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克: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思路

合集下载

促进“十四五”规划实施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促进“十四五”规划实施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yberspace Strategy Forum网络空间战略论坛CC N I T S E C80 / 2021.0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学习和领会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才能更好地落实“十四五”时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新部署、新任务,更好地推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步伐,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网络空间战略论坛80 促进“十四五”规划实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83 以系统思维审视“十四五”时期网络安全工作8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启示: 系统思维下的网络安全88 “十四五”时期网络安全治理的国际环境与应对策略90 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切实维护网络空间安全94 加快数据法治建设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96 供需动态平衡视野下“十四五”网络安全产业思考98 网络安全保障石油化工行业数字化新发展促进“十四五”规划实施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

在网信领域,应该切实贯彻实施五中全会的方针,坚持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的战略支撑。

一、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自中兴、华为事件以来,在单边主义、霸凌主义驱使下,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科技脱钩”。

不论今后中美“科技脱钩”的情况如何演变,我们都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应该努力重塑新的中国科技生态,全面发挥举国体制和科技创新力度。

这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科技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一)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要增强原始创新的比重创新一般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

策划方案的核心思路与逻辑构建

策划方案的核心思路与逻辑构建

策划方案的核心思路与逻辑构建在现代社会中,策划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对于任何组织和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策划方案不仅能够为事物的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还能够合理规划资源、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本文将通过十个方面展开回答,介绍策划方案的核心思路与逻辑构建。

1.确定目标和需求一个成功的策划方案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

通过深入了解项目或活动的背景,明确所要达成的目标,进而分析和提取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关键要点。

这一步非常关键,它决定了整个方案的基础和方向。

2.市场调研和分析在制定策划方案的过程中,市场调研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对目标受众、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机会和挑战,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

3.明确核心信息和价值主张在策划方案中,核心信息和价值主张的明确表达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确定并准确传达项目或活动所提供的核心价值,以吸引目标受众的兴趣和关注。

同时,通过独特和有吸引力的核心信息,我们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4.制定详细的策略和计划在明确目标和核心信息后,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策略和计划。

这包括了选择合适的市场推广渠道、确定营销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设计有效的传播媒介等。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预期效果。

5.资源的合理配置策划方案的成功也离不开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们需要充分评估和分析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并根据需求合理调配资源。

只有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效益。

6.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在策划方案中,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项目或活动的失败风险,并提高整体的成功率。

7.团队协作和沟通策划方案的制定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高效的沟通。

各个团队成员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并密切合作,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够发挥出团队的整体优势,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重要名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关键核心技术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核心技术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核心技术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加速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大变革,对全球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新科技革命同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形成了历史性交汇,给我国加快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增长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带来了重大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定创新自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速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劲动力。

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

创新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

要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

一、关键核心技术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以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政府基金等为抓手,把国家主导的科研创新体系与企业主导的以市场竞争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相结合,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

要聚焦国家需求,统筹整合力量,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强化规划引领,形成更有针对性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安排。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大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要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

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四)

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四)

系统集成指的是将各种不同的组件、系统或软件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备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系统集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不同的组件往往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而实现系统集成需要一系列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要素。

首先,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数据交换与通信技术。

不同的组件或系统之间需要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以实现协同工作。

因此,数据交换与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对系统集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的通信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系统集成的发展。

通过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组件之间能够实时地共享信息,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其次,系统集成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统一的软件平台。

不同的组件或系统往往使用不同的软件和编程语言开发,这就带来了集成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统一的软件平台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统一的编程框架和标准,各个组件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开发和集成。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开发和集成的成本,还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开放源代码软件平台如Linux和Java,为系统集成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不同的组件能够在统一的开发环境中进行集成,并通过API或插件进行数据交换与通信。

此外,系统集成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测试和验证技术。

在将各个组件或系统集成到一个整体系统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要求。

常见的测试和验证技术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集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集成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系统架构设计。

一个良好的系统架构设计能够保证各个组件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并实现预期的功能要求。

而在设计系统架构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可靠性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架构模式和技术。

常见的系统架构模式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分布式架构、云计算等。

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思路

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思路

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思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和组织的核心系统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思路应该紧跟时代潮流,结合企业具体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实现系统的稳定、高效、灵活和安全。

一、需求分析与规划阶段在核心系统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与规划,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具体需求。

这一阶段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专门的需求分析团队,由专业人员依据业务需求和技术特点,详细分析企业的核心系统需求。

2. 与企业的业务部门、技术团队和管理层进行广泛的沟通,准确了解核心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3. 制定详细的规划和目标,明确项目的时间、成本和资源要求,确保建设进程的可控性和持续性。

二、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阶段在需求分析与规划阶段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1.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核心框架、模块划分、数据流等,以确保系统的可拓展性和可维护性。

2. 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编程语言、开发框架等,以满足系统的性能、安全、稳定性要求。

3. 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考虑引入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系统提供更好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三、开发与测试阶段在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确定之后,进行核心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1. 根据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的要求,进行系统代码的编写和模块的开发,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 定期进行系统的测试和验收,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等,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漏洞。

3. 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和质量管理系统,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

四、部署与运维阶段核心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部署和运维,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优化。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1. 制定详细的部署计划,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与配置、软件环境的准备和系统数据的迁移等,确保系统能够顺利上线。

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助力金融科技创新

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助力金融科技创新

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助力金融科技创新作者:刘刚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7年第10期分布式系统如同生命,通过中台的DNA 复制和分裂,不断新陈代谢、演进发展,适应环境并自我进化。

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和敏捷管理体系并非只是面向互联网企业和业务,它是一家数字化企业的核心业务载体,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创新基因。

所以,分布式和数字化的转型是银行金融科技的基石。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已经悄然引领全球金融科技的变革。

在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场景下,创新金融业务对于银行业务系统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下一代银行将构建在虚拟的cyber space 中,摆脱物理网点的限制,全天候连接用户,植入在各种生活和业务场景之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

互联网对于银行将不仅仅是一个渠道,而将成为银行7×24 小时实时运营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银行可以用创新的科技来更深刻地理解用户,理解企业的业务运营,理解资本市场的运行,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手段实现更为精准的营销、更为可靠的风控和更为高效的服务。

以强大的下一代技术平台为支撑,银行自身业务模式才能具备转型基础。

从面向交易到面向交互,从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从柜台和互联网渠道全面转向移动端和物联终端,从较为固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到个性化产品和千人千面。

未来的金融将以金融科技为基础,形成以场景为核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支付和交易为链接,构筑开放式、自动化、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型的新型金融服务。

本文将以阿里金融云自身运营经验和与银行客户合作创新实践为基础,介绍银行核心系统架构转型的相关经验。

一、核心系统的分布式转型为了应对互联网的业务压力,多数银行的系统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分布式”改造,将应用系统进行无状态化,对数据库进行分库分表。

通过这种拆分和改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系统的业务支撑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核心资源库的建立及管理运用理念

核心资源库的建立及管理运用理念

核心资源库的建立及管理运用理念
核心资源库的建立及管理运用理念是指建立一个包含组织的核心资源的集中库,以便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

首先,建立核心资源库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组织的关键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数据等,便于共享和利用。

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分散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可访问性和可重用性,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其次,核心资源库的管理主要包括资源的录入、分类、标注和更新等工作。

资源的录入要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分类和标注要有规范的标准和方法,以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资源。

资源的更新要及时跟进,以保持资源库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最后,核心资源库的运用理念是将资源库作为组织学习和创新的基础,鼓励员工积极贡献和共享资源,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培养组织的学习型文化。

同时,通过资源库的管理和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创造,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核心资源库的建立及管理运用理念是以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核心资源为目标,通过规范的管理和运用方法,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

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

系统集成是将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集成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跨行业合作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该领域的深入了解。

**一、系统架构设计**在进行系统集成之前,一个良好的系统架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系统架构设计是整个集成过程的基础,它需要考虑到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需求、硬件资源、数据交互、安全要求等各方面的因素。

一个合理的系统架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降低系统集成的风险和成本。

**二、接口标准化**在系统集成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接口标准化可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的顺利进行。

当各个子系统的接口符合统一的标准时,可以降低集成的复杂性,并且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

因此,制定和遵循接口标准化是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之一。

**三、数据管理和交换**在系统集成中,数据管理和交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各个子系统之间需要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和安全的交换。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不同系统的数据格式和结构不一致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转换和映射。

此外,数据的管理和存储也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数据管理和交换是系统集成的关键要素之一。

**四、测试和调试**在系统集成过程中,测试和调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对整个集成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和调试,可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

测试和调试既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也包括系统整体性能测试和负载测试。

只有通过充分的测试和调试,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系统集成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有良好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管理包括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可以帮助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团队协作是保证系统集成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需要有清晰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合作氛围。

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三)

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三)

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独立的单位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实现统一的功能。

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系统集成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针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核心技术在系统集成过程中,核心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硬件技术是系统集成的基础。

各种设备的选择、部署以及网络的构建都离不开硬件技术的支持。

例如服务器的选型、网络交换机的配置等,都需要系统集成人员具备扎实的硬件基础技术。

其次,软件技术是系统集成的灵魂。

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和集成是系统集成的核心任务之一。

这涉及到系统集成人员对各种编程语言的熟练掌握,以及对软件设计和架构的深入理解。

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系统集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另外,数据库技术也是系统集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种业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要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实现。

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是系统集成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才能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二、关键要素除了核心技术,系统集成的成功还离不开一些关键要素的支持。

首先,人才是系统集成的关键要素之一。

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系统集成团队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系统集成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独立解决问题。

其次,项目管理也是系统集成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对于一个庞大的系统集成项目来说,合理的项目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控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再次,质量管理是系统集成的关键要素之一。

系统集成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一个小的失误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保证系统集成质量至关重要。

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系统集成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评估,确保系统集成的质量。

最后,合作伙伴的选取也是系统集成成功的关键要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

中国发展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1)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本刊记者 马玉荣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在首位。

“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实现量质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基本实现。

迈入“十四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求我们必须开好局,系统谋划到2035年和2050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形成科技强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战略科技力量的影响力和支撑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续的创新力。

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队”作用,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撑发展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要素成本上升,传统发展动力减弱,必须培育新动力、新模式和新优势,科技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

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对于当前形势,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对《中国发展观察》记者表示,现在国际形势特别是中美关系遇到问题,美国对中国科技的打压越来越严厉,过去中国靠市场和国际合作可以解决的问题,如今这条路基本上被截断,而且这种对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国的很多产品也被“卡脖子”。

因此,必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困局。

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思路与重点

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思路与重点

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思路与重点作者:吕薇马名杰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8年第7期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创新体系,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创新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中强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创新本身是开放的,我国走开放创新之路是大势所趋。

在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创新体系,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更深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当今世界,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推动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国际分工更加专业化,资本、技术和人才等高端要素跨国流动更加频繁,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

要抓住新技术变革的历史机遇,我国必须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思路与重点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采取更加开放的创新方式,有利于吸纳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走开放创新之路是大势所趋。

在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创新体系,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开放创新是全球创新重要趋势开放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和创新网络化背景下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协作,创新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加速全球化创新网络的形成。

传统封闭、独立、线性的创新方式和过程正在被开放、合作、网络化的创新模式所取代。

伴随信息、技术、知识、人才的跨国流动趋于活跃,各种生产力要素和科技资源加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各国创新体系间的依赖性不断提升。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商业银行现代化图景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商业银行现代化图景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商业银行现代化图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迅速变得
越来越重要,商业银行现代化也成为金融机构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
和信息化是当今金融行业发展的主流,商业银行也朝着全面数字化发展。

基于此,核心业务系统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管理系统,必须进
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下边将介绍新一代核心业务系
统的商业银行现代化图景:
一是系统开发以及标准化。

首先,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优化所有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客户需求。

其次,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可以实
现数据库隔离,降低风险。

此外,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还需遵循国际标准,支持多国家语言及多客户端访问,以提供更完善的客户体验。

二是数字化和客户化。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
工智能技术解决核心业务和客户关系管理的问题,实现客户关系分析和客
户关系决策管理,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水平。

此外,核心业务系
统还可以实现可视化管理,在界面上展示多维度、实时核心业务数据,为
商业银行管理决策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依据。

三是安全可靠。

新核心 新蓝图 新希望——记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项目

新核心 新蓝图 新希望——记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项目

新核心新蓝图新希望——记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项目作者:王兵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6年第2期广发银行副行长王兵2016 年1 月9 日,广发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以下简称新核心系统)全面投产。

在两年时间内,广发银行先后成功投产海外核心和国内核心系统,不仅成功打造了业界处于领先水平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实施周期更是刷新了国内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建设周期最短的新纪录。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逐步向国际化、综合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为适应金融发展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满足商业银行产品快速创新、全面风险管理等的需要,大中型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体现了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银行管理变革、金融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广发银行新核心系统按照“六化一中心”,即以客户为中心,产品模型化、业务流程化、架构组件化、管理信息化、风控体系化及海内外一体化的系统架构目标设计,建立了全新的账务和综合账户体系,提供全行统一的客户和产品视图,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核心系统项目堪称广发银行史上最大的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几乎涉及广发银行存贷款等基础业务所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岗位,参与人员达到上万人。

工程于2013 年底正式启动,分为海外核心和国内核心两个子项目,海外核心系统在2014 年10 月18 日成功投产;国内核心系统于2016 年1 月9 日投产,实现了国内全行业务的一次性整体切换。

在重构核心系统的同时,还新建了新柜面终端系统、产品平台等,对外围系统、分行特色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梳理,改造各类关联系统达数百个。

一、项目背景和建设过程广发银行原有的核心系统始建于1992 年,在20 多年的时间里,系统历经多次改造和变迁,为广发银行各项业务开展在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处理等方面提供了支持。

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原有核心系统的弱点和局限性逐渐凸显,架构陈旧、功能缺失、信息不全等问题特别突出,无法满足全行业务发展的要求,在一些领域甚至成为发展的瓶颈。

核心银行系统的优化与升级

核心银行系统的优化与升级

核心银行系统的优化与升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日益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银行系统也随之不断改进和演进。

其中,核心银行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是整个银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一、核心银行系统的意义核心银行系统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银行内部各项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系统集成的核心设施,承担着银行各级业务管理、决策支持、风险管控等职责,是银行业务稳定、高效运作的关键所在。

对于银行而言,核心银行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业务质量和水平,进而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运作和发展。

二、核心银行系统的优化方案1. 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在核心银行系统的优化与升级中,人工智能技术应该是优先考虑的方向之一。

在现有的核心银行系统中,很多业务流程仍旧依靠人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易发生差错,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操作风险,实现业务透明化、可视化、自动化。

例如,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客户问题的快速识别和回答,提升客户满意度;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客户风险进行快速评估和防范。

2. 强化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核心银行系统的优化与升级中,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提升应该是核心任务之一。

银行业务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银行存续和发展的基石,而核心银行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的核心支撑,任何系统故障或安全事件都可能导致银行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应引起银行高度重视。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完善系统监控和预警机制,加强安全准入和身份验证,做好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开展多元化的风险管理等。

3. 推行数据整合和共享在核心银行系统的优化与升级中,数据整合和共享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现有银行系统中,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孤立程度较高,数据共享难度较大,这不利于银行全局统筹和精细管理。

银行应该加强对数据精细化管理,搭建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规范化、整合化和共享化。

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七)

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要素(七)

系统集成是指将各种独立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组织与协调。

它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应用。

系统集成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核心技术和关键要素的运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核心技术1. 规划设计技术系统集成的第一步是规划设计,它涉及到整个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功能分配。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已有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以及未来的升级和维护等因素。

同时,规划设计还需要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系统交互、数据传输、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

2. 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数据交换与共享是系统集成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

它通过定义和实现数据格式、接口协议以及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

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效能和运行稳定性。

3. 安全保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系统集成中的安全保障技术是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的关键。

它包括有限访问控制、数据加密、防火墙等技术手段。

合理运用这些安全保障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的数据和运行环境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二、关键要素1. 人力资源系统集成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

这些人才需要既掌握广泛的技术知识,又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系统集成项目中,项目经理、架构师、开发人员等角色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力资源的充足性和素质直接决定了系统集成项目的成败。

2. 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产品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对供应商的选择与合作、对物流的控制与协调,以及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综合考量。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确保系统集成的关键组件得到高质量的供应,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涉及到多个子系统和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

项目管理的关键是合理规划项目进度、资源配置和问题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将整个项目推进到预期目标。

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是系统集成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

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

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复杂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引言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即在于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复杂化。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格局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军事思维已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为了在现代战争中取得优势,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军事变革,并致力于提升军事系统的复杂度。

本文将探讨实现军事系统高度复杂化的意义、方法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

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复杂化的意义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复杂化对于新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升战斗力军事系统的复杂化可以提升战斗力。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建立复杂的军事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各类信息,并实现对全局的快速响应和精准指挥。

这有助于提高作战效率,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2. 应对多样化威胁现代战争面临着多样化的威胁,包括传统军事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网络安全威胁等。

仅仅依靠传统武器装备和战术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复杂化,各国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威胁,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3. 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复杂化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为了满足军事系统复杂化的需求,各国在军事技术研发和生产上投入巨大的资源。

这将推动技术创新,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繁荣。

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复杂化的方法实现军事系统的高度复杂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网络化作战体系网络化作战体系是实现军事系统复杂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设网络化作战平台和指挥系统,实现战场信息的广泛共享和实时传输。

这将极大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有利于实施精确打击和快速反应。

2. 信息化装备信息化装备是实现军事系统复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军用通信设备、情报侦察设备、航天装备等。

这些装备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传输和分析,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3.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实现军事系统复杂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模块重构:构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新思路

模块重构:构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新思路

构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新思路摘要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国家创新系统作为推动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机构,需要不断进行模块重构,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本文将探讨构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新思路,包括创新政策的优化、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等。

1. 引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提升经济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国家创新系统作为创新活动的管理和组织机构,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国家创新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模块重构,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案。

2. 创新政策的优化创新政策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对推动创新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优化创新政策是构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一环。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

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是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同时,还需要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

其次,我们要加强创新政策的协同配套。

创新政策需要与经济发展政策、教育政策等相互配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可以通过对科技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3.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国家创新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对于推动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是构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

创新创业载体包括孵化器、科技园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更多创新创业载体,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其次,我们要注重科技创新平台的开放性和合作性。

国家创新系统需要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对接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克: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思路传统系统无法适应发展在银行的整个IT蓝图中,核心业务系统是负责处理和管理核心银行产品的生产系统。

所谓的“核心”银行产品,就业务而言,其实也就是指银行主营业务中向客户提供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产品和相关的服务。

因为这些都是最主要的、最常使用的银行产品,所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强且能支持大数据量任务处理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商业银行日常运作的基础,核心业务系统的先进程度对整个银行的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套专业化的核心业务系统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银行高管层所重视。

近年来,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升级的浪潮由国外延伸到中国,传统核心业务系统对银行业务变化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越来越浮上台来。

这里我们分别从影响银行发展的大环境和银行内部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来看传统核心业务系统的逐渐失势。

银行业务发展大环境推动系统发展一是客户需求环境不断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需求层出不穷。

金融产品的创新,从规划设计到营销和维护,都离不开一个具有灵活架构的核心业务系统的支持。

二是市场竞争短兵相接,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

国内商业银行需要知己知彼,首先要透彻了解自身的业务经营状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制订合理的业务策略。

三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应对银行上市浪潮的冲击。

这就要求银行的业务系统能够帮助银行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集约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这些变化的直接影响,是给银行的IT系统,尤其是核心业务系统,带来了新的要求。

绝大多数银行现有的核心业务系统,受到原来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的限制,难以对新出现的业务需求进行支持,甚至可能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

通过建设具备先进设计理念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配套的全行数据集中和流程重组来实现业务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银行内部发展的需求催生新系统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银行内部也正在进行着全面、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涉及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激励机制,到产品创新、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而作为支撑银行业务高效运转的核心系统,必须充分满足这些新的需求:一是深入理解客户,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需求。

二是建立快速产品创新体系,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是实施数据标准化,持续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需求。

四是IT技术创新,应用系统架构体系优化的需求。

不可否认,国内很多银行使用传统核心业务系统在柜台服务方面实际上与国际银行业并没有大的差距,有的地方做得更好,但是一涉及到对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及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严重依赖信息体系的领域,就显得严重的滞后了。

并且,大部分商业银行用于处理核心银行业务的IT 系统均是由银行自主开发,或直接购入的较成熟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之后其维护成本迅速升高,系统架构封闭,不易于加入新的功能且易宕机。

同时,系统的设计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并且不同应用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信息的共享,因此已慢慢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新老核心系统的差异随着IT应用的发展,国内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归纳成四大阶段:替代手工操作的电算化登记薄概念的单机版时代,各业务系统独自处理的主机终端模式时代,以数据集中、面向交易为特点的综合业务系统时代和面向客户、产品化的“新一代”。

其中综合业务系统普遍被认为是传统的核心业务系统,这种说法也是相对于目前“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而言的。

核心业务系统的简单对比系统架构—“以账户为中心”与“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架构是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与传统业务系统的主要区别所在。

传统核心业务系统是以账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使得业务数据的存储、维护和展现等操作都在账户层面进行。

账号里还包含机构号等与客户本人不太相关的管理要素,造成客户只能跟着机构走,一旦机构撤销,客户必须更换存折之类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致使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客户流失。

同时,客户完整关系视图的信息在以账户为中心的架构下也难以获得。

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通过惟一的客户信息文件将不同应用系统中属于同一客户的账户连接起来,并且在客户信息文件中定义不同客户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形成客户完整的关系视图。

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帮助银行获得更多客户层面上的信息,作为正确制订业务策略的基础,令银行管理者能够实现更为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和差异化服务。

设计理念—“二次开发”与“参数化设计和灵活的架构”所提供的业务需求反应能力。

传统核心业务系统中,在设计开发时没有考虑足够的灵活性,只具备支持已有产品的处理能力,通常需要IT人员在原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来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这种二次开发的方式与一般的系统开发一样,需要经历从功能设计、编程实现、测试到最后系统上线的整个过程,开发周期很长,同时费用昂贵。

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在系统设计开发的环节上考虑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业务需求,从而确保系统的灵活性。

更为重要的是,新核心业务系统将系统中与产品相关参数进行了规范和组织,引入了“产品工厂”的概念。

银行的业务人员可以通过直接使用产品工厂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自己在系统中创造金融产品,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加快了金融创新产品上市的速度。

技术手段—是否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全天候服务是衡量两代核心业务系统的重要指标。

随着网上银行、ATM等自助服务设备的普及,银行需要具备向自己的客户提供全天候“7*24”服务的能力。

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现有的银行业务系统通常需要在每天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执行批量操作处理,将当天发生的所有交易入账。

在这段批量处理的时间段内,系统不能向客户提供服务。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例如多个数据库互为备份、多线程技术等等,尽量缩短批量操作窗口,进而实现真正的全天候服务。

流程再造—模块化设计是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另外一个突出的特征。

以往的银行业务系统都是以流程为导向设计的系统。

当银行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的时候,就要对系统进行重新开发。

而模块化设计的思路,把相关的功能集中到功能模块中,通过对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组合,来实现银行的业务流程。

而一旦银行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系统可以通过参数的设置对功能模块进行重新安排来支持新的业务流程。

模块化设计使得核心业务系统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大”、“小”核心的理念。

传统的核心业务系统一般都是核心系统和部分简单管理系统模块的结合体,同时实现了属于信贷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业务中部分流程管理的功能。

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定位是一个快速交易系统。

他剥离了大部分事后管理功能,把与交易无关的处理都交给了外围系统。

但是基础数据和架构设计上缺乏对管理系统的支持,这是与“小核心、大外围”的理念是一致的。

不难发现,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进入数据大集中阶段后,银行对未来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和改造有诸多共性的要求。

当然,各商业银行对核心业务系统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化需求,对其业务范围、设计理念、技术路线和建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着眼点涵盖商业银行通用业务。

要求系统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可以为银行业务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包括个人银行业务、对公银行业务、同业银行业务、理财银行业务、国内清算,国内外支付等等,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以客户为中心。

将客户唯一标识的理念融入整个银行IT系统,在细分客户、分层服务的前提下,为优质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实现统一的客户信息视图、统一的客户押品及额度管理、统一的客户协议管理以及统一的集团和客户群管理等功能。

模型化与参数化的产品定制开发模式。

抽象银行各类业务的属性及关系,形成银行产品模型,并基于模型,缩短金融产品的发布周期,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

需要核心业务系统具有基准产品模型和产品工厂,对产品进行统一编码和控制管理,支持组合产品和子产品;支持按银行的管理要求从产品开发、产品定义、产品营销、产品服务,一直到产品分析、考核等各阶段对产品进行分类管理。

“流程银行”的业务流程处理方式。

围绕客户和市场需求设置流程,将经营组织结构和各种资源完全围绕业务流程而展开,将银行的服务从质量、成本、时间、风险、法规五个原则贯彻到前、中、后台的流程中。

结合国内现状,不仅需要分业务线垂直经营和管理,可能还需要“条块结合”的管理。

核心业务系统需要实现核算、结算、监督、操作型客户关系管理等大量中后台业务进行集中处理;实现组织机构的管理层级灵活设定,实现柜员权限完备而灵活的设定;在统一的会计核算机制下,提供丰富的多维度考核数据源,包含机构、客户、渠道、产品等信息,支持以业务单元为主的矩阵考核方式;将分开、重复的多道工序进行合并,减少不必要的流程环节和手工操作,实现业务直通式处理(STP)。

面向服务(SOA)的架构设计理念。

这种以服务为导向的架构支持不同渠道对共享服务的重复使用。

这就要求系统能支持组件化的设计和开发方法,将服务单元松耦合在一起;组件实现的功能单元能被有效管理和高效、方便的重用;服务具有明确定义的接口,使核心系统的交易能通过多种协议对外提供服务。

数据逻辑集中、统一标准规范。

核心系统需要对银行的客户数据、业务数据、风险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满足各地域在监管上的对数据的要求,提高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水平。

这就要求核心业务系统能具有高效处理能力,支持大规模的交易量;统一业务处理、账务处理,满足地域特色业务的要求;基础设施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保障系统7*24小时稳定运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特点之外,对多语言、多币种的支持、清晰的接口定义、实时数据更新以及系统技术平台的可扩展性和低维护成本都是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应具备的特性。

系统建设策略的思考核心业务系统的选择解决了为什么要对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或再造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选择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并成功实施发挥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问题。

一般来说,国内厂商自行研发的核心系统与当前银行的需求更相符合,其优势主要在于它是针对中国金融市场而产生的,产品本地化和客户化程度比较好;厂商深刻理解中国市场,更能贴近和理解客户需求;能满足本地特色和报表的需要;同时许多较领先的厂商还有强大的本地支持力量。

但这些系统在发展中的中国金融市场不到10年的运行经验,缺乏国际大银行服务经验,且产品本身及风险管理功能等不够成熟。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领先的IT开发商开始加强国际合作,尝试开发同国外水平相当的核心业务系统,目前已有相当大的突破。

相比较而言,国外引进的核心系统有成熟的产品和客户为中心的设计,能够覆盖更全面的国际化银行业务功能,可适应银行产品的增加和变化;资产和资金类业务功能、分析功能及风险管理功能比较完善,且在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洗礼,其项目实施管理和采用的技术比较先进,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成功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