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6)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6.“罢极之本”是指()A.肝B.肾C.脾D.胆E.心7.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8.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0.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1.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2.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13.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4.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5.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A.辛B.甘C.酸D.苦E.咸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心B.肝C.脾D.肺E.肾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筋B.脉C.肉D.目E.胆4.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5. 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A.气滞B.气逆C.气脱D.气闭E.气陷6. 气为血之帅是指()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7.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8.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9. 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10.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A.风邪B.燥邪C.暑邪D.湿邪E.火邪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一、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为。
二、判断题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三、名词术语解释1.中医学2.整体观念3.百骸4.人气5.证 6.辨证论治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四、简答题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答案一、填空题1.《黄帝内经》2.《脉经》3.《伤寒论》《金匮要略》4.隋巢元方5.《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9.慧安加甚10.辨证论治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13.基础动力主宰二、判断题1.×2.×3.√4.√5.√6.√7.√三、名词术词解释1.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答案第一、二章绪论与阴阳五行答案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5、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
6、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7、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8、阴血: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
9、阳气: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功能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
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12、阴胜则寒: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
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寒实证。
13、阴胜则阳病:是指阴邪致病,阴偏胜必然导致阳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14、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15、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称“阴虚则热”。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卓越打印)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卓越打印)绪论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体⾃⾝的整体性及⼈与⾃然、社会环境的统⼀性认识。
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思想,也是最突出的特点之⼀。
包括⼈体本⾝、⼈与⾃然、⼈与社会的统⼀。
(戴润)2.证:⼀是证据,就是赖以诊断疾病的证据。
⼆是证型,是机体的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阶段的病理概括。
(戴润)3.病:是指在⼀定病因和条件作⽤下,机体正邪相争,阴阳、⽓⾎津液、脏腑经络等发⽣病理变化的过程,具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变化规律和症状体征。
(戴润)4.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病⼈的主观感觉)和体征(医⽣检查获得的客观表现)(戴润)5.辨证论治:就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证据),运⽤中医理论进⾏综合分析和提炼归纳,明确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等,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并根据辨证的结果,决定治则和治法,实施治疗。
(戴润)6.同病异治:指同⼀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点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就不同,因⽽治法也就不⼀样。
(戴润)7.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因⽽也就可以采⽤同⼀种⽅法来治疗。
(戴润)8.司外揣内:司外揣内⼜称“从外知内”或“以表知⾥”,是通过观察、分析⼈体外部表现,以测知其体内⽣理病理变化的思维⽅法。
(戴润)9.援物⽐类:⼜称“取象⽐类”,是指运⽤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的相似或类同,从⽽认为两者在其它⽅⾯也有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的认知⽅法。
(戴润)10.揆度奇恒:⼜称“以常衡变”、“以常达变”,就是⽤⽐较的⽅法对事物进⾏鉴别,从⼀般与特殊的⽐较中,从异常与正常的⽐较中,找出不同或相同之处,从⽽发现其规律。
(戴润)11.内景反观:它认为机体在某种特殊状态下(通常是⽓功功能态),⼈的⾃我感知能⼒可在⼀定的程度内,体察或感受机体⾃⾝的内在景观(通常指内部的功能状态),甚⾄能做出某些适当调控的⼀种特殊⽅法。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题库
答案:整体就是一致性和完好性。
整体观点又叫统—整体观,即以为人体自己是一个有机酌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一致性的思想。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32.百骸:答案:骸,泛指骨骼。
百骸,指浑身骨骼。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33.九窍:答案:指头部七窍( 眼二、鼻二、耳二、口) 及前后二阴。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34.人气:答案:指人体的阳气。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45.证:答案: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归纳。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46.辨证论治:答案:辨证,就是将四诊 ( 望、闻、问、切 ) 所采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经过剖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由、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归纳、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57.同病异治:答案:指同一疾病,因人、因时、因地的不一样,或处于不一样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此治法亦异。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38.异病同治:答案:不一样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可采纳同一方法治疗。
9 .异法方宜:答案:同一种疾病,因为方域、季节、天气、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一样,治法就应有所差别。
难度 :39.阴阳:答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峙两方的归纳。
既可代表相互对峙的事物,又可剖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峙的两个方面。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310.阴损及阳:答案:因为阴阳是互根的.当阴精损失到必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阴阳两虚纳病变。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211.阳损及阴:答案::因为阴阳是互根的,当阳气虚报到必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阴精化生不足,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212.阴阳互损:答案: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题型 : 名词解说难度 :313.阴平阳秘:答案:即阴阳平秘。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2、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3、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精或先天之精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4、别络:为脉络中较大者;又称“大络”..;加之任脉、督脉的别络和脾之大络;合称“十五别络”.若加之胃之别络;又可称为“十六别络”..5、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6、痰饮: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7、内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苦涩的病理变化..8、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在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9、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症候性质相反的药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症候性质相逆;故又称“逆治”..10、赛因赛用: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热证..1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2、上焦如雾:雾;即雾露..喻指上焦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如天降雾露..13、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14、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5、中寒:寒邪之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16、风为百风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17、伏而后发:是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的一种发病形式..18、阴偏衰:是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一种病理状态..一般表现为阴气不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 19、因人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则称为“因人制宜”..20、阳中求阴:是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理论而设立的一种治法;即在补阴的基础上适当配以补阳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适用于治疗阴偏衰的虚热证..21、泻南补北: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22、气门:即汗孔;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之门户;而且也是随着肺的宣发和肃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部位;故称之为“气门”..23、宗气: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生化的谷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24、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由于它们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则;与脏腑没有直接属络关系;相互之间也无表里关系;有异于十二正经;故曰“奇经”;又因其数有八;故曰“奇经八脉”..25、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使病因;又称致病因素..具体地讲;凡能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及心理活动障碍而发生疾病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皆可称为“病因”..26、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弱;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寒之气弥散的病理状态..27、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28、阳胜则阴病:即阳偏盛的实热证;大量耗伤津液和阴气;出现实热兼阴虚证;进一步发展为“阴虚则热”的虚热证..29、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对于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大法及治疗方法..30、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31\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症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32、阴阳互跟: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人..33、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34、肺为娇脏:是对肺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生理上肺脏情绪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35、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又称“十二经筋”;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36、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37、辨证求因:中医探求病因;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症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探求病因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38、阳偏胜:是指机体在疾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胜;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一般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39、寒者热之: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药物来治疗..记即以热药治寒证..40、阳病阴治: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种针对虚热性病证的治法..“阳病”;即指虚热证..因虚热证的病机是阴气虚衰不能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故治宜滋阴以抑阳;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41、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候;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42、抑木扶土: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症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43、天葵: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44、中焦如沤:沤;即沤渍..它生动的表述了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的生理过程..45、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脉中的主要部分;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包括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共十二条..十二经脉又称“正经”..46、从化:即病情随体制而发生的转化;又称为质化..如偏阴质多寒化;偏阳质多热化等..47、疠气:指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48、阴偏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性偏胜;机能抑制;热量消耗过多;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一般表现为阴胜而阳未虚的实寒证..49、实则泻之:是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来治疗..即以攻邪泻实药治实证..50、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互跟互用理论而设的一种治法;即在补阳的基础上适当配以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适用于阳偏衰的虚寒证..51、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地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52、罢极之本:肝精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53、下焦如渎:渎;即沟渠..喻指下焦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具有的生成和排泄二便的功能..54、小肠主液:是指小肠泌别清浊;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从而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55、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56、气随血脱:大出血的病人;气往往随之发生大量的丧失;导致气涣散不收、漂浮无根的气脱病变;故称为“气随血脱”..57、一源三岐:指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故称此三脉为“一源三岐”..58:、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59、风气内动:即内风;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因为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出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类似风动的病理状态..60、热因热用: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61、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盛行的克制和制约..62、先天之本: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63、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奇;异也;恒;常也..因其形态似腑;为中空的管腔或囊性器官;而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名奇恒之腑..64、脾主运化: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65、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够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66、阳脉之海、指督脉..督脉行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汇;对全身阳经起血气总督和调节作用;故称“阳脉之海”..67、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于人人皆有的正常情绪体验..68、阴胜则阳病:即阴偏胜的实寒证;大量损伤阳气;出现实寒兼阳虚证;进一步发展为“阳虚则寒”的虚寒证..69、通因通用: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71、滋木涵土: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72、藏象: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证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食物和现象..73、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74、津血同源:血与津液皆有饮食水谷精微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滋生、相互转化;血与津液之间的来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津血同源”..75、阴脉之海:指任脉..任脉行腹部于正中;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76、风行主动: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77、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78、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79、因时制宜: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称为“因时制宜”..80、祛邪:即祛除邪气;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适用于各种实证;即所谓“实则泻之”..81、益火补土: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82、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83、大肠主津:是指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后使之形成粪便;从而参与体内水液代谢..84、夺血者无汗:当大量失血时;脉中血少不能化为津液;而脉外津液渗入脉中;导致津液不足;汗液生成无源;此时不可再妄用发汗疗法;称之为“夺血者无汗”..85、经别:即别行的正经;是从十二正经别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腑及头部的重要支脉..86、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的范畴..87、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88、阳偏衰: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一般表现为阳气不足;扬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胜的虚寒证.. 89、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药物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90、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种针对虚寒性病证的治法..“阴病”;即是虚寒证..因虚寒证的病机是阳气虚衰不能制阴而致阴气相对亢盛;故治宜温阳以消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91、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92、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93、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94、血: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95、皮部:是指十二经脉之气在体表皮肤一定部位的反应区;即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又称“十二皮部”..96、三因学说:即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97、气闭:即气机闭阻;气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98、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及康复能力..适用于各种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99、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称为“因地制宜”..。
《中医基础理论Z》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题20151020全
二、解词1、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
2、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3、经别:经别是别行的正经.4、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性致病因素的总称。
5、治则:即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法则。
6、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7、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8、经络: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
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
9、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素问?气血论》称其有“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
(从别络分出的细小络脉称为“孙络”。
)10、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是“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的原则。
由于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特性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治疗用药时应根据当地环境及生活习惯而有所变化。
)11、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行。
12、奇恒之府: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合称,其形态空腔为腑,但功能藏精气似脏,故称奇恒之腑。
13、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经脉。
14、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简称为“正”。
15、因人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及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其治疗用药的原则。
16、藏象: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与问答2018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与问答2018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2.证: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病机本质的概括。
3.症:即症状和体征,是机体发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表现,包括患者所诉的异常感觉与医生所诊查的各种体征。
4.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患者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异。
5.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因而采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6.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是极其细微、近于无形、不断运动、富含能量、活力极强的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在中医学中,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7.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8.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相互作用。
9.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制约和排斥的作用。
10.阴阳互根: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阳双方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
11.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作用。
12.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13.阴阳消长:指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减和增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14.阴阳转化: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15.阴阳自和: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恢复其协调稳定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16.阴阳平衡:指阴阳双方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等)整体观念: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酌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
2.(中等)百骸:答案:骸,泛指骨骼。
百筋,指全身骨骼。
3.(中等)4.(较难)人气:答案:指人体的阳气。
5(较难)证:答案: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6.(很难)辨证论治:答案: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7.(中等)同病异治:答案:指同一疾病,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中等)异病同治:答案: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中等)异法方宜:答案: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
10.(较难)形与神俱答案:形,指形体,是生命的本质及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神,指精神,是生命的活动及功用,也是生命活动的表现。
形存则神在,形谢则神灭,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附。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称之为“形与神俱”,又叫“形神观”。
二、填空题1.(较难)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_______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答案: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辩证论治。
2.(容易)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_____。
答案:《黄帝内经》3.(容易)4.(容易)5.(容易)6.(中等)《伤寒论》在_____的基础上,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
答案:《素问·热论》;六经辨证论治7.(容易)10.(容易)温病学理论源于—————、———————、————一。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二章结论与阴阳五行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2、证3、辨证治疗4、同病异治5、异病同治6、阴阳7、阴平阳秘8、阴血9、阳气10、阳胜则热11、阳胜则阴病12、阴胜则寒13、阴胜则阳病14、阳虚则寒15、阴虚则热16、重阴必阳17、重阳必阴18、阴损及阳19、阳损及阴20、热者寒之21、寒者热之22、阳病治阴23、阴病治阳24、五行25、五气26、五色27、五志28、五味29、五季30、五官31、五体32、五液33、相生34、相克35、相乘36、相侮37、制化38、母病及子39、子病犯母40、子盗母气41、虚则补其母42、实则泻其子43、滋水涵木44、益火补土45、培土生金46、金水相生47、抑木扶土48、培土制水49、佐金平木50、泻南补北问答题(一)简答题(只答要点,不必展开。
以下同)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2、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3、简述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心思想。
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地也;阳在外,阴之使也”?6、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7、既然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为什么又说心肺属阳?8、简述五行的特性。
9、什么叫五行的生克乘侮,其顺序如何?10、五行学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如何?(二)轮述题(除答出要点外,还要求展开论述。
以下同)1、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3、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4、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
第三章藏象名词解释1、藏象2、藏象学说3、脏腑4、五脏5、六腑6、奇恒之府7、神8、血府9、汗血同源10、津血同源11、1肺朝百脉12、肺主治节13、肺主行水14、通调水道15、肺为水之上源16、气门7、肺为娇脏18、肺主宣发和肃降19、脾主运化20、脾胃为后天之本21、肾为先天之本22、先天之精23、后天之精24、天癸25、元阴26、元阳27、肾者,胃之关也28、髓海29、七冲门30、中精之府31、水谷之海32、三焦气化33、心肾相交34、心肾不交35、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3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37、精血同源38、水气凌心。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精气血津液D. 病因病机答案:A2.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 精B. 气C. 血D. 津液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五行相生关系()A. 木生火B. 火生土C. 土生金D. 金生木答案:D4. 脏腑中,具有“将军之官”之称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5.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医病因分类()A. 风寒暑湿B. 疠气C. 情志D. 药物答案:D二、判断题6.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答案:正确7. 中医学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答案:正确8. 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答案:正确9. 中医学治疗原则中的“标本兼顾”是指治疗时既要考虑病因,又要考虑病机。
()答案:错误10. 中医学认为,药物归经是指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答案:正确三、填空题11.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______。
答案:气12. 脏腑中,具有“后天之本”之称的是______。
答案:脾13. 中医学病因分类包括: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和______。
答案:病理产物14. 中医学治疗原则中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______来制定治疗原则。
答案:病因病机15. 中医学认为,药物有四气五味,其中“四气”指的是药物的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四、名词解释16. 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宇宙观,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构成的。
在中医学中,阴阳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用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17. 脏腑:脏腑是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五个腑。
脏腑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相互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绪论(27个)1)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医学模式:为一种医学观念,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3)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代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家,即刘完素(寒凉派),李东恒(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滋阴派)。
4)寒凉派:以医家刘完素为代表。
倡导“火热论”,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化”,因此治病多用寒凉方药。
5)攻邪派:以张从正为代表。
主张治病当首先以祛邪为要务,善用汗、吐、下三法。
6)补土派:以李东恒为代表。
他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
7)滋阴派:以朱震亨为代表。
他创立了“相火论”,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治病时善用养阴方剂。
8)温病学派;以叶天士、吴瑭等为代表,创立了温病学说,认为外感热病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方法。
9)汇通学派:以唐容川、朱佩文、张锡纯、恽(yùn)铁樵等为代表,倡导中西医汇通。
10)形与神俱:形即形体、神即精神。
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产生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1)以表知里:又叫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12)取象比类:又称援物比类、类比。
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殊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
13)推演络绎:又称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形式。
14)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做一番考察,尝试性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作适当的调整、完善和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认知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益火补土法?2.滋水涵木法?3.五行相侮?4.五行相乘?5.五行制化?6.五行相生?7.五行相克?8.泻南补北法?9.佐金平木法?10.培土制水法?11.抑木扶土法?12.金水相生法?13.培土生金法?14.五行?15.阴阳交感(二)填空题1.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板块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该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后世称“四大经典”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
其中_ _______为中医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________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4.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
其中_ _______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________为中医辨证论治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5.创立药物“性味”理论的现存最早的著作是________,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________。
6.金元四大家中,________为“攻邪派”的代表,________为“养阴学派”的代表。
?7.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指________,“补脾派”的代表人物指________。
8.金元四大家中,后世称刘完素为________派的代表人物,朱震亨为_______ _派的代表人物。
9.金元四大家中,后世称张从正为________的代表人物,李杲为________的代表人物。
?10.明清时期形成的温病学派中,________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________创立了“三焦辨证”法则。
?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12.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13.中医学“证”概念,是________,它包括了__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1—3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一)试题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 分)1.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因而采取了相同的治疗方法。
2.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为中空器官,因而类腑,但其功能类脏,主贮藏精气,与六腑转化水谷有别,故称为奇恒之腑。
3. 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控,适应环境,抗病祛邪和恢复自愈的能力。
4. 因人制宜:是指相同的疾病,因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方药的治疗原则。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 五行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土爰稼穑” 。
2.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3. 足三阳经的走向为从头走足4. 劳神过度可耗伤精血,损伤元气。
5. 标本理论在治疗上的应用有: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6. “治未病”包括预防和防变两个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2.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C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3. 大怒导致咳血,属于( D )A. 木克金B. 木乘金C.金克木D.木侮金4. 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是( C )A.解剖形态结构B.分布部位不同C.生理功能特点D.经脉阴阳属性5.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是因为( B )A.心主血脉B.心主藏神C.心为阳脏D.心脉相连6. 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C )A. 脑B. 三焦C.胆D.脉7. 治疗多尿,常用益气之药的机理是( B )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D.津能载气8. 少阳经主要行于( B )A.面部B.侧头部C.面颊部D.头顶和头后部9. 孙络是指( B )A.十五别络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10. 饮食因素对体质有明显影响,嗜食肥甘厚味之品易形成( A )A.痰湿体质B.阴虚体质C.阳虚体质D.血瘀体质11 六淫中“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C )A.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12. 湿邪的性质是( B )A.开泄B.重浊C.凝滞D.干涩13 .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哪三脏( D )A. 心肺脾B. 心脾肾C.脾肾肝D.心肝脾14 .疾病转归取决于( D )A.阴阳消长B.阴阳转化C.虚实转化D.邪正盛衰15.实证的病机是( B )A.邪盛正虚B.邪盛正不虚C.正虚邪不盛D.正胜邪退16 .风气内动与何脏关系较为密切( C )A. 心B. 脾C.肝D.肾17. 阴损及阳的病理状态是指( A )A.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B.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C.阴虚为主D.阳虚为主18.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 D )A. 实寒证B. 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19 .男女异诊,老少异治是指( C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以上都是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名词解释
5、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传输至全身的功能。
6、脾主升清:清,只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气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疏于心肺及头面五官,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
16、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平衡。
17、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是事物之间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又称“倍克”
18、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被它反向克制。,又称“倍克”
19、母病及子:指病邪从母脏传及子脏。
20、子病及母:指病邪从子脏传及母脏。
21、培土生金:即健脾补肺法。通过培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肺脾虚弱证
22、益火补土:即温肾健脾法,指用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方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23、金水相生:即滋养肺肾法,通过肺肾同治以滋养肺肾之阴,适用于肺肾阴虚证
12、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化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索宇宙内在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论
13、五行相生: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滋生、促进的关系。
14、五行相克: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15、五行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化生,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名词解释
8体质: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有遗传性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叫做整体观念.2。
辨证论治:(1)辨证: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病史和症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2)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和方药,以及采用其他相应的治疗手段.3. 证、病、症:(1)证:即证候,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生理反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变趋势及转归等本质.(2)症:即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病人主观感觉或医生检查所获得的结果。
(3)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
4.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
5。
五行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维持着事物之间平衡协调的变化与发展.6。
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于全身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的功能。
7.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8。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将其吸收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9.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运动特性;肃降,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运动特性.10.肾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11。
水火既济:又称“心肾相交”根据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理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资助心阴,使心阳不亢,从而维持着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
12。
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互化,故称“肝肾同源"。
13。
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
14.痰饮: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西学中班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西学中班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源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 ,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滋水涵木:是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
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以及肝阳上亢之证。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
藏象: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
象,指可从外部查知的现象。
所谓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内生五邪: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热、化火等病理反映,其临床表现虽与风、寒、湿、燥、火等六淫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似,但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范围,而是属于“内生五气”的病理过程,为区别于外感六淫,故又称为“内生五邪”。
天葵: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人体所产生的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它来源于肾精,收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盈。
反治:是顺其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而言。
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心肾不交: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精血动态平衡失调的病理变化,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肾阴不足,心阳独抗,心肾阴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气凌心等;心肾不交所导致的证候以心肾虚证和心肾阳虚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体观念: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酌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2.百骸:答案:骸,泛指骨骼。
百骸,指全身骨骼。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3.九窍:答案:指头部七窍(眼二、鼻二、耳二、口)及前后二阴。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4.人气:答案:指人体的阳气。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5.证:答案: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6.辨证论治:答案: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57.同病异治:答案:指同一疾病,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8.异病同治:答案: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异法方宜:答案: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9.阴阳:答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10.阴损及阳: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阴精亏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阴阳两虚纳病变。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211.阳损及阴: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阳气虚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阴精化生不足,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212.阴阳互损:答案: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13.阴平阳秘:答案:即阴阳平秘。
平,饱满之意;秘。
即秘密、潜藏之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阶不外亢。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14.阴阳学说:答案: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来概括相说明自然界和人体变化规律的一种学说。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215. 阴阳失调:答案:疾病过程中机体内部的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16.阳胜则阴病答案:阳,指阳热;阴,指阴液。
阳胜则阴病是指阳热偏盛必然耗液而出现各种伤律、伤阴的病证。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17.阴胜则阳病:答案:阴,指阴寒;阳,指阳气;阴胜则阳病是指阴寒偏盛,必伤阳气,导致脏腑的阳气衰微而出现各种阳气不足的病证。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18.阳病治阴:答案:由于阴气虚而阳气偏亢的虚热证(阳病),治疗当滋其阴(治明),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阳病治阴。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519.阴病治阳:答案:由于阳气虚而阴气偏盛的虚寒证(阴病),治疗当壮其阳(治阳),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阴病治阳。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520.阴阳互根:答案:是指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即阴依附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任何—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着的男—方单独存在。
此外,还含有共同促进、共同衰退之意。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21.阴阳消长:答案:是指对立着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它们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22.阴阳交感:答案:是指明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23.藏象:答案:藏即“脏”,指藏于体内的内赃,象,指现象。
藏象,即指内脏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24.奇恒之腑:答案:奇,异常、不同之意;恒,是常、通常的意思。
奇恒之腑不同于脏和腑,功同脏,形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为奇恒之腑。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器官。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25.肺为娇脏:答案:肺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所以肺脏不耐寒热.容易被外邪所侵犯.故称其为“娇脏”。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26.脾统血:答案:指脾能调节血液循环,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流行,不使其溢出脉外的功能。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27.肝主疏泄:答案:肝具有疏通畅达、宣泄升发的功能,使全身的气机畅行,气、血、津液通畅,使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致瘀积而正常排泄。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28.天癸:答案: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29.水谷之海:答案: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入口,经食道而容纳于胃腑,故称胃为“水谷之海”,又称“太仓”。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30.骨:答案:就是骨骼,它作为人体的支架,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的作用,还可化生骨髓、主司人体的运动。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31.神:答案: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32.肺主气:答案:指肺主管呼吸之气,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主管全身之气,调节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33.通调水道:答案: 指肺脏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维持着水液代谢平衡。
34.六腑以通为用:答案:由于六腑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消化,传导和排泄,虚实更替,宜通而不宜滞,故称.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35.中精之府:答案:即胆.由于胆贮藏精汁,即胆汁,故名.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36.腐熟:答案: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而形成食糜的意思.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37.太仓:答案:又称大仓,即胃.因胃有受纳食物的作用,故称.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38.水谷之海:答案:即胃.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39.小肠主液:答案: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从而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称.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40.大肠主津:答案:指大肠重新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故称.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41.奇恒之府:答案: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奇,异也.恒,常也.因其形似腑,为中空性器官;功似藏,能贮藏精气,似藏非藏,似腑非腑,故名.题型:名词解释难度:342.元神之府:答案:即脑.人之灵机记性,思维语言,视,听,嗅等均为脑所主,故称.题型:名词解释难度:443.经络答案: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444.十二经脉答案: 十二经脉,是经脉中的主要部分,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包括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共十二条。
十二经脉又称为正经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45.奇经八脉答案: 奇,异也。
指有异于十二正经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由于它们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与脏腑无属络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为“奇经”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46.浮络答案: 指分布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247.孙络答案: 指络脉中最细小者,又称“孙脉”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248.别络答案: 为络脉中较大者,又称“大络”。
十二正经及任脉、督脉各分出一支络脉,加上脾之大络,合称“十五别络”。
若加之胃之大络,则共有16支别络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49.皮部答案: 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又称“十二皮部”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50.一源三歧答案: 指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故称此脉为“一源三歧”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51.任主胞胎答案: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妊养胎儿及生殖功能密切相关,故曰“任主胞胎”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52.血海答案: 一指冲脉。
冲脉起于胞中,前后上下贯穿全身,能容纳十二经脉之血。
与女子月经密切相关,故称为“血海”。
一指肝脏。
肝藏血以调节全身血量,为女子经血之源,故也称为“血海”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453.头为诸阳之会答案: 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三阳和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54.病因答案: 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255.辨证求因答案: 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称为辨证求因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56.六气答案: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57. 4.六淫答案: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58.疠气答案: 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
又称疫疠、疫气、疫毒、戾气、异气、乖戾之气等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59.七情:答案: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平时属于正常精神活动范围。
但若七情太过或持久刺激而使人发病,则成为致病因素。
因病由内生,故称“七情内伤”。
属精神致病因素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60.痰饮答案: 是指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痰饮泛指一切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包括痰和饮两大类。
狭义的痰饮属于饮证中的一种,即与悬饮、支饮、溢饮并列为“四饮”的痰饮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61.瘀血答案: 又称为蓄血、恶血、败血、衃血。
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的血液,均称为瘀血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62.正气答案: 相对于邪气而言,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263.邪气答案: 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包括存在于自然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如六淫、疠气、痰饮、瘀血、情志内伤等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264.药复答案: 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而致复发者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65.食复答案: 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者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66.合病答案: 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67.并病答案: 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68.复病答案: 重新发作的疾病,称为“复病”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69.伏而后发答案: 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病邪潜伏于体内,其后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过时而发病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70.劳复答案: 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复发者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71.继发答案: 系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病症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472.病机答案: 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73.邪正盛衰答案: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的抗病能力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74.虚答案: 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75.实答案: 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376.两感答案: 指表里两经同时感邪而为病题型: 名词解释难度:277.格阳答案: 又称阴盛格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