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瓷与名窑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窑排行榜一、北宋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
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
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
胎体显厚,且呈黑色,釉为淡青色,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着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二、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开始于绍兴十三年。
是由皇家自己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建立的制瓷窑场。
宋朝以后的官窑,则是国家机构的官府投资建立的制瓷窑场。
民窑,是百姓投资建立的窑场。
官窑与民窑的根本区别是窑场的所有权属性,而不是产品的形状和产品的归属对象。
官窑瓷器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在官窑中烧造出来的瓷器,这是完全意义的官窑瓷器;另一种是在官窑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设计样式,规定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并由宫廷太监专门监制、督造,在民窑中烧制好后,经过挑选,上品供应御用,中品供应宫廷用瓷和外交用瓷以及赏赐有功大臣,下品配发给地方官府作为公用。
后者并非官窑中生产,所带“官窑”二字,与窑场的所有权不符。
村夫认为,此类瓷器冠以“官用型瓷器”的名称比较准确一些。
另外,由民间自己设计烧制的精美瓷器被皇家所采用,只能叫做贡瓷,不能称为官窑瓷。
其中,专门为皇帝烧制的瓷器叫贡御瓷器,而为宫廷陈设和皇室成员烧制的瓷器,就只能称为贡瓷,不应称为贡御瓷。
五大名窑论述
五大名窑论述五大名窑是指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陶瓷烧制窑场,每个名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下面是对五大名窑的论述:1. 汝窑:汝窑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是中国五大名窑中最早起源的一座。
汝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烧造工艺而闻名于世。
其瓷器制作精美,釉色靓丽,器型独特。
汝窑瓷器主要以青瓷为主,采用中国传统的“青白釉”工艺,色泽独特。
汝窑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宋代的官窑制作。
2. 官窑:官窑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窑场之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
官窑在中国瓷器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窑”。
官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纹样而著名。
官窑瓷器的釉色丰富多样,器型丰满而端庄。
官窑的瓷器以青瓷、白瓷和黑瓷为主要产物,其中最有名的是“官釉瓷”。
自唐代开始,官窑瓷器成为宫廷贡品,对当时的瓷器制作技术和装饰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3. 镇窑: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窑场之一。
镇窑以其烧制的瓷器质地纯净,釉色柔和,窑变效果独特而著名。
瓷器的制作工艺精细,器形简约而端庄。
镇窑的瓷器以青瓷为主,同时还烧制白瓷、黑瓷和彩瓷等多种类型的瓷器。
镇窑的瓷器在宋代时成为官窑的主要竞争对手,对瓷器制作技术和装饰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宜兴紫砂:宜兴紫砂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是中国最著名的紫砂壶产地,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独特的存在。
紫砂壶以紫色泥料制作,质地独特,造型多样。
紫砂壶被誉为“宜兴之宝”,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国内外收藏家和茶艺爱好者的喜爱。
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泡茶效果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瓷器制作中的珍品。
5. 清官窑:清官窑位于北京市多处,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家瓷器窑场,是清代官窑的集中表现。
清官窑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烧制工艺而著名。
瓷器的器型多样,装饰上常见有大红釉、斗彩装饰和景泰蓝等特色。
清官窑的瓷器制作技艺精细,工艺复杂,装饰繁多。
清官窑的瓷器在清代的皇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宫廷文化和官方礼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1.郭葆昌介绍: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
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
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
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
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
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
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
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
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
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
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
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
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
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
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
“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
历史上的五大名窑和产区
历史上的五大名窑和产区来源:亚洲陶瓷商城 瓷器源于我国,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中,曾出现了闻名世界的五大名窑。
钧窑:宋代著名瓷窑。
窑址在今河南禹州。
其制品造型古朴、配釉复杂,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宋代著名瓷窑。
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宋时属汝州,故名。
其制品为青瓷,胎体较薄,胎质细腻,釉面有细小的纹片,被誉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官窑:宋代北方著名瓷窑。
宋时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明清景德镇官窑,常以帝王年号来命名,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等。
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
定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
窑址在河北曲阳。
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哥窑:宋代著名瓷窑。
窑址在浙江龙泉。
制品造型优雅有古韵,青釉浓厚青翠,色彩幽深,创出了粉青、梅子青等绝顶釉色,把青瓷之美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瓷艺术品目前主要产地我国的陈设艺术品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
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
瓷主要产地有: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生产雨点釉和创新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
窑分类按燃烧的材料分有柴窑、煤窑、重油窑、液化气窑、电窑等。
古代烧制瓷器多为柴窑和煤窑,现在则多采用电窑和液化气窑。
按结构分有灯窑、蹄窑等。
按地域分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建窑、巩县窑等。
按燃烧的方式分有顺焰窑、横焰窑、倒焰窑等。
环保与安全:不能不提到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说,私人烧窑作坊的兴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回归,而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过程,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传统陶瓷生产技术的创新,对提升人们对传统陶瓷文化的认识也很有益处。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创出丰富多采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说,并不夸张。
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纯色或驳色单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纹。
釉色有多种深浅不一的白、蓝灰、紫灰、鲜红、暗紫、青绿、褐、黑等色,更有因酸化作用而产生的光怪奇丽、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绚烂如霞,美不胜收。
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珐花等。
纹饰题材极其丰富,常见的有花卉、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山水纹、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等。
北宋的瓷器,胎质较厚,釉上有蜡泪痕。
至大观政和之时,所烧瓷器胎薄如蛋壳,釉薄如纸,胎釉结合紧密,尤如相溶,轻敲可闻声如玉磬,可谓美不胜收。
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定窑名瓷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古属定州,故名。
始烧于唐代,宋代时发明覆烧工艺,规模扩大,宋、金时期繁盛时期,至元代时衰没。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等类,早期较流行刻花,后兴起刻花与篦划纹结合,中期盛行印花装饰,至晚期更为成熟。
中国古代十二名窑
中国古代十二名窑原创三联生活周刊2018-11-29 09:00:00中国陶瓷业历史悠久,艺术成就极高。
发展到唐代时,诞生了一批耳熟能详的窑口,其中越窑、邢窑遥相呼应,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进入宋代,瓷器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昌盛的辉煌时期,涌现出“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
除此之外,还有以烧制青瓷著称的耀州窑与龙泉窑,装饰手法丰富多样的磁州窑,将黑瓷之美推向顶峰的建窑,以创烧青白瓷闻名的景德镇窑。
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代表了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蔡小川摄)整理/王雯清越窑越窑因位于唐代越州而得名。
它是古代著名的青瓷窑,制瓷历史自汉至宋长达1000余年,中晚唐逐渐进入辉煌时期,北宋晚期逐渐衰落,是唐代“南青北白”格局中“南青”的杰出代表。
20世纪30年代,陈万里先生曾多次到宁绍平原调查越窑遗址,并于1953年到达上林湖,确认上林湖地区是越窑的中心产地。
90年代掀起了越窑考古的第一次高潮。
自2004年起,上林湖地区先后发掘了上林湖后司岙与荷花芯窑址以及古银淀湖的张家地窑址,对了解越窑的制作工艺、烧制年代、秘色瓷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张家地窑址出土了一批与越窑的透明玻璃釉完全不同,而与汝窑接近的乳浊釉类产品,第一次将越窑的下限推进到了南宋。
关于越窑的釉色之美,唐代诗人陆龟蒙描述其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从出土和传世的越窑青瓷来看,其胎质呈淡灰色,烧结致密,釉呈失透状。
晚唐五代时期釉色多呈湖水绿色,葱翠滋润,是为上乘之作。
典型的越窑青瓷造型也相当精湛,有许多器物做成仿生形,如仿照瓜果形制作的壶,模仿海棠花式的碗、碟、盘、盏。
唐代早期越窑青瓷极少装饰,五代时期刻、划纹饰逐渐兴盛起来,立体的纹饰与碧绿的釉色相映成趣。
越窑青瓷的釉色与造型深受唐代饮茶人士喜爱,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将越窑器列为茶具之首。
而对于越窑秘色瓷,历来争议颇多。
一般认为,“秘色瓷”之称始于中唐,盛烧于五代,曾被吴越钱氏指定为贡瓷。
中国古陶瓷鉴赏
中
雍正、乾隆的粉彩、豆彩、珐琅彩极为有名
国
古
陶
瓷
鉴
赏
2021/8/6
10
瓷器基本术语
中 国 古 陶 瓷 鉴 赏
1、窑 口: 汝窑、钧窑、定窑、景德镇窑 2、纹 饰: 海水纹、云纹、鹿纹、麒麟纹、冰梅纹、蕉叶纹、人 物故事 3、釉 彩: 青釉、酱釉、黑釉、白釉、茶叶末釉、黄釉、影青釉 五彩、素三彩、粉彩、珐琅彩、
鉴
●后刻花
赏
●做旧
茶水煮
假出土
药浸
烟熏
浆跎
2021/8/6
13
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中 1、古代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国 古
决定了它具有升值空间
陶 瓷 鉴
2、建议收藏自己喜欢同时具有升值空 间的东西
赏 3、文物收藏要用闲钱,戒之在”得”
2021/8/6
14
中
国 古/8/6
四. 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2021/8/6
2
內容
中
中国陶瓷是中国古代人类社会文
国 古 陶 瓷
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具体产物.早在原 始社会北方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和南方的良渚文化都出现了陶器。
鉴
一件陶瓷器的制作,需要选瓷土、
赏 配釉料、入窑烧造、入窑烧制等过程。
烧成温度的高低是区别”陶器”和”
瓷器”的界线。
2021/8/6
3
(一)东汉时期
• 青釉瓷器烧制成功(烧成温度可达 中 1200度 ) 国 古 陶 瓷 鉴 赏
2021/8/6
4
(二)三国晋至南北朝
中 国 古 陶 瓷 鉴
• 青瓷普及 和发展时期,
白瓷绿彩刻
花莲瓣纹四 系罐(北齐. 武平七年)
五大名窑 名词解释
五大名窑名词解释
五大名窑是指中国古代的五个著名的瓷窑,它们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青瓷而闻名。
汝窑的青瓷釉色青翠如玉,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官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宋代的官窑之一,主要烧制青瓷和白瓷。
官窑的青瓷釉色青翠,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白瓷釉色洁白如玉,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哥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市,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青瓷和黑瓷而闻名。
哥窑的青瓷釉色青翠,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黑瓷釉色漆黑如墨,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钧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钧瓷而闻名。
钧瓷的釉色以红、蓝、紫、绿等多种颜色交相辉映,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定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白瓷而闻名。
定窑的白瓷釉色洁白如玉,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五大名窑的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优美的釉色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完整版)五大名窑主要特点与代表作品
我国宋代五大名窑如果说元青花是一统江山君临天下,明青花是各领风骚火光炸天,那么宋瓷,就是高山仰止卓越千古。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历史上举世公认的顶峰。
宋瓷创造了华夏两千年文明历史上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从思想内核,工艺技巧到艺术形式无不臻至化境,不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倔傲与空茫,可谓高山仰止。
宋瓷艺术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宏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照。
众所周知,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汝、官、哥、均、定。
中国五大名窑是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事实上,在宋朝以前我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不同的种类,所以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今天给壶友们分享一下,宋代五大名窑的各自工艺和作品特点,希望大家不惜赐教,共同探讨!1、宋瓷之冠:汝窑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特点。
釉色随光变幻,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被历代称颂,有“名瓷之首”,“宋瓷之冠”美誉。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不足70件珍贵非常。
2、紫口铁足:官窑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又称南宋官窑。
此官窑瓷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
五大名瓷
曾 召 《 格 古 要 论 》
亦浓旧 有淡哥 紫不窑 口一者 铁 足
__
哥窑
稀世珍宝
嘉 靖 四 《十 七五 修年 类刊 稿刻 续 稿 》
以为章以为生弟章南皆哥 地龙生名哥一兄生宋此窑 名泉二故窑所各二时处与 也 所也 陶主 有州龙 陶 者一 章龙泉 者 窑 生泉窑 一县
——
哥窑
稀世珍宝
金丝铁线 哥窑胆式瓶
钧窑关键词: 两次烧成 窑变 蚯蚓走泥纹
钧窑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
钧瓷分两次烧成,第一次为低温素烧,第 二次为高温釉烧。素烧后的坯体吸水力增 强,提高了吸釉能力,更可以将釉层施的 很厚。
钧窑玫瑰紫釉盆托
钧窑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
窑变:由于在釉中渗入铜红釉,烧成后就出现变 幻莫测的红色窑变,整个器物红紫相映、青白相 间,釉色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 各异的窑变,是钧瓷一大特色。
定窑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
刻花 划花 印花
在瓷坯上用刀刻出花纹 用木刀等尖状工具浅浅划出的线条状花纹 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尚未干透的 胎上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 坯,使胎上留下花纹
白釉刻花折腰碗
定窑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
刻花梅瓶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定窑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
后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哥窑
稀世珍宝
哥窑菊口盘,宋代瓷器,因其面釉非常独特,肌理 被称为“白圾碎”。非常珍贵,价值百万以上。其 原址至今未被发现。
小结
1、“哥官不分”开片大为官窑,开片小为哥窑 2、同属青瓷系,既有釉色美,又有开片美。 3、官窑和哥窑代表着宋代官窑最高审美标准。
哥窑关键词:灰青、文武片、金丝铁线 官窑关键词:粉青、大开片、紫口铁足
各个朝代主要瓷器及历史意义
各个朝代主要瓷器及历史意义
中国瓷器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它的发展历史足以构成一张年谱。
中国瓷器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细细探寻、品味。
下面,中国名瓷网带各位藏友跨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中国瓷器的痕迹。
年谱与瓷器的发展演变一、汉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瓷器的起源名窑:越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瓷、瓷罐的出现青瓷是瓷器制作中最早出现的瓷品。
其特色是釉色呈青黄、淡黄、纯青等色,故称青瓷。
二、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隋的瓷艺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瓷壶、瓷瓶、瓷尊、白瓷的出现三、唐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中国开始出口瓷器名窑:长沙窑、陶窑与霍窑、邢窑、耀州窑、磁州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唐三彩、瓷盒、执壶、花釉的出现四、五代十国分裂时期的瓷艺名窑:柴窑五、宋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宋代的瓷器综述、宋瓷的出口、景德镇建镇名窑:龙泉窑、湖田窑、五大名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白瓷、玉壶春瓶、窑变釉、葫芦瓶、提梁壶、注碗、胆瓶、梅瓶六、元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元代的瓷艺综述、元瓷的出口、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卵白釉、青花瓷、釉里红、多穆壶、蓝釉、僧帽壶、法华彩、觚七、明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明代的瓷艺综述、明代瓷器的外销名窑:御器厂、德化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
红釉、甜白釉、永乐瓷、三彩、宣德瓷、天球瓶、黄釉、成化瓷、斗彩、红绿彩、牛头尊、嘉靖瓷、五彩、万历瓷、将军罐、象腿瓶八、清代的瓷艺相关历史意义:清代的瓷艺综述、清瓷的出口、“官搭民烧”制度名窑:郎窑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棒槌瓶、康熙瓷、油锤瓶、凤尾尊、太白尊、粉彩、观音尊、珐琅彩、马蹄尊、雍正瓷、灯笼瓶、墨彩、赏瓶、乾隆瓷、贲巴壶、盉式壶九、近代的瓷艺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帽筒、浅绛彩、洪宪瓷。
(编辑:蜗牛君)。
四大名瓷与五大名窑
四大名瓷和五大名窑四大名瓷、五大名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它是瓷器爱好者必须了解的。
其中,五大名窑中“汝、官、哥、钧”为官窑,“定”为民窑,目前官窑瓷器件之所以涨幅高,一是因为质量精,二是因为存世量少,因此一些官窑精品如今的价格已达百万元之巨。
四大名瓷青花瓷、珐琅彩、粉彩、高温颜色釉瓷亦称中国四大名瓷。
青花瓷被誉为“瓷国明珠”,是以色料在胚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
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珐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是唯一在紫禁城内烧制的瓷种,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最贵,艺术水平最高,被誉为官窑中的“官窑”。
粉彩享有“东方艺术珍宝”的美誉。
粉彩亦称软彩,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浓郁民族特色。
颜色釉瓷被人们誉为“人造宝石”,蕴涵丰厚,光彩照人,在釉料理加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烘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
五大名窑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其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
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官瓷胎体较厚,这是因胎、釉受热后澎湃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是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
哥窑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其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
钧窑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定窑为民窑,以烧制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陶瓷,我们并不陌生。
中国享有“瓷国”之盛誉。
在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里,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中国历史上的几大名窑
中国历史上的几大名窑(2005-7-5 16:55:00) 1130人次浏览中国历史上几大名窑主要有:景德镇、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德化窑、佛山窑、宜兴窑、龙泉窑、磁州窑、建阳窑、耀州窑、越窑、石湾窑、邢窑等等。
钧瓷,绚丽多彩,奇异美貌;汝瓷汁水莹润如堆脂;龙泉瓷翠绿晶润雅洁;南宋官窑瓷白雅素;磁州窑淳朴豪放;德化窑色泽光润如明亮、乳白如凝脂;建阳窑瓷黝亮;耀州窑瓷巧如黄金,精比琢玉,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景德镇窑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宜兴窑,儒雅飘逸。
越窑,以地为名,窑址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现余姚、上虞等地。
越窑始于东汉,经三国、两晋、南朝、唐、宋一千余年,鼎盛于唐五代,衰没于宋。
哥窑,以人为名,相传宋时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宋代名瓷之一。
哥窑窑址至今未能确定,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悬案之一。
龙泉窑,以地为名。
章氏兄弟,哥者主哥窑,弟者窑事于处州(浙江)龙泉。
创于北宋早期,鼎盛于南宋,衰落于明朝后期,衰没于清康熙年间。
北宋官窑,窑场设于汴京(今开封)附近,专烧宫庭用瓷,也即汝官窑也。
汝官窑青瓷,传世品极为稀少。
南宋官窑,宋室南渡时,在浙江设立新窑,以产名贵青瓷著称。
钧窑,位于河南禹县,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属青瓷系统,始于唐、兴于北宋,颜色大体分为兰、红两大类,其紫色评价最高。
德化窑,以地为名,今福建德化县。
是我国著名的白瓷系列产品之一。
宜兴窑,位于江苏宜兴丁蜀镇,宋代开始烧制紫砂,紫砂器闻名于世,紫砂壶尤为有名。
建阳窑,亦称建窑,窑址在福建建阳水吉镇,宋代名窑之一,以产黑瓷著称。
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清。
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宋代属定州。
创于唐,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
以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即黑定、紫定和绿定。
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
纹饰丰富多彩。
邢窑,是唐代名窑。
亦是唐代最著名的白瓷窑,窑址在今河北内丘,唐属邢州。
五大名窑
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简洁,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由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装饰题材以花果、莲鸭、禽鸟、浮鸟、云龙等为主。
。
汝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釉色主要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钧瓷
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中国历史名瓷与名窑
中国历史名瓷与名窑早在我国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瓷。
考古出土表明,原始瓷在商周时期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在浙江的多处地方发现了商代龙窑遗址,直到汉代浙江都是生产原始瓷的主要产地,其中窑口最为集中的是浙江省上虞县。
商代原始瓷制坯原料多数不作处理,胎质较粗,用泥条盘筑法成形。
器形不规整,胎体厚薄不匀,器物内外施有薄釉,常见流釉现象、釉、胎结合较差,容易剥落,釉色有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茶黄等色。
器形有尊、瓮、罐、豆、钵、簋、盆、碗等。
周代原始瓷胎质较细密,呈灰白或土黄色,成型方法是拉坯成型,胎体厚薄均匀,器型规整,有时显的旋纹和割痕,施灰釉或青釉。
周的原瓷主要有随葬的明器和生活器皿。
秦原始瓷的烧成温度已较高,瓷土中的铁含量较低,施灰釉,常见器物有鼎、盒、壶等器形多仿铜礼器。
东汉时,完成了由原始瓷向成熟瓷器的过度,出现了真正的瓷器。
所谓瓷器一般都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用瓷石或高岭土作胎体坯料。
2、在1180℃或以上的温度烧成。
3、在器物胎体上施釉,釉胎结合紧密。
汉代的瓷窑和瓷器一、汉瓷窑:越窑越窑位于浙江省慈溪县,以生产青瓷为主,所产瓷器胎体细密坚硬,上釉用浸釉法,施釉常不到底(半施釉)。
德窑德窑位于浙江德清县,主要生产黑瓷。
汉代瓷器装烧工艺有垫烧和支烧两种,窑的构造为较原始的龙窑。
二、汉代瓷器汉代瓷器以青瓷和黑瓷为主,青瓷所占比例很大,黑瓷较少。
青瓷和黑瓷的呈色剂都是铁,釉料中含铁量低于3%时烧成青瓷,釉料含铁量在4%-9%时烧出黑瓷。
汉代瓷器器类很多,用途广泛,有碗、盏、盘、钵、耳杯、尊、簋、罐、壶、罍、虎子钟、熏炉、水井、灶、五联罐等。
到东汉中晚期,成熟的瓷器出现,此时的瓷窑,以生产青瓷为主,并有少量黑瓷,并且都是以铁作呈色剂,烧制瓷器的窑主要是龙窑,汉代的瓷窑分布广,产量大,烧制的器类有琢器和园器。
两晋南北朝的瓷窑和瓷器1、越窑越窑自东汉创烧以来,发展极快,这时的窑场主要集中于上虞曹娥江两岸,窑场数量比汉时增加数倍,两晋越窑青瓷、胎质细密坚硬,呈灰白色,吸水率低、后期胎色渐深,呈灰或深灰色,根据器物的不同用途,有的器身内外都施釉,有的器身内不施釉,仅施于内壁口治附近。
中国历代名窑
中国历代名窑1.大同窑:在今山西大同,故名。
始烧于金代,终于元代。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刊刻的《大同府志》中谓有"青瓷窑",距城二十三里。
据此在大同西郊瓦窑村发现一瓷窑遗址,证实即方志中的青瓷窑。
遗址面积不大,以烧黑釉器物为主,兼有少量茶叶末袖;弦纹瓶及剔花罐具有代表性,剔花线条粗旷,划花线条纤细,有水波及鱼纹,黑釉乌黑光亮,茶叶末釉表面无光。
2.怀仁窑:在今山西怀仁,故名。
明《大明一统志》有"锦屏山在怀仁县西南二十五里,山旧有瓷窑"记载。
发现遗址有小峪、张瓦沟、吴家窑三处;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两代。
烧瓷以黑釉为主,弦纹瓶及罐等器物胎体厚重,装饰有粗线条划花及剔花两种,有雁北地区特色。
3.浑源窑:在今山西浑源,故名。
明《大明一统志》记载浑源产瓷器。
清乾隆《浑源州》又有"天赞初与王郁略地燕赵破磁窑镇"语,知在五代后梁时浑源已有磁窑镇地名。
经实地考察,浑源窑当建于唐代,烧白釉、黑褐釉、茶叶末釉等品种。
金元时期窑厂扩大,品种增多,有黑釉剔花、白釉剔花与划花,有盘、碗、盆、罐、枕等器。
黑釉剔花为雁北地区之最精者,牙白釉剔花在山西其他地区也属少见。
4.榆次窑: 在今山西太原盂家井,孟家井明代属榆次县,故名。
此窑产瓷,明初已有记载,孟家井柏灵庙明弘治三年(1490)重修碑记中说:"榆次县治之北六十里有乡曰孟家井,居民大率三百家,乃古昔陶器之所。
" 窑址遗存大量瓷片,以自釉印花碗最多,碗心一圈刮釉,具有典型金代作风。
5.平定窑:在今山西平定柏井村,故名。
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到宋,以烧白瓷为主,还烧黑釉器物,有印花、剔花盘以及北方习见的五角、六角纹盘碗等器。
窑址与河北临城邢窑、曲阳定窑相距较近,瓷器造型装饰与两窑有共同处。
6.交城窑:在今山西交城,故名。
始烧于唐,以自釉产量最大,有盘、碗、壶等器物,还发现有黑釉斑点拍鼓残片较多。
宋代有发展,仍以自瓷为主,也有当时北方各瓷窑所习见的动物小雕塑,还烧制白釉釉下储彩彩绘装饰,特征与介休窑大体相同,储彩有呈桔红色者,其他地区极少见,珍珠地划花装饰品种有枕、洗等器,但产量较少。
五大名窑之首
五大名窑之首
一、中国瓷器的五大名窑分别是:汝窑、哥窑、定窑、官窑、钧窑。
1.汝窑:位于现河南省汝州市内的张公巷,属瓷器五大名窑的首位。
烧制瓷器的时间始于宋朝初期,北宋晚期达到了汝窑烧制瓷器的鼎盛时期。
2.哥窑:哥窑至今查找不到所在的地址位置。
对于哥窑的烧造年代,目前仍然是有所争议的,有些认为是在宋代进行烧造的,有人又认为是在元代烧造的。
3.定窑:位于河北曲阳,为北宋宫廷专门烧造御用瓷器的最早窑场。
4.官窑:官窑于宋代由官府营建,有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之分。
至今为止,北宋官窑的具体地址仍然没有被发现,于北宋末年,北宋官窑才开始烧造瓷器。
南宋官窑位于今杭州。
为了更好的区分,称北宋官窑为“旧官”,南宋官窑为“新官”。
5.钧窑:位于河南禹州市,分为钧官窑与钧民窑。
二、拓展
1.中国瓷器的三大国宝?
中国瓷器的三大国宝是: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大罐、元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乾隆御制珐琅彩捶瓶。
2.瓷器有哪些种类?
瓷器大体可分为两类:单色釉瓷、彩绘瓷。
单色釉瓷又可以分为素瓷、色釉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名瓷与名窑
早在我国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瓷。
考古出土表明,原始瓷在商周时期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在浙江的多处地方发现了商代龙窑遗址,直到汉代浙江都是生产原始瓷的主要产地,其中窑口最为集中的是浙江省上虞县。
商代原始瓷制坯原料多数不作处理,胎质较粗,用泥条盘筑法成形。
器形不规整,胎体厚薄不匀,器物内外施有薄釉,常见流釉现象、釉、胎结合较差,容易剥落,釉色有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茶黄等色。
器形有尊、瓮、罐、豆、钵、簋、盆、碗等。
周代原始瓷胎质较细密,呈灰白或土黄色,成型方法是拉坯成型,胎体厚薄均匀,器型规整,有时显的旋纹和割痕,施灰釉或青釉。
周的原瓷主要有随葬的明器和生活器皿。
秦原始瓷的烧成温度已较高,瓷土中的铁含量较低,施灰釉,常见器物有鼎、盒、壶等器形多仿铜礼器。
东汉时,完成了由原始瓷向成熟瓷器的过度,出现了真正的瓷器。
所谓瓷器一般都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用瓷石或高岭土作胎体坯料。
2、在1180℃或以上的温度烧成。
3、在器物胎体上施釉,釉胎结合紧密。
汉代的瓷窑和瓷器
一、汉瓷窑:
越窑
越窑位于浙江省慈溪县,以生产青瓷为主,所产瓷器胎体细密坚硬,上釉用浸釉法,施釉常不到底(半施釉)。
德窑
德窑位于浙江德清县,主要生产黑瓷。
汉代瓷器装烧工艺有垫烧和支烧两种,窑的构造为较原始的龙窑。
二、汉代瓷器
汉代瓷器以青瓷和黑瓷为主,青瓷所占比例很大,黑瓷较少。
青瓷和黑瓷的呈色剂都是铁,釉料中含铁量低于3%时烧成青瓷,釉料含铁量在4%-9%时烧出黑瓷。
汉代瓷器器类很多,用途广泛,有碗、盏、盘、钵、耳杯、尊、簋、罐、壶、罍、虎子钟、熏炉、水井、灶、五联罐等。
到东汉中晚期,成熟的瓷器出现,此时的瓷窑,以生产青瓷为主,并有少量黑瓷,并且都
是以铁作呈色剂,烧制瓷器的窑主要是龙窑,汉代的瓷窑分布广,产量大,烧制的器类有琢器和园器。
两晋南北朝的瓷窑和瓷器
1、越窑
越窑自东汉创烧以来,发展极快,这时的窑场主要集中于上虞曹娥江两岸,窑场数量比汉时增加数倍,两晋越窑青瓷、胎质细密坚硬,呈灰白色,吸水率低、后期胎色渐深,呈灰或深灰色,根据器物的不同用途,有的器身内外都施釉,有的器身内不施釉,仅施于内壁口治附近。
此时越窑瓷的器类除前面已有的器型还出现了砚、水盂灯、扁壶、鸡首壶、烛台等实用器和锥斗、火盘、鬼灶、鸡笼、狗圈、碓、磨、米筛、堆塑罐(谷仓罐)等明器,以及用动物形状制作的器形。
如:羊、狮、熊灯等,造形逼真生动。
堆塑罐(谷仓罐)的制作尤为精美,罐身上部有多达数层的模印堆贴的亭台楼阁,卫土、乐舞人、飞禽走兽等,罐身上还堆贴有各种动物,神人之类,构造极之繁杂,制作巧夺天工。
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瓷器实用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器型由早期的矮胖端庄逐渐向后期纤瘦清秀发展。
2、瓯窑
瓯窑位于浙江省温州一带,至今已发现瓯窑古窑场200多处,集中于瓯江、飞云江、楠溪江两岸,瓯窑瓷胎质坚硬,呈白色或灰白色,釉色有淡青和青黄,器类与越窑大致相同,但明器品种较少,谷仓罐造型与越窑分别颇大。
瓯窑纹饰纹样不及越窑丰富,常见有釉上褐彩有点彩和绘彩两种,点彩多用于动物纹的双眼、耳朵、尾或冠等处,晚期开始用莲瓣纹。
3、婺州窑
婺州窑位于浙江金华、衢州一带,窑场分布很广,共发现古窑遗址600余处,烧制年代由汉至明,其生产年代之长在我国瓷器史上也不多见。
婺州窑瓷器胎体较薄,呈灰白色,部分瓷器胎料用粉沙岩,含铁量高,烧成后胎呈深灰色或紫色,因此婺州窑的技师们利用当地的资源,在西晋未期创造出以化妆土衬底的工艺,以遮盖其深色的胎体,并使釉层呈色柔和滋润。
婺州窑瓷釉色呈淡青或青黄,早期釉常见凝成芝麻点状,后期釉层厚,易剥落,常见开片,开片或胎釉结合不紧密处往往产生白色结晶,呈现丝状或星状奶白色。
婺州窑瓷器类有各种实用器和明器,到南朝时,明器所占比例减少,
日用器生产增多。
谷仓罐的造型和装饰趋于简单,器型增高,造型更显实用,婺州窑瓷除生产青瓷外还生产少量黑瓷和酱瓷。
德清窑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汉代之创烧,是我国最早烧制黑瓷的窑场。
南山窑
位于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这里是紫砂陶的著名产地。
南山窑瓷胎色青灰、灰白、黄白、外施透明釉,釉呈青灰或青黄色,常有脱有现象,器壁近底处无釉,釉面常见冰裂纹。
洪州窑
洪州窑位于江西省丰城县,洪州窑瓷胎体较厚,呈灰白色,釉以米黄色为主,少数有豆青或青黄色,常见脱釉现象,釉面多冰裂纹,器类有实用器和明器,其中瓶、烛盘、盏托、五盅盘、四管插器是创新品种,一度停烧的明器也得到了恢复,有带座三足炉、灶、锥斗、六联罐等。
湘阳窑
住于湖南省湘阳县,湘阳窑胎体呈土黄或灰色,釉色深浅不一,胎釉严重。
隋代瓷窑和瓷器
1、安阳窑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郊,是隋代北方规模最大的一处青瓷窑,安阳窑瓷胎体厚重,胎色灰白,胎土经过处理淘洗,因此胎质细腻,器物内外施釉,器外施釉不到底,釉色青绿,青黄青灰、青褐等多种,釉薄均匀光泽较强,流釉现象较少。
以胎装饰为主,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
纹饰以莲瓣纹为主,有仰莲和霞莲纹,所烧器类有碗、高足盘、四系罐、钵杯、瓶和瓷塑,明器装饰品等。
2、磁县窑
位于河北省峰峰矿区西郊山,磁县窑瓷施透明釉,釉色青绿和青灰,器物一般胎体厚重,内外施釉,外施釉不到底,流釉较严重,器类以实用器为多。
3、湘阳窑
窑址见前述,隋代湘阳窑瓷胎体较厚,胎色呈灰白和青灰,釉色以青釉为主,有黄釉,褐釉、酱釉等,釉面多细小开裂纹,釉层薄器外为半施釉,器内酱黑釉釉胎结合差,易剥薄,纹饰以印花为主,并配有划花。
器类多为实用器。
4、淮南窑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淮南窑始于隋盛于唐。
淮南窑瓷胎质坚硬细腻,多为灰白色,少数为黄白或青灰色,胎壁较厚,釉为青色透明
釉,光泽强,釉色青中带黄、青中带绿,釉层厚薄不一,色厚处浓,薄处淡,器外为半施釉,釉面常见小开片纹,有的器物积釉处产生带紫翠色的窑变,为其它窑系所无,所制器物有壶、瓶、罐、碗、盏、高足盘等。
5、丰城窑
位于江西省丰城县,与两晋南北朝的洪州窑遗址同出一处,此外鉴于洪州窑烧瓷器时代颇长,故此丰城窑可能即为洪州窑。
丰城窑隋代器物釉色有青绿、黄褐、酱紫等,施釉前先上化妆土,烧成后的瓷器釉色明亮,青中泛白,透明如玻璃状。
胎土较粗糙,器类有壶、罐、钵、盘等。
6、成都窑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窑场面积颇大,以烧青瓷为主,釉色有豆青、青灰、米黄、姜黄、酱黄、紫褐等色,胎色以紫红为多并有淡红、灰和灰白色,器类与同时代其它窑系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