代农业装备和服务支撑体系第四节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第二十六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一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第二节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第三节建设文明善治乡村第二十七章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第二节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第三节培育城乡融合发展载体第二十八章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二节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二十九章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第一节做强做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第二节深入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第三节推动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第三十章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功能地位第一节提速提质建设洛阳副中心城市第二节培育发展洛阳都市圈第三节强化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联动第三十一章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第一节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协同区建设第二节发展壮大重要节点城市第三节加快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第四节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第五节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第三十二章深入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第一节夯实强县富民的产业支撑第二节加快县域改革发展第三节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贯通第三十三章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第一节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第三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第四节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区域空间治理第一节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节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第三节支持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第九篇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第三十五章系统布局引领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第一节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第二节加强新型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加速构建融合基础设施第三十六章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第一节打造多向连通的骨干运输通道第二节建设立体互联的内畅网络第三节构筑多层级的综合交通枢纽第四节全面提升交通服务效能第三十七章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第一节增强多元外引能力第二节完善能源输配网络第三节优化省内能源结构第四节提升能源储备调节能力第三十八章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第一节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第二节优化水资源配置第三节强化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第十篇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第三十九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一节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第二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第三节持续提升公众文明素养第四十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第一节加强黄河文化考古和遗产保护第二节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第三节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第四十一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一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二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第三节促进文化旅游全域融合发展第十一篇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第四十二章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第一节推进沿黄生态带建设第二节加强黄河干支流污染治理第三节规范高效利用黄河水第四十三章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第一节增强山地生态屏障功能第二节构筑生态廊道网络第三节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第四十四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节强化大气污染精准防治第二节深化水污染综合治理第三节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第四节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第五节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第四十五章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第一节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节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节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第四节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第五节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第十二篇加快建设开放强省第四十六章高水平建设开放通道枢纽第一节增强“空中丝绸之路”辐射力影响力第二节强化“四路”协同联动发展第三节加快发展航空经济第四十七章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一节深化高标准自贸试验区建设第二节完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第三节加力提效推进开放招商第四节深化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第四十八章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一节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第二节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第十三篇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素质第四十九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第一节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第二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第三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第四节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第五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第六节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五十章提速提质建设健康中原第一节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第二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第三节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第四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五节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第五十一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一节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第二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第三节发展银发经济第十四篇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第五十二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第五十三章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第一节千方百计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第二节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力度第三节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第四节加强失业风险防范第五十四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第二节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第三节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第四节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第五十五章促进妇女儿童和青年全面发展第一节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第二节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第三节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第四节支持家庭发展第五十六章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一节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第二节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第三节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第十五篇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五十七章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第五十八章确保经济领域安全第五十九章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六十章健全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第六十一章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第六十二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六十三章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第六十四章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第十七篇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六十五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六十六章建立统一规划体系第六十七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第六十八章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战略意图和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统筹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时空安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合理规划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及其建设思路
杜庆 霞
( 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河Leabharlann 郑州 4 5 0 0 0 5 )
【 摘 要 】新形 势下中原经济 区国土开发 问题面临诸多挑战,如工业化、城镇化 、人口增加等都增加 了用地需求 ,因此,科 学解决区内国土开发 问题迫在眉 睫。本文即结合 中原 经济 区的发展特点与国家 的主体功能区规 划意见 ,指出对 中原经济 区进行科 学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设置的必要性,从而坚定主体 功能区规划
策略 ,推动中原经济 区稳健发展。
【 关键词 】特点;必要性;主体功能区;规划
2 0 1 1 年初 ,国务 院印发 《 全 国 主 体 功 能 区规 划 》 , 中 原 经 济 区 正 式 纳入 规划 ;2 0 1 1 年1 0 月 ,国务 院制定下发 《 国 务 院 关 于 支 持 河 南 省 加 快建 设中 原经济 区的指 导意见 》;2 0 1 2 年l 1 月1 7 口 , 国务 院 正 式 批 复 《 中 原 经 济 区 规 划 》 , 中 原 经 济 区 己正 式 上 升 为 国 家 战 略 。 因此 , 分 析 中 原 经 济 区 问题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中原 经 济 区 具 备 良好 的 发 展 优势 ,但新 形势 下中原经 济 区国土开发 问题面 I 临诸 多 挑 战 , 为 应 对 挑 战 ,应 科 学 解 决 国 土 开 发 问 题 , 即要 科 学 规 划 区 内主 体 功 能 。 中 原 经 济 区 包 括 河 南 省 全 境 ,河 北 省 邢 台 市 、 邯 郸 市 , 山 西 省 长 治市 、晋 城 市 、运 城 市 ,安徽 省宿 州 市 、淮北 市 、阜 阳市 、一 毫州 I 市 、蚌 埠 市和 淮 南市 风 台县 、潘 集 区 ,山东 省聊 城 市 、菏泽 市 干 ¨ 泰 安 市东 平县 ,区域 面积 2 8 . 9 万平 方公 里 ,2 O l 1 年 术总 人 口 1 . 7 9 { / , , 地 区生 产总 值4 . 2 万亿 元 ,分 别 占全 国的 3 %、 l 3 . 3 % 和9 % 。 中 原 经 济 区 地 处 中 国 中 心 地 带 , 是 中 华 民 族 和 华 夏 文 明 的 重 要 发 源 地 ,是 全 国 主体 功 能 区明 确 的重 点开 发 区域 ,其 范 围涵盖 河南 伞 省 、延及 周 边 地 区的 经 济 区 域 ,地 理 位置 重要 ,市 场 潜 力 巨大 , 文化 底 蕴 深 厚 ,在 全 国改 革发 展大 局 中具有 重 要战 略地 位 。 中 原 经 济 区 发 展 特 点 首 先 ,具有 明显 的区位 优 势 。它是 全 国重 要交 通枢 纽 中原经 济 区地理位 置适 中 ,自然条件优 越 ,交通 四通 八达 ,具有承 东启西 、 实 现中部 崛起 的最佳地 理位置 ,是全 国 “ 两横 三纵 ”城 市化 战略格局 中 陆桥通道 和京广 通道 的交汇 区域 。2 O u年末 区 内铁路 营业里程 、高 速 公路通车 里程分 别达  ̄ } U 6 9 6 5 公 里 、8 3 2 3 公 里 , 占全 国 的 7 % .  ̄ 1 1 9 . 8 % , 运 营 民用机 场达  ̄ } l J 7 个 ,在 全 国综合 交通运 输 网络 中具有 重要 的枢纽 地 位 。 郑 州 航 空港 区位 优 势 特 别 明 显 , 在 已有 的 陇 海 、 京 广 、 焦 枝 、 新 菏 等 铁 路 和 公路 交 通 的 基 础 上 , 随 着 国 家 大 通 道 连 霍 、京 珠 、 阿 深 等 高 速 公 路 的 贯 通 ,综 合 交 通 的 区 位 优 势 更 加 突 出 ;它 还 是 我 国 重 要 的通 信 枢 纽 之 一 , 现 有 管 道 运 输 条 件 较 好 , 西气 东 输 和 南 水 北 调 中 线 工 程 的 建 设 , 也 势 必 极 大 地 改 善 本 区域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条 件 。 第 二 ,具 有 较 好 的 资 源 条 件 。 首 先 农 产 品 资 源 丰 富 。农 业 生 产 条 件 优 越 ,农 产 品 资 源 在 全 国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是 我 国粮 食 和 经 济 作 物 的 主要产地 。粮食产量超过 1 亿 吨 , 占全 国 的 1 8 % 以上,其中小麦产量5 4 0 0 万 吨,接近 全 国的5 O % :棉花 、油料 、畜禽产 量分别 占全 国的1 8 . 4 % 、 2 O . 5 %、1 4 . 8 9 6 ,特色农林产 品在全 国 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 ,中原经济 区 是 矿 产 资 源 的 富 集 区域 ,其 中钼 矿 、铝 土 矿等 在 全 国 占据 明 显 优 势 。 第 三 , 具有 一定 的产 业基 础 中原经 济 区矿产 资源 丰 富 ,煤 、 铝 、钼 、 金 、 天 然 碱 等 储 量 较 大 ,是 我 国 中西 部 地 区乃 至 全 国重 要 的 能 源 、原材 料和 装备制造业基地 。同时 ,工业 门类齐全 ,装备 、有色 、食 品产 业 优 势 突 出, 电子 信 息 、汽 车 、轻 工 等 产 业 规 模 迅 速 壮 大 ,形 成 了 比较 完 备 的 产 业 体 系 。如 郑 州 的汽 车 、 电子 信 息制 造 业 、铝 工 业和 商 贸 流通业 等有 比较优势;洛阳的装备制造 、铝 电等产业 占有重要地位 ;平 顶 山、焦 作是大型能源基地 ;新乡 的轻纺 、电器工业基础较好 ;漯河 的 食 品工 业 、许 昌 的 电力 装 备 制 造 业 等 皆是 全 国闻 名 。 第 四,具有广大 的市场空间 。首先 ,它城镇化进程较快且具有较 多 的城镇 。中原经济区是我 国中部地 区城镇最为密集 的地 区,城镇化 率达 到4 0 . 6 % ,正处于 工业化 、城镇 化加速推进 阶段 ,投 资和消费 需求 空间 广 阔,市场优 势 日益显现 。同时 ,其人 口总量大 ,劳动力素质 也在不 断 提 升 , 是 全 国 劳 动 力 资 源 最 为 丰 富 的 区域 之 一 。再 者 , 其开 放 型经 济 也 在 快 速 发 展 , 全 方 位 开 放 格 局 逐 步 形 成 。这 些 都 促 使 其拥 有 巨 大 的 市 场 空 间 ,释 放 更 多 的 市场 能量 。为 经 济 增 长 打 下坚 实 的基 础 。 最 后 , 历 史 文 化 底 蕴 厚 重 ,旅 游 资源 丰 富 。 中 原 地 区是 中 国 古代 先进文化 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富有开拓进取和 兼容并 蓄的优 良文化传 统 。北宋 以前 ,中原经 济 区区域长期 为古代 中国政治 、经济 、文化 中 心 ,洛 阳、开封、郑州在 中国第八大古都之列 。该区域 具有 共同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二类指标
4、生态系统脆弱性 5、生态重要性
保护类指标
3、第三类指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可利用土地资源 7、可利用水资源 8、环境容量 9、自然灾害危害性 10、战略选择
辅助类指标
4、第四类指标
定性指标
• (二)单要素评价
1、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度 (1)技术方法 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采用可利用土地资源丰 度指标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丰富状况: 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度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 (二)划分原则 • 分类的依据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集聚程度和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四类主体功能区,实现社会公 共服务均等化。
• • • • 1、优化布局结构 2、坚持集约开发 3、统筹协调开发 4、保护自然环境
三、主体功能区分类
(一)优化开发区域
• 是指经济 比较发达、 人口比较 密集,开 发强度较 高,资源 环境问题 更加突出 的城市化 地区。
8、经济发展水平
• (1)技术方法
• 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经济发展水平 是人均GDP和GDP增长强度之积,即„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K(GDP增长强度),K的赋值则按 照不同的GDP增长率取1-1.5。河南省选取2005年 GDP、2000年GDP、人均GDP等三个评价指标: • [GDP增长率]=([GDP2005]/[ GDP2000])1/5-1 • K([GDP增长率])的赋值参照规划规程 • [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 ×K([GDP增长率])
各项指标值极值 标准化处理
各类指标项空间 评价制图
指标项归并计算 P1值 P2值 P3值 A值 功能区初步划分 方案比较 主导因素权衡
P1、P2、P3及A 值空间分布制图
功能区划分调整
各类 功能区制图
(一)指标体系确定
1、第一类指标 1、人口集聚度 2、经济发展水平 3、交通可达性 发展类指标
主 体 功 能 区 指 标 体 系
(2)评价结果
•
从空间上看,黄淮海平原 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平原区域人 口密度较大,地势复杂的区域 人口密度较小,郑州、焦作、 濮阳、许昌、漯河、商丘、周 口等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其它区 域。人口流动性较强的地区主 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开封、 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 安阳、濮阳、济源等市市区, 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市区的经 济发展水平较高,非农产业在 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从而导致 该区域非农从业人员所占的比 例高于其他区域。受人口密度 和人口流动性的双重影响,人 口集聚度较小的区域为南阳、 信阳、驻马店、商丘市,人口 集聚度较大的区域为郑州、焦 作、许昌、周口市。
(四)禁止开发区域
• 是指依法设 立的各级各 类自然文化 资源保护区 域以及其他 需要特殊保 护、禁止工 业化城镇化 开发的农业 地区和生态 地区。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
五、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主 体 功 能 区 划 分 技 术 路 线
单项指标项 数据的采集 各类指标项分级 及空间分布制图
各指标项数据整理计算 各指标项分级评价 聚 类 合 并 主 导 因 素 法 各指标项空间分布
• (一)指导思想 •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 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 展的要求,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 共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2)评价结果
7、人口集聚度
• (1)技术方法 • [人口密度]=[总人口]/[土地面积] • [人口流动强度1]=[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 人口]×100% • [人口流动强度2]=[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全 部从业人员]×100% • [人口集聚度1]=[人口密度] ×d([人口流动强度 1]) • [人口集聚度2]=[人口密度] ×d([人口流动强度 2])
(二)重点开发区域
• 是指有一 定经济基 础、资源 环境承载 能力较强, 发展潜力 较大,进 一步集聚 人口和经 济条件较 好的城市 化地区。
(三)限制开发区域
• 是指关系 国家农产 品供给安 全和生态 安全,不 应该或不 适宜进行 大规模、 高强度工 业化城镇 化开发的 农业地区 和生态地 区。
4、关于“主导因素法”划分水源涵养类限制开发区 •
9、交通优势度
• (1)技术方法 • 交通优势度主要选择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 响度以及区位优势度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县级 区域的交通优势度。 • [交通网络密度]=[公路通车里程]/[县域面积] • [交通干线影响度]=[对县域按复线铁路、高速公 路、主枢纽港、单线铁路、国道、一般港口、干 线机场顺序进行其影响度求和] • [区位优势度]=[距全国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
2、关于“主导因素法”初步划分重点开发区
• 河南省重点开发区划定的关键条件:
• • • • • • 在A值法划分基础上运用“主导因素划分法”进行重点开发区的 划分。重点开发区至少满足以下4个以上条件。 (1)人口密度超过700人/平方公里(全省平均人口密度为600人/ 平方公里); (2)单位面积GDP产出超过1000万元/平方公里(全省平均为680 万元/平方公里); (3)依托中心城市城镇人口100万人以上; (4)开发强度(建设用地/总用地)在15%以上(全省平均为 12.88%); (5)战略重点选择区:重点开发区作为经济和人口的聚集区,区 域空间发展格局对于其划定意义重大。 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 区如中原城市群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如陇海铁路与京广铁路产 业轴、洛平漯产业轴、沿太行山前经济发展轴、宁西铁路产业轴等地 区将成为全省重点开发区的主要范围; (6)集中吸纳地级市所辖范围内产业和人口,推进辖区内工业化 和城市化。
(2)评价结果
• 在空间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集中在交通区 域好、制造业基础较好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地 区,经济增长较慢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黄 淮海平原等传统农区。 • 人均GDP较高的地区主要是河南省经济尤其是 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区 域范围内,如郑州市区、巩义市、荥阳市;人均 GDP较低的区域主要是传统平原农区,这里经济增 长较慢且人口较其它区域较多,如商水县、郸城 县。
•
3、关于“主导因素法”划分限制开发区(农业地区)
• • • • • 从河南省来看,满足以下两个以上基本条件, 可以划为保障食物安全为基本方向的农业类限制 开发区。 (1)基本农田占总面积的比重超过50%以上的 地区(全省平均值为41.46%); (2)地形坡度在25°以下; (3)人均占有粮食产量800千克以上或单位面 积产量1000千克以上; (4)划定的农业限制开发区在空间上保持一 定的连续性。
• • • •
(二)未来挑战
• • • • • 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3、工业化加快推进 4、基础设施继续完善 今后十几年,是我国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 历史时期,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极为重 要,针对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应对未来诸多 挑战,必须积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二○○八年四月
•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 意义 •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三、主体功能区分类 •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构成 • 五、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意义 • (一)国土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土空间 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 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 1、资源环境问题凸现 2、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3、空间结构不合理 4、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
(2)评价结果
6、自然灾害危险性
• (1)技术方法 • 在全面分析影响河南省各类灾害发生频次、
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从影响区域开发 的角度出发,选取洪水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危 险性、地震灾害危险性三个指标作为河南省主体 功能区划分的自然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指标。 • [自然灾害危险性]={ 0.35*[洪水灾害危险性]+ 0.35* [地质灾害危险性] +0.30* [地震灾害危险 性] }
(三)类型区划分
• 1、关于开发评价综合指数分级及功能区类型划分
对于每个县级行政单元的9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分级 打分,1分为最低等级,5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指标项的 内在涵义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将9项指标分为三种类型: 即第一类指标P1、第二类指标P2和第三类指标P3。 利用这三类指标确定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A。 即A=kP1-P2 其中k为P3正弦变换后的值。 将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分为八级,得 出每一个评价单元适宜开发的强度。
•
•
•
•
•
• •
(3)评价结果
3、环境容量评价
• (1)技术方法
•
大气环境容量(SO2)计算 水(COD)环境容量的计算
•
•
综合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2)评价结果
4、生态系统脆弱性
• (1)技术方法
•
由于地貌类型的过渡性,以水力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 成为河南省突出的生态问题,豫东平原大部分处于黄河故 道和黄泛区,土地沙漠化问题也较严重。土壤盐渍化在河 南有一定程度的分布,根据河南实际,选择沙漠化脆弱性、 土壤侵蚀脆弱性、土壤盐渍化脆弱性三项指标进行生态脆 弱性的评价。
[生态系统脆弱性]=MAX{[沙漠化脆弱 性],[土壤侵蚀脆弱性],[土壤盐渍 化脆弱性]}
(2)评价结果
5、生态重要性
• (1)技术方法 • [生态系统脆弱性]=MAX{[水源涵养重 要性],[土壤保持重要性],[防风固 沙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 [特殊生态系统重要性],[森林生态系 统重要性],[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