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问题表征与发展方略
论高职院校专业群组建的四重逻辑
论高职院校专业群组建的四重逻辑作者:平和光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19期组建专业群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些规律和原则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就是构成专业群结构系统的基本逻辑。
它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从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来看,专业群建设是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是落实系列政策、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质量目标的主要抓手。
专业群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改革工程,作为工程的首要问题,专业群的科学组建关系到其能否成为未来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关系到其能否真正发挥好共享、集群、协同的优势以支撑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从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定位、区域产业结构特点与需求、专业发展水平和基础等视角来看,高职院校专业群组建存在四重逻辑。
一是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
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是指基于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链条组建专业群,专业群内各专业与产业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产业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决定着专业群的调整和优化。
从外部需求来看,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产业体系逐渐成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如果高职仅设置单一的专业,培养的人才規格和类型单一,很难满足产业链对多样化、多类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将被逐渐削弱,很容易被淘汰。
因此,围绕产业链组建专业群成为必然。
二是基于人才培养定位组建专业群。
基于人才培养定位组建专业群,是指将人才培养作为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来组建专业群。
“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强调的是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的方向问题、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
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其前提是立足中国大地,是基于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因此,必须将立足中国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定位作为回答“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路径和逻辑基础,由此也自然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组建的另一逻辑。
三是基于群内专业组建专业群。
基于群内专业组建专业群,是指将专业作为一个知识传递和生产载体,知识关系是专业关系的核心,依据专业知识的相关性和内在逻辑构建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及方案框架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二)建设基础(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二)建设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三)预期效益三、重点建设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1.专业结构调整。
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
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
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
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
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群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
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6期专业发展□李玉珍肖怀秋(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摘要:在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取得卓越成效的示范作用下,基于“群”进行专业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群建设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分析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现状,探究其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专业群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机制建设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6-0028-04作者简介:李玉珍(1981-),女,湖南邵东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肖怀秋(1981-),男,湖南武冈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
收稿日期:2016-04-11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
《2012年中国高职质量年报》称,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教育转型过程中,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地位也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各高职院校一直在努力寻求和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明确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加强专业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高职教育逐步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过渡,要想保持高职教育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将其作为质量工程来抓。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内涵建设的核心。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同年,教育部、财政部两部委共同出台《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并正式启动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文件明确提出“国家示范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 人员结构不合理。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刚毕业的年轻教师。
老教师因为工作年限较长,教学经验丰富,但可能缺乏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更新;而年轻教师虽然拥有最新的学术知识和技术,但缺乏实践经验。
这种人员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2. 缺乏制度支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没有明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这导致教师没有积极性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缺乏动力去进行教学团队合作。
为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 优化人员结构。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职称评定和晋升制度,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和专业人才,培养他们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力量。
2. 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和激励政策,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团队合作进行评价和奖励。
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3. 加强培训和交流。
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持续的教学培训和学科研究机会。
通过培训和交流,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 建立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合作教学和团队研究,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同时,可以鼓励学院与企业、行业等外部机构进行合作,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教学案例,以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人员结构、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和交流、建立合作机制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高职专业群建设政策、框架与展望
二、高职专业群建设政策分析
二、高职专业群建设政策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措施: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专项计划和财政支持等手段, 鼓励高职学校加强专业群建设。例如,实施“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试点”项 目,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二、高职专业群建设政策分析
2、政策效果及影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取得了显 著成效。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职专业群逐渐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为地方 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政策支持也有力地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 新。
五、未来展望
首先,政策支持是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力量。未来,高职院校应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专业群建设提 供更有力的保障。
五、未来展望
其次,校际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校际合作,高 职院校可以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整体实力。未来,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其他 院校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科研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等活动,提升专业群的整体 水平。
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策略
4、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基地投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成果
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成果
通过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取得以下成果: 1、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
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成果
二、内涵
2、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 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 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发校企联合课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内涵
专业群发展逻辑、重点任务设计、
专业裙发展逻辑及重点任务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作为一个专业裙,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是每个专业裙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专业裙发展的逻辑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对重点任务进行设计,以期为不同专业裙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专业裙发展逻辑1. 竞争分析专业裙所处的行业,往往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
在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找准自身的定位和特色,是专业裙发展的重要逻辑之一。
2. 人才队伍建设专业裙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他们是专业裙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培训、激励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于专业裙的发展至关重要。
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专业裙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断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将有助于提高专业裙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二、重点任务设计1. 定位清晰针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必须为专业裙明确明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这意味着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定位,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作为莘莘学子的重要选择之一,如何建立科学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每一个专业裙需要关注的重要任务。
通过实现创新、协同、跨界、国际化四个转型,使专业裙在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专业人才和优秀人才的高效培养和输出。
3. 加强科研力量科研力量是专业裙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强科研力量,提高科研水平,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专业裙发展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4. 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水平是专业裙发展的关键。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将是提升专业裙竞争力的关键任务。
结语专业裙作为一个发展规模较大的裙体,其发展逻辑和重点任务设计是多方面复杂的。
本文对专业裙发展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任务进行了设计,希望能够对不同专业裙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专业群教学质量提升技术服务 组群逻辑 专业教学标准 人才培养
专业群教学质量提升技术服务组群逻辑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
养
提升专业群教学质量的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群逻辑: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教学需求,将学生划分为适当的小组,并确保小组成员之间互补、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学习。
2. 专业教学标准: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 人才培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计划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4. 教师培训:提供教师培训课程和机会,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包括课堂教学技巧、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 教学资源支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实验室等,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技术服务,可以有效提升专业群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浅析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要求,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在于“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
它的组群逻辑不是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专业目录大类进行归类,也不是相近专业间的简单拼凑,而是根据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前瞻性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的整合。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西部山区智能交通)”专业群正是基于西部山区智能交通前瞻性发展的需要,沿着“产业需求在哪里?产业需要我做什么?如何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的思路,按照“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要求,科学地组建专业群。
1 专业群的组群逻辑1.1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贵州已实现全国高速公路密度第一,已经达成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全国第一个乡村公路组组通硬化路,全国第一个建立大数据行业研发中心,全国第一个完成“互联网+通村村”农村出行等应用平台建设,全国第一个建设交通云大数据,全国第一个建设“互联网+便捷交通”平台等成就,贵州的道路交通运输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大机遇。
依托贵州“大数据”建设高地,开展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智能交通道路运输数字化建设,便捷交通,绿色服务。
率先推动“大扶贫”民生服务应用,解决农村出行和黔货出山等难题。
校、政、企、行多方联动,形成了覆盖公路出行、物流运输、交通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呈现了“车在全球,物在世界,行在路途,算在云端,网联汽车,服务身边”引领全国的贵州现代智能交通道路高水平运输服务产业高端跨界融合新业态。
1.2 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是我院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专业基础好,实力雄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学生满意度高,引领和带动了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
为贵州交通运输事业培养了上万名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西部山区智能交通)”专业群是由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维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流管理等5个专业组成,精准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要求,面向汽车新产业背景下道路运输行业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智能网联汽车设施建设、现代物流道路运输管理、物联网信息服务岗位工作,培养掌握汽车智能网联信息交互、智能交通运输及物流管理、汽车运用维修等关键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支持西部山区智能交通道路运输体系发展,支撑贵州“大数据”和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组建的基本逻辑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组建的基本逻辑从高职示范校,到骨干校,再到优质校建设,一个重要特点皆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置于重要位置。
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简称“双高计划”),将专业群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更加凸显专业群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开展高水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对优质人力资源需求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但高职院校如何组建高水平专业群、依据什么逻辑组建、如何实现组建的形神合一,需要遵循高水平专业群组建的若干基本逻辑。
根据目前关于专业群的研究现状和专业群建设的实际,高职院校组建高水平专业群的基本逻辑有以下三类:一是产业逻辑,即基于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链条组建专业群,专业群内各专业与产业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产业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决定着专业群的调整和优化。
二是岗位逻辑,即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充分体现职业分工的逻辑关系,针对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设置专业群,尽可能多地覆盖行业岗位群。
三是知识逻辑,即将专业作为一个知识传递和生产载体,知识关系是专业关系的核心,依据专业知识的相关性和内在逻辑构建专业群,基于这一逻辑组群策略有专业群编组策略、专业群平台课程开发策略、专业群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策略等(徐国庆,2019)。
上述三种逻辑中,产业逻辑、岗位逻辑是专业群组建的外部逻辑,其源于经济学领域产业集群的理论,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相契合;知识逻辑是专业群组建的内部逻辑,因为专业群由若干专业组成,专业群组建的专业逻辑的本质是知识的逻辑,专业只是知识体系传播的载体,知识的相关性是组建专业群的重要内在依据。
除此之外,从教育的本质属性来讲,人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问题和策略创新
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专业群建设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也逐渐成为地方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地方高职院校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高职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职专业群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地方高职院校的质量提高与快速发展。
一、专业群的概念对高职教育来说,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几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专业作为核心专业,专业的基础学科相同或相近,实验实训条件相同或相近,职业岗位链条相近或相关等具有共享性的几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我国2004年公布的高职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分设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
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
但高职院校专业群如何规划和建设是由学院的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过程确定的,各院校专业群内专业的数量和分布并不与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划分一一对应。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
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
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从整体上提升学院在行业和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或工业中心),降低实训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形成专业教师团队,增强专业办学实力;有利于形成学院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popularity)(popularity)。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和诊改路径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和诊改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资源不充分、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从何处着手,以及采取何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改革?本文将从逻辑起点和诊改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逻辑起点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明确其逻辑起点,即应该以什么为依托,以何种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的逻辑起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结合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办学目标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产业需求。
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当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与产业结合紧密,紧密联系用人单位,确保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逻辑起点还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指在坚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具实用性、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专门人才。
3. 改革教育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实行多元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4.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高质量教学的关键,应当通过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和提升教师待遇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诊改路径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诊改路径主要包括问题诊断、制定改革方案和推进实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做好问题诊断应当对高职院校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诊断,包括教学质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并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制定改革方案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应当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措施,确保高职院校的改革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高职一流旅游服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动力、路径分析
2019年第06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把景区的茶文化氛围增强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
3“互联网+”时代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3.1聘用具备互联网营销思维的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员工专业素养的高低是企业经济发展好坏的直接影响因素,互联网的本质要求是创新,拥有创新性思维的员工,是茶文化旅游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
组建一支拥有创新性思维的互联网营销队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行业的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促进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茶文化企业对互联网人才的储备是不够的,大部分的企业员工缺乏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技能,而又无法全部依靠招聘任用,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人员配置的重复,也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忠诚度变化,最好的办法就是,企业通过聘用具有互联网营销知识的人才进行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3.2制定科学规范的系统性发展规划针对我国茶文化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混乱,改变过去分散式的经营发展,提高行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制定科学规范的系统性发展规划尤为重要。
茶文化景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直接存在冲突,这就要求企业正确处理景区开发与实际运营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规范的发展计划,能够很好的提升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通过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保障之一。
3.3政府加强对传统的文化类产业的支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文化日益泯灭而不为人所知,在失去后意识到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互联网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同时也为茶文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信息资源的共享,使传统产业相对落寞,造成新兴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产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
为了改变茶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的落后,政府到位的扶持力度,是解决茶文化旅游行业生存的关键。
3.4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拓展旅游项目游客的满意程度,是提高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的重要因素。
游客对景区最直观的感受体现,是游客满意度高低的关联因素。
高职专业集群化发展的逻辑分析与路径规划
高职专业集群化发展的逻辑分析与路径规划梁丹;谢尧【摘要】通过探究专业与专业群,职业、职业联系、职业岗位群与职业群,产业、产业链与产业群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产业转型升级、社会职业分工、资源整合、教育层次接续、职业能力递进等多方面去考虑专业群的建设问题.提出专业集群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三方面构想:依据\"产业—职业—专业\"的逻辑建立\"横向专业群\";依托中高职衔接拓展\"纵向专业群\"建设;以职教园促进专业群建设实体化.【期刊名称】《辽宁高职学报》【年(卷),期】2018(020)011【总页数】4页(P16-18,74)【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化;逻辑分析;路径规划【作者】梁丹;谢尧【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35;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0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中提出:在建设目标上,要“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在建设内容上,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
该文件初次将专业群建设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但是对于如何建设专业群尚未有清晰的阐述。
自此,对高职专业集群化发展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各大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化发展问题也呈现出在摸索中不断革新的态势。
然而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社会职业分工,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高职教育,其在专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专业已不能按照以学科划分为依据组建二级学院的发展模式进行建设,而是要从产业转型升级、社会职业分工、资源整合、教育层次接续、职业能力递进等多方面去考虑专业群的建设问题。
无疑,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专业集群化建设是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学校、学生需求的专业建设路径,而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展开的。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逻辑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的论文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逻辑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的论文摘要:专业群构建是高职院校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要抓手。
“群”内专业主辅关系要以产业链逻辑关系、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依据。
基于专业群构建的目标、原则、效益,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构建应以旅游产业要素逻辑关系为依据,以旅游管理专业或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为核心专业,契合产业链的龙头行业,以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
作者简介:丁宗胜(1968-),男,安徽桐城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构建专业群的思想源于经济学领域产业集群的理论。
相关产业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由此产生的发展优势表现在:相关产业共享基础设施,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和交易的便利性;形成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促进新企业的衍生和成长;促进知识和信息积累,加速创新等[1]。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决定了其专业设置与调整必须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接产业或产业集群。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由“外延式”走向“内涵式”,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成为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的目标,“群”的构建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主要抓手。
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群构建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一、专业群构建的一般方法比较及构建原则对专业群概念的不同理解,决定了专业群构建的依据和方法的差异。
目前的理论研究对专业群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这种观点强调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行业基础和学科基础的相近性,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或围绕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着眼于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延展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专业群是选择各院校的重点专业或优势专业作为核心或龙头专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跨二级类的专业,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之间的依赖、促进,形成合力,以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目的而组成的专业集合。
高职教育专业组群的逻辑依归 形态表征与实践方略 基于253个高水平专业群申报资料的质性文本分析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专业组群的核心。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完备的课程体 系可以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注重课程之间的和 衔接,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和脱节现象。
3、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
适当的课程内容是专业组群的重要保障。在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需要注重 课程内容与专业的结合度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还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创 新,以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 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教育专业组群的实践方 略探讨
1、制定科学的专业规划
制定科学的专业规划是专业组群的首要任务。在专业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 考虑市场需求、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等多个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专业 设置方案。同时还需要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以提高专业的综合实力 和竞争力。
2、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三、高职教育专业组群的实践方 略探讨
1、制定科学的专业规划
制定科学的专业规划是专业组群的首要任务。在专业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 考虑市场需求、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等多个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专业 设置方案。同时还需要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以提高专业的综合实力 和竞争力。
2、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专业组群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和 竞争力。通过深入探讨高职教育专业组群的逻辑依归、形态表征与实践方略,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 益的参考。
谢谢观看
4、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专业组群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注重启发式教 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 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
高职专业群组群逻辑
高职专业群组群逻辑
高职专业群组是为了方便高职学生交流和学习而设立的。
群组的逻辑结构与群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密切相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逻辑方面:
1. 主题逻辑:群组的主题应该明确,以便吸引对该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加入。
例如,可以建立不同的群组来讨论不同的专业领域,如计算机、医学、工程等。
2. 层次逻辑:群组应该设立合理的层次结构,以便区分不同学年或专业阶段的学生,可以设立初级、中级和高级群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专业水平划分。
3. 功能逻辑:群组应该提供一系列的功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可以设立讨论区、资源分享区、问题答疑区等,方便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学习。
4. 交流逻辑:群组的成员应该有良好的交流方式和习惯,包括礼貌和尊重他人、积极参与讨论等。
同时,群组管理者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制度,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5. 扩展逻辑:群组应该不断发展和扩大,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同时可以与其他群组进行合作和交流,扩大学生的学习圈子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职专业群组的逻辑结构应该包括主题逻辑、层次
逻辑、功能逻辑、交流逻辑和扩展逻辑等方面,以建立一个有益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群组环境。
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专业群的组群逻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的普及和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专业群已然成为了当前最受欢迎的社交形式之一。
而如何合理组建专业群、搭建专业交流平台,以实现成员的价值共享和互助,已成为了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方面入手,分析专业群的分类、构建步骤、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为专业群的搭建和运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专业群的分类专业群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1、职业类型:将专业群按照参与者职业类型进行分类,如运营群、产品群、营销群、技术群等。
2、行业类型:将专业群按照所属行业类型进行分类,如IT行业、金融行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等。
3、地域类型:将专业群按照所在地域进行分类,如北京IT群、上海金融群、广州营销群等。
二、专业群的构建步骤在搭建专业群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目的:明确专业群的目的和定位,确定群体的参与人群、交流内容和群体规模。
2、搭建平台:选择合适的社交软件或通讯工具进行搭建,如微信群、QQ群等。
3、邀请成员:按照确定的目的和定位邀请适合参与的成员,并由群主审核加入申请。
4、规定规则:制定群内规则,明确交流内容、文明用语、举报方式等。
5、建立文化:塑造群内文化,提倡正能量,推广实用信息,并建立一个良好的群体氛围。
三、专业群的组织形式1、聚会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线下聚会,以交流互动为主,如行业分享会、研讨会、沙龙等。
2、在线教育形式:组织线上的专业课程、讲座、培训等,为群成员提供高质量的内容。
3、资源共享形式:分享各类资源和资料,如行业报告、简历模板和学习资料等。
4、互助形式:提供互助服务,如技术问题求助、招聘信息发布和资源推荐等。
四、专业群的管理模式1、群主模式:群主负责管理群内事宜,审核成员加入申请,管理群规,维护群氛围。
2、共治模式:成员共同管理,由若干成员负责管理群内事务,督促大家遵守规则。
3、自律模式:成员自律管理,互相监督,维护群体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问题表征与发展方略作者:***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2年第11期摘要:“雙高”建设是高职院校强化类型教育特色,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主要路径。
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在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现实需求,构建高质量专业群,需厘清其中的产业结构逻辑、岗位需求逻辑与知识统整逻辑。
对此,文章以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和问题表征,从优化专业群内部专业布局、统整专业群课程体系及提高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适应性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提出有效的发展方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组群逻辑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11-0046-06一、问题提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致力于建设一批具备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专业群,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地处于湾区腹地,职教实力和规模居于全国前列。
随着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的顺利推进及广东省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展开,人力资源是广东省各项战略任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可知,广东省共有14所高职院校入围全国首批“双高”院校建设计划,其中高水平建设单位5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9所。
然而,实现“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不仅仅在于实现院校内部专业的调整与重组和外部产业的沟通与衔接,更在于以专业群的构建突破院校治理方式与发展方向。
基于此,本文拟从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入手,明晰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剖析专业群组群的症结所在,并为高职院校构建高质量专业群提出切实的发展方略。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反映群内专业的本质联系,揭示专业群组建的客观规律,基于专业群内部与外部的发展,专业群具有多重组群逻辑。
但究其根本,专业群的组建在于衔接产业链、岗位链与知识链,实现内部人才培养与外部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发挥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群聚效益”,彰显专业群建设的应有诉求。
(一)产业结构逻辑: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动逻辑是教育界与产业界长期探讨的问题,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专业群是沟通职业界与产业界协同发展的桥梁。
“产业链”源于生态经济学,可分为纵向的供需链与横向的协作链在特定的产业环境中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区别、相互依赖的产业关联秩序。
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即围绕产业供需链与产业协作链,形成专业与产业、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效对应。
专业群与产业链存在三种对应关系:一是专业群与区域重点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以产业向产业集群的转变作为组建专业群的核心依据,融合群内相关专业,加强专业间的联结性,促进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
二是依据产业链实现专业群内部各专业的多元组合。
其中,以“核心专业为依托,相关专业共发展”的原则对专业群内外各专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带动若干相近专业的发展,发挥核心专业的统领与辐射作用,促进群内专业资源的互联共享。
三是以职教集团作为专业群发展的合作平台[1]。
19世纪70年代德国医学家德贝里提出“共生”概念,即社会是由多元系统相互联结、协同演进的过程。
职教集团可有效整合来自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资源形成共生单元,能够有效反映专业群与市场、产业、岗位的需求,丰富专业群内部的专业建设,与共生单元内部各成员间形成多类型的合作模式,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用人需求,使专业群汇集技术资源与人才资源,提高专业群满足产业链的发展需求。
(二)岗位需求逻辑:基于岗位群组建专业群从语义上理解,“岗位群”即指由各职业岗位群体组合成的职业系统,或以某一岗位为中心与其岗位性质相似的职业组成的岗位集合。
基于岗位群组建专业群,即进一步明确专业群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以岗位人才需求为依据组建专业群。
以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为例,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组建电子信息产业专业群。
以专业群对接岗位群需要为主构建与岗位群相适配的核心专业,并以核心专业衔接群内各专业促进岗位技术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专业群对接岗位群已成为构建专业群的原则之一。
明晰专业群对接岗位群需求的组群逻辑需要厘清以下两点:一是专业群需要精准对接区域岗位群。
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精准施策,依托岗位培养人才,即结合企业岗位需求,设置人才培养标准,进而指导人才培养工作,这是由传统的单一岗位能力转向复合型岗位能力培养。
另一方面,需要实现专业群与岗位群的精准对接,破除传统的核心岗位与边缘岗位之说,确定专业与岗位的紧密联系。
二是以岗位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群的课程内容与结构,群内课程体系体现不同岗位的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公共课、基础课、实训课等。
专业群组建的岗位逻辑除了在育人层面需要与企业岗位紧密对接外,企业岗位的管理、技术升级、生产调整等各方面都要与专业群保持紧密的联系,专业群契合岗位需求的动态调整亦可推动企业岗位管理、技术更新等要素的升级调整[2]。
(三)知识统整逻辑:基于学科群组建专业群学科作为知识固着点与生长点,在知识体系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高等教育学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指出:学科是构成知识的原理,而知识的专业化则是构成其他一切知识的基石[3]。
随着学科制度在历史时空的不断演变,现行学科分类逐渐细化,学科间隙分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形成学科间的“知识壁垒”。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以学科群组建专业群的多学科知识组群逻辑可聚集不同学科,发挥学科间知识共享功能,鼓励学科交叉实现群组知识的衔接与创造。
关于学科群该如何组建以契合专业群的发展,学者许四海指出,可确立某一共同领域的学科为中心,聚集一定数量的相关学科,组建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及国家需要的学科群体[4]。
依据此观点,以学科群组建专业群,聚焦到某一专业领域并关注学科群与外界的联系,这属于学科群组建专业群的外部逻辑。
而反观学科群内部的知识联系,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知识创造等则属于学科群组建专业群的内部逻辑,学科群的内部逻辑在于产生新的知识,其中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外部需求为依据,打破学科知识的壁垒,遵循学科知识发展的逻辑与规律,寻求学科内部的价值秩序。
在专业群建设中,学科群的功能在于汇集知识资源,学科群与专业群的联结关系更密切、协同程度越高、交叉复合与融合协作的知识体系是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链、职业群的内外部逻辑需求。
三、“双高”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问题表征(一)集而不强:“双高”院校部分专业群内专业构成尚需调整“专业群”并非是一个新概念,从相近论视角出发,专业群即由两个或多个专业性质相似的个体专业组合成专业集合体,强调各专业的相似性。
而从合力论视角出发,专业群的组建则强调教学资源的汇聚与重整,强调群内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广东省共有14所高职院校入选“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
从入选高职院校的地域分布来看,深圳市2所,广州市9所,东莞市、佛山市及中山市各1所。
依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拟立项名单可知,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群立项数多、专业覆盖面广。
参照2021年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高职)专业目录》,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共立项的91个专业群,共覆盖17个专业大类,整体覆盖率为91.7%。
各专业群覆盖专业大类情况如图1所示。
各专业大类隶属专业群数量不一,其中建设数量较多的为电子与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及教育与体育大类三大类专业。
高水平专业群构建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高职院校重塑院校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专业群内的专业设置情况分析可知,部分专业群内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明显,导致专业群特色不足,集群优势不显著,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专业重复布点数分析,物流管理布点数为14个、机电一体化布点数为12个、电子商务布点数为13个,“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依然存在专业布点同质化现象。
其中,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各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就业领域均存在雷同现象。
专业布点同质化现象严重将加剧教育资源的浪费,并提高区域的就业难度。
此外,专业群的组建并不是专业间的简单组合,部分专业群组建的逻辑关联度较低,如跨专业大类组群、跨院系组群、跨学科组群等导致专业与专业间联系程度低,院系跨度大不能从真正意义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
(二)合而不深:“双高”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尚需重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群组群的核心环节,“双高”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成为院校专业群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5]。
传统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两大模块构成。
随着专业群的构建,原有课程体系间的间隔应被逐渐打破,形成联结紧密的专业群共享课程。
分析广东省“双高”院校课程设置可知,大部分“双高”院校课程均依据各学院、各专业独立设置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两类,专业课程独立设置的单一逻辑思维尚未打破,未凸显专业群内部“课程集群”的特征。
而部分“双高”院校基于专业群在课程设置上做出重整与优化,设立专业群平台课实现专业群内各专业课程资源共享。
以广东省某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为例,群内由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及市场营销共四个专业组成,群内专业共享专业群平台课由心智与行为模式提升、职业生涯策略规划、零售数据分析、市场营销实务及开店五门课程组成。
从表2所示可知,物流管理专业群平台课以“市场营销”“开店”“零售数据分析”等偏公共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课程为主,各专业间具有共性的核心课程如“新媒体营销”“大数据营销”“市场调研”“国际物流业务管理基础”等尚未组建专业群平台课。
虽然在横向上各专业课程做出一定的整合,但限于公共基础实践课及理论课的整合,并未形成核心课程网络化的衔接共通,横向上的课程衔接并未实现真正意义的课程集群效应,核心课程间依然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与课程资源的互用互享。
(三)融而不适:“双高”院校专业群与产业集群适应性尚待提高“双高”院校专业群建设在于突出专业群服务地区产业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提高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是衡量专业群服务区域产业需求的重要指标。
从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广东省14所“双高院校”专业群立项名单中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及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群立项占比数较大。
专业布点数同质化现象严重,与现阶段广东省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错位,其中涉及的绿色石化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产业集群发展却缺少与之相对的专业群,不适应区域产业整体态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