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

作者:严新锋

来源:《大学教育》2021年第12期

[摘要]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正由规模导向的发展向质量导向的发展转变。《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了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标准,从专业能力、汉语语言能力、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方面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总体培养目标。文章在对来华留学生教育中课程体系、教师教学、学生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灵活设置课程体系和学分结构、激励教师加大国际化教学的投入、强化来华留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以及建立规范管理的标准流程等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趋同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2-0025-03

教育部2010年9月出台的《留学中国计划》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构建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来华留学教育条件、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的评估[1] 。2016年10月,教育部首次开展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并授予首批27所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证书,正式启动了全国范围内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管理的工作。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2](以下简称《规范》)。这份纲领性文件是专门针对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规范文件,为指导和规范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提供了基本准则,也为开展来华留学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标志着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折期。目前,学界对来华教育现状的认识及其保障体系的建设仍未形成统一标准。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实现了由规模导向发展阶段向质量导向发展阶段的转变。但是在快速转型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方面的問题

1.趋同化课程设置忽视了个性化的异质需求

随着各高校留学生规模的扩大,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对留学生的培养提出了趋同化的要求。课程方面的趋同化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教学的安排、课程考核的执行等方面。但是留学生总体上专业基础水平与中国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让他们用汉语学习又给他们增加了不小的学习难度,而留学生的培养方案设置却很难协调这一矛盾。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纯讲授式的授课形式使留学生很难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进度导向的教学安排使留学生也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再加上留学生受限于自身的汉语水平,教师授课时对语言规范性、语速等未有意去控制,导致留学生听不清、听不懂的现象较为普遍。

2.课程结构体系与留学生培养目标不匹配

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水平上,还包括《规范》中强调的汉语语言能力、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而在留学生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设计中,各高校基本是采取趋同化的设置,跟中国学生一样,专业培养方案中主要的课程设置是语言文化和专业课程,包括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基本上是空白的,因为中国学生的培养中没有这一方面的需求。

3.课程考核方式强化了留学生的不适应感

对课程的考核,中外学生基本趋同化,留学生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综合应试能力较差,表现在:第一,留学生的语言水平不够,用汉语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还较低,甚至连读懂题意都需要借助工具书,用汉语书写和表达更是困难;第二,留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锻炼的方向不一样,使留学生不适应中国大学的考试方式;第三,留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得其在思考问题时也会与教师的思路相左,产生偏差。

(二)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留学生的接纳态度偏向消极

通过对部分学生和教师的访谈,笔者发现教师对来华留学生的总体评价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是语言沟通不顺畅。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尤其是对专业领域词汇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第二是留学生的成绩处于整个班级的下游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班级的整体水平。第三,教师自身事务繁多,不愿意花费额外精力和时间给予留学生额外的指导或特殊的照顾。第四,学校方面未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未能给教师足够的激励。

2.单向讲授式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目前高校本科教学的模式主要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相对比较保守,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不能根据对象采用灵活的施教方法,这使学生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掘出来。留学生在吸收教师讲授的课堂内容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他们的听力速度也跟不上课堂的节奏,结果整

堂课他们都处于十分焦急的状态,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针对留学生进行教学细节设计,如语速适当放缓、使用短句表达、适当关注留学生的反馈、采取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等,以适应留学生的学习。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强化和执行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执行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第一,大学师生资源比例不协调,班级学生人数众多,个体水平差异较大,教师想根据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基本不太可能。第二,大学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监督和检查的机制并不完善,主要依赖于教师授课中的关注和期末的课程考核,而课中的关注是需要教师花费较大的精力的。第三,从市场理论角度看,作为消费者的学生群体发生了改变,但是服务产品的供给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会导致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产生矛盾。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从需求出发,改善教学供给,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留学生方面的问题

1.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总体不高

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的判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生源国平均教育水平。生源国的平均教育水平,代表着留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素养。这是生源质量整体的最宽泛的评价,但是忽略了个体差异。第二,留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表现。留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研究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前期表现,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判断学生学习等能力的主要依据。第三,留学生前一阶段毕业学校的水平。学生毕业学校的整体水平是衡量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在留学生招生实践中应用普遍。第四,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汉语水平是留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留学生汉语水平虽然与专业水平无直接联系,但是汉语水平的高低与其专业学习过程和效果直接相关。从以上方面可以判断,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的生源質量总体上还不高,主要体现在国别上以不发达国家生源为主,大多数来源于其所在国的中等水平教育机构,汉语水平能达到国家要求的HSK5级水平的并不多。

2.留学生学习资源投入不足

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资源投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时间资源投入、资金资源投入和心理资源投入。学习时间投入方面,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安排和明确的目标任务,保证充足的时间投入,才有可能达到学习目标。但是整体上留学生学习时间投入不够,客观上留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适应环境、办理签证等;主观上,留学生时间投入的意愿也不够强。资金资源投入方面,留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再加上他们不善于进行学习资料的筛选,使得其对学习资料的投入不多。心理资源投入方面,留学生需要将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去完成,首先要认清自身的不足,其次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学好,最后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始终积极主动对待学习投入。而这几点恰好是留学生较难做到、较难长期坚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