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环境概论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环境法)
2. 可持续发展
3. API
4. 致畸作用
5. 地方病
6. 协同作用
7. 大气污染
8. 气温垂直递减率(R)
9. 干法脱硫
10. TSP
11. 温室效应
12. 水污染
13. 生化需氧量
14. BOD5
15. 水体自净
16. 面污染源
17. 废水一级处理
18. 厌氧生物处理法
19. 水环境容量
20. 土壤背景值
21. 土壤环境容量22. 土壤的自净作用
23. 噪声污染
24. 声压级
25. 生活垃圾
26. 危险废物
27. 环境物理性污染
28. 放射性污染
29. 城市热岛效应
30. 环境质量评价
31. 单项质量指数法
32. 环境管理
33. “三同时”制度
34.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35.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36. 环境经济学
37. “三同步”方针
38. “三统一”方针
39. 环境质量标准
40. 光化学烟雾
41. 总需氧量
42. 土壤净化能力
43. 环境规划
44. TOD
45. 环境生物监测
46. TOC
47. 水体富营养化
48. 烟的抬升高度
49. 生物的浓缩作用和定位效
应
50.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物
51. 响度和响度级
52. 土壤污染
53. Rad(拉德)
54. 环境质量生物监测
55. 环境容量
56. 生物多样性
57. 噪声级
58. 温室效应
59. 赤潮
60. 清洁生产
61.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水体自净: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永久性听力偏移: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环境容量由静态容量和动态容量组成。
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较一次污染物还强。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烟雾及光化学烟雾。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
城市热岛效应: 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也可简单定义为,生物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及其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荒漠化: 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于人群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对环境要求,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
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释放出的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故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高于地气系统平衡的有效温度(-18℃),从而适宜生物生存的主要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CO2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卒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变暖。大气吸收红外线辐射的能力主要是由水气、二氧化碳、甲烷等。
水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和人工水域,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又称石油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烃类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TSP: 英文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的缩写,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TSP和PM10在粒径上存在着包含关系,即PM10为TSP 的一部分。总悬浮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染指标。
COD: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水体溶解氧浓度下降,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严重時造成水体变黑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