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课程以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为基础,融合文学、美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建构独立的逻辑框架和知识系统。并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以田野实践为基础,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弥补了“小传统”的缺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较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知识,认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进而掌握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发展状况,为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意义,以及中国和外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等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包括考察学生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状况、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研究等。
(四)教学时数
周2课时,共36课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田野调查相结合。
= ♦・工*,
一、本文
第一章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要点: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非物质文化遗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1课时)
自然遗产概念的提出;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深化。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1课时)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相关概念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2课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
第四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1课时)
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
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学要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时性基本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时性基本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2课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体系性。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时性基本特征(1课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时性基本特征(1课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和谐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
第四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1课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第三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要点:
国际一级保护的意义;国家一级保护的意义。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一级保护的意义(2课时)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特定文化权利的实现。
第二节国家一级保护的意义(2课时)
保护传统文化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章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
教学要点:
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新中国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成绩;中国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1课时)
中国古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国现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第二节新中国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成绩(2课时)
建国后17年保护非遗的成绩;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非遗的成就;新时期的非遗保护。
第三节中国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2课时)
中国保护非遗的组织机构;社会团体保护非遗的成绩;非遗保护形成高潮。
第五章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
教学要点:
国外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二战后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
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法律、政策、机构和资金情况。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外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2课时)
古希腊神话传说史诗的传承;古印度民族口头传统的传承。
第二节二战后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1课时)
日本立法;韩国全民参与;法国形成保护非遗的整套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意大利提出“反发展”的整体性保护新概念。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1课时)
法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意大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亮点;日本引入欧美保护非
遗的“登录制度”;韩国的商业运作和旅游业参与;亚洲一太平洋地区出现保护非遗产的热潮。
第四节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政策、机构和资金情况(2课时)
国外制定保护非遗的法律和政策;国外保护非遗的机构设置;国外保护非遗的资金投入;发展中国家非遗保护面临的问题;不发达国家非遗保护面临的问题。
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教学要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的意义;文化学与艺术学上的分类研究;世界遗产及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国际文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的制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体系。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的意义(1课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与个别;类学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文化学与艺术学上的分类研究(1课时)
文化的分类;艺术的分类。
第三节世界遗产及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1课时)
《世界遗产公约》界定的世界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确认;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世界遗产的基本分类。
第四节国际文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1课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布之前的分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
第五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的制定(1课时)
从中国保护非遗的实际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
第六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体系(1课时)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种分类;对于十种分类的理论分析。
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
教学要点:
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实施合理的价值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教学时数:
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