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复合钢板研究报告
汽车用双相钢板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是, 在这 些情 况 下 较 高 的强 度都 伴 随 着 较 差 的成 形
性。 复合材 料 的设计 理 念促成 了双相 钢 ( P钢 ) D 的诞 生, 双相 钢 以其 低 屈 强 比 、 高初 始 加工 硬 化速 率 、 良
好 强 度 和延 性 的 配合 等 优 点 , 展成 为 一 种 成形 性 发
C ia 2An h n Io n Se lCop rt n Te h oo e trAn h n La nn 1 0 , h n ) hn ; . s a rn a d te roai c n lg C ne , s a io ig 1 4 01 C ia o y
Ab t a t T i at l i t d c d t e mir sr c u e, c a ia p o e y p o u t n t c n l g a d r s a c sr c : hs rce nr u e h i o c o t t r me h nc l r p r , r d ci e h o o u t o y n ee rh
( .ol e f Ma r l c n e n E gn e n , nv r t f S in e n T c n lg B in , e ig 0 3 1 l g o t a C e e S i c a d n ie r g U i s y c c a d e h ooy e i B i n 10 8 , i e i e i o e jg j 0
维普资讯
汽车 工 艺 与材 料
・
专题综 述 ・
AU ToM o BI LE TECH No Lo G Y & M A TERI L A
文 章 编 号 :0 3 8 1 (0 6 0 - 0 1 0 10 — 8 7 2 0 ) 5 0 0 - 5
功能复合材料研究报告
功能复合材料研究报告功能复合材料研究报告1. 绪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力学性能、高强度、轻重量和高耐热性能等优点,在许多高科技领域、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对复合材料进行研究,旨在研发新型复合材料,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 发展现状近年来,复合材料的发展迅速,有多个新型的复合材料发现,其中不仅包括各种功能性复合材料,还包括原料材料、成形工艺、智能材料等。
比如,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结构轻、高强度、高室温热稳定性等特点,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功能性复合材料。
另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强韧、高抗拉力实和高耐腐蚀等特点,可以替代传统钢材做成汽车和内外装饰片,广泛应用于运输、清洁电能发电等领域。
3. 选材技术为了研发新型复合材料,采用选材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评估选材方面也有科学的技术,包括抗冲击性能、热特性、结构强度以及环境抗性等。
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优质的复合材料,在其结构强度、复位性能等方面能够达到一定程度,以保证研发出新型复合材料能够满足社会对复合材料性能要求的目的。
4. 工艺及加工技术为了能够研发出满足社会环境要求的新型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应考虑到材料的热加工返活性以及生产中容易受到的变形破坏,以选取合适的工艺流程和机床来实现高效的加工,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
5. 控制及新技术目前复合材料的研究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比如,多少量产、提高品质和提高运行能力等。
新研发出来的复合材料不仅要求有更优质的性能,而且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弥补生产和运行中的损耗,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增强其应用能力。
6. 结论综上所述,研发复合材料有许多好处,是应用非常普及的。
本文研究报告综述了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选材技术、工艺及加工技术及控制及新技术等,有助于研发新型复合材料,使其应用于社会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编制复合彩钢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复合彩钢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高级工程师:高建关于编制复合彩钢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主管部门 (1)1.1.6项目投资规模 (2)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3.1促进我国复合彩钢板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2.4.1政策可行性 (10)2.4.2市场可行性 (10)2.4.3技术可行性 (11)2.4.4管理可行性 (11)2.4.5财务可行性 (11)2.5复合彩钢板项目发展概况 (12)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2)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2)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3)2.5.4复合彩钢板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3)2.6分析结论 (1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3.1市场调查 (15)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15)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5)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6)3.1.4替代产品调查 (16)3.1.5产品价格调查 (16)3.1.6国外市场调查 (17)3.2市场预测 (17)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7)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8)3.2.3价格预测 (18)3.3市场推销战略 (18)3.3.1推销方式 (19)3.3.2推销措施 (19)3.3.3促销价格制度 (19)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0)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3.4.1产品方案 (20)3.4.2建设规模 (20)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21)3.6市场分析结论 (21)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22)4.2区域投资环境 (23)4.2.1区域地理位置 (23)4.2.2区域概况 (23)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24)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4)4.2.5区域资源概况 (24)4.2.6区域经济建设 (25)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25)4.3.1基础设施建设 (25)4.3.2产业发展概况 (26)4.3.3园区发展方向 (27)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2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9)5.1总图布置原则 (29)5.2土建方案 (29)5.2.1总体规划方案 (29)5.2.2土建工程方案 (30)5.3主要建设内容 (3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2)5.4.1给排水 (32)5.4.2供电 (33)5.5道路设计 (35)5.6总图运输方案 (36)5.7土地利用情况 (36)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6)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6)第六章产品方案 (38)6.1产品方案 (38)6.2产品性能优势 (38)6.3产品执行标准 (38)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8)6.5产品工艺流程 (39)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39)6.5.2产品工艺流程 (39)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39)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0)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0)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0)6.8仓储方案 (40)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1)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1)7.2主要设备选型 (41)7.2.1设备选型原则 (42)7.2.2主要设备明细 (43)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4)8.2.1能源消耗种类 (4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5)8.4.1项目能耗分析 (45)8.4.2国家能耗指标 (4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6)8.5.1工业节能 (4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47)8.5.3节水措施 (47)8.5.4建筑节能 (48)8.5.5企业节能管理 (49)8.6结论 (4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0)9.1.2设计原则 (5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6)9.5绿化方案 (56)9.6消防措施 (56)9.6.1设计依据 (56)9.6.2防范措施 (57)9.6.3消防管理 (5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59)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0)10.1 编制依据 (60)10.2概况 (60)10.3 劳动安全 (60)10.3.1工程消防 (60)10.3.2防火防爆设计 (6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1)10.3.5抗震设防措施 (62)10.4劳动卫生 (62)10.4.1工业卫生设施 (6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63)10.4.3个人卫生 (63)10.4.4照明 (63)10.4.5噪声 (63)10.4.6防烫伤 (63)10.4.7个人防护 (64)10.4.8安全教育 (6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5)11.1组织机构 (6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5)11.3人力资源管理 (66)11.4劳动定员 (66)11.5福利待遇 (6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8)12.2 建设工期 (68)12.3实施进度安排 (6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13.1投资估算依据 (69)13.2建设投资估算 (69)13.3流动资金估算 (70)13.4资金筹措 (70)13.5项目投资总额 (70)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3)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4)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4)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4)14.1.2产品成本 (75)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6)14.2财务评价 (76)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6)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7)14.2.3不确定性分析 (77)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0)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2)15.1项目风险因素 (82)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2)15.1.2技术风险 (82)15.1.3市场风险 (82)15.1.4资金管理风险 (83)15.2风险规避对策 (83)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3)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3)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3)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4)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5)16.1招标管理 (85)16.2招标依据 (85)16.3招标范围 (85)16.4招标方式 (86)16.5招标程序 (86)16.6评标程序 (87)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7)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7)16.9合同备案 (87)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9)17.1结论 (89)17.2建议 (89)附表 (90)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0)附表2 总成本表 (91)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3)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4)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6)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7)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8)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9)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0)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2)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3)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5)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7)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09) (113)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汽车板簧研究报告
汽车板簧研究报告汽车板簧是汽车悬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载汽车的重量和减震缓冲的作用。
现代汽车板簧研究主要是为了改善其承载能力和减震性能,提升汽车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综述了目前汽车板簧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1、汽车板簧的类型汽车板簧按照材料分为钢板板簧和复合板簧两种类型。
钢板板簧又分为多片式和单片式,前者多用于重型车辆,后者多用于轻型车辆。
复合板簧是一种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板簧,具有轻量化、耐疲劳和耐腐蚀等优点,但其制造成本较高。
2、汽车板簧的承载性能汽车板簧的承载性能主要包括弹性、载荷和变形等指标。
弹性指标反映了板簧的弹性恢复能力,其值越高就越能承受重量。
载荷指标反映了板簧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其值越高就越能处理重载。
变形指标反映了在受到悬挂系统力的作用下板簧所产生的变形程度,其值越小说明板簧承载能力越好。
目前,为了提高汽车板簧的承载能力,研究者主要从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和板簧结构设计等方面入手。
例如,采用高强度钢板材料、改变制造工艺以及探索新型板簧结构等手段都可以提高汽车板簧的承载能力。
与此同时,新型板簧结构也能优化板簧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增加其承载能力。
汽车板簧不仅要承载汽车重量,还要具有减震缓冲的功能,以确保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当前,研究者主要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附加减震器等方面入手,来改进汽车板簧的减震性能。
材料方面,采用新型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板簧的减震缓冲效果。
比如,采用闪镁铝合金和铝合金制造板簧能获得更优异的阻尼特性。
此外,结构设计也能影响板簧的减震缓冲效果,例如采用曲线形状的板簧能够增加其阻尼的非线性程度。
附加减震器也是一种可以提升汽车板簧减震效果的手段。
目前,研究者主要采用气弹簧、液压缓冲装置和电磁减震器等附加减震器来协同汽车板簧,提高汽车的减震性能。
相比于单独使用汽车板簧,附加减震器能够显著提高汽车的减震效果。
4、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板簧的要求也日益严格。
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研究
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研究在当今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复合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逐渐成为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材料。
复合材料不仅能够减轻车辆重量、提高燃油效率,还能增强汽车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对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一、复合材料的特点与分类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其特点主要包括高强度、高刚度、低密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等。
常见的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主要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则以其良好的成型性能和成本优势,在汽车内饰和非结构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结构中的应用汽车车身是复合材料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车身结构,可以显著减轻车身重量,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
例如,一些高端汽车品牌已经开始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来制造车身框架和覆盖件。
碳纤维的高强度和低重量特性,使得汽车在保持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整车重量。
此外,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也常用于车身部件的制造,如保险杠、车门和引擎盖等。
这些部件在碰撞时能够吸收能量,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三、复合材料在汽车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在汽车动力系统中,复合材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发动机缸体、缸盖和曲轴等部件。
这些部件需要具备高强度、耐高温和良好的耐磨性,而复合材料的性能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同时,复合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涡轮增压器叶片和排气管等部件。
由于其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动力系统的可靠性。
四、复合材料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汽车内饰对于舒适性和美观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复合材料在这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内饰部件,如仪表板、座椅靠背和中控台等。
汽车材料调研报告
汽车材料调研报告汽车材料调研报告引言:汽车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汽车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等。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汽车材料的主要应用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一直是汽车制造中最常用的材料。
其中,钢铁材料占据了70%以上的比例,主要用于汽车车身和底盘的制造。
铝合金材料在汽车制造中也得到广泛使用,它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
未来,随着汽车轻量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铝合金在汽车材料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增加。
二、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在现代汽车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汽车的塑料件数量在不断增加,原因是塑料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重量轻、抗腐蚀等特点。
高性能工程塑料在汽车材料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提高,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特性和耐高温性,适用于制造发动机盖、车灯等部件。
此外,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汽车材料领域。
三、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制造车身和内饰件。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材料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主要用于制造车身结构件和底盘。
未来,随着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汽车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四、新材料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
目前,有几个新兴材料在汽车材料中备受关注。
首先是镁合金材料,它具有比铝合金更轻、更高的比强度,适用于制造汽车底盘和车身。
其次是碳纳米管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可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的电池和电路。
此外,纳米材料、高熵合金等也在汽车材料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论:汽车材料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对轻量化、高性能的需求,新材料将会得到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汽车材料的创新将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将为我们的出行提供更加安全、环保和高效的选择。
复合钢板焊接工艺研究
复合钢板焊接工艺研究介绍了BFe30-l-l/Q345R复合钢板的焊接工艺,分析了BFe30-l-l/Q345R复合钢板的焊接接头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表明,焊接后的复层铜与基层钢熔合良好。
标签::复合材料;焊接技术本文针对BFe30-l-l/Q345R复合材料的焊接接头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BFe30-l-l/Q345R复合材料焊接基层采用J507(E5015)焊条,过渡处采用纯镍焊条,复合层采用ECu2NiB焊条。
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及BFe30-1-1材料的S,P,Pb等杂质的含量,BFe30-l-l/Q345R复合材料接头性能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1、焊接性分析1.1 材料的化学成分BFe30-l-l及Q345R的化学成分见表1和表21.2 焊接性BFe30-1-1铜合金是以铜、镍为基的合金,由于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与铅、铋等有害杂质在晶粒间可形成低熔点共晶体,从而易产生热裂纹,铅和铋的熔点很低(铅的熔点为327.4℃,铋的熔点为271℃),它们几乎不溶于铜,少量存在于铜液中就可形成低熔点共晶体Cu+Pb(熔点326℃)和Cu+Bi(熔点270℃),这些低熔点物质在结晶后期以液态形式分布于固态α铜晶粒边界,割断了晶粒之间的联系,使其高温强度降低,导致裂纹的产生,另外BFe30-1-1合金中含有约30%的Ni,Q345R及Ni基焊丝中都存在着P、S等杂质,镍与硫也能形成低熔点共晶,铜镍合金的收缩率较大,这些都增加了产生热裂纹的倾向。
对于气孔主要是由氢引起的,每100g液态铜在1100℃时可溶解16cm3的氢气,在凝固冷却过程中,当600℃时,溶解量仅为0.3cm3。
由于铜的导热性好,结晶速度快,氢往往来不及析出,而聚集于焊缝中形成气孔。
2、焊接工艺实验2.1工艺特点和材料选择BFe30-l-l/Q345R复合钢板是以Q345R为基层,通过爆炸焊接铁白铜BFe30-1-1制成复合板,首先焊接钢基层,即焊接Q345R,而后焊接过渡层,即焊接Q345R与BFe30-1-1复合连接部分,这部分是焊接复合材料的关键,最后焊接复合层BFe30-1-1。
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运用研究【论文】
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运用研究由于大部分复合材料都是与目标产品同时形成的,所以很少有固定的复合材料型号等信息,采用相同原材料而不同种工艺或同种工艺不同参数所制造的复合材料性能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抛开成本因素,复合材料所涉及的专一方面性能指标比金属还要宽泛。
1.行业特点复合材料行业特点:原材料品种多,工艺方法繁多,成本跨度极大。
按每公斤价格而言,复合材料可以由几元到几千元以上不等,一般同等重量成本均高于钢铁。
很多材料配方和工艺方法原理简单,容易上手,但由于工艺自由度较多,真正的工艺参数系统性控制难度大,产品离散性较大,产品缺陷的可探测性差,所以用简易办法较难区分产品质量的好坏。
2.发展现状行业门槛低,个体户亦可从事经营生产活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广泛,既可做花盆,也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
国内缺乏高技术含量自主研发产品,配套设备设施也不健全,限制了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
复合材料以其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在汽车工业方面具有典型的应用,并占有突出的三大优势:一是自身减重;二是集成化功能,使系统减重;三是使系统的制造、安装和维修简化。
而且,大部分复合材料部件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
从复合材料的内在特点而言,所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特别是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部件,对微裂纹及轻微外伤的敏感性都非常弱。
采用这种复合材料制作结构件,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降低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和程度。
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自开始制造汽车以来,复合材料便以各种形式应用于汽车中,树脂基复合材料正式应用于汽车中始于1953年。
世界上第一辆全复合材料车身的Corvette车由手糊工艺生产(见图1)。
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分为几大类:覆盖件(内外饰)、结构件(以其力学性能为主要应用)、功能件(以其某些方面特殊性能为主要应用)。
当然,更多情况下都是多种性能同时应用的,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中个别性能稍有突出而已。
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是从覆盖件开始的,也是用量最大的一个类别,主要采用SMC(片状模塑料)、RTM和手糊等工艺制造。
耐磨复合钢板研究应用
耐磨复合钢板案例应用---立磨护罩
合金耐磨层的化学成分中碳含量达4~5%,铬含量
高达25~30%,其金相组织中Cr7C3碳化物的体积 分数达到50%以上,宏观硬度为HRC56~62,碳 化铬的硬度为HV1400~1800。由于碳化物成于磨
损方向相垂直分布,即使与同成分和硬度的铸造合
金相比较,耐磨性能提高一倍以上。与几种典型的 材料耐磨性对比如下: (1)与低碳钢;20~25:1
硬度可达到HRC58-62。
耐磨复合钢板案例应用---护罩衬板
耐磨钢板主要分为通用型、抗冲击型和耐 高温型三类;耐磨钢板总厚度最小可以达到 5.5(2.5+3)mm,最厚可以达到30(15+15) mm;耐磨钢板可以卷制最小直径DN200的耐 磨管道,并可加工成耐磨弯头、耐磨三通、耐 磨变径管。
耐磨复合钢板案例应用---分离器
金相比较,耐磨性能提高一倍以上。与几种典型的 材料耐磨性对比如下: (1)与低碳钢;20~25:1
(2)与铸态高铬铸铁;1.5~2.5:1
耐磨复合钢板案例应用---拉杆头护罩
合金耐磨层的化学成分中碳含量达4~5%,铬含量
高达25~30%,其金相组织中Cr7C3碳化物的体积 分数达到50%以上,宏观硬度为HRC56~62,碳 化铬的硬度为HV1400~1800。由于碳化物成于磨
损方向相垂直分布,即使与同成分和硬度的铸造合
金相比较,耐磨性能提高一倍以上。与几种典型的 材料耐磨性对比如下: (1)与低碳钢;20~25:1
(2)与铸态高铬铸铁;1.5~2.5:1
耐磨复合钢板案例应用---夹紧座
耐磨钢板由低碳钢板和合金耐磨层两部分
组成,合金耐磨层一般为总厚度的1/3~1/2。 工作时由基体提供抵抗外力的强度、韧性和塑 性等综合性能,由合金耐磨层提供满足指定工
汽车用钢调研报告
汽车用钢调研报告汽车用钢调研报告为了了解汽车用钢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我们对汽车用钢进行了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1. 市场概况:汽车用钢作为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大。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用钢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2. 产品种类:汽车用钢的种类多样,根据用途和性能要求可以分为高强度钢、耐腐蚀钢、热成型钢等。
其中,高强度钢在汽车结构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低合金高强度钢能够提供更好的安全性能和重量优势,成为汽车结构用钢的主力产品。
3. 行业竞争格局:目前,国内汽车用钢市场存在较多竞争者,主要包括宝钢、武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
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并且与许多汽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一些企业也开始推出绿色环保的汽车用钢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4. 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为了提高汽车用钢的性能和质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努力。
目前,高强度钢已经成为主流产品,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采用高强度钢来降低车身重量,并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此外,一些新型钢材,如复合钢和热成型钢,也逐渐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5. 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汽车用钢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也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和环保压力增加的挑战。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综上所述,汽车用钢作为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大且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汽车用钢行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武钢高强汽车用钢板开发研究
武钢高强汽车用钢板开发研究随着排放和碰撞安全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消费理念的变化,对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轻量化制造的同时提高安全性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钢协世界汽车用钢联盟项目未来钢制汽车FSV计划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大量使用先进高强钢(97%的HSS和AHSS应用比例)和先进制造技术,可以在满足碰撞安全要求的同时,较标杆车实现35%的白车身减重。
FSV项目体现了钢铁产品持续不断的轻量化潜力。
钢铁材料占汽车质量的70 %~80 %开发高强度钢板,提高高强钢应用比例,可以有效减轻车身质量。
武钢是国内的主要汽车用钢板供应商,根据汽车各部位零件的特点,开发出系列高强度汽车钢板,可满足汽车整车制造需要。
同时,武钢近年着力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加强先期介入EVI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与用户的技术沟通与技术支持,促进汽车和钢铁工业的共同进步。
高强度IF钢和烘烤硬化BH钢主要用于制造车身覆盖件。
这2个钢种兼具高强度和高深冲性能的优点,可以冲压成复杂的汽车覆盖零件。
用于替代传统深冲IF钢时,可以减薄零件厚度,减轻零件质量;同时,由于其屈服强度较高,特别是BH钢,在零件烘烤硬化后屈服强度可以增加40 MPa左右,提高了外板件的抗凹陷性。
BH钢控制和利用铁素体基体的自由碳原子,在烘烤过程碳原子重新固定在冲压塑性变形过程产生的位错里,从而提高屈服强度。
因此,BH钢具有时效性,需要在出厂后的3个月内使用,这对汽车厂的物流和冲压生产控制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目前国内BH钢主要用于高档轿车的面板,以180 MPa和220 MPa级热镀锌钢板为主。
2车身安全结构件用高强钢车身碰撞安全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前仓和后仓部分相对于乘员区较软,在发生碰撞时尽可能地在前后仓产生塑性变形以吸收撞击能量;为保证乘员安全,乘员区应尽可能地减少变形,确保有效生存空间。
从材料的角度,体现在提高材料屈服强度、增加零件的刚度;低的屈强比(高应变强化能力)和高的伸长率则有利于提高材料拉伸曲线的下阴影面积,从而提高能量吸收能力。
第三节 汽车行业用钢调研报告
第三节汽车行业用钢调研报告第一部分汽车工业发展与汽车用钢1 汽车用钢概况钢材是汽车生产的主要原料。
据粗略统计,生产一辆汽车的原材料中,钢材材料所占的比例约为72%-88%。
用于汽车制造的钢材品种主要有型钢、中板、薄板、钢带、优质钢材、钢管等,其中以薄板和优质钢材为主。
由于汽车生产结构的变化,不同车型的钢材消费量有很大差别。
以一汽的中型载重汽车(CA141-1),轻型载重汽车(CA126L)、红旗轿车(CA7220)为例,分析三种车型钢材消耗工艺定额,可以看到:热轧中板主要用于载重汽车车架纵梁、横梁、车箱横梁、车轮轮辐、轿车的滚形车轮轮辋,轮辐等。
车架用钢主要为Mn、Ti、Nb、Si-V、Mn-V低合金钢或复相高强度钢,主要性能要求强度、塑性、冷弯。
轿车车轮用钢要求厚度公差严格,表面质量高。
车箱横梁用低合金钢或碳素钢。
这三种车型单车耗材量分别为885k g、388.6kg和70.9kg。
型钢主要为载重汽车轮辋钢,钢号12LW,轮辋型钢尺寸精度要求高。
其中载重汽车单车耗材量为228kg。
冷轧薄板主要用于车身,要求钢板成形性能好,表面质量好,厚度公差小。
轿车车身用钢为电镀锌板、热镀锌板。
主要钢种为08AL、ST14、I F钢、烘烤硬化钢、加磷钢、多相高强度钢等。
这三种车型单车耗材量分别为534.7kg、703.8kg和596.1kg。
优钢包括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易切钢、冷镦钢、耐热钢等。
其中齿轮钢用量最多。
近几年,我国引进国外汽车制造技术或合资生产汽车,应用国外齿轮钢种30余个。
一汽主要应用CrMnTi、CrMo、NiCrMo、MnCr系列齿轮钢。
要求淬透性能好、钢纯净度高、Si、S含量控制严格,精锻工艺要求棒材尺寸公差严格。
这三种车型单车耗材量分别为158.6kg、247.7kg和154.4kg。
这三种车型钢带的单车耗材量分别为273.5kg、703.8kg和5 96.1kg,无缝管为44.7kg,15.4kg和7.5kg,焊管为3 3.6kg、16.1kg和1.5kg。
新型汽车用钢——低密度高强韧钢的研究进展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
Abstract
IAghtweight has become the advancing direction of automotive steel,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
density high strength—toughness steel agrees with this trend in recent years.Addition of AI element reduces the density of the steel.Meanwhile,it increases the stacking fault energy(SFE),which influences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teel.The research situations of Fe-Mn-A1,Fe-AI and medium manganese low-density high strength-toughness steel
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零部件以及豪华车和特种车辆
张磊峰:男,1991年生,硕士生,主要从事汽车用高强轻质钢的研究 授,博导,主要从事先进高强汽车用钢的研究
E-mail..Songrb@mater.ustb.edu.cn
万方数据
・
112
・
材料导报A:综述篇
TWIP(Twinning
2014年10月(上)第28卷第10期
重成线性关系。固定其他条件不变,汽车自重每减少10%, 燃油消耗可降低6%~8%,从而有效节约能源;而每减少1
环境的污染。 从材料选择的角度出发,目前实现汽车轻量化主要有以
国外新型汽车用钢的技术要求及研究开发现状
1、加强跨学科合作
将材料科学、物理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结合, 从不同角度研究新型汽车用钢的性能、制备和评估,有助于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和 突破。
2、考虑全生命周期评估
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不仅要新型汽车用钢的性能和质量,还要考虑其在整 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包括生产、使用和回收等环节。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估, 可以优化材料选择和制备工艺,降低环境负荷。
3、结合智能制造技术
将新型汽车用钢的制备和应用与智能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 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为材料的性能 评估和优化提供新的手段。
四、结论
国外新型汽车用钢在技术和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 挑战和不足。通过加强跨学科合作,考虑全生命周期评估,以及结合智能制造技 术等创新思路,可以为新型汽车用钢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契机和方向。 希望通过本次演示的讨论,能够对新型汽车用钢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启 示。
一、技术要求
国外新型汽车用钢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制备工艺等方 面。
1、化学成分
新型汽车用钢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其组织和性能。为了达到更高的强度和韧 性,通常采用低合金钢,如HSLA(High Strength Low Alloy)钢和TRIP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钢等。这些钢种通过添加适量的合金 元素,如Si、Mn、Cr、Ni等,来调整组织的相变点和力学性能。
感谢观看
二、研究现状
国外在新型汽车用钢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材料创新
SMC 复合材料汽车翼子板设计及性能研究
SMC 复合材料汽车翼子板设计及性能研究作者:文/ 李波周波来源:《时代汽车》 2020年第14期李波周波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广东省广州市 511434摘要: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能源危机不断加剧,汽车轻量化已成为现代汽车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采用新型SMC复合材料代替传统钢材作为汽车车身翼子板用材,在保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模块化设计、结构优化和工艺优化实现减重20%的目标,并通过约束模态和抗凹性仿真分析及翼子板性能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SMC复合材料翼子板方案的合理性。
关键词:SMC 轻量化翼子板设计性能Design and Performance Study of SMC Composite Fenders for AutomobileLi Bo Zhou Bo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risis, lightweigh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automobile design. In this paper, SMC is us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teel as the material for fenders on automobile body.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goalof 20% weight loss is achieved through modular design, structural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MC fenders is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test results comparison.Key words:SMC, lightweight, fender, design, performance1 前言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能源危机不断加剧,以改善汽车性能、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等为目的的汽车轻量化开发已成为现代汽车设计的重要方向。
DP590高强钢碳纤维复合层板制备及拉伸性能研究
DP590高强钢/碳纤维复合层板制备及拉伸性能研究胡海朝】,徐士新2,武晋1*,邓素怀2,王占辉1,毕彦1(1.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350; 2.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3)摘要:采用模压成型工艺,以DP590钢板与碳纤维预浸料成功制备高强钢/碳纤维层板,针对其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钢板表面粗糙度对层板拉伸强度的影响,并结合DP590高强钢拉伸性能特点与MVF理论提出了层合板拉伸强度预测公式。
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层合板0°碳纤维层、90。
碳纤维层、树脂基体、金属基体结合致密。
金属基体与碳纤维层之间由树脂填充,起到了良好的粘结作用,微观结构基本无成型不良缺陷,所制备层合板的密度相比DP590高强钢降低达24%,具备明显的减重效果。
说明模压成型工艺适用于高强钢/碳纤维复合层板的制备,该类材料具备较大的轻量化潜力。
采用喷丸处理提高钢板表面粗糙度可以一定程度提升层合板强度,最大增幅达68MPa,但钢板粗糙度与层合板平均拉伸强度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以MVF理论为基础,分别以高强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复合层板断裂时高强钢应力值对复合层板强度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最高预测误差分别为38.5%、12.8%、8.1%,说明采用塑性较高的金属制备金属/纤维复合层板类结构时,应用MVF理论进行预测应充分考虑金属塑性较高对预测误差的影响。
采用复合层板断裂时对应的高强钢应力值代入MVF理论公式可获得更好的拉伸强度预测精度。
关键词:模压成型;高强钢;复合层板;拉伸强度;预测中图分类号:TB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000(2021)01-0078-07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针对世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形势,美国钢铁协会及欧洲钢铁协会分别推出了以多种轻量化材料混合技术路线为导向的PNGV计划和Super LIGHT-Car计划,阿塞勒钢厂及蒂森钢厂推出了高强度钢技术路线。
钛钢复合板研究报告
钛钢复合板研究报告钛钢复合板是一种新型材料,由钛合金层和钢板层通过爆炸焊接工艺镶嵌在一起形成。
钛钢复合板具有钢材的高强度和钛合金的耐腐蚀性和轻质特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钛钢复合板生产工艺1.准备材料。
原材料是钛板和钢板,在生产之前要先进行预处理。
2.爆炸焊接。
爆炸焊接是将钛合金和钢板放在一起,通过爆炸产生的能量使两者融合在一起。
3.卷板。
将焊接好的钛钢板通过卷板机进行卷曲,制成所需的钛钢复合板。
二、钛钢复合板的性能特点1.高强度。
钢板层具有高强度,钛合金层也具有优异的强度特性。
2.耐腐蚀性。
钛合金层能够耐受海水、酸碱等强腐蚀介质,使得钛钢复合板在海上钻井平台、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轻质化。
钛合金层轻便,可以降低整体重量,使得机器设备在使用时能够更为灵活。
4.防爆性。
钛钢复合板的制作工艺具有防爆优势,可以用于制造安全强度要求高的设备。
三、钛钢复合板的应用领域1.航空航天领域。
航空航天器件的制造需要材料具有一定的耐压和耐高温性能,而钛钢复合板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2.海洋工程领域。
海洋的盐度、温度、腐蚀性等特点,对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而采用钛钢复合板能够有效减少海洋工程设备的维修成本。
3.汽车制造。
汽车制造行业中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重量要求,使用钛钢复合板能够在保证材料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整车重量。
四、钛钢复合板的研究现状目前,钛钢复合板制作工艺已趋于成熟,但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爆炸焊接技术难度高、钢板与钛合金的配合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强钢与钛合金的结合度、钛合金层的稳定性、生产工艺的改进等方面。
预计在未来的研究中,钛钢复合板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到钛钢复合板的生产中。
综上所述,钛钢复合板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高强度、耐腐蚀性、轻质化等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将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四层金属复合钢板用途
四层金属复合钢板用途一、四层金属复合钢板的基础认识1. 什么是四层金属复合钢板呢?简单来说呀,它就是由四层不同的金属组合在一起的钢板哦。
就像是一个超级组合,每层金属都有自己的特点,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新的功能和特性。
2. 这四层金属可不是随便组合的呢。
它们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的,就像我们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
二、四层金属复合钢板在建筑领域的用途1. 在建筑外墙方面,四层金属复合钢板可厉害了。
它的外层金属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像抵挡风雨、阳光的侵蚀等。
中层的金属可能会提供一定的结构强度,让建筑外墙更加稳固。
内层的金属说不定还能起到隔热或者隔音的效果呢。
比如说在那些高楼大厦的外墙上,使用四层金属复合钢板,既美观又实用,还能让大楼里面的人感觉更舒适。
2. 对于建筑的内部结构支撑,如果需要一些特殊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四层金属复合钢板也能派上用场。
它可以根据建筑的设计要求,定制不同的金属组合,以满足各种复杂的结构需求。
三、四层金属复合钢板在工业设备中的用途1. 在制造大型的机械设备时,四层金属复合钢板可以用来制作设备的外壳。
外壳就像是设备的衣服,既要保护设备内部的零件,又要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四层金属复合钢板的多层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抗磨损、抗腐蚀能力,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在一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工业设备中,比如高温熔炉附近的部件,或者低温冷藏设备的外壳,四层金属复合钢板的不同金属层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一层金属可能善于吸收热量,另一层则可以阻止热量的传导,这样就能很好地满足设备的温度需求。
四、四层金属复合钢板在汽车制造中的用途1. 汽车的车身如果使用四层金属复合钢板,可以让车身更加坚固。
在发生碰撞的时候,不同金属层可以共同发挥作用,吸收和分散碰撞产生的能量,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2. 汽车的发动机舱部分也可以使用四层金属复合钢板。
因为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也需要抵抗外界的腐蚀等影响。
新型汽车覆盖件钢板性能研究
新型汽车覆盖件钢板性能研究
张钧萍;方刚;路洪洲;金磊;关建东;郭爱民
【期刊名称】《汽车工艺与材料》
【年(卷),期】2024()6
【摘要】UF340作为一种新型超细晶高强钢,在汽车外覆盖件的应用上具有替代HC180BD的潜力,研究了UF340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
结果表明,在塑性、加工硬化指数和各向异性方面,UF340与HC180BD具有相似的力学性能,与HC180BD相比UF340没有明显的烘烤硬化性,2种材料的成形性能基本一致。
通过Keeler模型计算获得UF340的成形极限曲线与成形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采用线性分段拟合方式获得的成形极限图与试验结果吻合度更高,采用该方法获得的成形极限曲线可为新材料的成形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张钧萍;方刚;路洪洲;金磊;关建东;郭爱民
【作者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金属宁波能源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5.11
【相关文献】
1.钢板-泡沫铝-钢板新型复合结构降低爆炸冲击波性能研究
2.防屈曲支撑-RC框架新型开孔钢板剪力键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3.新型外包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负
弯矩受力性能研究4.新型钢板组合剪力墙力学性能研究5.新型钢板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用复合钢板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工业必须采取措施减轻汽车的自重,降低油耗和排放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在这个背景下,采用轻质化材料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复合钢板由于其耐腐蚀、高强度、高刚性等优异特性,成为了汽车工业中的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材料。
二、复合钢板的分类。
复合钢板主要由两种不同性质的钢板通过复合方法组合而成。
根据其钢板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混合材料复合钢板。
混合材料复合钢板主要由两种不同的单质材料组合而成。
其中一种材料大多是具有高屈服强度的高强度钢板,另一种则是具有优异防腐蚀能力的不锈钢板。
将两者组合后可以达到强度和防腐蚀性能的兼备。
2.夹层复合钢板。
夹层复合钢板主要由两种相同强度但不同材质的钢板组成。
两种钢板之间加入粘合剂作为中间层,通过压力复合工艺将两种钢板紧密粘合在一起。
夹层复合钢板不但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还兼备防腐蚀能力。
3.加筋复合钢板。
加筋复合钢板主要是以高强度钢板作为主体,加以一层或多层的具有
优异韧性的弹性材料或塑料。
这种复合钢板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还具有
优异的减震和降噪能力。
三、复合钢板的应用领域。
复合钢板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众多工业领域中广
泛应用。
在汽车工业中,由于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以及抗腐蚀性优异等独
到的优势,复合钢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质钢板成为了汽车制造的首选材料。
特别是在汽车车身和车门等部件上,复合钢板已经被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复合钢板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四、结论。
复合钢板具有着众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逐步成为了汽车工业的
首选材料。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复合钢板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性质
和应用领域。
未来,复合钢板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