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
第三讲神经阻滞疗法
常用
内脏反射
概念
内脏和血管中的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的内脏 活动(心肌、平滑肌、腺体分泌)和躯体 运动(骨骼肌收缩)
意义
自主神经系统等功能状态
瞳孔、颈动脉窦、呕吐等
常用
病理反射
概念
神经中枢(锥体束)受损时出现 正常是不出现 锥体束受损失抑制能力下降 Hoffmann反射、 Babinski反射
让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照
顾,以免意外。
谢谢
腰神经根受压的疼痛分布
腰腿痛的神经阻滞治疗
ESI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
S1block
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
椎体滑脱
梨状肌综合症
神经损毁
目的
外周神经损毁
物理损毁
射频
化学损毁
无水酒精、酚
对操作者的要求
4.在治疗开始前让患者了解治疗的方法、疗效、
可能出现的反应
5.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效果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以帮助确
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定以确定
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的持续期相 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选择性腰脊神经根阻滞协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致胸段皮肤浅感觉减退1例
பைடு நூலகம்
6 4 ・
中 国疼 痛 医 学 杂 志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a i n Me d i c i n e 2 0 1 4 . 2 0 f 1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9 8 5 2 . 2 0 1 4 . 0 1 . 0 1 7
・
临床病例报告 ・
选择性腰脊神 经根 阻滞协助诊断腰椎 间盘 突 出致 胸段皮肤 浅感觉减退 1 例
陆 巍 孙 丽华 王 林 姚 旌 沃春新
( 贵 阳 医学 院 附属 医 院疼 痛 科 ,贵 阳 5 5 0 0 0 4 )
贵阳医学院 附属 医院收治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 麻木不适 患者 1 例 ,经 选择性腰脊神 经根阻滞试验 性治疗诊 断系腰椎 间盘突 出所致,现报 告如下。 方 法 患者 女,5 4岁 ,青族 ,教师, 已婚 ,因 “ 胸背 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不适 2 个 月余,加重伴双下肢无 力 ,大便 困难 1 个月 ”于 2 0 1 0年 6月 1 7日收入贵 阳 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患者 2 个月前无 明显诱 因逐渐 出现 胸背部持续性酸胀 样疼痛并感双侧 胸腹部紧束 感 ,各种动作未诱发疼痛加重 ,劳累后症状加重,休 息后稍缓解。步行约 5 0 0 m 既感上述症状加重,同时 伴双下肢后方酸胀、麻木不适及双足背部冰凉感。既 往史、个人史、月经周期及婚育史无特殊 。入院后体 格检查胸 6~ 1 0棘间,双棘突旁压 叩痛;腰 4 / 5 、腰 5 / 骶1 棘间、 双棘旁压 叩痛 , 无放射痛;浅感觉检查: 胸l 0 皮节平面 以下左侧痛觉过敏,右侧痛觉减退 。 神经反射检 查:腹壁反射消失,双膝反射 ( 卅 ), 双踝反射 ( 一 ) , 巴宾斯基征等双下肢病理征均未引出。 双下肢肌 肉稍萎缩 ,双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Ⅳ级 , 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阴性,仰卧挺腹试验 阳性。辅助 检查:胸椎 8 ~1 2薄层 C T示: “1 r 8 双侧黄韧带 钙化,胸椎轻 度退变 ”。胸椎 MR I 示: “ T 椎 体 水平 黄韧 带肥 厚。”。腰椎 MR I 示: “ 腰4 / 5 椎 间 盘变性、突 出,腰椎退变”。双下肢神经 电生理检查 示: “ 双侧坐骨神经、股神经及其支配远端肌 肉功能 不同程度神经源性损害表现,腰椎 ( L 神经 )部分
浮针结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
浮针结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2011年10月~2012年4月采用浮针结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90例,男41例,女49例;年龄18~78岁,平均51岁;病程3天~5年。
所有病例均排除腰椎结核、肿瘤、骨折、腰椎管狭窄,并排除孕妇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
诊断标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标准[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按神经分布的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较正常减少50%;作弓弦试验引起肢体的远近两端放射痛;ct或mri与临床一致。
治疗方法:①浮针治疗:具体操作参照符氏《浮针疗法》[2]。
患者取舒适位充分暴露患侧腰腿。
沿督脉、太阳经,寻找阳性反应点(痛点或压痛点),找准后做好标记,常规消毒。
取中号专用浮针(有几个反应点就用几个浮针),在距阳性反应点6~10cm处进针(尽量避开关节以免影响活动),针尖直指痛点,针体与皮肤呈15°~30°,快速透皮,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缓慢平行运针,深度约30mm。
若针刺过深或过浅,须重新调整再进针。
进针后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做左右摇摆动作(即浮针的扫散运动),这时患者应有酸痛胀麻等感觉。
行针3~5分钟后抽出针芯,用输液贴固定针柄,软套管留于皮下,留针6小时取下。
每天治疗1次,5次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
②脊神经根阻滞:一般选择患侧l4~5 1.5±0.5cm处进针(即小关节间隙或内侧),常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用7号穿刺针缓慢刺入侧隐后,患肢出现串麻感或反跳、抽动,固定回抽无血、无液,随缓慢注入事先准备好的消炎止痛营养液3~4ml(组成:生理盐水10ml、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 0.1mg、确炎缩松10~15mg)。
5天治疗1次,共3次。
治疗期间嘱尽量卧硬板床,避免重体力劳动。
待浮针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重要 意义 。我们在充分 了解腰脊 神经后支 的解 剖 ( 5 0 0 1 x g ) 用 生理 盐 水稀 释 至 1 0 mL 。每个 注射 点 注射
后, 于2 0 1 0 年6 月一2 0 1 1 年6 月 间对 4 0 例 患 者 采 用 上述 药物 各 l mL 。
C 形臂 x线引导下脊神经后 内侧支阻滞治疗关节突 2 . 2 阻滞方法 患者俯卧位 , 常规消毒铺 巾, 于腰椎 源性 腰 痛 , 取得 较好 疗效 , 现 报道 如 下 。 棘 突旁关节突关节压痛点 , c 形臂 x线透视前后位 、
3 8~6 O 岁, 平均 5 1 . 9 岁; 病程 0 . 5 一 1 . 8 年, 平均 0 . 8 年; 术后 两 组 患者 均绝 对 卧床 1 天, 术 后第 2 天 开始
左侧 L 4 压痛 2 例, L , 压痛 1 3 例; 右侧 L压痛 3 例, L 3 压 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痛7 例 。双支 阻滞组男 1 2 例, 女8 例; 年龄 3 6 ~ 6 4 2 . 3 观 察指标及方法 ①视觉模拟评分 ( v i s u a l a n . 岁, 平均 5 2 . 9 岁; 病程 0 . 6 ~ 2 . 0 年, 平均 ( 0 . 9 ± 0 . 3 ) 年; a l o g s c a l e , V A S ) ; ②J O A评分 : 参照 日 本骨科协会 的 左侧 L 4 压痛 2 例, L , 压痛 l 2 例; 右侧 L 4 压痛 3 例, L 3 压 腰 椎 J O A评 分 ( J a p a n e s e O r t h o p a e d i c A s s o c i a t i o n 痛8 例。 S c o r e s ) ; ③腰背伸力 的观察 I : 用背力计测定腰部后 1 . 2 纳入标 准 4 0 例均 为临床确诊为腰脊神经 后 伸力量 ; 背力计测定腰部后伸力量时 , 于腰部肌肉最 支综 合 征 患者 , 根 据 邵振 海 等口 1 提 出的脊 神 经后 支综 大 收缩 时 获 取 背 力 计 值 。对 患 者 治 疗 前 、 治疗 1 周
操作演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和腰神经根阻滞
操作演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和腰神经根阻滞1.椎体定位方法传统的定位方法,摸到髂棘所对的间隙为L3-L4,而有很多文献已经证实这个方法并不准确。
有两种方法定位:1)探头置于髂骨上方,可以看见髂骨,骶骨头端所见第一个横突即为L5横突,依次向头端计数。
2)探头置于胸段中线旁见横突,继续向体侧移动,仍可见声影,表示为肋骨,所以仍处于胸段脊椎水平;探头向下移动至体侧没有接续的声影(肋骨),可判断为L1节段。
2.长轴三叉戟腰丛阻滞探v头平行于下肢长轴置于横突界面,可见横突间隙由浅到深依次为:横突间肌及横突间韧带、后方腰大肌、腰丛神经、腰大肌界线。
将局麻药注入腰大肌间隙中。
3.短轴切面腰丛阻滞探头横向置于L3横突,可见棘间韧带、横突及关节突,此时腰大肌间隙被横突阻挡,探头向远端移动,原横突的位置可见横突间肌及横突间韧带,此部位与腰大肌后缘间的位置即为腰丛神经。
4.关节突切面探头从横突切面向中线移动,可见椎体见间隙变窄,出现关节突切面。
在关节突之间的位置即为腰神经根从椎间孔发出的位置。
5.三叶草腰丛阻滞探头横向置于髂棘近端,腋中线,可见L3横突,靠近前面的位置可见椎体,椎体前缘为腰大肌,浅面可见腰方肌,靠近后方的位置为竖脊肌,腰丛即位于横突前方、腰大肌后缘的位置。
6.旁正中横突间隙腰丛阻滞探头由刚才三叶草的位置略向后方倾斜,同样先找到横突位置,仍可见椎体旁的腰大肌、浅面的腰方肌以及后方的竖脊肌,探头移动至横突间位置,原横突的位置前方,也就是腰大肌后缘与腰方肌之间,即为腰丛神经。
7.骶骨上入路骶骨上入路定位在L5横突与骶骨翼间,探头置于此处,可见一侧的髂骨影及L5横突,探头向中线移动,可见骶骨翼、L5横突以及两者间较窄的间隙,深面出现的高亮回声为腰骶韧带,深面为腰大肌界线,将局麻药注射于两者之间,可阻滞到腰大肌后间隙和腰大肌旁间隙。
8.长轴入路骶丛阻滞探头置于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可见外侧的髂骨,浅面的臀大肌,深面的臀中肌,可见臀上动脉走行其中,臀上神经与之伴行,可在此行臀上神经阻滞。
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中医正骨 2008年 1O月第 2o卷第 lO期
(总 793)·69 ·
脊 神 经 后 支 பைடு நூலகம்滞 治 疗 腰 脊 神 经 后 支 综合 征
浙江省 台州市博 爱 医院(318o5O) 王相 奇 宋稼润 何 宾
主题 词 腰 脊 神 经后 支 综 合 征/治 疗 神 经 阻滞 术 临床 研 究 腰 脊 神 经 后 支 综 合 征 是 Ll—L。神 经 后 支 外 侧 支 穿 过 横
神经阻滞治疗
常见阻滞治疗并发症
星状神经节阻滞:
并发症及防治:向下穿刺过深误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引 起患者意识丧失;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呼吸心跳停 止;进针浅切局麻药量大,阻断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穿 刺部位过高或药量过大,阻断膈神经出现腹式呼吸减弱;针 尖过于向尾侧,可能穿刺胸膜顶或肺尖,引起气胸。严禁同 时行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4.对于复杂的慢性疼痛患者局部阻滞疗法作用有限,仅作 为综合性康复治疗计划中的一部分。此类患者常合并有焦 虑、沮丧等心理障碍,以及肌肉萎缩等,往往需配合心理 治疗及功能锻炼。
十二、各阻滞治疗后的症状及注意事项:
星状神经节阻滞:
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射药物侧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表现 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 鼻塞,眼结膜充血, 面微红、声音嘶哑等。应观察10~15分钟,首次观察30分钟, 无不良反应者方可离院。注意不要同时阻滞双侧星状神经节, 以防发生心肺意外。
(6)鉴别末梢性与中枢性疼痛 (7)确认患者对消除疼痛的反应以及有心理因素的慢性疼 痛综合征的患者伤害性感受方面的作用
五、作用机制
1.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通过阻断感觉神经的交感神经, 可以阻断躯体痛和内脏血管性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达到 直接缓解疼痛的目的。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
六、神经阻滞的特点
止痛效果明显可靠
对诊断疾病非常有用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பைடு நூலகம்
较少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装置
不良反应小 操作技巧和疗效密切相关
七、常用药
局麻药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用于神经 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
神经阻滞疗法
面神经阻滞
1 END
颈部神经阻滞疗法
喉上神经、膈神经
喉上神经阻滞
穿刺点:舌骨大角与甲 状软骨上角相交处。 适应证:咽痛、喉痛 原发性喉上N痛 注药:2%Lido 2ml
并发证:血肿或刺入 喉内
膈神经阻滞
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 缘、锁骨上2.5 - 3cm 适应证:顽固性膈逆 膈神经痛 注药:1.5%Lido 5-10ml
注药:1%Lido 2-5ml 并发症:血肿、神经炎
2cm 2.5cm
2 END
自主神经阻滞疗法
星状神经节、交感神经节 腹腔神经丛
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穿刺点:第六、七颈椎横突根部,气管外侧 与胸锁乳突肌交界处。 适应证: 1. 支配区域疾病: ①带状疱疹 ② 头痛(血管性) ③面部疾病 ④ 耳鼻科 病 ⑤上肢疾病 2. 心脏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4. 其他:顽固性失眠、更年期障碍、痛经等 注药:2%lido 5ml or 1%lido 8-10ml 并发症: 声带麻痹、药入血管或 蛛网膜下、感染等
肩臂神经阻滞疗法
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桡神经、指神经、肩胛上神经
肱二头肌腱外2cm
胸.背.腰部神经阻滞疗法 肋间神经、椎旁神经、 腰大肌肌沟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适应症:肋间N痛、带状疱疹
肋骨骨折、胸术后痛
椎旁神经阻滞
穿刺点:棘突上缘旁开
T 2.5-3cm, L 4cm
适应症:带状疱疹.术后痛
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枕大N穿刺点: 枕骨隆突与乳突连 线上,隆突外2.5cm
枕小N穿刺点: 枕大N外侧2.5厘米
药物:1~2%Lido 2~3ml 适应症:枕后区痛 并发症:血肿
颌面部神经阻滞疗法
腰椎神经阻滞操作方法详解
腰椎神经阻滞操作方法详解
腰椎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的方法。
下面是腰椎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的详解:
1. 预备工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坐位或仰卧位,肩部向前下方倾斜20度,使肩甲下缘与腰棘骨接触。
术区消毒麻醉,然后覆盖无菌巾。
2. 定位:用适当方法辨认骨性和软组织的表面标志物,如腰棘骨、髋嵴、耻骨、骶骨等。
通过肌肉的触觉、声音和电刺激,定位椎间隙和神经阻滞点。
3. 皮肤麻醉:扎入麻醉药物,以适当的角度和深度穿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直至进入上述椎间隙。
4. 针头进入:将神经阻滞针与指导针连接在一起,通过皮下组织、突子肌、棘下韧带和黄韧带,将针头推进到椎间隙。
5. 确定针头位置:进针过程中,通过监测进针时的电生理反应和液体反应,判断针头是否准确进入椎间隙,并避免进入神经或血管。
6. 注入药物:当针头正确进入椎间隙后,可以注入适量的药物,如麻醉药物、类固醇等。
7. 检查疗效:注入药物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估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腰椎神经阻滞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告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操作者应具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腰椎神经根阻滞术手术记录
腰椎神经根阻滞术手术记录腰椎神经根阻滞术,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不过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说到腰椎,很多人就想到那个总是腰酸背痛的部位。
没错,腰椎就是我们腰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神经根,负责把信号从我们的脊髓传递到腿和其他部位。
这个手术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缓解疼痛。
就像是给你最爱的汽车做个大保养,去掉那些不必要的杂质,让它重新焕发光彩。
先说说手术前的准备。
患者通常会有些紧张,心里琢磨着:“我这是不是要进手术室了?”医生会告诉你,这手术没那么可怕。
像是在做一个小小的美容整形,别担心,绝对不会让你变得丑。
医生会和你聊聊天,像朋友一样。
给你讲解手术过程,还会告诉你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就像妈妈叮嘱你别吃太多零食,要保持健康。
医生希望你能积极配合,这样恢复得更快。
然后就是麻醉了,听到这个词,有些人可能会心里咯噔一下。
麻醉师会来和你打个招呼,像个老朋友一样。
他会问你一些问题,确保你身体没啥大问题。
他会给你打一针麻醉药。
大概几分钟后,你就会感到困倦,像是快要入睡一样。
手术的时候你不会有太多感觉,就像在梦中漫游。
医生开始忙碌,像个精灵一样,手里的工具闪闪发光。
你可能会隐约听到一些声音,别担心,这都是正常的。
好比厨房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虽然听着热闹,但其实不影响你的美梦。
手术过程其实很快,医生就像个魔术师,轻松搞定一切。
之后,护士会把你推回恢复室,期间可能会有点小晃动,但没关系,像过山车一样,刺激而有趣。
你会发现,疼痛好像减少了,真是太神奇了。
身边的护士会微笑着问你感觉如何,真是让人倍感温暖。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是不是做了个梦?”不,你醒着,手术已经完成了。
就像下雨天之后,天空会放晴一样,慢慢地你会感受到身体的轻松。
在恢复室待一会儿,医生会来查房,问问你的感觉。
这时候你会觉得,原来疼痛也可以被消灭,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医生会告诉你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别急着回去干活,要多休息,像是冬天里的熊一样,睡个好觉才能恢复得更快。
神经阻滞加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 ] 李仲廉 , 1 安建雄 , 倪家骧 , . 等 临床疼痛 治疗学 [ . M] 天
津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0 0 36 20 . 3 .
按照疗 效 标 准 评 价 全 组病 例 , 3 优 8例 ( 9 , 7 %)
良 1 例 (7 , 1 (% )总有 效 率 9 %( + 3 2 %)差 例 2 , 8 优 良) 。病 例分析 表 明病 程 越 短 , 疗 效果 越 好 , 组 治 该 病例 在治疗 过程 中无 明显 并发 症发 生 。
2 结果
起的受累神经根炎 , 此症为无菌性炎症【 。在椎旁 2 J 注射镇 痛 复 合 液 可 消 除神 经 根 受 刺 激 后 引起 的 炎 症, 曲安奈德不但能调节局部微环境 , 减少前列腺素 的合 成 , 阻止疼 痛 刺激 传 人 , 挥 镇 痛 作 用 , 具 有 发 还 较强 而持 久的抗 炎 作 用 , 低 毛 细 血 管 和 细胞 膜 的 降 通 透性 , 减少 炎症渗 出 , 消除水 肿 , 减少 粘连 , 而解 从 除神 经受 压[ 。B族维 生素 对神 经 及其 它 软 组织 病 变有 促进 修复 作 用 。布 比卡 因 既 能镇 痛 , 制 神 经 抑 末 梢兴奋 性 , 能解 除 肌 肉痉 挛 , 又 达到 治疗 目的。浮 针 治疗是 1 新 型 的物 理 治 疗 方法 , 主要 运 用 浮 种 它 针针具( 简称浮针 ) 为治疗工具L , 4 以局部病症为基 J 准, 在病痛周围( 而不是在病痛局部) 进针 , 针尖对准 病 灶 ; 体沿 浅筋 膜 ( 下疏 松结 缔组 织 ) 针 皮 行进 , 留针 4 2 时 , 以疏 通 经 络 , 和 气 血 , 善 局 部 血 4小 可 调 改 液循 环 , 除椎 问 隙水 肿 , 快 消退 无 菌性 炎 症 , 消 加 解 除神经根 压迫 , 到治 疗 目的。在 操 作 过 程 中需 要 达 注意无 菌操作 , 防止感 染 , 浮针治 疗起 针 时注 意用无 菌干棉球 按压 针 孔 , 防止 皮 下 淤 血 。治 疗 后 嘱 患者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阻滞疗法能够阻 断手术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 失去痛觉,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神经阻滞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神经阻滞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疗法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发展
目前,神经阻滞疗法已经从简单的疼痛治疗发展到了涉及多 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介入神经放射学、超声引导技 术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技术
周围神经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神经干、 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
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中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脊髓或脑 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通路。
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作用达到阻断
神经传导的效果。
将药物注射至星状神经 节周围,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 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疼痛治疗、手术麻醉、神经 性疾病等领域。
神经阻滞疗法的重要性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神经阻滞疗 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
神经性疾病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神经痛、神 经炎等,神经阻滞疗法能够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神经阻滞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 临床试验的开展等。这些研究为神经阻滞疗法的 应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神 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为什么将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应称为脊神经干阻滞或脊神经根阻滞更为合
为什么将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应称为脊神经干阻滞或脊神经根阻滞更为合理?【术语与解答】为什么将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应分别称之为脊神经干阻滞或脊神经根阻滞更为合理,是因为它们所处的解剖部位不同和功能性质存在差异。
根据椎管内脊神经的解剖位置及功能特点,从临床麻醉而言,首先应理顺其关系,只有明确脊神经所处的部位与功能特点,则容易理解和解释椎管内脊神经阻滞所出现的不同相关现象:1. 脊神经根①脊神经根被包裹在硬脊膜囊内,浸泡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②脊神经根虽发自脊髓,但脊髓与脊神经根之间是由6~8支的根丝连接融合而成;③每对脊神经根又分为一对前根和一对后根,而前、后根则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成分,即前根支配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后根则具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2. 脊神经干①脊神经干处于硬脊膜外隙和椎间孔内,是由脊神经前、后根合并后而形成(即合二为一),合成后的脊神经干较脊神经根显著为粗,是一混合性脊神经,具有4种神经纤维成分,即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支配机体骨骼肌的运动)、内脏运动神经纤维(支配平滑肌与心肌的运动以及调控机体的腺体分泌)和躯体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躯干皮肤、关节和骨骼肌)、内脏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②脊神经干穿出椎间孔后则由原来的1根又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3. 脊神经分支穿出椎间孔后的脊神经干分为4支脊神经分支:①前支:该分支较粗大,为混合性脊神经纤维,支配颈、胸、腹(除脊神经后支支配范围以外的部分)以及四肢的肌肉与皮肤,前支除T2~11外,其余各分支分别组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神经;②后支:该分支较细,也为混合性脊神经纤维,其分布较前支简单,该分支经过横突而后行,分布于颈、背、腰、臀部的皮肤与颈、背以及腰骶部的深层肌肉;③脊膜支:该分支较细小,穿出椎间孔后则返回椎管内,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椎管内壁的韧带组织;④交通支:系连接于前支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其中T1~12与L1~3脊神经的前支发出的白交通支连于交感干,而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则为灰交通支。
腰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腰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腰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麻醉技术,常用于腰下部手术。
其目的是通过阻滞腰丛神经,使患者的腰部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暂时丧失,从而达到手术操作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腰丛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
腰丛神经阻滞需要准确定位才能确保手术操作的适当效果和安全性。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1. 经皮上前路定位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位方法。
在该方法下,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麻醉医师通过股骨前上棘与股骨外侧结节之间的连线进行定位。
麻醉医师用消毒剂清洁皮肤,然后在该连线上的第三腰椎棘突的外侧中点作为注射点。
然后,用无菌技术将麻醉药物注入局部麻醉区域,阻滞相关的腰丛神经。
2. 经皮下后路定位法:该方法是在患者取侧卧位时进行的。
麻醉医生通过在骶上脊柱棘突与股骨后上棘之间的连线上定位,然后确定第四腰椎棘突的位置。
接下来,沿棘突的外缘作为注射点,并进行麻醉药的注射。
3. 神经刺激定位法:这是一种辅助的定位方法。
麻醉医生用穿刺针在相应的注射点插入患者的皮肤,然后用电刺激脉冲来刺激特定的神经,进而验证针尖的位置是否准确。
一般来说,当患者感觉到针尖附近有电刺激感时,可以确认针尖位于正确的位置。
在实施腰丛神经阻滞时,麻醉医生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
同时,麻醉医生需要熟悉人体解剖学,准确判断神经阻滞的部位,并进行精确的注射。
此外,麻醉医生需要注意术中和术后的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腰丛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有多种,如经皮上前路定位法、经皮下后路定位法和神经刺激定位法。
麻醉医生需要结合患者情况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通过准确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滞相应的腰丛神经。
这样可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被暂时丧失,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生活质量下降。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是一种新型的神经调控技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纤维的电活动来缓解疼痛。
神经根阻滞治疗则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减轻疼痛。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的联合应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估,证明其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功能方面的明显优势。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该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并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福音。
【关键词】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脊神经触激术、神经根阻滞、临床应用、疗效评估、治疗效果、可行性分析、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通常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疼痛、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治疗风险较大。
寻找一种既安全有效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的新型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便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刺激脊神经和神经根,调节神经兴奋性,达到减轻疼痛和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
目前对于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分析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
比较针刀脊神经触激术配合神经根阻滞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差异,评估其优势和可行性。
神经阻滞疗法
阿糖胞苷50mg加入吗啡2~4mg 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硬膜外腔注射。
五、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合剂配方
(二)我国常用的配方 1. 0.5%利多卡因 0.25%布比卡因 加入VitB12 500μg 用于各种疼痛症,尤其是慢性疼痛。用于椎 旁阻滞,各种体神经阻滞和局部软组织痛点阻 滞。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神经毁损药物
乙醇(Alcohol) 常用的神经毁损药 酚(Phenol) 是无菌剂,硬化剂、止痛剂, 3~6%酚(水 溶液)临床治疗疼痛时常将酚溶于甘油内,制成不 同浓度的酚甘油。酚可产生蛋白质变性作用,阻断 神经的电生理传导。作用强于乙醇。
五、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合剂配方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一)局部麻醉药
(二)皮质内固醇药物 (三)维生素类药
(四)活血化淤药物
(五)神经毁损药物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一) 局部麻醉药
脂类局麻药: 普鲁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酰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性能(一)
普鲁 卡因 理 分配系 化 性 数(脂溶 0.02 质 性) 血浆蛋白 结合率 5.8 (%) pKa 9.0 丁卡 因 8.5 4.1 利多 卡因 7.9 1.0 布比 卡因 8.1 10.0 罗哌 卡因 8.1 2.9
后骨间神经阻滞术
肱骨内上髁阻滞
鹰嘴滑囊阻滞
腰大肌间隙阻滞
股神经阻滞 (一)
股神经阻滞 (二)
股神经阻滞 (三)
闭孔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术 (一)
坐骨神经阻滞术 (二)
腓总神经阻滞术 (一)
腓总神经阻滞术 (二)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脊神经根在结构上特点:1、脊神经根缺少周围神经所具有的神经束膜和外膜,其轴突只是由薄的根鞘(神经内膜)以及脑脊液所包绕。
2、脊神经内无神经束支,神经内胶原数量比周围神经低五倍,神经根轴突无周围神经轴突所具有的“丰塔纳条文”,而这种条纹被认为能抵偿神经的牵拉。
3、脊神经根的动静脉网不如周围神经丰富,神经根血流与周围神经血流的差异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神经根缺乏与周围****的血管沟通。
由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神经根的神经外膜极不发达,无弹性缓冲作用和化学屏障功能,极易受到外部炎症的侵袭。
抵偿牵拉的能力又较周围神经低,加之血液循环差,容易招致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
当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时不能及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而影响炎症的吸收。
若炎症长期存在则导致局部出现纤维化变性。
因此在椎间盘突出中,神经根损伤极为常见。
神经根管解剖学特点神经根管的神经根自离开硬膜到椎间孔外口所经过的骨纤维管道,包括两个部分,即侧隐窝和由它向前外下方延伸的椎间孔神经根管,内宽外窄,前后略扁,如同小口朝外的漏斗。
1、腰神经通道愈向下愈长。
L5神经通道几乎是L1神经的两倍。
神经根发出后斜向前下外方,从L1——L5至S1斜度逐渐增加,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由40度降至22度,因此也就是说愈向下神经根在椎间孔内受压机会愈多。
2、侧隐窝的外界是椎弓根,后壁是上关节突、椎板和黄韧带共同构成的顶部;前方是由上下椎体后外侧部以及相邻的椎间盘共同构成的底部。
3、椎间孔上下界为椎弓体后上缘,顶部由黄韧带构成,黄韧带后是关节突关节。
椎间孔内不仅通过神经根,而且有椎间动静脉通过,以及保护血管的结缔****,同时存在着一些纤维隔,连接在椎间盘纤维环与关节突关节之间,将椎间孔分为上、下二管。
上管通过腰神经根、腰动脉椎管内支及椎间静脉上支;下管通过椎间静脉下肢。
椎间孔在外口中上部另有一纤维隔,连于椎间盘纤维环与横突及横突间韧带,将外口分为上、下两孔,腰神经根由下孔通过。
在上位腰椎,外口纤维隔位置高,较薄,但在下位腰椎则位置低而坚厚,呈膜状,将外口中大部分封闭。
椎间孔外口与神经根的面积看起来似乎悬殊甚大,特别是纵向较横向尤为明显,似有较大活动空间,但实际上椎间孔外口为钥匙眼形,有效空间很小,同时椎间孔内存在有纤维隔,神经根被固定在一个比较窄小的孔道内(骨纤维管),又因为有动静脉通过,有效空间更为减少。
因此,脊神经根自离开硬膜到椎间孔受到侧隐窝和椎间孔两部分影响。
侧隐窝虽说其外界、后壁及前壁均为骨性结构,但其内侧是具有可溶性相当大椎管。
当侧隐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狭窄时,神经根本身应该有能力向内侧(椎管内)移位而保持顺利通行。
而纤维隔发生变性可使神经无法向其内侧(椎管内)移行而受到侧隐窝的挤压。
椎间孔四面邻骨,有效空间小,神经根又被纤维隔固定。
当椎间盘突出引起局部的病理变化时,在下位腰椎,由于固定神经根的纤维隔位置低而坚厚,其间通过的神经根没有能力保护自已而受到炎症侵袭。
另外起于椎间盘纤维环的纤维隔由于以上病理变化则会出现纤维化挛缩,从而使通过此骨纤维管的神经受到卡压而引起症状。
由此可见,椎间孔内纤维隔这一特殊结构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症状中的临床价值。
(nerve root infiltratiom)一.适应证:(一)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1、椎旁疼痛,静止体位加重,休息后无好转2、活动受限,改变体位疼痛加重3、无根性症状,可伴有腰背部疼痛4、神经系统体检正常5、辅助检查以脊柱退变为主,伴有或不伴有椎管内病变。
(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三)手术后疼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等二.部位选择:1.臀部疼痛:按腰脊神经后外侧支在臀部的分布规律寻找脊柱横突上的压痛点。
即疼痛部位靠近臀部外侧,压痛点位置越高,越靠近中线位,压痛点位置越低。
2.腰骶中线一侧疼痛,向上三个椎体的横突上找压痛点。
3.髂脊中外侧部疼痛,病侧L2以上的横突部位找压痛点。
4.骶髂关节处疼痛, L5横突上找压痛点。
后支性腰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均以准确的定位为基础。
后支在发出至横突点是解剖上及生物力学上最易损伤部位,只有在此部位阻断后支的传导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而在腰1-4后支中,以腰2后支为最多发部位,定位时需加以特别注意。
三.操作步骤1.椎间孔脊神经后支主干阻滞术适应症:腰脊神经后支病变累及内、外侧支,或后支主干本身受到刺激。
脊神经后支主干长约0.5~1cm,L1~3脊神经后支主干约从距椎间孔外侧1.5cm处、L1~3脊神经后支主干约从距椎间孔外侧2cm处的从脊神经根分出。
主干的体表定位:下位椎体横突的上缘、上关节突的外侧,椎间孔的背侧浅层。
⑴患者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⑵腰椎棘突比较平坦且无明显的倾斜,棘突与同位椎间孔基本上处于相同水平面上。
精确测量等大腰椎正侧位X片,以确定后支主干体表定位。
⑶一般穿刺点可定在腰椎棘突间隙中点外侧3~3.5cm处。
⑷常规皮肤消毒,7号10cm长带管芯穿刺针垂直穿刺,缓慢进针直达所拟阻滞阶段横突背面。
通常从皮肤到横突的距离约为3~4cm,针尖抵达横突后,可退针少许更改进针方向,向上25°、向内20°继续进针,寻找横突根部上缘。
⑸穿刺到位反应:患者常诉说轻度相应后支区域放射痛,此时穿刺针尖应位于所拟阻滞神经阶段的下位椎体横突根部上缘、上关节突外侧。
(6)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可缓慢注入消炎镇痛液8~10ml。
⑺注意事项:穿刺及注药时,穿刺针针尖斜面应向内而不可向外,可减少神经血管的损伤,并有利于药物向后支主干扩散。
注意:一旦针尖抵达横突根部上缘,即停止进针。
若针尖滑过横突上缘继续进针超过1~1.5cm时,则形成脊神经根(包括前、后支)阻滞。
如要阻滞多个阶段的后支主干,可用同样方法进行穿刺。
2.C臂机下腰部神经根阻滞术(1)俯卧位法①患者置于俯卧位,下腹部垫枕使背部与X线操作台面呈平行。
②调节X线管球,使L5椎体上下的终板成平行。
③穿剌点选择在椎弓根下缘水平上离正中旁开4cm处外侧(横突尖端附近)。
④消毒皮肤,用7号9cm长穿刺针剌入皮肤作局麻,在C型臂X 线监视下深入到横突基底部下缘,重新把针稍拔回,然后以L5神经围绕神经根离出椎管外的地方为目标,向横突尾侧方向剌进。
从横突后面至神经根为2cm,当剌入神经时,出现突然体动的通电样放散痛⑤注入1ml造影剂,拍片注入2ml局麻药(含地塞米松4mg),操作结束后,疼痛消失。
⑥阻滞后安静休息1h方可走动。
(2)斜位法①取患侧在上的斜卧位,患侧下腹部垫枕,健侧下肢轻轻伸展,患侧(上方)下肢轻轻弯曲的半俯卧位,与X线台的角度为30~45°②在X线透视上成目标的椎体之下一尾侧的椎体上关节突外侧缘占终板全体的1/3~1/4的半俯卧位,一般在上关节突肥厚大的病例占终板外侧1/3为宜,变形小的病例占外侧的1/4程度较好。
③确定斜位的角度后,使椎体终板(椎体下缘)成直线状。
④穿剌点定在相当于“狗的下颌”之下部处、椎弓根紧靠下方的上关节突稍外侧、椎体终板的头侧之处。
⑤注意事项:将穿剌针着X线管球轴相一致的方向椎进时到达神经根。
如果达不到时,把剌入方向稍朝向腹侧或背侧改变寻找,但不可把剌入方向改变到尾侧,否则会穿剌到椎间盘。
另外针尖若向椎间孔方向剌入时,可能有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危险,应引起注意。
注入造影剂及注入药物的步骤相同。
斜位法的进针方向与透视方向相一致,因此容易预测进针深度,但决定斜位角度较为困难,而且患者本人也应保持好已调整好的体位,为此应利用好垫枕。
⑥一般先行L5后支,沿骶骨翼和S1上关节突之间行走,前后位垂直进针即可。
L234的后内侧支选择患侧15-20度角行斜位穿刺,靶点为横突的根部和小关节的外侧缘。
深度:以侧位摄片针尖不超过关节面中点为限。
斜位片可见L5针尖恰好位于骶骨翼和S1上关节突形成的内上方,因为L5阻滞的并非真正的后内侧支而是后支。
侧位片对深度进行调节,超过关节面中点,表明针尖位置过深,只要轻轻后移即可,最好同时上下阻滞效果好3.射频脊神经后支阻滞的操作⑴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枕,触清棘突,并做好标记,棘突正中旁开大约2cm,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
⑵用腰穿针或者是射频穿刺针从进针点垂直皮肤缓慢进针,直达横突骨面,再缓慢调整针尖的位置,直到尽量靠近横突的根部。
⑶要是在X线下定位,正斜位侧位都证实针尖在横突根部,这种解剖定位就比较准确。
⑷若要更精确的定位,也可以连接射频电极,用运动和感觉测试,一般来说,0.5V内就有明显的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的肌肉跳动或者是痛感,就证明针尖离此处的脊神经后支很近,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就可以注射局麻药3-5ml。
⑸一般脊神经后支的阻滞要同时上下约2-3条,因为脊神经后支的分支具有交叉分布的特点。
四.并发症一般没有重症并发症,可能神经损伤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因此事前向患者解释清楚。
1、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下阻滞,硬膜外了阻滞:针从椎间孔进入椎管内时,有时出现蛛网膜下腔阻滞。
若遇血压下降,则应输液、吸氧,必要时注射升压药物。
类固醇蛛网膜下腔注入则不应发生。
2、神经损伤反复穿刺神经时有发生的可能性。
在一段时期内该部位感觉消失、肌力降低。
如果几次穿刺也不出现放散痛时,应调整X线透视的方向,尽可能避免频繁穿刺。
另外,虽已出现较强的放散痛也可能发生神经损伤,遇此情况改期再行操作。
3、高血溏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行神经根阻滞时用药中所含激素在注药几小时血糖上升,或致高血糖发作,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减量使用激素或有必要检查血糖,在门诊应详细询问既往史。
4、感染除控制不良的溏尿液患者之外,常规操作充分消毒时一般不发生感染。
若穿刺针部位有感染迹象时,改换其他部位进行。
5、出血通常的操作不会发生出血,但正在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出血,此时神经根血肿致神经损伤,应详细问诊。
6、疼痛神经根阻滞后症状转轻,经数小时后反而较阻滞前更痛,这是由于神经根轻度损伤所致,一般在放散痛强时发生,术前告知患者。
五.治疗时间每周一次,2~3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