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金属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比较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3f96d1da2161479171128d3.png)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摘要】目的评价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对80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选择适当的胆管穿刺,成功后利用导丝引导置入胆管支架。
术前术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
结果术后造影所有病例胆道均开通, 术后2周TBIL由36~410 mol/L降至16.2~53.8 mol/L,较术前有明显下降,AKP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结论经皮肝穿刺置入内支架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亚性梗阻性黄疸;金属内支架恶性胆道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无法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介入治疗方法,它创伤小,对患者损伤小,避免了由于引流导管引起的各种不便与并发症。
我们自2002年起开展此项目,到现在共完成80例经皮肝穿国产胆道支架置入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9~89岁,平均年龄59.1岁。
术前至少2种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得出诊断,明确胆管扩张范围及梗阻部位,并对梗阻原因做出临床诊断。
1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
所有患者均有皮肤巩膜重度黄染,60例有全身瘙痒。
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36~410 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碱性磷酸酶(AKP)明显升高,达180~2200 IU/L。
胆道梗阻部位于胆总管65例,肝门部15例,其中肝总管阻塞4例,累及左或右肝管11例。
梗阻的原因包括胆管癌40例,胆囊癌9例,胰腺癌19例,转移性肿瘤12例。
1.2 操作方法①采用DSA监视,先行PTC了解胆管扩张程度、梗阻部位及范围;②选择适当的胆管穿刺,成功后将导丝通过狭窄段,并使之进入十二指肠;③沿导丝送入球囊导管,对狭窄段进行充分扩张,依据病变对球囊的压迫进行精确定位;④置入胆管支架。
支架主要为国产镍钛合金网状支架,直径8~10 mm,支架释放套管6~8.5 F。
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
![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b42618b02d276a200292e7e.png)
・ 8・ 4
实 用临 床 医学 20 0 8年 第 9卷 第 1 期
P at a C ii l dc e一0 8 V l ,o rci l l c ii ,20 , o 9 N l c n a Me n
胆 道 内支 架置 入治 疗 恶 性梗 阻性 黄疸 疗效 观 察
o ram e tt ej u dc h n e l i g q ai c r ,s r ia i e f e t n h a n ie c a g ,i n u l y so e u vv lt t v t m ,me in s r ia i ,a d da u vv ltme n
别 为 9 。5 、33 % , 组 黄 疸 改 善 显 效 率 无 差 别 ( > O 0 ) TIS组 和 P C 3 7 9 。 3 两 P 。5 。P B T D组 生 存 质 量 KP S评 分显 效 率 、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分别 为 8。 7 与 4 . 5 ,0 0 与 6 . ; T D 组 6 1 、 8 2 6 6% 3 7 2 。 25 P C 、 2 1 、 4个 月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6 . 、 25 3 . 、8 8 、 , 位 生 存 期 8 4个 月 ; T B 13 1 0 中 . P IS组 6 1 、 8 2 、 2 1 、 4个 月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9 . 、 3 3 、 3 3 、 3 3 7. 5 .
3 . , 33 中位 生 存 期 1 . 8 9个 月 。 两组 生 存 质 量 K S评 分 显 效 率 、 发 症 发 生 率 、 4个 月 生 存 率 有 显 著 差 别 ( P 并 2 P<
00) .5 。结 论
P I S是 对解 除恶 性 梗 阻 性 黄 疸 的 一 种 安 全 、 效 的姑 息 性 治 疗 方 法 , 明 显 减 轻 黄 疸 , 善 生 存 TB 有 可 改
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对比分析
![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1ed019581b6bd97e19ea00.png)
腹胀痛 、 皮肤瘙痒 、 尿黄 、 纳差 、 乏力 。 两组术前肝
[ 收稿 日期]2 0 1 4 — 0 8 — 2 5 [ 基金 项 目]上 海市金 山区科 委课题 ( 2 0 1 I 一 3 — 1 8) 。 [ 作者 简 介]高永 忠 ( 1 9 7 1 一) , 男, 上海人 , 副主 任医 师。
P T C 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 梗 阻性黄疸 的疗效 对 比分析
高永 忠 ,金唐林 ,饶 雷平 , 周 国庆 , 孔 德 林
( 上海市第六人 民医院金 山分院 肝胆外科 ,上海 2 0 1 5 9 9 )
[ 摘
要] 目的 对  ̄P T C D 途径 与内镜途 径下胆 道金 属支架置放 的治疗效果。 方法
器材 有 日本 O l y m p u s 公司 K D - 2 1 O Q 一 0 7 2 5聪明 刀 ;美
国 波科 公 司黄斑 马亲 水导 丝 ;直径 8 - - - - 1 0 m m自膨 式 记忆 钛镍 合金胆 道 支架 ( 南 京微创 ) 。 器 材费用 1 3 0 0 0
支架 置 放 术 的临 床应 用 价值 。
自膨式记忆钛镍合金胆道支架 ( 南京微创 ) 。器材费
用 1 0 0 2 0元 。
内镜组 : 采用 日本 O l y m p u s 公司J F 一 1 T 3 0 型纤维
1 资料和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十 二指肠 镜 ;日本 O l y m p u s 公 司高 频发生 器 U S E - 3 0。
1 . 2 设 备 与 器 材
道 低 位 恶性 梗 阻 性 黄疸 姑 息性 最 好 的 引 流方 式 是 内 镜途 径 l 1 ] , 但 我们在 临 床 工作 中发现 有 些患 者无 法通 过 内 镜途 径 置放 胆 道 金 属 支架 。本研 究通 过 对 经皮
《2024年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范文
![《2024年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3960b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6.png)
《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篇一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与预后分析一、引言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由于其胆汁流出受阻导致皮肤发黄,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病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多种介入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对比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组:内镜治疗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组、胆道支架植入术组及保守治疗组。
对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1. 治疗效果内镜治疗组和胆道支架植入术组在短期内缓解黄疸症状方面效果显著,患者黄疸消退时间较短,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PTCD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较慢,但总体效果较好。
而保守治疗组患者黄疸消退缓慢,病情恶化较快。
2. 并发症发生率内镜治疗组在操作过程中易引发胰腺炎等并发症,而胆道支架植入术则可能导致支架移位、再次梗阻等并发症。
PTCD组和保守治疗组则可能因长时间黄疸导致的其他并发症风险较高。
总体来说,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3. 预后分析经过长期随访发现,内镜治疗组和胆道支架植入术组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预后较好。
PTCD组患者生存期略短于前两组,但总体预后尚可。
保守治疗组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
四、讨论不同介入方式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各有优缺点。
内镜治疗和胆道支架植入术在短期内可迅速缓解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并发症。
PTCD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虽然黄疸消退时间较长,但总体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而保守治疗则因病情恶化较快,预后较差。
在预后方面,内镜治疗和胆道支架植入术因能迅速缓解黄疸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提高生存期和预后质量。
而PTCD虽然短期内效果略逊于前两者,但总体预后尚可。
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b38ad310661ed9ac51f386.png)
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胆道阻塞,肝内胆汁淤积,造成胆红素异常。
梗阻性黄疸如不及时解除,梗阻时间长,会导致严重心、肝、肾等多个重要脏器功能损伤。
以往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行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性减黄治疗。
但仅5~20%的患者可接受外科手术,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生存期较短。
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胆道的介入治疗因具有安全、创伤小及成功率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黄疸,更适合一些年老体弱患者,可作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的方法应用,被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
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是将内支架放置在胆管梗阻部位,使肝内淤积的胆汁沿生理通道流入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恢复胆道系生理功能,解除胆汁淤积,恢复了肠肝循环及肠道微生态,患者不必长期携带引流袋,降低了感染的几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文旨就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1 胆道支架的种类及其特点1.1 塑料胆道支架自1974年Molnar等报道经皮经肝穿胆管外引流术以来,此种方法已成为解除胆管梗阻,特别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方式。
但需长期携带引流袋,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1978年Burcharth和Pereirasy通过经皮经肝穿胆管植入内涵管(塑料支架)引流胆汁,通过物理支持的方式,成功地解除了胆道系的梗阻,建立了正常的胆系解剖结构,使胆汁得以沿胆道生理通道顺利流入肠道,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经皮经肝穿胆管外引流术的不足,这种方式植入的塑料支架是临床上最早应用的胆道支架。
该种手术方式所用的塑料支架,其材料主要有:聚氨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塑料支架具有价格低廉,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显著的短期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更换性的优点。
但塑料支架具有自身明显不足之处:(1) 塑料支架生物组织相容性差,容易刺激胆管炎症发生,细菌滋生率高,易导致胆泥沉着,增加了支架再次阻塞的发生。
(2) 塑料支架有效引流管径较小,置入后阻塞率高,需要定期更换,根据文献报道塑料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3-4个月。
经皮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46例疗效分析
![经皮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46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26fe88ec3a87c24028c43c.png)
,
(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H e p a t o b i l i a r y S u r g e r y , 2 . D e p a r t me n t fR o a d i o l o g y , T h e F i r s t A f i f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B o e n g b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B e n g b u A n h u i 2 3 3 0 0 4 , 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t r a n s h e p a t i c c h o l a n g i a l d r a i n a g e ( P T C D)c o mb i n e d w i t h b i l i a r y
[ 文献标志码 ]A
Th e e fe c t o f pe r c u t a ne o u s b i l i a r y me t a l s t e n t p l a c e me n t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ma l i g n a n t o b s t r u c t i v e j a u n d i c e i n 4 6 c a s e s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445683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f.png)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以其安全、可靠、有效等特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旨在分析该方法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指的是采用内镜技术在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内植入缩短型金属支架,使胆汁能够自由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黄疸的程度,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的总有效率可高达90%以上。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经过相关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胆囊和肝胆道的超声等。
如果患者合适,手术将在经麻醉后进行。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项微创手术,不需要大剂量麻醉和手术,其术后恢复期短,对患者创伤小,人体副作用小。
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研究发现,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减轻黄疸症状和提高免疫功能,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的可能性,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该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
功能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需要严格掌握并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掌握手术的技巧,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分析
![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dc9b186edb6f1aff001ffd.png)
wt pru no st nhpt iays n pae et e r n n eka e o e t n o lb i bn ( B) i c blui i ect eu r seai blr t t l m n.B f ead oew e f r pr i ,ta ir i T ,d et irbn h a a c i e c o t ao t l u r i ( B ,ad a nn r sm ns ( )w r ea ie .T et— opt n n ew n t nct t r r lce oe blai D ) n l iet na iae A a a ee xm nd w nyt a et u dret r sa ee a e a h m —m oi t n w i s a h r ti z o
・
9 08 ・
志21 0 0年 1 0
C ieeC iia c l ̄ Oc. 2 0. 1 1 No 0 hn s l clOn oo' n v t 01 Vo . 5. .1
。
胆 管 支 架 治疗 恶性 梗 阻性 黄 疸 5 3例 分 析
242介 入科 10 3
( A E) T C .Reut I f — r a e t,i a t t a pa t es n s o o e a cd c a dt os ns eep c d s l nft t e p t ns bl r s n w si l e i t t o i cmm nh p t u t n t t w r l e s i yh e i iy e m ndnh e s i w e a i t op t n ep ci l.T es ce s a f ec t eu a se a cc o n i riae P C n w a e t rse t e i s v y h u c s t o ru n o s r h p t h l g l a g ( T D)po e u e a 0 % .T n re p a tn i a ad n rc d r s1 0 w B ad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d6c8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a.png)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1. 引言1.1 胆道支架在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临床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胆道支架在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汁的正常流通,从而缓解黄疸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胆道支架的置入能够维持胆道的通畅,防止胆道再次被梗阻,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
这种微创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治疗体验,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1.2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意义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其意义重大。
患者在患有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时,常常会出现胆道狭窄或堵塞的症状,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起黄疸、肝功能异常等严重并发症。
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内窥镜技术将支架精确地放置在胆道狭窄或堵塞的部位,从而保持胆道通畅,使胆汁顺畅排出,减轻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项治疗方法不仅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2. 正文2.1 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准备工作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手术前,需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前评估:在确定需要进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2. 患者沟通:在手术前,医生会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整个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情况。
ERCP和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
![ERCP和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a44c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c.png)
ERCP和 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 ERCP和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4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分组各20例。
结果患者间治疗状况没有很大差别(P>0.05),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有很大差别(P<0.05)。
结论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过程中,两种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基本无差别,但是应用ERCP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且更为安全,更可以让患者接受。
关键词:ERCP;PTCD;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恶性阻塞性黄疸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临床中具有治疗和早期诊断困难,且预后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差、成活率不高的特点。
相关研究中发现,此类患者常在6个月内死亡。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迅速提高,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已经标准化,但是大多数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导致疾病管理不善,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的预后效果有严重的影响[1]。
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已成为临床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当前两种最常用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方法是ERCP和PTCD。
但是尚缺乏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的文献。
因此,本文的作者选择了一些患者来评估两种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的优缺点,希望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具体的参考。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4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分组各20例,患者,其中患者性别比例为1:1各20例。
(P>0.05),此次实验得到院内专家及患者的同意并排除相关禁忌症患者。
1.2研究方法部分患者接受了ERCP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进行了全身麻醉。
医生将造影剂导管穿过乳头的胆管插入,选择碘佛醇作为造影剂,并使用30W的切割凝结电流来可视化胆总管和胰管以做一个小切口[2]。
血管造影确认闭塞区域后,使用扩张探针扩张狭窄的胆管。
然后将导丝沿造影插入导管,并沿超声导丝插入额外的超声探头以进行超声检查,以弄清管腔。
ERCP途径与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疗效比较
![ERCP途径与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9d0c00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e.png)
ERCP途径与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疗效比较韩靓;郝艳萍;王建华【摘要】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胆道金属支架介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MOJ)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MOJ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ERCP组(40例)和PTCD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ERCP组中低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均高于PTCD组;ERCP组中高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均低于PTCD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中低位梗阻的并发症低于PTCD组,高位梗阻的并发症高于PT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与PTCD途径都是治疗MOJ 的有效方法,但低位梗阻宜采用ERCP治疗,高位梗阻宜采用PTCD治疗.【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25【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ERCP;PTCD;MOJ;疗效比较【作者】韩靓;郝艳萍;王建华【作者单位】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盐城 224000;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盐城 224000;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盐城 2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恶性阻塞性黄疸(MOJ)属于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恶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和黏膜黄染,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预后较差,若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1-2]。
胆道金属支架介入治疗MOJ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上的认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胆道金属支架介入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治疗MOJ的方法[1]。
现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MOJ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ERCP途径与PTCD胆道金属支架介入的治疗效果。
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https://img.taocdn.com/s3/m/c6ab13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9.png)
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概述恶性肿瘤在晚期常导致梗阻性黄疸,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I粒子条和胆道内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两种主要方法,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法也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对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I粒子条介绍I粒子条是一种新型的内镜下支架,由特制的奇异金属合金丝制成。
它具有选择性的膨胀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管径和形态的胆道,且不会对胆道壁造成明显破损。
因此,I粒子条已被广泛应用于胆道梗阻、胆道狭窄、胆囊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胆道内支架介绍胆道内支架是一种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内镜技术将金属支架植入狭窄或闭塞的胆道内,使胆汁顺畅流通。
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恶性肝胆管梗阻的主要手段之一。
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是近年来新兴的恶性肝胆管梗阻治疗方法,其主要优势在于,既可以通过I粒子条将胆道扩张,进一步引导胆道内支架顺利放置,同时,I粒子条和胆道内支架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梗阻通畅率和生存率,有效改善黄疸等症状。
临床应用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在治疗恶性肝胆管梗阻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梗阻黄疸和胆汁淤积方面,使用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相较于单一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同时,该方法的并发症较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I粒子条联合胆道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肝胆管梗阻的方法,其应用广泛且已有很多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证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相信该方法在恶性肝胆管梗阻的治疗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经ERCP与经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经ERCP与经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94204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8.png)
经ERCP与经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7T05:12:46.62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月14期作者:段春宁孙建伟[导读]段春宁孙建伟(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目的讨论于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中,实行经ERCP与经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
方法把在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之间,80例进院诊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实验病患。
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经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研究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组在实行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治疗中,选择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措施实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ERCP;经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恶性阻塞性黄疸属于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症状[1],是由于机体内肝胆胰恶性肿瘤所引发的肝胆管梗阻现象,该疾病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一定的困扰,并致使其生活质量大大下降[2]。
在临床上主要应用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实施治疗,目前主要的置入措施有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两种,此次研究对其两种措施的实行效果,展开比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把在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之间,80例进院诊疗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实验病患。
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https://img.taocdn.com/s3/m/b37b9c8f83d049649b665871.png)
s c a l l a l r s r c i n we e r a e wih EM BE.The e e o e u biiu n, e t b e ma i nt bii y ob t u to r t e t d gn a t lv l f s r m lr bi p t e a i e c mplc ton s v v la d t no t uc e i e o l r t nt r bs r e . osop r tv o ia i s, ur i a n he u bs r t d tm f bi a y s e s we e o e v d i Re uls s t :Al 4 a int t t lbiir nd pr s he i r a e u c s f l .The s c e s l 2 p te s wih me a la y e o o t ss we e pl c d s c e s uly u c s
( EM BE)i n g m e to l n n i a y o s r c i n M e h d : o t - wo p te t t n e n ma a e n fmai a tb l r b t u t . g i o t o s F r y t a i n swih u r —
经ERCP置入胆道金属支架与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ERCP置入胆道金属支架与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f21a3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4.png)
经ERCP置入胆道金属支架与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许哲;王珍;李焕祥;陈志才;邵子力【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金属支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0接受PTCD 治疗(对照组),另30例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随访1年.结果术后,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为(225.4±52.6)d,显著长于对照组[(156.7±44.2)d,P<0.05],住院时间为(12.3±2.4)d,显著短于对照组[(19.9±4.1)d,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10.2±60.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8±64.5)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8±127.6)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9±149.5)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6.5±100.5)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8±121.3)IU/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1 a生存率为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x2=3.922,P=0.045).结论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能短期降低黄疸,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延长生存期.【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9(022)002【总页数】4页(P276-279)【关键词】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老年人;治疗【作者】许哲;王珍;李焕祥;陈志才;邵子力【作者单位】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首选治疗为外科手术,如肿瘤切除联合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等,虽可有效解除梗阻,但手术风险较大,尤其是身体状况差的老年患者,术后5 a生存率较低[1,2]。
全覆膜与非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观察
![全覆膜与非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cebfac1eff9aef8951e06a6.png)
全覆膜与非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全覆膜与非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的98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根据置入全覆膜和非覆膜金属支架的不同,分为覆膜组合非覆膜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成功插管率均为49(100%)例,全覆膜组并发症20.41%,非膜组总发生率为6.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金属支架的植入对于恶性胆道梗阻具有显著效果,但全覆膜支架需要注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覆膜支架;非覆膜支架;胆道恶性梗阻是胆道常见疾病,发展迅速,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痛性黄疸,因高龄、肿瘤侵犯及其他系统的疾病等原因无法进行手术治疗{1}。
一旦出现黄疸病程约为1-3个月,手术治疗率低。
目前,内镜胆管支架以成为恶性胆管梗阻的主要治疗方法。
本研究将回顾性的分析经内镜置入全覆膜与非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9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的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确诊为恶性胆道梗阻,梗阻部位位于胆道总管及肝总管水平,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得到完整资料的98例患者病例。
根据置入全覆膜和非覆膜金属支架的不同,分为覆膜组和非覆膜组。
覆膜组男女比例29:20,平均(66.15±7.72)岁,肝外胆管癌9例,胰腺癌26,肝癌8例,移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癌6例;非覆膜组男女比例26:23,平均(65.23±7.57)岁,肝外胆管癌12,,胰腺癌24例,肝癌7,移癌2例,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癌6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机械与方法手术仪器:采用电子十二指肠镜(OlympusYJF-26OV),斑马导丝;ERCP造影管;斑马导丝;非覆膜胆道金属支架(产自Bosyon公司){2}。
方法:做好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将十二指肠镜规范的插入患者的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应用切开刀联合带J头导丝选胆管插管,置管成功后进行胆道造影。
两种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疗效比较
![两种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7db9e6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1.png)
两种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疗效比较作者:费溢黄三雄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01期[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BS)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对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至2017年11月42例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患者资料,其中22例成功接受PTBS,20例成功接受EBS。
比较两组患者胆道引流的有效性、并发症和生存情况。
结果两组总胆红素在术后第3、7、14天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胆汁引流的有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TBS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0.64±2.90)个月,与EBS组平均生存时间(10.75±2.5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早期并发症及晚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BS和EBS均可以作为不可切除胰腺癌所致黄疸的姑息治疗,胆道引流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术;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恶性胆道梗阻;胰腺癌[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01-0069-04Efficacy comparison of two biliary stentings on jaundice caused by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FEI Yi HUANG Sanxio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 (EBS) an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ing (PTBS) on jaundice caused by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42 patients with jaundice caused by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from June 2013 to November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of which 22 patients successfully received PTBS and 20 patients successfully received EBS. The effectiveness,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of biliary drainage in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on the 3rd, 7th, and 14th days after surgery,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bile drain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mean survival time in the PTBS group was (10.64±2.90)month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than that of (10.75±2.53)months in the EBS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survival curv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nd lat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Both PTBS and EBS can be used as palliative treatment for jaundice caused by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with definite effect of biliary drainag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Key words]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ing; 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Pancreatic cancer惡性胆道梗阻是由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十二指肠癌、壶腹部癌、肝癌或肝门部转移性肿瘤引起[1-2]。
《2024年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范文
![《2024年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b3e2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e.png)
《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和预后分析》篇一一、引言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因胆道系统恶性病变导致的胆汁排泄障碍,进而引发的黄疸症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不同介入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我院近五年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不同介入治疗方式分为四组:内镜下胆道引流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胆道支架置入组及外科手术治疗组。
2. 治疗方法(1)内镜下胆道引流:通过内镜进行胆道扩张及支架置入,缓解胆道梗阻。
(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通过经皮肝穿刺途径插入引流管,缓解胆道梗阻。
(3)胆道支架置入:通过介入手段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放置于狭窄或梗阻的胆道内,以恢复胆道通畅。
(4)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判断,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
3. 数据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1. 治疗效果各组患者经不同介入治疗后,胆道梗阻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中,内镜下胆道引流组和胆道支架置入组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在解除梗阻、恢复胆道通畅方面效果较好。
2. 预后分析(1)生存时间:各组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差异,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相对较长。
胆道支架置入组和内镜下胆道引流组次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生存时间相对较短。
(2)并发症:各组患者均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内镜下胆道引流组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感染、出血等。
胆道支架置入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并发症相对较少。
3. 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内镜下胆道引流:优点在于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适用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缺点在于可能诱发感染、支架移位等并发症。
(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适用于无法进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可迅速缓解胆道梗阻。
ERCP与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效果比较
![ERCP与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效果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a1f897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4.png)
ERCP与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效果比较袁书堂【摘要】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3例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62)和对照组(n=61).治疗组行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对照组行PTCD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观察2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5.16%、93.55%,均高于对照组的83.61%、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可获得显著的效果.【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8(019)011【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恶性阻塞性黄疸,低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效果【作者】袁书堂【作者单位】驻马店市中医院介入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R575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病,是指由恶性肿瘤导致的直接或间接胆道梗阻所引起的以高胆红素血症、组织和体液黄染、胆管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按照梗阻部位不同可分为高位恶性阻塞性黄疸与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早期诊断难度大,治疗棘手,预后不佳,患者的生存质量差,且生存率低,常于初诊6个月内病死[1]。
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为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其支架置入途径包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两种。
多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
![多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https://img.taocdn.com/s3/m/fdb76ba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7.png)
多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
周军;王峰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07(016)006
【摘要】目的:评价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支架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2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单侧穿刺放置2枚支架18例,双侧穿刺放置支架8例,其中5例放置2枚支架,3例放置3枚支架,共植入支架51枚.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成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总胆红素由318.5±67.7μmol/L降至142.6±49.3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多支架植入有利于提高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减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总页数】2页(P273-274)
【作者】周军;王峰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1160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经皮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J], 王蓝博;温锋;郭启勇
2.单纯胆道支架与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J], 赵苏鸣;赵辉;顾潍炜;杨晓虎;贾鹏飞
3.普通金属支架与125Ⅰ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J], 周可;
宁波;王行
4.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联合125 I粒子条植入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 徐文海;王勇;李艳;陈婷;徐肖杨;潘智阳;许伟
5.单纯胆道支架与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一项回顾性对照研究 [J], 罗君;邵国良;姚红响;郑家平;曹非;钱超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金属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比较路绪龙;白旭明;程龙;顾星石;靳勇【摘要】目的:评估两类常用金属支架治疗不同位置的恶性胆道梗阻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率。
方法对126例因恶性胆道梗阻接受经皮经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植入金属胆道支架167枚,其中70例患者植入网状编织型支架92枚,56例患者植入激光雕刻型支架75枚。
术后随访并比较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
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126/126),网状型与激光型中位通畅时间分别为182 d、196 d,术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9 d、186 d。
两组患者术后通畅率及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网状型与激光型支架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效果上基本等效。
在一定程度上前者可起到替代作用。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atency rate of two types of metallic biliary stent in treating malignant biliary stenosis, and to discuss the patient’s survival rate. Methods A total of 126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iliary stenosis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implantation of biliary stent.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 total of 167 metallic biliary stents were used in 126 patients. Ninety - two metal stents of mesh type were employed in 70 cases, while 75 metal stents of laser engraving type were adopted in 56 cases. After the treatment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nd the stent patency time as well a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tents. Results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100% (126/126). The median patency rate time of mesh type and laser type was 182 days and 196 days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mediansurvival time of mesh type group and laser type group was 179 days and 186 days respectively.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ent patency time and in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In treating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with stenting, the mesh type stent and the laser type stent have quite same therapeutic effect. Therefor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two types of stent can be replaced with each other to a certain degree.【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5页(P606-610)【关键词】金属胆道支架;恶性梗阻性黄疸;通畅率;生存率【作者】路绪龙;白旭明;程龙;顾星石;靳勇【作者单位】215004 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215004 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215004 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215004 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215004 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恶性胆道梗阻是常见的肝胆胰肿瘤疾病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2]。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仍首选外科根治性手术,但有手术根治指征的不超过20%[3]。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植入是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4-5]。
目前常用的胆道金属支架主要有网状编织型(如Boston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Wallstent支架、南京微创公司生产的MT支架等)和激光雕刻型(如COOK公司生产的Zilver支架等)2种,两者在国内的价格差异较大,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支架,使患者获得最大的耗益比,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一般资料对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经皮经肝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1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31~92岁,发病时间8~45 d,黄疸症状明显并呈进行性加重。
术前患者均行生化,CT或MRI检查,以确定病变性质,部位和范围。
126例中胆管癌22例,胰腺癌33例,肝癌或肝转移癌52例,胃肠道癌术后以及淋巴结肿大压迫者19例。
70例患者植入网状编织型金属胆道支架(南京微创公司生产的MT支架),其中植入肝门部胆管28例、胆总管22例、壶腹部20例。
植入激光雕刻型支架(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Zilver支架)56例,其中植入肝门部胆管23例、胆总管19例、壶腹部14例。
1.1.2 操作器械主要器械包括Cook公司生产的胆道穿刺套件(型号为NPAS-100-RH-NT)、8 F外或内外引流管及外固定设备(美国Ursil公司)、0.035英寸超滑导丝(日本Terumo公司)、Amplatz超硬导丝(美国COOK公司)、4 F单弯导管(日本Terumo公司);南京微创公司生产的网状编织型记忆镍钛合金胆道支架(直径6~8 mm、长40~80 mm)及支架输送系统;COOK公司生产的激光雕刻型记忆镍钛合金胆道支架(直径6~8 mm、长40~80 mm)及支架输送系统。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X射线检查台,常规消毒、铺巾,局麻。
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一般右侧肝内胆管穿刺取腋中线肋膈角下2个肋间隙为穿刺点,常为7~9肋间隙,左侧肝内胆管穿刺在超声引导于剑突下进针。
选用21 G千叶针,穿刺造影,使扩张胆道充分显影,了解阻塞的部位,胆管扩张情况及解剖关系。
利用导丝导管技术,通过胆道梗阻段,交换硬金属导丝至十二指肠内,沿金属导丝植入镍钛记忆合金胆道支架,并于扩张的胆道内留置8 F胆道外或内外引流管。
术后2周来院复查肝功能指标,并行胆道造影,观察支架膨胀、位置及通畅情况后,决定是否拔除胆道引流管。
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评估胆道支架通畅情况。
1.2.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改善、血清胆红素下降、支架通畅率及生存率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对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术后支架的通畅率及患者的生存率使用χ2检验,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并用Kaplan-Meier(log-rank test)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术后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及不同支架不同放置部位通畅率的差异。
2 结果12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胆道金属支架,成功率100%。
共植入金属支架167枚,其中70例患者植入网状编织型(南京微创公司生产MT胆道支架)共92枚,56例患者植入激光雕刻型(美国COOK公司生产Zilver胆道支架)共75枚。
植入网状编织型金属胆道支架的70例患者中肝门部植入28例,胆总管部植入22例,壶腹部植入20例,有22例肝门部梗阻者植入双支架。
植入激光雕刻型金属胆道支架56例患者中肝门部植入23例,胆总管部植入19例,壶腹部植入14例,并有19例肝门部梗阻的患者植入了双支架。
术后2周来院复查,126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谷氨酸转氨酶(AL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表1)。
行胆道造影示:1例肝门部梗阻植入网状型胆道金属支架的患者,再次出现胆道不通畅,其余125例患者对比剂顺利通过支架进入十二指肠(图1、2)。
随访支架植入后3、6、9个月支架通畅情况及患者的生存情况,失访3例。
肝门部、壶腹部支架通畅率无明显差异,但较胆总管部通畅率偏低,其中网状型支架通畅率低于激光型,术后平均中位通畅时间分别为182 d、196 d(图3)。
将两组术后通畅率数据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2)。
植入网状型支架的患者,3、6、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6%、56.7%、31.3%,平均中位生存时间179 d。
植入激光雕刻型支架的患者,3、6、9个月生存率为85.7%、57.1%、32.1%,平均中位生存时间186 d。
将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结果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P>0.05),进行Kaplan-Meier分析,得出生存曲线(图 4)。
3例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结合抗肿瘤治疗,生存期超过2年。
2例患者术后引流液呈血性,予以止血对症治疗后好转。
3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包括壶腹部植入金属胆道支架的26例患者),酌情予以抗生素治疗4 d左右,33例患者发热症状好转,但5例壶腹部梗阻患者出现持续性低热。
表1 两组患者植入金属胆道支架术前、术后2周血清肝功能指标注:t值: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P值均小于0.01,有统计学意义的极显著性差异观术术t P图1 网状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图2 激光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图3 网状型、激光型胆道支架植入胆管不同部位术后3、6、9个月的通畅率对比表2 两组患者植入金属胆道支架术后3、6、9个月支架的通畅率对比注:两组各期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类型 3个月通畅率/% 6个月通畅率/% 9个月通畅率/%肝门部胆总管壶腹部肝门部胆总管壶腹部肝门部胆总管壶腹部网状型 57.1(12/21) 68.4(13/19) 62.5(10/16) 33.3(5/15) 50.0(7/14) 33.3(3/9) 25.0(2/8) 42.9(3/7) 33.3(2/6)激光型 63.2(12/19) 70.6(12/17) 66.6(8/12) 58.3(7/12) 58.3(7/12) 50.0(4/8) 42.9(3/7) 33.3(2/6) 40.0(2/5)χ2值 0.150 0.020 0.052 1.688 0.181 0.486 0.536 0.124 0.052 P值 0.755 1.000 1.000 0.258 0.713 0.6370.608 1.000 1.000表3 两组患者植入金属胆道支架术后3、6、9个月的生存率对比注: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支架类型 3个月生存率/% 6个月生存率/% 9个月生存率/%网状型 83.6(56/67) 56.7(38/67) 31.3(21/67)激光型 85.7(48/56) 57.1(32/56) 32.1(18/56)χ2值 0.106 0.002 0.009 P值 0.806 1.000 1.0003 讨论经皮经肝胆道金属支架植入以其微创、定位准确、疗效明显的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