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专院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使中国画在课程设置上占有很大比重,尤其在中小学,教师对于中国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高专院校设置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中小学、幼儿园储备教师人才。

中国画课程作为高专类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专业结构设置应科学合理,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画高专院校美术教育
一、高专院校开设中国画课程的意义
谈及中国本土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大多是中国书法和中国画。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已经成为一个极具辨识度的中国文化象征。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众多绘画种类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具有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的审美程式,是中国文学、美学、哲学的综合体现。

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很多东方艺术备受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画有着博大精深的艺术文明和严谨完整的绘画体系,拥有毫不逊色于西画的程式语言和审美价值。

不论是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从传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角度看,在高专院校开设中国画课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彰显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本土艺术的强大自信。

同时,在高专院校开设中国画课程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小学教育体系推崇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乃至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毫无疑问是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高专院校有很多学生走上中小学美术教学岗位,作为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掌握中国画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笔者在高专美术教育的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中国绘画、书法、篆刻感兴趣,这应该源自他们对本民族艺术的一种天生的崇拜和共鸣,这是非常珍贵的一种意识。

这种本能与天性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可能会逐渐消失殆尽,这不管对受教育者还是对施教者而言都是非常可惜的。

二、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中国画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约120余人,为三年制教学,主要专业课程为素描、色彩、美术史论、中国画、油画、工艺与设计、手工制作、教学方法论、实用美术、毕业创作等课程。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及对课程教学的观察,针对中国画的课程设置,分析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的中国画教学现状。

近年来,中国画课程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根据美术教育学生的课程体验和反映,由于美术专业统招制度主要以西画中的素描、色彩为主,部分学生之前较少涉及中国画的相关内容。

中国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新接触的事物,他们理应热情高涨,但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中国画课程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这种抵触心理并不是因为学生对中国画这门课程不感兴趣,而是作为一门新课程,学生初上手并不容易,而学生刚刚入门正要深入研究的时候,课程又结束了。

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的中国画课程有工笔、写意花鸟与山水、写意人物几门课程,分别有36、36、48课时,课时量相对西画略少,间接导致学生对中国画接触不深,而难度越高,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心理也越高,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另外,课时量少也导致了一些中国画写生课程和创作课程难以开展。

学生仅仅学习相关技法,并没有体悟“搜遍奇峰打草稿”的主动性,更没有独立思考、创作的
机会,这与三年级的毕业创作课程衔接不够,导致毕业创作的立意、形式都缺少一定的内涵和深度。

毕业创作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所学零散知识技能整合、提升的一个过程,各大专业院校对于学生的毕业创作都非常重视。

与以往专业课程中以临摹、技能训练为主不同,学生从选题、构思、构图到创作的过程,是对生活独立体悟、思考的体验和表达。

但是,据笔者所了解,中国画课程中并没有设置相关与毕业创作衔接的创作课程,学生要从临摹阶段直接跨越到创作阶段,其中的难度是很大的。

笔者观察近几年大三学生的毕业创作,虽然技能方面较之前课堂习作有所提升,但在选材、立意以及形式、创作完整性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

学生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缺少新意,在尺幅方面较为拘束,缺乏深度和内涵,这值得教师深思。

三、中国画课程改革建议
1.选订适用性教材
中国画是一门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的艺术,关于中国画的教学并非是几十节或者一百多节课程所能涵盖的。

但高专院校学生学制大部分为三年制,去除半年实习时间,仅余两年半时间完成大学期间全部课业,分至中国画的课时较少。

就学习时间而言,高专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便少了一年的学习时间,根据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也无法开设类似本科学校的专业方向针对性学习。

所以,因高专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同,课程安排和教材选订也无法同本科院校一样。

尤其是在教材选订方面,笔者认为,统编适用于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材的内容设定、知识点侧重方向、实用性等方面应根据教学需要仔细推敲。

质量优秀、适用性强的教材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2.优化课程结构
在高专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课程内容大部分偏重广泛性和实用性,这样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掌握不同的绘画技能,但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学习感兴趣的课程。

在总课时量不变、课程增多的情况下,部分高专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一种重实用、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长久发展。

中国画作为中国国粹之一,高专院校的中国画课时是远远不够的,但院校面对有限的总课时也无能为力,所以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安排是大多数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的课程安排,以及对周边同等类型高专院校的调查,笔者认为可以适当调整、整合课程,分模块进行人才培养,并开设不同的专题研究小组,如基础造型专题、西方绘画专题、中国书画专题、艺术理论专题、当代艺术风格鉴赏专题等;组建相应的工作室,针对不同专题开设专业必修、选修课程。

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必修模块内的专业基础课程,又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修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在保证学生完成基础课业的情况下,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精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清代思想家魏源说过:“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在教育事业中,教与学永远都是相互影响、无法割离的。

教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高专院校中,大部分中国画专业教师是各个美术院校、师范院校中国画专业毕业的,他们接受了严谨的学院派教学模式,对传统绘画和当代绘画都有一定的认识。

但中国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多数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穷
其一生都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为中国画艺术的传播者,高专院校中国画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增加与其他院校的互动,进行资源共享,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专业进修,提高科研创作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参加一些书画比赛活动;教研室里的教师也应经常开展交流活动,沟通教学感想和心得感受,并相互提出建议。

4.完善专业配套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教学而言,良好的专业教学设备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国画室、临摹室、作品储藏室,给学生提供相对专业的专业环境和配套设施。

由于市面上学生可购置的参考资料很多受到尺幅、印刷质量、成本的限制,学校可以购置一些印刷质量较好的古画存于临摹室,供学生参考。

学校亦可在教学楼走廊和大厅制作一些展窗和展板,定期在学院里展览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高、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使校园更有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大力.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3]徐丹旭.高师中国画课程设置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郑文.高等师范教育的中国画教学问题及对策.美育学刊,2013(1).
[5]曹桂生.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教学改革的意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