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A教学大纲-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测试技术A

学时/学分:48/3 (其中含实验4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等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开课学院:能动学院

—系:油气储运工程系

—教研室:

是否含课内实验:□是□否(若选择“是”,则还需填写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等)

测试技术课程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测试仪器仪表的选择与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油气储运行业中的具体运用,并能对各种参数进行测试。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突出重难点等)

1.概述

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

重点: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难点: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2.信号分析与处理

信号的描述与分析,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信号处理。

重点:信号的描述与分析,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信号处理。

难点:信号的频谱分析

3.误差理论及应用

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的消除,随机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粗大误差的判定与剔除。

重点: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的消除,随机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

难点:随机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

4.测试信号获取与调整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其它典型传感器

重点: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

难点:参数式传感器

5.测试系统特性

测试系统概论,测试系统静态响应特性,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重点:测试系统静态响应特性,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难点: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6.流量测量

流量测量仪表的分类,常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重点:流量测量仪表的分类,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7.温度测量

温标,温度测量仪表的分类,常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重点: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8.压力测量

压力的表示方法,弹性式压力计,压力、差压变送器其他压力检测仪表,压力仪表的选用、安装与校验

重点:弹性式压力计,压力、差压变送器,压力仪表的选用、安装与校验

难点:压力、差压变送器

9.物位测量

物位测量的基本理论,浮力式液位计,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重点:浮力式液位计,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基本要求

1.理解测试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2.熟悉掌握测试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并能正确选择仪表。

3.系统地掌握测试信号的转换,传输、记录等测试系统各基本组成部分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4.重点掌握温度、压力、流速,流量,液位等常用参数的测试方法及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并能正确选用。

5.掌握误差分析理论及方法,对测量结果能正确分析与计算得出正确结果。

6.掌握测试系统信号分析方法。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课程特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等)

本门课程已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双语课程,将逐步开设开放性实验课和网上辅助教学。

六、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内容、方法、相应内容或环节所占比例等)

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总成绩=30%平时成绩+70%考试成绩。

课程考试内容及所占比例为:

1.概述:10%

2.信号分析与处理:10%

3.误差理论及应用:10%

4.测试信号获取与调整:10%

5.测试系统特性:10%

6.流量测量:20%

7.温度测量:10%

8.压力测量:10%

9.物位测量:10%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测试技术》,主编:王伯雄,出版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12年

参考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主编:熊诗波,黄长艺,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11年

《Theory and design for mechanical measurements》,主编:Richard S.Figliola,出版社:Wiley,出版或修订时间:2010年

执笔(撰写人):刘爱华日期:

审阅(教研室主任):日期:

审定(教学院长):日期:

《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测试技术

学时/学分:48/3 (其中含实验4学时)

适用专业: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等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等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开课学院:能动学院

—系:油气储运工程系

—教研室:

承担实验室:船机运用工程系实验室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1.实验教学的目的

本课程为油气储运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测试仪器仪表的选择与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油气储运机械中的具体运用,并能对各种参数进行测试。

2.实验教学的任务

要求学生掌握每项实验内容的实验目的、基本原理、需要的器件和仪表及操作步骤,分析试验结果。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注: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其他

实验类型:演示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研究性、其他

三、单项实验内容和要求

注:实验要求:选修、必修、其他

四、课程特色

本实验均采用先进的专供教学使用的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和PCS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五、实验考核方式(内容、方法,相应内容或环节所占比例)

实验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为实验考勤及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占7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实验指导书及自编教材(未出版)

范世东、周新聪主编:《测试技术》,武汉理工大学讲义,2005年。

田野、刘爱华编:《油储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武汉理工大学印刷, 2006年2月。

执笔(撰写人):刘爱华日期:

审阅(教研室主任):日期:

审定(教学院长):日期: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B002D150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 学分:2.0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 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最新版】 目录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课程内容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教学方法 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主要研究如何使用测试设备和技术来检测、测量和分析机械系统的性能和状态。机械测试技术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机械测试技术可以为机械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测试技术,可以获取机械系统的各种性能参数,这些参数可以为机械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机械测试技术可以为机械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的支持。通过测试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机械系统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从而确保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课程内容 机械测试技术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测试信号的处理、测试数据的分析和测

试结果的表示等内容。 2.测试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包括各种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3.测试技术的应用:包括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各种应用,如机械结构测试、机械性能测试和机械故障诊断等内容。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机械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来说,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4.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 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机械测试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测试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测试设备将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自动识别测试信号,并生成测试报告。 2.测试技术将更加精确化:随着测试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的提高,测试技术将能够检测到更小的测试信号,从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测试技术A教学大纲-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测试技术A 学时/学分:48/3 (其中含实验4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等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开课学院:能动学院 —系:油气储运工程系 —教研室: 是否含课内实验:□是□否(若选择“是”,则还需填写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等) 测试技术课程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测试仪器仪表的选择与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油气储运行业中的具体运用,并能对各种参数进行测试。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突出重难点等) 1.概述 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 重点: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难点: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2.信号分析与处理 信号的描述与分析,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信号处理。 重点:信号的描述与分析,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信号处理。 难点:信号的频谱分析 3.误差理论及应用 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的消除,随机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粗大误差的判定与剔除。 重点: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的消除,随机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 难点:随机误差分析,测量结果误差的估计 4.测试信号获取与调整

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其它典型传感器 重点: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 难点:参数式传感器 5.测试系统特性 测试系统概论,测试系统静态响应特性,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重点:测试系统静态响应特性,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难点: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6.流量测量 流量测量仪表的分类,常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重点:流量测量仪表的分类,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7.温度测量 温标,温度测量仪表的分类,常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重点: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8.压力测量 压力的表示方法,弹性式压力计,压力、差压变送器其他压力检测仪表,压力仪表的选用、安装与校验 重点:弹性式压力计,压力、差压变送器,压力仪表的选用、安装与校验 难点:压力、差压变送器 9.物位测量 物位测量的基本理论,浮力式液位计,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重点:浮力式液位计,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差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基本要求 1.理解测试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2.熟悉掌握测试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并能正确选择仪表。 3.系统地掌握测试信号的转换,传输、记录等测试系统各基本组成部分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4.重点掌握温度、压力、流速,流量,液位等常用参数的测试方法及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并能正确选用。 5.掌握误差分析理论及方法,对测量结果能正确分析与计算得出正确结果。 6.掌握测试系统信号分析方法。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和质量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培养具备专业测试技术能力的人才,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探讨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意义。 一、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应该涵盖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测试的理论和实践。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 1.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测试的目标、策略、技术和生命周期。 2. 测试过程管理:讲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等测试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3. 测试工具和自动化:介绍常用的测试工具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包括测试管理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和持续集成工具等。 4. 软件质量保证:讨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包括代码审查、静态分析、测试覆盖率和质量度量等方面的内容。 5. 高级测试技术:深入探讨一些高级测试技术,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冒烟测试和回归测试等。 6. 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合作。 二、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结构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以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结构: 1. 导论:介绍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测试思维方式。 3. 测试过程管理:详细介绍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等测试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4. 测试工具和自动化:介绍常用的测试工具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5. 软件质量保证:讨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 6. 高级测试技术:深入探讨一些高级测试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测试问题和挑战。 7. 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各个角色有效地合作。 8. 实践案例与项目:提供实践案例和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意义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培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合理的教学大纲,学生可以有条理地学习和应用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各种机械量、热工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工程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熟悉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方法,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 掌握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熟悉负载效应及其减轻措施以及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测量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4. 掌握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了解滤波器的类型和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 5. 掌握压力、位移、振动、温度等常见工程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6. 了解测试技术中的常用软件,例如Matlab、LabVIEW等; 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虚拟测试系统的构成。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参考教材: [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2] 《测试技术基础》,李孟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 [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周生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传感器及其应用》栾桂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三、课程内容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领域 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机械测试技术概述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应用工程学科,主要通过实验和测量手段来获取和分析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以此来判断其工作状态和性能优劣。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对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2.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帮助检测机械设备的故障和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3.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维修,降低维修成本。

三、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实验和测量手段来获取机械设备的 性能参数,以此来判断其工作状态和性能优劣。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 1.实验法:通过实验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应力、应变、振动等。 2.测量法:通过测量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尺寸、形状、温度等。 3.数据处理法:通过对实验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如信号处理、数据分析等。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领域 机械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1.机械设备设计: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获取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为机械设备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机械设备制造: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3.机械设备运行: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4.机械设备维护:通过机械测试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和隐患,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降低维修成本。 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主要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学时:3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点讲授基本测试理论及常用测试装置的特性和应用。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动态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测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懂理论和原理;会选择和使用;能维护和修理。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掌握动态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实际测试系统的环节和组成。 3、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掌握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及功率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 4、掌握测试装置的动、静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选择 和分析测试装置。 5、掌握中间变换电路及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并能正确地选用。 (二)能力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试工具、仪表。 2、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测试仪器的有关数据、功能、使用方法的能力。 3、会选择和使用传感器,能维护和修理。 应用电路的能力。 4、具备对测量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和设计能力。 5、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软件测试技术》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的测试过程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软件测试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和工具使用,包括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相关模型、基础方法、执行过程以及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等,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该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软件测试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选修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一门高级语言、软件工程等课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进行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三)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应达到的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软件测试背景及分类、软件测试模型、软件测试的基础方法、软件测试的整体过程、软件测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自动化、缺陷跟踪管理、单元测试工具JUnit、接口测试工具、负载测试工具、生活小工具微服务测试和手机视频播放软件测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以黑盒测试技术为平台掌握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正交实验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掌握系统测试应用技术。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与基本概念 了解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和出现原因;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分类方法[教学重点];包括按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按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是否需要查看代码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

灰盒测试等;了解软件测试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第二章软件测试模型 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概念;掌握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以及前置测试模型等常用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模型的概念及典型模型种类。 第三章软件测试方法 了解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的内容及方法;了解桌面检查、代码审查、走查的概念与区别;掌握模块控制流图的使用方法;了解主动测试与被动测试的区别;了解程序插桩法、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法等白盒测试方法;掌握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等常用覆盖准则[教学重点];掌握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正交试验法和场景法等常用黑盒测试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第四章软件测试过程 了解单元测试的定义及原则,了解其内容与过程;掌握函数覆盖、Z路径覆盖、ESTCA覆盖、LCSAJ覆盖和MC/DC覆盖等常用覆盖准则[教学重点];了解集成测试的定义及内容;掌握基于功能分解的集成测试、基于调用图的集成测试以及基于路径的集成测试方法;了解系统测试的定义及原则,掌握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装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安全性测试、健壮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文档测试在内的系统测试内容;了解验收测试的内容及过程,掌握α测试、β测试的内容。 第五章软件测试管理 了解软件测试管理的特性和原则;了解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的管理方法;了解软件测试管理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了解主要的软件测试文档;了解测试的组织和人员管理机制;了解软件测试的过程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内容。 第六章面向对象软件测试 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抽象、继承、封装、重载、多态等;了解面向对象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内容;了解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回归测试的策略;了解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用例设计的相关内容。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 现代测试技术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材料结构分析与测试技能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的基础理论,试验方法及基本技能;掌握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设备的结构及其在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原理及试验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晶体结构的测定,物相分析,宏观应力测定;掌握透射电镜的复型和薄膜制备技术及电子衍射的原理,应用电子衍射对材料进行微关组织结构的分析,应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 以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测试方法为材料科学研究服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学,透射电子显微学,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光谱分析等.

Brief Introduction Course Description: Modern Techniques of Measurement is one of elective course to train pupils techniques of material structure analyzing and testing. Through learning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odern testing equipment, theory and method such as X-ray diffractomet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probe. Crystal structure can be tested, contents can be analyzed and macro-stres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s and component of material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ion probe. The main sections of this course: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probe, spectral analysis.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软件技术、软件测试、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 学时:80 说明局部 一、前言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内涵的重要组成.软件测试实质是通过各种策略、技术与方法,寻找软件 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或错误、故障〕以及对软件系统〔产品〕的质量进行度量,以保证软件产品〔系 统〕的可靠与成效. 软件测试存在于软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及开发的过程中.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日益增强,软件测试的标准化与标准性,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及其具备的高效工作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与较严格的要求.目前兴旺国家的软件企业中,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人数与开发人员的数量之比,通常为1:1,或更高.目前国内软件企业两者的比例约为1:8,一些企业甚至还处于根本没有 测试与质量保证专业人才的状况.软件行业、企业竞争与技术开展的需求,高质量、能承当与胜任软件测试工作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问题,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存在. 软件测试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所需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特别是系统掌握理论和具备开创性 的工程运用水平,通常需得到系统化的学习和水平练习来培养,软件测试课程针对培养软件专业领 域的技术与治理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目标应运而生.在高等学校开设软件测试专门课程,组织教学, 培养专门人才,这对补充和强化软件专业人才的知识范畴与工程水平将十分有利,对提升软件专业 技术与治理人员的职业素质,适应我国软件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缩小与先进国家软件企业的差距,增强企业的软件产品开发水平,提升产品质量与国际竞争力都具有现实与长远的意义和作用. 本课程将主要学习软件测试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和实际测试工程中实用、主流的测试技术,以及国际软件测试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工程方法. 本课程实施课堂理论教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原理〕与实践教学〔工程知识与技术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软件测试是软件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将主要学习软件测试的根本知识、根本技 术和工程方法.通过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贯彻,将熟悉和理解软件测试的理论知识和主流技术,掌握 1/10根本的工程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测试的实际工作中去,承当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同时,为进一步 深入学习软件测试理论和掌握更为复杂的测试技术与方法奠定较坚实的根底.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基础课 目的:通过讲授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性能,以及测试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常见测试系统的组成与设计,以及常见机械工程参数测量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将来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1)测试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机械测试信号分析、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信号的调理等;2)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主要包括测试系统设计、计算机测试系统、其他测试技术以及典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同时开设:信号分析与测量装置特性仿真、传感器及其性能标定、动态测量信号调理、测试技术虚拟仪器设计等4个基本实验,以及涵盖测试系统设计、搭建、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等4个考核环节的测试技术大综合实验。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测试基础 该部分为本科生教学必讲内容,讲课需要约24个学时(其中包括两次随堂阶段性测验,每次1小时,计2个学时),主要包括:(1)详细讲述测试技术两大基础知识,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

性、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从理论上掌握实现动态测量时,必须使待测信号与测量装置之间量程和频率结构两个方面相匹配,以保证系统所规定的测量误差要求。 (2)详细讲述测试信号的获取与调理技术,主要包括:参数式传感器及其应用、发电式传感器及其应用,以及典型的信号调理电路。从理论上掌握实现信号获取的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类型和选用原则,以及各自相对应的调理电路的原理与设计问题。 2.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 该部分为教学选讲内容,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学时数或其它的具体情况选讲其中的一部分章节内容(其他部分自学),讲课需要18个学时(其中包括两次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课,每次2小时,计4个学时)。它主要包括:测试系统设计、计算机测试技术、其他测试技术,以及典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从理论上掌握测试系统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现代测试系统的组成原理与设计,以及相应的智能仪表、虚拟测试理论与实用技术;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一些来源于科学研究的实用测试系统设计实例。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 1.课程的意义及目的 2.测试方法的分类与系统组成 3. 测试技术的发展 4.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Testing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学分:1.5 适用对象: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中文简介:该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建立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主要研究机械参数动态测试各环节,如传感器、中间变换器、显示记录器的原理、动态特性评价及测试信号的初步分析与处理,涉及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非电量电测技术和其他测试技术等知识,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技术手段。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掌握测试、测量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测量的基础知识:量与量纲;法定计量单位;测量、测试、计量;量值的传递与计量器具检定;测量方法;测量装置;测量误差;测量精度;测量结果的表达; 3. 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 4. 了解测试技术的应用情况。 第二章信号及其描述 1.了解信号分类方法; 2.掌握信号的幅值域分析方法; 3.掌握信号相关分析方法; 4.掌握傅里叶级数及周期信号的频谱;

5.掌握傅里叶变换及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1. 建立测试系统的概念; 2. 了解测试系统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了解测试系统特性的测量方法; 4.掌握测试装置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5.了解精度设计、动态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常用传感器与敏感元件 1. 了解传感器的分类; 2. 掌握常用传感器测量原理和选用原则; 3. 了解传感器测量电路。 第五章信号的调理与记录 1. 掌握电桥、调制与解调、滤波器、放大器等基本调理环节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掌握测试信号的显示与记录; 3. 会选用有源滤波器的结构参数。 第六章信号初步处理 1.熟悉信号处理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2.掌握信号相关分析方法; 3.掌握信号的功率谱分析方法。 第七章位移测量 1.掌握常用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特点; 2.理解位移测量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应变、力与扭矩测量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技术专业课程,本课程通过详 细地对软件生命周期中各测试阶段进行分析,系统的讲授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类型、策略、方法、技巧以及软件测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此外,本课程从管理者的层面,全面介绍软件测试过程的计划、实施和缺陷管理,测试工作的监控方法。 本标准的编写依据是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适用于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其它专业及其它教学层次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执行时,由任课教师根据 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际学时作适当调整。 二、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讲,《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计算机专业技术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软件测试技术》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类型、策略、方法、技巧。 3.了解和掌握软件工业界普遍采用的、成熟的、先进的测试经验和方法,学习测试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掌握软件测试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测试相关工具的使用。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软件测试技术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6410188 学分: 2 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8 课程实践学时: 0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建模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材:软件测试基础(英文版 or 中文版),阿曼(Paul Ammann) (作者), 奥法特(Jeff Offutt) (作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将它们应用于不同的测试阶段,满足不同的应用系统测试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通过学习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和业界主流及通用技术,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的关系,掌握基本测试技术和方法,并应用到实践中。能够采用恰当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对软件进行验证和分析,给出软件实施和维护方案,并能够对软件进行质量分析。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的关系。掌握基本测试技术和方法,会设计测试用例。能够基于软件测试方法和工具对软件进行验证和分析,同时撰写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最终能够对软件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包括: 课程目标1: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课程目标2: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步骤 课程目标3: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基本方法及测试方案撰写要求 课程目标4:能够熟练使用一种软件测试工具 课程目标5:能够根据软件质量要求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课程目标6:能够在复杂软件质量问题中运用软件测试知识进行质量分析 课程目标7:在软件质量确保活动中,能够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est Technology of Vehicle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测试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课,48学时,3学分,考试课。该课程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关于实验的科学,它属于实验工程的范畴。由于车辆工程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试验的推动,因此,《汽车测试技术》课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本课程的特点是,从车辆各种具体试验方法中概括总结出一些带共性的基础理论,并以此指导学生解决车辆工程试验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试验技能。 科学实验与理论研究的密切结合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科技发展史上,理论研究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实验工作跟不上;一旦实验有了突破,理论研究就跟着上一个台阶。这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规律。车辆工程学科更是如此。由此可见《汽车测试技术》课程必然有如下三大任务,即: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车辆试验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从事车辆测试工作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从事试验研究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学会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处理车辆测试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了解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的特点。 2.深入学习和正确掌握的内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应用技巧、测试系统的组成与要求、测试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表达、虚拟测试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试验设计与研究。 3.《汽车测试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努力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随机振动、发动机原理。 四、主要参考教材 [1] 李杰敏主编.汽车拖拉机试验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何耀华主编. 汽车试验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 王跃雄,叶湘滨主编. 现代动态测试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 王伯雄主编. 测试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 [德]J.Marek, [日]Y.suzuki. Sensors for Automotive Technology.Wiley-VCH,2003. 五、课程内容 1. 概述 主要内容:测试技术的应用、发展及研究内容。 重点:由车辆——被测量的获取——信号的调理——信号的传输——信号的采集处理等设备所组成的系统、试验方法及试验设计等。 教学要求:了解测试技术在产品质量、新产品研发、结构功能及工艺研究中的应用;掌握测试技术的研究内容。

渗透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渗透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渗透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护网络的 安全,渗透测试技术应运而生。渗透测试是一种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手段,评估 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的方法。为了培养专业的网络安全人才,渗透与测试技术的 教学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渗透与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 渗透与测试技术的教学应该从基础知识开始,包括网络安全的概念、常见的网 络攻击形式、黑客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等。学生需要了解网络攻击的目的和手段,以及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些攻击。此外,还应该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工具和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算法等。 二、渗透测试的方法和流程 渗透测试的方法和流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教学应该介绍渗透测试的 准备阶段、信息收集阶段、漏洞扫描阶段、攻击阶段和报告编写阶段等。学生 需要学会如何制定渗透测试计划、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和漏洞扫描、 进行真实的攻击模拟,并最终撰写详细的测试报告。 三、渗透测试中的常见漏洞和安全弱点 在渗透测试的教学中,应该重点介绍常见的漏洞和安全弱点,以及如何发现和 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例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文件包含漏洞等。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渗透测试工具和技术,发现并利用这些漏洞,以提高网络系 统的安全性。 四、渗透测试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在渗透测试的教学中,应该重点强调法律和道德问题。学生需要了解渗透测试 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及在进行渗透测试时需要遵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教学 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不进行非法和 损害他人利益的活动。 五、渗透测试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应该结合真实的渗透测试案例进行分析和 讨论。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渗透测试的具体实施过程,学习到实际操 作中的技巧和经验。此外,教学应该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自进行渗 透测试,并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渗透测试的进阶技术和发展趋势 渗透测试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学应该介绍渗透测试的进阶技术和最 新发展趋势。例如,云安全、物联网安全、人工智能在渗透测试中的应用等。 学生需要了解当前渗透测试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网 络安全环境。 总结起来,渗透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基础知识、方法和流程、常见漏 洞和安全弱点、法律和道德问题、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以及进阶技术和发展趋 势等内容。通过系统的教学,可以培养出专业的渗透测试人才,为保护网络安 全做出贡献。同时,渗透测试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挑战。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大纲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大纲 1. 引言 2. 软件测试概述 3.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的目标和要求 4. 软件测试策略 4.1. 测试级别划分 4.2. 测试类型选择 4.3. 测试方法和技术 5.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流程 5.1. 测试计划编制 5.2. 测试用例设计 5.3. 测试环境搭建 5.4. 测试执行和记录 5.5. 缺陷管理 6.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工具 6.1. 自动化测试工具 6.2. 性能测试工具

6.3. 缺陷管理工具 7.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评估 7.1. 测试评估指标 7.2. 测试效果评估 7.3. 缺陷相关统计分析 8. 其他注意事项 8.1. 安全性测试 8.2. 适应性测试 8.3. 可靠性测试 8.4. 可用性测试 9. 结论 1. 引言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教学所关注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在现代教育中,大量的教学工作已经使用教学大纲软件进行管理和组织。本文将关注教学大纲软件本身的质量,介绍教学大纲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一项关键活动。它通过验证和验证软件 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其符合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教学大纲软件作 为一种特定类型的软件,同样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确保其功能的 正确性和稳定性。 3.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大纲软件测试的目标是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确保其无故 障地运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大纲软件测试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确保教学大纲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 - 保证软件在各种不同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 - 验证教学大纲软件是否符合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4. 软件测试策略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大纲软件测试,需要制定适当的测试策略。下 面是一些常用的测试策略: 4.1. 测试级别划分 根据测试的目标和要求,将教学大纲软件测试划分为不同的测试级别,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4.2. 测试类型选择

《热工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码:EP05011Code: EP05011 课程名称:热工测试技术Course Title: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Course category: Core Courses in specialty 学分:3Credit(s): 3 开课单位: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Offering College/School: College of Mechanical & Vehicle Engineering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研究热能与动力工程中常用的温度、压力、流速、流量、液位、气体成分等物理量的测量技术的一门工程应用学科,为专业基础课,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技术课之一。通过对《热工测量及仪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热工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常用仪表的作用原理,了解各种测量方法和仪表使用时的特性,从而能在实际工作中知道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测量仪表。 要求掌握热工参数的正确测量方法;掌握常用测量仪表的基本原理,主要性能,使用特点;要求能够合理选用、正确使用热工仪表。 Course description:The course is an engining application disciplilne for thermal engine and power engining. The research objective is the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velocity of flow, rate of flow, level, gas composition and so on. It is one specialized core course and important technical class for thermal engine and power engining majo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measure method of various thermal parameters and principle of instrument working. Meanwhil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charactistics of various measure method and instrument.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students can correctly choose and use instruments in practical work. Students should master correct measurement method of thermal parameters, basic principle, main characteritics,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sturments. Meanwhile, students should choose and use instruments correctly.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