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c34a3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00.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3. 食物的消化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中关于“食物的消化”的必备知识点可以归纳如下:一、食物消化的基本概念定义:食物在身体内被分解成细胞可以吸收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二、食物的消化过程1. 口腔阶段主要活动:大块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被磨碎并和唾液混合成食团。
唾液作用: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成麦芽糖,使食物在口中产生甜味。
2. 食道阶段功能: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通过吞咽活动将食团送入胃中。
3. 胃阶段主要活动:胃通过蠕动以及分泌胃液,将食团进一步消化成粥状的食糜。
胃液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和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使其更容易被小肠吸收。
4. 小肠阶段主要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食物在这里停留时间最长,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这里被分解和吸收。
辅助消化: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帮助分解脂肪和蛋白质。
5. 大肠阶段功能:大肠主要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形成粪便。
最终排出:粪便最终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三、消化器官及其功能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食道:输送食物到胃。
胃: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将食物分解成食糜。
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大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形成粪便。
四、健康饮食习惯与消化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可以减轻胃的负担,提高消化效率。
定时定量:合理安排饮食时间,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均衡饮食:摄入多样化的食物,确保获得全面的营养。
饮食卫生: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清洁度,避免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消化器官的功能,同时认识到健康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826bc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9.png)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持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水平)。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e9e0365f0e7cd18525361c.png)
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观察是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
3.观察可以通过感官进行(手-摸、眼-看、耳-听、舌-尝、鼻-闻),也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皮尺等)。
4.(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5.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第二节校园的树木1.观察一棵树的顺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4.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5.树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6.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树的相同和不同:相同: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空气;都有树干、树冠、树根;一般是多年生的……不同: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第三节大树和小草1.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植物根据茎的性质不同划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多,质地坚硬。
例如:乔木、灌木。
草本植物: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少,质地柔软。
例如:一年生-水稻、棉花,二年生-白菜落、萝卜、冬小麦等。
3.大树和小草不同点: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共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第四节水生植物1.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c84a7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1.png)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火焰 灯帽瓶塞 玻璃瓶 酒精 灯芯(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
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
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5)当坏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6)冰在融化辻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変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2)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82824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d.png)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目录1. 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2.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3.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4.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5.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知识点一:物体的三种状态物体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物质密度大,形状不易改变。
例如:石头、木块等。
- 液态:物质密度较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水、果汁等。
- 气态:物质密度非常小,形状可改变。
例如:空气、烟雾等。
知识点二:冰的融化和冰的凝固- 冰的融化:当温度升高时,冰会变成水。
这个过程叫做融化。
例如:冰袋中的冰块变成了水。
- 冰的凝固:当温度降低时,水会变成冰。
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将水放进冰箱里,水会变成冰。
知识点三:水的沸腾和水的凝固- 水的沸腾: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变成蒸汽,并冒出许多气泡,这个过程叫做沸腾。
- 水的凝固:当水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知识点四:空气的存在和测量- 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形的,人们不能直接看到它的存在。
但我们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例如:风、呼吸等。
- 空气的测量:可以通过气温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通过湿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知识点五:鱼的生活性- 温度对鱼的影响:鱼喜欢生活在水温较适宜的环境中,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鱼会生病或死亡。
- 水中的氧气:鱼需要呼吸氧气,它们通过鳃来吸收水中的氧气。
如果水中的氧气含量太低,鱼就会窒息。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c0306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0.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1. 多种多样的食物必备知识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中关于“多种多样的食物”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种类丰富性: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主食、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
常见食物:如米饭、馒头、面条、牛奶、炒白菜、土豆丝、牛肉、鱼肉、鸡肉等。
二、食物的分类按照来源分类:动物类食物:如牛奶、牛肉、鸡蛋、鸡肉、鱼肉等。
植物类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土豆丝、炒白菜等。
其他分类方式:还可以根据食物的加工方式、营养成分等进行分类。
三、食物的生产过程以大米为例: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包括育秧、插秧、稻谷成熟、收割稻谷、晒稻谷、加工成大米、做成米饭等步骤。
其他食物:如馒头,其生产过程包括播种、麦苗生长、麦子成熟、收割麦子、晒麦子、加工成面粉、做成馒头等。
四、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营养成分:食物中主要包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等。
具体食物举例: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花生、芝麻、肥肉、核桃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瘦肉、鱼虾、鸡蛋、豆制品等。
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瓜果和蔬菜,如西瓜、冬瓜、苹果、葡萄、白菜、萝卜等。
含钙丰富的食物: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
含铁丰富的食物:猪肝、瘦肉、菠菜等。
含碘丰富的食物:海带、紫菜等。
五、食物的营养价值能量提供:脂肪和淀粉为身体提供能量。
身体组成: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其他作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各自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六、食物检测与识别碘酒检测淀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其他检测方法:如含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烧焦味)。
七、健康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注意荤素搭配,每天吃适当的蔬菜和水果,以获得全面营养。
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吃不干净、过了保质期的食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5cf4b60b1c59eef9c7b443.png)
第一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④ 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 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6d62fe4028915f804dc291.png)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30065a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8.png)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旳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旳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旳过程。
2、我们熟悉旳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旳新生命, 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裔。
不一样植物旳种子, 它们旳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性各不相似。
但种子旳里面是相似旳, 均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 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旳环节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 1.要挑选那些饱满旳、没有受过伤旳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旳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旳小坑后再用土盖上, 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旳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 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旳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旳变化过程呢?(1)在透明玻璃杯旳内壁垫几层纸巾, 装进某些土壤, 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旳中间(不一样旳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 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测、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旳观测活动, 要做好管理、观测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测, 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 再长茎和叶。
植物旳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旳生长速度较快。
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旳作用: 1、吸取土壤中旳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通过科学家数年旳研究, 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 满足植物生长旳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植物旳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旳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托阳光提供旳能量, 运用二氧化碳和水, 制造出养料, 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2.在制造养料旳同步, 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旳氧气。
13、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花要通过花开花谢旳过程, 花凋落后成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旳一部分发育而成旳;果实中有种子。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546bcd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6.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6.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9.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0.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枝摇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11.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晴: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2.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13.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制作简易雨量器,需要准备平底直筒的透明杯子、透明塑料尺、双面胶等。
15.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16.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17.防范暴雨的方法:①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②在房屋门口或地下是出入口放置挡水板或沙袋③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f07c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9.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蒸气是气态,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肉眼看不到,摸不到,重量比较轻,并且可以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
3.水雾是液态,是由无数的小液滴组成的,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可以触摸到,重量比水蒸气重,且不能被压缩,有固定的体积。
4.水和水蒸气它们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并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物质,都占据了空间,有一定的重量。
5.水每时每刻都在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水的蒸发。
水蒸发时会吸热。
不同的液体蒸发的速度不一样。
6.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7.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8.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9.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100℃开始沸腾逐渐汽化,水沸腾后的变化是从液态变成气态,变化属于汽化现象。
10.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11.水在0℃时会结冰,从液态变为了固态。
水在变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会下降,速胀大。
12.酒精灯使用时,要注意加热时要用外焰,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13.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14.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15.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16.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17.测量水温的要注意:(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8.水和冰都是由同一种物质h2o组成,都是无色无味的物体。
19.水和冰的存在的形态不同,水是液态,而冰是固态,密度不同,水是1g/cm3,冰是0.9g/cm。
三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2a89a56137ee06eff9188c.png)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1、正确使用温度计:①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液泡浸没在水中,不碰杯壁和杯底;②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数,读数的时候视线平视。
2、认识酒精灯(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按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焰心>内焰>焰心。
(2)注意事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熄灭的时候要用灯帽,盖两次;不能用嘴吹灭。
二、水的三态(1)水的蒸发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环境越干燥,蒸发越快。
③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时可以凝结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2)水的沸腾①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是在100℃沸腾的。
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变,同时沸腾时,会中会冒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①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②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③水结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
水结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会浮在水面上。
④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⑤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温度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⑥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4)水的三态变化。
(1)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2)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三、水的溶解①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不能溶解沙子②同样的水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不同的,相同条件下,水能溶解食盐的量比小苏打大。
③做溶解实验时,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食盐或小苏打,一份溶解了才能加下一份,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2020年新版青岛出版社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0年新版青岛出版社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9d2103312b3169a451a4a2.png)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1、动物的四肢1、猫行走时声音很小,猫足有两种形态:爪子和肉垫。
爪子的作用:捕食、搏斗、爬树。
肉垫的作用:消音、缓冲、防滑。
2.动物四肢的特点:猴子(猩猩)):前肢发达,长而粗壮,便于攀援,在树之间来回移动。
青蛙:后肢粗壮,便于跳跃、捕食和逃跑,足上有蹼,利于游泳。
鳄鱼:四肢粗短有力,有蹼,利于陆地爬行,划水游泳。
海龟:四肢演变成鳍状,便于游泳划水。
马:四肢均匀健壮,利于奔跑。
袋鼠:后肢粗壮,跳跃力强,便于捕食、逃跑。
3、骆驼的脚掌有利于在沙漠中行走因为:脚掌扁平宽大,只有两趾,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行走自如,不易下陷。
2.动物的皮肤1.鳄鱼的皮肤表面长有鳞片,刺猬的皮肤上长着刺儿,大象的皮肤非常粗糙。
动物的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等。
2.鱼皮肤的特点:表面有粘液,很滑。
有鱼鳞,保护身体。
鳞片和黏液有减小水的阻力的作用。
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不易被发现,起保护作用。
有侧线,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变化。
3、侧线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鱼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4.鸭子羽毛:防水。
河马:不能长时间离开水,皮肤会干裂。
海豚:皮肤减少水的阻力。
变色龙:改变肤色,融入环境,保护自己。
5、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长毛,这些长毛是中空的,无色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白色,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
实验名称: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模拟鱼的身体),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有助于鱼的生存。
2、动物的翅膀1、海燕能在暴风雨中飞翔,信天翁能在天空中滑翔,动物的翅膀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2、鸟的羽毛排列紧密,整齐。
羽毛中空,很轻。
羽毛防水。
帮助鸟类感知环境,减小飞行阻力。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8685793c1ec5da50e270b9.png)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我看到了什么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看、听、摸、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校园的树木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5、记录的方法有:画简图、文字记录、打比方、作比较、做标本。
三、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4、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
它是一年生植物。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四、水生植物1、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3、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4、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膨大部分的气囊充满空气。
6、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五、植物的叶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2、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4、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5、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完整生命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66d86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3.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4d3f23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0.png)
三上科学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为100℃,并且不再发生变化。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5.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6.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冰。
7.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10.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11.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12.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1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14.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5.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18.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19.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将纸折叠或者撕扯,改变的是它们的状态。
20.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凹进去的部分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距离会变得更小。
3.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baf8e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f.png)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本文将介绍第一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相关内容。
1. 自然和人工物体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区分自然物和人工物。
自然物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体,如石头、树木和动物。
而人工物是由人类制造的物体,如房屋、书桌和玩具。
我们将通过观察、辨别和分类不同物体来理解它们的差异。
2. 物体的颜色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科学探索的一部分。
我们将学习到颜色是由物体反射或吸收光的不同波长而产生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我们可以理解到光线是如何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
3. 光的传播方式我们将研究光的传播方式。
光可以直线传播,但当遇到障碍物时也可以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
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物质中的行为。
4. 声音的传播方式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物体。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声音如何在不同媒介中传播、反射和吸收。
5. 太阳和月亮我们将研究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四季的变化。
我们还将探索月亮的形状、月相的变化以及月食的原因。
6. 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这个单元也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我们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同时,我们也将认识一些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
7. 水和天气水和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将研究水的特性、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了解天气的形成原因、天气图象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加深对自然界不同现象的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观察和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
同时,这些知识也为我们将来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各课复习知识点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就是( ) (1)带着目的去看。
(2)有目的的看并记录。
(3)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3.(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4、在观察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
5.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办法。
6.观察大树的粗细可以用( B )
B卷尺
7.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树干)(树瘤)(叶片)(果实)(蚂蚁等小动物)(小鸟)(鸟巢)(藤蔓)(苔藓)(树下的草丛及落叶)等。
二、校园的树木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2、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3、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
4、(看)、(听)、(摸)、(闻)、(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树的相同之处: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都有树冠、树干、树根。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树皮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三、大树和小草
1.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2. 在校园里、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3画出狗尾草
4像樟树的茎一样的茎是(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是(草质茎)。
5.树是(木本植物),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6.草是(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等。
7、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柔软的植物。
木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发达,茎坚硬,多年生的植物。
8、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不同点: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
9、一年生: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果后
枯死的植物。
多年生:能生活两年以上的植物。
10、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四、《水生植物》
1.植物按生存环境的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种。
2.常见的陆生植物有(樟树)、(狗尾草)、(水杉)、(松树)、(枫树)、(向日葵)、(菊花)等
3.水生植物有:金鱼藻、水葫芦、浮萍、水花生、荷花等。
4、水生植物分三类,植株全部沉没于水中,叫沉水植物,如金鱼藻。
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浮萍。
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为挺水植物,如水花生。
5.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叶柄中部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里面充满空气,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6.分别画出水葫芦和金鱼藻
7、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相同点:(1)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营养;(3)有茎、叶;(4)有生命,会繁殖后代,会死亡。
不同点:水葫芦是浮水植物,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等。
金鱼藻是沉水植物。
8.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相同点:1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2有(根)、
(茎)、(叶);3都会(繁殖后代)会(死亡),寿命(短);4都是(草本植物)。
不同点:水葫芦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能浮在水面上。
狗尾草长在土壤里,植株矮小,茎细,较软,会开花结果,有种子,有毛茸茸的果实串。
五、《植物的叶》
1、树叶的特征表现在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方面。
2、判断同一种叶的依据:形状是否相同。
3、一片完整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
叶片上的(叶脉)对叶片起支撑作用,是传递营养和水分的通道。
4、新鲜叶与落叶的本质区别在于:生命活力不同。
新鲜叶是活的,落叶已经完成生命历程,是死的。
5、春天是树发芽长叶子的季节,落叶的季节在秋天。
6、常见的叶的形状有心形、卵形、针形、披针形、扇形、掌形等。
7、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完成了叶的一生。
8、秋天到来的时候,许多树的叶子都开始变黄,慢慢地脱落下来。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它们的叶也有生长,衰老,死亡的完整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方面。
2、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3、我们一般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4.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树叶也是有生的。
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5、大树在一年四季中是如何变化的?
大树春季发芽,慢慢长出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逐渐变黄并开始脱落;冬季树叶飘落,只留光秃秃的树傲立风中。
6、植物叶子的生长方式有互生、对生、轮生。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植物按生存环境的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种。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营养。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营养、土壤。
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营养。
2、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长根)、(新芽出土) (子叶张开) 、(真叶长出成幼苗)、(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3、植物在秋冬季节有哪些变化:(1)一年生的植株会枯萎死亡;(2)落叶树的叶子渐渐变黄、变红,并掉落下来,常绿树几乎不变;(3)一些植物在秋季有开始生长、开花;(4)一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
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四个阶段。
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6、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7、从植物的一生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植物都有生命周期(2)植物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
资料库
一、植物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
1.用种子繁殖后代。
如:桃树,小麦,狗尾草等。
2用自己散发的孢子进行繁殖.如: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2、用地下茎繁殖。
如:马铃薯、大蒜等。
3、用根繁殖后代。
如:蒲公英、甘薯等。
4、用叶繁殖后代。
如:秋海棠、茶花等
5.用茎繁殖后代。
如:插柳。
二.令人惊奇的植物
1.会结面包的树是(面包树),
2、植物中寿命最长的龙血树,
3、会捕虫的植物是猪笼草,
4、世界上最大的花是大王花。
三、常见的叶的形状有哪些?
1针形(松)、 2扇形(银杏)、 3卵形(马齿苋)、
4椭圆形(杜鹃)、 5披针形(柳)、 6心形(紫荆)、
7线性(小麦)、 8管形(葱)、 9马褂形(鹅掌楸)。
四、水生植物的类型:
1如金鱼藻全株沉于水中叫沉水植物,
2如水葫芦的植株的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3如水花生的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叫挺水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