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合集下载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发病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

其中,发病率是指在特定人群或特定区域内,特定时间内新发生的恶性肿瘤的数量。

而死亡率则是指由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或特定人群的比例。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在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而队列研究则是对特定人群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评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些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帮助人们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和预防措施。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例如,肺癌在吸烟者中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另外,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除了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等基本特征外,一些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例如,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工作环境、暴露于致癌物质等都可能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此外,感染一些病毒和细菌,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也与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有关。

针对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被确定后,各国纷纷加强对吸烟的限制和禁止,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也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

尽管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在提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总之,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摘要】恶性肿瘤能够演变为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卫生问题。

近年来,恶性肿瘤人数不断呈现出上升趋势,除了传统肝癌、食管癌、胃癌等,宫颈癌、肺癌等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人数不断增加,面临形势更加险峻。

笔者就恶性肿瘤发病趋势研究的资料进行大量参阅、整理,总结其总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恶性肿瘤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从而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流行病学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及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等均导致国内肿瘤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笔者就肿瘤时间分布特征、癌谱分布、区域分布、人群分布等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1 时间分布趋势我国恶性肿瘤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部分地区在对1988-2007年的恶性肿瘤发病趋势进行研究时发现虽然无较大波动,然而总体仍成上升趋势。

2004年我国统计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50.30/10万,2005年为258.39/10万,2006年为273.66/10万,2007年为276.16/10万,而自2004年至2007年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中标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2 癌谱分布趋势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呈现出新的特征,同时保留了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双重特征,2000年临床研究显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5种癌症,而2004年、2005年乳腺癌分别替代结直肠癌及食管癌成为第5大癌症,2006年及2007年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及乳腺癌成为发病率最高的5种癌症,由此可见,肺癌发病率一直处于首位,胃癌在第二位,而肝癌位置不断下降,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上升。

肖云荣在对洛阳地区1995-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进行观察时发现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肠癌及食管癌是发病率最高的6种疾病,发病率为65.78%。

宫颈癌新数据分析报告(3篇)

宫颈癌新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最新宫颈癌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现状,为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与死亡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每年约有3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死亡病例约3万。

2. 年龄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较以往有所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宫颈癌年轻患者比例有所上升,3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3. 地域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此外,宫颈癌在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三、宫颈癌的风险因素1. 性传播感染性传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

2.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饮酒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5倍。

3.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等,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多次妊娠、早产、人流等不良生育史也是宫颈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4.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遗传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四、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1. 诊断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

(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通过检测HPV感染情况,评估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注意复发与转移
6
小细胞肺癌的分期
8
广泛期
肺癌治疗方案设计
01 非小细胞肺癌
03
N2 之Ⅲa期: 新辅 助化疗
05 体重减轻<5%
07 期: 对症处理
02
,Ⅱ,N0N1之Ⅲa期: 手术为主
04 含铂类的化疗方案
06
b期: 放化疗为主, 必要时辅以手术
Ⅲb期病人的处理
1 b期的定义:
3
N3:对侧纵隔或锁上
淋巴结转移
肝癌 乳 腺癌
肺癌 其它
鼻咽 癌 食管癌
肝癌 乳 腺癌
肺癌 其它
肺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1
吸烟
4
职业因素
2
FHIT基因
3
大气污染
5
6
癌基因 抑癌基
P53
因的改变
肺癌的分类学
01
按部位分:
02
中央型
03
周围型
04
按生物学分:
05
小细胞肺癌: (15-20%)
06
非小细胞肺癌: (80-85%)
07
鳞癌 腺癌 大细胞癌
5 什么时候手术?
2
T4:侵犯重要结构或
恶性胸水
4

b期要不要和能不能
手术?
b期病人的处理
恶性胸水的手术治疗 肯定者: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反对者 : 手术危险性大 与其它治疗效果类似
b期病人的处理
恶性胸水手术治疗的 术式
全肺全胸膜切除
恶性胸水最佳的治疗 模式
化疗
手术
腔内与全身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再根据资料作 肺癌的分期
决定肺癌的治 疗方案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基因变异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肿瘤的风险。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可能增加呼吸系统肿瘤的患病风 险。
水污染
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可能增加消化道肿瘤的患病风险。
辐射暴露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电磁辐射,可能增加某些肿瘤的患病风险 。
死亡率
肿瘤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之一,死亡率相对较高,但不同 地区和人群存在差异。
主要癌症类型发病率与死亡率
肺癌
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发病率相对较高,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肝癌
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与肝炎病毒感染、饮食污染 等因素有关。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 中国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 • பைடு நூலகம்国肿瘤流行病学趋势 •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挑战与对策 •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展望
01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肿瘤定义与分类
肿瘤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 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并可对机体产生 各种影响。
死亡率居高不下
尽管医疗水平提高,但肿瘤死亡率仍然较高,与 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
地域差异明显
不同地区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可 能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主要癌症类型趋势
肺癌
01
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
下。
结直肠癌
02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解读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解读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解读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

这一数据来源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最新报告。

过去几十年里,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攀升,这主要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不无关系。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同样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城市地区。

这一地域性的差异可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密切相关。

从地域分布来看,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医疗水平有关。

而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乳腺癌的确切病因尚在研究之中,但已有的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生活环境等都可能是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因素。

家族遗传史是乳腺癌发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激素水平的变化,如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也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生活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放射性污染、化学物质暴露等,也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病产生影响。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乳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乳腺X线摄影(钼靶)是筛查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对于发现早期乳腺癌具有重要作用。

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也可以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尤其在判断肿块性质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

确诊乳腺癌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包括乳腺癌根治术、保乳手术等。

化疗和放疗主要用于消灭癌细胞,减轻病情。

内分泌治疗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针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定靶点,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年龄别发病率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大多数肿瘤的发病率 在60岁以后达到高峰。
死亡率变化趋势
01
总体趋势
近年来,中国肿瘤的死亡率也呈上升 趋势,但略低于发病率的变化。
02
不同类型肿瘤的死亡 率变化
肺癌、胃癌、肝癌等常见肿瘤的死亡 率均有所下降,但结直肠癌、乳腺癌 、甲状腺癌等肿瘤的死亡率呈上升趋 势。
在中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
通过研究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可以了解肿瘤的分布特点、影响因 素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 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揭示肿瘤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死亡率
总体死亡率有所下降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防癌抗癌措施的加强,肿瘤总体死亡率有所下降。
死亡率与发病率的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反映出地区和人群的肿瘤负担和风险不同。
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
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曲线:年龄是影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 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高发年龄段:中国肿瘤高发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其中肺癌、胃癌、肝癌等肿瘤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人群差异等特点,需要针对不同地 区、不同人群进行精细化的数据监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防癌抗癌措施和政策。
03
中国主要肿瘤类型流行病 学数据
15-44岁年龄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发病率和死 亡率逐渐上升,但在45岁以后,发 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

肺癌的流行病学

肺癌的流行病学

专家提醒:肺癌早发现,40 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筛查 由于早期肺癌起病隐匿,往往没有明显不适症状,而常规 X 线胸检查无
法发现直径在 10 毫米以下的早期病灶,故 40 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 旋 CT 检查,以筛查肺癌。与常规 CT 扫描相比,低剂量螺旋 CT 的放射剂量更低 (仅为常规 CT 扫描剂量的 1/ 6),更安全。
BY: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韩宝惠
文字内容由《大众医学》为辉瑞指定平台特约定制,文中观点仅代表医生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读者在 遇到健康问题时不可将本文作为自行处理的指导或准则,而仍应咨询临床医生。
肺癌的流行病学
当前,肺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近 30 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 465%,我国每年约有 60 万人被确诊为肺癌。由 于早期肺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而当出现咳嗽、痰血等症状时,大 多数肺癌已属晚期。
过去,大多数肺癌患者都是"因症就诊",即出现了咳嗽、胸痛等症状,才 想到去医院就诊。此时,肿瘤大多已侵犯了气管、大血管,甚至胸膜,2/3 的患 者是晚期,大多失去了手术机会,5 年生存率不超过 5%。近年来,随着人们保 健意识的提高和健康体检的日益普及,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很多无症 状的早期肺癌患者被及时发现,并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Ⅰ 期肺癌患者甚至可以被治愈。不过在临床上,无法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仍占较 大比例,如何有效控制这些患者的病情,提高长期生存率,是近年来医学界研 究的重点和热点。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摘要: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

本文旨在对中国乳腺癌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流行病学、风险因素、预防措施、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患者生存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大量的研究文献和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1、引言2、乳腺癌的流行病学2.1 乳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2 地区差异和风险因素2.3 年龄特征和族群差异3、乳腺癌的预防措施3.1 生活方式的影响3.2 遗传因素和家族史3.3 早期筛查和预防接种4、乳腺癌的诊断方法4.1 临床症状和体征4.2 影像学检查4.3 组织学检查5、乳腺癌的治疗策略5.1 手术治疗5.2 放射治疗5.3 化学药物治疗5.4 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6、乳腺癌的患者生存率7、结论附件:1、柳叶刀: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调查原始数据2、乳腺癌研究相关文献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乳腺的上皮细胞。

2、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及其影响因素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风险因素:增加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的因素,可能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

4、预防措施:采取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5、早期筛查:通过检查健康人群以发现潜在疾病的方法,旨在早期诊断和治疗。

6、诊断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7、治疗策略:针对疾病采取的治疗手段和方案。

8、生存率:疾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存活的比例。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不同地区流行趋势
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西部地区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地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 发病率高于西部地区。
城市与农村差异明显
城市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这与城市居民较高的生活压力、不良 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04
中国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吸烟
01 吸烟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肺癌、 食管癌、胃癌等。
描述恶性肿瘤在中国的流 行病学特征
01
03 02
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是恶性肿瘤高发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恶性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 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研究范围
01
本研究涵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近10年 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加强多学科合作,整合生物医学、流行病学 、医学统计等领域的资源,共同开展研究, 深入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如开 发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提高恶性 肿瘤的治疗效果。
加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研究
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力量,开展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的研究,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 发现率和诊断准确率。
02
研究对象包括了中国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重点关注 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有关的恶性肿瘤类型
03
研究团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方法和标准,对数据进 行深入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02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恶性肿瘤的定义
恶性肿瘤
是指细胞异常增生,且具有侵袭 性,可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的一

颌骨恶性肿瘤

颌骨恶性肿瘤

颌骨恶性肿瘤一、流行病学:颌骨恶性肿瘤有多种组织来源,但以非牙源性来源最多见,其次是牙源性的,另外少见的有肝、肾、肺及甲状腺等其他部位肿瘤的颌骨转移癌。

临床常见的原发性颌骨恶性肿瘤为骨肉瘤,约占45%,软骨肉瘤占26%。

纤维肉瘤19%。

其它较少见的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造釉细胞肉瘤,原发性中心型骨癌等。

二、临床与诊断颌骨骨肉瘤:好发于30岁左右青年人,男性较女性多见。

好发于下颌骨,早期症状为患区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很快即可转变为持续性的剧烈疼痛,并伴有耳颞区的反射性疼痛。

肿瘤生长迅速,很多牙槽骨和颌骨遭受破坏,致颌骨膨隆,牙齿松动和移位。

肿瘤穿破骨皮和骨膜后,短期内可引起面部畸形。

由于肿瘤的不断扩张,可见面部的皮肤静脉怒张,皮肤表面温度升高,皮肤绷紧发亮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但鲜少见皮肤穿破和溃烂。

骨质破坏过多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年轻人及肿瘤发展迅速,肿块表面静脉怒张而无破溃等临床症状。

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较长管状骨明显为少。

X线片皆见骨质破坏,但骨皮质呈光芒状典型显影者较少。

血液检查碱性磷酸酶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其含量往往增高,当手术切除肿瘤或经放射治疗后,则其含量降低;相反当肿瘤出现转移灶或复发时,碱性磷酸酶又出现回升,说明此酶与骨肉瘤的瘤细胞的活跃程度有着密切关系,碱性磷酸酶愈高,则愈后愈差。

颌骨软骨肉瘤:以上颌前牙区、上颌窦区及下颌前磨牙区多见,上颌比下颌多见。

发病初期均无特殊异常。

本症临床上以肿胀或肿块为主要表现,逐渐发展长大而出现疼痛、牙齿松动或牙齿脱落。

发生在上颌骨者可见鼻塞、鼻纽,后期有眼球突出症状;发生在下颌骨关节头时,可引起下颌运动障碍,咀嚼疼痛及张口时下颌偏斜等症状。

X线片多见骨质破坏,其间杂有不规则斑块状钙化点,这种肿瘤软骨钙化的数量,常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一致。

颌骨纤维肉瘤:颌骨中心纤维肉瘤见于儿童及年青人,多见于下颌前联合部、下颌角及髁状突等处。

发生自颌骨骨膜的周围性骨纤维肉瘤,以肿块为主要症状;从骨内发生者疼痛为早期症状。

科普:我国最常见的八大恶性肿瘤

科普:我国最常见的八大恶性肿瘤

科普:我国最常见的八大恶性肿瘤从2015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7.5人被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4.5人被癌症夺走生命。

癌症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致死因素,预计到2025年,每年死于癌症的人将超过1200万人。

癌症猛如虎,了解最重要。

今天小师妹就想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在我国多发的八种恶性肿瘤。

1.肺癌肺癌毫无疑问首当其冲,目前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

肺癌的发病与吸烟和空气污染都是分不开的,肺癌又称作支气管癌,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支气管的表面有一层细密的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可以把吸入进去的脏东西,通过咳嗽咳痰的方式排出体外,但是如果长期吸入有害物质,超出了纤毛的承受能力,那么纤毛细胞就会变成鳞状细胞,鳞癌就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

所以,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患肺癌的概率高出10-20倍,吸二手烟的女性比正常女性患肺癌的几率高5-10倍。

生活在工业区等污染较重地方的人群患肺癌的几率也会比较高。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戒烟和保护环境是预防肺癌的首选。

2.肠癌我们的肠道主要分为三大段,分别是小肠,大肠,直肠,其中直肠是肠癌的高发部位,都说肠癌是富癌,在发达国家多见,但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升高,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渐渐上升。

我见过最年轻的肠癌患者,只有21岁,是一个当兵的男孩,来医院检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据了解,这个男孩有肠息肉的家族史。

所以,他患上肠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遗传。

肠道属于消化系统,所以不健康的饮食对肠癌的发生也有影响,其中最常见就是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很多小孩子喜欢吃的肯德基、麦当劳,里面的大多饮食都是高脂肪低纤维素,偶尔吃可以,长期吃绝对不行。

再来一个小科普吧,由于直肠的解剖位置比较低,所以在直肠癌切除手术中,常常不会保留肛门,会在腹部形成一个造瘘口,从造瘘口向外排便,患者往往感受不到便意,排泄物就从造瘘口排出了,所以很多术后的患者都会多少的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和难以接受。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妇科恶性肿瘤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其中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更是妇科领域最为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

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本文旨在综述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球女性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首先将对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分布、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数据,以揭示这些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些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以及对患者家庭的影响,全面分析妇科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

本文还将综述当前针对这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因学研究、诊断技术进步、治疗策略更新等方面,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妇科三大恶性肿瘤概述妇科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其中,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被誉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200万,死亡病例约60万。

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新增病例约50万,死亡病例约30万。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通过早期筛查和HPV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仍面临挑战。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但其死亡率却相对较高。

每年全球新增病例约20万,死亡病例约15万。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难以发现,因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难度较大。

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发病趋势与背景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十多年 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约2.5%的增幅。
中国肿瘤发病趋势与背景
背景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如果说,一个人活到到85岁,那么他的患癌 风险36%;庆幸的是,医学界一般认为,1/3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 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 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 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大肠癌筛查建议
筛查建议
9
筛查建议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 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 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 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乳腺癌筛查建议
筛查建议
13
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次; X线检查:35岁,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 >40岁,每1~2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 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 磁共振(MRI)检查。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 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 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 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 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胃癌也是一种高发的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与世界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以期提高人们对胃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中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具有以下特征:1、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差异: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关。

而农村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可能与农村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等有关。

2、年龄段的差异: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年龄段差异。

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其是50-60岁的人群,这与该年龄段的人群暴露于各种致癌因素的时间较长有关。

3、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胃癌发病率也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而西部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可能与西部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等有关。

胃癌的致病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结构、吸烟和饮酒等。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致癌因素之一,大约有6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此外,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和饮酒等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针对胃癌的筛查和诊断,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内镜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影像检查等。

其中,内镜检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发现早期胃癌并进行组织活检。

生化指标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等生化指标来辅助诊断胃癌。

影像检查如钡餐造影、CT等也可以帮助诊断胃癌。

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法,早期胃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生存率。

化疗和放疗则主要用于辅助手术治疗,帮助控制肿瘤的扩散和缓解症状。

要降低胃癌的发病率,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幽门螺杆菌的防治,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优化饮食结构,减少高盐、熏制、油炸等不健康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原癌基因活化的机制包括 ★点突变; ★原癌基因扩增; ★获得启动子; ★基因易位。
原癌基因过度表达或异常表达,会导致其蛋白产物发生 异常变化。后者可能引起细胞增生分化异常,最终发生恶性 肿瘤。
(2)抑癌基因 )
任何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细胞增生、癌变、癌浸润 或癌转移的基因,都称为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可归为两类
年龄调整死亡率: 年龄调整死亡率:〔每一年龄组标准人口×年龄组别死亡率)/标准人口。 年龄调整发病率: 年龄调整发病率:(每年龄组标准人口×年龄组别发病率)/标准人口.
第二章 肿瘤病因及预防普查
肿瘤病因研究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 程。该过程涉及到外界病因,也涉及到遗传等宿主内环 境。
2.内源性致癌因素
大约80%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 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的。内源性 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 等机体内环境。内源性致癌因素研究的新进展,在于对 系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肿瘤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1)原癌基因 )
原癌基因是存在于人类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它们是 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基因。当原癌基因受外界因子作用 而激活,就会变成有活性的癌基因。该癌基因在时空方面发 生混乱表达时,就可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及细胞周期调 控紊乱,最终形成癌症。
①抑癌基因的产物与原癌基因产物直接作用 该类基因可以不可逆终止细胞的增生,使细胞分化终 止、衰老、死亡。K-re-1、P53、RB、erbA、NF-1等基 K-re-1 P53 RB erbA NF-1 因属该类基因。 ②抑癌基因对原癌基因的表达起负调节作用 该类基因能可逆终止细胞的生长,如WTl基因。
(3)家族史 )

肝癌的病例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

肝癌的病例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

肝癌的病例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日益增加,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有效地进行病例统计,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

本文将对肝癌的病例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关数据和结果。

一、肝癌的病例统计通过对大量的医疗机构数据和个案资料的汇总和分析,科学家们能够得出关于肝癌的病例统计。

1. 肝癌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全球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据,肝癌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每年全球新增的肝癌病例约为85万人,其中死亡人数接近78万人。

从统计数据来看,肝癌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病率最高,而北美和欧洲地区相对较低。

2. 性别和年龄差异在病例统计中,科学家们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肝癌。

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两倍左右。

另外,肝癌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中,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

这些统计数字为肝癌的早期预防和筛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肝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深入研究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并分析了与肝癌有关的各种因素。

1. 病因相关因素肝癌和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据统计,全球约有50%的肝癌病例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则占据了另外20%。

其他因素,如长期酗酒、铁负荷过重、肝硬化等,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 地理区域差异不同地理区域的肝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亚洲和非洲地区的肝癌发病率较高,主要归因于HBV和HCV感染的普遍性。

而北美洲和欧洲地区的肝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主要与肝炎病毒感染率较低有关。

3. 饮食和生活方式一些研究表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与肝癌的发生风险相关。

高糖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缺乏蔬菜水果摄入、肥胖、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可能增加患上肝癌的风险。

4. 预防与筛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预防和筛查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14个癌种科普信息:高危对象、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高危对象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筛查建议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5.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预防建议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二、乳腺癌高危对象1.未生育,或≥35岁初产妇;2.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岁的妇女;3.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4.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5.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6.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注: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一级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2条及以上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

筛查建议1.一般妇女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次;X线检查:35岁,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 线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预防建议1.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三、宫颈癌高危对象1.有多个性伴侣2.性生活过早3.HPV感染4.免疫功能低下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筛查建议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预防建议1.接种HPV疫苗;2.不吸烟或戒烟;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5.增强体质。

四、肺癌高危对象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1.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2.被动吸烟者;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注: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筛查建议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

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

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

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LDCT复查;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注:LDCT:低剂量螺旋CT预防建议1.不吸烟或戒烟;2.对于有职业最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五、肝癌高危对象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1.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2.有肝癌家族史者;3.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4.药物性肝损患者。

筛查建议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2.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预防建议1.接种乙肝疫苗;2.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3.戒酒或减少饮酒;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六、胃癌高危对象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1.60岁以上人群;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3.慢性胃溃疡;4.胃息肉;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10.恶性贫血者筛查建议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

预防建议1.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4.戒烟;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七、前列腺癌高危对象1.年龄>50岁的男性;2.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3.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筛查建议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 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 检测的终止时间;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预防建议1.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2.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摄入;3.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

避免憋尿、久坐不动;5.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八、甲状腺癌高危对象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2.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综合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和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4.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5.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6.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7.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

筛查建议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预防建议1.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2.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3.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九、淋巴瘤高危对象1.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2.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3.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筛查建议1.一般人群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2.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1次。

3.上述临床体检包括以下项目:①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②B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③血常规。

预防建议1.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2.健康生活,加强运动等体育锻炼;3.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4.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十、食管癌高危对象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3.有食管癌家族史;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筛查建议食管癌高危人群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预防建议1.不吸烟或戒烟;2.少量饮酒或不饮酒;3.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4.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十一、皮肤癌高危对象具备下述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肤癌高危对象:1.经常暴晒与紫外线照射;2.长期接触化学性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3.患有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疤痕,瘘管、盘状红斑狼疮、放射性皮炎等;4.曾患有皮肤癌;5.持续增大或近期生长明显的胎记;6.足底、掌心等易接触摩擦部位长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