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优秀教案(3课时)
《劝学》教案(精选16篇)
《劝学》教案(精选16篇)《劝学》教案篇1教学背景尝试把文言文教学和谈论文写作教学相结合,摸索读写结合的新方法。
实施策略本节课设计通过对课文的讲解,给同学传授三大方面的学问(1)文中几个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熟悉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需用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3)学习谈论文的写作,把握其中的一种论证方法和运用分论点的方法构思文章的技巧。
教学努力体现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思想。
主要是以老师讲解和同学阅读归纳以及读背相结合,通过同学的朗读熟识课文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现引导同学背诵课文,并且直观学习分论点对文章中心的论证所起的乐观作用;把握谈论文要讲清的三大内容(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实施过程:一、简介:荀况(约公元前3XX年~前238年),赵国人。
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晚年到楚国,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令,以后居于兰陵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况是先秦儒家最终的代表,朴实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转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它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论述学习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章。
全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需长期积累,坚持不懈、专心专一的道理。
二、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同学往往会不假思考地回答:“劝说”。
老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同学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同学建立“留意中心”。
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学问,进展才能,培育高尚的品德。
三、同学试译全文难句,老师点拨指正:(此内容略)四、讲解设喻的运用,并分析文章说明: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称为“设喻论证”。
(通常又称为“比方论证”)其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的诗意,把握诗歌中所表达的劝学思想。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3)通过写作实践,运用诗歌中的劝学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劝学观念,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所表达的劝学思想。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象和寓意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劝学》,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分享学习成果。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运用诗歌中的劝学思想。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劝学思想的重要性。
(2)学生推荐其他有关劝学的古诗,进行拓展学习。
7. 作业布置:(1)背诵《劝学》。
(2)完成写作任务。
8. 板书设计:古诗《劝学》李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品鉴和写作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劝学》的诗意和劝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劝学》教案(优秀3篇)
《劝学》教案(优秀3篇)《劝学》教学设计篇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复习: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要求: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
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
表演要求:a、根据文章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b、注意详略的分配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理清思路:(一)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坚定有力不急不恼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鲁肃大惊吕蒙自信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四、分小组讨论问题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后明确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类型:自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劝学》教学教案
《劝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领会作者的劝学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运用文本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2)培养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劝学》全文2.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2)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3)领会作者的劝学思想。
3.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文中某些句子的翻译和解释;(3)将文本观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劝学》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全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3)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文本中的观点;(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课堂分享;(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2)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3)举例说明如何将文本观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和解释文中难点句子;(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中观点的理解和体会;(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拓展:(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加深记忆;(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全文;(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好学。
文言文《劝学》教案
文言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分析《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劝学》的主旨。
(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掌握《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2.2 教学难点(1)理解《劝学》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
(2)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成书年代。
(2)阐述《劝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劝学》,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自主翻译《劝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劝学》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讲解与示范(1)讲解《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2)示范如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3.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运用《劝学》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
4.2 终结性评价(1)测试学生对《劝学》的朗读、翻译和理解能力。
(2)评价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劝学》文本。
5.2 参考资料:关于《劝学》的注解、解读和分析文章。
5.3 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学习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劝学》所处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兴趣。
高一语文课文《劝学》优秀教案5篇
高一语文课文《劝学》优秀教案5篇高一语文课文《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案#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1讲解第一自然段: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⑴ 是全文的文眼。
⑵ 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2讲解第二自然段:⑴ 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有关《劝学》教案三篇
有关《劝学》教案三篇《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学生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
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
二、检查预习。
1、教师提问: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2、简介: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
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三、朗读诗词。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四、合作探究。
1、体会词意: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2、体会诗意: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晓鸡啼,是男儿读书最好的时间,年少时不知道要早早地勤奋学习,到年老时会后悔读书太晚了整体感知,读出感受。
3、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珍惜少年时代的每一寸美好时光,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不断积累,勤学苦练,掌握多种本领,长大之后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至于再后悔小时没有好好学习。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劝学》;(2)理解古诗《劝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古诗《劝学》的主题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通过分析古诗《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和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2)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劝学》;(2)理解古诗《劝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古诗《劝学》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古诗《劝学》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古诗《劝学》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劝学》的内容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劝学》;(2)了解作者朱熹的背景和创作风格;(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向学生介绍作者朱熹的背景和创作风格;(3)引导学生关注古诗《劝学》的,激发学生对学习主题的思考。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古诗《劝学》,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2)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劝学》,加深对诗句的印象。
3. 词语解释:(1)解释古诗《劝学》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2)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 句子分析:(1)分析古诗《劝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2)让学生举例说明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主题与意境:(1)引导学生分析古诗《劝学》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2)让学生描述古诗《劝学》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劝学》优秀教案(精选7篇)
《劝学》优秀教案《劝学》优秀教案(精选7篇)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设想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高二语文《劝学》优秀教案
高二语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其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借鉴作者的说理技巧。
3.感受作者劝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论证过程,学习借鉴说理技巧。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感受作者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生平事迹,简介文章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劝学”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荀子要写这篇文章?(二)课文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讲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中心论点。
3.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学习借鉴作者的说理技巧。
(三)课堂讨论1.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践行荀子“劝学”的思想的。
(四)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感受荀子的文学魅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1.回顾荀子及其《劝学》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劝学”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荀子要写这篇文章?二、课文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讲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中心论点。
1.1文章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3.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学习借鉴作者的说理技巧。
3.1通过对比“不学无术”与“好学深思”的人,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3.2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说服力。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践行荀子“劝学”的思想的。
二、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感受荀子的文学魅力。
三、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劝学”的感悟。
2.搜集荀子的其他作品,阅读并简要介绍。
《劝学》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劝学》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1《劝学》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劝学》是明代大文学家于谦的一篇名篇,是一篇劝勉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理念和思想,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本篇文章旨在介绍一下《劝学》教案3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及背景2.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思想指导自己努力学习3.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来进行创作【教学内容】1.《劝学》原文的阅读与理解2. 《劝学》中的思想和理念3. 《劝学》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4. 创作小作文【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先布置一下作业,让同学们回家读一下《劝学》全文,然后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点名几个同学,让他们发表一下看法。
2. 阅读在学生明确了自己的阅读方向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阅读《劝学》全文,重点理解文章中的一些复杂词汇和语言模式。
3. 分析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配合学生一起讨论一下文中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意,并且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4. 创作在分析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创作一下自己的小作文,运用文章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
5. 总结在最后,教师可以对整节课进行一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着重谈谈如何运用《劝学》中的思想和理念来进行自我励志和学习。
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梳理一下整篇文章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从而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手段】1. 讲解教学2. 互动讨论3. 创作辅助【教学面向对象】本节课主要面向初中和高中学生。
【教学成果】教师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劝学》这篇名篇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
同时,学生也能够运用其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来创作自己的小作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更好的明确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和目标通过阅读和学习《劝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律和坚持不懈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劝学》优秀教案学案(精选7篇)
《劝学》优秀教案学案《劝学》优秀教案学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优秀教案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劝学》优秀教案学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背诵1、2、3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劝学》教案设计14(共三课时)
《劝学》教案设计14(共三课时)劝学教学要求与目标:1.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2.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重点、难点: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 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 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本文的可读性很强,易于成诵,宜采用诵读教法。
诵读要多次进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
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示范背诵,必要时还可以逐句地领读。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以检查预习方式统摄全文;作者简介;诵读第1,2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3段;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前半课时):连贯背诵全文。
(注:后半课时用于预习《师说》。
)预习安排1. 将下列各字的拼音写在课文中该字下面:輮(rou)虽又(you)槁(gǎo)暴(pu)砺(li)参(cān)省(xǐng)乎己知(zhi)明跂(qi)生(xing)非异也跬(kuǐ)骥(ji)驽(nu)锲(qie)镂(lou)螯(ao)2.朗读全文至少二遍。
3.从课文中找出几句话作为你学习上的格言,抄在笔记本上,加以体会。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1、友情提醒字词读音輮(rou)虽又(you)槁(gǎo)暴(pu)砺(li)参(cān)省(xǐng)乎己知(zhi)明跂(qi)生(xing)非异也跬(kuǐ)骥(ji)驽(nu)锲(qie)镂(lou)螯(ao)2、指名读3、齐读二、作者简介。
《劝学》教案优秀6篇
《劝学》教案优秀6篇劝学教案篇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阅读分析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目标3)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劝学》优质教案
《劝学》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劝学》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劝学》的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劝学》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
(3)通过思考探究,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3)增强自信心,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内容:1. 《劝学》的背景介绍:了解《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时代背景,了解《劝学》的地位和影响。
2. 《劝学》的篇章结构:分析《劝学》的篇章结构,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顺序。
3. 关键词语和句式:解释《劝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 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分析《劝学》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荀子和《劝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劝学》,理解其基本内容。
3. 合作讨论: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劝学》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劝学》中的观点和论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5. 总结提升: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劝学》的重要观点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理解与运用: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劝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思考与探究:评估学生在思考和探究《劝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4. 学习态度与习惯: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习惯,包括勤奋程度、专注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劝学》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解读。
劝学优秀教案3课时
《劝学》教案高一第二周共三案【教学目标】、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1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能力。
“专一”的道理。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3 【教学重点】、比喻论证的运用。
1 、全文的背诵,文言词语的积累。
2 【教学难点】学习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研习一、二段一、课前三分钟由一名学生讲一首诗词或一则哲理故事等。
二、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毕淑敏说: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如果我们也想获得教养,那就要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两千多年前的荀子也早在《劝学》里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2、介绍荀子即《荀子》学生看课下注释,投影补充。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孟子认为“性本善”,而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
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
9/ 13、解题学生查字典明确《劝学》的“劝”的意思。
应是“劝勉”的意思,这是“劝”的本义。
劝学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自主研读课文阅读要求:(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借助字典及课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
(2)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思考论证方法。
(3)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1、自主学习检测(1)学生上黑板写出加点字的读音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 )以为轮虽有(yòu )槁(g?o)暴(pù).....金就砺(lì)则利参省(cān)(xǐng)知(zhì)明而行无过....须臾(xū)(yú)跂(qì)舆(yú)马....生(xìng)非异跬(kuǐ)步骐骥(qí)(jì)....驽马(nú)锲(qiè)而不舍朽木不折(zhé)...镂(lòu )螯(áo )蛇鳝(shàn)...(2)找出通假字(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投影学生的作业并纠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劝学》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劝学》的主旨,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2.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句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2.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劝学》中的观点。
2.分析文章对现代人的启示,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等。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拓展1.介绍荀子的其他作品,如《性恶论》、《天论》等。
2.分析《劝学》与其他作品的关系,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荀子及其思想的看法。
2.分析《劝学》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劝学》的理解。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小结2.回顾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三、课后拓展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勤奋学习的文言文,进行比较分析。
《劝学》教案7篇
《劝学》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劝学》教案7篇《劝学》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劝学》教案《劝学》教案
《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比喻;(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对比喻和典故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3)学会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2)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克服困难,不断进步;(3)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比喻;(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典故和比喻的理解和运用;(3)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文章背景;(2)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注生僻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语和典故的问题;(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讨论文中的比喻和典故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劝学》全文;2. 做好课后笔记,对文中生僻词语和典故进行整理;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劝学》中的观点;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劝学》与其他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期末考试评价:测试学生对《劝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教案高一第二周共三案【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能力。
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论证的运用。
2、全文的背诵,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难点】学习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研习一、二段一、课前三分钟由一名学生讲一首诗词或一则哲理故事等。
二、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毕淑敏说: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如果我们也想获得教养,那就要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两千多年前的荀子也早在《劝学》里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2、介绍荀子即《荀子》学生看课下注释,投影补充。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孟子认为“性本善”,而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
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
3、解题学生查字典明确《劝学》的“劝”的意思。
应是“劝勉”的意思,这是“劝”的本义。
劝学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自主研读课文阅读要求:(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借助字典及课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
(2)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思考论证方法。
(3)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1、自主学习检测(1)学生上黑板写出加点字的读音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 )以为轮虽有.(yòu )槁.(găo)暴.(pù)金就砺.(lì)则利参省..(cān)(xǐng)知.(zhì)明而行无过须臾..(xū)(yú)跂.(qì)舆.(yú)马生.(xìng)非异跬.(kuǐ)步骐骥..(qí)(jì)驽.马(nú)锲.(qiè)而不舍朽木不折.(zhé)镂.(lòu )螯.(áo )蛇鳝.(shàn)(2)找出通假字(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投影学生的作业并纠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2、研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质疑自主学习时的疑惑,学生查字典解答疑惑,对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在引导理解。
(2)提问学生翻译本段,指导学生翻译方法技巧,并强调本段的重点实、虚词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而行无过.矣...己则知明(3)提问:“学不可以已”一句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①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面的论述。
(4)要求学生指出本段论述的事物。
提问:题为《劝学》,论述开始却不谈学习,是离题万里,还是别有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论证方法)(留时间学生讨论,然后回答)明确:“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能提高,“輮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以上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从而指出学习的意义重大,学习不能停止。
运用了比喻论证。
(5)学生当堂背诵第一段。
3、研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二段,提醒学生注意本段的“而”。
(2)学生口头翻译本段,同位间可商量难点,然后学生当堂质疑、释疑。
(3)投影本段重要语句,提名学生翻译,并解释本段的重点实词、虚词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吾尝跂.而望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⑤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提问: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生找的可能不同,指导学生找总结性句子)(5)提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善假于物”的? (学生讨论一两分钟后回答)明确:从“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四个方面说明。
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同样用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6)学生熟读本段,体会论证方法及思路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一、二段,能准确无误默写。
2、整理本节课所学实、虚词。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是高一新生的第一堂文言文课,我打算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所以课堂上,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多,一开始有些沉闷,但学生的兴趣还是比较浓的。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表现良好。
第二课时研习第三段,学习本文比喻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一、课前三分钟一名学生讲一首诗词或一则哲理故事等。
二、检查所学知识的复习情况(10分钟左右)1、背诵默写有同位互相检查背诵,然后抽查一两名学生。
提名四位同学抽题卡上黑板默写,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默写第二段,默写后同位间交换,用红笔批改。
2、字词检查(投影题卡检查)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然后投影学生作业共同纠正。
三、讲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一名学生口头翻译本段,其他学生注意听,指出翻译不当之处,强调重点实词、虚词的落实到位。
“用心一也”的“用”是“因为”的意思“兴焉”“生焉”中的“焉”为兼词“备焉”的“焉”为语气助词,“无以”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蟹六跪而二螯”的“而”表并列关系一个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3、提问:本段用了哪几个比喻,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明确:用了十个比喻,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开头用“积土”“积水”“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正反对比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②然后用“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正反对比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③最后用“蚓用心一”“蟹用心躁”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4、小结。
本段先说积累,然后说如何积累,即坚持和专心,层层深入。
5、学生大声朗读,根据论证思路当堂背诵本段。
6、检查本段默写(一名学生上黑板默写,其余写在作业本上,同位间互相批改。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结构及写作特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学生读完后,理清本文思路,归纳写作上的特点。
为避免学生难以回答,可引导学生回忆以下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让学生试着回答,最后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一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二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学习应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即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学生讨论回答后总结: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
比喻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
②论证方法灵活。
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
每段说明一个问题。
论证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
③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
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完成《自主学习丛书》“预习积累”一到六题。
七、课后反思:这节课我进行了组内公开课,课堂上环节设置较为紧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自我感觉不错,讲课一直围绕ppt讲解,板书较少,有些忘记写了,自我反思以后应在板书上多下功夫,勤练粉笔字的书写,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是必不可少的。
【板书设计】劝学(荀子)学不可以已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方法:积累坚持正反对比专心第三课时检测练习,讲解文言知识一、名句默写(高考链接)(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005湖南)(2) 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05广东 2007四川2009福建) (3)《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006北京2007安徽)(4)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
(2007 全国2009重庆)(5)登高而招,,而见者远;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而致千里;假舟楫者,,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2008 全国山东)(6)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2008广东2009江苏天津)(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2009年全国卷Ⅱ安徽山东)(8)荀子《劝学》说:“;。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009年四川卷)二、重点词语解释(一)虚词1、而(1)蟹六跪而.二螯(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之(1)筋骨之.强(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蚓无爪牙之.力(4)冰,水为之.3、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善假于.物也4、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圣心备焉.(二)实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木直中.绳(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绝①而绝.江河②南绝.幕③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④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6)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博闻.强志三、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