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二剪力墙结构的构件设计与构造

合集下载

剪力墙结构ppt模版课件

剪力墙结构ppt模版课件

剪力墙的概念和结构效能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
剪力墙的概念和结构效能
设置墙片
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墙片
剪力墙,即为刚度较大的,一 般是钢筋混凝土的墙片。此墙片在水平 力作用下的工作犹如悬臂的深梁。由于深梁的抗弯惯性矩大,其抗侧刚 度比框架柱大大提高,抗剪强度也大得多。这种墙可为整个房屋提供很 大的抗剪强度和刚度,所以一般称这种墙片为“抗剪墙“或“剪力墙”。
框剪体系的剪力墙布置为了保证楼板刚度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否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楼板会在自身平面内収生弯曲和剪切变形使框架承担的实际水平荷载比计算的大53柱网和剪力墙仸意布置1横向剪力墙应布置在平面形状或刚度变化处以及靠近房屋区段的两端柱网和剪力墙仸意布置2纵向剪力墙如布置在较长房屋的两端且相距较进时应迚行温度应力验算并采取设置施工缝等措施以减少温度和收缩应力3剪力墙的数量要得当过多地布置剪力墙并不能减少框架受力反而增加了剪力墙的用量55剪力墙的主要构造要求一剪力墙的材料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时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3)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对称,墙体布置力求均匀,使质 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尽量接近。
(4)剪力墙结构应尽量避免竖向刚度突变,墙体沿竖向宜贯通全高,墙厚度 沿坚向宜逐渐减薄,在同结构单元内宜避免错层及局部夹层。
(5)全剪力墙体系从剪力墙布置均衡来考虑,在民用建筑中,一般横墙短 而数量多,纵墙长而数量少因此,纵横向剪力墙的布置需适应这个特点。
由于底层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全部由底层框架来承受,其主要特点是侧 向刚度在底层楼盖处发生突变。从已有的框支剪力墙震害资料表明:这种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从上别下刚度突变,底层框架刚度太弱、强度 不足、侧移过大、延性不足而出现破坏,甚至导致结构倒塌,这类结构的 震害足严重的。

剪力墙结构体系课件

剪力墙结构体系课件
凝土柱组成的空间桁架体系,建成后在世界高层建筑 中高度名列第五。
剪力墙结构体系课件
图例:巨型结构(香港中国银行)
剪力墙结构体系课件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结构形式
1。地上70层,315m,底平面正方形 52*52m
2。沿对角线分四各三角形,每隔若干层切去一 各三角形。
3。44层以上平面为三角形。 4。主体结构为8榀巨型桁架 5。各巨型桁架交点设型钢混凝土大型立柱,四
巨柱以及一层空间的巨梁 巨型框架结构 巨型桁架结构
第二级:巨型框架或桁架间为一般框架结构(小型 柱、梁与楼板)。 • 在巨型层底下,可设无柱大空间。
剪力墙结构体系课件
巨型结构外露与建筑立面相结合 空间利用灵活 施工速度快,巨型主框架施工后,各层可同时施工 巨型框架---巨型开洞
形成气流通道,减小风压
图例:深圳大酒店大厦结构平面
剪力墙结构体系课件
图例:巨型结构(深圳新华大厦)
剪力墙结构体系课件
4.2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类型、 特点和适用范围
4.2.1 剪力墙分类
1、按施工工艺分类 大模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
滑模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
全装配大板结构休系
内浇外挂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我国目前已建成的高层剪力墙建筑中,高层住宅占绝大多数,上述4种 施工工艺中,大模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工艺及机械设备相对较简 单,又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适合我国国情.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北京、上海、天津的高层剪力墙住宅中,大模体系已经占据主 导地位,北京对内浇外挂体系应用比较多。
剪力墙结构对于需要很多隔墙的高层住宅公寓及高层旅 馆的标准层十分适用。为了适应下部设置大空间公共设 施的高层住宅、公寓和旅馆建筑的需要,可以使用框支 剪力墙体系,即在底层或l一3层把部分剪力墙改换为框 架,其余剪力墙仍落至基础,使其相接的层次刚度不发 生突变。

第五讲二剪力墙结构的构件设计与构造

第五讲二剪力墙结构的构件设计与构造

第五讲(二)剪力墙结构的构件设计与构造本章内容:前言—剪力墙结构内力与设计特点一、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和一般规定二、墙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三、墙肢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四、悬臂剪力墙(整体墙)设计和构造1、破坏形态和设计要求2、剪力墙截面配筋构造3、抗震延性整体悬臂剪力墙(无开口墙)的设计和构造五、开洞剪力墙设计和构造1、连梁截面设计和构造2、延性联肢墙设计前言—剪力墙结构内力与设计特点1、从空间体系到平面体系——只考虑平面内的受力,面外强度和刚度忽略不计。

2、剪力墙构件分类(整体墙和连肢墙)(1)整体墙受力特点: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组合作用下,独立墙肢任意高度处内力有弯矩M、轴力N和剪力V。

应分别进行偏心受压、偏心受拉和抗剪承载力计算。

(2内力特点:由洞口将剪力墙分为竖向墙肢构件和水平连梁构件两部分。

如下图所示。

其中,竖向墙肢构件作用有弯矩M、轴力N和剪力V,应分别进行偏心受压、偏心受拉和抗剪承载力计算。

水平连梁构件作用有弯矩M和剪力V,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计算。

3、延性剪力墙设计可与框架结构延性抗震设计思路相对应:(1)强柱弱梁——强墙弱梁(2)强剪弱弯——墙肢的强剪弱弯与连梁的强剪弱弯(3)局部加强——剪力墙的加强区独肢墙连肢墙(4)限制柱轴压比——墙肢的轴压比4、竖向墙肢端部的加强——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竖向墙肢中除应配置纵向分布钢筋与水平分布钢筋外,还应对墙肢的两端进行加强配筋。

墙肢端部应根据不同情况设置边缘构件,分别是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一般墙肢构造边缘构件特殊墙肢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要求是:在正常使用荷载及风载、小震作用下,结构应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裂缝宽度不能过大;在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设防烈度),允许进入弹塑性状态,必须保证在非弹性变形的反复作用下,有足够的承载力、延性及良好吸收地层能量的能力;在强烈地震作用(罕遇烈度)下,剪力墙不允许倒塌,要保证剪力墙仍能站住。

按照墙的几何形状及有无洞口,剪力墙可分为上图所示的各种类型。

剪力墙构件设计和构造ppt课件

剪力墙构件设计和构造ppt课件
分布钢筋的作用: 〔1〕斜裂痕出现后限制斜裂痕的开展,使得剪切破坏有
一定的预兆 〔2〕混凝土收缩或其他缘由产生裂痕时,剪力墙可以抵
抗外荷载 分布钢筋的构造要求 竖向、程度分布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设计不小
于0.25%,四级抗震和非抗震设计不应小于0.20% 竖向、程度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直径不小于8mm
悬臂剪力墙构造
2〕剪力墙的轴压比
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 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越表的限值。

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轴压比 一级(9度) 一级(8、9度) 二级
N /( fcA) 0.4
0.5
0.6
注: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向压 力设计值。
式中Asw——剪力墙腹板竖向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墙肢截面承载力计算
4 墙肢平面外承载力验算〔小偏心受压〕
当为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墙肢时,尚需验算墙肢平面 外承载力。
这时不思索墙体竖向分布钢筋的作用,而只思索端部 钢筋的作用,
其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墙肢截面承载力计算
9.1.2 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墙肢截面承载力计算
剪力墙小偏心受压承载计算
b 小偏心受压
根据平衡条件
NA s fy A s sN c
N(e0hw0h2w)AsfyMc
s
b
fy ( x 0.8 hw0
1)
➢ 按构造查 As、As 的最小值,验算最小配筋率
思索地震作用时,承载力计算右边乘以1/γRE
墙肢截面承载力计算
剪力墙小偏心受压承载计算
无地震作用组合:
V 1 0 .5 ( 0 .5 ftb w h w 0 0 .1N 3 A A w ) fyA h s sh h w 0

剪力墙的结构与构造

剪力墙的结构与构造

剪力墙的结构与构造1. 引言剪力墙是在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抗震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刚性。

它由墙体和基础组成,通过抵抗水平荷载来提供结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剪力墙的结构和构造,以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2. 剪力墙的构造形式剪力墙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垂直墙和水平墙。

2.1 垂直剪力墙垂直剪力墙通常位于建筑的纵向方向,用于抵抗地震引起的水平力。

它们通常由连续的墙体组成,墙体之间使用扩展接头或剪力墙座连接,以提供整体刚性。

垂直剪力墙可以进一步分为平面剪力墙和筋缝剪力墙两种类型。

2.1.1 平面剪力墙平面剪力墙是由连续的矩形墙体组成,墙体通常与建筑的外墙平行。

墙体的宽度通常在150mm至400mm之间,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为了确保墙体的刚性和连接性,墙体的两端通常采用加固措施,如加粗或加设钢筋。

2.1.2 筋缝剪力墙筋缝剪力墙是由连续的窄墙体和间隙组成,墙体通常与建筑的外墙垂直。

墙体之间的间隙称为筋缝,用于吸收地震引起的变形。

筋缝的宽度通常在20mm至50mm之间。

与平面剪力墙相比,筋缝剪力墙可以更好地吸收地震能量,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2.2 水平剪力墙水平剪力墙通常位于建筑的横向方向,用于抵抗风荷载和水平荷载。

水平剪力墙通常由连续的水平墙体或框架墙体组成,墙体之间使用剪力墙座连接。

水平剪力墙的构造形式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刚性和稳定性。

3. 剪力墙的结构材料剪力墙的主要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用于构成墙体的主体部分,而钢筋则用于增加墙体的强度和连接性。

通常,剪力墙墙体的混凝土强度为C30至C50,而墙体中的钢筋则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和加固。

4. 剪力墙的构造方法剪力墙的构造方法主要包括墙体的浇筑和连接。

4.1 墙体的浇筑墙体的浇筑通常分为多层次进行。

首先,在基础上进行墙体的第一层浇筑,墙体中通常安装螺纹钢筋用于连接基础和墙体。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每层墙体进行一定高度的浇筑。

《剪力墙结构》ppt课件

《剪力墙结构》ppt课件

《剪力墙结构》ppt课件contents •剪力墙结构基本概念与特点•剪力墙结构设计原理•剪力墙构造要求及细节处理•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法与技巧•剪力墙结构在工程中应用实例•剪力墙结构发展趋势及挑战目录剪力墙结构基本概念01与特点定义及作用定义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

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

作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到基础。

1 2 3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按结构材料划分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壁式框架。

按结构形式划分短肢剪力墙、一般剪力墙。

按墙肢高度与厚度比划分结构形式与分类优点刚度大,整体性好,用钢量较省。

侧向变形小,承载力高,适用于建造较高的建筑物。

由于自重大,基础费用较高。

局限性结构自重较大,且延性较差。

01不宜用于高大地震烈度地区的建筑。

02由于墙体较多,不易布置面积较大的房间。

剪力墙结构设计原理02通过楼板将水平荷载传递给剪力墙,再由剪力墙将荷载传递至基础。

水平荷载传递竖向荷载传递荷载分配原则通过楼板和梁将竖向荷载传递给剪力墙和框架柱,最终传递至基础。

按照刚度分配原则,将水平荷载在各片剪力墙之间进行分配。

030201荷载传递机制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等方法进行分析。

弹性方法考虑材料非线性,采用塑性铰模型或弹塑性分析方法。

塑性方法基于工程经验,采用等效刚度法、连续化方法等简化分析方法。

简化方法内力分析方法变形控制要求层间位移角限值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

顶点位移限值控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顶点位移,避免结构倒塌。

舒适度要求控制结构在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速度,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

剪力墙构造要求及细03节处理墙体厚度与高度限制墙体厚度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以及墙体所在位置确定。

一般来说,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15
底部加强部位:
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 起; 2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 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 二者的较大 值,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 应符合本规程10.2.4 条的规定;(10.2.4 、带 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 位的高度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 屋高度的1/10。) 3 、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 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40
5.2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侧移的简化近似计算 5.2.1基本假定 (1)竖向荷载在纵横向剪力墙平均按450 刚性角传力; (2)每片剪力墙仅在自身平面内提供侧向 刚度,在平面 外的刚度为零; (3)平面楼盖在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在平 面 外的刚度为零; (4)材料处于线弹性阶段
41
5.2.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31
4. 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续)
③墙内设置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 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加2 倍墙 厚、不宜大于墙厚的4 倍; ④应通过计算确定暗柱或扶壁柱的竖向钢筋 (或型钢),竖向钢筋的总配筋率应符合下列 要求: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6%;抗震设计 时,一、二、三、四级分别不应小于1.0%、 0.8%、0.7%和0.6%;采用HRB400 级热轧钢 筋时应允许减少0.1%;
8度
130 (110) 100(80)
全部落地剪力墙 部分落地剪力墙
180 150
170 140
7
1.最大适应高度和高宽比限制(续)
表5.3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 非抗震设 计 6 6度、7度设防 6 8度设防 5 9度设防 4

剪力墙的结构设计

剪力墙的结构设计

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剪力墙是一种结构墙,通过墙的纵向剪切抗力来承担手提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

剪力墙一般由混凝土墙体构成,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普通混凝土墙体。

1.结构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前,需要先获取相关的设计条件,包括荷载标准、地质条件、土壤承载力、基础设计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对剪力墙结构内部荷载和外部荷载的计算,并进行力学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2.剪力墙的布置和尺寸设计剪力墙的布置需要根据整体结构设计和合理的空间布局来确定。

布置应尽量避免墙体的断裂、交叉和尽量均匀分配。

剪力墙的尺寸设计一般依据墙体荷载、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进行确定。

3.剪力墙结构的分析和计算剪力墙结构的分析和计算主要是针对受力状态的确定和墙体内应力的计算。

分析一般采用弹性静力分析或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

在计算中,需要将荷载进行合理分配,进行结构的平衡计算,得出结构的各个节点荷载值。

4.剪力墙结构材料选择剪力墙结构的材料选择主要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选材。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而钢筋的选择要满足设计强度和变形性能的要求。

5.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是整个结构设计中重要的一步。

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地震区划和建筑物所在地的地震烈度确定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合理的剪力墙布置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和钢筋,制定抗震加强措施。

6.剪力墙结构的施工和检验剪力墙结构的施工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构的检验,包括力学性能、几何尺寸、表面平整度等的检测,确保剪力墙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剪力墙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条件进行合理布置和尺寸设计,进行合适材料的选择,同时结合抗震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并进行施工和检验,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保证结构的力学性能、强度和稳定性,并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

《高层》第5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PPT课件

《高层》第5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PPT课件

60 EIeq
1 8
V0 H 3 EI eq
..........
..........(. 均布荷载)
1 3
V0 H 3 EI eq
..........
........(. 顶部集中力)
(5.6)
等效刚度EIeq
EI eq
EI q
1
9Iq H 2 Aq
(5.7)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
36
内力计算:总弯矩分为两部分,计算墙肢弯矩、轴力和剪力
1)小开间横墙承重
特点:每开间设置承重横墙,间距为2.7~3.9m,适用于住 宅、旅馆等小开间建筑。
优点:不需要隔墙;采用短向楼板,节约钢筋等。
缺点:横墙数量多,承载力未充分利用,建筑平面布置不灵 活,房屋自重及侧向刚度大,水平地震作用大。
2)大开间横墙承重
12
特点:每两开间设置一道承重横墙,间距一般6~8m。楼盖多采 用混凝土梁式板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
C 1 c(h) C 2s(h)
特解为
t 1.(.1......).2.....2..2.....................................( ....( ..倒 . 均三布角荷荷载(载 6) .5) 1)
1...................................( ... 顶部集中力)
整个层高范围内的连续化连杆; 2. 各墙肢的变形曲线相似,水平位移相等(不考虑连梁的轴向
变形); 3. 连梁和墙肢考虑弯曲和剪切变形,墙肢还应考虑轴向变形。
42
基本思路:
采用力法来进行结构的计算,沿着连梁中点将结构切开,切 开后结构为静定结构,根据假定1(反弯点在中点),切开 后连杆端弯矩为0。连杆有剪力τ(x)与轴力δ(x),根据假 定2,由于δ(x)与求解无关,不必求解。因此我们不必考 虑。由切开处的变形连续条件可建立τ(x)的微分方程,求 解微分方程可得到连杆剪力τ(x)。将一个楼层高度范围内 的各点剪力积分,还原成一根连梁中的剪力,然后可求出所 有墙肢和连梁的内力。

剪力墙构件设计与构造

剪力墙构件设计与构造


21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框架部分抗震等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的调整: 若由框架承担的部分大于总倾覆力矩(基本振型作用 下)的50%以上时, 按纯框架结构要求确定其抗震等级; 当框架部分承担的百分比接近于0时 取接近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22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2. 框架总剪力的调整 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满足:
5
悬臂剪力墙构造
抗震墙的两端及洞口两侧应布置边缘构件
6
悬臂剪力墙构造
2)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
v
——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
fc v v f yv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 yv
——箍筋或拉筋的抗拉强度 设计值, 超过360MPa按360MPa计算
7
悬臂剪力墙构造
强剪切调整
底部加强区墙肢剪力设计值,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调整, 四级抗震及无地震左右组合可不调整
3、为了使连梁首先屈服 ——降低连梁的弯矩
连梁先塑性铰
后墙肢塑性铰 开洞剪力墙破坏形态
18
降低连梁的弯矩

降低连梁的方法: (1)进行弹性分析时,降低连梁的刚 度 (2)用弹性分析所得的内力进行内力 调幅, 按调幅后的弯矩设计(20%)
19
20
9.5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框架部分按框架 剪切墙部分按剪力 墙设计 满足一些特殊要求
有地震作用组合
M
1
RE
f y As (hb 0 )
14
3) 连梁设计——连梁的抗剪承载力验算
(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Vb 0.7 f t bb hb 0 f yv

剪力墙结构设计演示课件

剪力墙结构设计演示课件

施工便利原则
加固改造方案应考虑施工条件 和工期要求,选择易于施工且 对原结构影响较小的加固方法 。
环境协调原则
加固改造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 协调性,减少对环境和建筑功
能的影响。
典型加固改造案例分析
01 02
案例一
某高层住宅楼剪力墙开裂加固改造案例。分析开裂原因,采用粘贴钢板 法、增大截面法等加固方法进行修复和补强,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 震性能。
安全性指标
包括承载能力、稳定性、抗震性能等,用于评估剪力墙结构在不 同荷载和环境下的安全性能。
适用性指标
涉及结构功能、使用舒适度、耐久性等方面,用于衡量剪力墙结 构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经济性指标
考虑建设成本、维护费用、加固改造成本等,用于评估剪力墙结 构的经济效益。
损伤识别方法介绍
外观检查法
通过目测或借助简单工具检查剪力墙表面裂缝、变形、腐蚀等损伤 情况。
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机械振 捣为主,人工振捣为辅的 方式,确保混凝土密实、 均匀。
ABCD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 每层厚度不宜过大,防止 混凝土出现裂缝等现象。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 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 表面湿润,防止混凝土出 现干裂等现象。
06 剪力墙结构性能评估与加固改造技术
CHAPTER
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绿色环保材料在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材料将在剪力墙结构中得到更多应用,降低建筑能耗和环 境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提升技术研究
针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研究提高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体系优化研究
针对高层建筑特点,研究优化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方法,提高建筑整体性能。

第5章剪力墙结构设计PPT课件

第5章剪力墙结构设计PPT课件
构的水平力合力中心与结构刚度中心重合时,结 构不会产生扭转,各片剪力墙在同一层楼板标高 处的侧移将相等。因此,总水平荷载将按各片剪 力墙的刚度大小向各片墙分配。所有抗侧力单元 都是剪力墙,它们有相类似的沿高度变形曲线— 弯曲形变形曲线,各片剪力墙水平荷载沿高度的 分布也将类似,与总荷载沿高度分布相同。因此, 分配总荷载或分配层剪力的效果是相同的。
*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中应用的剪力墙结构,实际上是一悬 臂型结构,它的受力情况将随洞口的大小、形 状和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在通常矩形洞口且其 位置接近横向尺度中部的情况下,其受力特点 主要决定于洞口的大小,据此可将剪力墙分为 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5.2.1 基本假定 1)竖向荷载在纵横向剪力墙平均按45度刚性角 传力。 2)每片墙体结构仅在其自身平面内提供抗侧刚 度,在平面外的刚度可忽略不计。 3)平面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 4)剪力墙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材料均处 于线弹性阶段。
*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3)应控制单片剪力墙的长度,较长的剪力墙 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 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 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 2,以保证由抗弯承载力来控制剪力墙的破 坏状态,提高剪力墙结构的延性变形能力。 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
第五章 剪力墙结构设计
5.2.4 水平荷载的分配 当有m片墙时,第i片墙第j层分配到的剪力为
Vij
Ei Ieqi
m
V pj
Ei Ieqi
i 1

5.1~3第5章剪力墙结构设计

5.1~3第5章剪力墙结构设计


k i 1
J
0 bi
ci2
ai3
i 1
H
6

J
0 b
c
2

J
h(J1 J 2 ) a3 J A
其中
k 1
k 1
k 1
J J i Ai yi2 J i J A

i 1
i 1
i 1
(5.10) (5.11)
50
T—轴向变形影响系数,对双肢墙T=JA/J ; Z、Zi—系数,与α 及层数有关,
的刚度大小向各片墙分配:
Vij
Ei Ieqi
m
Vpj
Ei Ieqi
i 1
(5.1)
– Vpj-由水平荷载产生的第j层的总剪力; – EiJeqi -第i片墙的等效抗弯刚度。
38
五、平面剪力墙分类及受力特点 高层建筑中的剪力墙结构,实际上是一个悬臂结
构,它的受力和变形情况随剪力墙上所开洞口的 大小、形状和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为了简化计算, 通常根据所开洞口的大小,即洞口系数ρ ,将剪 力墙进行分类: 洞口系数ρ =(墙面洞口面积/ 墙面不计洞口的 总面积)*100%。
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 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26
四、剪力墙设计计算要点和程序框图 1、剪力墙设计要点 (1)平面布置时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接近,
主轴方向刚度和动力特性接近; (2)剪力墙数量布置需保证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
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 50%。
27
(3)应控制单片剪力墙的长度,一般≤8m。剪力墙较 长时,宜设置连梁跨高比≥6的洞口,分为较均匀的 墙肢,各墙段的高宽比≥3;

第五讲(一) 剪力墙结构的内力

第五讲(一)  剪力墙结构的内力

第五讲(一)剪力墙结构的内力、位移计算本章内容:一、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图1、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图—水平荷载下剪力墙的计算截面2、剪力墙的分类(1)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2)双肢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3)框支剪力墙(4)开有不规则大洞口的墙二、剪力墙构件的受力特点和分类依据1、影响剪力墙受力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1)肢强系数(2)剪力墙整体性系数2、单榀剪力墙受力特点(水平力作用下墙肢中的整体弯矩和局部弯矩)3、剪力墙的分类(1)整截面剪力墙(2)整体小开口剪力墙(3)联肢剪力墙(4)壁式框架三、剪力墙的计算方法1、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的计算2、双肢墙的计算1)连续连杆法的基本假设2)力法方程的建立3)基本方程的解4)双肢墙的内力计算5)双肢墙的位移与等效刚度6)关于墙肢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晌7)关于各类剪力墙划分判别式的讨论一、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图1、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图—水平荷载下剪力墙的计算截面下图为一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布置及剖面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的竖向纵、横墙和平面楼板组合在一起的—个空间盒子式结构体系。

按照对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的基本假定及计算图取法,它可以按纵、横两方向的平面抗侧力结构进行分析。

为了方便,下面采用简单的图形说明问题.下图所示为剪力墙结构,在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只考虑横墙起作用,而“略去”纵墙的作用。

在纵向水平荷载作用时,只考虑纵墙起作用,而“略去”横墙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略去”另一方向剪力墙的影响,并非完全略去,而是将其影响体现在与它相交的另一方向剪力墙结构端部存在的翼缘,将翼缘部分作为剪力墙的一部分来计算。

根据《高层规程》的规定,计算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时,应考虑纵、横墙的共同工作,即纵墙的一部分可作为横墙的有效翼缘,横墙的一部分也可作为纵墙的有效冀缘.现浇剪力墙有效翼缘的宽度i b可按下表所列各项中最小值取用。

剪力墙通常是布置得规则、拉通、对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二)剪力墙结构的构件设计与构造本章内容:前言—剪力墙结构内力与设计特点一、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和一般规定二、墙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三、墙肢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四、悬臂剪力墙(整体墙)设计和构造1、破坏形态和设计要求2、剪力墙截面配筋构造3、抗震延性整体悬臂剪力墙(无开口墙)的设计和构造五、开洞剪力墙设计和构造1、连梁截面设计和构造2、延性联肢墙设计前言—剪力墙结构内力与设计特点1、从空间体系到平面体系——只考虑平面内的受力,面外强度和刚度忽略不计。

2、剪力墙构件分类(整体墙和连肢墙)(1)整体墙受力特点: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组合作用下,独立墙肢任意高度处内力有弯矩M、轴力N和剪力V。

应分别进行偏心受压、偏心受拉和抗剪承载力计算。

(2内力特点:由洞口将剪力墙分为竖向墙肢构件和水平连梁构件两部分。

如下图所示。

其中,竖向墙肢构件作用有弯矩M、轴力N和剪力V,应分别进行偏心受压、偏心受拉和抗剪承载力计算。

水平连梁构件作用有弯矩M和剪力V,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计算。

3、延性剪力墙设计可与框架结构延性抗震设计思路相对应:(1)强柱弱梁——强墙弱梁(2)强剪弱弯——墙肢的强剪弱弯与连梁的强剪弱弯(3)局部加强——剪力墙的加强区独肢墙连肢墙(4)限制柱轴压比——墙肢的轴压比4、竖向墙肢端部的加强——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竖向墙肢中除应配置纵向分布钢筋与水平分布钢筋外,还应对墙肢的两端进行加强配筋。

墙肢端部应根据不同情况设置边缘构件,分别是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一般墙肢构造边缘构件特殊墙肢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要求是:在正常使用荷载及风载、小震作用下,结构应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裂缝宽度不能过大;在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设防烈度),允许进入弹塑性状态,必须保证在非弹性变形的反复作用下,有足够的承载力、延性及良好吸收地层能量的能力;在强烈地震作用(罕遇烈度)下,剪力墙不允许倒塌,要保证剪力墙仍能站住。

按照墙的几何形状及有无洞口,剪力墙可分为上图所示的各种类型。

它们的破坏形态和配筋构造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殊性。

剪力墙通常可分为墙肢及连梁两类构件。

下面先介绍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和一般规定,墙肢截面配筋计算,然后分别介绍各类剪力墙的设计和构造要求,特别是抗震设计和构造要求。

连梁设计和构造将在开洞剪力墙中介绍。

一、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和一般规定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和一般规定如下:(1)高层剪力墙结构,墙体应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形成对承受竖向荷载有利、抗侧力刚度大的平面和竖向布局。

在抗震结构中,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

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

剪力墙间距不宜太密,宜采用大开间布置。

剪力墙宜自下而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2)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4—8的剪力墙。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B级高度高层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力墙,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当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简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简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其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8度(0.2g)和8度(0.3g)时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80m和60m。

2)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3) 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80mm。

4)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0.4、0.5和0.55;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

5)抗震设计时,除底部加强部位应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他各层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1.2和1.1。

6)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2%,三、四级不宜小于1.0%。

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不宜小于0.8%。

7)不宜采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不宜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8)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

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9)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较长的剪力墙可用跨高比不小于5的弱连梁分成较为均匀的若干个独立墙段(见下图),每个独立墙段可为整体墙或联肢墙,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和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避免剪切破坏,提高变形能力。

每个墙段具有若干墙肢,每个墙肢的长度不宜大于8m。

当墙肢长度超过8m时,应采用施工时墙上留洞,完工时砌填充墙的结构洞方法,把长墙肢分成短墙肢(见下图)。

(4)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

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个措施,减小梁端部弯距对墙的不利影响。

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

2)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其截面宽度不小于梁宽;扶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

3)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暗柱的截面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

4)必要时,剪力墙内可设置型钢。

5)将梁端设计成铰接或做成变截面梁(梁端截面减小),以减少梁在竖向荷载下的端弯矩对墙平面外弯曲的不利影响。

6)梁与墙连接时,梁内钢筋应锚人墙内,并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暗柱、扶壁柱纵向钢筋的构造最小配筋率(5)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按本章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不宜将楼板主梁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

(6)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沿竖向宜连续分布,上到顶下到底,中间楼层不宜中断。

墙厚度沿竖向应逐渐减薄,截面厚度变化时不宜太大。

厚度改变与混凝上强度等级的改变宜错开楼层,避免结构刚度突变。

当设防烈度为8度或小于8度的剪力墙结构,顶层需减少部分剪力墙时,该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下层刚度的70%,楼、顶板按转换层处理。

当底部需要大空间而部分剪力墙不落到底时,应设置转换层,按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7)高层剪力墙结构,应尽量减轻建筑物重量,宜采用大开间结构方案,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条件下尽量减小构件截面尺寸,采用轻质高强材料。

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非承重隔墙宜采用轻质材料。

短肢剪力墙—简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8)剪力墙的厚度及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1)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当两端有翼缘或端柱时,厚度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底部加强区截面厚度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1 6,且不应小于200mm。

当无端柱或翼墙一字形剪力墙时,厚度不应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应小于220mm。

无端柱或翼墙的底部加强区截面厚度不宜小于层高的1/12。

2)按三、四级抗震等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l/25,且不应小于160mm。

其底部加强区厚度不宜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宜小于160mm。

3)当墙厚不能满足上述1)、2)款时,可按下列要求验算:①剪力墙墙肢应满足下式的稳定要求:②剪力墙墙肢计算长度应按下式采用:式中:β为墙肢计算长度系数,h为墙肢所在楼层的层高。

③墙肢计算长度系数β应根据墙肢的支承条件按下列公式计算:4)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160mm。

(9)为减少上下剪力墙的偏心,内墙厚度变化宜两侧同时内收。

为保持外墙面而平整,楼梯间墙为上下完整,电梯井墙为安装电梯方便,可以一侧内收。

(10)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洞口设置应避免墙肢刚度相差悬殊。

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采用错洞墙,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当必须错洞时,洞口错开距离不宜小于2m,并应设置暗框架(见下图)。

底层局部有错洞墙时,应在一、二层形成暗框架,将底层墙的暗柱伸入二层。

二层的洞口下边设暗梁。

(11)高层剪力墙结构,当采用预制圆孔板、预制大楼板等预制装配式楼板时,剪力墙厚度不宜小于160mm。

预制板板缝宽度不宜小于40mm,板缝大于60mm时应在板缝内配置钢筋。

有抗震设防时,高度大于50m的剪力墙结构中,宜采用现浇楼板或装配整体式叠合楼板。

(12)高层剪力墙结构在平面中,门窗洞口距墙边距离一般要求宜按下图所示。

应避免三个以上洞集中于同一十字交叉墙附近。

(13)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女儿墙宜采用现浇。

当采用预制女儿墙板时,高度一般不宜大于 1.5m,且拼接板缝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小柱。

屋顶局部突出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小房墙体,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尽量使下部剪力墙延伸,不得采用砖砌体结构。

(11)高层剪力墙结构,当在顶层设置大房间而将部分剪力墙去掉时,大房间应尽量设在结构单元的中间部位。

楼板和屋顶板宜采用现浇或其他整体性好的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80mm,配筋按转换层要求。

当设屋顶梁时,为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承压承载力,可将梁做成宽梁。

二、墙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剪力墙属于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构件。

它的特点是:截向呈片状(截面高度w h 远大于截面厚度w b );墙板内配有均匀的竖向分布钢筋。

通过试验可见,这些分布钢筋都能参加受力,对抵抗弯矩有一定作用,计算中应加以考虑。

但是,由于竖向分布钢筋都比较细(多数在ф12以下),容易产生压屈现象,所以计算时忽略受压区分布钢筋作用,使设计偏于安全。

和柱一样,墙肢也可根据破环形态不同分为大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等四种情况。

根据平截面假定及极限状态下截面应力分布假定,并进行简化后得到截面计算公式。

1、大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b ξξ≤)根据平截面假定,当b ξξ≤时,构件为大偏心受压,平衡配筋的受压区高度为:大偏心受压时,极限状态下截面应变状态如下图所示。

受拉钢筋应力y s f =σ,分布钢筋达到屈服应力yu f ,下图所示为端部钢筋受压区混凝土及经过简化处理的分布钢筋应力分布。

除了未考虑受压区的分布筋外,在中和轴附近的分布钢筋应力较小,也不计入,因此,只计算x h wo 5.1-范围内的分布筋,并认为它们都达到了屈服应力。

根据平衡条件,可写出∑=0N 和∑=0M 两个方程式。

在矩形截面中,对混凝土受压区中心取矩可得:对下式进行变形、整理得:设计时要求:即:其中:2、小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b ξξ≤)在小偏心受压时,截面全部受压或大部分受压,受拉部分的钢筋未达到屈服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