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运用

合集下载

地方题材小说、散文里的方言词语运用

地方题材小说、散文里的方言词语运用

地方题材小说、散文里的方言词语运用上篇文章我们谈了方言小说,说的是那些从叙事、描写到人物对白的语言,方言占绝大部分的作品。

但还有另一类文学作品,写的是地方题材,某个地区的风物情景,特殊的有着方言区文化性格的人物,适当使用方言词语来描写这些风物、塑造这些特别的人物性格,我想是完全可以的,有时甚至是必要的。

“方言小说”与“小说中的方言”的界限,有时只是使用方言词语的数量的差别,而这种数量的差别就成了划分彼此类型的性质之别。

民俗学者郭马风先生在《钟勃的两部潮州方言小说》中说过:“民国初年正式出版的传抄本长篇小说《三春梦》(撰人不详),以至解放后一些描写地方题材的小说,如王杏元的《绿竹村风云》等,叙事对话都是通用语,对方言词只是有选择地少量运用。

因此,不能称方言小说。

”(《汕头日报》1999年3月9日《潮风》版)沿着郭马风先生的指引,我查阅过《三春梦》(薛汕校点,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果真如郭马风先生所言,是以半文言的书面语演义“刘进忠反潮州”(反清复明)故事,方言成分实在不多。

而《绿竹村风云》就不同了,我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读大一时(1978.10-1979.07)时就喜欢上它了(那时读的是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再版本,此书1965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最新的版本是花城出版社的2019年版)。

因为题材写的是饶平的故事,不但风物情景熟悉,母语方言的人物对话如与读者交心,读之经常发出会心的微笑,因而印象特别深。

莫名地,还喜欢上了阿狮的“入党申请书”,读一遍就背诵下来了,至今不忘:“余一向慕党,功高德厚,治国有方,爱民如子,威震天下矣。

……”关于《绿竹村风云》的评论文章,写得好的,过去有杨嘉发表于《学术研究》1966年第1期的《生活的艺术结晶——评<绿竹村风云>第一卷》,最近的有郑明标发表于《潮商·潮学》2018年第7期的《论王杏元长篇小说<绿竹村风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络上查阅,我这里就不再饶舌了。

简析长篇小说《笨花》中的方言词汇及语法现象

简析长篇小说《笨花》中的方言词汇及语法现象

简析长篇小说《笨花》中的方言词汇及语法现象长篇小说《笨花》以冀中平原上一个小村子的生活为蓝本,将风云变幻的历史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小说的语言颇具地域色彩,使用了大量的冀中方言词汇,语句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方言特色的语法现象。

本文对此稍作分析。

一、方言词汇(一)名词1.紫花a.还有一种笨花叫紫花,也是三大瓣,绒更短。

b.紫花不是紫,是土黄。

c.紫花织出的布叫紫花布,做出的汗褂叫紫花汗褂,做出的棉袄叫紫花大袄。

(《笨花》71页,以下同)从例句a、c中可得出,“紫花”是冀中平原出产的一种棉花,该词是特色物产的名称,具有方言色彩。

例句b中“紫花”指一种颜色,《现代汉语词典》中“紫花:淡赭色。

”2.缠绞四两银子足够家中老母一年的缠绞了。

(33页)“缠绞”,也有方言中称“嚼裹”、“缴裹”,指生活费用。

3.物件a. 向喜……观察起火车这个尚属稀罕的物件。

(38页)b. 金针这物件像薄荷的性子,薄荷也待见水。

(134页)c. 全家人都说有备的脾气怪,对吃的物件太挑拣。

(244页)《现代汉语词典》中”物件:泛指成件的东西。

”在这里该词的意义显然并非如此,a句中“物件”指火车;b句中指金针,是一种植物;c句中指可吃的食物。

这些都不是“成件的东西”,该词在这里是方言词汇,指东西。

有语言学者认为“物件”一词为含有“量词语素”的名词性复合词。

“量词语素”就是以量词的身份出现在复合词中,它并不表示自身作为实词时所表示的那个意义,即“件”在该词中没有实在意义,“物件”即“物”,指事物,东西。

4.把式a.客人吃时,把式先用刀把火烧片开。

(52页)b.自家开着花坊,轧花、弹花,雇着把式“蹬包”向外运货。

(73页)“把式”在这里是指人的方言名词,指在各种行业中具有专项技能的劳动人员。

例如:庄稼把式、淘金把式、好把式。

(二)单音节动词1.使a.但他不笨,会使牲口。

(3页)b.桂呀,┈┈十四五就该顶个大人使了。

(30页)a句中“使”指使役,使用(牲畜等);b句中指使唤、支使。

以《受活》为例浅析阎连科小说中方言运用与创作的关系

以《受活》为例浅析阎连科小说中方言运用与创作的关系

以《受活》为例浅析阎连科小说中方言运用与创作的关系作者:李文畅熊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摘要:河南籍作家阎连科创作了很多具有本土特色作品,《受活》是其中的一部。

作品中方言的使用随处可见,方言的使用对其创作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受活》为例浅析阎连科小说中方言运用与创作的关系,对于了解阎连科,乃至河南籍作家的本土化作品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阎连科;受活;方言;文学创作[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2自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展推广普通话工作以来,作家在创作时在使用方言的态度上多数呈保守的态度。

当时著名作家秦牧说“文学工作者唯有学好普通话,才不至于把外地人读了完全莫名其妙的方言土语,乱七八糟地塞进文学作品里去,使人望而生畏,无从索解。

”[1]。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方言在文学创作中受到很大的压迫。

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河南籍作家阎连科坚持自己本土化倾向写作方式,努力发掘方言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以适应和满足文学创作的要求,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受活》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阎连科认为:“对方言的运用是希望语言回到常态的语言之中,让语言回到常态中,对《受活》而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方言的开掘与运用。

”[2]也正如阎连科所思考的这样,他的观点在《受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回击了反对作品中渗入方言的保守创作态度。

莫言在《丰乳肥臀》的序中说到“方言土语自然是我们的语言富矿,但如果只局限在小说对话部分使用方言土语则是一个误区。

把方言土语融入叙述语言,并希望借此实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才是对语言真正贡献”[3]在《受活》的叙述中阎连科使用了大量豫西当地的方言词汇,方言修辞以及方言语调,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阎连科在谈《受活》创作感受时所说:“我没有能力拯救方言,也没有能力让方言走进汉语写作。

叶紫小说新解

叶紫小说新解

2016年12月第37卷第6期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Dec. ,2016Vol.37 No.6叶紫小说新解郭霞1>2(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l〇〇875;2.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摘要:通过细读文体、实地走访考察及进行相关研究,认为叶紫的小说中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价值:农民精 神的剖析、女性解放的探索、知识分子问题的探讨、军旅叙事、地方特色。

这五个维度中,学界对叶紫关于知识分子叙 事的研究很少涉及。

在对叶紫小说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以期充实对于叶紫的研究。

关键词:叶紫;革命文学;左翼作家;鲁迅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D0I:10.3969/j.issn.1672-8173.2016.06.009学界对湘籍作家叶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 3〇一〇年代,80年代以后的研究相对较少。

这位战 斗的文学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丰收》《星》等18个中短篇小说(其中《菱》未及完稿),《夜雨漂 流的回忆》《还乡杂记》等16个散文,另有文论多篇。

1935年3月,叶紫的短篇小说集《丰收》以“奴隶社”和“容光书局”的名义,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鲁 迅先生为之作序,称“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并 评价叶紫的作品是战斗的文学;1936年12月,中篇 小说《星》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之一,由文化 生活出版社出版;1937年4月,短篇小说集《山村一 夜》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936年叶紫自 己编定《叶紫散文集》,收散文16篇,曾由上海商务 印书馆打好纸型,因抗日战争爆发未能出版。

自问世 起,便不断有研究者从“革命”的角度对叶紫的小说 加以研究,这一方面由于作品本身所反映的内容确实 与火热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先师鲁迅 的经典评价以及评论者所处时代社会的背景不无关 系。

总的看来,自30年代以来,贯穿整个20世纪对 于叶紫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革命文学与乡土文学 这两个维度上,新世纪以后,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展到 了女性问题、地域文学等其他方面。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方言话语的翻译转换分析——以《苔丝》和《卖花女》为例

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方言话语的翻译转换分析——以《苔丝》和《卖花女》为例

2021年3月第29卷第1期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 f X i' 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Mar. 2021Vol. 29. No. 1文学文体学视角下方言话语的翻译转换分析—以《苔丝》和《卖花女》为例姜静(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_81)摘要:文本体裁和话语模式是文学翻译中常需考虑的因素。

本文对英文小说《苔丝》和戏剧《卖花女》汉译本中语言变异和零散句式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方言话语的转换特征。

研究表明,话语模式和翻译目的影响着方言翻译策略的类型,以及方言标记使用的频率。

从方言话语在小说和戏剧中的翻译转换特征可以看出,与方言话语翻译相关的参数中,文本体裁、语域和方言的人际功能是文学文本中影响方言翻译抉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方言;语域;语篇功能;文学体裁;文学文体学;文学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76(2021)01-0094-05Abstract :Genre and mode are crucial factor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Through a stylistically quantitative study of dialectal fea­tures and minor sentences in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ess o f the d' Urbervilles and Pygmalion,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ype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he frequency of dialect features in translations are concerned with text genre and textual function of the dialect in the origianl text. By delving into the dialectal features of the transl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ext genre,register, and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a dialectal discourse constitute the commonly used variables for dialect translation.Key words:dialect;register;textual function;literary stylistics;literary translationi•引言G reg〇ry(1967)根据传播媒介的差异提出了话语模 式分类,使话语突破了对话和书写的简单划分。

小说写作运用方言词语的原则论析——以铁凝的《笨花》为例

小说写作运用方言词语的原则论析——以铁凝的《笨花》为例

M a ,0 y2 09
第 2 卷第 3期 2
Vo.2 N . 1 o3 2
小说写作运 用方言词语 的原 则论析
— —
以铁 凝 的《 花 》 例 笨 为
许 建 中 , 健雄 唐
(. 1保定学院 中文系, 河北 保 定 0 10 ; . 7 0 0 2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河北 石家庄 0 0 1 ) 50 6
凝 在其 长 篇小 说 《 花 》 笨 …中 , 频 娴 熟 地 运 用 冀 中 频
第一 , 同语 没有 适 当的词 语可 用 时 , 共 只好 用方 言词语 。
例如《 花》 二太太 跟 向喜撒 泼 , 笨 写 向喜恼 怒
过后 心想 : 自己 ‘ ’ 的女人 , “ 修 吓 自己不迁 就谁迁
有 一些 用例值 得 商榷 。
关键词 : 小说写作 ; 方言词语 ; 铁凝 ;笨花》 《
中 图分类 号 : 0 H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4 2 9 (0 9 0 — 0 9 0 17 — 4 4 2 0 )3 0 8 — 5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最真切 、 生活气息最浓郁 的文学体裁。 比起诗歌和散文来 , 小说创作对方言词 语 的需求更 切 , 言词语 在小 说 中 的用 场 也更 大 。 方 铁
围, 提高小说 的传世价值 , 小说 中运用方言词语须有 所节制。 我们认为 , 小说写作运用方言词语宜遵循五 项 “ 则 ” 斟 酌 必 要性 , 求 准 确 性 , 虑 可 读 性 , 原 : 讲 考 遵 守规范性 , 注意协调性 。 本文 以《 笨花》 为例 , 试作
论析 。

敞, 心想 :我那时候也够缝鱼 的”1 。烧包 ” “ [伦 “ 1 形容

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方言——正文

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方言——正文

引言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许多的作家在自己的方言土语中汲取营养并且获得成功.方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的地域特色,它的鲜活和魅力的个性。

[1]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手机》,就是刘震云用四川方言和河南方言进行的创作,还有《疯狂的石头》中的重庆方言,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使用山东登州方言的代表作家莫言和张炜,分别写出了《红高粱家族》和《古船》,山西味浓郁的作家赵树理写出了《小二黑结婚》这部极大体现山西生活风貌和习俗的小说。

这些都是一些成功运用作家所熟悉的方言写作的例子。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地区的方言都是这么的著名,尤其在文学、文化领域。

因为有些地方的方言发音比较有特色,所以写出东西来受到很大的关注,像陕西方言、四川方言和北京方言等,就经常地以文学的形式出现,向人们传播着这个地域所具有的文化。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最值得谈论和关注的方言莫过于描写晋陕乡村的作品和京味题材的小说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陕西方言进行创作的作家。

陈忠实的《白鹿原》用的是关中方言,而路遥、史铁生则是通过对陕北方言的运用写出了如《平凡的世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在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章。

这些陕籍作家对于方言的运用已经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于是一部部展现于小说中的富有陕北文化气息的活生生的人物被读者们感知和记忆.本文在这里挑选了在陕北作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路遥的著名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来进行尝试性解读,对《平凡的世界》中陕北方言的提炼使用进行剖析,并且分析陕北方言在小说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小说创作中较早运用陕北方言的是根据地作家那些陕北题材的作品。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柳青的《铜墙铁壁》、《种谷记》,欧阳山的《高干大》等小说,都有对陕北方言的采用。

[2]但是在这些根据地的作家作品中,陕北方言仅仅是以大众化的、口语化的形式被采用,而描写乡村所具有的地域特性、农村生活的陕北趣味性,并将陕北方言提升为一种文化的作家作品并不多见。

但是到了近二三十年在路遥等陕籍作家的倾力描绘之下,陕北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才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和兴趣。

古渡头现代文叶紫阅读答案

古渡头现代文叶紫阅读答案

古渡头现代文叶紫阅读答案在古代文学中,古渡头常是一个特定的景物,常常被用来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的描述。

但是,在叶紫的小说中,古渡头出现了非常不同的角色。

在叶紫的小说中,古渡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文学描述,而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情感表达的场所。

本篇文档将针对叶紫小说中《古渡头》的角色、意义、文学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阐述做出详细的阐述。

古渡头作为梦想与现实的象征在《古渡头》这个小说中,古渡头的存在可以看作是一个联接梦想和现实的桥梁。

故事中的男主角陈大坚持自己要开的饭店一直没有成功,而妻子却成功地成为了一名警官。

在快要绝望的时候,陈大与妻子在古渡头相遇,而这次相遇,却成为了叶紫小说中生动的象征。

在这里,古渡头成为了那个“拥有未来的地方”,代表着一个“眼前的现实与梦想相连的地方”。

尽管之后的故事发展并不如预期顺利,男主角的挫折与失败甚至超出了他自己曾经平凡的以为所能承受的范围。

面对一切的挫折,男主角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古渡头这个地方,寻求一些宽慰和勇气。

在故事的结尾,古渡头的蓝色海水并没有给主角带来更多的好运,而是成为了一个更加沉重的象征,代表了一个好运即将来临的空洞承诺。

古渡头作为情感表达的场所在小说中,古渡头作为一个情感表达的场所,不仅是代表了梦想和现实的悲剧性结合,同时也是情感表达的一个缩影。

在叶紫的小说中,古渡头不仅是现实和梦想相交的地方,也是陈大以及所有人类情感的抒发地。

因为古渡头的而存在,不同的人们得以在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相遇,记录了不同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状态。

正如小说中的一句台词所说:“在这个地方,有人在这里面对着,有人在这个地方熬着夜,有人在这里面对着自己的情感”,这里的“这个地方”正是指的古渡头。

古渡头的文学特点作为叶紫小说的一个中心场景,古渡头的文学特点也十分鲜明。

首先,古渡头作为场景的描述中,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是通过读者的想象来探索的。

在叶紫的小说中,古渡头没有太多的描绘,因此,读者必须想象这个地方的感觉,反映出叶紫厉害的表现力和文字的运用。

试论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试论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试论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1. 丰富语言表现形式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具体形式,它随着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而存在。

方言可以丰富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形式,增强作品的地方特色。

方言用词朴实、直白,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有助于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

例如鲁迅的小说《药》中采用的南京方言,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南京街头巷尾的热闹和生活气息。

2. 增强地域感方言不同于标准化语言,它反映的是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有助于增强作品的地域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品所处的地域特征。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大量北京方言,使得小说更具有北京地方特色和地域感。

3. 展现人物形象方言可以展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特征。

不同地域的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特点和词汇用法,有时还反映了地方人的性格、心理等。

通过运用方言,作家可以更准确地塑造出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例如在曹雪芹的小说《石头记》中,贾母在和薛姨妈说话时使用了杭州方言,表现了她对薛姨妈的亲切和熟悉,也突出了她的地位和社会地位。

4. 塑造情感氛围方言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氛围。

不同地域的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特点和语气,表达情感时也有不同的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以利用方言来营造情感氛围,增强情感的真实性。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采用了安徽方言,表现了主人公的泥土气息和淳朴性格,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总之,方言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作用,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语言表现形式,增强地域感,展现人物形象,更可以塑造情感氛围。

方言的运用需要慎重考虑,不当的使用可能会影响作品的表达效果。

对于文学作者而言,合理运用方言,既可以弥补标准化语言的缺陷,又可以创造更为真实的艺术效果。

浅谈文学语言及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浅谈文学语言及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以“部分暗示整体”
–短篇小说的空间结构,被看作是更具表现现代人把握“此在”的思 维特点的“现代性”。短篇小说叙事简约,以空间性来展示人性的深 度和广度。
短篇小说的空间结构和美学张力
短篇小说的美学张力:
–在表面丧失叙事速度感后,其实真正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瞬间内 爆即永恒”的美学张力(如欧-亨利式结尾),而短篇对细节真实性 的追求,符合这种瞬间美的要求,并符合读者现代性的认知。
短篇小说的结构设计和展现(八)
短篇小说的结构角度表现——“视野”:
–以小现大:以小场景、小故事、小冲突,表现大内涵。如古 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欧· 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
–全景素描:指"生活流"式作品。似无剪裁地、全面铺开式表现 日常生活的场景、过程,给人一种真实朴质、无丝毫文人刀斧 痕的感觉。如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单位》等。
美学张力引起社பைடு நூலகம்共鸣
–历次时代大的变动,短篇小说和诗歌一样,都成为开风之先的文体。 短篇小说能够集中地将这一时代人们心灵和思想的巨变,以“内爆” 的“空间点”的形态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典型性的关注态势。 –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
短篇小说的结构设计和展现(一)
短篇小说结构体的设计
–必须体现六个字:简洁,形象,兴味。而这六字,则主要落实在场 面(或称描述单元)与情节(或称事情转折点)的设置上。
创作失败原因:
–单元描述缺乏艺术性-——语言。 –单元描述和情节转折点没有交织在一起——构思。
短篇小说的结构设计和展现(四)
短篇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由危局或转折点构成的。 –危局可以出现在一个描述单元里,也可出现在两个描述单元 里(或之间)。如: 《炸酱面》。 –小说中只提供描述单元,并不能构成情节,但是依然可通过 聚会和交流刻画人物,常发生在小小说。如:小小说《过年》。 –激起读者兴趣:就要选择可以导致小说的情节转折点的描述 单元(一个或是N个)。如:电视剧的创作特点。

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运用

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运用

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汉语言文学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黄玉莹摘要:叶紫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湖南籍乡土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反映了湖南农村的阶级斗争,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而方言在反映地方色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主要研究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重点分析方言名词性词语、方言动词性词语、方言形容词以及方言句式。

关键词:叶紫小说方言方言词语一、方言词语在叶紫小说中的运用方言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能够反映某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方言要素,无疑会增加作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本文主要讨论方言词语在叶紫小说中的运用,主要涉及其小说中出现的方言名词性词语、方言动词性词语、方言形容词以及方言句式。

(一)方言名词性词语的选用叶紫小说中,方言名词性词语出现较多,主要有三类:称谓名词、指物名词和时间名词,下文将逐一分析。

1.方言称谓名词称谓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语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叶紫小说中的特色方言称谓词有很多,如:翁妈(祖母)、堂客(妻子)、岳老子(岳父)、老倌(老头或丈夫)、后生子(年轻小伙子)、伢子(儿子或男孩子)、细媳妇(童养媳)、老倌子(老头子)、男人家(男人)、老人家(老人)、野老公(情夫)、野婆娘(情妇)、长工司务(长工)、鬼婆子(不讨喜的女性)、猪婆子(骂人时常用)。

在益阳方言中,有一类称谓词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护、疼爱。

如:伢子(儿子、男孩子)、妹子(女儿、女孩)。

在叶紫小说中多次出现“伢子”这个词。

例如:(1)“伢子啊!你,你应当记着!……”(《夜哨线》)(2)“李家有什么不好呢?那伢子,”老妇人闷气地想……(《菱》)例(1)中的“伢子”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称。

一句“伢子”,包含着苦命的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惜和殷切的希望。

例(2)中的“伢子”是老妇人对女儿的青梅竹马官保的昵称,不难看出潜藏着老妇人对官保的喜爱之情。

益阳方言中还有很多带贬义的称谓词,如:老鬼、鬼崽子、猪婆子、鬼婆子、狗崽子、懒精、砍头鬼、憨子(做事不性急)、马糊(做事不认真不精细),这些词也出现在了叶紫的小说中。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及相关问题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及相关问题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及相关问题——以当代江西作家作品为考察对象李胜梅(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南昌 330047)内容摘要:出现方式表现出如下不同层次:1、直接选用方言词语和语法格式,不作解释。

2、方言成分和相应的共同语成分在语篇中前后出现,既起释义作用,又起语义强调、节奏协调等作用。

3、方言成分“升格”为作品的描写对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地域文化。

几个相关的问题:1、方言成分的出现方式,与作家的创作意图、对方言的敏感和判断力、语言规范化意识等相关。

2、若说明方言成分的地域来源,可使人物描写真实自然,作品地方特征突出而统一,作家语言风格显得稳定成熟。

3、而泛地域的方言成分,虽可实现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并体现新奇感,但方言来源芜杂不利于作品语言风格的统一。

4、方言词语和语法格式的适时适地无阅读障碍的运用,可弥补共同语某些成分的不足,可提升方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江西方言共同语方言成分同义形式文学语言江西境内的方言,主要是赣方言、客家话、江淮官话等。

由于下面几个原因,本文将它们统称为“江西方言”。

(1)在江西境内,这几种方言相毗连,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语言成分有相互渗透的现象,某些词语、句子或表达方式是这些方言所共有的。

(2)有的江西作家会几种方言,比如母语是赣方言又会江淮官话。

(3)有的作品同时描写叙述赣方言、客家话、江淮官话等地区的人和事。

语料来源:母语是江西方言的当代作家所创作的小说、报告文学等。

胡平《斜阳下的躁动》(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简称“斜”;胡平《中国的眸子》,“眸”;陈世旭《裸体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裸”;陈世旭《将军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将”;陈世旭《试用期》(《十月》2001年第3期);胡辛《蔷薇雨》(作家出版社1996),“蔷”;熊正良《谁在为我们祝福》(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谁”。

部分例句来自《江西日报》(主要是2001年),简称“报”。

从淮安方言看《醒世姻缘传》里的一些字词

从淮安方言看《醒世姻缘传》里的一些字词
了个够遥 冶 叶醒曳第十九回院野两口子拿着馍馍就着肉袁你看他攮 袁
馋的那同院子住的老婆们过去过来袁嘓嘓儿的咽唾沫遥 冶叶说 文曳院野颡袁额也遥 从页袁桑声遥 冶叶方言曳卷十院野额袁颡也遥 冶叶醒曳 句中野你看他攮颡冶应为野攮嗓冶袁意思是你看他大口吞吃的样 子遥
4. 枵咱揶i蘅53暂院不厚尧薄袁例如院外面冷死得了袁就穿这一 件 薄薄的怎干行哩遥野枵冶袁本义为大木中而空貌袁叶说文窑木 部曳院野枵袁木根也遥 从木袁号声遥 冶叶广韵曳院野许娇切袁平宵晓袁宵 部遥 冶叶左传窑襄公二十八年曳院野枵袁秏名也遥 冶叶天公开物窑乃服窑 夏服曳院野又有蕉纱袁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袁轻细之甚袁值 贱而质枵袁不可为衣也遥 冶野枵冶在此处为薄义遥
- 16 -
2018年 第24 期渊总第798期冤
也遥 从水袁此声遥 冶叶正字通窑水部曳院野泚袁汗出貌遥 冶淮安方言也 有野夏天我脸上汗 出冶说法遥
叶醒曳第二十一回院野碧清的一泡尿 将上去袁笑的一个 家不知怎么样的遥冶野雌冶袁叶说文窑隹部曳院野雌袁鸟母也遥从隹袁此 声遥冶后也指母的袁如雌兔遥叶醒曳句中指小儿把尿喷射出去袁应 为野碧清的一泡尿泚将上去冶遥
7. 嗓咱sa耷213暂袁大口吞吃袁拼命往喉咙里填塞食物袁常用 来形容人吃相恶劣袁贬义色彩非常强烈遥 例院你饭嗓足没呀袁 还不快来浴 野嗓冶本义为喉咙尧嗓子遥 叶集韵窑荡韵曳院野嗓袁喉也遥 写朗切袁上荡心遥冶后方言中有吞塞义袁蒲松龄叶聊斋俚曲集曳院 野播开门闩钻进来袁抹抹索索找饭 遥 冶叶醒曳第七十八回院野童 奶奶后来知道袁重新称羊肉尧买韭菜尧烙了一大些肉合子袁叫 了他去袁管了他一个饱遥 他也装呆不折本袁安着决不作假袁攮
淮安是北方方言区与吴方言区的过渡地带遥 根据叶中国 语言地图集曳渊中国社会科学院尧 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袁 1987冤袁淮安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遥 本文所说的淮安方 言为今淮安市清河区话遥 相关资料有卜玉平渊1998冤曰张牧如 渊2011冤曰王一凤尧康健渊2012冤等遥 本文于2018年2月重新调查 并核对了音系及所有用例遥 发音合作人两位院屠士凯袁男性袁 1985年8月出生袁高中学历袁工人曰董元波袁女性袁1961年3月出 生袁初中学历袁工人遥 两人均为淮安市清河区人遥

《平凡的世界》的方言词汇及其表现功能

《平凡的世界》的方言词汇及其表现功能

《平凡的世界》的方言词汇及其表现功能作者:董盼婕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4期摘要:陕西方言是现代汉语方言的重要分支,并且就陕北语言具有的独特地方特色和人文色彩来说,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因此本文拟通过从《平凡的世界》中体现出的方言词汇及其表现功能,与对陕北方言的综述等方面来深入研究作品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方言词汇;表现功能在《晚晴小说史》中,阿英曾说过:“方言的运用,更足以增加人物的生动性,而性格,由于语言的关系,也更突出。

”(1)《平凡的世界》所展现的陕北农民的口音及土话,使得人物感情表达更为到位,陕北方言的恰当运用更好的表现了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气质。

一、陕北方言名词《平凡的世界》中展现了很多陕北特有的名词,有独特的意义。

(一)反映陕北的特殊地质,地貌或事物的专有名词及表达效果【窑洞】是陕北人民生活与睡觉的场所。

(1)“全家一眼土窑,他老两口和快八十岁的老母亲住着。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34页)(2)“没力气再打几孔窑洞啊。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34页)并且窑洞修饰的量词用“眼”或“孔”。

【崖势】指打窑洞的最有利地形。

(3)“本来他家占有一块多好的崖势。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34页)(3)中的“崖势”是少安家准备盖窑洞的地方。

“在村里出了名的风水好。

”意指盖窑洞很合适。

【灶火圪(gē)崂(láo)】是指灶台。

(4)“兰香不知什么时候又出去捡了一筐柴禾,这时悄悄地从门中进来,又悄悄地去灶火圪崂里倒柴去了。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40页)【球脑蛋子】指头,脑袋,戏谑的称呼。

(5)“把你们的球脑蛋子和胳膊腿都自个招呼好。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24页)【锁线】指婴儿满月或过生日时,长辈绑的红绳,意在祝福保佑。

(6)“他两个不论谁过生日,他妈或田大婶总要给他们把一圈白线用红颜料染好,挂在他们脖子上——这是“锁线”,保佑孩子无灾无病,长命百岁……”(《平凡的世界》第一部76页)【土棱】指小土堆。

浅析石舒清小说中方言词运用

浅析石舒清小说中方言词运用

浅析石舒清小说中方言词运用作者:马晓琴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6期摘要:石舒清是一位宁夏回族作家,作为在西北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他,小说语言深深地打上了西海固回族文化的烙印。

他小说的语言讲究锤炼和张力,自觉地、创造性地把西海固方言引入到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之中,带来陌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本论文试图从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入手,来探讨、分析这些词汇对展现地域、民族特色和西海固民众心理重要作用。

关键词:方言;单音节;双音节;地域;心理[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2汉语方言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在方言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对自己成长环境中的方言在内心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而且,使用起来信手拈来。

作家作品中使用方言,一方面,是为了成功塑造某个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可能是艺术上的追求,更多的是故意为之,以此来提高作品的艺术成就。

方言词语的使用使作品更自觉的贴近生活,缩短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文学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也总是或多或少的含有方言词汇,从而使作品带有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表达优势。

这一点在乡土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普遍。

石舒清作为一位西海固乡土作家,小说中西海固方言词汇是作家自觉地,本能的一种书写。

他用自己熟悉的方言讲述着黄土地上父老乡亲们的故事,或美好或艰难都用他笔下的文字书写了出来。

方言在他作品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形式因素,而且在关键的地方能起到一种点缀风情的作用,特别是将作为人物的语言与作品的思想,人物感情等联系起来的时候,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石舒清是一位重视语言运用的作家,他小说中对西海固方言的运用,例子很多,以下是从小说中收集到的双音节词:日头将就吃亏麻搭扯磨日鬼劲大吃力尻子后晌嚷仗停当怪道指望成器营生懵松扯谎馍馍失笑真格颇烦定定咕哝拾掇孽障知感古今晌午早起抬举拉扯闪失拨派瓷实准承行程攒劲积修端详大限口唤展妥在这些双音节的方言词汇中,有的是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语词,如“尻子”、“怪道”、“真格”、“扯谎”等。

从词语运用角度浅析《荷花淀》

从词语运用角度浅析《荷花淀》

《现代汉语》课程论文学院: 行知法学分院专业: 法学复合汉语言文学姓名:徐秦博班级: 法复131班学号: 13057128成绩:清新淡雅、朴实无华------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浅析《荷花淀》摘要:《荷花淀》是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抗日战争后期,小说以不足四千字的篇幅勾勒了一个存在于硝烟战火背后的纯美桃源。

该文主要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以及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

本文从语言格调、对话描写、修辞运用、语境延伸这几个角度出发,结合原文,对《荷花淀》的词语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荷花淀》词语赏析荷花淀派引言:《荷花淀》写人,着力刻画复杂心态和传神细节,却连人物姓名都见之寥寥;《荷花淀》写事,却以静谧波光掩去纷飞炮火,以轻快笑语安抚铁胆雄心。

这是一篇看似写人却不重在塑造人物、以战争为背景却消解了战争复杂性的小说,凭借其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成就了荷花淀里的另一个世界。

本文旨在从词语运用特点上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

《荷花淀》的语言格调颇具特色。

孙犁以其创作风格为后来盛极一时的“荷花淀派”奠定了基础,这篇小说是“荷花淀派”清新质朴风格的典型代表,也是其名称的来源。

通篇看来《荷花淀》的语言是清丽、素淡、轻快并且生活化的。

作者在字里行间倾注了浓郁的诗意和浪漫的情怀,行文流畅自然,读来颇有散文诗的韵味。

在日常生活的摹写中, 作家还有意识地运用了一定数量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的方言词语。

这些词语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写照, 同时也描摹出令人向往的美好意境。

例如:月亮升起来, 院子里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是一幅年轻妇女月夜编席的图景,“得很”是北方方言,表示程度深,用在这既描写了院子的凉爽干净,又能给人一种亲切、欢快之感。

浅谈叶紫小说的地方色彩

浅谈叶紫小说的地方色彩

浅谈叶紫小说的地方色彩
周奇文
【期刊名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6(000)004
【摘要】无
【总页数】7页(P63-69)
【作者】周奇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殖民地的真面目:原罪、救赎与反思--台湾光复初期小说创作的“地方色彩”解读
2.叶紫:"文学是战斗的"——论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3.英雄传奇·人才问题·地方色彩r——林炳坤小说略论
4.中国乡土小说中地方色彩的翻译策略研究——以金介甫的《边城》英译本为例
5."另类"的中国乡土小说:赛珍珠《大地》的皖北地方色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汉语言文学浅析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黄玉莹摘要:叶紫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湖南籍乡土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反映了湖南农村的阶级斗争,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而方言在反映地方色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主要研究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运用,重点分析方言名词性词语、方言动词性词语、方言形容词以及方言句式。

关键词:叶紫小说方言方言词语、方言词语在叶紫小说中的运用方言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能够反映某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方言要素,无疑会增加作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本文主要讨论方言词语在叶紫小说中的运用,主要涉及其小说中出现的方言名词性词语、方言动词性词语、方言形容词以及方言句式。

(一)方言名词性词语的选用叶紫小说中,方言名词性词语出现较多,主要有三类:称谓名词、指物名词和时间名词,下文将逐一分析。

1.方言称谓名词称谓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语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叶紫小说中的特色方言称谓词有很多,女口:翁妈(祖母)、堂客(妻子)、岳老子(岳父)、老倌(老头或丈夫)、后生子(年轻小伙子)、伢子(儿子或男孩子)、细媳妇(童养媳)、老倌子(老头子)、男人家(男人)、老人家(老人)、野老公(情夫)、野婆娘(情妇)、长工司务(长工)、鬼婆子(不讨喜的女性)、猪婆子(骂人时常用)。

在益阳方言中,有一类称谓词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护、疼爱。

如:伢子(儿子、男孩子)、妹子(女儿、女孩)。

在叶紫小说中多次出现“伢子”这个词。

例如:(1 )“伢子啊!你,你应当记着!……”(《夜哨线》)(2)“李家有什么不好呢?那伢子,”老妇人闷气地想……(《菱》)例(1)中的“伢子”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称。

一句“伢子”,包含着苦命的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惜和殷切的希望。

例(2)中的“伢子”是老妇人对女儿的青梅竹马官保的昵称,不难看出潜藏着老妇人对官保的喜爱之情。

益阳方言中还有很多带贬义的称谓词,如:老鬼、鬼崽子、猪婆子、鬼婆子、狗崽子、懒精、砍头鬼、憨子(做事不性急)、马糊(做事不认真不精细),这些词也出现在了叶紫的小说中。

例如:(3)“你这狗崽子!你这没出息的败坏家风的畜牲!……”(《菱》)“狗崽子”是在骂人时不自觉蹦出来的词,指不讨人喜欢的人,虽然略显粗俗,但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将这些词用在人物对话中,更具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2.方言指物名词叶紫小说中方言指物名词种类很多,这些特殊的指物名词,反映了这个区域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身体类:头颈骨、颈子(脖子)、腿子(腿)、眼珠子(眼睛)、脑壳(脑袋)、背心(脊背)。

(4 )他把六根爷爷送走之后,便横身倒在中舱里,瞪着眼珠子,望着篷子顶上那个刚刚补好的漏洞处出神……(《杨七公公过年》)“眼珠子”在益阳话中是“眼睛”的意思,不是指整个眼珠,“眼珠”在益阳话里叫“眼珠子子”,这是一个四音节名词,“眼珠”和“子子”都可独立成词,“子子”指细小的颗状物,类似的还有“大蒜子子”(大蒜头)“算盘子子”(算珠)。

天文地理类:日脚(太阳)、老南风(夏季很强的南风)、老北风(冬季很强劲的北风)、西水(四川、湖北的湖水)、南水(湘江、资江、沅江三江上游的水)、麻麻雨(细雨)、街上(城市,相对于乡村而言)。

饮食类:夜饭(晚饭)、玉蜀黍(玉米)、粑粑(圆形的饼类食物)、观音粉(一种白色的细泥土)、稀饭(粥)、猪耳朵(一种油炸糕点)。

(5)“给我买五个粑粑!”(《电网外》)“粑粑”是湖南人常吃的一种食品。

常见的有:糖油粑粑、蒿子粑粑等等。

还有一种是用面粉和鸡蛋做成的“灰面粑粑”,这个做起来很简单,为很多益阳人所喜爱,成为益阳人的早饭选择之一。

农具类:锄楸、跛子桶(不足四人共一张扮桶割禾打稻)、水车、车叶子、风车(扇车)、瓜瓢、一张桶(打禾桶,由四个人支持一张桶)其他:草皮子(旧时农民常用锄头薅的兜上带层薄土的草皮做肥料)、牢刷板(一种用竹子做成的赶鸡的工具)、草帽子。

3.方言时间名词叶紫小说中还出现了一类方言时间名词,如:年数(年)、今朝(今天)、明朝(明天)、日中(白天)。

(6)“……我今朝接张家一一明朝接李家哪!……”(《湖上》)此外,叶紫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带“子”尾的名词,如:茅屋子、汗珠子、 后生子、学生子、衣领子、草屋子、茶棚子、耳刮子、叫子、小刀子、船屋子、 莲蓬子、风车子、猪婆子等。

这些方言名词,或反映了益阳的地域风貌、或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文 章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方言动词性词语的选用叶紫小说中动词性词语的选用经过了作者的精挑细选,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 的且又易懂的词进入文本,一方面使文章更贴近生活,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一定的 地域色彩。

1.一般方言动词叶紫小说中的方言动词有:落(下)、把(给)、作(耕种)、耍(玩)、寻(找)、 晓得(知道)、认得(认识)、吃亏(受损失)、发痧(中暑)、收尸、相骂(吵架)、 发气(生气,发脾气)、过身(经过)、扯闪(闪电)、抛尸。

2.方言动词性短语叶紫小说中的方言动词性短语有:起水(翻身、发财)、打转身(转身)、困 觉(睡觉)、包细脚、拉皮条(从中牵线,拉拢男女搞不正当关系)、打租饭。

(7)“ 我好比深水坝里板罾 起不得水啦! ”(《星》(三)方言形容词的选用叶紫小说中方言形容词的选用不是很多,现列举如下:方言性质形容词:有味(有趣)、晏(晚)、恶(凶)、细(小)、过细(仔细)、 (8、假如他们再派那些活狗来收租时,就给他妈的一顿饱打。

在普通话中,“饱”与“饿”相反,是指胃得到了满足,是人的一种感觉。

例(8、中用“饱”来修饰“打”,强化了打的程度,即狠狠地打。

“饱”在这 里是形容词作状语,是益阳方言中一种独特的现象。

方言状态形容词:铁紧、精光、繃紧的、静板板、云里雾里、烟雾笼天、啰 里啰嗦、悉悉资江是益阳的母亲河,此外,益阳境内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河流、 池塘。

“起 水”从字面上看就是从水中起来。

益阳人用“起水”比喻走出困境,解释为翻身、 发财,例(7)中的“起不得水” 就是指不能翻身。

(《火》)索索、伤心伤意、懒心懒意、乌七八糟。

(9、七公公他已经瞪着眼睛,咬着牙门,把拳头捏得铁紧了!(《杨七公公过年》)(10 )……捐税又象剃头刀似的,将她所收下的谷子统统刮个精光。

(《懒捐》)例(9、中的“铁紧”是指紧的那种状态,把拳头捏得“像铁一样紧”,写出了七公公在听到儿子被判了十年徒刑后的愤怒以及无奈之情。

例(10)中“精光”指不剩一点东西,这两个词表示的都是程度之高。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叶紫小说中,方言名词性词语运用得最多,范围也最广泛,其次是方言动词性词语,方言形容词用得最少。

方言名词性词语在人名、地名、指物类、时间类都有涉及,通过这些方言名词性词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说中人物生活的环境是湖区,湖区的农民除了种田外,还有一些特别的生产方式, 像坐着澡盆去湖中采菱、摘莲蓬等。

这些方言名词性词语,不仅反映了湖区的地理环境,而且反映了洞庭湖滨人们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

叶紫小说中方言动词性词语的运用虽然不多,但都是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词,像“落” “晓得”等,很多地方也有这种用法,可见作者选词时的用心。

这些方言动词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丰富了小说的语言,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方言形容词的运用也经过了作者的精心挑选,放弃了“宿林清静” “伤心拍意”等难懂的词,而选用了一些通俗的词,有力地增加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

(四)方言句式的选用叶紫的小说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方言句式,体现了方言韵味。

例如:(11 )“……他还叫妈妈打我,不把饭我吃!……”(《湖上》)(12)“我操他的妈!他把我们,把我们一个什么名目?” (《懒捐》)(13)“……他把猪耳朵弟弟吃,不把我吃!……”(《星》)“把”在益阳话中功能很多,可以作动词、助词、介词、连词和量词。

例(12 )中“把”用作动词,是“给”的意思,“把”的宾语是名词或代词。

例(11 )和例(13 )中的“把”也是“给”的意思,用作动词,不同的是,它构成了兼语句。

“把”作量词,在小说中也有出现,如:个把什么人、排把人、个把大小的官儿。

这在益阳话中是比较特殊的。

、叶紫小说中运用方言词语的特点方言有强烈的地域性。

在叶紫小说中随处可见益阳方言的运用,但是,除了个别难懂的方言词外,其他方言区的人阅读他的小说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这与作者的精心挑选不无关系。

具体来看,叶紫小说中方言词语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言成分出现在人物对话中周立波曾说过:“采用某一地方的,不太普遍的方言,应当尽可能的不用来叙事。

写对话时,书中人物是哪里人,就用哪里的话,这样才能够传神”(周立波,1981 )。

叶紫的小说作品很好地遵循了这一原则。

如:(14)“……要打,我李憨子总得走头前!……”(《火》)(15)“明天的日脚很好啦!人家都准备下田了,我们也应当跟着动手。

头天做功夫,总很饱饱吃一餐,来能好一些,做起功夫来也比较起劲。

”(《丰 收》)例(14 )中“头前”是指“前面”,这个词作为一个方言词被收进了《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意思:一是前面,二是以前,益阳方言里取第一种意思。

例(15 )中“头一天”是指“第一天”。

此外,还有近天中(近几天)、落雨(下 雨)、过细(仔细)、有味(有趣)、四围(四周)、晓得(知道)、认得(认识)、 么子(什么)……这些词与普通话略有区别,但意思不难理解,可以直接出现在 文学作品中,不需要解释说明。

有的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推测方言词的意思。

例(15 )中“日脚”即“太阳”,“功夫”指“事情”,具体指在田里劳作,“来”是根据益阳方言“才”的读音造出的一个词,意思是“才”。

(二)方言成分出现在普通话叙述话语中虽然方言成分主要出现在人物对话中,但也不排除在普通话叙述中夹杂着方 言要素。

如: (16 )云普叔用袖子偷偷地扪着脸。

(《丰收》)(17)孩子们一伴一伴地跑来跑去,赤着脚在太阳底下踏着软泥儿耍着。

收》)(18 )我们的后面也觉得有一股刺骨般的寒气,在袭击着我们的背心。

村一夜》)例(16 )中的“扪”是“捂住”的意思。

例(17)中的“一伴一伴”指 群一群”,“耍”就是“玩”。

例(18 )中的“背心”是“脊背”的意思。

这 些都是益阳话中常见的一些词,把它融入叙述语言中,读者可以根据前后文知道这个词的意思,而本地人读来会觉得非常贴切,这能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生活 气息。

(二)方言名词、方言动词和方言形容词的表现功能各有侧重叶紫小说中用到了一些方言名词、方言动词以及方言形容词等,它们的作用 各不相同。

方言名词一般用于称谓和地理风貌的描写, 展现了山水风貌,反映特 定地域的民情,有利于营造浓郁的地域色彩。

而方言动词和方言形容词则能增加 语言的表现力,让文字活跃在纸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