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相对误差

合集下载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刚体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绕轴旋转时惯性特性的物理量,它对于研究物体的转动运动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刚体的转动惯量,探究刚体转动惯量与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计算公式与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异。

实验设备和材料1.转动惯量测量仪器:包括支架、转轴、弹簧、刻度盘等。

2.不同刚体样品:本实验使用了长方体、圆盘和圆环三种常见刚体样品。

3.实验辅助工具:包括卷尺、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搭建转动惯量测量仪器:将支架搭建好,并通过转轴和弹簧将测量仪器固定在支架上。

2.校准刻度盘:确保刻度盘的零点对齐并能够准确度量转动角度。

步骤二:测量不同刚体的转动惯量1.测量长方体的转动惯量:–将长方体放置在转轴上,并调整初始角度。

–施加一定的力矩,使长方体绕轴做匀速转动。

–通过刻度盘测量长方体转动的角度和力矩的大小。

–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以增加测量精度。

2.测量圆盘的转动惯量:–将圆盘放置在转轴上,并调整初始角度。

–施加一定的力矩,使圆盘绕轴做匀速转动。

–通过刻度盘测量圆盘转动的角度和力矩的大小。

–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以增加测量精度。

3.测量圆环的转动惯量:–将圆环放置在转轴上,并调整初始角度。

–施加一定的力矩,使圆环绕轴做匀速转动。

–通过刻度盘测量圆环转动的角度和力矩的大小。

–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以增加测量精度。

步骤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测量的角度和力矩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2.利用不同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的刚体的转动惯量数据,探究其之间的关系。

3.对比理论计算公式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对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与讨论不同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结果•长方体:–测量数据1:转动惯量= 0.25 kg·m^2–测量数据2:转动惯量= 0.26 kg·m^2•圆盘:–测量数据1:转动惯量= 0.15 kg·m^2–测量数据2:转动惯量= 0.17 kg·m^2•圆环:–测量数据1:转动惯量= 0.20 kg·m^2–测量数据2:转动惯量= 0.19 kg·m^2转动惯量与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的关系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长方体的转动惯量较大,圆盘次之,圆环最小。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刚体转动惯量的概念和定义;2.学习利用旋转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3.掌握利用平衡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1.旋转法实验装置:圆盘、转轴、杠杆、螺旋测微器、质量砝码等;2.平衡法实验装置:平衡木、质量砝码、支撑点等。

实验原理:1.旋转法实验原理:设刚体的转动惯量为I,当刚体在转轴上匀加速转动时,在力矩M作用下,刚体产生角加速度α。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角动量定理可得到:M=Iα(1)在角加速度恒定的情况下,转动惯量I与力矩M成正比。

2.平衡法实验原理:刚体转动惯量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转轴位置的移动来改变刚体的转动惯量,使得转动惯量I和重力力矩Mg达到平衡,即:Mg=Iα(2)在刚体转动平衡的状态下,转动惯量I与重力力矩Mg成正比。

实验步骤:1.旋转法实验步骤:(1)将圆盘固定在转轴上,并将转轴竖直插入转台中央的孔中。

(2)将杠杆固定在圆盘上,使得杠杆能够自由转动。

(3)在杠杆上加上一定的质量砝码,使得圆盘开始匀加速转动。

(4)测量转轴上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记录下圆盘旋转一定角度时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5)记录下圆盘质量与加速度的数值,计算出实验测得的转动惯量。

2.平衡法实验步骤:(1)将平衡木放置在支撑点上,使得平衡木可以自由转动。

(2)在平衡木上加上一定的质量砝码,使得平衡木保持平衡。

(3)移动转轴的位置,直到平衡木重新平衡。

(4)记录下转轴位置与加在平衡木上的质量的数值,计算出实验测得的转动惯量。

实验数据处理:1.旋转法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计算出圆盘旋转的角度。

(2)根据实验测得的圆盘质量和加速度的数值,计算出实验测得的转动惯量。

2.平衡法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转轴位置的变化,计算出实验测得的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通过旋转法和平衡法两种方法测得的刚体转动惯量进行比较和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的偏差和不确定度,讨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

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二、实验原理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βJ M =(1)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 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 μ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β1作匀减速运动,即:11βμJ M =-(2)将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

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 ,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 m (g - a)。

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β2,则有a= R β2。

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T R= m (g -R β2) R ,此时有:212)(ββμJ M R R g m =--(3)将(2)、(3)两式联立消去M μ后,可得:1221)(βββ--=R g mR J (4)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 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3与β4,则有:3442)(βββ--=R g mR J (5)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 3为:123J J J -=(6)测得R 、m 及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恒力矩转动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2.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形状的刚体转动惯量。

实验仪器:1. 刚体转动仪:包括一组固定在直线轨道上的刚体挂轮、滑轮和质量改变杆;2. 都谐参数分析仪:用于测量刚体的转动角加速度。

实验原理:刚体的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抵抗转动的特性,单位为kg·m²。

利用恒力矩转动法可以通过测量恒定大小的力矩和刚体的转动角加速度来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步骤:1. 将待测刚体(如圆盘、长方体等)安装在转动仪上,并调整刚体的挂点位置,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2. 通过转动仪上的质量改变杆,将刚体的转动轴定位在所需位置。

3. 在转动仪上设置一个质量m,并使其悬挂在刚体上的滑轮上,并且力矩臂垂直于转动轴。

4. 在刚体上施加一个力矩,使刚体转动,并记录此时的转动角加速度α。

5. 按照步骤3和步骤4,分别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转动角加速度α的测量结果。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I。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转动角加速度α和所施加力矩的关系,可以利用转动惯量的定义公式I=τ/α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比较不同形状的刚体转动惯量的大小,观察其是否与刚体的形状密切相关。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恒力矩转动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实验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其形状有关,不同形状的刚体转动惯量大小存在差异。

实验中的误差可能来自实验仪器的精度限制、力矩的不准确施加等。

在以后的实验中,需要注意尽量减小误差的产生,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数据(共7篇)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数据(共7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22m(g - a)r - mf = 2hi/rt (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 = 2hi/ rt (3)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2a.作m –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2m = k1/ t (4)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 – 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 2hi/ gr求得刚体的i。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

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二、实验原理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βJ M =(1)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 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 μ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β1作匀减速运动,即:11βμJ M =-(2)将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

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 ,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 m (g - a)。

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β2,则有a= Rβ2。

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T R= m (g -Rβ2) R ,此时有:212)(ββμJ M R R g m =--(3)将(2)、(3)两式联立消去M μ后,可得:1221)(βββ--=R g mR J (4)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 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3与β4,则有:3442)(βββ--=R g mR J (5)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 3为:123J J J -=(6)测得R 、m 及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刚体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对转动运动的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和外力矩,来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通过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验证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理解刚体转动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I = Σmr²,其中I为刚体的转动惯量,m为刚体上的质量元素,r为质量元素到转轴的距离。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用的装置包括一个转轴、一个刚体、一个质量盘、一个细线、一个计时器和一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1. 将转轴固定在水平台上,并确保转轴能够自由转动。

2. 将刚体挂在转轴上,并调整刚体的位置,使其能够在转轴上自由转动。

3. 在刚体上选择一个质量元素,将质量盘放在该质量元素上,并用细线将质量盘与刚体连接起来。

4. 在细线上挂上测力计,并将测力计的读数调整到零位。

5. 给刚体一个初速度,使其开始转动,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6. 在刚体转动的过程中,记录测力计的读数和计时器的时间。

7.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刚体上选择不同的质量元素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刚体的角加速度和外力矩。

根据刚体转动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刚体的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I = α / τ,其中I为刚体的转动惯量,α为刚体的角加速度,τ为刚体所受的外力矩。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不同质量元素下的角加速度和外力矩的数值。

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刚体的转动惯量。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值,我们可以验证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了不同质量元素下的角加速度和外力矩的数值。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数值。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吻合较好,证明了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报告(共7篇)

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报告(共7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22m(g - a)r - mf = 2hi/rt (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 = 2hi/ rt (3)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2a.作m –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2m = k1/ t (4)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 – 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 2hi/ gr求得刚体的i。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是用来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测量过程中,用一个外加
的恒大的力矩(常为电机的电流值与特定的变阻器代替)来使被测物体保持一定的角加速度。

该原理的实现需要有力学环境和电子传感器的支持。

这一测量法的核心原理是把刚体的角动量定义为外加角矩想其轴上的想积,即角速度
与外力矩之比,由此经由合适的测试装置可以近似得到惯量值。

第一步:调整刚体对应的动力装置,提供外力矩的恒定值;
第二步:测量被外加矩所引起的角速度变化;
第三步:用外力矩和测量出的角速度计算出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在刚体转动测量中提高了比较精度和测量效率,但是存在一些局限条件,例如刚体只能在恒定的力矩下进行转动,不能够在多种力矩之间切换,因此被测物体不能
太大,而且只是单次转动测量,不适合进行高频或者低频测量。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可视定律,在实验室中量取刚体转动惯量的大小,并实验地说明质点或物体转动惯量的定义。

二、实验原理
可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的物理基本定律之一,指的是任何一个质点或物体在恒定力的作用下,能在单位时间内转动的动量与惯量之比等于这个恒定的力头的标准值:P/(mv) = pl。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主要由小车、拨杆转厂、光栅、车间、气流罩和电源等组成。

四、实验流程
(1)校正光栅
将光栅置于地基上,将灵敏小车拨杆将小车车头对准光栅,调整拨杆以使小车的头部在光栅上方的间距保持均匀;
(2)拉力测量
用把手或匙子将小车尾拉至车头正对光栅,在此时设定一个位置为零点,调整电源频率,使小车以固定频率反复经过光栅;
(3)测量转动惯量
根据拉力及频率测出小车运行时间,推算出转动惯量。

五、实验结果
根据得到的测量数据,计算刚体转动惯量结果为:0.0018183 kg·m^2。

六、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与已知值吻合,说明实验装置的校正和测量流程均准确无误,实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利用恒力矩转动法对刚体转动惯量正交轴定理的实验验证

利用恒力矩转动法对刚体转动惯量正交轴定理的实验验证

表3 薄板沿y轴转动时间序列:
k 匀减速运动t (s)
1
2
3
4
5
6
7
8
0.5647 1.1349 1.7108 2.2928 2.8803 3.4738 4.073 4.6769
匀加速运动t (s) 1.1059 1.8878 2.5293 3.0872 3.5884 4.0474 4.4737 4.874
上述两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手拧螺丝对薄板样品转动惯量影响不大。
2、定位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考虑在图1c情况下定位销的影响。此时定位销转动惯量为6.25×10-9kgm2,显然 对薄板沿Z轴转动时转动惯量可以忽略不计。
3、空气阻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速度较慢的情况下,空气阻力与转速一次方成正比。相比转盘所受到的摩 擦力矩,空气阻力引起的误差对结果有较小影响。利用扭摆法测量薄板样品 的转动惯量时,发现空气阻力引起的误差不超过2%。对于薄板沿y轴转动,转 动惯量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差仅为0.9%,这也意味着空气阻尼引起的阻力矩相 对摩擦力矩小得多。
实验仪器: 转动惯量实验仪(世纪中科 型号ZKY-ZS)
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
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μ 的作用下,转盘将以角加速度β 1作匀减速运动,即:
M J11
将质量为m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的转盘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转盘在恒外力作 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
m(g R 2 )R M J1 2
薄板样品转动惯量计算结果:
转动惯量测量值 转动惯量理论计算值
(kgm2)
(kgm2)
薄板沿x轴转动 薄板沿y轴转动 薄板沿z轴转动
7.70×10-4 3.23×10-3 3.97×10-3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共9篇)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共9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22m(g - a)r - mf = 2hi/rt (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 = 2hi/ rt (3)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2a.作m –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2m = k1/ t (4)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 – 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 2hi/ gr求得刚体的i。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数据记录表格与测量计算实例ﻩ
表1测量实验台的角加速度
匀减速
匀加速R塔轮=m砝码=
k

2
3



k
1


4


t(s)
t(s)
k
5
6

8
k
5
6

8
t(s)
t(s)
已知圆盘、圆柱绕几何中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11)
圆环绕几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12)
计算试样的转动惯量理论值并与测量值J3比较,计算测量值的相对误差:
(13)
4、验证平行轴定理
将两圆柱体对称插入载物台上与中心距离为d的圆孔中,测量并计算两圆柱体在此位置的转动惯量。将测量值与由(11)、(10)式所得的计算值比较,若一致即验证了平行轴定理。
便于将转动惯量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圆柱试样可插入载物台上的不同孔,这些
孔离中心的距离分别为45,60,75,90,105mm,便于验证平行轴定理。铝制小滑轮的转动惯量与实验台相比可忽略不记。一只光电门作测量,一只作备用,可通过智能计时计数器上的按钮方便的切换。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准备
在桌面上放置ZKY-ZS转动惯量实验仪,并利用基座上的三颗调平螺钉,将仪器调平。将滑轮支架固定在实验台面边缘,调整滑轮高度及方位,使滑轮槽与选取的绕线塔轮槽等高,且其方位相互垂直,如图1所示。并且用数据线将智能计时计数器中A或B通道与转动惯量实验仪其中一个光电门相连。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实验讲义补充:1.刚体概念:刚体就是指在运动中与受力作用后,形状与大小不变,而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

2.转动惯量概念:转动惯量就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与转轴位置3.转动定律:合外力矩=转动惯量×角加速度4.转动惯量叠加:空盘:(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1空盘+被测物体:(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2被测物体:J3=J2-J15.转动惯量理论公式:圆盘&圆环6.转动惯量实验仪器:水准仪;线水平;线与孔不产生摩擦;塔轮选小的半径;至少3个塔轮半径,3组砝码质量7.计数器:遮光板半圈π;单电门,多脉冲;空盘15圈,20个值;加上被测物体,8个值;8.泡沫垫板9.重力加速度:9、794m/s^210.质量:1次读数,包括砝码,圆盘,圆环,以及两圆柱体;11.游标卡尺:6次读数,包括圆盘半径,圆环内外半径,塔轮半径,转盘上孔的内外半径(求平均值)12.实验目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对比实验计算补充说明:1.有效数字:质量16、6g,故有效数字为3位2.游标卡尺:0、02mm,读数最后一位肯定为偶数;3.误差&不确定度:(1)理论公式计算的误差:圆盘:(注意:直接测量的就是直径)质量m=485、9g±0、1000g;(保留4位有效数字)um=0、1000/485、9*100%=0、02058%半径R=11、99mm±0、02000/1、05mm若测6次,x1,x2,x3,x4,x5,x6,i=6,计算x平均值,取n=6时的1、05,我们处理为0C=1、05,仪器允差0、02mm,δB=0、01905mm 总误差:,ux=0、01905m m,u rx=0、01905/11、99=0、1589%R=11、99mm±0、01905mmurx=0、1589%计算转动惯量的结果表示:,总误差:uJ=,相对不确定=uJ/J 圆环:,同上、(2)实验测量计算的误差:根据,,对R(塔轮半径),m(砝码质量),β2与β1求导,。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数据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数据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数据实验名称:刚体转动惯量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2.验证转动惯量与物体质量、形状以及转轴位置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旋转台2.刚体(如圆柱体、圆盘等)3.弹簧秤4.光电编码器5.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实验原理:1.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抵抗转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以及转轴位置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转动角度、转动轴的角加速度以及所加的转动力矩来计算转动惯量。

实验步骤:1.将旋转台放在水平台面上,并将刚体固定在旋转台上的转轴上。

2.将弹簧秤挂在刚体上,并通过调整秤的位置使其垂直于刚体的转轴。

3.将光电编码器固定在旋转台上,使其能够测量旋转台的转动角度。

4.通过计算机软件连接光电编码器,并将其与旋转台连接起来。

5.在计算机软件上设置实验参数,如采样频率等。

6.用手将旋转台转动一定角度,并记录下所加的转动力矩。

7.在计算机软件上进行数据采集,并记录下转动角度和转动轴的角加速度。

8.重复步骤6和步骤7,分别记录不同转动角度下的转动力矩和角加速度。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记录不同转动角度下的转动力矩和角加速度。

2.根据实验原理,可以得到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3.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转动角度下的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1.绘制出转动惯量与转动角度的关系曲线图。

2.分析转动惯量与物体质量、形状以及转轴位置之间的关系。

4.总结实验结果,并给出实验的可靠性评价。

实验结论:1.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刚体的转动惯量。

2.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转动惯量与物体质量、形状以及转轴位置之间的关系。

3.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测量精度和实验操作的不确定性。

4.实验结果可靠性较高,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与分析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2]"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文》。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

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二、实验原理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βJ M =(1)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 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 μ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β1作匀减速运动,即:11βμJ M =-(2)将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

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 ,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 m (g - a)。

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β2,则有a= Rβ2。

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T R= m (g -Rβ2) R ,此时有:212)(ββμJ M R R g m =--(3)将(2)、(3)两式联立消去M μ后,可得:1221)(βββ--=R g mR J (4)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 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3与β4,则有:3442)(βββ--=R g mR J (5)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 3为:123J J J -=(6)测得R 、m 及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报告(共7篇)

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报告(共7篇)

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报告(共7篇)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22m(g - a)r - mf = 2hi/rt (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 = 2hi/ rt (3)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2a.作m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2m = k1/ t (4)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 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

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二、实验原理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βJ M =(1)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 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 μ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β1作匀减速运动,即:11βμJ M =-(2)将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

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 ,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 m (g - a)。

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β2,则有a= R β2。

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T R= m (g -R β2) R ,此时有:212)(ββμJ M R R g m =--(3)将(2)、(3)两式联立消去M μ后,可得:1221)(βββ--=R g mR J (4)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 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3与β4,则有:3442)(βββ--=R g mR J (5)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 3为:123J J J -=(6)测得R 、m 及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相对误差实验报告: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刚体的转动惯量及其计算方法;
2.学习使用恒力矩转动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3.掌握数据处理和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
1.转动惯量测量装置;
2.刚体样品(如圆柱体、薄壳等);
3.倾角计;
4.动力学测量仪。

三、实验原理:
刚体的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对转动运动的惯性的物理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刚体转动的基本方程可得,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刚体所受的力矩和角加速度之间存在着关系:
I=M/α
其中,I为刚体的转动惯量,M为刚体所受的力矩,α为刚体的角加速度。

实验中可以通过施加一个恒定的力矩,使刚体绕固定轴线转动一定角度,并测量转动过程中的时间,再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得到刚体的转动惯量。

四、实验步骤:
1.将刚体样品装在转动惯量测量装置上,使其绕固定轴线转动;
2.使用倾角计测量刚体的转动角度,并记录数据;
3.同时使用动力学测量仪测量刚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力矩,并记录数据;
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得到刚体的转动惯量。

五、实验数据:
1. 刚体样品质量m = 0.5 kg;
2.刚体绕轴线转动的角度θ=20°;
3.转动过程中施加的恒定力矩M=2N·m;
4.转动过程中的时间t=5s。

六、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刚体的转动惯量:
I = M/α = M/(θ/t) = (2 N·m)/(20°/5 s) = 0.5 kg·m²
七、相对误差计算: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刚体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为0.1 kg·m²。

相对误差ε的计算公式为:
ε = ,(实测值 - 理论值)/理论值,某 100% = ,(0.5 kg·m² -
0.1 kg·m²)/0.1 kg·m²,某 100% = 400%
八、实验结论:
通过恒力矩转动法测量得到的刚体转动惯量为0.5 kg·m²,相对误差为400%。

相对误差较大,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导致数据不准确。

在以后的实验中,应该注意减小误差,提高实验测量的准确性。

九、实验改进方案:
1.提高仪器的精度,换用更精确的倾角计和动力学测量仪;
2.多次进行实验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个别数据的偏差;
3.严格控制实验操作,减少误差的产生;
4.进行仪器的校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以上为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相对误差,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相对误差的计算都需要在实际实验中根据具体数据进行操作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