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医学解剖实验报告范文(3篇)
![医学解剖实验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81fe7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f.png)
第1篇一、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学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组成。
2. 熟悉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3. 提高解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五、实验器材:1. 尸体2. 解剖刀3. 镊子4. 剪刀5. 骨钳6. 血止钳7. 洗手液8. 纱布9. 纸巾六、实验对象:成年男性尸体七、实验方法:1. 实验前,观察尸体外观,了解尸体基本情况。
2. 按照解剖顺序,逐层切开皮肤、肌肉、筋膜等组织,暴露出内脏器官。
3. 仔细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4. 进行局部解剖,如血管、神经、淋巴等。
八、实验过程:1. 实验开始前,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和口罩,保持实验室卫生。
2. 检查尸体,了解尸体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死因等。
3. 按照解剖顺序,首先切开皮肤,暴露出肌肉组织。
4. 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出内脏器官,如心脏、肺、肝、脾、胃等。
5. 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6. 进行局部解剖,如血管、神经、淋巴等,进一步了解器官的供血、神经支配和淋巴引流。
7. 解剖完毕,将内脏器官复位,缝合切口,清洗尸体。
九、实验结果:1. 心脏:位于胸腔中,呈圆锥形,分为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2.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呈海绵状。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肝:位于腹腔上部,呈红褐色,具有代谢、解毒、储存等功能。
4. 脾:位于腹腔左上方,呈暗红色,具有过滤血液、储存血细胞等功能。
5. 胃:位于腹腔上部,呈囊状,具有储存、消化食物等功能。
十、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基本结构和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与教材描述不符的现象,如器官的位置、形态等。
这可能是因为尸体保存时间较长,导致器官形态发生变化。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d09bd5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6.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调节和相互关系等方面。
本实验主要涉及人体骨骼、肌肉、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实验仪器:解剖刀、手术剪、手术钳、手术锤、手术锯、手术针、手术线、显微镜、心电图仪、血压计、呼吸计、消化酶试剂等。
实验步骤:
1. 骨骼系统实验:取一具人体骨骼模型,观察骨骼结构,了解骨骼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肌肉系统实验:取一具人体肌肉模型,观察肌肉结构,了解肌肉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3. 心血管系统实验:使用心电图仪测量心电图,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规律。
4. 呼吸系统实验:使用呼吸计测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了解呼吸的调节机制。
5. 消化系统实验:使用消化酶试剂测定消化酶的活性,了解消化的过程和机制。
6. 泌尿系统实验: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结论: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
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医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1a2061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1.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标题: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2.掌握使用解剖工具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和解剖工具。
2.选择人体器官、组织或系统进行解剖和观察。
3.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
4.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5.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1.观察并记录了心脏、肺、肾脏、消化系统等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器等。
3.了解了人体不同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实验结论:
1.人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复杂生命体。
2.不同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3.解剖生理学实验是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途径。
实验总结:
本次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使我了解到人体是由多个器官和系统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生命体,学习了使用解剖工具和显微镜的基本技能,增强了对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认识和理解。
这次实验对我的医学知识学习和将来的临床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范文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7d502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d.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范文实验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分布。
2.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血液循环、呼吸等。
实验步骤:1. 观察人体模型或尸体解剖结构,了解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2. 分析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心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方面。
3. 进行实际操作,包括听取心脏声音、测量血压、观察呼吸、测定血糖等。
实验结果:1. 人体器官结构和位置:人体主要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组成。
头部包括脑、眼、耳等器官;胸部包括心脏、肺等器官;腹部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器官。
在头部附近,有颈部的动脉和静脉,脖子上有气管和食管。
2. 心血管系统:心脏是人体的主要泵,通过收缩和放松,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血液循环包括心脏的收缩和放松、血管的扩张和收缩,此过程中需要保持血液的正常流动。
3. 呼吸系统: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通过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将氧气吸入肺部,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正常呼吸应该是有规律的,每分钟呼吸次数一般为12-20次。
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消化过程应该是顺畅的,食物应该在规定时间内被吞咽下去。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人体器官结构和位置、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知识。
了解到正常的生理活动满足人体的需要,也能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提高了对健康的认识和保障自己的健康水平。
实验感受:本次实验深入了解了人体的生理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感觉非常有意义。
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对人体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也提醒我们应当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医院人体解剖实验报告
![医院人体解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323ab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a.png)
一、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学实验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医院解剖实验室四、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实验,加深对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实验内容:1. 观察人体骨骼结构,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观察人体肌肉组织,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3. 观察人体内脏器官,了解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内容,熟悉实验器材,了解解剖操作规范。
2. 骨骼系统解剖:观察颅骨、脊柱、胸骨、肋骨、骨盆等骨骼结构。
3. 肌肉系统解剖:观察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4. 内脏器官解剖:观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内脏器官。
七、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观察到了颅骨、脊柱、胸骨、肋骨、骨盆等骨骼结构,了解了骨骼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肌肉系统:观察到了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了解了肌肉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3. 内脏器官:观察到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内脏器官,了解了各个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八、实验讨论:1. 骨骼系统: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骨骼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骨骼肌与骨骼相连,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骨骼产生运动。
2. 肌肉系统: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平滑肌和心肌则分别参与内脏器官的运动和心脏的跳动。
3. 内脏器官:内脏器官是人体各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九、实验总结:本次人体解剖实验,使我们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结构,我们认识到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
十、实验建议:1. 实验前应充分了解实验内容,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规范。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6fff8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3.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 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对象人体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五、实验器材1. 解剖显微镜2. 骨骼标本3. 骨骼肌标本4. 神经系统标本5. 实验记录本六、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观察- 观察骨骼标本,辨认骨的形态、结构,如长骨、短骨、扁骨等。
- 观察骨的关节面、关节囊、韧带等结构。
- 分析骨骼系统在运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功能。
2. 骨骼肌观察- 观察骨骼肌标本,辨认肌肉的形态、结构,如横纹、肌腱、血管等。
- 观察肌肉的起止点、跨关节等特征。
- 分析骨骼肌在运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功能。
3. 神经系统观察- 观察神经系统标本,辨认神经的形态、结构,如神经纤维、神经节、神经丛等。
- 观察神经的分布、走向等特征。
- 分析神经系统在运动、感觉、调节等方面的功能。
4. 综合分析- 分析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如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运动。
- 分析人体解剖生理学在医学、体育、健身等方面的应用。
七、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具有支持、保护、运动等功能。
2. 骨骼肌由肌纤维、肌腱、血管等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3.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节等组成,具有感觉、运动、调节等功能。
4. 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运动、感觉、调节等功能。
八、实验讨论1. 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2.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体育、健身等领域的基础学科,对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提高实验技能。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人体解剖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骨骼系统、骨骼肌、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一:骨骼系统的观察[推荐5篇]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一:骨骼系统的观察[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9e596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9.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一:骨骼系统的观察[推荐5篇]第一篇: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实验一:骨骼系统的观察实验一:骨骼系统的观察骨骼系统由骨(成人206块)和骨连结组成,在骨连结处有软骨和韧带。
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即骨骼。
骨骼可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
一、颅的组成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位于颅的后上方。
由8块脑颅骨组成。
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容纳并保护脑。
颅腔的上壁称颅顶,下壁称颅底。
构成脑颅的骨自前向后依次为额骨,左右顶骨,枕骨,以及顶骨外下方的颞骨。
其中额骨、颞骨和枕骨同时也参与颅底的构成。
位于颅底中部的蝶骨,蝶骨的前方是筛骨。
(一)脑颅1、额骨:位于脑颅前上部,骨内含有空腔,称额窦。
2、顶骨:位于颅盖中线的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3、蝶骨:位于颅底中部,枕骨前方,形似蝴蝶。
可分为体、大翼、小翼、翼突四部分。
体内的空腔称蝶窦。
4、枕骨:位于脑颅的后部。
5、筛骨:位于蝶骨的前方、额骨的下方及左、右两眶之间。
可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分。
筛板为筛骨上部水平位的薄骨板,位于颅底前部的中央;垂直板呈矢状位,自筛板正中垂直向下伸入鼻腔,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与犁骨相接;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内含许多空腔,称筛窦。
筛骨迷路的内侧面超向鼻腔,向内下方伸出两个卷曲的骨片,上方的较短小,称上鼻甲,下方的称中鼻甲。
6、颞骨:位于脑颅的两侧,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
颞骨外侧面的下方有一圆孔,称外耳门。
以外耳门为中心可将颞骨分为鳞部、乳突部和岩部。
(二)面颅1、上颌骨:位于面颅中央,与下颌骨共同构成颜面的大部分。
2、鼻骨:位于两眶之间,构成鼻背。
3、颧骨: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
4、泪骨:位于两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小而薄的骨片。
5、下鼻甲:为一对卷曲的薄骨片,呈水平位附于鼻腔的外侧壁。
6、腭骨:位于上颌骨后方。
7、犁骨:为斜方形薄骨板,构成骨性鼻中隔的后下部。
8、下颌骨:位于面颅骨的前下方,可分为一体和两支。
解刨学的实验报告(3篇)
![解刨学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a04ee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解剖学实验技能。
2. 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熟悉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形态和功能的科学。
通过解剖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设想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解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为今后从事医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2)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3)分组,明确分工。
2. 实验操作:(1)观察解剖材料,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形态;(2)使用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逐步解剖人体器官;(3)记录解剖过程中的发现,注意观察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4)整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3. 实验总结:(1)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1)观察骨盆、脊柱、四肢骨骼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如支持、保护、运动等。
2. 消化系统:(1)观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如食物的消化、吸收等。
3. 呼吸系统:(1)观察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如气体交换、呼吸调节等。
4. 循环系统:(1)观察心脏、血管、淋巴管等器官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如血液循环、血压调节等。
5. 泌尿系统:(1)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泌尿系统的功能,如排泄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解剖学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了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解剖刀使用不当导致器官损伤等。
关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
![关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2c61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e.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人体解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1)观察脊柱的形态结构,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了解其形态特征和功能。
(2)观察骨盆的形态结构,包括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骨,了解其形态特征和功能。
(3)观察四肢骨的形态结构,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了解其形态特征和功能。
2. 关节系统(1)观察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了解其功能。
(2)观察躯干关节,如颈椎关节、胸椎关节、腰椎关节、骨盆关节等,了解其功能。
(3)观察四肢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了解其功能。
3. 肌肉系统(1)观察躯干肌肉,如胸大肌、背阔肌、腹直肌等,了解其起止点和功能。
(2)观察上肢肌肉,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等,了解其起止点和功能。
(3)观察下肢肌肉,如股四头肌、臀大肌、腓肠肌等,了解其起止点和功能。
4. 神经系统(1)观察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和保护措施。
(2)观察脊神经的分布,了解其功能。
(3)观察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分布,了解其功能。
5. 消化系统(1)观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和消化过程。
(2)观察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和消化过程。
6. 呼吸系统(1)观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和呼吸过程。
(2)观察肺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和呼吸过程。
7. 循环系统(1)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和血液循环过程。
(2)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布,了解其功能和血液循环过程。
8. 泌尿系统(1)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和泌尿过程。
(2)观察肾上腺、胰腺等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和泌尿过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人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了人体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c240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6.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生和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骨骼系统在骨骼系统实验中,我们使用X射线和断层扫描技术观察了人体骨骼的结构。
通过观察骨骼的形态和密度,我们可以判断骨骼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骨骼肌肉的力学实验,研究了骨骼与肌肉之间的运动关系。
实验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技术,观察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还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和血液成分等指标,了解了循环系统的健康状况。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心肌细胞的离体实验,研究了心脏的电生理特性。
实验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肺功能仪和呼吸道模型等设备,研究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测量肺活量、呼吸频率和气体成分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实验,研究了呼吸系统的生化过程。
实验四: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胃镜和肠道模型等设备,观察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胃黏膜和肠道黏膜的状况,我们可以判断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消化酶的活性实验,研究了消化系统的生化过程。
实验五: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仪等设备,观察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脑电活动和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神经递质的实验,研究了神经系统的生化过程。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我们对人体解剖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了解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人体的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实践和应用的学科。
人体解刨实验报告
![人体解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a4661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1.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人体解剖标本,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2. 掌握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标本2. 解剖器械3. 实验指导书五、实验内容1. 头部解剖(1)观察颅骨、面部骨骼的形态结构,了解颅腔和面部器官的位置关系。
(2)观察脑、眼、耳等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和相互联系。
2. 颈部解剖(1)观察颈椎、胸椎、腰椎等脊柱的形态结构,了解其生理弯曲和功能。
(2)观察心脏、肺、食管等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其位置和功能。
3. 胸部解剖(1)观察胸廓、肋骨、胸膜等结构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
(2)观察心脏、肺、食管等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其位置和功能。
4. 腹部解剖(1)观察腹壁、腹膜等结构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
(2)观察肝脏、胆囊、脾脏、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其位置和功能。
5. 盆部解剖(1)观察骨盆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
(2)观察生殖器官、泌尿器官等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其位置和功能。
6. 四肢解剖(1)观察四肢骨骼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
(2)观察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功能。
六、实验步骤1. 观察标本,了解器官的形态结构。
2. 分析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 记录观察结果。
七、实验结果1. 颅骨、面部骨骼、脑、眼、耳等器官的形态结构。
2. 心脏、肺、食管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 脊柱、胸廓、肋骨、胸膜等结构的形态和功能。
4. 肝脏、胆囊、脾脏、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5. 骨盆、生殖器官、泌尿器官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6. 四肢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形态和功能。
八、实验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我认识到人体各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3. 本次实验提高了我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体解剖结构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结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7a25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9.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人体解剖结构标本,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2. 掌握人体骨骼、肌肉、内脏等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7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对象人体解剖结构标本五、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 观察颅骨、脊柱、骨盆、四肢骨等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的形态结构、关节连接方式及功能。
- 观察肋骨、锁骨、肩胛骨等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 肌肉系统- 观察全身骨骼肌标本,了解肌肉的形态结构、起止点、功能。
- 观察胸大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
3. 呼吸系统- 观察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功能。
- 观察气管的软骨环、支气管的平滑肌和腺体,了解其生理功能。
4. 消化系统- 观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功能。
- 观察胃的皱襞、小肠的绒毛,了解其消化吸收功能。
5. 泌尿系统- 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功能。
- 观察肾脏的皮质、髓质,了解其滤过功能。
6. 神经系统- 观察脑、脊髓、神经等神经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功能。
- 观察脊髓的灰质和白质、神经的髓鞘,了解其传导功能。
六、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系统,了解骨骼的形态结构、关节连接方式及功能。
2. 观察肌肉系统,了解肌肉的形态结构、起止点、功能。
3. 观察呼吸系统,了解呼吸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
4. 观察消化系统,了解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
5. 观察泌尿系统,了解泌尿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
6. 观察神经系统,了解神经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
七、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骨骼标本形态各异,具有支撑、保护、运动等功能。
关节连接方式多样,如球窝关节、滑膜关节等,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
2. 肌肉系统:肌肉标本呈长条状,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解剖生理实训报告
![解剖生理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f73f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f.png)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雇员劳动力的提供者,也称劳工、工人、劳动者受雇者.我国劳动关系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具有自然性质、社会性质.我国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主要包括 1.从主体上看,他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2从目的上看,他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3.从性质上看,他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4.从形式上看,他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合作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冲突: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出现的分歧.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权力管理方对劳动者进行指挥和安排,以及影响劳动者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互相交织.劳动关系同时又是社会关系,特点是,平等性兼奴隶性,人身性兼财产性.调整的对象是以加强和巩固伙伴关系为原则,以双赢为目标,使劳动关系良性发展.劳动关系主体: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劳动者称劳动主体,用人单位称用人主体.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力义务.特点是1人格上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 b.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c.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2经济上的从属性(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特点是:1独立自主性(工会与雇主或雇主组织之间不存在着相互隶属或附属的关系);2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劳动关系的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合作的根源:1"被迫":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2"获得满足"(a员工对雇主的信任b大多工作有积极的一面c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冲突的根源:1根本根源(a.异化的合法化,b.客观的利益差异,c.雇用关系的性质)2背景根源(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b.劳动力市场状况,c.工作场所的不公平,d.工作本身的属性).冲突的表现方式:明显的冲突(罢工)和潜在的冲突(各种不服从、权利义务的协商).冲突和合作的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的解释;2、非文化因素的解释(a.客观的工作环境,b.管理政策和实践,c.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外部环境对劳动关系的影响:1、经济环境(改变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2、技术环境(a.易受新技术影响或资本密集型的,员工会给管理方带来更多成本,因而雇员岗位力量强,b.改变劳动力市场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3、政策环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业政策、教育和培训政策、其他政策),4、法律和制度环境(规范雇用关系双方行为的法律和其他力量的机制),5、社会文化环境(各国家、地区甚至各工种的主流传统习惯、价值观、信仰等组成).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正统多元论学派: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学者组成,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用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正统多元论学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同时也认为,这种冲突仅仅限于诸如收入和工作保障等具体问题,而这些利益上的冲突,可以通过双方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加以解决.工会和集约谈判有积极作用.2、典型模式:德国:特色是强势劳动法、雇员参与制度、工作委员会制度、政府为工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共同决策等制度.管理主义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管理主义学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一致,劳资冲突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对工会态度模糊,一方面避免建立工会,另一方面强调那些愿意与管理方合作的工会才有可能未来生存.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态度灵活.2、典型模式:日本,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特点是终身雇用、年功序列、企业工会.新保守派: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新保守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工会的作用不大,集约谈判对经济和社会起到负面作用.2、典型模式:美国,加拿大,新爱尔兰.特点:法律体系完整,但功能较弱,雇员相信、遵从"意思自治,选择自由"理念,雇主不违反国家制定的反歧视法或劳动法,可以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合法地解雇工人,而无需提前通知、支付解雇补偿费.自由改革派:更具有批判精神,积极主张变革,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工作待遇.自由改革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认为劳动关系是一用不均衡的关系,管理方凭借其特殊权利处于主导地位.认为现存的劳动法和就业法不能为工人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为保工人等到工平待遇,需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认为工会的存在和集体谈判的开展是必要的.2、典型模式:瑞典.特点:遵循"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临时解雇工人享有不错的失业福利,用于再培训计划及培训后寻找新工作补贴.工会在国家政策和管理方面影响力大,集体谈判在产业层面上进行,允许更大的变更,谈判在个部门之间显示高度的协调性,另工人可以自由组成工会,其协议自动覆盖该工会所在行业.激进派:由马克思思想主义者组成.关注劳动关系中双方的冲突以及对冲突过程的控制.激进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认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假象.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非常有限.2、典型模式:前南斯拉夫建立的工人自治制度、瑞典的梅得尔计划、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孟作根体系.特点:面临的问题是用何种社会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如何完善这种新制度的问题,顷向是建立雇员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的价值取向一元论h多元论.一元论:强调资方的管理权威,要求雇员忠诚于企业的价值观.一元论观点:认为每个工作场所是完整、和谐的整体,不同的员工为共同目的作为一个团队工作,以实现管理方制定的组织目标,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没有利益冲突.认为工会存在分散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应尽量消除或避免成立工会.多元论:承认冲突,甚至认为在工作场所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多元论观点:将工业组织视为一个多元社会,包含了许多相互关联又独立的利益和目标,而这些利益和目标必须保持在某种均衡的状态 .认为工会不仅是劳资冲突的发起者,也被看作是争议的调整者,对于调整雇员与雇主工资争议、就业合同的谈判发挥重要作用.认为集体谈判是规范和调整劳资利益关系最好形式.价值观的使用范围:1传统型企业(将劳动者视为影响生产力的直接因素,认为雇用和解雇完全根据生产需要,把劳动力看成一种成本,并降低至最小程度,主张劳动者服从资方的管理和指挥,剥削不可避免,禁止雇员参加和组织工会);2精明的家长型企业(给雇员提供优惠的就业条件和待遇,赢取忠诚度,主张建立企业内代表工会的组织,投入大量资源招有"正确态度"的员工);3精明的现代型企业(接受工会和集体谈判作为协商确定就业条件和待遇,属多元论者,鼓励工人加入工会,使通过工会达成的协议能够覆盖所有雇员);4标准现代型企业(承认工会,接受集体谈判,但劳资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不断变化的机会主义基础上,表现更实用:当劳动力或产品市场显示雇员群体力量大时,管理方勉强与工会谈判,否则管理方试图恢复管理控制特权).劳动关系调整的几种模式:1、斗争模式(以激进派理论为基础,认为劳资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主张以斗争方式解决劳动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劳资关系体制由合作逐渐替代斗争);2、多元放任模式(美国.秉承新古典学派劳动关系理论,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因素,工会和工会组织对市场机制的运作和发展具有副作用或负面影响,主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3、协约自治模式(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为主.以正统多元论学派理论为基础,主张劳资双方通过谈判取得均衡与和谐,以协约自治原则处理劳资事务.分两种形式:劳资抗衡(法、意等西欧)和劳资制衡(德、奥));4、统合模式:⑴国家统合;⑵社会统合(秉承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理论主张劳资双方要突破协约自治范围,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处理劳资关系.瑞典);⑶经营者统合(秉承管理主义学派理论,主张由经营者在企业层面统合各方力量,再通过政府将其决策表达再劳动基准法之中.日本).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早期工业化时代的时代背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产业革命: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作坊,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对内表现对本国劳动者剥削,对外表现为殖民地掠夺.大批劳动者离开土地,靠出卖劳动力卫生,形成现实意义上的雇用关系.工业革命成果是工厂制度建立,管理严密,残酷,使雇主和工人形成对垒态势."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主张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整市场的供求,政府仅仅作为看门人,不干涉市场的供求和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不干预政策的影响下,雇主具有相当大的雇用、使用和解雇员工的权力.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及其特点:1、关系:雇主对劳动者残酷的剥削.政府信奉"自由竞争"理论,认为市场最有效率,不干预劳资关系.完全由劳动力市场自动调节.2、特点:劳动关系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工会很不完善,资方占绝对优势地位,政府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态度,对劳资纠纷不干预,但实际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管理时代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第二次技术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新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组织变革,贫富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导致经济危机.政府认识到为巩固政权、统治,不得不要求雇主方让步,同时对劳动者的工作保障加以管理."泰勒制"的含义:随着技术革命和流水线作业为基础的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劳动组织和现代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思想: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出通过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内容包括劳动定额原理、激励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等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及其特点:1、关系:⑴美国1886年12月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简称劳联,AFL)成立,是以熟练工人为主的不同职业的基础组织起来的全国性的总工会,目的是为工人谋取更多的利益.⑵政府采取"建设性"的干预政策,开始对改善工人状况进行国家干预,力图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2、特点:⑴工会广泛建立,队伍壮大并形成层次,工人力量不断增强;⑵雇主通过改进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对工人的激励来追求利润最大化;⑶劳资矛盾的目标未变,但激励程度弱化;⑷政府政策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法律、建立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稳定、有序发展.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陷入动荡,生产、贸易严重破坏,民族矛盾突出,劳资矛盾居次.20世纪2、3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空前经济危机,使劳资关系紧张,政府开始对劳动力市场宏观干预.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工业心理学:⑴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同从事的工作相匹配;⑵在何种心理条件下,才能从个人的工作中获取最多并令人满意的产出;⑶企业如果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获得好的结果.霍桑试验:指在1927-1932年间由美国人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改变照明和其他一些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的试验.社会系统理论: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将管理工作纳入一个社会系统之中,并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在正式组织内尽力维护好一个协作系统.冲突的制度化时期劳动关系的制度化:⑴从国家干预向制度化、法制化过渡;⑵产业合理化(以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为主要内容)⑶三方性原则(管理方与劳动者集体按事先约定程序共同决定工资和其他工作条件,政府在谈判中作为第三方,帮助制定程序和规则,负责调解和仲裁,及提供服务).冲突的制度化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⑴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加速发展;⑵政府加强了劳动保障立法,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宏观调控;⑶企业的管理关注员工的社会性特征,缓和了劳动关系紧张状态;⑷冲突逐渐制度化,集体谈判范围扩大,使调整劳动关系渠道宽,选择余地更大.经验主义学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彼得.得克鲁.认为管理科学阶段侧重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相反.目标管理则是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实现工作与人的完美结合.经理角色学派及其观点:产生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加拿大的亨利.明茨伯格、乔兰、科斯庭.认为经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与下属共享信息;有意识地克服工作的表面性;处理好对组织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的关系.权变理论学派及其特点:也称超Y理论,代表人物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西.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特点:⑴立法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⑵管理方与员工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解决冲突,冲突激励程度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系主流;⑶"三方格局"形成,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完善,解决劳资矛盾、纠纷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新时代高新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工作组织和工作设计发生了更本性的变化.劳动关系的新变化:⑴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⑵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⑶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⑷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⑸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结合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总结出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⑴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与该时期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劳动关系的变化受历史背景因素变化的影响,这些背景因素通过间接影响同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来影响劳动关系的发展.⑵劳动关系的发展从主体上讲,是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到合作、从无序到制度化、法制化方向逐渐推进的.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表现和特征:1、表现:⑴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⑵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⑶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⑷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⑸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系统认识建国后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变化、发展的过程:建国时期,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的方式表现为统包统配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表现和特征为: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内容的国家计划性、运行规则的行政性、主体利益的一体性.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表现和特征统上.发展同下.论述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⑴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⑵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⑶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⑷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第四章雇主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我国的雇主涵义:⑴雇主是经营者;⑵雇主所属单位为企业;⑶雇主范围包括多种所有制企业.雇主组织的含义: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雇主组织的角色和作用:1、作用:是在集体谈判中支持会员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并积极游说政府和议会.2、角色:主要从事四种活动:⑴参与谈判;⑵解决纠纷;⑶提供帮助和建议;⑷代表和维护.雇主的角色理论,以下6种: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主要强调企业效率以及生产率在管理决策种的重要性.2、评价:⑴没有指出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部工作模式;⑵降生产率等同于盈利,从而忽视劳动关系中的"政治"方面;⑶建立在吧管理人员视为所有者利益的代理人这样一种过于简单的管理思想上;⑷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⑸没有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过程的作用.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2、评价:⑴为解释企业职权结构以及雇主的劳动关系政策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⑵该理论主要关注管理过程的技术方面,强调在设计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过程中各种权变因素的重要性;⑶没有指出雇主的政策如何导致劳资冲突公开化.劳动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关注组织的政治运行.该理论假设企业的利润通过以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大产出获得,工人的反抗引发管理控制问题.2、评价:布雷弗曼认为,科学管理旨在降低生产所需技能,增强对工人的控制.评价⑴降低生产技能收到普遍质疑;⑵只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控制,而忽视对工人的间接控制.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管理方应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生产更优质的产品,提供更合理的报酬和更好的工作条件,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持续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评价:管理方保持中立不符合现实,管理方受投资者、消费者、工人等不同利益相关群体施加的压力,他们对不同压力作出的反应程度取决于这些压力是否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决策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⑴管理方所谓的理性行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⑵企业内普遍存在管理权术,对"管理方是理性人"命题构成挑战;⑶管理方易受当前流行管理模式的影响.2、评价:决策过程理论有助于认清管理实践的复杂性,但管理方的行为并非完全非理性的:⑴从管理者自身素质看,管理者通过教育培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决策程序;⑵从组织内部权力关系看,高层通过规则制度控制中下管理人员,并建立考评体系监督管理人员行为;⑶从决策的重要性看:重大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经过理性规划与审核后作出的.战略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用战略选择模型分析管理方的决策行为.科可恩指出,管理者的决策受以下限制:⑴企业过去作出的决策,企业现有的权力分配,以及企业、工会与政府之间的力量对比;⑵主要决策者的价值观、信仰与世界观,以及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2、评价:科可恩提出目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普遍采用的高绩效范式.选择高绩效范式不仅受管理者价值观、信仰与世界观的影响,而且还受企业规模、技术水平与市场条件等环境变量的制约.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分类:1、含义:作为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2、分类:⑴按职权结构分:独裁型、权威型、自主型.⑵按管理理念分: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对工会的措施:1、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2、对工会的措施:具有强烈的反工会思想,排除、组织工会建立,一旦建立工会则设法削弱或暗中破坏工会组织,措施有:⑴技术变革;⑵灵活的就业安排;⑶在集体谈判中才去强硬立场和破坏罢工;⑷停工或迁厂.权变/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对工会的措施:1、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2、对工会的措施:承认工人参加工会组织的合法性.⑴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⑵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规则.。
大学解剖实验报告单(3篇)
![大学解剖实验报告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4d566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c.png)
第1篇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学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人体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
2. 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观察人体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的解剖结构。
实验材料:1. 头部解剖模型2. 颈部解剖模型3. 胸部解剖模型4. 腹部解剖模型5. 四肢解剖模型6. 解剖图谱7. 实验记录本实验步骤:1. 头部解剖:- 观察头部骨骼结构,包括颅骨、面骨等。
- 识别头部主要肌肉,如颞肌、咬肌等。
- 观察头部神经分布,如三叉神经、面神经等。
2. 颈部解剖:- 观察颈部肌肉,如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
- 识别颈部主要血管,如颈动脉、颈静脉等。
- 观察颈部神经,如颈丛、迷走神经等。
3. 胸部解剖:- 观察胸部骨骼结构,包括胸骨、肋骨等。
- 识别胸部主要肌肉,如胸大肌、胸小肌等。
- 观察胸部器官,如心脏、肺等。
4. 腹部解剖:- 观察腹部肌肉,如腹直肌、腹外斜肌等。
- 识别腹部器官,如肝脏、胃、脾、肠等。
- 观察腹部血管,如肝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等。
5. 四肢解剖:- 观察四肢骨骼结构,包括肱骨、股骨、胫骨等。
- 识别四肢肌肉,如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
- 观察四肢血管,如肱动脉、股动脉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 通过观察头部骨骼结构,我们了解了颅骨、面骨等部位的形态和功能。
- 识别头部主要肌肉,使我们认识到肌肉在头部运动中的作用。
- 观察头部神经分布,加深了对神经传导路径的理解。
2. 颈部解剖:- 观察颈部肌肉,使我们认识到肌肉在头部、颈部运动中的作用。
- 识别颈部主要血管,使我们了解到血液循环在颈部的重要性。
- 观察颈部神经,使我们认识到神经在颈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3. 胸部解剖:- 观察胸部骨骼结构,使我们了解到骨骼在保护内脏器官方面的作用。
- 识别胸部主要肌肉,使我们认识到肌肉在胸部运动中的作用。
解剖课的实验报告
![解剖课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a46a6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15.png)
实验名称:人体解剖学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实验,加深对人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
2. 学习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解剖技巧。
3. 观察并记录人体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实验用品:- 尸体- 解剖刀- 镊子- 剪刀- 线锯- 生理盐水- 洗手液- 实验报告册实验对象:- 成年男性尸体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穿戴实验服、手套和眼镜,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 皮肤切开:沿前正中线从头部发迹至下颌切开皮肤,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
3. 头部解剖:寻找并分离面神经分支、腮腺导管、面动静脉、颈外静脉等结构。
4. 面部肌肉清理:清理面部肌肉及上述结构,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5. 深层解剖:切开颅骨,观察脑的形态和位置;切开颈部,观察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6. 胸部解剖:清除胸大肌表面的胸筋膜,显露胸大肌,观察其形态、位置和起止点。
切开胸壁,观察胸腔内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脏等。
7. 腹部解剖:切开腹部,观察腹腔内的器官,如胃、肠、肾脏等。
8. 四肢解剖:观察四肢骨的形态和结构,分离肌肉和血管。
实验过程:1. 皮肤切开:在尸体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肌肉层。
2. 头部解剖:寻找面神经分支、腮腺导管、面动静脉、颈外静脉等结构,并记录其位置和形态。
3. 面部肌肉清理:清理面部肌肉,观察其形态和分布,并记录相关信息。
4. 深层解剖:切开颅骨,观察脑的形态和位置;切开颈部,观察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5. 胸部解剖:清除胸大肌表面的胸筋膜,显露胸大肌,观察其形态、位置和起止点。
切开胸壁,观察胸腔内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脏等。
6. 腹部解剖:切开腹部,观察腹腔内的器官,如胃、肠、肾脏等。
7. 四肢解剖:观察四肢骨的形态和结构,分离肌肉和血管。
实验结果:1. 头部:成功分离出面神经分支、腮腺导管、面动静脉、颈外静脉等结构,并记录了其位置和形态。
人体解剖学实验实训报告
![人体解剖学实验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6f571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e.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实训,加深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四、实验对象人体全身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标本五、实验内容及方法(一)骨骼系统1.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实验方法:- 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
- 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如骨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 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骨骼的连接方式。
3. 实验结果:- 骨骼系统由中轴骨和附肢骨组成,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骨盆,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 骨骼具有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等功能。
(二)肌肉系统1.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肌肉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实验方法:- 观察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
- 分析肌肉的形态结构,如肌肉的形状、大小、起止点等。
- 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肌肉的连接方式。
3. 实验结果:- 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肌肉组织。
- 肌肉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参与人体的运动、维持姿势、调节体温等。
(三)内脏系统1.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内脏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实验方法:- 观察内脏器官标本,了解内脏系统的组成。
- 分析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器官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
- 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内脏器官的连接方式。
3. 实验结果:- 内脏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 内脏器官具有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等功能。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实训,我对人体解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精密性,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的感悟。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案例(3篇)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73117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剖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人体解剖标本2. 解剖刀、镊子、解剖剪、解剖针、解剖板等3. 实验记录本、铅笔、绘图工具五、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解剖2.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3. 人体内脏系统解剖六、实验步骤1. 人体骨骼系统解剖-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观察颅骨、脊柱、骨盆、上肢骨、下肢骨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 通过解剖刀、镊子、解剖剪等工具,对骨骼标本进行解剖操作,了解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
2.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 观察人体肌肉标本的整体结构,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观察头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 通过解剖刀、镊子、解剖剪等工具,对肌肉标本进行解剖操作,了解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血管供应等。
3. 人体内脏系统解剖- 观察人体内脏标本的整体结构,了解内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观察心、肺、肝、脾、胃、肠等器官的结构特点。
- 通过解剖刀、镊子、解剖剪等工具,对内脏标本进行解剖操作,了解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及相互关系。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体骨骼系统解剖- 通过解剖观察,了解到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支撑、保护、运动等。
- 解剖操作过程中,掌握了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韧带、骨间膜等。
2.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 通过解剖观察,了解到人体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运动、维持姿势、调节体温等。
- 解剖操作过程中,掌握了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血管供应等。
3. 人体内脏系统解剖- 通过解剖观察,了解到人体内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
- 解剖操作过程中,掌握了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及相互关系。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72450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6.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人体各系统的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为后续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四、实验指导教师XXX(教师姓名)五、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 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 认识脊柱、四肢骨、颅骨等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学习骨骼肌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及功能。
2. 肌肉系统- 观察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 认识躯干肌、四肢肌等肌肉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学习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及功能。
3. 心血管系统- 观察心脏和血管标本,了解心脏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 认识心脏的四个腔室、血管的分布及功能。
- 学习心脏的搏动、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4. 呼吸系统- 观察呼吸系统标本,了解肺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 认识呼吸道、肺泡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学习呼吸道的清洁、肺的通气及气体交换。
5. 消化系统- 观察消化系统标本,了解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 认识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学习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及排泄。
6. 泌尿系统- 观察泌尿系统标本,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 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学习尿的生成、排出及调节。
7. 神经系统- 观察神经系统标本,了解大脑、脊髓、神经等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认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学习神经传导、反射及调节。
六、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 观察到骨骼标本具有明显的形态和结构,如椎骨的椎体、椎弓、横突等。
- 认识到脊柱、四肢骨、颅骨等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学习了骨骼肌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及功能。
2. 肌肉系统- 观察到肌肉标本具有明显的形态和结构,如肌肉的肌腹、肌腱等。
- 认识到躯干肌、四肢肌等肌肉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学习了肌肉的起止点、神经支配及功能。
解剖实验报告标本观察(3篇)
![解剖实验报告标本观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25681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解剖学标本,加深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巩固和拓展解剖学理论知识。
二、实验内容1. 消化系统- 观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如胃的皱襞、小肠的绒毛、大肠的瓣膜等。
2. 呼吸系统- 观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呼吸道的分支情况和肺的叶、段划分。
3. 循环系统- 观察心脏、血管、淋巴管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心脏的四个腔室、血管的分支情况和淋巴管的走向。
4. 泌尿系统- 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肾脏的叶、段划分、输尿管的弯曲情况和膀胱的容量。
5. 神经系统- 观察脑、脊髓、神经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脑的三个部分、脊髓的长度和神经的分支情况。
6. 内分泌系统- 观察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 注意各器官的分泌功能和激素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解剖学标本,结合教材和图谱,了解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2.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器官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
3. 分析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四、实验结果1. 消化系统- 口腔:观察口腔的结构,包括牙齿、唾液腺、舌等。
- 咽:观察咽的结构,包括咽峡、喉咽、食管咽等。
- 食管:观察食管的结构,包括三个狭窄部位。
- 胃:观察胃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以及胃的皱襞。
- 小肠:观察小肠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以及小肠的绒毛。
- 大肠:观察大肠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以及大肠的瓣膜。
- 肛门:观察肛门的形态和结构。
2. 呼吸系统- 鼻腔:观察鼻腔的结构,包括鼻骨、鼻软骨、鼻黏膜等。
- 喉:观察喉的结构,包括喉软骨、声带、会厌等。
- 气管:观察气管的结构,包括气管环、气管膜、气管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中重要的实验之一。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解剖和观察人体器官结构及其功能,加深对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一:心脏解剖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本次实验通过解剖猪心,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观察到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组成,其中心房主要接收血液,心室主要泵送血液。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心脏内有心腔和心瓣膜,心腔分为左右两个,分别与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
心瓣膜则分为二尖瓣和三尖瓣,分别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起到防止血液回流的作用。
实验二:肺解剖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本次实验通过解剖猪肺,观察肺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观察到肺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每个肺叶内有许多小叶,每个小叶内有许多肺泡。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肺内有支气管和肺动脉、肺静脉等血管,支气管将气体输送到肺泡,肺动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肺静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心脏。
实验三:肝解剖
肝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本次实验通过解剖猪肝,观察肝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观察到肝由左右两个叶和胆囊组成,肝内有许多小叶,每个小叶内有许多肝细胞。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肝内有肝动脉和门静脉,门静脉将含有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肝脏,肝动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肝脏。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解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同时还有解毒、贮藏和产生胆汁等重要作用。
实验四:肾解剖
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本次实验通过解剖猪肾,观察肾结构和功能。
首先,我们观察到肾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和髓质内有许多肾小球和肾小管。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肾内有肾动脉和肾静脉,肾动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肾脏,肾静脉将含有废物的血液输送出去。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还有调节电解质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等作用。
本次实验通过解剖和观察人体器官结构及其功能,深入了解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今后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