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血液病输血指南
血液科输血操作规范制度
血液科输血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血液科输血操作的安全和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防止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临床应用血液产品管理方法》等相关法规文件,订立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院血液科的输血操作,包含输血准备、输血前操作、输血中操作和输血后操作。
第三条定义1.输血准备:包含献血者的选择、血液制品的质量验收、输血标本手记等工作。
2.输血前操作:包含输血医嘱的审核、病人的察看、血型鉴定等工作。
3.输血中操作:包含输血设备的检查、输血速度的掌控、输血过程的监测等工作。
4.输血后操作:包含输血结束后的察看、输血相关数据的记录、输血器材的清理等工作。
第二章输血准备第四条献血者的选择1.献血者必需是成年人,年龄在18至55周岁之间。
2.献血者必需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献血者健康情形的相关要求。
3.献血者必需进行全血、成分血或血浆的筛查,确保献血血液符合质量标准。
第五条血液制品的质量验收1.接收血液制品的医务人员必需检查每批血液制品的标识、有效日期、保管条件等信息,并核对是否与献血者信息全都。
2.血液制品的质量验收必需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输血标本手记1.输血标本手记的前提是经过医务人员的合理推断。
2.输血标本手记必需依照标准手记程序进行,确保手记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输血前操作第七条输血医嘱的审核1.输血医嘱必需经过医生书写,并经过临床主管医师或主治医师审核。
2.输血医嘱必需包含输血指征、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输血速度、输血的频率等信息。
第八条病人的察看1.输血前,医务人员必需对病人进行认真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病人的输血风险。
2.确定病人的血型和Rh血型,与输血标本进行核对。
第九条血型鉴定1.输血前,必需进行病人的血型鉴定,确保输血和受血者的血型相符。
2.血型鉴定必需依照国家标准操作,采用可靠的检验方法。
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
引言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某些严重的疾病和创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必须注意一些安全和有效性的问题,以确保临床使用输血的最大利益。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适应症
临床输血适用于以下情况:
1. 严重贫血,导致组织缺氧
2. 失血性休克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出血
3. 维持正常凝血功能所需
4. 纠正某些疾病所导致的血液成分缺失
安全性问题
使用输血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性问题:
1. 每一单位输血都必须遵循血液安全规定
2. 检查病人是否有输血过敏的历史
3. 严格注意不同血型之间的配对问题
4. 输注血液时使用流速恰当的输血器材
5. 监测反应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分析病人的临床指标
2. 根据需要进行血型和交叉配对检查
3. 根据检查结果挑选适当的血液产品
4. 具体执行输血治疗的流程
输血治疗的监测和评估
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进行以下监测和评估:
1. 治疗后病情的变化
2. 检查有无输血反应
3. 监测心脏功能、血压和呼吸
4. 检查患者的体温
结论
临床输血是严谨的医疗操作,需要注意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以确保最大的治疗效果。
制定专业的输血操作规范对于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输血指南
血液制品成分、输血指针、用量及注意事项红细胞悬液介绍■从400ml全血中提取的红细胞悬液为2单位,含150-200ml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另加入110ml 的红细胞营养液,总量约250-300ml■血球压积50%-70%;Hb约15g/100ml,不低于45g/2单位输血指针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Hb <70g/l;应考虑输注■Hb>100g/l,可以不输■70g/l< Hb <100g/l,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常常会发生不合理用血■比较危重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维持患者Hb 70-90g/l)和非限制性输血(维持患者Hb100-120g/l),两组30天死亡差别不大,但限制性输血组比非限制性输血组急性病患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内科输血指南■患者Hb <60g/l或HCT<0.2可考虑输注用量及注意■成人输注2单位通常提高Hb 10g/L左右,HCT提高3-4%;儿童4ml/kg体重通常提高Hb 10g/L 左右■同全血,输注时比全血更流畅去白细胞红细胞介绍■用滤器去除白细胞,过滤法2单位红细胞悬液白细胞含量应低于5×106个■过滤法红细胞回收率>90%,Hb含量不低于40.5g/2单位■除白细胞消除了巨细胞等病毒的危险■减少患者产生HLA抗体,导致输血副反应和输注无效的危险输血指针■显著减少反复输血患者产生HLA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但是为此所有输给该病人的血液制品都应做除白细胞处理■能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适宜输红细胞发生过发热≥2次的病人■在特定情况下减少传播巨细胞病毒的危险■输本制品不能达到对白细胞100%去除,不能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用量及注意■同红细胞悬液辐照红细胞悬液介绍■通过γ射线的照射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失去活性■其他同红细胞悬液输血指预防一定条件下出现的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针■需宫内输血的胎儿■重度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干细胞移植患者■接受近亲输血的患者用量及■同红细胞悬液注意洗涤红细胞介绍■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白血病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红细胞回收率>70%(Hb不低于33g/2单位)■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输血指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高钾血症及肾功能障碍需输血者■同红细胞悬液用量及注意冰冻红细胞介绍■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除甘油,加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和红细胞添加剂■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率>99%,红细胞回收率>80%(Hb约36g/L)■稀有血型患者输血输血指针■新生儿溶血病换血■自身输血■用量同红细胞悬液用量及注意■解冻约需4小时,需提前预约■解冻后2-6℃保存24小时■加生理盐水悬浮,交叉合血只需合次侧手工浓缩血小板(由200ml全血制备)介绍■1单位制品容量为20-25ml■血小板含量≥2.0×109个/袋■需多人份供者合并:12个单位含量约等同于1袋机采浓缩血小板:2.5×1011个/袋输血指针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Plt>100×109/L,可以不输■Plt<50×109/L,应考虑输■Plt:50-100×9/L之间,根据是否有自发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临床输血指征
荆门二医临床输血指南一、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一)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但如是大面积出血,也要输。
2.血小板计数<10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
4.紧急对抗体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二、内科输血指南(一)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50×109/L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计数>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输血科血液病输血指南
输血科血液病输血指南血液病是一类涉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输血是一种关键的治疗手段。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输血科制定了一系列的血液病输血指南。
本文将就输血科血液病输血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1. 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为血液病患者提供血液及其成分,以纠正贫血、减少出血和支持免疫功能。
然而,血液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输血过程中可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经验的积累,输血科制定了一系列的血液病输血指南,以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血液病输血指南的核心原则血液病输血指南的核心原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病情评估:在进行输血操作之前,血液病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因、疾病进程、血象指标、体征等。
这将有助于确定输血的迫切性、成分选择和输血量。
(2)血型和交叉配血:血型和交叉配血是血液病输血中的基础环节。
在进行输血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以确保输血过程中不发生不兼容反应。
(3)成分选择:根据血液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目的,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常见的血液成分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悬液等。
(4)输血指征与禁忌:血液病输血指南针对不同的血液病类型和临床情况,制定了输血的指征和禁忌。
在进行输血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以确保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 血液病输血指南的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对于需要输血的血液病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
包括血型鉴定、配血试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2)成分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输血目的,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在选择之前,需要对血液成分进行必要的质控检测和检疫。
(3)输血操作: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输血操作。
包括核对患者信息、核对血液成分、穿刺静脉通路、输血速度控制、观察患者反应等。
(4)输血监测:对于血液病输血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观察。
《临床输血指南》
目录第一章输血和成分输血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输血技术 (2)第三节红细胞制品及其应用 (2)第四节血浆及其应用 (6)第五节血小板制品及其应用 (6)第六节粒细胞输注 (10)第二章内科输血 (12)第一节慢性贫血的输血 (12)第二节内科系统疾病的输血 (13)第三章常见血液病及肿瘤的输血 (18)第一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18)第二节溶血性贫血 (19)第三节白血病的输血 (20)第四节出血性疾病 (22)第四章儿科输血 (28)第一节小儿输血的适应证及剂量 (28)第二节新生儿输血 (29)第三节小儿特殊情况输血 (30)第四节小儿外科输血 (31)第五章外科输血 (33)第一节严重创伤时的输血 (33)第二节术中输血 (34)第三节烧伤病人的输血 (36)第六章妇产科输血 (38)第一节妇科输血 (38)第二节产科输血 (39)第三节妊娠合并症的输血治疗 (42)第四节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44)第七章器官移植与输血 (48)第一节器官移植中的血液免疫学 (48)第二节肾移植与输血 (50)第三节肝移植与输血 (51)第四节器官移植中的特殊输血 (52)第八章输血的护理常规 (54)第一节输血的操作规程 (54)第二节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59)第九章输血不良反应 (63)第一节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其处理 (63)第二节发热反应及其处理 (66)第三节过敏反应及其处理 (67)第十章输血相关性疾病 (69)第一节艾滋病(AIDS) (72)第二节输血相关性病毒性肝炎 (75)第三节输血相关性梅毒 (77)第四节输血相关的其他疾病 (78)输血检验技术 (81)第一节ABO血型鉴定 (81)第二节Rh血型鉴定 (83)第三节其它血型鉴定 (85)第四节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检和鉴定 (86)第五节交叉配血试验 (89)第六节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 (91)第七节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 (97)第八节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 (103)第一章输血和成分输血第一节概述一、血液成份制品和血液成份疗法(一)血液成份疗法又称成份输血,采用现代技术和器材设备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份的制品和血浆蛋白制品。
临床输血指南2023
临床输血指南20231. 指南目的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临床输血的指导,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前评估和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输血适应症2.1 红细胞输血- 重度贫血并伴有症状的患者- 急性出血或休克状态下的患者-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伴有贫血的情况2.2 血小板输血- 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 重度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 手术前或治疗过程中需要增加血小板计数的患者2.3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的患者- 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需要纠正凝血功能的患者3. 输血前评估和准备- 患者输血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成分的选择。
- 针对输血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
4.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核对和确认,确保输血成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输血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速度等。
- 关注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输血后监测- 输血后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等。
- 关注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输血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
以上为简要的临床输血指南,旨在帮助医疗工作者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和细节问题请参考相关模块的专业文献和指南。
注:本指南仅提供普遍指导,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
医学课件临床输血指南课件PPT
输血的途径通常是通过静脉输注,包括中心静脉和外周静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
途径
02
CHAPTER
临床输血前的评估与准备
用于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提高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缺乏等。
如严重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肾功能不全等。
输血禁忌症
输血适应症01ຫໍສະໝຸດ 020403
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
目的
历史
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尝试将动物血液输给人类以治疗疾病。然而,早期的输血方法存在很多问题,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有科学的输血方法。
发展
随着医学的进步,输血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代输血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辐照输血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临床输血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手段。
根据血液成分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注。全血输注是指将整个血液输给病人,而成分输注是指将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输给病人。
防止感染
确保输血管道通畅,避免血液凝固或空气进入血管导致危险。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的发生。
03
02
01
VS
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包括输血时间、血型、配型结果、输血量、输注速度等。
回访患者情况
在输血后,及时回访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时处理并记录。
记录输血过程
04
CHAPTER
儿童输血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输血的需求和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和输血方式,同时注意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输血的需求和反应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应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输血指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和输血方式,同时注意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内科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内科输血指南概述内科输血是指为内科疾病患者提供输血治疗的一种方法。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在许多内科疾病如贫血、失血性休克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科学可行的内科输血指南,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适应症内科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1. 贫血:贫血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通过输血可以快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症状。
2. 失血性休克:某些内科疾病如胃溃疡出血、消化道肿瘤等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输血可迅速补充失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功能。
3. 免疫功能缺陷病患者:某些内科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会导致免疫功能缺陷,输血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输血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在进行内科输血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 患者的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输血前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判断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量。
2.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与配型、免疫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输血前的备血工作: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准备适当的输血血液制品。
三、输血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确认患者的身份、血型和配型的一致性,检查输血血液制品的标签、有效期等信息,准备输血设备和器械。
2. 输血的途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途径,如静脉输血、动脉输血等。
3. 输血速度和输血量控制: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和输血反应情况,控制输血的速度和输血量,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 输血反应的处理:如果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报告相关医务人员。
5. 输血后的监测和观察:输血结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血效果,及时处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四、输血后的护理措施1. 输血结束后,患者应保持适当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临床输血指南(卫生部)
临床输血指南一、输注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1、浓缩红细胞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
2、红细胞悬液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
3、洗涤红细胞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对血奖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4、冰冻红细胞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
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99%;RBC回收>80%;残余甘油量<1%。
洗除了枸橼酸盐或磷酸盐、K+、NH3等。
解冻后4±2℃24小时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①同WRC;②稀有血型患者输血;③新生儿溶血病换血;④自身输血二、输注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
作用:止血。
适用: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②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
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输注血浆:1、新鲜液体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和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和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他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和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 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 PLT>50×109/L腰穿 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 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和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 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 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 PLT ≥50×109/L剖腹产 PLT ≥80×109/L(50)大手术 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 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 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引言:输血是一项常见但关键的医疗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也存在风险和限制。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详尽的输血指南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供有关输血的全面指南,包括适应症、供血标准、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1. 失血性休克:当患者因为巨大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输血是恢复有效循环的关键。
2. 严重贫血:贫血患者可通过输血获得储备的红细胞,以提高氧气运输能力。
3.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输血可以提供凝血因子以改善凝血功能。
4. 免疫缺陷:输血可以提供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功能。
二、供血标准:1. 血型和配型:供血前需要进行ABO血型和Rh配型,以确保患者接受与其血型相适应的血液。
2. 传染病筛查:供血者需要接受严格的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丙型肝炎和梅毒等。
3. 体格检查:供血者需要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排除任何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
三、输血前的准备: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过敏史以及输血史等重要信息。
2. 检查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 保证适当的静脉通路:准备好适当的静脉通路以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输血过程:1.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输血的速度需要逐渐提高,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监测患者状况: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3. 注意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和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输血后的注意事项:1. 观察期:输血后,需要将患者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发生输血反应或其他不良事件。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抗感染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
3. 传染病筛查: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筛查,以确保没有获得新的感染。
输血指南_??????
输血指南输血指南:一、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输血的指导,包括适应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1.2 背景: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过程,可以通过输注血液及其衍生物来治疗疾病。
二、适应症:2.1 预防性输血:用于手术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预防性输血。
2.2 红细胞输注:用于治疗贫血、出血等情况。
2.3 血小板输注: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情况。
2.4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2.5 白细胞输注: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的情况。
三、操作流程:3.1 输血前准备:3.1.1 确认患者身份,并核对输血相关信息。
3.1.2 确保输血设备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3.1.3 消除输血相关的过敏风险,如过敏源和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
3.2 输血操作:3.2.1 完成必要的试验和筛查,包括血型、交叉配对等。
3.2.2 确保输血设备的正确连接,并设置合适的输血速度。
3.2.3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等。
3.3 输血后处理:3.3.1 停止输血,并及时处理输血设备。
3.3.2 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并发症,如过敏反应等。
3.3.3 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血情况等。
四、注意事项:4.1 应注意输血相关的禁忌症,如输血反应、感染风险等。
4.2 输血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既往输血史等。
4.3 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儿童、孕产妇等,应采取额外的注意措施。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输血相关的表格、记录单等,详见附件部分。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6.1 输血法:指规范和管理输血活动的法律法规。
6.2 输血质量管理:指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输血安全和质量的活动。
临床紧急输血指南
临床紧急输血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在临床急诊情况下正确和有效地进行输血的指导。
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不正确的输血管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本指南将详细介绍在紧急情况下应注意的输血步骤和注意事项。
输血适应症- 失血性休克:对于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输血以补充失去的血液量。
- 严重贫血:当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已经无法正常维持组织氧供应时,输血是必要的。
- 预定手术:某些手术需要在术前进行输血以确保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稳定。
输血前的准备- 患者评估:在决定进行输血之前,应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 血型与交叉试验:必须同时确定患者的血型和所需要的输血血液的血型,并进行交叉试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 血液供应:准备好符合患者需求的血液供应,并确保符合安全和质量标准。
输血过程- 逐渐输注:在输血过程中,应逐渐将血液输注给患者,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 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的迹象,如过敏反应、发热等。
- 并发症处理:如果出现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输血后的评估与管理- 输血后观察:输血完成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定输血效果和监测是否出现并发症。
- 补充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治疗措施,如补充铁剂、利尿剂等。
输血常见问题与解答- Q: 输血会有哪些风险?A: 输血风险包括输血反应、感染传播、出血等。
然而,正确的输血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风险。
- Q: 输血前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A: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血型和交叉试验、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查等。
结论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在临床紧急情况下正确进行输血的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鉴于每个患者的情况可能不同,医务人员应在临床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输血指南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输血指南为了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切实做到科学用血、规范用血和安全用血,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输血和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基础上,编辑本指南,以期临床医护人员在输血工作中有所裨益。
一、申请1.输血前签订输血知情同意书;2.主治以上医师负责审核输血申请。
3.采用相容性输血原则。
如果实施异型输血,必须在输血知情同意书中注明并经患方签字确认。
4.动员患者亲友参加互助献血。
5.动员符合条件患者自身输血。
6.申请单填写完整。
二、备血1.交叉配血标本应采于近三日内,血型标本不要与交叉标本同时采集(急救例外);2.第一次输注血浆、血小板或冷沉淀物应送标本作血型复查;3.有输血史、妊娠史、生育史或近期多次输血者应检查不规则抗体。
4.不规抗体阳性、Rh(D)阴性及备血2000毫升以上择期输血患者至少提前24小时书面申请。
5.如果患者病情变化需要中止备血,请在第一时间通知输血科,否则,病区承担血液损失责任。
三、审批1.互助献血:备好身份证、献血证和献血者与患者关系证明等,由病区指定工作人员在输血科办理;2.一次超过2000毫升的大量输血:报医务处审批;3.无名患者或无家属的昏迷患者输血:报医务处审批。
四、输血(一)外科输血原则: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达血容量20%~50%时,加输红细胞;失血超过血容量50%时,加输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失血超过血容量80%以上时加输血小板和冷沉淀。
(二)内科输血原则:1.急性贫血:失血量<600ml,不输血;失血量800~1000ml时,可考虑输血;失血量在1500ml 以上,需要输血。
2.慢性贫血:Hb<60g/L,伴有明显症状者;某些暂时无特殊治疗方法的遗传性血液病患者,在其生长发育期,应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到一定程度,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贫血严重者,而又需要手术者或是待产孕妇,应给予输血。
输血流程指导书
输血流程指导书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2、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应在半小时内输入,不宜久置,如输多袋血时必须分
次到检验科取血。
3、冷藏血液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
4、血液中不能加入任何药物(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品、葡萄糖等药物或
高渗、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5、病区有两个以上病人同时抽血交叉时,应有两人在床边核对病人。
6、凡输两个以上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者不能直接混合输入,其间应输
如少量生理盐水,至充净输血管中的血液,以免发生反应。
7、输血速度开始宜慢,观察10分钟后若病人无不适,一般承认40-60滴/
分,儿童15-20滴/分,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滴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8、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并保留余血,联系检验科按指引处理,做好记录。
9、输血袋使用后保存24h,输血器(输血袋、输血器)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10、血小板从血库取出至输入全过程均需轻轻摇晃血袋,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原则上不能超过30分钟,以防止血小板聚积。
11、冷沉淀取回后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血液病输血指南1.目的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医疗过程中需要输血。
有输血指征者应开展成分输血,不能因为很多血液并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而成为输全血的理由。
血液病的病种较多,很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为向临床医师和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血液病患者输血的指导原则,依据《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4.11.3条款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医师对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治疗,也适用于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3.职责3.1经治医师3.1.1负责对血液病患者实施输血治疗。
3.2输血科技术人员3.2.1负责提供治疗血液病患者合适的血液,并向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4.指引要点4.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4.1.1输血原则(1)再障患者的输血要严格控制,能不输血者尽量不输,应将输血量和输血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输血仅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不能治愈本病,多次输血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2)慢性再障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降低,因此,Hb的高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
(3)本病应进行成分输血。
因为再障多属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所以无需输全血。
虽然多数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也不能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疗效差。
正确的输血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输注相应成分血以提高疗效,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5.1.2输血指征(1)贫血:Hb<60g∕L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的症状,或在安静状态下也有贫血的临床表现时,可适当输注红细胞。
Hb>60g∕L,一般不需要输血。
过去曾认为少量多次输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对再障的恢复有利,现已证实输血只能抑制红细胞的生成,并无刺激造血的作用。
(2)出血:因血小板减少而有严重出血的患者,特别是有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及时输注血小板。
曾有人认为血小板数V2OX1()9∕L者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可是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数虽V20X107L却无出血的症状,而血小板数>20X107L者却有活动性出血。
现在认为仅根据血小板数高低来决定是否给患者输注血小板并不可靠,需要根据临床症状来决定。
多数学者认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为:①血小板数<20X1071,,无出血表现,病情稳定,可密切观察,暂时不输注血小板;②血小板数V2OX1()9∕L,虽无出血,但有发热和感染或存在潜在出血部位(如:眼底出血)要输注血小板;③血小板数<15×107L,为预防颅内出血可考虑输注血小板;④血小板数V5X1()9∕L应尽快输注血小板(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⑤要作侵入性检查或腹部手术,血小板数应提升至5OX1(T∕L左右(骨髓穿刺例外)。
(3)感染:当再障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季度减少(V0.2X10i7L)并发感染时,应进行保护性隔离,选用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静脉注射的免疫球蛋白治疗。
一般不考虑输注浓缩白(粒)细胞,至今尚未证明输注白细胞对本病有治疗价值。
4.2输血的危险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lHA)AIHA是某种原因致体内产生了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游离于血浆中,使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一种贫血。
4.2.1输血的危险性(1)自身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自身抗体能与所有正常红细胞起反应,是输入的红细胞寿命缩短,发生溶血,所以有时输血后不见疗效,甚至发生溶血危象。
(2)同种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同种抗体,并与自身抗体并存。
如果输血时只注意ABO血型相同,忽视了同种抗体,而有输入同种抗体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可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使病情加重。
4. 2.2输血指征:本病应尽量避免输血,如有输血指征要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输血。
(1)HbV40g∕L或HCtVO.13,并在安静状态下有明显贫血症状者。
(2)Hb在40g∕L以上,但因急性起病并进展较快,伴有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者。
(3)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精神错乱及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
(4)因溶血危象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经一般治疗无效而危及生命者。
4.2.3血液的选择(1)如果存在同种抗体,则应选择与同种抗体相容的血液输注。
(2)在交叉配血不完全相合时,应选择多份ABO血型相同的血液作配合性试验,采用患者血清与供者红细胞反应最弱的血液输注。
(3)如果患者的ABO血型一时难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又十分危急,此时可立即输注0型洗涤红细胞或0型悬浮红细胞(洗涤需花费时间(4)本病最好输注洗涤红细胞(病情危急时并不强调),不宜输全血,因为血浆中的补体可使溶血加重。
4.2.4注意事项(1)最佳输血量: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治疗尚未发生疗效之前,适合少量多次输注红细胞,首次剂量以IOOml为宜,必要时一日2次。
(2)过量输血的危害:过量输血可发生由自身抗体介导的溶血使病情加重,还有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3)输血速度: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对心肺功能差的患者输血速度不宜超过lml∕(kg∙h)O(4)血液加温问题:不强调加温,但应对患者保暖,个别严重冷凝集综合征患者可输注加温血。
(5)血标本:采集患者血标本一次仅作一次配血用。
4.3地中海贫血综合征本病是由于Hb中的珠蛋白肽链合成受到部分或全部抑制,形成红细胞无效性生成的溶血性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很少需要输血,而重型地中海贫血则依靠输血才能维持生命。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
4.3.1输血指征(1)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患者在有感染或妊娠时贫血显著加重,此时若有代偿不全的贫血症状,则可适当输注红细胞。
(2)重型B地中海贫血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早输血治疗。
其理由是这类患者出生6个月后开始出现贫血,此后贫血呈进行性加重。
患者有发育障碍,逐渐出现心脏扩大,肝脾肿大,骨病变等。
骨髓无效性造血促使胃肠道对铁吸收过多,发生继发性血色病。
如能尽早输血,特别是采用“高量”输血,可延缓上述病理改变的发生。
(3)中间型B地中海贫血患者如有感染、妊娠及手术等应激情况亦需临时输注红细胞。
4. 3.2输血方案(1)“中量”输血方案:此方案为间歇输注红细胞,是Hb维持在60〜70g∕L的“安全”水平。
其目的是减轻患者的贫血症状,使生命得以维持。
这种输血仅是一种支持治疗,不能纠正或减轻患者的各种病理改变。
国内多采用这种输血方案。
(2)“高量”输血方案:此方案为通过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IoOg/L左右。
开始宜短期内反复输注,待Hb达到上述水平后适当延长输血的间歇期。
经此治疗后,患者的肝脾肿大及骨骼的病变明显减轻,胃肠道对铁的吸收也随之减少。
(3)“超高量”输血方案:该方案为保持患者的Hb在130g∕L左右。
有人观察从婴儿期开始采用这种输血方案治疗的患者,无典型的地中海贫血面容,亦无病理性骨改变。
由于此方案极大地增加了输血的需求量,不易实现,国外已基本放弃使用。
(4)目前主张以Hb>95g∕L不输注红细胞的治疗方案去带过去的“高量”输血或“超高量”输血方案。
(5)为避免长期输血发生血色病,当血清铁>1000Ug/L时需要用去铁胺治疗。
4.3.3血液品种的选择(1)地中海贫血患者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注红细胞,无须输注全血。
(2)选择何种红细胞应根据病情决定,最好选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如:过滤法制备的红细胞或新型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法获得的红细胞)。
(3)过去曾提倡输注年轻红细胞以减少输血次数及延长输血间歇期,但由于此法只能降低输血需求量的12%〜16%,且年轻红细胞制备相对繁琐,费用高,现以较少采用。
4.3.4长期输血的风险(1)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胃肠道对铁的吸收过多,加上长期输血可导致血色病。
这是由于过多的铁随输血进入患者体内,而机体排泄铁的能力较恒定,铁负荷过度累及器官或组织,形成纤维化病变,影响器官的功能甚至致死。
(2)长期输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并降低输血疗效,还有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1.4红细胞葡荀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4. 4.1病因:红细胞内缺乏G6PD,进食蚕豆或某些药物发生急性溶血。
5. 4.2临床特点: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患儿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贫血、黄疸及血红蛋白尿)。
6. 4.3治疗(1)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碱化尿液等。
(2)输血a)Hb70〜90g∕L有血红蛋白尿应输注红细胞。
b)Hb<70g∕L,无论有无血红蛋白尿都应输注红细胞。
c)应输入G6PD正常者血液,防止二次溶血。
4.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PNU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并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克隆性疾病。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以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的血红蛋臼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反复血栓形成。
4.5.1输血指征(1)Hb<6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
(2)有妊娠、分娩、感染、外伤及手术等应激情况时也要输血支持治疗。
4. 5.2血液的选择(1)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少白红细胞)为首选,因为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碎片可能是启动PNH溶血的主要因素。
(2)过去强调要输注洗涤红细胞,现在认为PMI患者能够耐受悬浮红细胞,如不能“去白”则应输注洗涤红细胞为好。
(3)全血不宜应用,因为患者的红细胞对补体非常敏感,全血中补体含量高,还有白细胞碎片,均能诱发或加重溶血。
4.6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中一种或多种白细胞成分恶性增殖,并浸润各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细胞生成受到抑制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需要输血以支持治疗,这是获得缓解或延长生命的重要保证。
4.6.1红细胞输注(I)HbV6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
(2)Hg>60g∕L需要进行强烈化疗,贫血症状虽不明显,尤其是儿童或老人,亦可考虑输注红细胞。
4.6.2粒细胞输注(1)中性粒细胞过低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粒细胞输注已废弃,治疗性粒细胞输注弊多利少,甚至有人认为无临床治疗价值,应从严掌握输注指征。
(2)手工法制备的浓缩白(粒)细胞中混有大量淋巴细胞,所含粒细胞很少,无治疗价值。
如有粒细胞输注指征应采用单采浓缩粒细胞。
(3)中性粒细胞VO.5X1()9∕L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h无效可考虑输注粒细胞。
(4)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并有真菌感染的患者是否需要输注粒细胞尚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无效。
(5)一旦确定进行粒细胞输注,必须给予足够剂量且要每天输注(每次输注剂量应>1.0×IO Kl个粒细胞),直到感染被控制或中性粒细胞>5.0×IO9ZL为止。
(6)粒细胞输注效果不是以白细胞数是否升高为依据,而是观察感染是否控制,体温是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