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同伴教育在提高三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效果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伴教育在提高三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效果中的应用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g、性别、文化、经历、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人或者具有共同话题、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文化适宜性,易沟通可接受性,花费少、效果好的经济性等优点[1]。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同伴教育具有可接受性和文化适宜性两方面的优势[2]。人们的许多行为能够通过示范来学习,当榜样与个人有年龄、背景、文化等较多相似性时,个人更容易受到榜样的正面影响[3]。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将医学生培养成合格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4]。临床实习作为医学生的提升实践技能的重要阶段,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的质量。临床实习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医学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常会有错误的诊疗操作,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病情[5-8]。当前,由于部分医学生工作责任心和学习积极性不强,或是对临床实习恐惧心理,多出现迟到、早退、甚至逃班现象;随着生源的不断
增加,带教师资力量和精力相对有限,难以有效兼顾学生带教和患者服务。如何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培养高质量临床医学毕业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将同伴教育的模式,应用于探索三年制专科医学生临床教学模式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实习的2013级全体的27名临床医学实习生作为实验组,运用同伴教育法组织教学,以2012级全体的31名临床医学实习生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年龄(2
2.2±0.84)岁;男10名(37.04%),女17名(62.96%)。对照组年龄(22.3±0.67)岁;男10名(32.26%),女21名(67.74%)。两组所学专业基础课程成绩、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同伴教育模式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的带教老师上课、临床入科实习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在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实行同伴教育干预,遴选在本院实习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表现突出的2013级学生作为同伴教育员,设置交流、讨论题目,如怎么写好入院记录、实习笔记,经典病例讨论,如何把握临床实习的黄金时光,合理备战专升本,积极迎接“3+2”以及互动性的德育课程等,每次安排5~7名学生,每2周开展一次主题交流讨论活动,共同交流分享学生实习经验、解决实习中的困惑和问题,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交流前,邀请相关科室的教学干事、带教老师对同伴教育员交流内容进行指导,纠正病历交流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交流后,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的同伴教育员,给予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后内、外、妇、儿、中医、社区6个专业的五站式出科考试(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写病历、口试)考试成绩比较,了解同伴教育对实习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升情况。通过对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脱产教学干事、班主任)和患者对实习学生满意度情况评价,分
析了解同伴教育对学生临床实习的影响。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脱产教学干事、班主任)发放教师满意度调查问卷40份(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100%;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随机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科室中服务的患者,发出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400份(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实验组199份,对照组197份),有效率为99%。满意度满分均为100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五站式出科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实验组27名和对照组31名全部参加内、外、妇、儿、中医、社区6个专业的五站式出科考试(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写病历、口试),实验结果显示,内、外、
妇、儿、中医、社区6个专业的五站式出科考试成绩,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分高于对照组(表1)。
2.1教师与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及教师的满意度分值[(91.22±4.74)、(95.48±4.69)分]均高于照组[(85.45±6.14)、(90.24±5.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2.04,P=0.000、0.004)。
3讨论
3.1在临床医学生实习中开展同伴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大专生毕业后多进入社区或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作为基层全科医师的重要力量,将承担着社区卫生服务和基层卫生保健的重要职责、作用巨大,不可忽视[9]。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分数较低,与本科临床医学生相比,存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差、自卑情绪较强等问题。因此,提高医学大专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强化其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是提高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实行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以课堂教授为主要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宗旨的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师、书本三个中心,是一种被动的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10-11]。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完成从学生到医师的转变。
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医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的是专业课程,而人文社科课程所占比重较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对外交流的时间亦相对较少,这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一定的影响[12-14]。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医学大专生要在1年的时间内轮转内、外、妇、儿、中医等科室,短时间内接触不同的带教老师和患者,使其面临较大压力。对于其在学业、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常常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甚至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