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问题表征与发展方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问题表征与发展方略
作者:***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2年第11期
摘要:“雙高”建设是高职院校强化类型教育特色,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主要路径。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在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现实需求,构建高质量专业群,需厘清其中的产业结构逻辑、岗位需求逻辑与知识统整逻辑。对此,文章以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和问题表征,从优化
专业群内部专业布局、统整专业群课程体系及提高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适应性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提出有效的发展方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组群逻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11-0046-06
一、问题提出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致力于建设一批具备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专业群,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地处于湾区腹地,职教实力和规模居于全国前列。随着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的顺利推进及广东省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展开,人力资源是广东省各项战略任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依据教育部公布的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可知,广东省共有14所高职院校入围全国首批“双高”院校建设计划,其中高水平建设单位5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9所。然而,实现“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不仅仅在于实现院校内部专业的调整与重组和外部产业的沟通与衔接,更在于以专业群的构建突破院校治理方式与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拟从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入手,明晰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剖析专业群组群的症结所在,并为高职院校构建高质量专业群提出切实的发展方略。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反映群内专业的本质联系,揭示专业群组建的客观规律,基于专业群内部与外部的发展,专业群具有多重组群逻辑。但究其根本,专业群的组建在于衔接产业链、岗位链与知识链,实现内部人才培养与外部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发挥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群聚效益”,彰显专业群建设的应有诉求。
(一)产业结构逻辑: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动逻辑是教育界与产业界长期探讨的问题,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专业群是沟通职业界与产业界协同发展的桥梁。“产业链”源于生态经济学,可分为纵向的供需链与横向的协作链在特定的产业环境中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区别、相互依赖的产业关联秩序。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即围绕产业供需链与产业协作链,形成专业与产业、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效对应。专业群与产业链存在三种对应关系:一是专业群与区域重点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以产业向产业集群的转变作为组建专业群的核心依据,融合群内相关专业,加强专业间的联结性,促进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二是依据产业链实现专业群内部各专业的多元组合。其中,
以“核心专业为依托,相关专业共发展”的原则对专业群内外各专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带动若干相近专业的发展,发挥核心专业的统领与辐射作用,促进群内专业资源的互联共享。三是以职教集团作为专业群发展的合作平台[1]。19世纪70年代德国医学家德贝里提出“共生”概念,即社会是由多元系统相互联结、协同演进的过程。职教集团可有效整合来自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资源形成共生单元,能够有效反映专业群与市场、产业、岗位的需求,丰富专业群内部的专业建设,与共生单元内部各成员间形成多类型的合作模式,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用人需求,使专业群汇集技术资源与人才资源,提高专业群满足产业链的发展需求。
(二)岗位需求逻辑:基于岗位群组建专业群
从语义上理解,“岗位群”即指由各职业岗位群体组合成的职业系统,或以某一岗位为中心与其岗位性质相似的职业组成的岗位集合。基于岗位群组建专业群,即进一步明确专业群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以岗位人才需求为依据组建专业群。以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为例,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组建电子信息产业专业群。以专业群对接岗位群需要为主构建与岗位群相适配的核心专业,并以核心专业衔接群内各专业促进岗位技术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专业群对接岗位群已成为构建专业群的原则之一。明晰专业群对接岗位群需求的组群逻辑需要厘清以下两点:一是专业群需要精准对接区域岗位群。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精准施策,依托岗位培养人才,即结合企业岗位需求,设置人才培养标准,进而指导人才培养工作,这是由传统的单一岗位能力转向复合型岗位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实现专业群与岗位群的精准对接,破除传统的核心岗位与边缘岗位之说,确定专业与岗位的紧密联系。二是以岗位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群的课程内容与结构,群内课程体系体现不同岗位的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公共课、基础课、实训课等。专业群组建的岗位逻辑除了在育人层面需要与企业岗位紧密对接外,企业岗位的管理、技术升级、生产调整等各方面都要与专业群保持紧密的联系,专业群契合岗位需求的动态调整亦可推动企业岗位管理、技术更新等要素的升级调整[2]。
(三)知识统整逻辑:基于学科群组建专业群
学科作为知识固着点与生长点,在知识体系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高等教育学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指出:学科是构成知识的原理,而知识的专业化则是构成其他一切知识的基石[3]。随着学科制度在历史时空的不断演变,现行学科分类逐渐细化,学科间隙分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形成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以学科群组建专业群的多学科知识组群逻辑可聚集不同学科,发挥学科间知识共享功能,鼓励学科交叉实现群组知识的衔接与创造。关于学科群该如何组建以契合专业群的发展,学者许四海指出,可确立某一共同领域的学科为中心,聚集一定数量的相关学科,组建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及国家需要的学科群体[4]。依据此观点,以学科群组建专业群,聚焦到某一专业领域并关注学科群与外界的联系,这属于学科群组建专业群的外部逻辑。而反观学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