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教材分析
2-2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说出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群落中生物的主要特征,阐述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3.阐明群落中的生物彼此适应,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教学难点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三、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中第二单元《群落及其演替》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标中本部分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
本节是在学习《群落的结构》的基础上对种群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对数学应用生物学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群落的种类,群落中的环境、生物特征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生物群落。
教师: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有差异,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提问:通过观看,你认为陆地主要的生物群落是什么、。
学生:森林、草原、荒漠。
教师: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章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2.新课讲授(一)荒漠生物群落✓阅读教材P33。
提问:请对荒漠群落的环境条件、群落特点进行总结,学生: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提问:荒漠群落中的生物具有哪些特征?学生1:主要植物有仙人掌和骆驼刺,都具有耐旱的特性。
学生2:主要动物是爬行类、啮齿类、鸟类和蝗虫等。
✓课件展示荒漠群落中的主要动物及特性。
(二)草原生物群落✓阅读教材P34。
提问:你能总结草原群落的环境条件和主要特点吗?学生: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
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
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
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
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1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案[备课时间]:2012年3月7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关键] 通过对比,分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型] 新课[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二、预习内容(一)有丝分裂1、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略微增大分裂期主要变化为: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中期:形定数析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二)减数分裂2、 精子形成过程:精原细胞(1个)−−→−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 (1个)同源染色体分开等联会四分体−−−→− 次级精母细胞(2个) 染色单体分开着丝点分裂−−−→− 精细胞 (4个) −−→−变形 精子 ( 4个 )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记录下来探究案一、教学过程探究点一:减数分裂的概念问题1、 填空:1、时期: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配子 时。
2、特点:细胞分裂 两 次,而染色体只复制 一 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减少一半 。
4、实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 有丝分裂问题2、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关系如何?原始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核染色体数目相同,生物体各部位的组织细胞都是体细胞。
性腺产生的用于减数分裂的细胞叫原始生殖细胞。
高中生物单元教材分析-必修二第二单元
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
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
难点:
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
关键:
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精子形成过程的探讨、精子形成过程的讲解、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巩固总结、练习。具体到每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部分,先展现“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配子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再通过提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复习细胞有丝分裂并猜想配子是经过何种分裂形成的。最后,教师可介绍减数分裂发现简史,激发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兴趣。“精子形成过程的探讨”部分,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学生已学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具备学习“减数分裂”的方法。所以“模型构建”活动前移,包括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型构建和“减数分裂”的模型构建两部分,这样利于学生比较两种分裂过程的异同
2、本单元的价值:
本单元的地位有:(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隶属于人教第2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本章是“在第1章引导学生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也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进行编排的;(3)本章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与《分子与细胞》。
单元目标
揭示生命延续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 据统计,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人教版 新课标 高中生物 必修2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第1课时) 教学课件
2 c’ d d’ c
3 4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联会)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发生缠绕而互换染色体片段。
一、)减数分裂 I
减I 间期
前期
复制
联会
四分体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2N
2N
前期 膜仁消失显两体
有丝分裂
一、)减数分裂 I
减I 中期 后期
中期: 整齐排列分布于 赤道板两侧(平 面)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移向细胞两极
前期 间期
中期 后期 分裂期
末期
观/察/思/考
?
精子
?
有丝分裂 ? 卵细胞 配子
受精作用
?
?
?
受精卵
染色体数目:
有丝 分裂
有丝 体细胞 分裂
子细胞 子细胞
2N
2N
2N
质疑:配子源于什么细胞通过何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多少条染色体?
魏斯曼的预测:
2N
体细胞 体细胞
特殊 过程 特殊 过程
一、)减数分裂 I
减I 末期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2N
2N
减I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
一、)减数分裂 I
减I
减 I
后期
末期
同源染色 体分离
有丝
减I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 有丝分裂结果:染色体数目不变
着丝点 分裂
一、)减数分裂 I
2N
减I结果: 2个 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目减半
2N
次级 精母 细胞
特点: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出现四分体
概念:联会、同源染色体、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 比如:A和B,C和D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遗传与进化目录致教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教材分析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案例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教材分析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材分析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
本章内容将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
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分离定律。
3.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能力方面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是本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本章题图创设的画面很容易把学习者带入140多年前的意境中:在书写着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底图上,叠加着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古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教学设计4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在“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萨顿和摩尔根在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以及得出的科学结论都应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展示。
因此本节的教学应突出两点:一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简述基因与性状、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多重关系,形成基因的概念是必修2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知识目标。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基因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学研究揭示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实质,科学家发现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正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来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的,而这一过程又是通过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来实现的。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的行为与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即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因而萨顿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萨顿的假说通过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得以证实。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不仅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且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揭示了果蝇的伴性遗传。
三、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体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类比推理的方法。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体验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前面已学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对遗传基因的传递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已初步了解,但却不了解两者是什么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2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课时教案[备课时间]:2012年3月7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对卵细胞的存在位置、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图解等图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3、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的数目和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绘图的能力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精子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对比。
[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辨析 [教学关键] 通过对比,分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课 型] 新课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预习案一、预习目标 卵细胞形成过程 二、预习内容(一) 1、卵细胞形成过程 卵原细胞−−→−复制__________第一极体染色单体分开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联会四分体−−−→−染色单体分开着丝点分裂−−−→−_(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 数量的变化规律设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 ,DNA 数为2a 12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们记录下来探究案一、教学过程探究点一: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 卵巢2、卵细胞形成过程小结如下:探究点二: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探究点三: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1) 次级卵母细胞(1) 卵细胞(1)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极体(3)(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象的鉴别鉴别某一细胞图像隶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是本节中经常考查的一种,鉴别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介绍一种思路较清晰,识别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分裂相的关键是看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具体步骤如下:具下列情形之一,便可判定无同源染色体(不考虑性染色体异形):① 有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在形态(长度、着丝点位置等)特征上不能成对存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是一本广泛应用于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教材,它的编写严格依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深入浅出,是一本优秀的生物教材。
本文将从教材结构、内容分析、优缺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对这本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结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为六章,分别是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变异、进化理论、基因和染色体、遗传与疾病、生物多样性。
这六章内容涵盖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规律、基因的本质和作用、生物进化等核心知识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二、内容分析1.遗传学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为后续的遗传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2.遗传变异: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进化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4.基因和染色体: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基因的本质和作用、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5.遗传与疾病: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遗传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遗传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6.生物多样性: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原因和保护措施,增强学生的生物保护意识。
三、优缺点1.优点: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语言简洁明了,配有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教材还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2.缺点:教材在一些难点内容的讲解上仍显不足,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过程解释不够详细,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此外,教材的习题部分相对简单,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可能有所限制。
四、教学建议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通过举例、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和过程。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遗传与进化目录致教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教材分析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案例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教材分析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材分析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本章内容将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
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
阐明分离定律。
3.阐明自由组合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力方面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
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是本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本章题图创设的画面很容易把学习者带入140多年前的意境中:在书写着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底图上,叠加着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古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1,2,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教学(生物)王祖喜(20144616009)摘要:本文对人教第二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主要从教材内容、目标体系、重难点、教学建议、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也有所侧重。
目的在于让自己初步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文本最后部分也对这次教材分析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基本要素和方法;1教材内容分析《遗传与进化》一书是以人们对基因的发现、研究和应用历程,即遗传学发展史为主线编写的。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隶属于“基因的发现”部分;“基因的研究”部分有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的应用”部分包括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由此可见,教材的编排不仅符合课标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现象-本质-现象”的认知规律。
1.1本章概述1.1.1本章地位结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和教科书内容编排的顺序,本文确定出本章的地位有:(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隶属于人教第2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本章是“在第1章引导学生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也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进行编排的;(3)本章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与《分子与细胞》第六章有关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的内容有联系;(4)是本模块“基因研究”部分的首章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1.1.2本章作用与上同理,本文确定出本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生物通过生殖和遗传实现生命延续和种族的繁衍,通过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实现生命的发展。
在本章中,选取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内容,目的在于揭示生命延续的细胞学基础;学生再次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件4
第2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主要内容: • 萨顿的假说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杂交实验 •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
a b A B
Ab aB AB ab
B
3.A和B、A和b、a和B、a和b是什么关系?它们位于什么 染色体上? 非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会分别 发生什么行为? 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AaBb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 A b
第2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主要内容:
• 萨顿的假说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AaBb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
Ab AB aB ab
基因
在体细胞中 ( 成对 )存在 ( 一半来( 父方 ) 一 来源 半来( 母方 ) 配子中的数目 是体细胞( 一半 ) ) 在配子中的组合 非等位基( 自由组合
1.果蝇的眼色分为红 眼与白眼,是一对相 对性状
2.果蝇杂交实验图解:课文P29
(1)摩尔根的实验与孟德尔的实验有无相似的地方? F1都是显性性状 F2性状分离比3:1 (2)为什么白眼性状总是雄性果蝇?
2.果蝇杂交实验图解:课文P29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3)摩尔根作了什么假设? 红眼 (雌): XBXB 白眼 (雄): Xb Y (4)根据假设,请用图解分析F1和F2的情况,看能否解释实验 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杨鑫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
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2。
1、生物的遗传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
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
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件
蛔虫与人;菟 丝子与大豆; 噬菌体与被侵 染的细菌
豆科植物与根 瘤菌
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种间竞争关系中的一方可能会因为竞争力弱而 消亡(如图乙);但寄生关系中一般没有消亡的情况。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1)
(2)
区分生物间不同类型的关系 (1)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和捕食
项目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捕食
6.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有关,而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 ( ✕ ) 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 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故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不仅与其食性有关,也 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 7.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 ✕ ) 提示: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土壤中的动物群落也存在 垂直分层现象。 8.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 √ ) 提示:土壤条件的不同造成了群落的镶嵌分布,使群落具有了水平结构。 9.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 ✕ ) 提示: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表现,由此造成 物种间的竞争。 10.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小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丰富度。 ( ✕ ) 提示:统计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丰富度时,通常用记名计算法。
2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
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 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问题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还是垂直结 构?说明理由。 提示:山坡a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随海拔升高,温度等的差异导致不同海拔植 被分布不同,由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植物的地带 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 素是什么?植物分层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b处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 主要是受光质(波长)的影响。植物的分层缓解了植物之间对阳光、空间、水分和 矿质营养等的竞争,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
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植物生长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内源性调节因素,
具体知识点包括:
1. 光周期和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周期是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所接受的光照时长,光周期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光质是指光的波长与强度,不同波长和强度的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不同。
2. 植物内源性生物活素:植物内源性生物活素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植物生长和发
育的物质,主要包括激素和信号分子。
常见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激动素、细胞
分裂素等。
3. 植物内源性生物活素的功能:不同的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
作用,如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赤霉素促进分化、激动素促进萌发等。
4. 植物生长调节机制:植物生长调节主要通过光和激素作用于植物各部位的细胞,调
控细胞生长和分化、促进或抑制某种生理过程来实现。
5. 植物光合作用调节生长: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通过光合
作用,植物能够调节自身生长发育以适应外界环境。
6. 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植物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和反应,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如感受重力的作用、光的方向、温度变化等。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主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2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50张ppt)
减Ⅱ
三判断 无同源染色体行为 (有丝分裂) 同 源 染 色 体 行 为 联会、四分体、分离
有同源染色体
二看 同 源 染 色 体
(减Ⅰ)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
减Ⅱ前期
减Ⅰ前期 减Ⅱ前期 (四分体)
有丝分裂 前期
判断上图各属于何种分裂?哪个时期?
根据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 回答 下列过程各发生的时期: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 减Ⅰ间期 2.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减Ⅰ前期 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减Ⅰ后期
2.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减 数 第 一 次 分 裂 染 色 体 复 制 减 数 第 二 次 分 裂
变 形
精原细 胞
初级精母细 胞
次级精母 细胞
精细胞
精子
3.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
(1)减数第一次分裂: a.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精原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体积增大。
b.前期: 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初级精母细胞
大小和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 同源染色体: 体。
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共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A与B的关系? A与C的关系? a与a′的关系? a与b′的关系? A和B合称什么?
成熟生殖细胞中 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细胞中 的染色体数目减 少一半
特殊方式的有丝 分裂 实 质 进行有性生殖 的生物
分裂结果
发生范围 减数分裂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而细胞连续分裂两 次
在原始的生殖细胞 转变为成熟生殖细 胞的时期发生 分裂特点 发生时期
必修二第二章生物教案
必修二第二章生物教案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细胞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四、教学难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五、教学过程。
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的发现和研究历程对于人类的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组成的。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细胞的构成和组织。
3. 细胞的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营养代谢、生长和繁殖等功能。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功能。
六、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工具。
1. 教科书。
2. 实验器材。
3. 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
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细胞的构成和组织。
3. 细胞的功能。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功能。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_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减数分裂从细胞水平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
新课标增加了模型建构、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新增内容旨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江西省教学要求中阐明本节课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
模型建构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可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如果让模型建构与科学发现史联系起来,学生相当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经历了一次再发现。
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是:科学家先显微观察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先发现了减数分裂的结果,然后经过多年后才从初生小兔的卵巢中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些特殊分裂相的。
在此过程,科学家对减数分裂有过多种预想,我们的学生可做类似的模型预构,再根据显微观察结果进行纠错,从做中学,体味发现的乐趣。
2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
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教学目标3.1知识目标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2 能力目标通过分步建构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合作、创新的能力。
3.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以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教材分析
一、前言
作为高中生物必修课程的第二章,本章主要讲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
生物大分子等内容。
本文将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二、教材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在本节内容中,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组成、形态及分子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
构和功能等多个方面。
通过教材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差异,掌握细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分子的组成等实用知识。
2. 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这一部分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大分子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
在教材中,生物大分子的命名、结构等内容被详细地介绍了。
如蛋白质、核酸、多糖以及脂类等。
3. 细胞的功能
在这一部分教材中,详细分析了细胞的功能特性,例如:生长、代谢、繁殖等。
还对负责细胞内物质传递等重要功能的细胞器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4. 常见细胞的特性
在这一节的教材内容中,介绍了多种常见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特性等,
其中涉及到了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等多个方面。
三、教材特点
1. 重视实用性
本教材注重细胞的实用性,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知识以及前沿的科学成果。
由于细胞作为生命科学的基本单元,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更广泛的生命科学之前,对于细胞的学习打下的基础非常重要。
2. 知识体系结构清晰
教材内容按照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大分子、细胞的功能及常见细胞的特性等
四个方面进行梳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这样的结构清晰简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
3. 体现生物多样性
细胞作为生命科学的基本单元,根据其结构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细菌及古菌等众多类型。
在教材的内容中有详细的讨论和介绍,不仅说明了生物的多样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看到在不同生物体系中细胞的差异。
四、总结
细胞是生命科学的基本单元,它的结构和功能也一直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进程
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对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
的分析、总结。
希望能对读者对细胞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不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好地掌握相关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