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3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落日的幻觉》简介:课文《落日的幻觉》是一篇描写夕阳美景的文章,通过作者对夕阳的观察和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3 课文解析: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夕阳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
3.3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2 回家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家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
5.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落日的幻觉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交流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落日的幻觉》是一篇描述落日现象的科普文章,通过介绍落日的幻觉现象,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2.2 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子: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词汇有:落日、幻觉、大气、折射、光彩、太阳等。
学生需要理解的句子有:例如“当太阳落山时,大气中的尘埃和水分会将阳光折射,产生出一道道绚丽的光彩,这就是落日的幻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落日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落日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3.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3 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落日幻觉现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阅读理解测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科普知识拓展:教师可以进一步介绍关于太阳和地球的科普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5.2 环保教育: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材料:准备课文《落日的幻觉》的文本材料。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6.2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落日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落日幻觉的好奇心。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篇一:落日的幻觉教案__田红琴】《落日的幻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落日的现象及产生幻觉的原因。
2.能力目标:理解说明中的描写的作用,学会筛选信息,把握说明顺序,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积累,勇于探索科学奥秘。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及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本文所涉及的光学知识,以及如何做到不受说明文性质的限制,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的思维能在有趣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关于“落日的幻觉”。
(出示一组“落日”的图片)唐朝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一首诗中曾经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许是由于后一句的影响吧,很少有人去留意落日吧,今天我们受这种主观因素的影响,来探讨“夕阳无限好”。
二.说说作者眼中的夕阳“好”在哪里?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
2.说说作者眼中的夕阳“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从文段中去找寻新发现。
(如:描写顺序,从总的概括到具体的描写??)板书:落日幻觉——深黄、殷红暗弧、亮弧变扁变大3.明确作者之所以能把“夕阳的无限美好”表现得这样淋漓尽致的原因。
板书:善于观察4.全体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夕阳无限好的“奥秘”在哪里?1快速浏览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分别选择一种幻觉进行学习。
用“哦,我明白了,落日的———景象是因为———形成的。
”对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进行筛选,然后根据句式特点在小组中说话。
2.讨论:落日幻觉形成的各种原因分别与什么有关?(抽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后板书。
)板书: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眼睛叠合折射3.讨论:”变大”的可能原因.板书:折射4.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的探索精神。
提示学生多关注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学会发现,学会探索。
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板书:科学探索四.你能从结构和语言方面发现作者表现“夕阳无限好”的特点吗?1. 结合板书和课文结构明确本文逻辑说明顺序的特点:现象到本质复杂到简单2.出示句式,通过比较了解说明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落日的幻觉》教案(通用7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落日的幻觉》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日的幻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说清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体会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品味文章语言。
4、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视觉小游戏:展示下面两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
学生思考:图一中红色线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实际一样长)图二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紫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就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黄天祥的科普说明文《落日的幻觉》。
二、初读感知。
1、积累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2、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3、字词积累。
蕴含吟咏绮丽绚丽殷红坠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三、学习新课。
1、明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明白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事理,顾名思义,事物的原理,就是讲述事物原理的说明文,通俗一点讲,就是讲述事物现象所产生的原因。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
2、赏幻觉。
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落日的景象?3、析幻觉仔细研读4567自然段,找出日落的幻觉产生的原因,填在下列表格中。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像这篇文章,先写落日的幻觉,再阐释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
说明顺序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4、品语言。
请大家速读课文,可以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或准确严密的语句,也可以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体味这些句子或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落日的幻觉教案(精选7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落日的幻觉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落日的幻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观察到了什么?再看第二幅,你看到黑点了么?其实,第一幅图中,轮子并没有转动,第二幅图片中一个黑点也没有。
这都是我们的幻觉。
即便是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二十课《落日的幻觉》去探索落日的奥秘。
(板书课题)师: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一个善于提前做好准备的人,对于科学奥秘的探索更得如此,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好,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自学探究二、默读课文自学探究读课文思考:1、注音2、解词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落日的幻觉这类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板书:幻觉、原因)(先概括后提问第二题)三、重点研讨快速从文中勾画出描写落日幻觉以及解释幻觉产生的原因的句子。
师:文章第几段描写了落日的幻觉景象?(第二段)同学们想不想看到落日的奇异画面?(想)那么,我找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二段,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落日的每一幅画面。
放音乐!看到落日的画面了吗?美不美?现在请判断图片中出现的是落日中的哪一种幻觉,并用科学道理来解释落日中的几种幻觉形成的具体原因。
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看哪个小组判断得快。
师: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是怎样将抽象的科学道理说明白的呢?四、小组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的过渡段并分析它的作用。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介绍幻觉产生的原因和描写幻觉的顺序一致吗?为什这样安排?3、本文为了更好的阐明事理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师: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科学道理很抽象,作者又是怎样吸引读者去阅读呢?答案是准确生动的语言。
现在我们就赏析一下本文的语言。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等奖3篇
1、《落日的幻觉》教案一等奖设计缘由:拿到八下语文书,翻看目录,我看到了一篇陌生的文章《落日的幻觉》,而且它吸引了我的眼球。
这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我翻看了文本后,有些失望,它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优美散文,而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作者给读者解说了落日幻觉形成的原因。
于是我在想,学生看到《落日的幻觉》会不会有我同样的感受呢?到班里了解了一下,学生果然有我一样的感觉。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因为“落日”本身给人的是一种情绪化的感觉,想到的也不免是情感的抒发。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应该关注到这样的一种情况。
于是我想以“落日”为话题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课,但是又得凸显科技说明文这一重点。
第一课时预习《落日的幻觉》,理解文章内容,知道是一篇介绍落日幻觉形成原因的文章。
课后让学生感受“落日”,写一篇以“落日”为题的文章。
第二课时,补充了一篇散文和一篇小说,与《落日的幻觉》进行对比阅读。
下面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体会不同文体有不同的功用,能说出科技说明文的功用;2、感受不同文体的语用思维;3、能说出科技说明文与文学作品的描写时的不同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一、师:我们已经读过《落日的幻觉》、《观长江落日》和《落日》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分别是什么文体呢?《落日的幻觉》是什么文体?生:科技说明文。
师:那《观长江落日》是什么文体?生:(有说)记叙文,(有说)写景的文章师:是写景的散文。
师:《落日》是什么文体?它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小说。
师:《观长江落日》是散文,《落日》是小说,再加上诗歌、戏剧,这就构成了文学四大体裁。
二、师:今天我们关注散文、小说、科技说明文。
我们读文章关键在于有所得,那么读了这三篇文章后,你从中获得了什么?读了《落日的幻觉》,你获得了什么?生1:我懂得了为什么会产生落日的幻觉。
师:他用了一个“懂得”来表达收获。
生2:读《落日的幻觉》,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天空中出现神秘蓝灰色暗弧和亮弧时,西方填空会出现迷人的紫色。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落日现象,认识落日的幻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落日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落日幻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落日的幻觉现象,认识大自然的美妙。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对落日幻觉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学习材料: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落日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落日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补充完善。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落日幻觉现象,解释原因。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自然景象,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景色,分享给同学。
3.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试着用科学知识解释。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大致内容,了解落日幻觉的成因。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落日幻觉的成因,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落日的幻觉》的主要内容,落日幻觉的成因。
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2 教学难点:落日幻觉的成因的理解和解释。
课文中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落日的幻觉》的文本。
与落日幻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环境:教室里摆放一些与自然相关的图片或装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与落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落日?有没有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落日的幻觉》,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落日幻觉的成因。
4.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落日幻觉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4 实践与探究: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其他幻觉现象,如海市蜃楼等,并讨论其成因。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对落日幻觉的疑问,并与同学和教师交流。
4.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自己所学的知识。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小学课文《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幻,增强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落日的幻觉》的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日落时天空的美丽景象,以及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感受和想象。
课文通过描绘天空的颜色变化、云彩的形状和落日的光芒,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和美妙。
2.2 生字词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落日”、“幻觉”、“天空”、“云彩”等。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有没有看过日落?你们对日落有什么印象?”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日落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做练习等方式,检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共同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4.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准确。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生字词,正确运用到口语表达和写作中。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合作良好。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观察和实践,例如观察日落时的天空变化,尝试描绘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落日的幻觉》教案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 1课时学法说明本文属于“略读课文”,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显得重要。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导入课文1、欣赏落日图片,交流你所积累的落日诗句。
2、诵读老师积累的诗句。
3、美丽的落日,实际上却大多是幻觉。
我们一起来学习由黄天祥先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
二、明确学习目标,实践有效课堂1、明确本文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2、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3、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三、自主学习探究,整体感知课文1、明确自主学习的要点;2、学生自学探讨。
全班分两大组,一组探讨说明内容和顺序,一组探讨说明方法和语言。
步骤:独立学习,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在笔记本上整理归纳;随时提出疑问,批注在课本上;质疑讨论。
(可随时在黑板上板书展示。
)3、全班合作交流。
(各组代表组织交流。
)①说明内容A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文章介绍了落日的幻觉这类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B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集中在第2小节,朗读。
C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重点研读第4、5两节。
见表格②说明顺序A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有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B介绍原理时为什么不按介绍幻觉现象的顺序?说明幻觉的原理时,从复杂到简单,从主到次。
③说明方法引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④说明语言A课文讲的是科学知识,必须准确严谨。
B课文讲得通俗易懂,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重点研究“生动形象”,课文生动形象吗?诵读1、2段,说明文的语言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说明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作者通常采用生动说明,其方法有:1)多用描写性语言;2)善用各种修辞;3)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词。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落日的幻觉》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评价的能力,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 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落日的幻觉》2. 生词讲解:眩晕、目眩、余晖、苍穹、壮观、悬挂、褪色、气氛、变幻、奥秘、揭开、科学、神秘、解释、幻想、实际、幻觉、日落、太阳、地球、天空、云彩、视觉、大脑、神经、刺激、感觉、观察、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生词讲解:讲解并让学生练习使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
4. 内容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5. 问题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答案。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熟记本文中的重点词汇。
2. 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
3. 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短文,分析其原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自然现象,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落日的幻觉》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4.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进行课堂实验。
落日的幻觉教案(3则)
落日的幻觉教案(3则)落日的幻觉教案落日的幻觉教案(一):《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文章的开始部分透过日出的比较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之后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一个道理。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绮丽”“绚丽”殷红“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词句。
[]2.理解文章的资料,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奂美仑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3,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4,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资料,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奂美仑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透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突破方法:由课文落日幻觉的原理,引申到曾学过的诗文,辩证地看问题,再引申到身边的事物,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所学,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获成功。
【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透过阅读教材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资料。
2.质疑释疑法:师生透过共同质疑释疑,探讨和解决问题。
3.问题谈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个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伴着一幅幅夕阳美景图,教师深情朗诵:在夕阳的余晖里,凄婉的楚地音乐响起,霸王仰起头颅,拔剑自刎,殷红的血染尽最后一丝惆怅;在落日的寂寥中,倾国倾城的王昭君粉泪盈盈一步三回地走向陌生的蛮夷之地,凄厉的风撕扯着离别的心;在如血的残阳中,剑客荆轲胆气如虹仰天长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自古以来,夕阳,总是为悲壮的故事涂抹着悲情的色彩,让人叹惋,让人感伤。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文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如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
2. 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本解析技巧。
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落日的幻觉》全文。
2. 知识点讲解: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
3. 文本解析:分析文本结构、论述手法、观点态度等。
4. 实践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落日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基本概念,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掌握知识点。
4. 文本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论述手法、观点态度等,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实践练习:教师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日落时的天空颜色、太阳的位置等。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文理解: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 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表现,了解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落日的幻觉》课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知识的补充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4. 实践道具:如地球仪、模型等,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落日的幻觉》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落日的幻觉》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论述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科学原理和现象。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文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论述方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读《落日的幻觉》,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问题讨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论述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述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科学原理讲解:讲解文章中涉及的科普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5. 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文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落的照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导入《落日的幻觉》的学习。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注意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3.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如:“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4. 论述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述方式,如举例、对比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科学原理讲解:讲解文章中涉及的科普知识,如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的科学现象和作者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 分享成果: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师生互动: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C3-20《落日的幻觉》教案
C3-20《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落日现象的科学解释。
2.分析课文语言特色,感受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落日幻觉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落日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景象。
提问:你们知道落日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美丽的景象吗?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着重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落日幻觉的产生原因。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落日幻觉是由大气折射、散射和反射作用产生的。
4.语言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折射”、“散射”、“反射”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5.课堂讨论提问:你们认为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将科学原理与自然现象相结合的?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尝试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7.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以“我眼中的落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落日美景及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落日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通过课文分析,使学生理解落日幻觉的产生原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的把握。
3.学生对落日幻觉的科学原理的掌握。
4.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折射、散射和反射的科学原理。
2.分析课文中如何使用准确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来阐述复杂现象。
教学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科学原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记住。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如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
(2)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认识到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1)大气折射现象的原理及其在落日幻觉中的应用。
(2)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落日的幻觉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落日幻觉的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落日幻觉的成因。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提到的科学知识,如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落日幻觉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各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让学生总结落日幻觉的成因和科学原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检验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折射现象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2)介绍大气折射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观测、航空航海等。
2. 方法:(1)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大气折射现象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一个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绮丽”“绚丽”殷红“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词句。
2.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奂美仑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3,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4,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奂美仑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突破方法:由课文落日幻觉的原理,引申到曾学过的诗文,辩证地看问题,再引申到身边的事物,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所学,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获成功。
【教学方法】
1.阅读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质疑释疑法:师生通过共同质疑释疑,探讨和解决问题。
3.问题谈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个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伴着一幅幅夕阳美景图,教师深情朗诵:在夕阳的余晖里,凄婉的楚地音乐响起,霸王仰起头颅,拔剑自刎,殷红的血染尽最后一丝惆怅;在落日的寂寥中,倾国倾城的王昭君粉泪盈盈一步三回地走向陌生的蛮夷之地,凄厉的风撕扯着离别的心;在如血的残阳中,剑客荆轲胆气如虹仰天长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自古以来,夕阳,总是为悲壮的故事涂抹着悲情的色彩,让人叹惋,让人感伤。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到,如此美丽的夕阳,竟然是我们眼睛一厢情愿的幻觉。
下面,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夕阳,走进关于幻觉的诠释。
(附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认真默读,标出自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并总结初读的收获或提出疑问。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1).字词积累。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吟咏(yín)绮丽(qǐ)殷红(yān)坠落(zhuì)镶(xiāng)绚丽(xuàn)衰减(shuāi)尘埃(āi)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①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②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③殷红:带黑的红色。
④变化多端: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多种多样新的情况。
多端,多种多样。
⑤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薄,迫近,靠近。
(见第160页注释②)
⑥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见第160页注释②)
⑦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
(见第160页注释③)
⑧绚丽:颜色美丽。
⑨衰减:减弱,减退。
(见第162页注释①)
2.简要反馈自读之后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多媒体展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及图片。
你觉得这个诗句有没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那么这句诗要不要改?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点评:应该是长河落日“扁”,是光线的折射原理造成的。
不需要改正。
诗毕竟是诗,何况王维当年也不一定能认识到。
但是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有探索精神,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两小儿辩日》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科学解释。
再不能把遗憾留给明天了,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作一次科学的大胆的解答?
学生交流后回答:光的折射现象、光渗现象、背景衬托、眼球特点问题、光的直斜射问题等。
3.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幻觉”?现在能用所学进行解释吗?
如:站在姚明的身边,1.80米的人都成了小朋友了。
4.教师小结: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探索之路就是这样一种艰辛又快乐的生活。
同学们,勇于思考,敢于探索吧,让我们在思考中体验科学的快乐,在探索中享受真理的幸福!
四、精读课文,评析语言
1.本文是一篇地道的事理说明文,又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所以语言上既要准确严密,又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语言谈一谈。
(1)通俗性。
作比较说明方法的运用。
如:①第四段:“阳光中的短光波……要比长光波——红色光强10倍以上。
”②“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③第七段:“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到三倍半。
”
(2)准确性。
①第四段:“红色光强10倍以上”中的“以上”,能不能去掉?(不能去掉。
去掉后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
)②“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中的“一般来讲”,能不能去掉?(“一般来讲”,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3)生动性。
如第一段从生活现象入手,运用了对比、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生动形象。
2.教师讲解:鉴别一个词语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换法。
(1)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①句用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人们的赞叹之情。
)
(2)①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②但是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用“可惜”更表现了人们对这种美景的依恋。
)
小结:让句子生动起来的方法:①多用修辞;②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词;③多用描写性语句。
五、联系生活,小试身手
请同学们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朗读第二段,大家说说这段的语言描写如何?谈谈感受。
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奂美仑,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
例: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不张开眼睛直视。
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
那时恰好有一股强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
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
——黄秋
六、作业设计
《两小儿辩日》里除了告诉我们一个太阳的大小问题,还有一个凉暖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幻觉。
请写一段话来说明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