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传》有感2000字
2024年曾国藩传读后感样本
![2024年曾国藩传读后感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c606f8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a.png)
2024年曾国藩传读后感样本《曾国藩传》是一本以清代名臣曾国藩的一生为主线,全面展示他的人生经历、政治思想和治学方法的传记。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以其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卓越成就,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阅读完《曾国藩传》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曾国藩和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他的一生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人生智慧。
首先,我被曾国藩对学问的执着所感动。
曾国藩自幼酷爱学习,他几乎一直都在不断地钻研各种学术和治学方法。
他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让我深感敬佩,他的这种品质也成为他后来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基础。
曾国藩不仅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还学习西方科学和技术,他以开放的心态去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智慧。
这让我明白,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不断进步。
另外,我对曾国藩的实事求是和务实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曾国藩在处理政务和军事事务时,一直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善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策略,力求在解决问题时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好的效果。
他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理论运用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的务实精神和对实际问题的深思熟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曾国藩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上,务实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对曾国藩对人的关心和爱护给予极高的评价。
曾国藩一生都非常注重教育工作,他尤其关注子弟教育。
他对下属的教育和培养,力求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注重培养下属的能力和品德,将这些下属视为自己的亲人,并为之奋斗。
他的这种关心和爱护使他的下属对他充满忠诚和敬意,也使得曾国藩的事业更加得以顺利进行。
曾国藩的这种关怀和爱护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反思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是否足够。
最后,我对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卓越贡献深感敬佩。
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通过实施改革和开展军事战略,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领土安全。
《曾国藩传》心得体会(通用3篇)
![《曾国藩传》心得体会(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ad882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7.png)
《曾国藩传》心得体会(通用3篇)《曾国藩传》篇1初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
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
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
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
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
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
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
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
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曾国藩读后感2000字左右推荐(3)篇2024年
![曾国藩读后感2000字左右推荐(3)篇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06fa998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4.png)
曾国藩读后感2000字左右推荐(3)篇2024年〖曾国藩读后感2000字左右第【1】篇〗书信缓慢又单调,现代人已经很少使用它往来,然而纸张有界情谊无边,书信要用超出其本身体量数倍的郑重来对待。
读《曾国藩家书》像是在冬日的午后和祖辈坐在阳光下喝茶,听他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一传授,会严肃教导“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也会遗憾感叹“川笋不及少年乡味”。
家书拉近了曾国藩这一晚清名臣和我的距离,即使是老生常谈的大道理,也变得容易接受起来。
他说:“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读到此处,我就好像被点名批评一样心里一颤。
年龄在增长,但勇气却在减少,待人接物总有种瞻前顾后的保留,缺乏拼搏到底的魄力。
人的青年时期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激情澎湃、激流勇进的阶段,但我却“冷”了下来,挣扎无果便随波逐流,引得他人唏嘘,也让自己在深夜难眠时常感遗憾。
做决定时总是斗志昂扬,到了关键时刻却说“下次一定”,临阵退缩既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又欠缺持之以恒的毅力。
曾国藩生活的晚清正是新旧交替、内忧外患的时期,倘若没有勇气和毅力,如何做出一番事业,又如何在动荡的大环境中找到生机?“精神愈用则愈出”,逃避可耻,唯有信心和恒心才是正道。
他说:“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中学时代学陶渊明,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又学苏轼,羡慕他“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豁达。
终究是阅历尚浅,知识点仍旧是知识点,我既无法像陶渊明那样真正醉心于田园,也无法像苏轼一样豁达面对不如意,向往的只有田园生活美好的一面,羡慕的只是潇洒的那一瞬间。
曾国藩老先生说,需得先通过自我修养锻炼人格意志,再尝试完成超然物外、关怀人生和自我的终极关怀。
跨过自我修炼的过程直接追求超脱,无异于揠苗助长,当下最重要的依旧是积累和磨砺,充分认识到何为“豁达光明”、如何“豁达光明”之后,自然而然会得到“恬淡冲融”的意趣。
他说:“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c671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e.png)
《曾国藩传》范文〔通用20篇〕《曾国藩传》范文〔通用20篇〕《曾国藩传》篇1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一个人成长的递进过程,可见修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基和根本的作用,为此我想,修身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读了《曾国藩传》从中又一次受到深化启迪。
在此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共勉。
在读《曾国藩传》中我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一是——“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一个知人善用、广培党羽者,一把创立军队、运作官场的好手,一个读书人统率军队攻城掠地成功的典型,一个军事家,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
一个名垂青史的重量级人物!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
此种精神我觉得是当今社会少有的,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之后才能做聪明人。
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糊涂”一点时,它往往却向好的方向开展。
这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吧。
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表达了出来。
他可以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作为一代宰相就必修可以忍辱负重,否那么将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的管家。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假设成小的时候,很想看看家人对他有多么重视,吃饭的时候就躲到衣柜里,他希望看到大家焦急找他的结果,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大家吃完饭,他才从柜子里爬出来吃那些“残羹剩饭”,从此他发誓: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那么你会大失所望的。
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理解到的“呆子”哲学。
曾国藩,这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按照中国士大夫的圣人标准,立德、立功、立言,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到达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封为近代最后一个圣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和修养。
我从中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之二是做事要“慎独”。
“慎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一个人独处时可以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去除内心的恶念,培养自己的善念,这样就能问心无愧,对得住天地良心,饭能吃得香,覚睡得安稳,故能心安理得,心态平和,是可笑对苍天,下可孝对父母,中可和对同事。
曾国藩传读书心得范文(通用7篇)
![曾国藩传读书心得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a09d7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1.png)
曾国藩传读书心得范文(通用7篇)曾国藩传读书心得范文(通用7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心得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书心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传读书心得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国藩传读书心得篇1一、人物简介老话说的好:"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曾国藩(1811-1872),湖南人,晚清重臣,湘军创建者,洋务派领袖。
他帮清朝镇压了太平天国。
他一生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个圣人,也是儒家最后一个榜样。
曾国藩德行高尚、志趣高远,不仅仅是近代以来,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不多见的。
他始终能够立德、立功、立言,达到古人“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铄今,没有一个人能与之相比,究其原因,在于他一生立志一定要超出普通庸碌之辈,他不断克服困难,从中求得知识,不断亲身践行知识,不遗余力,即使经历重重艰辛阻碍也无法令他失去斗志;不求成效很快显现,谦虚地接受,勤勉地奉行,以刚直自立于世,坚定而有节操,以诚意为前导,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曾国藩传》作者用现代的目光和系统的方法,为读者展现了曾国藩不凡的一生,揭示了他能从进士一直做到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的人生之路。
为什么他一介书生,却打造出了晚清最具战斗力的湘军;从一个乡下秀才,却成为毛泽东、蒋介石都学习的盖世名相,他功高震主,令慈禧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修身之道、为官之道、创业之道、治军之道、治家之道、育人之道都可在阅读《曾国藩传》中有所领悟。
二、人物事迹曾国藩生于嘉庆16年十月十一,父亲曾麟书是塾师。
他自科举出身,是道光18年(1838年)进士,曾叙任各部侍郎。
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c08650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7e.png)
曾国藩传读后感曾国藩传读后感(8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传读后感1以史为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关键是学到领悟了什么,而不要为了一个死人而去计较,陷入我执和法执。
一个人本来就是毁誉参半的,除非他成佛了,但即使是佛祖也被人陷害诋毁过,耶稣也被人背叛过。
而且孔子说了“一个人如果所有人都说他好,那这个人有问题,是个乡党。
”所以,有人骂曾国藩是鹰犬,有人说曾国藩是完人,是正常的现象。
前者可能从阶级立场的角度出发理性分析所得,后者可能因为情感,比如我倾向于佩服曾国藩的志向“不为圣人,便为禽兽”,而却被后人指为鹰犬,因此心里好不难受。
由此看来说到底我还是个凡人。
我个人还比较倾向历史是过去的政治,历史为现在服务,所以现在没必要喷孔老二,而是要建立很多孔子学院为荣;也没必要喷曾国藩为鹰犬,因为满汉一家亲现在。
我们需要的,是学历史人物的优点,比如马丁路德金有与美国开国领袖华盛顿一样的待遇——作为美国节日,但私生活实在不堪,但这不影响他《我有一个梦想》的伟大。
即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都是假的,但还是不影响其伟大。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的人对其苛刻咬文嚼字,有的人对其宽厚不求甚解,但都有所得。
古希腊神话是揭示人性恶的,中国神话是崇尚人性善的,这是文化传统。
但这个传统断了,总的来说对古代先贤,我们的敬畏心不够,不过我并不排斥故宫卖萌产业链的发展,也不排斥“杜甫骑马漫画”,但我就是排斥“鹰犬”这样恶劣的字眼,为什么不能换着用温和一点的字眼表达观点呢?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冲:左边两点水右边中,意思是前面说到的“万物负阴抱阳”的阴阳二气,要像水一样融合在一起。
要想完全理解一个人,就是成为他的一部分,像一粒盐融入海洋,与海水融为一体,它因此全然觉知了海水的咸度。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68474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b.png)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篇一: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曾国藩此人,虽又笨又慢,但可平天下。
解读一个历史人物,离不开对其所处时代的认识和分析。
曾国藩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呢?晚期的大清王朝,像一个病势危急、行将就木的病人。
尤其是道光年间,外部,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颠覆性的打击;内部,腐败已经渗透了帝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四肢五脏,无不腐烂。
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人作为渺小的个体,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行,但有的人却在时代的大潮中站定,铸就一座座丰碑。
曾国藩虽又笨又慢,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为了一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成为了一名可安天下的君子。
有一个故事这么写道:曾国藩小的时候天赋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
他就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背。
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
这可急坏了一个人。
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
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
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
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虽写出曾国藩没有天赋,学习缓慢,但重点在于他一遍又一遍地背文章,可见他做事扎实,不浮躁,按部就班,打好基础。
他的这个性格奠定了他未来的成功。
曾国藩出生平常,智商平常,他考了七次才中秀才,但他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成功之路。
我觉得他成功的原因有四:其一:善于反思第六次科举考试落榜,被学台“悬牌批责”,深深的刺激了曾国潘。
回家之后,就开始坐在书房里反思自己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后,在道光十三年,再次踏上科举之路。
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曾国潘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后,在蛰居老家两年,不断反思自我,最终大彻大悟。
曾国藩读后感_曾国藩读书心得五篇
![曾国藩读后感_曾国藩读书心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93264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c.png)
曾国藩读后感_曾国藩读书心得五篇曾国藩读后感范文【一】近日无意中读到一本曾国藩传记,使我颇有收获,也改变了之前对清朝官员皆是腐败无能的印象。
曾国藩在晚清时期虽充当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讲违背历史发展自然规律,但其在修身、治军、治家等方面的确颇有建树,也为后来许多政治家所推崇。
在此记录下自己的一点心得,希望能给和我一样在人生道路上求索的年轻人些许启发。
曾国藩29岁中进士进京为官,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都是以一个愤青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眼中。
当时的清王朝是一个病势危急、行将就木的病人。
朝廷内部,腐败已经渗入帝国每一个细胞,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起义正在酝酿中。
而大清朝的政治家们却安然若泰,敷衍度日,只有曾国藩忧心如焚。
他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想挽救危难的清王朝于万一。
但由于行事太过刚直,处处碰壁,举步维艰。
在京为官的时候,曾国藩多次上书咸丰皇帝建议改革官员选拔办法,扭转官场的泄沓风气,指出清朝官僚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吁皇帝大刀阔斧改革,都不被理睬。
为挽救大清帝国,他干冒生命危险,上书咸丰皇帝直言批评他的三个缺点,想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险些被咸丰治罪。
出国留学网后曾国藩回家乡湖南为母守孝期间受命协助湖南地方政府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起义,保卫乡里。
他马上设立“审案局”,严打动荡社会下滋事做恶的土匪流氓,使社会秩序迅速得以安定。
由于动了地方官员的“权利”这块奶酪,惹得地方官员心生怨恨。
曾国藩认识到清朝军队绿营军的腐败,大胆创建湘军,想练出一支崭新的有战斗力的队伍。
湖南的绿营军对曾国藩怨恨在心,闯进曾国藩公馆闹事,湖南巡抚就在隔壁却假装不知,曾国藩夺门而逃,险些送命。
湖南官员个个眉开眼笑,把这事当成笑话飞传。
曾国藩打落牙齿和血吞,把湘军带往僻静的衡阳,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湘潭之战中战胜太平军,取得太平军兴起以来清军唯一一次重大胜利。
此时曾国藩没有实权,连军饷都要自筹。
咸丰皇帝又派他去江西镇压太平军,江西巡抚气度狭隘,寸权必争,曾国藩处处受气,左右为难。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fbd1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e.png)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读后感不仅是对书中情节的回顾,更是对书中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思考和评价,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促进交流和思想碰撞,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曾国藩传的读后感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精选16篇)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9272d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c.png)
《曾国藩传》的读后感《曾国藩传》的读后感(精选16篇)《曾国藩传》的读后感篇1近来,有幸读了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结合现实社会的分析,感觉自己多年的疑问有了一个虽然可能不是很完美的答案,读曾国藩传有感。
唐浩明先生以一种敬重历史的态度,和曾国藩神交了二十余年,可以说得上“曾国藩家”了,厚积薄发写下历史小说《曾国藩》。
梁启超对曾国藩有着很高的评价。
毛主席也曾说过一句话:“我观近代,独服曾文正。
” 而蒋公更是以曾国藩为师。
曾国藩为什么有如此高的魅力呢?竟能让左右中国命运的人都以之为师。
曾国藩从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农家子弟成为权倾一时的晚清重臣,他的一生实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无数知识分子只能望洋兴叹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
读《曾国藩》后,对这其中的细节有了更多的了解。
曾国藩的仕途还算平坦,个人修养极高,一直力求做到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为官做事之道,当他在京城的小圈子里,在强有力的靠山庇佑之下时,在处理好“办公室内”同僚的关系时,平时还算遂意。
1852年,曾国藩回家丁忧,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东南诸省之时,在湖南,长毛更是猖獗,湖南官场上一片混乱,与长毛作战,节节败退,最后退守长沙城,时局的动荡与紧迫,让这些平日稳坐高堂,享尽荣华富贵的官员们不得不想出对策来解决问题,而,论声望,论感情,曾国藩成为了湖南官场上的不二人选,由曾国藩办立湘勇,解决湖南的燃眉之急,经过多番的考量,曾国藩最终决定墨绖出山。
而这里不能不提的便是曾国藩“考量”,先是湖南官场上多名重量级官员进行劝勉,而后自己的兄弟也加入其中,最后由陈广敷“连蒙带骗”使其出山,可算是费劲心力,而曾国藩的考量由衷的使人感慨他对时局的清晰认识和对自己的深刻了解,超前的眼光和认识使他并没有被“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冲昏了脑袋,直到上面降下圣旨,从此个人的命运前途与他所要从事的事业深深的连在一起了。
时势造英雄,曾国藩的才能与时势变幻给他的机会联系到了一起,使他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一直渴望的事业。
《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精选22篇)
![《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精选2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2ffb9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0.png)
《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精选22篇)《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1近日读《曾国藩传》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精神很是佩服,我觉得此种精神可用“呆子”哲学来形容。
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
此种精神我思之为当今中国少有之精神,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才能之后做聪明人。
一位日本老科学家讲过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必须要聪明。
”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这样。
所谓脑袋聪明的人可以说他们如同腿脚快的游客,虽然他们可以捷足先登的到达他人尚未涉足之地,可恐怕会遗漏路旁,脑袋笨的人犹如走路慢的人,一直漫步在后,往往毫不费力的把珍宝捧在手中,脑袋聪明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推测,可以纵观路上的所有难关险阻,至少也是有这种预感的,所以常常容易挫伤自己的进取的勇气。
对于脑袋笨的人来说,别人的工作总是显得卓越出色,同时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也似乎可以做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着自己的上进心。
脑袋聪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为人之师却难成大家难为大师。
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难得糊涂。
我觉得难得糊涂的境界就是一种呆子的处世哲学。
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确的答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好坏来区分的。
当遇到不能改变或者对自己无害而有损的事情的时候,能装糊涂,扮呆子确实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的。
所谓的呆子哲学的精髓就是能对生活中的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你对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时候,往往它却向好的方向发展。
着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
这个道理在曾国藩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他能够在后期的官场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把难得糊涂的呆子哲学发挥的淋漓尽致的结果。
在如今的物质世界里人们把自己的利益看的空前的重,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自己的利益。
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过了就是浅视地表现了,糊涂一次也许更好。
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所了解到的“呆子”哲学。
《曾国藩传》优秀读后感2在这个暑假中,我看过许多著名的图书,但让我记忆犹新的,还要数《曾国藩传》这本叙述了清代时期著名军事家、文学家曾国藩的国学之书。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b883e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6.png)
《曾国藩传》读后感《曾国藩传》读后感(通用39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曾国藩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1这本书,我读了很久,也深深的打动了我。
对于曾国藩,一开始的认知是教科书里面的坏人,现在,我知道他是多数人的信仰。
对于个人明明就没有彻底好的和彻底坏的之分。
他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一生以圣贤自期,却也不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活一辈子。
他的风雨飘摇的一生,浩浩荡荡,也给我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但是我觉得似乎离我们的理想很近,离我们的初心很近。
我们走的越来越远的时候,需要关照自己的内心,保存灵巧与可爱,也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以及对自己的一些要求和期待。
圣人,完人本就没有一定的标准,并且我们的生存条件也不一样,如何的要求自己,这是很难的。
“君子慎独”一直以来,我不知道自己信仰的是什么,是教科书吗?还是别的。
近来的日子我确有体会,似乎知道意识到,儒学理学文化以及现代科学对当代人的影响,那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渐入我们的灵魂,长成我们的骨骼,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
一直以来我常常会追求完美,但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节奏,今天我知道那是自己的惰性,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要自我节制。
昨天看了白岩松的“对白”他说“自由即自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更是要自律,形成自己的良好行为养成规范。
未来的日子,我就试着做更好的人。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2今天读到曾国藩在军事、政治上都不顺利,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47岁陷入人生低谷,在极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著作,静下心来反思过往。
曾国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关于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
![关于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24602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a.png)
曾国藩传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1曾国藩的一生起点极低,但抵达的高度很高。
他出生平凡,资质平平,身体素质也不好,一生与多种疾病相伴,除此之外他性格中也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浮躁,坐不住,爱闲逛串门;为人傲慢,修养不好,经常和人发生冲突;还有虚伪,顺着人情说好话;还有一个大多男人都有的嗜好,爱看美女;总之长于湖南乡下的曾国藩,身上的缺点比优点多得多。
曾国藩意识到自身最大的缺陷就是笨,笨到什么程度呢?曾国藩和父亲第六次并肩去考秀才(这是他父亲第十七次踏入考场)而曾国藩也考了将近十年,这对父子的赶考经历在湖南湘乡都已经“出名”了,成为了乡人的笑柄。
然而这一次,他父亲考中了,曾国藩还是落榜了,不仅如此,他还被主考官“悬牌批责”考卷被当成反面典型: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文笔尚可,道理没讲通,“悬牌批责”相当于在全省示众,这下曾国藩不仅在湖南湘乡出了名,还在全省出了名,这次对曾国藩的刺激也是极大的,他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找出屡战屡败的原因。
虽然,曾国藩有着雄心壮志,但上天赐予了他一个不相匹配的大脑。
解决自己的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看来看去,他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么只要从这方面去下功夫就可以了。
道光30年,曾国藩再次踏上了科举之路,这一次,曾国藩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急于下笔,而是先静坐思考半小时,在胸中构思好了整体脉络,然后才一股一股地展开,最后在文笔上细细打磨。
果然,这一次曾国藩摸对了考场作文的门路,中了秀才,一雪前耻。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57c925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2.png)
《曾国藩传》读后感《曾国藩传》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传》读后感1今天读到曾国藩在军事、政治上都不顺利,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47岁陷入人生低谷,在极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著作,静下心来反思过往。
曾国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此时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在家蛰伏两年的曾国藩不断反思自我,再出山时为人处世脱胎换骨,待人接物,前后势若两人。
惊叹于曾国藩的“中年变法”,自我反思得那么彻底那么奏效,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
20xx的奋斗目标豁然开朗!其实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的过程!读着曾国藩,随着他的起起落落也时时刻刻在重审着自己,虽不能做曾国藩,但他的人生之道是值得一学的。
《曾国藩传》读后感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功、立德、立言,大巧若绌,大智若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反身而诚。
文正公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末期儒家历史上最后一个圣人,真正的实现了每一个儒家传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想愿景,在风雨飘摇的王朝后期硬生生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一甲子。
文正公一生功名赫赫,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叛乱,追剿捻军,兴办洋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公费派遣学子留学,家书谆谆教诲,一言一行影响后世。
文正公的成功,很好的佐证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很好的阐释了“空疏无用”等指摘,于今人也是莫大的鼓舞。
曾国藩读后感2000字左右(精选3篇)
![曾国藩读后感2000字左右(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9b532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0.png)
曾国藩读后感2000字左右(精选3篇)【曾国藩读后感2000字左右第1篇】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尽管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读后感2000字左右第2篇】不知道如何来描述,你的才情身手,你有平乱的韬略智谋,你有倡导洋务的言行,你有中兴名臣的光环,你有家书的传留,你有这般那般三言两语不能休——《曾国藩》《曾国藩》是我读过最有感触的一本书,读完之后深深地被曾国藩的魅力所吸引,智慧所折服,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完之后得到的感想。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f290c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0.png)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全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1最近读了好几本书,有网络小说,人物传记,励志书籍,从书中所获颇丰。
特别是关于曾国藩的书,如果说高中时代读《曾国藩》从中学习的是静心慎独的修身之道,而现在十多年后重读,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
这位晚清第一重臣,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军,教子,其远见卓识,令我们的毛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一人”,反省自己的修身、教育之道,不得不承认受当初受到《曾国藩》的影响。
古人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又说“无欲则刚”,曾国藩处满清贵族排汉猜忌之中,以文臣见武功,我认为他正是奉行了这一准则。
我佩服他的治军治乱的本领,“乱世用重典”,为此他赢得了“曾剃头”的恶名,斩杀有救母之恩的将领金松龄。
他给我的启示就是规则必须执行,严惩必须达到目的,否则别用。
我佩服他的激励制度,为了鼓舞军士士气,他亲授刻有曾涤生国藩制的腰刀,可后来因为发的太多,导致军中几乎人有一把,丧失了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善用激励,物虽轻,用得当,效果非凡,可激励太滥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后来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样,“物以稀为贵”。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读的书籍,同意儿子不参加科举考试而选择近代科学数算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多么具有非凡胆识和远见卓识的决定,而我们今天呢,是否关注了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贵为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异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识、有度、有常”的准则教育和约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样,早起,躬耕,亲自打扫庭院,要求儿子读书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不晏起,有规律,在他常年在外制办军务期间,也不忘常寄家信,嘱咐,指导家人和儿子读书。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a8b94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7.png)
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标题:《曾国藩传》读后感历史人物传记是了解历史、汲取智慧的重要窗口。
《曾国藩传》是一部深度剖析晚清重臣曾国藩的生平和思想的传记,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时代风云人物的品质与担当。
以下是我阅读《曾国藩传》后的感悟。
一、人物印象在阅读《曾国藩传》之前,我对曾国藩的认识仅停留在“晚清四大名臣”这一层面。
然而,通过深入阅读这部传记,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满、真实的曾国藩。
他既是一个严谨治学、勤奋好学的儒者,又是一个善于用人、敢于担当的官员。
在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困境时,他能够挺身而出,创立湘军,为维护清朝的稳定立下赫赫战功。
二、勤奋好学曾国藩的勤奋好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自幼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科举及第后,仍然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他主张“知行合一”,不仅重视理论研究,还注重实践应用。
在担任官员期间,他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为治国安邦打下坚实基础。
三、为人处世曾国藩在为人处世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提倡“诚信为本”,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在与人交往中,他能够真诚待人,以心换心。
同时,他善于总结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错误,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令人敬佩。
四、担当精神在国家危难之际,曾国藩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他创立湘军,多次领军征战,为维护清朝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在处理天津教案时,他敢于面对国际压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这种担当精神,体现了曾国藩的忠诚与勇敢。
五、教育观念曾国藩十分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振兴国家的基础。
在他的影响下,家族子弟纷纷投身科举,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同时,他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
六、反思与启示阅读《曾国藩传》,让我对我国晚清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担当精神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更需要学习曾国藩的勤奋、诚信、担当等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读《曾国藩传》有感
![读《曾国藩传》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4ae8bb0852458fb760b567d.png)
读《曾国藩传》有感读《曾国藩传》有感篇1一、自律曾国藩“出身平常,天赋堪称同时代大人物中最差,身体也很差。
”“年轻时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差。
”单是一个秀才就考了将近十年,以致成为湘人的笑柄。
尤其是道光十二年,不仅落榜还被主考官“悬牌批责”,成了“文理欠通”反面典型,全省“出名”。
然而他并没有气馁,“回家后一头钻进书房,反思自己这么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找出失败的原因。
”“他找出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看来看去,曾国藩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通关和整体气势。
”功夫不负有心人,道光十三年当他再次踏上科举之路,果然中了秀才。
“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
紧接着又中了举人。
并顺利一路进入翰林院”。
艰难的科举经历对曾国藩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不仅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还塑造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尚拙”。
正因为尚拙,他认识到笨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
进入翰林院,这里都是全国精英中的精英,他和人家一比,身上有很多严重缺陷:说一口难懂的方言、视野狭窄、观念庸俗、吸烟、浮躁坐不住、爱去菜市口看杀人等。
这更坚定了他的自律信心,坚持每天写日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把日记送给朋友传阅,以达到自律的目的。
这是他的成功秘诀之一。
直到晚年,仍然每日照常工作,每天清理文件,见客,阅理学著作,核改信稿等。
二、志向高远。
“曾国藩1840年到北京做官,进入翰林院,1852年离开北京。
在十多年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创造了道光朝的记录。
”他既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还有一身的坏毛病。
为什么在官场上如此春风得意呢?第一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强。
第二目标高远。
他在三十岁提出“学做圣人”的目标。
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十二条军规矩:1、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5、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9、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12、夜不出门。
读曾国藩传心得体会
![读曾国藩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04147a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3.png)
读曾国藩传心得体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如繁星般璀璨,而曾国藩无疑是其中极为耀眼的一颗。
近期读了曾国藩的传记,让我对这位晚清名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没有显赫的背景,却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在仕途上一步步攀升,最终成为了影响深远的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与磨难,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进取。
曾国藩的自律和自省精神令我深受触动。
他每天都会坚持写日记,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反思和总结,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错误也不放过。
这种自我监督和自我纠正的习惯,使得他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对比我们自身,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各种事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我们总是在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而不是像曾国藩那样勇敢地面对并改正。
从他身上,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进步。
曾国藩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他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如军饷不足、士兵素质参差不齐、朝廷的不信任等等。
但他从未放弃,而是想尽办法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
当我们面临学业的压力、工作的挫折或者生活的不如意时,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然而,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同时,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并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
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和依靠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成就大事。
在他的麾下,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才,他们共同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让我明白,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再者,曾国藩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深思。
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被权力和财富冲昏头脑,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和谦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曾国藩传》有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传》有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曾国藩传》有感2000字:
一开始我对于曾国藩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徐老师学过的历史书中,虽然肯定了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但是除此之外对他的评价多半都是负面的,维护大清朝的腐朽统治,血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捻军起义,杀人无数的刽子手,人送外号“曾剃头”。
反正都没有太多好的印象。
可是当张宏杰老师这本书慢慢铺开后,才发现,这位号称一完美的圣贤,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怪不得毛泽东都会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慈禧太后给他封号为“曾文正公”。
也怪不得蒋介石每天写日记,每天都要自省。
因为深受曾国藩的影响。
蒋介石身边有两本书是常年不离手的,一本是他与宋美龄结婚成为基督徒之后肯定手边要有的圣经,另外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也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另三位分别是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要说剩下来的三人,读完书之后你会发现曾国藩甩他们几条街。
为什么呢?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对恩师在幕府间的教诲是感念终生。
一辈子李鸿章提起曾国藩,都是以“吾师”相称。
左宗棠是与曾国藩死磕了一辈子,一辈子都深陷在瑜亮情节中无
法自拔。
在得知曾国藩去世的消息之后,大为震惊说:“自愧不如元辅”。
“既生瑜,何生亮”,自命为当代诸葛亮的左宗棠一生都在心中和曾国藩较劲谁是治世第一能臣,现在左宗棠甘愿屈居第二。
他以一介布衣与当时的朝廷二品大员曾国藩相识的时候就称兄道弟,不肯退让半步,最后,给曾国藩的挽联中,他第一次署名晚生左宗棠。
那么有副对联对他的评价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这么高的赞誉是怎么来的呢?
先说说,内圣外王。
曾国藩在而立之年立下终身之志,以儒学为宗,要做一个圣人,从此之后就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磨砺心志,终其一生都严行恪守,展现出来的勤勉与坚毅,令人叹服。
为什么要到30岁左右才立下这样的志愿呢?因为之前的时光都用来考试了。
他考了七次才考上。
他爹都比他先考中。
从14岁一直考到23岁,考了9年。
入官后,他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使得自己与晚清的腐朽官场格格不入,不但把自己的同僚尽数得罪,甚至还惹得自己的顶头上司咸丰皇帝动了雷霆,起了杀心。
后来被解除兵权,在家蛰居守孝的两年时间里,曾国藩深刻反思自我,最终大彻大悟,脱胎换骨。
当时他48岁再次入世之后改弦易辙,变得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宽以待人的同时又终生严以律己,达到了更高的一个人生境界,内圣外王。
内圣,我依然恪守圣人的所有标准,在自己的内心里我就是要成为一个圣贤。
外王,向内求圣的同时我也要向外求王,我要做成一番大事业。
再说说,曾国藩进入官场之后。
入官10年7迁,连跳10级,最后官居一品位极人臣,一生勤奋严谨,凡事殚精竭虑,昌廉政之风,行仁礼之政。
一介书生,弃笔从戎,组建湘军,剿灭天平天国,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于即倒,于清王朝有再造之恩。
接下来说说,曾国藩桃李满天下。
从他的幕府中走出来做官,进入清朝权利中枢的正部级以上官员就有90人之多,部级以下官员那就更多了,不胜枚举。
曾国藩的湘系门生“文武错落半天下,”这句话一点儿都不虚。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曾国藩是中国最有权势的人,当他死去的时候,所有的总督,读后感也就是所有的省委书记封疆大吏,都曾经做过他的下属,并且是由他亲手提拔的。
如果曾国藩愿意的话,他可能已经是皇帝了。
”这话虽然夸张,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曾国藩的影响力之大。
那咱们再说说他一生“尚拙&有恒”
除了考试外,他就连带兵打仗也是笨拙的。
湘军没有哪次是以奇谋巧计获胜,而是坚定的执行6字方针,“结硬寨、打呆仗”。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像一条蟒蛇一样慢慢缠住猎物,直到把对方一点一点的勒死。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StayFoolish。
就是这样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竟然能够依靠自我的修炼与完善,最终达到如此之高的人生高度,让古往今来这么多人都难以望其项背,这难道不是“有恒”吗?
最后稍稍感慨下看完这本书的想法:
曾国藩是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而首先他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一个一生都在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
从他的日记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从而咱们才能更好的去领略他的人格魅力。
读完后才发现:他真正做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细节值得好好玩味,比如说,曾国藩到底有木有钱?他为何不亲近女色?对自己的家人如何?处那么高的位置,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他到底有没有摆官架子?有木有贪污呢?大家可以一起共读,互相探讨。
曾国藩的存在,对当时清朝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他的为人、交友、做学、处事、治家之道被后世之人奉为圭臬,加以学习模仿,给数不尽的人带来了人生的启迪,这本书读完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成功学的著作了。
所有人都能借鉴的成功之道。
徐老师借鉴的第一点就是:写日记。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