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沉管隧道工程发展现状研究
国内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
国内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一、引言隧道支护是隧道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隧道工程的不断发展,隧道支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出发,探讨隧道支护研究的现状,以期为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隧道支护研究概况2.1 国内隧道支护技术发展历程国内隧道支护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当时的隧道支护主要依赖于人工喷射混凝土、铁筋混凝土衬砌等传统方法。
随着施工技术的先进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国内开始引进国外的隧道支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2.2 国内隧道支护研究重点领域在国内,隧道支护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隧道支护结构优化研究:–优化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提高施工效率和结构强度;–探索新型材料在隧道支护中的应用;–研究隧道支护结构的可持续性。
2.隧道围岩力学行为研究:–分析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预测围岩失稳的风险;–研究围岩变形与结构变形的耦合机制;–探索隧道围岩支护的新方法和技术。
3.隧道开挖与地下水关系研究:–研究隧道开挖对地下水位和水流的影响;–分析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探索隧道开挖与地下水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
4.隧道支护监测技术研究:–研究隧道支护结构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分析监测数据,评估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性;–探索集成化监测系统的应用。
三、国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3.1 国外隧道支护技术发展概述国外隧道支护技术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在国外,隧道支护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隧道掘进机的应用:–引进国外先进隧道掘进机技术,提高隧道施工效率;–探索隧道掘进机与隧道支护结构的配合使用。
2.新型隧道支护材料的研发:–研究新型隧道衬砌材料,提高支护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开发具有自愈性能的隧道支护材料。
3.隧道施工过程的模拟与优化:–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隧道施工过程,预测变形和失稳的风险;–优化施工参数,减少对围岩的破坏。
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隧道及地下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的建筑技术、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首先,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隧道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建设中的隧道数量日益增多,隧道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我国在隧道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如盾构机技术、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等。
此外,国内还在隧道防火、防水、防灾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高了隧道的安全性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得到了重视,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工程日渐增多。
总体而言,国内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相对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
这些国家在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建设中广泛应用了隧道工程,建设了很多世界上著名的隧道,如英法海底隧道、日本海底隧道等。
此外,这些国家在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在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这些国家也做得非常好,各种地下设施应用广泛,如地下商业中心、地下水库等。
总体而言,国际上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水平较高,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最后,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方面,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对施工企业和工人的技能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人才储备是一大问题。
另一方面,隧道工程涉及到土木工程、力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对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投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隧道及地下工程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的建筑技术、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国内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德国隧道工程施工现状(3篇)
第1篇1. 项目背景费马恩带隧道项目位于丹麦洛兰岛和德国费马恩岛之间,全长18公里。
该项目旨在连接德国与丹麦,缩短汉堡到哥本哈根的火车旅行时间,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 项目规模费马恩带隧道项目总投资约为86亿美元,其中隧道主体部分采用沉管隧道形式,全长18.1公里,包括79个标准管节和10个特殊管节。
隧道主体部分沉管管段总长为17.6公里,管节宽度40米,深度40米。
3. 项目意义费马恩带隧道项目是欧洲最大、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对丹麦、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项目建成后,从汉堡到哥本哈根的火车旅行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30分钟,大大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4. 项目进展费马恩带隧道项目于2012年开始采购工作,2013年首次向德国提交了环境规划申请。
2015年,项目正式开工,预计于2027年完工。
项目已完成开工仪式,目前正处于施工阶段。
5. 隧道结构费马恩带隧道采用沉管隧道形式,两端建设明挖隧道,将隧道与门户连接起来。
隧道主体部分沉管管段由79个标准管节和10个特殊管节组成,标准管节设有两条车辆行道与两条轨交行道,车行道之间设置通道,用于通风、管线安置和逃生。
6. 项目影响费马恩带隧道项目建成后,每天可容纳70列货运列车和38列客运列车。
火车旅行预计需要7分钟,汽车旅行将需要10分钟。
该项目将极大地促进德国和丹麦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区域竞争力。
7. 环保措施费马恩带隧道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污染,确保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费马恩带隧道项目是德国和丹麦之间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预计将在2027年完工,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便利。
第2篇德国作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技术的佼佼者,其隧道工程施工现状一直备受关注。
德国隧道工程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于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很高的声誉。
浅谈沉管隧道工程技术发展
浅谈沉管隧道工程技术发展摘要:随着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沉管隧道的建设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工程建设规模、难度日趋增大。
本文以国内外几条代表性的工程为例,重点展示节段式管节、工厂化干坞、碎石管段基础、长距离管段沉放对接几方面关键技术的发展,为今后复杂环境下沉管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沉管隧道;管段;节段;工厂化干坞;碎石基础;沉放对接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江跨海通道的需求越来越大。
越江跨海的通道通常采用桥梁、隧道两种方式,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海上运输轮舶吨位的迅猛发展,桥梁建设的条件越来越苛刻,水下隧道的建设取得的飞越式的发展。
目前修建水下隧道的方法有:矿山法、盾构法、围堰明挖法和沉管法。
沉管法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下隧道修建工法,凭借其埋深浅、断面大、防水效果好等优势,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沉管隧道的建设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2 沉管隧道的发展历史2.1国外1910年美国在跨越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底特律(Detroit)河修建的第一条单层钢壳沉管双线铁路隧道,目前美国已修建沉管隧道26座,世界排名第一,其中大部分以钢壳沉管隧道形式为主。
1941年荷兰在鹿特丹马斯河下建造了第一条矩形混凝土沉管隧道,开创了矩形混凝土沉管新纪元,到目前为止,欧洲已修建了20多座沉管隧道,绝大部分采用矩型钢筋混凝土管段1944年日本在大阪庵治河下首次采用沉管法修建了一条单层钢壳箱形断面公路隧道,之后采用钢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修建了20多座沉管隧道。
2.2 国内我国修建沉管隧道起步较晚,1972年在香港首次采用单层钢壳眼镜形结构形式建成跨越维多利亚港的红磡隧道,之后香港共修建了5座沉管隧道。
台湾在1984年修建了下穿高雄港的公路沉管隧道。
1993年在广州珠江修建了首座公铁合建沉管隧道,之后又陆续建成了1996年宁波甬江公路隧道、2002年宁波常洪公路隧道、2003年上海外环路公路隧道、2010年广州仑头隧道、官洲隧道。
国外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国外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一、施工方法1. 地面隧道施工:地面隧道是在地表以下开挖的隧道,施工方法主要有盾构法、顶管法和开挖法。
盾构法适用于软土、泥土、黏土和砂土等地质条件,通过盾构机在地下推进,随着盾构机推进,同时进行掘进和支护;顶管法适用于短距离、小直径的地面隧道,通过顶管机在地下推进,同时进行管片的铺设和支护;开挖法适用于岩石地层,通过机械化开挖和手工支护进行隧道施工。
2. 地下隧道施工:地下隧道是在地下挖掘的隧道,施工方法主要有均质地盘法、涌水地盘法和不均匀地盘法。
均质地盘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通过机械化开挖和支护进行隧道施工;涌水地盘法适用于岩溶地质条件,通过涌水处理技术和支护技术进行隧道施工;不均匀地盘法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通过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技术进行隧道施工。
3. 水下隧道施工:水下隧道是在水下挖掘的隧道,施工方法主要有沉管法、水下隧道机械法和潜水挖掘法。
沉管法适用于深水区域,通过浮船和起重机将沉管吊装至水下,并通过各种方法将沉管连接成一条完整的隧道;水下隧道机械法适用于浅水区域,通过水下挖掘机械进行隧道施工;潜水挖掘法适用于水深较浅的区域,潜水工人通过潜水装备进行隧道施工。
二、设备技术1. 盾构机:盾构机是地下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机械设备,主要分为土压式盾构机、泥水平衡盾构机、岩石盾构机和混合土压盾构机。
盾构机在隧道施工中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隧道类型的施工要求。
2. 涌水处理技术: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会对隧道施工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涌水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涌水处理技术包括地下水抽采、隧道封闭、涌水体处理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地下水的涌出,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支护技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条件多变,需要采取不同的支护技术进行支护。
支护技术包括地锚、钢拱架、混凝土衬砌等方法,能够有效加固隧道围岩,保证隧道的安全。
4. 潜水装备:水下隧道施工需要潜水工人进行作业,潜水装备是保障潜水工人安全的重要设备。
国外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地质工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和环保性的要求,各国在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简要介绍国外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一、隧道工程设计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
通过CAD技术,设计师可以快速、准确地绘制隧道工程的平面图、剖面图和三维模型,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同时,CAE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隧道工程的受力、变形、稳定性等指标,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隧道工程施工技术1. 钻爆法钻爆法是隧道工程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国外发达国家在钻爆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钻孔精度、爆破设计和施工自动化等方面。
高精度钻孔设备和高性能炸药的使用,使得隧道工程施工更加高效、安全。
2. 隧道掘进机(TBM)隧道掘进机是一种全机械化隧道施工设备,具有较高的施工速度和质量。
国外发达国家在TBM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发出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的TBM设备。
此外,通过对TBM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实现了隧道工程施工的智能化和高效性。
3. 地下连续墙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是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层和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工程施工方法。
国外发达国家在地下连续墙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采用多台大型连续墙施工设备进行高效施工,以及采用预制钢筋笼和混凝土浇筑技术,提高地下连续墙的质量和施工速度。
4. 衬砌施工技术隧道衬砌是保证隧道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结构。
国外发达国家在衬砌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如采用预制混凝土衬砌块和现场拼装技术,提高衬砌施工速度和质量。
同时,通过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和纤维增强材料,提高了衬砌的抗裂、抗渗和耐久性。
三、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技术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沉管隧道抗震研究现状综述
沉管隧道抗震研究现状综述作者:谭家麒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8期摘要:沉管隧道逐渐成为了水下隧道施工方式的最优方案。
但沉管隧道和所有基础建设一样,都必须经受住地震的考验。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沉管隧道抗震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水底隧道;沉管隧道;抗震研究一、前言沉管隧道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地受到地震的影响。
沉管结构如果由于地震受到严重的破坏,将会带来毁灭性的损失。
因此,沉管隧道结构在对抗地震破坏的设计要求,已经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综述了针对沉管隧道抗震研究的现状,希望对今后关于沉管隧道抗震研究工作有借鉴作用。
沉管隧道地震效应反应特点二、沉管隧道抗震现状针对沉管隧道这一特殊结构,借鉴陈庆,项宗方[1]先前所研究的内容,对于沉管隧道抗震的方法主要有:观测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法。
(一)观测法观测法是在发生地震后,通过对管体的变形特征和对其动力特性进行实测后得出的响应特性。
其包含了震害的调查和地震的监测。
但由于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时因素太多,以及条件的限制,所以对于这方面的资料是有限的。
对地震的监测可以在发生地震时,得到沉管结构的动力响应过程。
(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分为波动法和结构动力学法。
1)波动法波动法是在求解波动方程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而不单独以荷载为对象进行分析,来求得其应力场与波动场。
高广运[2]等采用大弧假定,得出了半空间隧道和衬砌中散射波在P波作用下的级数表达式。
波动法通常用于分析平面问题,当地震波频率过高以及易受到干扰时,其应用会受到限制。
2)结构动力学法结构动力学法是假定土体介质中的波动场不会受到结构的影响,用弹簧和阻尼罐替代土体介质的作用,对沉管结构施加相互作用力,将其视为主要对象求解其地震动力反应。
此方法的重点是要求出土体介质的阻尼常数和弹性常数。
董云、楼梦麟[3]针对港珠澳超长沉管隧道通过时域数值计算,讨论了考虑地震输入荷载影响时Rayleigh阻尼系数的选择方法以及其比例系数的确定。
(完整版)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
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概述为了跨越江河的阻隔,人们除了修建各种各样的桥梁来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 , 同时也修建了许多的跨海湾、海峡、大江河的水下隧道. 沉埋管节法 (简称沉管法 ) , 也称预制管节沉放法是在干船坞内或大型驳船上先预制钢筋混凝土管节或全钢管节 , 然后浮运到指定的水域 ,再下水沉埋到设计位置固定,建成需要的过江隧道或大型水下空间。
这种修建隧道的技术因其显著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1 隧道—- 地下空间的开发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出行必然要求交通和运输系统不断增加和完善 ,由此而来,引起了跨越江河和海湾 (峡)的问题。
水下隧道因能很好地解决水域的跨越问题 , 同时又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解决了大面积水域的航运问题等 , 使得大江大河上修建的大型水下隧道工程数量逐日增多。
但水下隧道方式因为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随着修建水下隧道的一些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隧道已逐渐成为了工程界普遍认同的跨越航运繁忙河道的第一选择 ,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掌握了建设水下隧道的全部技术,加快发展水下隧道的时机趋于成熟。
与桥梁方案相比,采用隧道越江 (海 ) 的主要优点有:( 1)全天候运营。
( 2) 对航运、航空无干扰( 3)隧道线路短 , 可快速过江(海 ) , 且两岸拆迁少。
( 4)保持原有生态和自然环境不变( 5)抗地震能力好。
( 6) 防战能力强。
( 7) 多用途,易维护,造价相对降低。
在我国,越江隧道的优越性也逐渐得到认同 ,在内河航运水道上发展水下隧道建设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以桥梁或隧道跨越江河各有优缺点,在规划跨越江河的通道时,应该对两者进行认真的比选。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江隧道的优越性将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 并必将促进大型水下隧道工程的建设,从而推动中国水下隧道建设技术的大发展。
2 沉管法用于隧道建设目前修建水下隧道有以下几种施工方法: 矿山法、盾构法、围堰明挖法、沉埋管节法(简称沉管法)、暗挖法、气压沉箱法、顶推法等。
2024年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是近年来全球工程建设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日益密集,海底隧道作为连接陆地之间最有效的交通通道之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本文将综合分析当前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和主要参与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主要参与方包括政府部门、建筑工程公司、设计研究院和相关设备供应商等。
以中国、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为代表的国家在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的开发和应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1.技术创新: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正面临着技术创新的浪潮。
随着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和建筑设计等领域的突破,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的发展。
2.环保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背景下,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将不断追求环保可持续发展。
采用低碳、节能、环保的工程建设方式和材料,成为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全球市场对海底隧道工程建筑需求的增加,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各国建筑公司和设计院瞄准市场机会,推出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工程方案,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4.地下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海底隧道作为地下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地铁、城市隧道等相互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
这将进一步推动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的发展。
三、市场挑战和风险1.工程技术难度大:由于海底隧道建设环境的特殊性,其建设难度较大。
如何应对海底水压、水文地质等工程风险,是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2.建设成本高昂:由于海底隧道建设对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导致其建设成本较高。
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是海底隧道工程建筑市场需要解决的难题。
3.环保问题:海底隧道工程建筑涉及到水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任何一项工程活动都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一、概述各领域隧道总数与总长度迅速增长: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
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隧道工程,如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等,已经顺利完工同时,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汉济渭输水隧洞等重大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
技术上取得许多突破:在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使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发展成果为我国未来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1. 简要介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重要性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隧道和地下工程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
它们可以缩短行车距离,提高行车效率,并增加行车安全性。
隧道和地下工程还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能源等领域的开发与利用,如地下水库、地下水处理厂、地下油气储存库等。
这些工程不仅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还能够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隧道及地下工程在改善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近两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背景近两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背景主要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科技创新的持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和城市化进程的双重驱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作为连接城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隧道及地下工程在交通、水利、能源等多个领域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交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需求持续增长,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化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沉管隧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沉管隧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发布时间:2021-12-28T06:12:41.461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9月第25期作者:彭斌[导读] 近年来,沉管隧道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情况彭斌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55摘要:近年来,沉管隧道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的应用能力,文章对国内外沉管隧道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南昌红谷沉管隧道工程中关键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这将对沉管隧道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对我国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沉管隧道;现状分析;技术;发展1.引言沉管法[1]是指在大型驳船上或干坞内先预制管段,再浮运至指定位置下沉对接固定,从而建成水下构筑物或过江隧道的施工工法。
沉管法自1910年在美国首次应用以来,工程届相继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使沉管隧道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配套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2]。
本文结合国内外已完工的沉管隧道工程,分析和论述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更好的了解国内外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现状,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沉管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沉管隧道技术现状分析2.1沉管隧道长度2017年之前,美国的旧金山海湾地铁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沉管隧道,全长5825m,由111节管段组成;公路沉管隧道最长的是瑞典的厄勒海峡隧道,全长3560m,由20节管段组成。
至此之后,中国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便打破了已有公路沉管隧道长度不到4km的极限,沉管段长约5664m,由33节管段组成。
此外,在建的深中通道沉管段长度为5035m,由32节管段组成,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长度排名第二的沉管隧道工程。
2.2沉管隧道结构形式沉管隧道主要分为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沉管隧道,其中混凝土沉管隧道纵向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节段式两种基本形式。
隧道工程施工现状论文
隧道工程施工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施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一、隧道工程施工现状1. 工程规模及难度不断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隧道工程的规模和难度也在逐年增大。
目前,我国隧道工程已广泛应用于地铁、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等领域,且逐渐向深山、海域、城市中心等地区延伸。
此外,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长距离、大直径、高难度隧道工程逐渐成为常态。
2.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隧道施工设备和技术。
例如,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泥水平衡盾构机、钻爆法施工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隧道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施工风险。
3. 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国政府及企业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
同时,隧道工程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力求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4. 安全管理日益加强隧道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隐患较多。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隧道工程的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安全法规,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此外,隧道工程施工中还采用了许多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和技术,如瓦斯监测仪、地震监测仪、隧道监控系统等,有效降低了施工事故的发生率。
二、隧道工程施工发展趋势1. 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发展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隧道工程施工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例如,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施工方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隧道工程的施工效率等。
2. 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如节能减排、环保材料、水资源循环利用等。
国内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
国内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一、前言隧道工程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支护技术是隧道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国内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内隧道支护研究现状1. 隧道支护材料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隧道支护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主要采用的材料有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板和锚杆等。
其中,混凝土是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其优点在于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缺点在于强度低、易开裂;而钢筋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但施工较为复杂。
此外,钢板和锚杆也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支护中。
2.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围岩稳定性是影响隧道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学者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等手段对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例如,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模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和破坏情况,从而为隧道支护提供科学依据。
3.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是保证隧道安全稳定的关键。
国内学者通过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不同类型的隧道支护结构进行了研究。
例如,在钢筋混凝土衬砌的设计中,学者们通过探讨不同衬砌厚度、钢筋布置方式等因素对于衬砌强度和韧性的影响,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国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1.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国外学者在围岩稳定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例如,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如山区、高原等地区,学者们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等手段对于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2. 隧道支护材料的研究国外学者在隧道支护材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在钢板支护领域,学者们通过对不同类型钢板的强度、韧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3.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国外学者在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例如,在隧道衬砌设计中,学者们通过对不同类型衬砌材料的强度、韧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为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国内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的比较1.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围岩稳定性分析方面还有所欠缺。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优秀范文五篇)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1.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发展现状1.1.1城市地下管廊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城市地下空间不断被开发,综合管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
我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是1958年在北京市某广场下建设约1.3km的综合管道,断面为方形,宽3.5~5.0m,高2.3~3.0m,埋深7.0~8.0m。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在上海动工兴建。
被称之为宝钢生命线的电缆干线和支干管线大部分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埋设在地面以下5~13米。
1978年,大同市在新建道路交叉口以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沟内设置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污水管道。
1985年,北京市建设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综合管廊,其中容纳服务于2栋公寓大楼、1栋商业大楼、1栋办公楼的公用管线,管廊内有电力、通讯、供热管。
1988年,天津新客站工程为穿越7股铁路线路建设了一条约为50m的地下综合管廊,内设雨水管道、给水管道及动力控制线。
1991年,济南3号矿井工业场地地下综合管廊开始建设,至1993年底共完成1806m。
1994年,上海开始建设浦东新区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
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南北两侧人行道下,西起浦东南路,东至金桥路,全长11.125km。
沟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横断面形状为矩形,由电力室和燃气室两部分组成。
电力室中央敷设给水管道,两侧设有支架,分别设电力和通讯电缆;燃气室为单独一空室,内敷设燃气管道。
地下综合管廊还配备各种各样安全设施,有排水、通风、照明、通信广播、闭路电视监控、火灾检测报警、可燃气体检测报警、氧气检测、中央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
1997年,连云港建造西大堤地下综合管廊。
断面为梯形,构体北侧为挡浪板,南侧靠内海,设宽为40m的防撞墩,沟内高为1.5~1.7m,宽为1.7~2.4m,内设给水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电缆。
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1
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法国、英国、瑞士、奥地利、挪威、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1世纪已建成一批特长隧道,还有许多特长隧道在建设或在规划中.21世纪前10年中,我国将有总长155km 以上的公路隧道要投入建设,3km以上的特长隧道有数十座.在建和拟建的铁路中隧道含量很大,特长隧道数量很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将投入巨资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厦门将建一个可以全天候进出厦门岛的海底隧道’ 广东计划在深圳与珠海间建设一条30多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还有拟建的6大跨海隧道’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铁路、公路隧道有95 00余座,总延长5200多公里;在建的铁路、公路隧道项目也很多,单是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隧道就有十多座;输水输气的隧道工程规模也很大;有已建成的和在建的LPG储油储气工程;已通车的城市地铁隧道总延长有200多公里;下穿江河及湖泊的各类用途的隧道已有十多条; 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上我们有了较大的进步,克服了许多不良地质难题,甚至在地质禁区也能成功地建成隧道,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法技术。
更可贵的是有了相当数量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管理技术骨干和专业设计、施工队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中所存在的间题和不足,尤其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运用程度和建设管理水平上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譬如工程决策缺乏长远的和全面的考虑,缺少环境保护和工程经济的合理比较;产业化程度低,施工机具、设备和建筑材料品种稀少、品质低劣;大型施工专用设备如盾构机、TBM掘进机、液压凿岩台车及其关键配件等仍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建设管理十分落后,表现为工程质量水平不高,质量稳定性差,施工安全没有保证,人身事故率高;施工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尤其施工现场上较高素质的管理技术人才奇缺,施工机械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
这些与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1)我国交通隧道的建设有3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一是需修建的长隧道越来越多,长度越来越长;二是以隧道方式跨越江、河、湖、海水域的工程越来越多;三是城市隧道和地下铁道的建设将迎来高潮.3)在隧道施工技术方面,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钢钎大锤作业的施工方法,到80 年代推广应用“新奥法”, 20世纪末又引进了大型隧道掘进机(TBM),从液压凿岩台车的应用到隧道掘进机的引进,以及在地铁隧道和城市隧道中广泛采用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有些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4)在隧道施工中,较为广泛地采用“新奥法”原则的矿山法技术改进和发展方向是:提高开挖成洞速度;提高应变能力,降低工程成本;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条件和安全技术# 隧道掘进机和盾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隧道成型好、机械化强度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小等显著优点# 沉管隧道适用于水底地形平坦、水深及跨度不太大的情况,在我国也将逐渐得到应用.21世纪我国交通隧道的建设和隧道施工技术必将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
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沉管隧道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对沉管隧道特点的分析,针对琼州海峡的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提出铁路穿越琼州海峡的推荐方案-沉管隧道方案。
1沉管隧道的发展1.1国内外越海隧道工程建设和研究现状世界上由于海峡存在,陆地被分割,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两个区域,并造成交通障碍及文化差异。
连接海峡两岸主要有三种方式:轮渡、修建桥梁和修建隧道。
轮渡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不能直接连通,造成人员物资转运十分麻烦。
修建桥梁往往受跨度、水深的影响,且建成运营后也同样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而修建海峡隧道既可以穿越较大跨度直接连通海峡两岸,又可以在运营后很少手气象条件影响,能保持连续通行。
世界上已建成了许多海峡隧道,许多正在研究中。
日本关门海峡在本世纪40年代即用隧道连接,以后又建了桥梁,是世界是上最早的海峡隧道。
经过艰苦努力,日本于1988年建成了青函隧道,使本州——北海道之间实现了铁路运输。
英法海峡隧道从拿破仑时代(1800年)以来就曾两次开挖,但都停了下来。
1993年隧道全部贯通,投入运营。
1996年,丹麦大海峡隧道竣工,它把丹麦和欧洲本上连接起来,实现把瑞典和德国连成一体的计划,从而使欧洲范围内几乎都能陆路相通。
直布罗陀海峡通道从七十年代开始调查,西班牙及摩洛哥交换了协议,分别设立勘察机构,依靠自身力量和日本、英、法等协作进行勘察设计。
最初有桥梁及隧道两个方案,原定1990年内确立其中一个,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海峡水深300 m(从摩洛哥的丹吉尔向北的海上距离约28km,桥梁方案在技术上十分困难,还有政治因素。
现在方案初步确定为桥梁和隧道的组合方案,即在航道下用隧道,其余部分架浮桥通过。
这个海峡通道和仅是两个国家间的英法海峡通道相比,它将连接欧亚及非州两片大陆,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亚洲,计划的有日韩对马海峡隧道、台湾海峡隧道、马六甲海峡隧道、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隧道、宗谷海峡、间宫海峡通道。
国内隧道工程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隧道工程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隧道工程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介绍了我国现有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状况,并展望了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1. 我国遂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水利水电、市政、地下工程开发和利用等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十年来,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利水电隧洞、市政共同沟以及城市地铁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1. 1 交通类隧道交通隧道主要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及城市地下铁路工程,其中铁路隧道目前在数量、长度、设计及施工技术上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截止到2005年12月已建隧道6874座,4158km。
1949年以前664座156km,共7538座4314km。
长度大于5km的53座。
2006年在建的1758座,2164km。
即将开工的高速铁路隧道146座,184km。
规划建设客货共线铁路隧道2100km,10km以上隧道760km。
在建客运专线隧道有:武广222座172.152km广深24座32.016km郑西38座76.876km石太32座74.904km合武37座64.706km甬温59座88.115km温福59座149.423km福厦37座40.406km广珠4座4.172km10km以上的长大铁路隧道:秦岭隧道18.4km大瑶山隧道14.295km乌鞘岭隧道20.05km太行山隧道27.8km(在建)吕梁山隧道20.8km(在建双洞)东秦岭铁路隧道12.26km地铁工程目前仅有京、津、沪、穗四市约 80km正在运营 ,而在建工程则很多,目前上述四城市仍在继续扩建地铁,其中北京规划了20条线路共700km,上海规划了17条线路共450km,天津规划了4条线路共248km,广州规划了7条线路共206.5km,深圳规划了9条线路共254km。
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设
2. 运用超前支护和加固措施 减小或避免围岩变形;
计
理
念 3. 在离掌子面较短的距离支
护封闭以减小隧道变形。
Pianoro 隧道–C4R断面类型
Pianoro 隧道 – 掌子面加固阶段
Raticosa 隧道: 仰拱浇筑前总览
2.2 长大隧道施工理念
铁道部-铁建设[2007]102号文件《关于加强铁
断面分步开挖
同
工期
可以在设计阶段较准确地预测完成时间
设计阶段只能大概估计时间
点
设计、施工量 强调了预收敛量测和洞身的收敛量测、及时 测关系 反馈设计调整参数的动态设计
不进行预收敛量测,只对洞 身量测,属被动测量,动态设 计的及时性弱
适用范围
包括新奥法可以修建的及部分不可以修建的 没有ADECO RS工法应用范围
法 新意法特点:关注工作面超前核心围岩的稳定,并 隧 以此为基础对施工方法进行选择。
道
施 工
新意法适用条件:
(1)适用于低粘聚力的软弱地层; (2)大断面隧道开挖;
(3)用于浅埋隧道控制地面沉降;
(4)挤压地层的深埋隧道开挖。
在困难地质情况下采用新意法即岩土控制变形分析 法进行隧道设计基于以下基本原则:
理
2.2 长大隧道施工理念
挪 威
挪威法(NTM:Nonwegian Method of Tunneling): (1)采用Q系统评价围岩类别; (2)合理的支护参数
法 (3)高性能的支护材料(锚固支护+喷射钢纤维
隧 混凝土相结合)
道
施 工
挪威法特点:
(1)把一次支护作为永久衬砌; (2)只是在运营后,如果有涌水、冰霜等危害
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法国、英国、瑞士、奥地利、挪威、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1世纪已建成一批特长隧道,还有许多特长隧道在建设或在规划中.21世纪前10年中,我国将有总长155km以上的公路隧道要投入建设,3km以上的特长隧道有数十座.在建和拟建的铁路中隧道含量很大,特长隧道数量很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将投入巨资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厦门将建一个可以全天候进出厦门岛的海底隧道’ 广东计划在深圳与珠海间建设一条30多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还有拟建的6大跨海隧道’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铁路、公路隧道有95 00余座,总延长5200多公里;在建的铁路、公路隧道项目也很多,单是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隧道就有十多座;输水输气的隧道工程规模也很大;有已建成的和在建的LPG储油储气工程;已通车的城市地铁隧道总延长有200多公里;下穿江河及湖泊的各类用途的隧道已有十多条; 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上我们有了较大的进步,克服了许多不良地质难题,甚至在地质禁区也能成功地建成隧道,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法技术。
更可贵的是有了相当数量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管理技术骨干和专业设计、施工队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中所存在的间题和不足,尤其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运用程度和建设管理水平上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譬如工程决策缺乏长远的和全面的考虑,缺少环境保护和工程经济的合理比较;产业化程度低,施工机具、设备和建筑材料品种稀少、品质低劣;大型施工专用设备如盾构机、TBM掘进机、液压凿岩台车及其关键配件等仍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建设管理十分落后,表现为工程质量水平不高,质量稳定性差,施工安全没有保证,人身事故率高;施工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尤其施工现场上较高素质的管理技术人才奇缺,施工机械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
这些与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1)我国交通隧道的建设有3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一是需修建的长隧道越来越多,长度越来越长;二是以隧道方式跨越江、河、湖、海水域的工程越来越多;三是城市隧道和地下铁道的建设将迎来高潮.3)在隧道施工技术方面,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钢钎大锤作业的施工方法,到80 年代推广应用“新奥法”, 20世纪末又引进了大型隧道掘进机(TBM),从液压凿岩台车的应用到隧道掘进机的引进,以及在地铁隧道和城市隧道中广泛采用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有些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4)在隧道施工中,较为广泛地采用“新奥法”原则的矿山法技术改进和发展方向是:提高开挖成洞速度;提高应变能力,降低工程成本;改善施工作业环境条件和安全技术# 隧道掘进机和盾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隧道成型好、机械化强度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小等显著优点# 沉管隧道适用于水底地形平坦、水深及跨度不太大的情况,在我国也将逐渐得到应用.21世纪我国交通隧道的建设和隧道施工技术必将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国内外沉管隧道工程发展现状研究
·114 ·
水 电 能 源 科 学 2008 年
边墙和顶板升温 ,当新鲜混凝土还未凝结时就会 出现相对应变 ,有极高的蠕变能量 。当混凝土已 凝固 、抗拉强度还很低时就会形成因冷却而产生 的收缩 。如果收缩受到不均匀冷却或已凝固底板 的约束就会产生裂缝 ,尤其是较厚的混凝土 。为 避免这类裂缝发生 ,所有坡道的连墙和隧道管段 的边墙都在墙中间埋置直径为 25. 4 mm 的钢管 输送循环水来进行冷却 ,用量测混凝土中的温度 控制冷却作业 ,浇注混凝土后 48 h 内用循环水冷 却 ,否则两接缝间的中间部分就会产生竖向裂缝 。
(1) 荷兰。导致水渗入隧道最危险的裂缝是由 于底板约束作用而引起的外墙裂缝 。沿墙体温度 梯度的差异而发生的温差收缩也会引起裂缝 。沉 管预制分两个阶段浇筑混凝土 ,先底板后侧墙和顶 板 。在底板上进行侧墙混凝土浇筑后 ,墙体会因温 度增加而膨胀 ,散逸到地板上的热量有限 ,故底板 的温度升高滞后于墙体 。开始时墙体可以自由膨 胀直到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 ,这时由于底板的限制 作用 ,在墙体中形成压应力 ,墙体不易开裂 ,在底板 上则形成拉应力。由于底板成型时间较早 ,抗拉强 度较高 ,侧墙对底板的拉应力使其开裂的可能性较 小 。当墙体冷却并伴随自身收缩、干缩时 (墙体冷 却过程中不可忽略干缩及自收缩值) 则相反 ,墙体 收缩墙体内形成拉应力 ,由于墙体的强度较底板 小 ,当拉应力足够大时在墙体中产生裂缝。研究和 试验证明 ,这些因收缩差异而产生的裂缝不会超过 高于底板 3 m 的区域。在裂缝区内配制纵向钢筋 不能防止裂缝 ,但配筋限制了裂缝的宽度并使裂缝 沿隧道长度方向均匀地分布 。
1 沉管隧道工程发展现状
自 1894 年美国在波士顿修建世界第一座沉 管隧道以来 ,至今世界上已修建了 100 多座沉管 隧道 。我国大陆 、香港和台湾高雄已修建了 8 座 沉管隧道 ,目前在建的也有多座 。沉管隧道主要 有钢壳管段隧道和混凝土管段隧道两种结构基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沉管隧道工程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当前国内外沉管隧道工程有不断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正在逐步
朝着西方发达国家靠拢。
由于隧道工程在修建过程中过于繁琐,而且结构的材料
也非常的复杂,另外,由于混凝土会因为不同的发展情况,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
现象,在管段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温度的问题导致了对沉管管段抗裂情况、抗
渗情况以及工程质量的持久度都有一系列的影响。
所以,本文针对国内外沉管隧
道工程的发展情况、结构状况分析当前的国内外隧道工程现状,希望能够对我国
的隧道工程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沉管管段;隧道工程;混凝土;持久度;现状
一、相关概念
(一)施工前期调查
首先在沉管隧道工程的实施之前需要做好前期的施工调查,施工前期一般都
要进行详细的调查,比如:水力、水质调查、气象调查、航道运输调查以及管段
制作场地的调查。
比如:水力的调查主要是指对于水力的流动情况和河水的涨落
情况、潮汐的涨落等数据,水质调查是对水质的密度数据差异进行调查。
第二,
需要对沉放管段的沉放部分的长度、横截面进行设计,调查浮力数据和抗浮安全
系数的数据、结构承载重量的数据。
(二)施工程序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分析进行汇总,才能进行工程的
实施。
数据的汇总还需要结合抗震设计、预应力的计算才能进行方案完成,最后
进行实施。
在实施上首先是管段的制作和管段的浮运,随后进行管段的水下沉放
和水下连接作业的实施,在管段沉放之后需要把沟槽进行砂石材料的回填及覆盖,随后进行管内压载、接缝处理和防水措施的安装。
二、沉管隧道工程发展现状
(一)沉管隧道工程的发展规模
沉管隧道工程是从1894年开始建设,从美国波士顿开始修建和研究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全世界已经修建了120多座沉管隧道,在20世纪初,北美建
设了钢壳管段沉管隧道,在防水上有一定的突破作用,另外钢壳拥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帮助混凝土在抗压性上能够将压力分担。
钢壳管段沉管隧道几乎都是建立在
北美地区,目前在我国很少采用。
(二)混凝土管段的防水装置的建设
混凝土管段隧道的主要特点是由钢筋混凝土为主进行建设的,但是目前来说
很多的混凝土管段沉管隧道都没有进行防水薄膜的装置,导致钢筋混凝土的结构
很容易受到渗水情况的侵蚀。
但是在早期的修建过程中,都是采用防水装置,比如:钢板、沥青薄膜等进行连接和整合,但是目前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隧道
工程的构件上,都是采用混凝土管段的多个节段进行整合而组成,管段每节长度
控制在20~25m,将接缝进行柔性连接,不仅能够分散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同
时能够更好的将渗水情况、抗压情况进行很好的控制。
总体来说美国和西方发达
国家虽然在管道的修建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是在防水的质量以及钢筋混凝土的使
用寿命方面的处理情况上来看并没有不同之处。
三、沉管隧道节预制技术发展现状
(一)我国沉管隧道节预制技术的实施
沉管隧道节的的制作工艺是需要在构建过程中不断地控制钢筋混凝土的整体
结构,同时还需要根据结构的整体综合性能,来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重度。
对于
特殊结构的管节,防水情况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混凝土的结构裂缝控制尤为
重要。
比如说我国的珠江隧道,就在构建上对可能出现的裂缝情况采取了一定的
措施:对原材料的用量、质量把关,减少作业段的长度,将相邻的两端作业段的
宽度也尽量保持在1.45m左右,降低混凝土的约束力。
第二,尽量控制水泥的质量,对于水泥的水灰比进行审查和控制,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第三,加强混凝
土的施工温度控制,满足混凝土浇筑的里表温差小于25℃的要求。
第四,严格把
关施工的工艺标准,进行分段控制和施工,分层执行工艺流程,最后采取振捣密实,提高表面密实度,增加抗压能力和抗渗水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内对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方面也作出了大量的实践研究。
(二)国外沉管隧道节预制技术的实施
对于国外方面来看,比如说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在隧道工程的建
设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说,在选用材料方面,一直提倡的是选用优质
性能的材料,拥有高性能延长寿命的质量保证,混凝土也不再选用普通质量的硅
酸盐混凝土。
比如德国在节预制的研究上,更加注意的是对于边墙温度的变化,冷却的混
凝土与新浇筑的混凝土之间的温差情况要尽量的避免,以及混凝土的凝固情况、
抗拉情况都要有极高的应变能力。
另外还需要保持冷却的程度均匀,尤其是对于
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在冷却程度上也需要保持平均水平避免产生裂缝。
由于坡道的
程度不同,坡道的连墙和隧道管段的变墙之间的连接部位,都需要在墙的中间位
置深埋25.38mm的钢管循环输送地下水进行冷却。
另外混凝土在施工完成之后也需要进行冷却降温,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的冷却作业需要在两天以内进行地
下水的工作冷却,同时随时测量冷却温度,否者很容易会产生竖向裂缝。
四、裂缝与耐久性的相关研究
根据西方国家关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调查,可以看出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材料质变,或者是其他因素,比如:温度、压力、湿度、
外力挤压都有可能出现裂缝,出现裂缝要及时对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裂缝的危害及时预测和判断,对于裂缝处于的期间内进行不同程度的维护。
图1 日本混凝土工程协会对修补或无需修补的裂缝宽度的限定(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图一,以日本混凝土工程协会关于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宽度的限定情况可
以看出,各国对裂缝出现的程度都有严格的规定宽度,随着沉管隧道工程的不断
发展,裂缝出现的情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未来的使用
寿命等情况,所以从图一可以看出,日本对修补裂缝对于混凝土结构情况的耐久
性和防水性都有大中小的严格设定,对于需要修补的裂缝,还应该考虑其防水性,对于混凝土防水层的保护情况进行详细的判断,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钢筋的生锈
情况进行严格的划分,裂缝和生锈是混凝土出现寿命剪短的标志,也是持久性渐
渐消失的一种重要体现,所以如何能够让混凝土使用寿命延长已经成了当前世界
各国重要的研究论点。
结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隧道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描述,希望能够
在隧道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上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通过对混凝土的开裂情况
的防治,以及对于日本在开裂情况发生之后的调查情况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减少
混凝土的收缩,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减少裂缝的出现,希望我国未来在沉管
隧道工程的实施上能够充分借鉴,并且在其他方面积极实践,裂缝的出现虽然不
可避免,但是对于裂缝的维护工作和调查工作也应该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陈越.沉管隧道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J].隧道建设,2017,(04):387-393.
[2]刘洪洲,张志刚,徐国平,方磊,李毅.沉管隧道管节结构选型[J].公路,2015,(04):37-41.
[3]曾朗杰.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反应数值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张敏.滨海新区海河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5]邱峰.沉管隧道施工与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6]周雨薇.沉管隧道整体地震反应分析[D].暨南大学,2008.
[7]王艳宁,熊刚.沉管隧道技术的应用与现状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