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部编版)(完整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诗词《竹枝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中秋节,体现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嘬田螺的习俗。

(逐一出示相关内容)3.(多媒体出示诗词《元日》)我们再来阅读一首王安石写的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又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4.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的两首诗中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风俗。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那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理解) 5.教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二、展示,了解风俗1.同学们,我们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的风俗。

(多媒体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2.学生边看图边说、边补充。

3.刚才所看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方面的风俗,但是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有的地方春节时吃黄豆芽(如意菜)、端午节吃咸鸭蛋等。

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4.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及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

三、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如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你参加的风俗活动的经历,你最想介绍哪种?2.引导学生回忆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素材积累 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范文赏析+病文升格 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素材积累  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范文赏析+病文升格 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目标导航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审题指导题目:家乡的风俗。

1.审清题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査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

2.审清内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可以写民风民俗,可以写节日风俗,也可以写富有地域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

要体现家乡风俗的特点,体现地域风情的与众不同。

3.审清重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思路指引【拟题思路】本次作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题目,属于自由命题作文。

依据作文要求,围绕两个方面命题:第一个是离不开“风俗”,让人一看到题目就会知道这是写风俗习惯的;第二个是直接用风俗的名字命名。

作文题目体现文章的写作目标。

作文命题时,要有声有色,吸引人,尽量避免大众化的文题。

我的魅力题目:可以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过年的风俗●扫尘●吃饺子●……【写作思路】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详细写家乡的风俗。

(详)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略)技法点拨一、回忆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说一说:下面这是什么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闹花灯扭秧歌吃粽子包饺子……二、重点介绍哪个方面?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闹花灯:花灯的样子、种类、人们的表现、闹花灯的传说……拜年:拜年时的动作、神态、说哪些话、长辈的表现、心情……包饺子:怎么擀皮、怎么做馅儿、怎么包饺子、怎么煮饺子、吃饺子的情景……想一想怎样把文章写的生动有趣呢?三、确定写法。

习作:完美版--家乡的风俗-课件(部编版)

习作:完美版--家乡的风俗-课件(部编版)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说一说:这是哪个节日? 展现了什么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春节拜年
端午赛龙舟 习作:家乡的风俗
元习作:宵家乡的赏风俗花灯、猜灯谜
中习作:秋家乡的吃风俗 月饼、赏月、赏桂花
过年贴福字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重阳登高、 插茱萸
端午节包粽子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语:文家乡六的年风级俗 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
在整条街中,大部分的大人都是陪着小孩子们来玩的,光是一条 街就有三四个蹦蹦床,在小孩子玩的过程中,大人们也可偷闲转一圈, 买上招待客人的水果、肉食等。不光是小孩子们玩,像我们这些十几 岁的大孩子也可以去玩。拿着大人给我们的零花钱,可以随便玩,随 便买,因此,庙会这一天也是孩子们最放肆、最随心所欲的一天。孩 子们白天去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到了晚上, 买一些烟花爆竹,乌黑的天空是它们的背景,别提多好看了。
夜渐渐深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 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 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写人们不愿离 去,侧面表达 了对这一风俗 的喜爱之情。 运用比喻手法, 将地上的灯比 作天上的繁星, 意境优美。
习作: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庙会
同是蓝天白云,同是男女老少,但民风民俗却别具一格,在这 个广博的中国地域里,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他们的民风民俗,在 我的家乡,令我印象最深刻,深深刻在脑海中的便是庙会。
习作:家乡的风俗
我喜欢过中秋节,在院子里,全家人为主桌子,吃着月饼,喝 着桂花茶,赏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有时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 会来,我们就一边赏月,一边想他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 己的亲人一样,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部编版)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方法,研究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研究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

重难点借鉴本组描写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方法,研究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提出对本次习作的疑问或想法;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家乡的风俗;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教学理念本次的习作,只要是关于家乡的风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习作的内容。

习作前应指导学生将调查了解到的家乡的风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在此根蒂根基上,进一步选好资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老师可以匡助学生拓展思路,例如,各地不同的饮食、建筑、语言、节日、工艺品、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可以交流。

如果学生有到外地旅行的经验;如果学生没有去过外地,也能够说一说本地的风土人情。

在习作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要求:一要民俗特点凸起,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畅。

在指导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回忆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联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若何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

想好后,组织学生交流,彼此说说自己打算若何写,听一听其他同砚和老师的建议。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作业搜检、上节习作点评、开心辞海。

一、温故而知新,加深印象教学安排:1、抽查积累作业,让生明白课下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度。

2、评讲上次的作文,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鼓励并改进二、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今天,我们来一起谈谈节日,好吗?你知道哪些节日呢?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2.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自己知道的节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家乡的风俗” 》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家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本篇作文要求学生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旨在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物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风俗,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不准确、条理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俗,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等方式,搜集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家乡的风俗,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搜集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

3.访问法:学生通过访问,了解家乡的风俗。

4.写作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家乡的风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件、参考文献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视频,呈现家乡的风俗,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1.什么是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

(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

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

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

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

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

“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

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

这么多的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一定道理,我们如何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呢?请走进第一单元的习作阅读提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家乡的风俗》习作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家乡的风俗》习作教案

《家乡的风俗》习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风俗。

2、介绍自己参加过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写好经历和感受。

3、掌握描写风俗活动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评互改,学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介绍一种风俗习惯或描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写出风俗习惯的特点、描写风俗活动的情景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我国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文化资料,也可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以待班级交流。

2、教师准备民俗文化相关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提问法、讲授互动法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出示课件1】同学们,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南方和北方过小年的时间不同,过节时吃的东西也不同,各地有各地的风俗。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入手,来写一写“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二、阅读观察,交流讨论【出示课件2】1、观察课本14页的这三副图:这是什么节日?图上的人在做什么?(1)图一:春节,两个小朋友在拜年,门上贴春联。

(2)图二:元宵节,一家人在赏灯(3)图三:冬至,一家人在包饺子。

2、学生交流家乡的风俗。

3、读一读习作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分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确定风俗的主要特点和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适当加入自己的体验。

(2)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重点描写活动的现场情况和自身感受,穿插一些风俗的特点和来历。

(3)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写作方法。

【出示课件3】三、教师结合课文总结写法。

【出示课件4】四、展示范文片段,以供学生借鉴。

【出示课件5】范文:《家乡端午风俗——赛龙舟》五、学生随堂练笔。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最了解的家乡风俗进行写作。

2、习作完成后组内交流,进行对比,达成共识,推荐出佳作及待改习作,当堂展示并进行欣赏及修改。

3、小老师进行点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文字介绍。

【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9830;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课件(含Word版范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课件(含Word版范文)

放爆竹
放爆竹吓跑怪兽 “年”,过春节 俗称“过年”。
吃饺子
给压岁钱
“饺子”与“交子”谐音, 形同元宝,吃饺子象征发 财。
包压岁钱吓跑小妖“祟”, 因其与“岁”同音,所以 称为“压岁钱”。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 时,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农历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比 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
各种 习俗
生产习俗:插秧、 播种、开镰、祭 土地神……
生活习俗:婚 丧嫁娶、建房、 成人礼……
过节习俗:春节、 元旦、清明、中 秋、重阳、花 朝……
扫尘
贴福
因为“尘”与“陈”谐音,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 的含义。
福字要倒贴,谐音 “福到了”。
贴春联
春联为春节增 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的贴法要 看横批的书写。
开头:(略写)儿时的端午节使“我”难以忘怀。
(开门见山式)

①端午节的早晨,“我”观看外婆做粽

的 中间:介绍

风俗

馅、蒸鸭蛋、编络子的过程。(详写) ②“我”和小伙伴观看赛龙舟。(详写) ③“我”吃粽子。(略写) ④“我”觉得母亲包的粽子、编的络子 少了些什么。(略写)
结尾:(略写)“我”真怀念儿时的端午节。(首尾呼 应式)
开头:(略写)在我的家乡湖北黄冈,端午节有在门窗上插
蕲艾的习俗。(开门见山式)


①人们是如何插蕲艾的。(详写)

中间:介绍
②插蕲艾用来驱邪的民间传说。(略写)

风俗 ③蕲艾的药用功效,驱蚊子、除害虫,

防止害虫进入室内。(略写)
结尾:(略写)端午插蕲艾的风俗有民间传说,也有科学道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1.谈话引出习作的主题,激发学生谈风俗习惯的兴趣。

导语:所谓风俗,就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

(教师分别出示图片:民族风俗——苗族民居吊脚楼,节日习俗——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传统礼仪——拱手礼。

)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了民俗风情画卷的冰山一角,它们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同学们,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吧!2.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预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再选择其中一种说清楚这个风俗习惯的主要特点。

3.明确写作任务。

(1)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二、合作探究,交流方法过渡: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老师从大家精彩的发言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那么怎样才能将家乡的风俗习惯的独特之处写得清楚明白呢?1.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明确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习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重点介绍其最主要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2.回顾写法,掌握技巧。

(1)回顾课文,交流写法。

(2)小组归纳,教师板书。

①顺序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方法多样,描写生动,突出特点。

③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④多方面介绍,说明与描写相结合。

三、确定思路,完成初稿1.先确定习作题目,再列出写作提纲。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习作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能够描述家乡的风俗习惯,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观察、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一份关于家乡风俗的图片资料或PPT;2.准备一份“我家乡的风俗调查问卷”;3.准备一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教师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资料或PPT,向学生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好奇心。

2.展示调查问卷教师展示“我家乡的风俗调查问卷”,向学生解释调查的目的,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准备。

二、探究(20分钟)1.小组活动学生自主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负责调查一项风俗习惯(如婚礼习俗、节日习俗、饮食习惯等),并在“我家乡的风俗调查问卷”上进行记录。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位代表回答问题。

2.展示调查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调查的结果,学生共同讨论每种风俗习惯的特点和相似之处,并记录在课堂笔记本上。

三、分享(15分钟)1.学生展示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自由展示,彼此观摩和借鉴,可以通过口头描述、图片展示等方式呈现。

2.评价学生可以用5个星星进行评价,每人都要为其他小组展示结果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建议。

四、整合(20分钟)1.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组展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出家乡的主要风俗习惯,并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风俗习惯之间的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拓展(15分钟)1.个人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一种家乡风俗习惯,进行个人写作。

写明喜欢的原因和该风俗习惯的特点。

2.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了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调查、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组织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材料:笔、纸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4.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舒适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家乡特色风俗,引发学生兴趣。

2.教学目标:介绍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表达家乡情感的愿望。

3.活动一:学生自我介绍家乡的一两个特色风俗。

4.活动二:小组合作,讨论家乡风俗的意义,并汇总形成小结。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理解。

2.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家乡风俗。

3.活动一: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家乡风俗,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自由作文。

4.活动二:学生交流作文,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1.复习:再次强调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了解。

3.活动一:小组合作,准备呈现家乡风俗的PPT,每组介绍一种风俗并展示具体场景。

4.活动二:全班讨论,分享家乡风俗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家乡风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合作与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考和情感。

五、延伸阅读1.《家乡风俗的魅力》,刘瑞康,少儿图书出版社,2008年。

2.《风俗文化探索》,李宁,中华书局,2015年。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课件(共8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课件(共80张PPT)

扭秧歌已
闹非凡。
形成了一
大 秧 歌 扭 起 来 了 。 虽 然 队 伍 中 大 多 是 中 种风俗。
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
极为协调。尤其是他们手中的扇子和手绢,
舞得出神入化,尽情地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
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有些发痒, 不 时 地 加 入 秧 歌 队 伍 。 一 条 条 彩 色 的 “ 长 龙 ” 将秧歌
第2 自然段描写了泼水 节开始前的场景, 为 下文蓄势。
赶快,我要招架不住了!”每个人的脸上都 是开心的笑容。
(4)我也被妈妈拉入了这场“战斗”。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拿着水枪就往人群当中 “扫射”。就在我暗暗高兴没人来泼我的时 候,我突然感到一股凉凉的水流顺着背后就 流了下来。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跟我差不 多大的小男孩正拿着水枪对着我不停地喷水。 我心想:我可不能吃这个亏。于是我开始奋
审题指导 要求一
注意:内容的健康 性和选材的“独特 性”!!!
可以是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 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审题指导 要求二
写出主要特点,突出有趣或印象深刻的地方。
内容要写具体,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语句 要通顺,条理要清晰。
选材指导
节日习俗
家乡的 风俗
特色饮食 民间戏曲 民间工艺
第4 自然段作者从人物 的心理、动作等角度 详细描写自己与小男 孩“大战” 的情景,
以及周围人的反应, 突出了泼水节的热闹 有趣,也使画面更加 丰富立体。
放的性格以及他们对吉祥、平安的憧憬。我 这次参加泼水节,真是受益匪浅。
第5 自然段总结全文, 点明泼水节的重要意 义和自己的收获。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详 略得当地叙述了自己参加泼水节这一活动的经历。活动过 程是重点部分,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对活动过程进行了 详细地叙述。此外,作者还巧妙地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融 入文中,使读者在感受泼水节热闹气氛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部编版六下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下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下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风俗,如节日、婚礼、葬礼等,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小组合作、展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师引导学生回忆或描述一下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和习惯。

2.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互相交流讨论。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呈现一些家乡风俗的图片,如节日庆祝、婚俗、葬礼等。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图片所代表的家乡风俗习惯的含义和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在家乡也有类似的习俗?你想了解具体的细节吗?三、展开(3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风俗习惯进行调查和研究。

2.学生通过亲自采访、查找资料、观察等方式,了解选定风俗习惯的具体细节和意义。

3.学生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一个小组汇报,包括风俗的由来、主要活动、象征意义等。

四、汇报(20分钟)1.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调查结果,展示图片、摆放物品等。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梳理出家乡风俗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风俗习惯是文化宝藏,每个人都应该对家乡文化有所了解和认同。

2.学生进行观点发表,表达自己对家乡风俗的认同和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习惯的作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项风俗习惯,包括由来、活动内容和象征意义等。

2.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写作。

教学延伸:1.邀请当地老人或有丰富经验的村民来校分享家乡的风俗习惯。

2.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体验家乡的风俗活动,如参加庙会、观赏新婚夫妇出洞房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课题:风俗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红鸡蛋的图片(出生时——赠送红鸡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大家有没有注意这鸡蛋和平时咱们吃的鸡蛋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叫红鸡蛋,也叫报喜蛋。

民俗认为红色是传统喜庆色,蛋谐“诞”。

在很多地方,当谁家孩子出生了,孩子的父母就会把鸡蛋染成红色送给亲朋好友,告知大家家里添丁这件大喜事。

希望大家能祝福孩子平安健康成长,也分享这份喜悦,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风俗。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风俗就在我们身边。

)2、板书课题:风俗就在我身边师: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刚才我们了解的是关于孩子出生时吃报喜蛋的风俗。

瞧,这只毛笔里藏着另一个风俗。

二、探究成长的风俗1、出示胎毛笔的图片(满月时——剃胎毛)师:有些地方在孩子满月或百天时剃了头,收集孩子的胎发制作成胎毛笔以作纪念。

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状元笔”。

2、开笔礼师:古时候开笔礼,是读书人人生四大礼之一,俗称破蒙,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述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种仪式便是开笔礼。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开笔礼视频师:相信刚才的开笔礼唤起了一些同学童年的回忆,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呢?请大家翻开课本72页,把你课前收集的答案写下来。

3、生汇报交流师:我们来听一听伴随同学们成长的风俗。

(1)长乳牙的风俗换乳牙时,奶奶告诉我,如果是上面的牙齿掉了,就要把掉了的牙齿扔到床下;如果是下面的牙齿掉了,就要把掉了的牙齿扔到屋顶上,这样牙齿才能长的漂亮又整齐。

师:原来关于长牙还有这样的习俗呢!下一个同学会分享什么呢?(2)穿百家衣的风俗在我们小时候,奶奶把我们穿过的衣服送给其他比自己小的孩子;如果亲戚朋友家的哥哥姐姐长得健壮,还会去要几件衣服来给我们穿,要让我们像哥哥姐姐那样健康成长。

师:我觉得这个习俗很环保,可以学习一下,再来看看第三位同学的经历。

部编版六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教学设计教案名称:了解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风俗特点;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描述家乡风俗的词汇和句型;2.培养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家乡的风俗。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写出生动详细的描写;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1.课文《家乡的风俗》;2.板书:家乡的风俗。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2.出示板书“家乡的风俗”并让学生猜测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 学习课文(15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家乡的风俗特点)快速阅读课文《家乡的风俗》,并找出相关信息。

2.学生自主阅读,个别表演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家乡风俗。

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一种家乡的风俗。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了这种风俗,会对家乡的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描述出这种风俗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

Step 4 写作训练(20分钟)1.提醒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风俗的短文。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用富有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述家乡的风俗。

3.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形容词和特殊的句子结构来丰富文章内容,如“每年的……是……”、“人们会……”。

Step 5 朗读与分享(10分钟)1.学生自由选择朗读自己的作文,并互相评价。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以及对家乡风俗的感受和思考。

Step 6 小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家乡的风俗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家乡有自豪感。

2.鼓励学生多了解并尊重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增加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意见 不被国君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 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 江后,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 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年复 一年,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你能简单说一说你经历的 风俗活动吗?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说一说:这是哪个节日? 展现了什么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春节拜年
端午赛龙舟 习作:家乡的风俗
元习作:宵家乡的赏风俗花灯、猜灯谜
中习作:秋家乡的吃风俗 月饼、赏月、赏桂花
过年贴福字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重阳登高、 插茱萸
端午节包粽子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语:文家乡六的年风级俗 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 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 呢?
习作:家乡的风俗
人们的表现
闹花灯的传说
花灯的种类
……
花灯的样子
闹花灯
习作:家乡的风俗
拜年时说哪些话
拜年时的动 作、神态
拜年时长辈的表现 拜年时的 心情
……
拜年
习作:家乡的风俗
怎么做馅儿 怎么擀皮
怎么包饺子
怎么煮饺子
吃饺子的情景
包饺子的习俗
家乡 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审题指导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内容
一、介绍一种风俗
说明文
二、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记叙文
习作:家乡的风俗
一、介绍一种风俗
重点介绍风俗的某一方面,写出风俗的特点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 的风俗习惯?
闹花灯
扭秧歌 贴春联
赛龙舟
包饺子
吃粽子
拜年 赏月
习作:家乡的风俗
处处张灯结彩
玻璃的
几百盏灯,各形各色
牛角的 纱灯
彩绘
灯一悬起,人人可参观
这段话通过具体描写灯的种类和样子,表现 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
习作:家乡的风俗
仿照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具体写一写闹 花灯这一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漂亮 的兔灯, 粉红色的身子,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 挂着一副甜美的笑容,摆动的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说: “祝你们元宵节快乐!”那桃灯, 粉红的底色,桃尖 儿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 简单 。还有那 红艳艳的“五角星”、会动的“小鸡” ……
习作:家乡的风俗
家家赶做年菜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红红的对联和各色的年画
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吃团圆饭、守岁
习作:家乡的风俗
这段话围绕“除夕真热闹”展开叙述,通过 写做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 吃团圆饭、守岁这些人们的活动,表现了除夕的 热闹景象。
习作:家乡的风俗
通过重点描写人们的活动,你来具体写一 写人们是如何守岁的吧。
习作:家乡的风俗
《老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还重点写 了除夕的情景,它是怎样写的?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 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 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 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习作:家乡的风俗
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 什么好的想法吗?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开头,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描写时,我要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让我的作文更生动!
我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 达得清楚、有条理。
习作:家乡的风俗
二、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习作:家乡的风俗
除夕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每个人都要守岁。 吃过年夜饭后,一家人守在电视机前一边观看 “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喝茶聊天。坐不住的人 会选择打牌、放鞭炮。小孩子们会在这个时候玩 游戏,或者为长辈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
习作:家乡的风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你了解 到它的哪些资料?
习作:家乡的风俗
关于元宵节闹花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 了。天帝知道后震怒,便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 财物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偷偷驾着祥云来 到人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有个老 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 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 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 发觉人间一片火光,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 己的生命和财产。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心,从此每年的这三天,家家户 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焰火,放爆竹。
包进馅里。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
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习作:家乡的风俗
怎样把这些故事写进我 们的习作里呢?
习作:家乡的风俗
回顾课文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 妈妈告诉我……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 据说……
……
包饺子
习作:家乡的风俗
你想重点介绍哪个方 面?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呢?
习作:家乡的风俗
回顾课文
北 京 的 春 节
开始— 腊月的初旬 彩排— 腊月二十三
除夕 高潮 初一 重点
元宵节 结束— 正月十九
习作:家乡的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具 体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的。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 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 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 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习作:家乡的风俗
拜年的习俗,传说与一 种叫“年”的怪兽有关。
传说怪兽“年”头顶长独角, 口似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 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 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 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 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 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 相祝贺。
习作:家乡的风俗
过年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