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三全身骨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实验二 人体骨架的观察

人体解剖学实验二 人体骨架的观察

人体解剖学实验二:人体骨架的观察人体骨架是构成人体内部支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内部保护器官和运动器官必要的基础。

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二,可以进一步认识人体骨架的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对人体内部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一、实验目的•了解人体骨架的基本构成和结构形态;•掌握人体骨骼命名规则;•学会人体骨骼的形态结构特征;•能够识别并描述人体骨骼的生理功能。

二、实验材料1.人体骨架模型;2.人体骨骼图谱;3.解剖刀。

三、实验方法1.观察人体骨架模型,了解骨骼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2.使用人体骨骼图谱,学习各部位骨骼的名称和命名规则。

3.逐个观察人体骨骼,并记录下其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

四、实验步骤1.将人体骨架模型放在实验台上,仔细观察模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理解人体骨架的分布结构和基本形态。

2.通过对人体骨骼图谱的学习,了解骨骼的命名规则和各部位骨骼的名称。

3.对人体骨骼进行逐一观察和分析。

从各个角度观察,比较不同骨骼之间的异同点,并记录下来。

4.针对各个部位骨骼的特征和功能进行描述。

包括:–头颅骨骼:由颅骨、上颌骨、下颌骨等组成,保护大脑、眼睛、口鼻等重要器官,为听觉和平衡提供支持和保护。

–脊柱骨骼: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等组成,支撑身体,保护脊髓,提供运动、支撑、保护神经、调节身体姿态和平衡等功能。

–肋骨:共有12对,连接于胸椎和胸骨,保护心和肺,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前肢骨骼:由锁骨、肩胛骨、上肢骨骼和手骨组成,支持和保护躯干,为手的运动提供支撑。

–后肢骨骼:由骨盆、股骨、膝骨、腓骨、胫骨和足骨等组成,支撑身体,提供运动、支撑、保护神经和调节姿态平衡等功能。

五、实验结果通过对人体骨架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深入认识了人体骨骼的基本构成和结构,掌握了各部位骨骼的名称和命名规则,也了解了不同骨骼之间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进一步掌握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原理和规律,也为日后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全身肌解剖实验报告

全身肌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全身肌的组成和分类;2. 掌握全身肌的起止点、分布和作用;3. 熟悉肌的解剖结构,提高对肌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人体全身肌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本实验主要观察骨骼肌的解剖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肌标本;2. 实验用具: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解剖镜、解剖图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情况,了解肌肉的分布规律;2. 观察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了解肌肉的起点和止点;3. 观察全身骨骼肌的横断面,了解肌肉的纤维走向和横纹;4. 观察全身骨骼肌的纵断面,了解肌肉的肌束和肌纤维;5. 分析全身骨骼肌的作用,了解肌肉的运动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情况:全身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头颈肌包括眼肌、舌肌、咽喉肌等;躯干肌包括背肌、腹肌、胸肌等;四肢肌包括上肢肌、下肢肌等。

2. 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分布在骨骼上,肌肉的起点通常位于固定骨上,止点通常位于运动骨上。

例如,肱二头肌的起点位于肩胛骨的喙突,止点位于桡骨的粗隆。

3. 全身骨骼肌的横断面:全身骨骼肌的横断面呈椭圆形或梭形,具有明显的横纹。

横纹是由肌原纤维构成的,肌原纤维是由肌丝组成的。

4. 全身骨骼肌的纵断面:全身骨骼肌的纵断面呈长条形,肌束和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束是由多个肌纤维组成的,肌纤维是由肌原纤维组成的。

5. 全身骨骼肌的作用:全身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参与人体运动、维持姿势和呼吸等功能。

例如,肱二头肌的收缩可以使肘关节屈曲,参与上肢的屈曲动作。

六、实验讨论1. 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对于了解肌肉的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肌肉的起止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肌肉的运动规律。

2. 全身骨骼肌的纤维走向和横纹是肌肉的重要特征。

纤维走向决定了肌肉的收缩方向,横纹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系统解剖试验全身骨

运动系统解剖试验全身骨

四、胸廓
肋体
肋颈 肋头
肋角 肋结节
肋沟
肋弓





剑突
(一)胸骨
分柄、体、剑突三部分。 颈静脉切迹、锁切迹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两侧平对
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 对第4胸椎下缘。
(二)肋
组成:肋骨 + 肋软骨 数量: 12对
分类:真肋 ——1~7对; 假肋 —— 8~10对; 浮肋 —— 11~12对;
棘突
椎体
椎弓根 横突
椎体与椎弓围成 →椎孔 (24个)→椎管 (容纳脊髓); 椎弓根——椎弓紧连椎体的缩窄的部分; 椎间孔——由相邻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
和血管通过;
椎弓发出7个突起——棘突 1个、
横突 1对、
上关节突1 对
下关节突 1 对。
2.各部椎骨的典型特征
(1)颈椎 共7块。 特点:横突有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又名寰椎、 第2颈椎又名枢椎、 第7颈椎又名隆椎。
实验一 运动系统解剖
一、目的和内容
★ 观察骨的一般形态、骨骼组成 ★ 观察典型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了解脊柱、胸廓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 观察颅骨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 观察上、下肢骨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骨盆、
足弓的组成,比较男女骨盆的性别差别。 ★ 观察主要关节的组成 ★ 观察主要骨骼肌形态、分布、起止点、作用
二、材料和用具
? 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及各部分骨骼标本 ? 人体全身肌肉解剖标本
三、操作
?注意事项
一、骨的形状
长 骨: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 骨:分布于腕和 跗部(成群分布、 立方形)
扁 骨:位于颅、胸、盆部 不规则骨:如椎骨

人体躯干骨实验报告

人体躯干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体躯干骨实验报告篇一: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实验报告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学生: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

如:(1)椎骨的形态特征?(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班级:组别:日期: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守则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

实验内容任务一观察躯干骨及其连结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躯干骨的组成,胸廓的组成。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椎骨、胸骨的形态结构。

3.能指出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分离躯干骨标本完整脊柱和胸廓标本(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标本学生需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脊柱和胸廓结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重点理解脊柱侧面观、椎间盘结构和胸骨角,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骨学(3篇)

人体解剖实验报告骨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掌握骨骼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3. 熟悉骨骼的连结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骨骼模型、骨骼图谱。

2. 实验用具: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解剖针、解剖镜等。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1)骨骼系统由骨骼和骨连结两部分组成。

(2)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和四肢骨骼。

2. 中轴骨骼(1)头骨:包括颅骨和面骨,颅骨由8块骨组成,面骨由14块骨组成。

(2)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共有26块椎骨。

(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骨和1块胸骨组成。

(4)骨盆:由2块髋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3. 四肢骨骼(1)上肢骨骼: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2)下肢骨骼: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跖骨和趾骨。

4. 骨的命名与形态(1)骨的命名:根据骨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功能等因素命名。

(2)骨的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骨的结构: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

5. 骨的连结方式(1)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直接相连,如颅骨之间的缝连结。

(2)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通过骨连结器官相连,如关节、半关节、纤维连结等。

6. 骨的临床意义(1)支撑身体:骨骼系统为身体提供支撑,保持身体形态。

(2)保护内脏:骨骼系统保护内脏器官,如颅骨保护大脑。

(3)运动功能:骨骼与肌肉协同工作,实现人体运动。

(4)造血功能:骨髓具有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观察骨骼模型,掌握骨骼的命名、形态和功能。

3. 观察骨骼图谱,了解骨骼的连结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4. 利用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进行骨骼的解剖实验。

5. 在解剖过程中,注意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和连结方式。

6. 记录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人体骨头解剖实验报告(3篇)

人体骨头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2. 观察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3. 掌握骨骼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器械: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针等3. 实验图谱和教材五、实验方法1. 观察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

2. 分别对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进行解剖观察。

3. 记录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功能。

六、实验内容(一)颅骨1. 观察整体结构:颅骨由23块骨头组成,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

颅盖主要由额骨、顶骨、颞骨和枕骨组成,颅底由蝶骨、筛骨、颞骨和额骨等组成。

2. 解剖观察:- 额骨:位于颅前部,呈三角形,保护大脑。

- 顶骨:位于颅顶部,呈扁平形,保护大脑。

- 颞骨:位于颅侧部,呈三角形,保护大脑和听觉系统。

- 枕骨:位于颅后部,呈扁平形,保护大脑。

3. 功能:颅骨主要起到保护大脑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二)躯干骨1. 观察整体结构:躯干骨由51块骨头组成,分为脊柱、胸骨和肋骨三部分。

2. 解剖观察:- 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组成,保护脊髓。

- 胸骨:位于胸前部,呈长方形,保护心脏和肺部。

- 肋骨:12对,保护胸腔器官。

3. 功能:躯干骨主要起到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和参与呼吸运动的作用。

(三)四肢骨1. 观察整体结构:四肢骨由126块骨头组成,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两部分。

2. 解剖观察:- 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 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3. 功能:四肢骨主要起到支持身体、参与运动和平衡身体的作用。

七、实验结果1. 人体骨骼共有206块,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2. 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共同构成人体的骨架。

3. 通过解剖观察,掌握了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功能。

八、实验心得1. 人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训课人体解剖实验报告

实训课人体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人体骨骼、肌肉、内脏等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学图谱2. 人体骨骼标本3. 人体肌肉标本4. 人体内脏标本5. 实验记录本五、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观察(1)观察人体骨骼标本,识别骨骼的主要结构,如骨膜、骨髓、骨松质等。

(2)观察脊柱、胸廓、骨盆、上肢骨、下肢骨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2. 肌肉系统观察(1)观察人体肌肉标本,识别肌肉的主要类型,如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

(2)观察肌肉的起止点、肌腹、肌腱等结构特点。

(3)观察上肢肌、下肢肌、躯干肌等主要肌肉群的功能。

3. 内脏系统观察(1)观察人体内脏标本,识别内脏器官的主要结构,如心脏、肺、肝脏、脾脏、肾脏等。

(2)观察内脏器官的位置、形态、功能等。

六、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观察(1)观察脊柱: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等部位观察脊柱的形态、结构特点。

(2)观察胸廓:观察胸骨、肋骨、胸椎等组成胸廓的骨骼结构。

(3)观察骨盆:观察髂骨、坐骨、耻骨等组成骨盆的骨骼结构。

(4)观察上肢骨:观察肱骨、桡骨、尺骨、掌骨、指骨等组成上肢的骨骼结构。

(5)观察下肢骨:观察股骨、胫骨、腓骨、跖骨、趾骨等组成下肢的骨骼结构。

2. 肌肉系统观察(1)观察上肢肌:观察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等上肢肌肉。

(2)观察下肢肌:观察股四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等下肢肌肉。

(3)观察躯干肌:观察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腹直肌、腰方肌等躯干肌肉。

3. 内脏系统观察(1)观察心脏: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及瓣膜。

(2)观察肺:观察肺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肺泡、支气管等结构。

(3)观察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肝脏的叶、段、血管等。

人体解剖学—全身骨骼肌

人体解剖学—全身骨骼肌
抵止
均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
功能
两肌的功能一致,即可使肩胛骨紧贴于胸 壁,并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小菱形肌 大菱形肌
躯干肌(背肌)
竖脊肌
躯干肌(背肌)
外侧浅束 内侧深束
髂肋肌 最长肌 横突棘肌 直行 斜行
棘间肌 横突间肌
躯干肌(背肌)
髂肋肌
颈髂肋肌 胸髂肋肌 腰髂肋肌
腰髂肋肌从骶骨、髂嵴外侧唇和胸腰筋膜延 伸至上位腰椎横突和下6—9个肋。胸髂肋肌 从下6个肋延伸至上 6个肋:颈髂肋肌起自 第6—3肋,止于第6—1颈椎横突。
颅面肌
起始
耳上及颞肌膜
抵止
帽状腱膜外缘
功能
向后牵引颞部皮肤
颅面肌
颞顶肌
起始
眶部始于眶内侧缘; 睑部始于睑韧带; 泪囊部始于泪骨。
颅面肌
抵止
眶部包绕上眼睑后包绕下眼睑, 再止于睑韧带。
睑部于外眦会合成睑缝线。 泪囊部止于上下眼睑内侧。
眼轮匝肌
颅面肌
功能
眶部可加强险的闭合。脸部主要 与眨眼反射有关。泪部被认为可扩张 泪囊或促使泪液排出。
头肌
头肌
颅面肌
属于皮肌,位置较浅, 起于颅骨或筋膜,止于 皮肤,肌活动时可产生 各种表情,故又称表情 肌。
咀嚼肌
颅面肌
起始
枕肌腹始于上项线外侧2/3处及乳 突部,额腹始于冠状缝高上的帽状腱 膜。
颅顶肌
抵止
枕部皮肤,额部皮肤,帽状腱膜
功能
牵拉头皮移动,额腹还能提眉, 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出现惊讶的面 部表情。
由于肌束与皮肤间的密切关系, 眼外毗部可产生放射状皱纹,称为 “爪形纹”(鱼尾纹)。
眼轮匝肌收缩可产生烦恼和忧虑 的表情。

人体解剖结构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结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人体解剖结构标本,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2. 掌握人体骨骼、肌肉、内脏等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7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对象人体解剖结构标本五、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 观察颅骨、脊柱、骨盆、四肢骨等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的形态结构、关节连接方式及功能。

- 观察肋骨、锁骨、肩胛骨等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 肌肉系统- 观察全身骨骼肌标本,了解肌肉的形态结构、起止点、功能。

- 观察胸大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

3. 呼吸系统- 观察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功能。

- 观察气管的软骨环、支气管的平滑肌和腺体,了解其生理功能。

4. 消化系统- 观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功能。

- 观察胃的皱襞、小肠的绒毛,了解其消化吸收功能。

5. 泌尿系统- 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功能。

- 观察肾脏的皮质、髓质,了解其滤过功能。

6. 神经系统- 观察脑、脊髓、神经等神经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其形态结构、功能。

- 观察脊髓的灰质和白质、神经的髓鞘,了解其传导功能。

六、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系统,了解骨骼的形态结构、关节连接方式及功能。

2. 观察肌肉系统,了解肌肉的形态结构、起止点、功能。

3. 观察呼吸系统,了解呼吸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

4. 观察消化系统,了解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

5. 观察泌尿系统,了解泌尿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

6. 观察神经系统,了解神经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

七、实验结果1. 骨骼系统:骨骼标本形态各异,具有支撑、保护、运动等功能。

关节连接方式多样,如球窝关节、滑膜关节等,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

2. 肌肉系统:肌肉标本呈长条状,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运动系统解剖实验-全身骨

运动系统解剖实验-全身骨

泪骨
上 颌 骨
下 颌 骨
腭 骨
下颌骨 分1体2支。
下颌体:呈弓形,上缘为牙槽弓。
下颌支:包括冠突、髁突、下颌头(参与构成颞下颌关节)、 下颌颈、下颌切迹、下颌角。
冠突 下颌头 下颌颈
下颌孔
牙槽弓 髁 突 下 颌 支
下颌体
下颌底 颏孔
下颌角
(三)颅的整体观
1.顶面观(外面)
冠状缝
矢状缝
冠状缝
人字缝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两侧平对
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 对第4胸椎下缘。
(二)肋
组成:肋骨 + 数量:12对 分类:真肋 ——1~7对; 肋软骨
假肋 —— 8~10对; 浮肋 —— 11~12对;
肋弓 —— 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 连接形成的结构。
肋颈 肋体 肋头
功能:使椎体连结紧密并起缓冲垫的作用。 发育:20-30岁是发育的旺盛期,30岁后逐 渐停止发育,弹性开始降低而脆性 增大。 韧带: 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 前脱出的作用。 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四)脊柱生理弯曲
颈、腰曲 后天形成,向前凸 胸、骶两曲 先天形成,凸向后

二十四块椎骨连, 骶尾各一下端连, 上细下粗尾部尖, 承受压力密相关, 棘突连成一条线, 胸棘细长叠瓦状, 腰隙最大易进针, 线条大方又美观, 颈曲腰曲向前凸, 生后抬头现颈曲, 胸骶后凸为先天, 弹性减震形体妙.
四、胸廓
肋颈 肋体 肋头
肋角
肋结节
肋沟
肋弓

胸 骨 角

剑突
(一)胸骨
分柄、体、剑突三部分。 颈静脉切迹、锁切迹

高职人体解剖实验报告

高职人体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人体骨骼系统解剖实验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

2. 熟悉骨骼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 提高观察和识别骨骼的能力。

四、实验材料与用具:1. 人体骨骼标本2. 骨骼图谱3. 显微镜4. 铅笔、橡皮、尺子5. 实验报告本五、实验内容:1. 骨骼标本观察-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识别骨骼的形态和大小。

- 识别骨骼的表面结构,如骨膜、骨髓等。

- 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骨缝等。

2. 骨骼系统分区观察- 识别颅骨、脊柱、胸廓、四肢等骨骼系统的分区。

- 观察各分区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3. 具体骨骼观察- 识别颅骨的主要骨骼,如额骨、顶骨、颞骨等。

- 观察脊柱的形态和功能,如颈椎、胸椎、腰椎等。

- 识别胸廓的骨骼组成,如肋骨、胸椎等。

- 观察四肢骨骼的形态和功能,如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等。

4. 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骼的微观结构,如骨小梁、骨髓等。

- 分析骨骼的微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1. 成功识别了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颅骨、脊柱、胸廓、四肢等。

2. 熟悉了骨骼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柱支撑身体、胸廓保护心脏和肺部等。

3.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了骨骼的微观结构,如骨小梁、骨髓等,并分析了其与功能的关系。

七、讨论与结论:1.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支架,具有保护、支撑、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2. 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如颅骨的坚固性保护大脑,脊柱的弯曲性适应身体姿势等。

3.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观察和识别骨骼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人体解剖学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体会:本次实验让我对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骨骼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和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我学会了如何识别骨骼的形态和功能,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人体解剖学实验实训报告

人体解剖学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实训,加深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四、实验对象人体全身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标本五、实验内容及方法(一)骨骼系统1.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实验方法:- 观察骨骼标本,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

- 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如骨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 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骨骼的连接方式。

3. 实验结果:- 骨骼系统由中轴骨和附肢骨组成,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骨盆,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 骨骼具有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等功能。

(二)肌肉系统1.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肌肉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实验方法:- 观察肌肉标本,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

- 分析肌肉的形态结构,如肌肉的形状、大小、起止点等。

- 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肌肉的连接方式。

3. 实验结果:- 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肌肉组织。

- 肌肉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参与人体的运动、维持姿势、调节体温等。

(三)内脏系统1.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内脏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功能。

2. 实验方法:- 观察内脏器官标本,了解内脏系统的组成。

- 分析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器官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

- 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内脏器官的连接方式。

3. 实验结果:- 内脏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 内脏器官具有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等功能。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实训,我对人体解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精密性,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的感悟。

人体解剖学实验三全身骨

人体解剖学实验三全身骨

实验三全身骨[实验内容]观察全身各骨。

[实验目的](一) 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二) 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

(三)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材料与器具]人体骨架标本,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完整颅骨及其分离标本。

[方法与步骤](一)观察上肢骨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上肢骨,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锁骨上肢带骨肩胛骨上肢骨肱骨自由上肢骨桡骨尺骨手骨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即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图2-3-1 锁骨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锁骨(图2-3-1)①呈“∽”形,无骨髓腔,位于胸廓的前外上方,分为“一体两端”。

②锁骨内侧端粗大,呈圆柱状,称胸骨端,其末端为胸骨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相关节;外侧端呈扁平状,称肩峰端,其末端有肩峰关节面,与肩峰上的相应关节面相关节。

③锁骨内侧2/3 凸向前,外侧1/3 凸向后。

④锁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2)肩胛骨(图2-3-2)①呈倒“△”形,位于胸廓的后外上方,第2到第7肋之间,为扁骨,可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

②两个面:腹侧面,称肩胛下窝,与肋骨相邻。

背侧面,有一自内下向外上方的横行隆起,称肩胛冈,其向外延续为肩峰,肩峰内侧有肩峰关节面,与锁骨上的相应关节面相关节。

肩胛冈上、下分别有一浅窝,称冈上窝和图2-3-2 肩胛骨冈下窝。

③三个缘:上缘锐薄,近似水平位,自内侧角达喙突根部,外侧端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

内侧缘(亦称脊柱缘)锐薄,始于内侧角,终于下角。

外侧缘(亦称腋缘)肥厚而微凹,自关节盂下缘达下角。

④三个角:上角位于上缘与脊柱缘的会合处,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水平。

外侧角肥厚,位于上缘与腋缘的会合处,此角外侧面有梨形的浅窝,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

全身骨骼识别实验报告(3篇)

全身骨骼识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全身骨骼的识别方法;3. 提高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生理学、解剖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人体骨骼系统由骨骼和关节两部分组成,共有206块骨骼。

骨骼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

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和骨盆,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骨骼具有保护、支持、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识别全身骨骼,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标本、骨骼挂图;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镊、放大镜。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颅骨:颅骨位于人体头部,由23块骨骼组成。

观察颅骨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包括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

2. 观察脊柱:脊柱位于人体背部,由26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观察脊柱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3. 观察骨盆: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组成。

观察骨盆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

4. 观察上肢骨: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观察上肢骨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

5. 观察下肢骨: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观察下肢骨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

6. 绘制全身骨骼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全身骨骼图,标注各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颅骨:颅骨由23块骨骼组成,包括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

颅骨具有保护大脑、支持面部和呼吸等功能。

2. 脊柱:脊柱由26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

脊柱具有保护脊髓、支持身体和维持姿势等功能。

3. 骨盆:骨盆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组成。

骨盆具有保护内脏、支持体重和传递力量等功能。

4. 上肢骨: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上肢骨具有支持手部、参与运动和抓握等功能。

解剖学实验报告骨(3篇)

解剖学实验报告骨(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观察骨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结构。

3. 掌握骨的内部结构,包括骨髓、骨松质和骨密质。

4. 学习骨的连接方式及其功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骨标本(如股骨、肱骨、肋骨等)2. 骨折模型3. 骨折接骨器材4. 显微镜及切片5. 解剖图谱五、实验方法1. 观察骨的外部形态和表面结构。

2. 切开骨,观察骨髓、骨松质和骨密质。

3. 分析骨的连接方式。

4.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

六、实验步骤1. 观察骨的外部形态和表面结构- 观察股骨、肱骨、肋骨等骨标本的外部形态,注意其大小、形状和表面结构。

- 比较不同骨的形态差异,如长骨、扁骨和短骨。

2. 切开骨,观察骨髓、骨松质和骨密质- 使用解剖刀轻轻切开骨的表面,暴露内部结构。

- 观察骨髓的颜色、质地和分布情况。

- 观察骨松质和骨密质的分布,注意其排列方式和质地差异。

3. 分析骨的连接方式- 观察骨的连接部位,如关节、骨缝等。

- 分析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和功能,如滑动关节、球窝关节等。

4.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 将骨标本制成切片,进行染色。

-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的横切面和纵切面,注意观察骨细胞、骨小管和骨板等结构。

七、实验结果1. 骨的外部形态和表面结构- 骨具有不同的形态,如长骨、扁骨和短骨。

- 骨的表面结构包括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

2. 骨髓、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位于骨的内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 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呈蜂窝状结构。

- 骨密质位于骨的表面,质地坚硬。

3. 骨的连接方式- 骨的连接方式包括关节、骨缝等。

- 不同连接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4. 显微镜观察- 骨细胞、骨小管和骨板等结构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八、实验讨论1. 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2. 骨的形态和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3. 骨的连接方式保证了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人体解剖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人体解剖实验,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通过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观察,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本次实验以人体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解剖操作,使学生掌握人体基本结构。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解剖(1)观察骨骼标本,识别骨骼名称、位置、形态。

(2)观察脊柱、骨盆、四肢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功能。

2. 肌肉系统解剖(1)观察肌肉标本,识别肌肉名称、位置、形态。

(2)观察肌肉的起止点、跨越的关节,了解肌肉的功能。

3. 血管系统解剖(1)观察血管标本,识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形态、分布。

(2)观察心脏结构,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

4. 神经系统解剖(1)观察神经标本,识别神经名称、分布。

(2)观察脊髓、脑的结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了解实验目的、原理。

(2)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

2. 实验操作(1)骨骼系统解剖观察骨骼标本,识别骨骼名称、位置、形态,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脊柱、骨盆、四肢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2)肌肉系统解剖观察肌肉标本,识别肌肉名称、位置、形态,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肌肉的起止点、跨越的关节,了解肌肉的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3)血管系统解剖观察血管标本,识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形态、分布,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心脏结构,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4)神经系统解剖观察神经标本,识别神经名称、分布,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脊髓、脑的结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总结(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3)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解剖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人体骨骼的形态、位置和连接方式。

解剖实验报告骨骼范文

解剖实验报告骨骼范文

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张教授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骨骼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包括骨的形态、连接方式和功能。

3. 培养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包括头骨、躯干骨、四肢骨等)。

2. 实验用具: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盘、解剖显微镜等。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的组成- 观察并记录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颅骨、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骨。

- 分析各部分骨骼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骨骼的形态- 观察骨骼的形态,包括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 记录骨骼的表面结构,如骨膜、骨皮质、骨松质等。

3. 骨骼的连接方式- 观察并记录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关节、半关节、纤维连接和软骨连接。

- 分析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和功能。

4. 骨骼的功能- 观察并记录骨骼的主要功能,如支持、保护、运动和造血等。

- 分析骨骼在人体运动和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实验材料是否完好,实验用具是否齐全。

- 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骨骼系统观察- 依次观察颅骨、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骨。

- 使用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等工具,逐一对骨骼进行解剖。

3. 详细观察- 观察骨骼的形态、连接方式和功能。

-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4. 整理实验材料- 完成实验后,将实验材料整理干净,放回原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的组成- 人体骨骼系统由206块骨骼组成,包括颅骨、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骨。

- 各部分骨骼相互连接,形成人体的骨架。

2. 骨骼的形态- 骨骼的形态多样,包括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 骨骼的表面结构包括骨膜、骨皮质和骨松质。

3. 骨骼的连接方式- 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关节、半关节、纤维连接和软骨连接。

- 不同连接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关节连接灵活,纤维连接牢固等。

人体骨实验报告

人体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熟悉不同类型骨骼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3. 掌握骨骼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4.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人体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大部分。

骨骼不仅为人体提供支撑和保护,还参与运动、造血和储存钙磷等功能。

骨骼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其中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标本、骨骼模型、骨骼切片。

2. 实验用具: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尺子、铅笔、绘图纸。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骨骼的观察1. 观察骨骼标本,识别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2. 观察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如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 观察骨表面的结构和特征,如骨膜、骨小梁、骨皮质等。

(二)骨骼切片的观察1.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骼切片,观察骨组织的微观结构。

2. 识别骨细胞、骨小管、骨小梁等结构。

3. 观察骨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

(三)骨骼模型的观察1. 观察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的整体结构和相互关系。

2. 识别骨骼的主要功能区域,如关节、脊柱、骨盆等。

3. 观察骨骼模型的内部结构,如骨髓腔、骨松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骨骼的观察结果1.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大部分。

2. 骨骼的形态多样,包括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 骨骼表面有骨膜、骨小梁和骨皮质等结构。

(二)骨骼切片的观察结果1. 骨组织由骨细胞、骨小管和骨小梁组成。

2. 骨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

3. 骨小管和骨小梁相互交织,形成骨组织的基本结构。

(三)骨骼模型的观察结果1. 骨骼模型展示了骨骼的整体结构和相互关系。

2. 关节、脊柱、骨盆等主要功能区域清晰可见。

3. 骨髓腔和骨松质等内部结构也得到了展示。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熟悉了不同类型骨骼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同时,掌握了骨骼的观察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全身骨[实验内容]观察全身各骨。

[实验目的](一) 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二) 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

(三)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材料与器具]人体骨架标本,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完整颅骨及其分离标本。

[方法与步骤](一)观察上肢骨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上肢骨,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锁骨上肢带骨肩胛骨上肢骨肱骨自由上肢骨桡骨尺骨手骨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即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图2-3-1 锁骨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锁骨(图2-3-1)①呈“∽”形,无骨髓腔,位于胸廓的前外上方,分为“一体两端”。

②锁骨内侧端粗大,呈圆柱状,称胸骨端,其末端为胸骨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相关节;外侧端呈扁平状,称肩峰端,其末端有肩峰关节面,与肩峰上的相应关节面相关节。

③锁骨内侧2/3 凸向前,外侧1/3 凸向后。

④锁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2)肩胛骨(图2-3-2)①呈倒“△”形,位于胸廓的后外上方,第2到第7肋之间,为扁骨,可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

②两个面:腹侧面,称肩胛下窝,与肋骨相邻。

背侧面,有一自内下向外上方的横行隆起,称肩胛冈,其向外延续为肩峰,肩峰内侧有肩峰关节面,与锁骨上的相应关节面相关节。

肩胛冈上、下分别有一浅窝,称冈上窝和图2-3-2 肩胛骨冈下窝。

③三个缘:上缘锐薄,近似水平位,自内侧角达喙突根部,外侧端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

内侧缘(亦称脊柱缘)锐薄,始于内侧角,终于下角。

外侧缘(亦称腋缘)肥厚而微凹,自关节盂下缘达下角。

④三个角:上角位于上缘与脊柱缘的会合处,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水平。

外侧角肥厚,位于上缘与腋缘的会合处,此角外侧面有梨形的浅窝,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

另外,喙突和肩峰也位于外侧角。

下角呈锐角,位于脊柱缘与腋缘的结合处,相当于第7肋或第7肋间隙的高度。

(3)肱骨(图2-3-3)①为一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

②上端(近侧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为解剖颈。

肱骨头与体交界处稍细部,称为外科颈,肱骨头外侧下方有一较大的隆起,称为大结节;前方为一较小的隆起称为小结节,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嵴分别称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大小结节嵴之间的纵沟为结节间沟。

③肱骨体:上半呈圆柱形,下半呈三棱柱形,中部后外侧有图2-3-3 肱骨粗糙的三角肌粗隆,其后下方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

④下端(远侧端):宽而扁,前外侧有桡窝,其下方为肱骨小头;前内侧有冠突窝,其下方为肱骨滑车。

外侧有外上髁,内侧有内上髁。

后面有一大而深的鹰嘴窝及位于内上髁后部的尺神经沟。

(4)尺骨(图2-3-4)①属长骨,呈三棱柱形,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两端”。

②上端:粗大,前面有呈半月形凹陷的滑车切迹,后面有突起的鹰嘴。

滑车切迹的外侧有凹陷的桡切迹,滑车切迹的下方有突起的冠突,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为尺骨粗隆。

③尺骨体:上部呈三棱柱形,下部呈圆柱形,其外侧缘锐薄,称为骨间缘。

④下端:较小,为圆球状的尺骨头。

其外侧及前面有一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

尺骨头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为茎突。

(5)桡骨(图2-3-4)①属长骨,呈三棱柱形,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一体两端”。

②上端:较小,呈圆盘状,称为桡骨头,其上端的凹陷称为桡骨头凹,桡骨头周缘为光滑的环状关节面,其下方略缩细的部分为桡骨颈,颈的内下侧为粗糙的桡骨粗隆。

③桡骨体:呈三棱柱形,上细下粗,内侧缘锐薄,称为骨间缘。

图2-3-4 尺骨和桡骨④下端:宽扁肥大,前凹后凸。

内侧有尺切迹,与尺骨头环状关节面形成桡尺远侧关节,外侧有桡骨茎突,下方有桡腕关节面。

(6)手骨(图2-3-5)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①腕骨:位于手腕部,由8块短骨组成,排列成远、近两列,每列4块。

近侧列腕骨由桡侧到尺侧分别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远侧列腕骨由桡侧到尺侧分别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

②掌骨:共5块,位于腕骨与指骨之间,属长骨。

由桡侧向尺侧依次称为第1~5掌骨。

每块掌骨近侧端称为底,中间部分称为体,远端部则称为头,呈球形。

第1掌骨短而粗,其底部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相关节。

③ 指骨: 为长骨,共14块。

其中除拇指只有2节外,其它各指均为3节,即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均分为中间部的体及两端。

除近节指骨底为球窝形关节面外,其余各指骨关节面均为滑车关节面。

3.上肢骨主要的体表标志(1)锁 骨:位于胸廓外上方两侧皮下,呈“ ∽ ”形,可触扪到全长。

(2)肩胛骨:可触扪到肩峰、肩胛冈、下角和内侧缘。

(3)肱 骨:可触扪到大结节、内上髁和外上髁。

(4)尺 骨:可触扪到尺骨体、鹰嘴、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5)桡 骨:可触扪到桡骨体和桡骨茎突。

(6)手 骨:可触扪到全部手骨的背面。

(二)观察下肢骨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下肢骨,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下肢带骨髋骨下肢骨股骨髌骨自由下肢骨胫骨腓骨足骨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即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髋骨(图2-3-6)髋骨属不规则骨,上部宽扁,下部粗厚,左右各一,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构成骨盆侧壁。

幼儿时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借软骨连结而成。

在16岁时软骨骨化,这三块骨愈合成一块髋骨,在愈合部外侧面有一深窝称为髋臼,图2-3-6 髋骨其下方有一卵圆形大孔,称为闭孔。

①髂骨构成髋骨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髂骨体肥厚而不规则,构成髋臼的上部。

髂骨翼位于髂骨体上部,扁阔而薄,其上缘为弓形的髂嵴。

髂嵴前上方的突起称为髂前上棘,下方的突起称为髂前下棘;后端上方的突起,称为髂后上棘,下方的突起称为髂后下棘。

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

髂骨翼内面光滑而凹陷,称为髂窝,髂窝的下界有弓形的骨嵴称为弓状线,后部内侧骨面上有耳朵形的粗糙关节面称为耳状面,其后上方的粗糙隆起称为髂粗隆。

髂骨翼外面称为臀面,为三块臀肌的附着点。

②坐骨构成髋骨的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

坐骨体形成髋臼的后下部,其后缘有一尖锐突起,称为坐骨棘。

棘的下方有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

坐骨体后下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支结合。

坐骨体后下方的粗糙隆起称为坐骨结节,坐位时将承受体重,是坐骨最底部,可在体表触扪到。

③耻骨构成髋骨的前下部,分为耻骨体、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三部分。

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

耻骨体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形成耻骨下支。

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上缘有一突起,称为耻骨结节。

耻骨前内侧的长卵圆形粗糙面,称为耻骨联合面。

(2)股骨(图2-3-7)①是人体中最长、最粗的长骨,形似拐杖,其长度约占人身高的1/4左右,分为“一体两端”。

②上端:有一球形的股骨头,头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称为股骨头凹,头下方外侧缩细的部分,称为股骨颈。

股骨颈与股骨体连结处有两个突起,外上方的突起较大称为大转子;内下方的突起较小称为小转子。

大、小转子之间,前面有不明显的转子间线,后面有明显的转子间嵴。

③股骨体: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图2-3-7 股骨凸。

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嵴称为粗线。

粗线分叉形成内侧唇和外侧唇,其向上外延续于粗糙的臀肌粗隆;向下延续至股骨下端时,二线间的骨面为腘面。

④下端:股骨下端有左右膨大并向后突出的内侧髁和外侧髁。

内、外侧髁的前方关节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后部两髁之间的深窝为髁间窝,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

(3)髌骨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为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

其前面粗糙,后面光滑,与股骨的髌面相关节,髌骨后关节面中部隆起,两边略凹,内侧小外侧大。

依其上下、前后和内外侧的差异,可以判断其侧别和位置。

(4)胫骨(图2-3-8)①为三棱柱状粗大长骨,位于小腿内侧,分为“一体两端”。

②上端:膨大,向内、外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

两髁之间有髁间隆起,两髁上面各有光滑的上关节面。

外侧髁后下方有一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

上端前面的粗糙隆起称为胫骨粗隆。

③胫骨体:外侧缘粗糙,形成较锐的骨间缘,其内缘平坦;其上2/3呈三棱柱状,下图2-3-8 胫骨和腓骨1/3近似圆柱形,两段交接处较细,胫骨骨折常发生在此处;胫骨后上方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

④下端:膨大,内侧的突起称为内踝,其外侧的关节面称为内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外侧有一三角形切迹,称为腓切迹;下端下面有一关节面,称为下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5)腓骨(图2-3-8)①细长呈管状,位于小腿外侧,不与股骨相关节,分为“一体两端”。

②上端:钝圆稍膨大,称为腓骨头,其内上方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

③腓骨体:呈三棱柱状,内侧缘锐利,称为骨间缘。

④下端:呈三角形膨大,称为外踝,其内侧有外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6)足骨(图2-3-9)由跗骨、跖骨和趾骨构成。

①跗骨属短骨,共有7块,分前、中、后三列,构成足的后部。

后列:由前上方的距骨和后下方的跟骨构成。

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为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的下方与跟骨相关节。

跟骨为最大的跗骨,后端膨大称为跟结节,前面与图2-3-9 足骨骰骨相关节。

中列:为足舟骨,位于距骨前面。

前列:由3块楔骨和骰骨构成,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骰骨。

②跖骨属长骨,共5块,相当于掌骨,但比掌骨长而粗,构成足的中部。

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每块跖骨从近侧到远侧可分为底、体和头。

③趾骨属长骨,共14块,比指骨短小,构成足的前部。

自内侧向外侧排列,分别是第1--5趾骨。

除拇趾为2节外,其他各趾均为3节,每节趾骨均分为趾骨底、体和头。

3. 下肢骨主要的体表标志:(1)髋骨:可触扪到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

(2)股骨:可触扪到大转子、外上髁和内上髁。

(3)髌骨:可触扪到前面。

(4)胫骨:可触扪到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体和内踝。

(5)腓骨:可触扪到腓骨头和外踝。

(6)足骨:可触扪到跟骨结节、除跟骨和距骨以外的全部足骨的背面。

(三)观察中轴骨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中轴骨,掌握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颅骨中轴骨椎骨胸骨肋骨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即如何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