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和来源:

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规律的客观性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规律的客观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受规律支配。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五、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2、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六、英雄史观(唯心史观)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原因:1、从认识根源看,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滞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至于视野之外。

2、从社会历史根源看,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这为英雄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

3、从阶级根源来看,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于阶级偏见,需要宣扬唯心史观,抹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的发生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八、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当代中国改革特点:

作用: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特点:不断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九、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2、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1)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

2)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4)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等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

方法。

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十一、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十二、不变资本及可变资本的划分及意义:

1、划分: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2、意义: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2)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十三、资本主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

十四、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及职能:

1、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职能:货币资本。

2、生产阶段,及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职能:生产资本。

3、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职能:商品资本。

十五、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十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本原因:

1、实质:生产过剩。即相当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十七、垄断条件竞争的新特点:

1、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2、在竞争的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以战胜对手,而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3、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十八、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2、二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都建立了战时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行全面统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确立。

十九、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2、贸易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4、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