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创伤』一文搞定肩关节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速来get!

合集下载

图文详解肩关节前外侧、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

图文详解肩关节前外侧、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

图文详解肩关节前外侧、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01- 概述 -肩关节外侧覆盖着两层肌袖,外层肌袖为三角肌外侧部,内层肌袖为冈上肌(肩袖的一部分,图1、2)。

图1 肩关节外侧浅层肌肉,肌肉起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但不跨越它们图2 三角肌和斜方肌部分已切除,显示其深面的肩袖和腋神经,通常腋神经在小圆肌下方、四边孔内。

02- 体表标志与切口 -# 体表标志•肩峰是肩胛冈向外侧的延续,是肩部的最高点,悬垂于肱骨大结节的上方,肩峰是肌肉的附着起止点,但其上面没有肌肉跨越,因此肩峰部分位于皮下而能够触及(见图1)。

# 切口由于外侧入路切口几乎横行经过皮肤皱褶,所以容易留下较宽的手术瘢痕。

03- 浅层显露 -浅层解剖涉及分离三角肌纤维,如向近端延长切口显露冈上肌时,需要分离斜方肌的纤维(见图3)。

图3 显露整个冈上肌,劈开斜方肌,切断肩峰,显露出下方的冈上肌肌腹及肌腱。

整个肌肉可以移位并可以修复肌腱。

# 三角肌肩关节外侧入路涉及起于肩峰外侧缘的三角肌部分,该部的三角肌由斜行的肌纤维所构成,它们以多羽状形式起自肩峰起源的坚韧腱带上。

这些腱带在肩峰上形成一些切迹,相似的腱带起自肱骨中部外侧缘该肌的止点处,起自上述腱带上的肌纤维呈“人”字形交叉编织。

这种多羽状排列虽然限制了三角肌收缩的程度,但肌肉可以获得最大的力量。

此外,尽管纤维有这种排列方式,手术纵行分离肌肉并无困难。

坚韧的腱带尚可在手术分离中起到防止肌肉被过度撕伤的作用(图4)。

图4 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呈多羽状排列从肩峰上分离三角肌是否安当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因为重新缝合固定三角肌很困难,而且往往会失败。

如做肩峰截骨,而后连同附着的肌肉一道重新固定骨,尽管由于截骨后肩峰可能受到前、后部三角肌纤维的牵拉而发生分离导致肩峰骨不连,但这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法。

# 腋神经详见“肩关节外侧入路”文中的“危险”部分。

# 喙肩动脉的喙突支喙肩动脉喙突支是胸肩峰动脉的一个分支,胸肩峰动脉起自腋动脉第2段,紧邻三角肌止点的深面走行,分布于肩锁关节,可以电灼。

『8分钟创伤』肩关节前侧入路的显露技巧与应用,基础必备!

『8分钟创伤』肩关节前侧入路的显露技巧与应用,基础必备!

『8分钟创伤』肩关节前侧入路的显露技巧与应用,基础必备!肩关节前侧入路是肩关节手术最常用的入路,对关节及前方的结构都可以充分显露,可以用来修复肩关节的前、下、上方结构。

本期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肩关节前侧入路的显露技巧及应用。

概述与要点•前侧入路可以很好地显露肩关节,可以用来修复肩关节的前、下、上方结构。

在其众多用途中,前侧入路最常见用于以下手术:1、复发性关节脱位的重建2、脓肿的引流3、肿瘤的活检与切除。

4、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修复与稳定5、肩关节置换术,通常经过改良的前侧切口植入假体。

•在进行浅筋膜分离时,皮肤和皮下组织有较多的渗血,所以在进行深层分离前必须彻底止血,否则由于视野不清,可能损伤重要结构。

患者体位•让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在脊柱和肩胛骨内侧缘下方垫入沙袋,使患肩推向前方而上肢向后方下垂,使得前方关节间隙张开。

▲肩关节前侧入路时患者的体位。

手术床头端升高30°~45°,在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下方置一沙袋,使肩关节外旋,关节前间隙张开•将手术台的头端升高30°~45°,以降低静脉压力而减少出血,同时有利于手术野的血液引流。

如果使用头垫,则须确保放置准确,以防发生枕骨处的褥疮。

•上肢铺单时还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因为显露时有可能需要移动患肢。

体表标志•喙突:在锁骨窝的深处、锁骨下方约2.5cm,用手指向外、向后方挤压即可触到喙突。

喙突朝向前外方,位于胸大肌的深面,所以用力触摸才能感觉到。

•三角肌胸大肌:望诊较触诊更易察觉,尤其在消瘦的患者身上。

头静脉位于此间沟内,有时可以看到。

切口•肩关节的前方可以通过两个皮肤切口进入。

•前方切口: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作一10~15cm的直切口,切口起自喙突的上方。

▲ 肩关节前侧入路的前部切口,切口起自喙突,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开•腋部切口:•患者仰卧,肩关节外展并外旋90°。

用无菌记号笔标记出腋前皱襞。

切口起自腋前皱襞的中点,朝后向腋窝部延长8-10cm。

早读创伤骨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大汇总,图示操作记忆更牢靠!

早读创伤骨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大汇总,图示操作记忆更牢靠!

早读创伤骨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大汇总,图示操作记忆更牢靠!(1)肩部前方入路1)前侧入路(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1.切口:肩关节前方入路有两种切口。

•前方切口:沿三角肌胸大肌间隙10-15cm的切口,从喙突上方延长直达三角肌粗隆。

•腋路切口:起自腋前壁中点,朝后向腋后襞方向延长8-10cm,向上、外侧牵开皮瓣,显露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2.神经界面: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胸大肌由胸内、外神经支配。

3.注意事项:腋动脉由臂丛神经束包绕,位于胸小肌后方,喙突周围手术操作时,需内收上肢,以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在喙肱肌内侧,喙突下4-5cm进入并支配该肌,过度牵拉可引起肌皮神经麻痹。

显露并切开肩胛下肌时外旋手臂可增加肩胛下肌和腋神经距离,以保护腋神经。

2)肩锁关节和喙突入路(Roberts)切口:沿肩峰前上缘和锁骨外侧1/4作一弧形切口,再弯转向下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下3-4cm。

3)肩关节前内侧入路(Thompson,Henry)适应症:关节盂前缘骨折合并肩锁关节周围的骨折脱位。

体位及术前准备:同前。

切口:始于肩锁关节的前上方,沿锁骨外1/2前缘向内侧走形,随后沿三角肌前缘向远端延伸,到该肌起点至止点的2/3处。

4)单纯喙突骨折的前侧微创入路切口:喙突外侧1cm作垂直切口,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进入或直接劈开喙突表面的三角肌纤维(2)后方入路1)后方入路(Judet入路)1.切口:始于肩峰尖的外侧,沿肩峰边缘向内后方延伸,弧形向远端走至肩胛下角2.神经界面:小圆肌(腋神经支配);冈下肌(肩胛上神经支配)之间3.注意事项•牵拉翻转三角肌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支配三角肌的腋神经(经四边孔支配小圆肌和三角肌)。

•在冈下肌和小圆肌之间分离后,将冈下肌向上牵开,注意保护肩胛上神经(经肩胛上切迹从冈上窝进入冈下窝,在冈下肌深面走形,支配冈下肌)2)简化的后方入路(King入路)1.切口:肩关节外展90°,在肩峰后方做垂直切口,并向下延伸10cm。

肩关节外侧入路

肩关节外侧入路

肩关节外侧入路仅能有限地显露肱骨头和外科颈。

由于腋神经横向走形于三角肌的深面,故该切口不是经典的可延长切口。

可以向近端延长以显露整个冈上肌。

但不能向远端延长,故这一入路在骨折手术中仅适于肱骨外科颈和肱骨大结节骨折。

稍远端的肱骨骨折多需要经肩关节前侧入路。

体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患肢置于手术台边缘,患侧肩下电一沙袋。

切口:自肩峰顶端向下,在肩关节外侧,作5cm长的纵行切口。

浅层显露:沿三角肌纤维方向、自肩峰向下分离。

于分离的下极处缝一丝线作为固定,以防止在分离过程中不慎向远端延长,引起腋神经损伤。

深层显露:肱骨上端的外侧面及与其相连的肩袖位于三角肌和肩峰下囊的深面。

在此入路的上半部分,必须纵行切开肩峰下囊以显露肱骨头的上外侧部分。

危险:神经:腋神经穿过四边孔,离开腋的后壁。

然后与旋肱后动脉一起围绕肱骨。

在肩峰尖下大约7cm处由三角肌深面进入该肌的后方,在此处神经向前发出纤维。

由于腋神经的这种特点,故进一步向下延长解剖,将会导致分开三角肌前部的肌纤维失去神经支配。

图文详解一文搞定3种肩关节手术入路

图文详解一文搞定3种肩关节手术入路

图文详解一文搞定3种肩关节手术入路01肩关节前侧入路肩关节前侧入路有腋部切口和前部切口,其中腋部切口起自腋前皱襞中点,向腋窝部延伸8~10cm(图1),前部切口起自喙突,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止于上臂三角肌止点处(图2)。

切口特点主要是皮肤瘢痕较小。

图1 肩关节腋部切口图2 肩关节前部切口01适应证(1)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2)肩关节融合术(3)肩关节成形术(4)人工肱骨头置换术(5)肩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6)肩关节肿瘤切除术(7)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8)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复术(9)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修补术02体位患者取沙滩椅位,手术台头侧抬高30°~45°,患侧肩胛骨内侧及脊柱垫高(图3)。

图3 肩关节前侧入路的体位03操作要点(1)浅层:腋部入路沿皮肤切口切开后,以手指伸入皮下潜行分离,向上、外侧牵开切口两侧皮瓣即可显露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前部入路沿皮肤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仔细止血,暴露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图4)。

沿肌间沟继续分离,注意保护头静脉。

分别向内、外侧牵开胸大肌、三角肌,显露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联合腱(图5)。

图4 向两侧牵开皮瓣即可显露头静脉和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图5 向两侧牵开胸大肌及三角肌显露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联合腱(2)深层:继续将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牵向内侧,可见肩胛下肌横跨肩关节前方,旋肱前血管束横行于肩胛下肌下缘,腋神经于肩胛下肌下缘通过四边孔,外旋上肢使腋神经远离肩胛下肌止点(图6),距离肱骨小结节肩胛下肌止点1cm处垂直切断。

向内侧翻开肩胛下肌可显露肩关节前方关节囊,纵向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肱骨头及肩关节内部。

图6 腋神经于肩胛下肌下缘通过四边孔,外旋上肢使腋神经远离肩胛下肌止点02肩关节外侧入路切口位于肩关节外侧,自肩峰顶端纵行向下约5cm长(图7)。

图7 肩关节外侧入路切口01适应证(1)肱骨大结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冈上肌腱修补术(3)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术(4)肱骨大结节活检术(5)钙化冈上肌腱切除术(6)三角肌下囊切除术02体位患者取沙滩椅位,手术台头侧抬高30°~45°,患侧肩胛骨内侧及脊柱垫高(图8)。

肩关节解剖讲解

肩关节解剖讲解

肩关节解剖讲解《肩关节解剖讲解》篇一嘿,今天咱们来唠唠肩关节的解剖。

这肩关节啊,就像是人体上肢的一个超级枢纽,老重要了。

咱先从骨头说起。

肩关节主要是由肱骨和肩胛骨组成的。

肱骨呢,就像是一根粗壮的大棒槌,它的上头有个圆圆的脑袋,这就是肱骨头啦。

这个肱骨头啊,就像个小皮球一样,要跟肩胛骨上的关节盂配合起来。

肩胛骨呢,形状有点怪,像个三角形的小扁片儿,关节盂就在它的外侧角这儿,这个关节盂就像个小浅坑,那肱骨头就在这个小浅坑里面晃悠。

你说这设计也挺神奇的,就这么个浅浅的坑,居然能让胳膊做那么多动作,简直是个小奇迹。

再说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

那可老多了,就像一群小伙伴在这儿围着呢。

有三角肌,这肌肉从前面、侧面和后面把肩膀包了起来,就像给肩膀披了一件厚厚的铠甲一样。

三角肌要是发达了,那肩膀看起来就特别壮实,就像那种健身达人的肩膀,鼓起来一块,看着就有力量。

还有冈上肌、冈下肌这些小肌肉,虽然它们没有三角肌那么显眼,但是作用可不小呢。

它们就像一群默默工作的小工匠,在背后使劲儿,帮助肱骨头稳定在关节盂里,要是没有它们啊,这肱骨头就像个调皮的小弹珠,到处乱滚了。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看一个朋友健身。

他做哑铃侧平举的时候,我就想,这肩膀的肌肉都在使多大的劲儿啊。

他的三角肌就像个小发动机一样,一下一下地把胳膊往上带。

当时我就在想,这肩关节的解剖知识可真不是白学的,看到他做动作,我就好像能看到他肩膀里面那些肌肉和骨头是怎么配合的了。

不过呢,我也有点疑惑,这肩关节虽然灵活,但是它这么容易受伤,是不是就是因为它太灵活了呢?你想啊,这肱骨头在那个小浅坑里晃悠得那么欢实,稍微不小心,就可能跑出去了,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脱离了妈妈的视线,那可不就容易出事儿嘛。

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平衡吧,给了它灵活性,就牺牲了一点稳定性。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这肩关节周围还有韧带呢,就像一条条小绳子一样,把骨头和骨头之间绑得紧紧的。

比如说盂肱韧带,它就像个小卫士一样,守护着肩关节的安全。

骨科基础|肩部手术入路:(1)前侧入路

骨科基础|肩部手术入路:(1)前侧入路

骨科基础|肩部手术入路:(1)前侧入路(参考书籍:骨科手术图谱-入路与解剖,邱贵兴)仅做学术交流使用,谢绝转载肩部手术入路包括:1.肩关节前侧入路;2.肩关节前外侧入路;3.肩关节外侧入路;4.肩关节后侧入路;5.肩关节镜入路。

现总结入路1.肩关节前侧入路如下:一、肩关节前侧入路常用手术1.复发性关节脱位的重建;2.脓肿的引流;3.肿瘤的活检与切除;4.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修复与稳定;5.肩关节置换术,通常通过改良的前侧切口置入假体。

二、体位仰卧,头端抬高30-45°,脊柱与肩胛骨内侧缘垫沙袋三、切口可通过两个皮肤切口进入:1.前方切口:起自喙突上方,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作一长10-15cm直切口2.腋部切口:肩关节外展外旋,起自腋前皱襞中点,朝后向腋窝部延长8-10cm四、神经间平面三角肌(腋神经)与胸大肌间(胸内侧、外侧神经)五、浅层显露辨明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及走形其中的头静脉,向内侧牵开胸大肌,向外侧牵开三角肌,头静脉向内侧或外侧拉开六、深层显露将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拉向内侧注意1:上肢外展时,腋动脉血管神经束紧张并抵至喙突顶端和手术野,因此喙突部手术操作时应保持上肢内收或中立位注意2:肌皮神经自喙肱肌内侧进入,应避免过度向下牵拉喙肱肌导致肌皮神经麻痹七、危险1.神经:肌皮神经自喙突下方5-8cm进入喙肱肌,从肌肉内侧进入。

手术应在喙肱肌外侧进行,避免过度向下牵拉肌肉2.血管:头静脉损伤很少造成不良后果,但仍尽量保留,如有损伤应结扎,避免血栓形成八、扩大切口1.局部扩大:①沿锁骨下缘向外呈弧形将切口向上延长。

该法重新缝合三角肌困难,不推荐常规使用此方法;②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向下延长皮肤切口;③用适当板状牵开器如Bankart牵开器将肱骨头牵开;④内旋或外旋肩关节。

2.延长措施:①近端延长。

为了显露臂丛神经和腋动脉,并控制腋动脉出血,向上内延长皮肤切口,越过锁骨中1/3段,然后骨膜下剥离锁骨中1/3段并将其切除。

肩关节镜入路、解剖与诊断

肩关节镜入路、解剖与诊断

肩关节镜入路、解剖与检查陈疾忤陈世益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关节镜外科是最近二十五年来骨关节外科发展最快的领域,其中肩关节镜技术的进步最为显著。

美国Burman医生于1931年最早使用关节镜进行肩关节尸体标本研究。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肩关节镜的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取得飞跃性发展。

目前,肩关节镜已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症、肩袖损伤、肩锁关节病变、肱二头肌腱和盂唇损伤、肩关节不稳等疾患的有效手段。

从最基本的肩关节镜检查开始,到肩峰成形、盂唇修补、关节不稳重建、肩袖修补、肩锁关节成形等手术,肩关节镜外科医生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曲线”,才能逐步掌握这门技术。

而注意更新理论知识,掌握肩关节镜外科最新的诊疗理念,是开展肩关节镜外科技术并不断取得进步的前提。

利用肩关节镜进行肩关节疾病的探查,是开展肩关节镜外科的第一步。

只有通过肩关节镜检查操作,熟练掌握肩关节镜手术的基本步骤和关节镜入路选择,熟悉肩关节内的解剖结构,适应患者体位变化导致解剖结构立体方位的改变,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较为复杂的手术。

相对于膝关节而言,肩部肌肉丰厚,骨性结构复杂,邻近部位有较多的血管神经,因此选择正确、合理、有效的入路是保障肩关节镜手术成功的前提,同时避免了医源性损伤。

因此,在患者麻醉满意、摆放体位后,应使用记号笔标记出肩关节体表的骨性标志,主要描绘出锁骨、肩胛岗、肩峰、肩锁关节和喙突等结构的体表投影,同时标出可能使用的入口位置,然后再消毒铺巾。

一、手术入路及技术要点(一)手术入路根据肩关节镜入路在手术中的作用,可分为观察入路和工作入路,实际上观察入路和工作入路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术中常根据需要将观察入路和工作入路来回切换;根据各入路应用的观察部位,可以划分为关节内入路和关节外入路。

1.关节内入路用于盂肱关节内探查和治疗。

(1)主后入路(图5-1)主后入路是放置关节镜的原始入路,对肩关节镜检查至关重要。

肩关节入路课件

肩关节入路课件
结节中部 骨面 (zhōnɡ bù) 小圆肌:肩胛骨腋缘中1/3处,止于肱骨大
结节最下的小骨面 1. 大圆肌:肩胛骨下角外侧缘的后面,止于肱
骨小结节嵴
肩关节入路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七页。
肩关节入路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七页。
肩关节入路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七页。
肩关节入路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七页。
肩关节入路
肩关节入路
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七页。
肩关节后侧径路(jìnɡ lù)
体位 俯卧位,前侧垫高。 操作步骤 切口:肩峰开始,沿其后缘及肩胛冈下缘作
皮肤切口,长10-12cm 1. 切断三角肌:保留1-2cm残端长度,便于
(biànyú)术后缝合,肌瓣下外翻转,显露冈下肌 和小圆肌
肩关节入路
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七页。
肩前外区
浅层结构与深筋膜 头静脉(jìngmài) 行走在三角胸大肌肌间沟内 解剖变异 行走在沟的外面甚至缺如
肩关节入路
第二页,共六十七页。
肩关节入路
第三页,共六十七页。
肩前外区
深部结构 肌肉 (1)三角肌:呈三角形,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峰、
肩胛冈,向下形成一腱,止点:肱骨三角肌 粗隆 (2)胸大肌: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xiōnggǔ)、上六 个 肋软骨、腹直肌鞘的前层,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肩关节入路
第十七页,共六十七页。
肩关节入路
第十八页,共六十七页。
肩关节入路
第十九页,共六十七页。
肩后区
浅层结构(jiégòu)及深筋膜 冈下筋膜:致密
肩关节入路
第二十页,共六十七页。
肩后区
肌肉 冈上肌:冈上窝内侧2/3,向外经肩峰下,
止于肱骨大结节上缘 冈下肌:起于冈下窝的内侧半,止于肱骨大

肩关节解剖 (共38张PPT)

肩关节解剖 (共38张PPT)

肩关节
一个盂唇
二个关节
四个滑囊 六块肌肉
谢谢!!
T1WI上发现滑囊周围脂肪层的信号改变:变窄、中断、消失;
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盂肱韧带复合体
盂唇损伤
后盂唇撕裂
前盂唇撕裂
打球受伤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出现肩关节反复脱位
Bankart损伤:前下盂唇在前下盂肱韧带复合体附着处的撕脱性损伤
冈上肌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的冈 上窝,肌腱在喙突肩峰韧 带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 关节囊上面的狭小间隙通 过,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冈上肌
冈下肌
起自冈下窝,肌束向外 经肩关节后面,止于 肱骨大结节的中部。
喙突下滑囊与肩胛下滑囊
病因:急性外伤、慢性卡压等。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的冈上窝,肌腱在喙突肩峰韧带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上面的狭小间隙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肩峰下滑囊与三角肌下滑囊
病因:急性外伤、慢性卡压等。
肌腱连续性中断、肌肉萎缩,断端回缩
起自冈下窝,肌束向外经肩关节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部。
四个滑囊
六块肌肉
打球受伤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出现肩关关节反复脱位
肩峰下滑囊与三角肌下滑囊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喙突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斜方肌等
Bankart损伤:是前下盂唇在前下盂肱韧带复合体 骨 肌肉 滑囊 关节盂
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附着处的撕脱性损伤。 肌腱连续性中断、肌肉萎缩,断端回缩
病因:急性外伤、慢性卡压等。

骨科手术进路歌诀

骨科手术进路歌诀

第一部分肩关节一.肩关节前侧入路肩前切口有多种,掌握一种也够用;根据习惯子选择,结合临床巧变通。

肩峰喙突腋窝前,三点之间一线连;肩前切口像拐杖,适用范围最广泛。

三角肌与胸大肌,头静脉是分界线;分别向内向外牵,暴露喙肱二头短。

切断喙突联合腱,肩胛下肌止点现;扁腱覆盖关节前,常与关节囊相连。

肌皮神经腋神经,操作不当有危险;术中上臂勿外展,神经血管可幸免。

二.经肩峰入路摸准肩峰做标记,向前向后五厘米;弧形切口肩上骑,钝性推开肩峰皮。

切开喙肩韧带蒂,钝性分开三角肌;纵行切开滑囊壁,关节结构收眼底。

三.肩关节外侧入路刀尖插入肩峰顶,向下纵切五公分;通过大结节中点,没有血管和神经。

四.肩关节后侧入路(肩胛冈切口)切口位于背上方,沿途紧贴肩胛冈;肩峰下缘为起点,约需十二公分长。

切断三角肌后部,冈下小圆无处藏;旋肱后A腋神经,术中注意磨损上。

第二部分肱骨一.肱骨前外侧入路仍以喙突为起点,顺沿三角肌内缘,经由肱二头外侧,根据需要向下延。

上端保护头静脉,深层切断旋肱前;,中段注意桡神经,剥离紧贴骨表面;中下三分之一处,分开肱肌肱桡间。

二.肱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摸到肱骨外上髁,顺沿骨嵴向上走;五六公分已足够,内侧肱桡外三头;若需延长向下切,神经血管都没有。

三.肱骨后侧入路肩峰鹰嘴画连线,切开中段和下段;肱三长头外侧头,分别向内向外牵。

下段劈开共同腱,短头紧贴肱骨干;桡神经在沟中旋,游离出来才安全。

第三部分肘关节一.肘后侧入路肘后切口“S”形,起自肘上五公分;鹰嘴内侧向外转,再沿尺骨向下行。

首先游离尺神经,切断鹰嘴暴露清。

二.肘内侧入路以内上髁为中心,切口需要十公分;沟中找到尺神经,再向远近两端分。

近端肱肌三头间,远端指深屈表面;剥离紧贴骨膜下,手中当中保安全、三.肘后外侧入路1起自肱骨外上髁,沿着皮纹向下走;直接越过桡骨头,五六公分已足够。

牵开尺侧腕伸肘,暴露关节囊外周;避免损伤桡神经,前臂旋前莫旋后。

四.肘后外侧入路2肱骨外上髁后缘,切口斜向尺骨干;长约五至六公分,这条进路最安全。

肩关节前上外侧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肩关节前上外侧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肩关节前上外侧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尹维刚;刘秀清;刘玉新;史增元;陈茂林;姚新福【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年(卷),期】2000(013)003【摘要】目的:为肩关节前上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按照手术入路和层次,对25例成年尸体50侧上肢标本作了解剖观测.结果:三角肌前外侧部起点长度为(8.73±0.64)cm,三角肌肩峰外侧端起点至三角肌粗隆长(15.49±1.57)cm.腋神经前支于肩峰外侧端与三角肌止点连线相交点位于肩峰下(6.19±0.49)cm,相当于肩峰与三角肌止点连线间三角肌长度的上2/5与下3/5交点.结论:手术横行切口,从肩峰沿锁骨向内侧不超过(8.73±0.64)cm,否则容易损伤位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内的头静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神经.纵行切口,从肩峰向下不超过(6.19±0.49)cm,也就是说此纵切口不超过三角肌中线长度的上2/5.以防损伤腋神经前支及旋肱后动、静脉等.%Objective: In order to provide anatomic proof for anterior superolateral approach for the shoulder joint.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operative approach and layer, anatomic observation has been made on 25 adult cadavers (50 upper limbs).Results: The anterolateral length of the origin of the deltoid muscle is (8.73±0.64) c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cromion and the deltoidtuberosity is(15.49± 1.57) cm. The point where the anterior bra nch of axillary nerve crosses the line junction the acromion to the deltoid tuberosity lies below the acromion (6.19±0.49) cm, and it corresponds to the junction of upper 2/5 and lower 3/5 of the length of the deltoid muscle.Conclusions: the part of transverse incision along the clavicle from acromion to medial end of the incision can′t go beyond (8.73±0.64) cm, or easy injure the cephalic vein in the deltopectoralgroove ,the thoracoacromial artery and the lateral pectoral nerve. The part of vertical incis ion from acromion to lower end of the incision can′t gobeyond(6.19±0.49)cm that is to say the vertical operative incision can′t go beyond the upper 2/5 of the length of the deltoid muscl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anterior branch of the axillary nerve and the posterior circumflex humeral artery and vein from injuries.【总页数】3页(P16-18)【作者】尹维刚;刘秀清;刘玉新;史增元;陈茂林;姚新福【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包头医学院基础部,内蒙古包头014010;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包头医学院基础部,内蒙古包头014010;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7【相关文献】1.上颈椎前外侧手术入路相关解剖学研究进展 [J], 梁雄伟2.上部颈椎经颈前外侧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J], 孙俊;徐达传;钟世镇3.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六) 肩关节前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 [J], 莫晓琼;蒋晖;李鉴轶;欧新发;王灵晓;徐达传;李泽宇;林荔军4.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七) 肩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 [J], 王健;李明君;李鉴轶;欧新发;王灵晓;徐达传;李泽宇;林荔军5.前外侧肌间隙手术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解剖学研究 [J], 秦啸龙;张先龙;周国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分钟创伤』一文搞定肩关节前侧入路的应用解剖,速来get!本文为作者整理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并有两层肌肉包绕:外层为三角肌;内层为肩袖,它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

了解肩关节前侧入路的解剖,是熟练掌握肩关节前侧入路手术技巧的基本前提。

概述所有肩关节的前侧入路都涉及肩关节前方的两层肌肉覆盖或肩袖。

外层是三角肌;内层是肌腱套,由4块肌肉组成,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

▲ 肩关节前面层次解剖从前方显露肩关节,必须向外牵拉外层肌肉,并在肩胛下肌的表面切开内层肌肉。

三角肌以及胸大肌、背阔肌(腋窝皱褶的两大肌肉)是肩关节运动的最主要动力肌。

内层肌肉是肱骨的主要运动肌,但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当其他肌肉进行大运动时控制肱骨头于关节盂内。

肩胛上肌是肱骨外展的主要起始肌。

小圆肌和冈下肌是肩关节重要的外旋肌,其功能不仅在于协调肩关节的运动,对维持肩关节的运动也至关重要。

肩关节的病理几乎涉及所有的这些内层肌肉。

肩袖的退行性病变也很常见。

肩关节前侧入路手术中遇到的第3组肌肉位于上述两层肌肉之间,它们包括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和胸小肌,这些均与喙突相连。

在显露内层肌袖时需要将这组肌肉牵向内侧。

▲ 肩关节前面层次解剖体表标志肩关节前侧入路解剖的体表标志主要包括肩胛骨喙突、喙肩韧带、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喙肱肌和肱二头肌联合腱以及胸小肌。

胸小肌的详细内容在“深层显露”部分详细描述。

肩胛骨喙突•位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上端,故可作为该肌间沟切口的体表标志。

它也是进行肩关节注射和关节镜检查时所用的重要标志。

•喙突为钩形,有时被描述为像乌鸦嘴。

喙突的末端突向前、外、下方,指向关节盂。

因此用手指压向后方和内侧可以触及。

•注意喙突的触诊有时会造成疼痛,因此该部位的压痛不能诊断为局部病变。

•在喙突上,主要附着有5个具有临床意义的重要解剖结构。

▲ 附着于喙突上的5个重要结构喙肩韧带•坚强的喙肩韧带呈三角形,将喙突的水平部分连接至肩峰末端,是人体中为数不多的、把同一骨的两部分连在一起的韧带。

•喙突、肩峰和喙肩韧带三者形成“喙肩弓”。

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相当强壮。

•锥状韧带形如倒置的圆锥形,锥底连于锁骨下缘后面,锥尖连于喙突根部内侧缘;斜方韧带较薄,呈斜方形,连于锁骨下面的喙突粗隆与喙突上面之间。

•这两条韧带是从属于肩锁关节的重要韧带。

要修复这两个韧带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在肩锁关节脱位时韧带一旦被撕裂,则很难辨明它们的原来结构。

撞击综合征的病变可能与该结构有关。

•喙肩韧带的功能不清,肩峰下减压时常切除喙肩韧带,但并不合并临床上明显的问题。

喙肱肌和肱二头肌联合腱•见下图▲胸大肌、三角肌已完全切除,显露其深面的肱二头肌的两个头、肩袖、喙肩韧带和神经血管束切口由于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的皮肤切口总是要横行穿过皮肤的皱褶处,因此总会留下一个比较宽且难看的手术瘢痕,而沿着皮肤皱褶的腋部切口留下的瘢痕则较小,并且腋部的皱褶和毛发可以将此瘢痕掩盖。

浅层显露肩关节前侧入路的浅层显露主要涉及3个主要结构:浅层的三角肌(外侧)胸大肌(内侧)和位于两肌间沟中的头静脉。

三角肌•三角肌前部纤维相互平行,肌纤维之间没有纤维隔,缝合这样的肌肉时很容易撕脱,因此很难将三角肌重新缝合固定于锁骨上。

•必须连同肌表面的筋膜一起全层缝合,才可增加缝合后的牢固性。

•在缝合后段时间(一般为4周)内,应保护性限制其主动活动以促进其愈合。

•仅当三角肌整个前部剥离和过度向外牵拉时,才导致三角肌的前部失神经支配。

▲ 将三角肌前部从起始部切断,显露胸大肌止点、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及喙肩韧带胸大肌•由于胸大肌受两根神经支配,因此在进行手术分离时任何一部分也不会发生失神经现象。

•所以在肌肉移位手术如Clark手术时,可以将胸大肌的远端部与近端部分离,然后将其与上肢的肱二头肌腱缝合。

▲ 将三角肌前部从起始部切断,显露胸大肌止点、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及喙肩韧带头静脉•头静脉穿过锁胸筋膜后注入腋静脉。

头静脉偶尔可能阙如。

结扎该静脉很少出现并发症。

▲ 肩关节前面的浅层解剖,显示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及其血管神经束深层显露喙肱肌与肱二头肌短头均起自喙突,并且都由肌皮神经支配。

这些肌肉在手术入路时构成了中间层。

喙肱肌•喙肱肌已经很大程度地退化了,大小变异极大,功能不大,其在上肢的作用与大腿的股内收肌相当。

•最初该肌有3个头,肌皮神经从两个头之间穿过,现在随着进化这两个头已融为一体。

该神经的径路代表着神经从肌肉内穿过的几种情况,当神经有这种情况时,神经是从起源的两个头间走行。

▲胸大肌、三角肌已完全切除,显露其深面的肱二头肌的两个头、肩袖、喙肩韧带和神经血管束肱二头肌•肱二头肌长腱的解剖奇特,是人体中仅有的两个穿过关节腔的肌腱之一。

•肩关节囊下部不完整,该腱可在横韧带深面出入关节腔,从这里该肌腱行于结节间沟。

当臂外旋时,于结节间沟处容易摸到此肌腱。

▲ 纤维关节囊在肱骨颈的边缘止于肱骨,从下方检查其在关节边缘的下方附着。

关节囊连接经过结节间沟的间隙,形成了称为横韧带的结构。

肩胛下肌起点:肩胛骨前面的内侧4/5。

止点:肱骨小结节。

作用:内旋肱骨。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的上下点)•肱二头肌长腱是炎症改变发生的常见部位,可能与肌腱活动度非常大有关,当肩关节从完全内收位到完全外展位时,肌腱可滑动约6cm。

•如此持续性地滑动可引起肌腱与结节间沟之间的摩擦。

当该肌腱断裂,可以使该肌出现特征性的轮廓。

•肱二头肌可以向内侧滑出结节间沟,尽管有时生前没有肩关节症状者在尸检中也能被发现此腱脱位,但脱位通常引起疼痛。

•结节间沟的深度和其内壁与底构成的角存在很大的变异,较浅的结节间沟合并低平的内侧壁容易发生肌腱脱位。

尽管如此,在肌腱脱位前,肱骨韧带(支持带)必须先断裂,该韧带是肌腱主要的稳定结构。

胸小肌•胸小肌在手术中唯一的重要性就是其与血管神经的关系。

腋动脉的第2段和臂丛神经恰好位于它的后方及喙突的下面。

▲胸大肌、三角肌已完全切除,显露其深面的肱二头肌的两个头、肩袖、喙肩韧带和神经血管束肩胛下肌•显露的深层是覆盖肩关节的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构成肩袖的前部并部分加入关节囊。

•与肩袖其他肌肉一样,肩胛下肌同样经历着退变过程,只是程度较轻。

但这种退变并不严重或很少有症状,这是由于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内旋肌,失去肩胛下肌的作用后并不表现出功能残障。

•当肩关节前脱位时肩胛下肌可以受到牵拉而变长,或者由于手术发生挛缩。

•肩胛下肌能限制肩关节外旋,防止肩关节前脱位;由于它位于肩关节前方及其本身具有较大的体积,同样也是阻止肩关节前脱位的物理因素。

•由于两支肩胛下神经从内侧进入肩胛下肌,所以在距该肌止点2.5cm处切断,不会发生失神经支配。

▲ 显露位于肩胛下肌上的血管神经束。

腋神经通过四边孔离开,桡神经通过三边孔离开。

三角肌,起点:锁骨的外侧1/3前缘、肩峰外侧缘和肩胛冈的下唇。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作用:肩关节外展。

前部纤维屈肩、后方纤维伸肩。

神经支配:腋神经。

胸大肌,起点:有两个头。

锁骨头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肋头起自胸骨柄和胸骨体、第1-6肋软骨、腹外斜肌腱膜。

止点:肱骨肱二头肌腱沟的外侧唇。

作用:外展上臂。

神经支配:胸内、外侧神经。

喙肱肌,起点:喙突尖。

止点:肱骨中份内侧。

作用:上臂的前屈和内收,但作用较弱。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起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粗隆。

止点:桡骨粗隆。

作用:屈肘、前臂旋后和较弱的肩关节屈曲。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

胸小肌,起点:第3~6肋骨的外缘。

止点:肩胛骨喙突。

作用:下拉肩胛骨外侧角,使肩胛骨外突。

神经支配:胸内侧神经。

•肩胛下肌向上与冈上肌紧密相邻,位于两肌之间的神经间平面代表着真正的肩胛上神经与肩胛下神经之间的神经间界面,尤其是在两肌腱止点处更难辨别这个界面。

•肱二头肌长腱恰好位于两肌腱之间,故可作为寻找及手术分离这一神经间平面的标志。

肩关节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非常广,关节囊很松,尤其是下方和前方。

•纤维囊的面积大约是肱骨头面积的两倍,在前方,关节囊通过盂唇附着于肩胛骨。

▲ 显露位于肩胛下肌上的血管神经束。

腋神经通过四边孔离开,桡神经通过三边孔离开。

•关节囊的前部常有一个窄的间隙,允许关节的滑膜层和肩胛下肌下方的滑囊相通。

这个滑囊经过肩胛骨颈部的前方向喙突延长。

▲ 纤维关节囊在肱骨颈的边缘止于肱骨,从下方检查其在关节边缘的下方附着。

关节囊连接经过结节间沟的间隙,形成了称为横韧带的结构。

肩胛下肌起点:肩胛骨前面的内侧4/5。

止点:肱骨小结节。

作用:内旋肱骨。

神经支配:肩胛下神经的上下点)•关节囊向后、向下附着于关节盂唇的边缘,在此处存在第2个间隙,允许关节滑膜层和冈下肌相通。

•纤维囊在肱骨颈的关节边缘止于肱骨,下部除外,此处止于关节边缘下方1cm处。

关节囊连接经过结节间沟的间隙,形成了被称为“横韧带”的结构。

肱二头肌长腱由此韧带下进入关节。

•肩关节囊接受肩袖所有4块肌肉的加强,3条盂肱韧带进一步加强了关节囊,这些韧带在关节囊看起来是其增厚的部分。

•手术中很难辨认它们,但在关节镜手术中通常很明显。

看起来它们没有临床关联性。

▲ 将镜子置入后的肩关节外侧观(右)和相应的镜下视野(左)。

视野1:从后侧人路插入镜子,辨明肱二头肌腱。

辨明向上方走行至其起点的肱二头肌长头。

注意关节腔中镜子的位置及其所获得的视野。

视野2:向上旋转镜子可以看到肩袖,观察肩袖的冈上肌部▲ 将镜子置入后的肩关节外侧观(右)和相应的镜下视野(左)。

视野3:向前推进镜子,观察由肱二头肌腱、肩胛下肌的上缘和关节盂组成的前三角。

视野4:在关节盂的上缘移动镜子并向下旋转,观察前盂肱复合体。

视野5:向前推进镜子,并向下旋转看,观察到肩胛下肌下的间隙。

把镜子向下竖起来并旋转镜头,可以看到关节的后面肩关节的滑膜层•滑膜附着于盂唇周围,衬于关节囊。

滑膜通常和肩胛下囊相通,偶尔和冈下肌滑囊相通。

•在关节内,滑膜包裹着肱二头肌长腱。

滑膜形成管状的袖套允许肌腱在内收和外展时来回滑动。

因此,该肌腱解剖上在囊内、滑膜外。

A:右肩关节冠状切面。

显示关节囊在下部较多,允许外展,肱二头肌长腱横穿关节腔,此腱被滑膜包绕,位于囊内、滑膜外B:切开滑囊,显露冈上肌腱进入肱骨大结节的止点关节盂唇•关节盂唇是一个镶嵌于关节盂周缘的三角形纤维软骨,关节囊附着于关节盂唇的上、后、下3面。

•在前方,附着取决于有无经过肩胛骨颈的滑膜隐窝(肩胛下囊),如滑膜隐窝存在,必将在关节盂和肩胛骨连接处留下一间隙。

•在反复发作肩关节前脱位的情况下,正是关节盂唇向前方的分离,产生了Bankart病变。

危险神经•肌皮神经是臂丛外侧束的一个分支,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终支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肌皮神经在喙突下方8cm处,从喙肱肌内侧面进入,并穿过该肌,此神经在手术中一般很少被切断,但是如果过度牵拉可以导致神经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