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合集下载

颅脑常见疾病的MRI表现

颅脑常见疾病的MRI表现

脑膜瘤
总结词
脑膜瘤MR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详细描述
脑膜瘤在MRI上的信号强度多变,T1加权像上可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 像上可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组织可出现明显强化,边界清 晰。
垂体瘤
总结词
垂体瘤MRI表现为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详细描述
垂体瘤在MRI上的信号强度与胶质瘤相似,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组织 同样可出现强化,有助于与周围正常组织的鉴别。
增强扫描表现
2
增强扫描时,脑炎病灶可出现明显强化,提示炎症反应活跃

脑膜强化
脑炎患者常伴有脑膜强化,即脑膜在增强扫描时显示为高信 号。
脑膜炎
脑膜增厚
脑膜炎患者的MRI扫描可见脑膜增厚,呈线样或结节样强化。
脑池、脑沟变窄
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脑膜增厚,可引起脑池、脑沟变窄,影响脑脊液循环。
颅内压增高
脑膜炎患者常伴有颅内压增高,MRI表现为脑实质受压、脑室变窄或消失。
硬膜外血肿
MRI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梭形或双凸镜形异常信号,T1WI呈 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血肿内常有脂肪和蛋白质成分,因此MRI信号不均匀,可 出现分层现象。
04 颅内感染
脑炎
1 3
脑实质异常信号
脑炎患者MRI扫描时,可见脑实质内出现片状或斑片状异常 信号,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听神经鞘瘤
总结词
听神经鞘瘤MRI表现为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详细描述
听神经鞘瘤在MRI上的信号强度与胶质瘤和垂体瘤相似,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肿瘤组织出现强化,有助于与其他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

头颅正常和基本病变MRI表现

头颅正常和基本病变MRI表现

脑实质异常信号与常见疾病 T1WI
炎性病变-结核(tuberculous)
T2WI
+C T1WI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脑实质异常信号与常见疾病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
T1WI
T2WI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MRI脑实质异常信号与常见疾病
T1WI T2WI 常见疾病
定位像(Scout image)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T1WI
颅底层面
T2WI
auditory nerve
medulla cerebellum
1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蝶鞍层面1
T2WI
T1WI
2
正常头颅横断面标准层面结构
蝶鞍层面2
lens
T1WI T2WI
pituitary gland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Circle of Willis:
颈内动脉的床突上段 大脑前动脉的A1段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的P1段
ACA
PCoA
PCA BA VA
CTA
ACA
MCA
PCA
MRA
ACA
MCA
ACA PCA
RMCA
ICA
BA
LMCA
MRV
下矢状窦
inferior sagittal sinus
低信号 高信号 脑肿瘤、转移瘤、脑梗死、脑软化、脱髓 低信号 低信号 高信号 高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混 杂 信 混 杂 信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伴血栓、部分脑肿瘤 号 号
脑实质异常信号与常见疾病
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

30种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正常脑MRI——正常脑组织在MRI像上,灰⽩质界限清楚,在T1WI上⽩质信号⾼于灰质,在T2WI上灰质信号⾼于⽩质,各脑叶,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形态⾃然,⽆变形及增⼤或缩⼩,各中线结构居中。

脑⾎管疾病——脑梗死MRI平扫缺⾎性脑梗死表现为⽚状或扇形长T1长T2信号,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出⾎性梗死则表现为病变区内含合并短T1信号,增强扫描梗死早期可见病变区内动脉强化影象,亚急性期则出现脑回样强化,陈旧性梗死⼀般⽆强化,腔隙性梗死则表现为⼩斑点样长T1长T2信号,⼀般⽆需要做增强扫描。

病例1:缺⾎性梗死脑梗死的部位,形态,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扫描所见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积梗死合并脑⽔肿或脑肿胀时可产⽣显著的占位效应,甚⾄可以引起中线移位,不可误认为脑肿瘤。

病例2:出⾎性脑梗死出⾎性梗死是在缺⾎性梗死基础上因在灌注发⽣的梗死区内出⾎,因此,其主要MRI表现为在⽚状长T1长T2信号中出现出⾎信号,其内的出⾎信号在急性出⾎⼀般为短T1短T2信号,亚急性期出⾎为短T1长T2信号。

病例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为深部脑组织的⼩⾯积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脑及脑室旁⽩质区。

应写清病灶的部位,⼤⼩,数⽬,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脑⾎管周围腔隙相鉴别。

颅内出⾎颅内出⾎在MRI检查中除具有CT的⼀般形态学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出⾎信号的不同,在出⾎信号⽅⾯,超急性期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现⾼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或中⼼呈现低信号,周边⾼信号,T2WI呈现低或极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周边⾼信号,中⼼低信号;慢性期T1WI和T2WI均为⾼信号,T2WI⾼信号周围可见含铁⾎黄素沉积的⿊边;残腔期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极低信号。

脑出⾎周围⽔肿呈现长T1长T2信号,有⼀点需要说明,在疾病分类上⼤多数作者将硬膜下,硬膜外及蛛⽹膜下腔出⾎分在脑外伤中,本书之所以将这些疾病归⼊颅内出⾎⼀并讨论,主要考虑到各种颅内出⾎在MRI信号演变⽅⾯有共同规律。

MRI诊断

MRI诊断
?
18、大脑前/中/后动脉 段病变,性质考虑为动脉瘤。
于脑基底动脉环区可见一类圆形病灶,直径约为 X cm,病灶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亦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MRA示大脑中/前/后/交通动脉局限性梭形扩张。余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
19、左/右侧叶颞/顶/额/枕叶信号异常,性质考虑为脑梗塞。
?
13、左/右侧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听神经鞘瘤。梗阻性脑积水
于左/右侧桥脑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病变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大小约为: X X cm,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可见更长T1、T2信号影,考虑为内部囊变所致,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同侧桥脑小脑角池扩大,四脑室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幕上脑室系统呈对称性扩张积水。
扫描示于大脑半球左/右侧颞/顶/额/枕叶见一片状信号异常,呈长方形/扇形,病灶同时累及皮层及皮层下区,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为高信号,轻度占位表现,中线结构轻度左/右移。MRA示大脑中动脉分支变细/闭塞。
?
20、左/右侧颞/顶/额/枕叶信号异常,性质考虑为陈旧性脑梗塞。
?
10、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桥脑小脑角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膜瘤。
于颅内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桥脑小脑角/小脑幕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边界清楚,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为等/略高信号,信号均匀,病灶呈宽基底,与大脑镰/颅骨内板相连,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周围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病变呈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左/右偏。

颅脑各病变M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MRI对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MRI对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6
慢性期(3w-2m)
液体信号(长T1长T2信号)+T2黑环
47
残腔期(>2M)
液体信号(长T1长T2信号)+T2黑环
48
颅内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征象 直接征象:肿块
异常密度 异常信号 异常血管
49
间接征象: 周围水肿:髓质,很少累计皮质 脑膜瘤压迫静脉或窦水肿明显 脑内转移瘤、恶性胶质瘤明显(指状) 脑外肿瘤水肿清或无 占位效应:肿瘤及水肿致脑实质、脑沟裂室池移位/
前交通大约占30% 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分叉占25% 大脑中动脉分叉占20% 颈内动脉分叉占7.5% 基底动脉分叉占7% 胼周动脉大脑前动脉分叉占4% 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分叉占3% 多发动脉瘤占15-20 %
18
分布至额叶的下 内面皮质、嗅球、 透明隔、胼胝体 的前2/3、尾状核 的头部、苍白球、 内囊前肢、额叶 深部脑白质和大 脑皮层的前2/3的 区域。
44
亚急性中期(5-10d)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
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具有延呈T2时间作用,T1仍就有缩短T1时间的作用,呈短 T1长T2信号,T2高信号从中心向外周蔓延(双白)
45
亚急性晚期(10d-3w) 正铁血红蛋白外周+灶周含铁血黄色
血肿周边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形成含铁血 黄素,含铁血黄素缩短T2时间,呈T2低信号 (双白+T2黑边)
9
T2*显示铁质
10
11
12
超急性期脑梗死
CT最早24h后显影, T2WI:超急性期正常,最快12h后显影,DWI最快 梗塞后1.5-2h显影。
13
14
ADC值减低,持续超急性期-亚急性期 DWI高信号:可持续1-2个月;超急性期-慢性期

颅脑疾病的MRI诊断

颅脑疾病的MRI诊断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脓肿
MRI诊断
1 急性脑炎期: MRI平扫见脑实质内不规则形片状异 常信号影,边界模糊不清,T1WI上 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病变区不强化。有时也可呈 不规则片状或脑回状强化 有明显的占位效应。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脓肿
MRI诊断
2 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在T1WI上脓肿为低信号,周围水肿呈低信号,两 者之间可见等信号脓壁,呈圆形或类圆形,环厚 度均匀(约5mm左右) 在T2WI上脓肿和周围水肿呈为高信号,两者之间 可见等或低信号脓壁 增强扫描脓壁呈规则环形强化,脓肿中心不强化 有明显的占位效应。 如脓腔内见到气体及液平面,为脓肿的典型表现。
MRI诊断
⒊亚急性期(2-7天):水肿及占位明显 ⑴水肿以第3天最重,占位效应明显, 水肿范围依梗塞大小而不同 ⑵由于蛋白质大分子渗入病变区,此时 梗塞区仍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 范围较前增大 (3)增强扫描,可见梗塞区脑回状强化
MRI诊断
⒋稳定期(8-14天)
⑴梗塞周围水肿逐渐消退,占位效应消失 (2)病变区仍呈长T1与长T2信号 (3)大面积梗塞增强后仍有脑回状强化 (4)此期最易发生梗塞后出血
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塞
好发部位:基底节 内囊和外囊 丘脑 脑干
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塞
MRI表现
1 脑实质内小片状或条状异常信号,
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
2 早期边界模糊,晚期边界清楚锐利
3 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
4 5
部分病例可同时合并脑萎缩 MR发现病灶数目及显示病灶明显优于CT
颅脑外伤:硬膜外血肿
概述
1 多因头部直接受外力打击 2 紧靠颅骨内板的动脉(如脑膜中动脉) 或较大静脉窦(上矢状窦、横窦)破裂 3 血液进入硬膜外间隙,由于内板与硬膜 粘连紧密,血肿范围较局限且形成双凸 透镜形 4 临床表现:原发性昏迷中间意识清醒 继发性昏迷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 :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扌苗: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1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n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1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n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H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另U : 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 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 , 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MRI诊断

MRI诊断
?
8、左/右/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炎症。
扫描示双侧鼻甲明显肥大,左/右/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粘膜增厚,T2WI呈高信号;窦腔内积液,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高信号,并可见气液平面。
?
扫描示于大脑半球左/右侧颞/顶/额/枕叶见一片状信号异常,呈长方形/扇形,病灶同时累及皮层及皮层下区,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为高信号,轻度占位表现,中线结构轻度左/右移。MRA示大脑中动脉分支变细/闭塞。
?
20、左/右侧颞/顶/额/枕叶信号异常,性质考虑为陈旧性脑梗塞。
?
6、鼻、鼻窦及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双侧鼻甲及鼻道对称、正常,鼻中隔居中,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内气化正常呈低信号,粘膜无明显增厚,鼻咽腔对称,双侧耳咽管咽口、咽隐窝基本对称,双侧咽旁间隙对称无狭窄,颅底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
7、左/右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上颌窦癌。
左/右侧上颌窦窦腔增大,其内可见一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cm,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向后外侵犯翼腭窝,向前侵犯面部软组织,向后外侵犯颞下窝,窦壁骨质破坏。
于左/右侧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内可见一椭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cm,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中度强化,眼球向内下方移位、突出,泪腺窝扩大,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
?
3、左/右侧眼球内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
于左/右侧眼球内眼环后部见一隆起性病变,呈团块状,大小约为 X cm,与眼环相比,T1WI呈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该眼球轻度肿大,局部眼环增厚,球后未见明显异常,颅内结构无异常。对侧眼球及球后结构正常。

颅脑常见疾病的MRI表现

颅脑常见疾病的MRI表现
• 2、 DWI原理
• DWI是在常规T2WI基础上施加一对强度相等、方向相反的 弥散敏感梯度,利用回波平面(EPI)等快速扫描技术产生图像,常 用表观弥散系数(ADC)来表示组织水分子的弥散能力。
• 如果水分子在敏感梯度场方向上扩散越自由则组织的信号衰 减越明显,也就是说,在DWI上组织的信号衰减越明显则提 示其中的水分子在梯度场方向上扩散越自由。DWI就是通过 测量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前后组织发生的信号强度变化来检 测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状态,可间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特点及 其变化。
脑是全身需氧、需血最多的器官。脑的重量占体重的2%,但脑 的 耗 氧 量 是 全 身 耗 氧 量 的 20% , 脑 血 流 ( CBF ) 正 常 的 为 55ml/100g·min , 占 全 身 血 流 量 15% 。 脑 的 耗 氧 量 为 156umol/100g·min由于脑细胞的需血和氧量特别大,所以脑组织 的代谢特别旺盛,但是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特别差,CBF 一旦发生障碍,很快就会出现神经功能异常;缺血达到一定程度 后,局部脑细胞发生缺血坏死,而周边半暗带区对缺血的耐受时 间较长,因此溶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挽救那些尚未坏死的缺血周 边半暗带区脑组织。
灌注成像PWI
通过分析病灶局部的血流灌注状况,可反映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中枢神经系统应用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Genu CC Int. Cap.
Ext. Cap.
Thalamus
Splenium
Optic Radiations
DTI就是一种用数学的手段来表示脑组织内水分子弥散各向异性的方法
在人类,完全中断脑供血6秒钟,出现意识丧失。心脏停搏10 秒钟,自发脑电活动消失,5分钟即开始产生永久性的脑细胞损害。 缺血10-20分钟,产生严重的广泛的选择性神经元坏死;缺血1-2

颅脑疾病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MRI (2)

颅脑疾病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MRI (2)
101
无论何种序列及何种方向扫描,静脉窦内 流空效应表现均被异常高信号所取代
随时间延长血栓信号变化与脑内血肿演变 相似
102
T2WI
103
T2WI
104
T2WI
105
T1WI
106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WI
107
T1WI
108
T1WI
109
110
颅内动脉瘤
比利时·布鲁塞尔
分类及好发部位
• 囊状动脉瘤
颅脑血管性病变 磁共振诊断
2
3
4
脑梗塞
比利时·布鲁塞尔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8
9
10
脑梗塞MRI表现-病例1
T2WI
11
脑梗塞MRI表现-病例1
T1WI
12
脑梗塞MRI表现-病例2
T2WI
13
脑梗塞MRI表现-病例2
T1WI
14
脑梗塞MRI表现-病例3
46
47
48
亚急性期
• 血肿变化
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形成,它具有明显的顺磁性作 用,缩短T1时间,但不影响T2时间
红细胞破裂后,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使T2时间延 长
• MRI表现
红细胞破裂之前: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 号
红细胞破裂之后: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 号
周围水肿明显
香港·海洋公园
急性期
• 由于外渗血液与脑脊液相混合,脑脊液中磷脂 酶的作用,红细胞迅速溶解,造成红细胞内去 氧血红蛋白过早释放,即使在急性期也不会出 现由红细胞内、外磁化率不一样而形成T2加 权像上出现低信号,因此,MRI不易显示急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疾病MR诊断总结

颅脑疾病MR诊断总结

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正常脑MRI正常脑组织在MRI像上,灰白质界限清楚,在T1WI上白质信号高于灰质,在T2WI上灰质信号高于白质,各脑叶,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形态自然,无变形及增大或缩小,各中线结构居中。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MRI平扫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片状或扇形长T1长T2信号,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则表现为病变区内含合并短T1信号,增强扫描梗死早期可见病变区内动脉强化影象,亚急性期则出现脑回样强化,陈旧性梗死一般无强化,腔隙性梗死则表现为小斑点样长T1长T2信号,一般无需要做增强扫描。

病例1:缺血性梗死脑梗死的部位,形态,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扫描所见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大面积梗死合并脑水肿或脑肿胀时可产生显着的占位效应,甚至可以引起中线移位,不可误认为脑肿瘤。

病例2: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梗死是在缺血性梗死基础上因在灌注发生的梗死区内出血,因此,其主要MRI表现为在片状长T1长T2信号中出现出血信号,其内的出血信号在急性出血一般为短T1短T2信号,亚急性期出血为短T1长T2信号。

病例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为深部脑组织的小面积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及脑室旁白质区。

应写清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脑血管周围腔隙相鉴别。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在MRI检查中除具有CT的一般形态学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出血信号的不同,在出血信号方面,超急性期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或中心呈现低信号,周边高信号,T2WI呈现低或极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周边高信号,中心低信号;慢性期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的黑边;残腔期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极低信号。

脑出血周围水肿呈现长T1长T2信号,有一点需要说明,在疾病分类上大多数作者将硬膜下,硬膜外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在脑外伤中,本书之所以将这些疾病归入颅内出血一并讨论,主要考虑到各种颅内出血在MRI信号演变方面有共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诊断要点:1)多见于第四脑室,亦见于侧脑室、第三脑室、脑实质内(顶颞枕额相连接处)。

2)易囊变、钙化。

3)多见于小儿(5Y高峰)、青年。

髓母细胞瘤: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室管膜瘤相似。

鉴别:星形,钙化时与室管膜瘤鉴别难。

脑转移瘤:(特点:小病灶大水肿)平扫:见多发团块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信号混杂呈“牛眼征”,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

强化扫描: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强化灶,多呈环状(或结节状、或花环状),周围见片状稍低信号。

鉴别:多发结核、多中心性脑胶质瘤。

脑挫裂伤:早期:见片状(或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

晚期:片状软化灶。

诊断要点:1)外伤史。

2)早期占位征象、晚期萎缩征象。

弥漫性轴索损伤:脑灰质、胼胝体、脑干处神经轴索肿胀(或断裂、或点片状出血、或水肿)平扫:见散在、分布不均匀小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边界欠清晰。

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

脑外伤后遗症:(1)脑软化: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灶,邻近脑室扩大、脑沟加深。

(2)脑萎缩。

(3)脑穿通畸形囊肿:见……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灶,与脑脊液信号相似。

(4)脑积水。

腔隙性脑梗:平扫:基底节区(或丘脑区)见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无占位征象。

脑白质疏松症:平扫:双侧大脑皮质下、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见斑片状相互融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无占位征象,于FLAIR上呈高信号。

中线结构居中,脑室系统扩张,脑沟脑裂增宽,脑回变窄。

脑脓肿(属颅内化脓性感染):平扫:左额叶后部见长T1长T2信号灶,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于T1WI脓腔及周围水肿呈低信号,脓肿壁呈等信号;于T2WI脓腔及周围水肿呈高信号,脓肿壁呈等(或低)信号。

整体表现呈环晕征。

DWI脓腔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脓肿壁明显环状强化,完整、光滑、均匀。

鉴别:星形、转移、放射性脑坏死、脑内血肿吸收期、手术后残腔。

脑囊虫病:平扫:于脑室、脑池、脑沟见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另于T1WI呈黑靶征,于T2WI呈白靶征。

病毒性脑炎:脑内见片状单发(或多发)对称(或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

平扫:双侧额颞叶及岛叶和皮层下信号异常,呈对称性分布,于T2WI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局部脑回增宽,脑组织肿胀。

增强扫描:病变区域轻度弥漫性强化。

等T1长T2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生殖细胞瘤:平扫:见类圆形肿块,大小约….mm。

边缘清晰,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内部信号混杂、不均匀。

矢状位可见压迫周围结构,脑室及脑实质受压,幕上可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脑积水)。

病灶前部见少许略高信号影。

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其他肿瘤。

诊断要点: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静脉畸形:平扫:毛线团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湍流、滞留),附壁见膜状短T1长T2信号(T1WI、T2WI均呈高信号,附壁血栓信号)。

MRA:可见扩张大脑大静脉,引流静脉瘘。

海绵窦综合征:由多种病变累及传经海绵窦,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下颌支。

引起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1)肿瘤性病变。

(2)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3)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短T1长T2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化脓性脑膜炎:平扫:蛛网膜下腔变形且于T1WI、T2WI呈高信号。

室管膜炎,于T2WI见脑室周围脑白质区带状高信号围绕。

偶尔可见脑室内聚集于T1WI信号增高。

增强扫描:蛛网膜下腔不规则强化。

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异常:(1)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

囊状。

(2)先天性脑积水:幕上大脑半球区见脑脊液信号。

余未见明显异常,大脑镰、基底节、小脑及脑干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3)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平扫: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紧贴延髓及上颈段脊髓后方,脊髓内髓空洞异常信号影,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

鉴别:小脑扁桃体枕骨大孔疝,扁桃体呈圆锥状下移,由于颅内高压引起。

(4)先天性第四脑室中孔和侧孔闭塞:平扫:直窦及窦汇上移达人字缝,小脑半球体积缩小,第四脑室向后扩大,形成小脑后囊肿,脑干前移,桥前池及桥小脑角池消失。

并轻度脑积水,其内呈脑脊液信号。

(5)脑灰质异位:平扫:脑白质区可见与脑灰质相等信号影。

轻度占位征象。

诊断要点:好发于半卵圆中心。

(6)胼胝体发育异常:平扫:双侧侧脑室分离,双侧侧脑室前角、后角及体部间距增宽,第三脑室抬高,可见胼胝体缺如。

(7)蛛网膜囊肿:平扫:于蛛网膜存在区,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类似脑脊液信号,(偶尔,当囊液内蛋白质、脂肪成分含量增高时,囊液信号稍高于脑脊液)。

(8*)结节性硬化:平扫:两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及脑室周围见多发结节异常信号影,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偶尔亦见结节灶周围厚薄不均一高信号环绕,轻度脑积水、脑萎缩。

(9)脑颜面血管瘤病:大脑半球顶枕区沿脑沟脑回弧状低信号(偶尔异常血管亦呈扭曲状低信号)。

脑变性疾病**(1)阿尔茨海默病。

弥漫性脑萎缩,颞叶及海马较明显。

(2)帕金森病。

主要是铁沉积过多表现。

好发苍白球、黑质。

(3)肝豆状核变性。

铜代谢障碍。

皮质、脑干、小脑齿状核、黑质、白质。

脱髓鞘疾病:(1)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平扫:双侧侧脑室三角区脑白质内呈大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偶尔通过胼胝体相连。

脑萎缩表现。

增强扫描:活动期周边环形强化,非活动期无强化。

(2)多发性硬化:平扫:双侧侧脑室三角区脑白质内呈大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偶尔通过胼胝体相连。

脑萎缩表现。

增强扫描:点状、片状、环状强化。

诊断要点:多无占位征象,好发侧脑室旁及侧脑室前后角。

(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病:平扫:于T1WI双侧大脑半球呈片状低信号,于T2WI呈弥漫性高信号。

增强扫描:多无强化。

脊髓室管膜瘤(属椎管内肿瘤*)平扫:于C2-C5脊髓节段性增粗,内见条索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

增强扫描:注射Gd-DTPA后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范围局限,呈结节状。

2)广泛囊肿。

鉴别:星形(水肿大)、血管网状细胞瘤。

脊髓星形细胞瘤(属椎管内肿瘤)平扫:于C2-C5脊髓节段性增粗,内见条索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T2WI病灶范围较T1WI大。

增强扫描:注射Gd-DTPA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周围水肿、囊变坏死区无强化。

诊断要点:以胸颈段常见、儿童好发。

呈侵润性生长。

神经鞘瘤(属椎管内肿瘤)于T1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强化,均一或不均一强化,边界更清更锐利。

平扫:于T11-L1椎管内可见串珠样异常占位信号影,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相邻椎体后缘受压,致局限性椎管增宽。

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上下两端蛛网膜下腔增宽,横断面病灶沿椎间孔向外生长,呈哑铃形。

鉴别:1)脊膜瘤,钙化、无椎间孔侵犯。

2)单发神经纤维瘤,破坏椎体、转移至肺。

3)纵隔肿瘤,与胸段穿出椎间孔神经鞘瘤。

脊膜瘤(属椎管内肿瘤)平扫:蛛网膜下腔、实质性、较局限、椭圆形(或圆形),于T1WI呈等信号,于T2WI呈稍高信号,蛛网膜下腔阻塞、受压向健侧移位,偶可见病灶旁高信号囊变区。

增强扫描:注射Gd-DTPA显著强化。

周围水肿、囊变坏死区无强化。

短T1短T2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脑棘球蚴病:平扫:实性:于右小脑半球脑实质内见类圆形囊状类似脑脊液信号灶,边缘光滑,形态规则。

囊性:于T1WI呈略高信号,于T2WI呈低信号,其内及边缘见多发小囊状高信号,病变周围见较广泛脑水肿。

混杂信号海绵状血管瘤(属脑血管畸形):平扫:于T1WI及T2WI上见(圆形或类圆形或爆米花样)混杂信号灶,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边缘均呈低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

(偶尔周围见片状出血征象)。

星形细胞瘤Ⅲ、Ⅳ级: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Ⅲ级:平扫:见不规则团块状占位性异常信号灶,边界不清晰,于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于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团块周围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脑裂脑沟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左(或右)偏移。

增强扫描:团块状边缘部分强化明显,形态呈不规则花环状(或斑片状或线条状或结节状)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