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苏州园林》是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
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对于文章总分结构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通过之前的《中国石拱桥》这篇非常规范的说明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说明文的的基本特点,且八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较好的整体感知的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只需强调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
但是,学生在绘画原理和园林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上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品味表达效果,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多方面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段首中心句的作用,学习作者文心周密,层次清晰的说明结构。
3.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理解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并条理清晰地突出特征的写作思路。
2. 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读园林知大概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苏州园林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明确: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
作者看来,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作者认为,苏州园林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四个“讲究”)
2.跳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圈画关键词句,找准说明对象
明确:3段: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5段: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段: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7段: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9段: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3.小组讨论完成思维导图或者文章结构图。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教师点评,总结课文行文结构。
明确:《苏州园林》在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
先总写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和三个细节上说明特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本文的结构特点,为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做准备)
三、从文字走进如画的苏州园林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1)阅读第三自然段,作者如何说明这个特点?
明确:作者运用“作比较”(跟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作比较)和”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的说明方法来介绍“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出示图片
2.假山池沼的配合
(1)第四自然段如何划分?假山和池沼可以换位置吗?
明确:第一句为一部分,第二三句为一部分,剩下为一部分。
不能换位置,因为本段围绕第一句话展开介绍。
苏州园林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因水成景。
(2)朗读课文描写假山的部分。
多媒体出示“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提问:为什么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呢?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第五自然段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本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相映成趣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作者巧妙的运用这些表达方式,表现出了出示“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明确: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2)思考:“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一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4.写法总结
请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
明确: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
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此外多种说明方法的使用也可以使得说明文更具说服力。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品味表达效果,体会到如画的苏州园林,同时使学生学会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
四、结束语
同学们经过学习,我们既领略了独特的、堪称标本的苏州园林,也学习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介绍自己的家乡,学有所用。
五、作业布置
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
不少于300字。
六、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基本能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提高了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能初步写说明文。
但是,对说明文的教学,不能仅停留于课本中,还应该拓展课外资源,“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训练有效地掌握方法。
这一方面以后还得加强。
点评
本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明确,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苏州园林“图画面”的总体特点。
从八年级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本文的结构特点,在解读的过程中,紧密贴合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真切地体会到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