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改制中职务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预防对策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预防对策的思考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为了寻求从源头上治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遏制和减少国有企业职务违法违纪的发生,我们纪检部门应与检察机关及政府监控部门相结合,齐抓共管,并针对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具体案件,切实找准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健全机制制度,遏制职务违法违纪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1、加大打击国有企业中贪污贿赂等职务违法违纪行为力度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内部职务违法违纪行为仍很突出,特别一些中小型改制企业内部职务经济违法违纪仍呈上升蔓延的趋势,必须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打击不仅仅是特殊有效的预防方式,而且是做好其他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打击职务违法违纪行为要重拳出击,要保持打击职务违法违纪的态势,对惩处已构成职务犯罪人员的量刑上要加大处罚经济赔偿的力度,让职务犯罪分子在政治上、经济上及人身权利多方面都付出高昂代价,提高腐败成本。
(1)紧紧抓住国有企业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挖掘案源线索,开展初核调查。
(2)在直接查办此类案件的同时,加强指导、协调查办,带动和促进省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及企业自身纪检部门查办大案要案,上下联动,组织协同,各司其责,形成合力,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查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相关检察、公安部门要适时提前介入,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办案的合力。
但也要宽严相济,把握政策,既严惩极少数腐败分子,又教育挽救大多数。
(4)通过查案解决职工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从对案件的总结和剖析中,发现带有一定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分析和总结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应吸取的教训,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措施,帮助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整改和完善制度,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充分发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在治本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和综合效应。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惩治与预防
二、犯罪形式
1.群体性共同犯罪、窝案、串案日 趋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案多人合伙 作案、一个单位查出多案、查处一 案带出他案。
2.经理+会计(出纳)模式成为共 同犯罪中的“黄金搭档”。
三、犯罪领域
犯罪领域扩大且 相对集中,其发案集中 领域依次为:建筑、能 源、交通物流、金融贸 易、商业、房地产依次 占有较高比例。
职务犯罪的主体
国家机 关中从 事公务 的人员
国家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 事业单位、人 民团体中从事 公务的人员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企事业单位、人民团 体委派到非国企事业 单位或社会团体中从 事公务的人员
职务犯罪与其它犯罪的比较
一、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常见罪名—贪污罪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常见罪名—贪污罪
警察
为了制衡膨胀的警察权力,又赋予了检察官一定 的制衡警察权的功能,即狭义上的法律监督职能
检察机关在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中的工作分工
反贪局
对职务犯罪中的贪污贿赂犯罪有立案 侦查的权力
反渎局
具体负责职务犯罪中的渎职侵权类犯 罪的立案侦查
“围绕犯罪,围绕职务犯罪,围绕法律监督
预防处 ”展开,与检察职能紧密相关
从犯罪主体的年龄分布看 ,从年龄偏高向年龄低化蔓延。
特别让人忧虑的是,一些初入 职场的“80”后青年逐渐成为 国企贪贿犯罪中的重要组成群 体。这部分人涉世不深,办事 不计后果,小小年纪嗜财成性 ,最后铤而走险。
警惕三种心理现象
•“59岁现象” •“39岁现象” •“26岁现象”
北京市国有企业贪贿犯罪的主要特点
四、犯罪对象
从贪贿犯罪侵害对象看, 房产、股权收益、消费卡等各 类财产权益逐渐成为贪贿犯罪
的新宠。
国企改制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
近年来 ,职务犯罪获得的赃款从以往用于个人挥霍为主向投资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转变 , 部分国
有企业经营者 ,通过侵吞本企业国有资产来购买本企业所有权 ,为 自己和家族掘 “ 第一桶金” ,实际 上是一种 “ 洗钱”现象 , 通过投资收益使不正当来源的资金合法化, 从而规避 了法律的惩处。司法实 践中,由于 “ 洗钱”后赃款与合法收入混合在一起 , 给查处犯罪和收集证据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也给
介机构人员相勾结,形成错综复杂的共同犯罪和渎职犯罪 , 这一利益共同体现象, 从案发特点看 , 又
具有 窝 串案 、群 蛀案 等特 征 ,而查处 这类 犯罪 又往往受 到地 方保 护主义 、部 门保护 主义 等阻碍 ,其难
度相 对较 大 。
4 犯罪 智能 化倾 向较 明显 .
犯罪分子往往具有高智商、高学历、高职务 ,而犯罪又涉及金融 、科技、化工、外贸、教育、传 媒等各个专业领域 , 从案发特点看 ,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资产管理信息不对称的优
起 ,故而 “ 牵一 发而动 全身 ” ,产权 改制必 然与 原有 的政 治 、经济 、社 会 、法 律制度 发生 冲突和碰 撞 。
国企 改制职务犯 罪的法律适用
胡 绍 宝
据 统计 , 近年 来 , 海检 察机 关受 理涉 及 国有 企业 举报 线索 中涉及 国有企 业改制 问题 的举 报 线索 上 占近 1%;立案 侦查 发生在 改制 过程 中的贪 污贿赂 案件 占所 有 国企 职务 犯罪案件 近 1%。一 方面 ,随 0 5 着 新一 轮改 制浪潮 的到 来及 其余 波的 影响 , 较 长一段 时期 内 ,国企 改 制 中发 生职务犯 罪 的 比例可 能 在
国家出资企业职务犯罪意见理解与适用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国家出资企业职务犯罪意见理解与适用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刘为波为依法惩治国家出资企业中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渎职等职务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0年11月2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0]49号,以下称《意见》)。
《意见》对当前国家出资企业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办理当中遇到的政策和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提出了具体处理意见。
这是“两高”根据刑法规定和相关政策精神,结合近年来的反腐工作实践,专门就国家出资企业和企业改制这一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中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制定的一个重要司法文件。
为准确理解、适用本意见,现对《意见》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说明如下:一、制定《意见》的背景和意义自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公有制经济完善目标之后,国有企业改制不断向纵深推进。
企业改制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经营管理当中出现了一些隐匿、私分、转移、挪用、贱卖国有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对经济体制改革和惩防腐败工作的客观评价。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关于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犯罪追溯期限等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关于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犯罪追溯期限等
问题的答复
正文:
----------------------------------------------------------------------------------------------------------------------------------------------------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关于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犯罪追溯期限等问题的答复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
你局公经[2004]1914号《关于对一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征求意见的函》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对于本案行为人的行为应适用1999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的规定,以国有公司失职罪或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或失职罪的追诉期限应从损失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
就本案而言,追诉期限应以法律意义上的损失发生为标准,即以人民法院民事终审判决之日起计算。
此复
2005年1月13日
——结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0‟49号)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的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时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结合企业改制的特定历史条件,依法妥善地进行处理。
现根据刑法规定和相关政策精神,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国家出资企业工作人员在改制过程中隐匿公司、企业财产归个人持股的改制后公司、企业所有的行为的处理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国家出资企业改制过程中故意通过低估资产、隐瞒债权、虚设债务、虚构产权交易等方式隐匿公司、企业财产,转为本人持有股份的改制后公司、企业所有,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贪污数额一般应当以所隐匿财产全额计算;改制后公司、企业仍有国有股份的,按股份比例扣除归于国有的部分。
所隐匿财产在改制过程中已为行为人实际控制,或者国家出资企业改制已经完成的,以犯罪既遂处理。
第一款规定以外的人员实施该款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第一款规定以外的人员与第一款规定的人员共同实施该款行为的,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未采取低估资产、隐瞒债权、虚设债务、虚构产权交易等方式故意隐匿公司、企业财产的,一般不应当认定为贪污;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依法构成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或者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依照该规定定罪处罚。
二、关于国有公司、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隐匿公司、企业财产归职工集体持股的改制后公司、企业所有的行为的处理国有公司、企业违反国家规定,在改制过程中隐匿公司、企业财产,转为职工集体持股的改制后公司、企业所有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私分国有资产罪定罪处罚。
两高办理国家出资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两高办理国家出资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两高《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0]49号(2010年12月2日下发)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的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时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结合企业改制的特定历史条件,依法妥善地进行处理。
现根据刑法规定和相关政策精神,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国家出资企业工作人员在改制过程中隐匿公司、企业财产归个人持股的改制后公司、企业所有的行为的处理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国家出资企业改制过程中故意通过低估资产、隐瞒债权、虚设债务、虚构产权交易等方式隐匿公司、企业财产,转为本人持有股份的改制后公司、企业所有,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贪污数额一般应当以所隐匿财产全额计算;改制后公司、企业仍有国有股份的,按股份比例扣除归于国有的部分。
所隐匿财产在改制过程中已为行为人实际控制,或者国家出资企业改制已经完成的,以犯罪既遂处理。
第一款规定以外的人员实施该款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第一款规定以外的人员与第一款规定的人员共同实施该款行为的,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未采取低估资产、隐瞒债权、虚设债务、虚构产权交易等方式故意隐匿公司、企业财产的,一般不应当认定为贪污;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依法构成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或者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依照该规定定罪处罚。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发案的八个环节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发案的八个环节作者:汪文涛孟瑶吴静来源:《方圆》2015年第20期10月12日,湖北省汉江市中级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任蒋洁敏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蒋洁敏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
蒋洁敏当庭表示服判,不上诉。
蒋洁敏的主要犯罪行为都发生在其任职中石油期间,主要是为他人在项目建设、职务调整、职级晋升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财物。
蒋洁敏案是国企腐败问题的冰山一角。
《方圆》记者根据从北京市检察院获悉的一份关于国企职务犯罪调研报告,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国企腐败案件,总结了国有企业腐败犯罪主要集中在投资与融资、人事与薪酬管理、企业改制、财务管理、技术与服务、工程建设、采购与保管、经营销售等八大职务犯罪易发高发环节。
1、公款报销虚假名目开具的真发票,公款报销私人消费。
案例: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原副总裁、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徐敏杰,因贪污公款近31万元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徐敏杰将其妻在澳门赛马会的香薰美容62笔费用及就餐费用,以交际及礼品费用的名义在公司报销,折合人民币近31万元。
2、通过应收账款不入账、虚构业务开具现金支票等手段,骗取公款。
案例:北京中新药谷医药有限公司原出纳张浩,利用其负责该单位银行存款、银行转账和现金支票、制作会计凭证及管理财务印鉴的职务便利,多次采取开具现金支票提现和收取该单位现金货款不入账等方式,侵吞单位公款共计527余万元。
3、有关人员向本单位介绍会计业务收取业务分成款。
案例: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财务资产部副总经理金晓东与该公司总会计师魏淑清在北京心田祥会计师事务所承揽该公司会计业务过程中,要求该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员按照合同标的额50%的比例返还“业务分成”。
1、在技术采购洽谈过程中收受贿赂。
案例: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购买HIS能源公司全球勘探和开发数据库、配套数据分析软件Probe、PEPS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部海外勘探经理崔旱云、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技术支持部陈维国等人,分别收受该公司代理商北京理诚忠友石油科技发展公司负责人给予的现金、彩电音响等财物。
国资国企改革政策法规全书
目录分析
1.中华人民共 和国企业国有
1
资产法(2008
年10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司法
2
(2013年12月
28日修正)
3
3.中华人民共 和国企业破产
法(2006年8
月27日)
4
4.中华人民共 和国合伙企业
法(2006年8
月27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
5 和国证券投资
基金法(2015 年4月24日修
5
5.国有资产评 估违法行为处
罚办法(2001
年12月31日)
7.国务院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关 于加强企业国有资 产评估管理工作有
关问题的通知 (2006年12月12日)
6.企业国有资产评 估管理暂行办法
(2005年8月25日)
8.金融企业国有资 产评估监督管理暂 行办法(2007年10
月12日)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 定(2001年9月21日)
2.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10月25日) 3.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被人民法院冻结拍卖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 11月2日) 4.关于印发《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2007年6 月28日) 5.关于转发国务院国资委《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的通 知(2007年12月17日) 6.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规定(2007年6月30日)
5.最高人民法 院、最高人民 检察院关于办
理国家出资企 1
业中职务犯罪 案件具体应用 法律若干问题 的6 .意党见政(主2要0 1领0 年导 1干1部月和2 6国日有)
关于国企改制中贪污贿赂案件的调查报告
关于国企改制中贪污贿赂案件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国企改制中贪污贿赂案件的调查报告关于国企改制中贪污贿赂案件的调查报告本帖最后由老猪哥于 2009-5-21 21:15 编辑当前,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及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国企改制频繁出现违规操作,国家和广大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现将该类犯罪情况分析如下: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贪污贿赂犯罪的犯罪手段1、借企业破产,管理混乱之机,隐匿企业应收款、卖地、卖设备和废旧物资等收入款项,不入帐,贪污公款。
2、趁企业改制之机,采取截留手段套取大量现金存在帐外或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贪污或挪用公款。
3、利用企业破产后管理后续工作之便私分、挪用公款。
有的企业破产吊销营业执照后,内部管理混乱,在没有帐号的情况下,由留守人员代记流水帐,有的企业对变卖设备等资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出现公款私存现象,有的根本就不存入银行,肆意挪用、贪污或私分国有资产。
4、企业法人代表或财务主管人员,利用企业改制之机隐瞒应收款或增加应付款,企业被个人买断后贪污国有资产。
5、有的改制企业的车间主任、销售部门人员、保管人员、保卫人员,乘企业停产,管理松懈之机,窃取企业产品或物质变卖,将变卖所得资金予以侵吞。
6、趁资产评估之机弄虚作假,隐匿企业资产,转移国有资产,将企业的资产占为己有。
7、变企业债权为个人债权,侵吞企业资产。
有的企业领导,故意将可以收回的“应收货款”人为地变成“呆帐”、“死帐”,待企业出售给个人后再把“死帐”变成“活帐”,予以侵吞。
8、在国有企业破产、改制、兼并过程中出**有企业利益,个人收受贿赂。
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1、犯罪主体主要是企业领导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
国有企业领导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占80%以上。
在查办的这类案件中,涉嫌贪污犯罪的案件均为国企“一把手”和财务负责人。
2、发案率上升,多为贪污贿赂犯罪。
这类案件占该院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比率呈上升趋势。
浅谈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国有 公司 , 即只有 企业 资产 百 分之 百为 国有 资产 , 工作 人员才 有 资产” 等概念 加 以界定 。但 由现代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 日趋 复杂 其 能认定 为国家 工作人 员 ; 反之 , 如果企 业在 改制过 程中有 部分 股 化 , 使得职 务犯罪也呈 现 出新颖 性 , 是否应 认定企业债 权 、 如 企业 份 向社会公 众公开 募集 或注入 其它私有 资本 , 该企业则 不是刑 法 不 动产 为职务犯 罪 的客体 己成为业 界争 论 的焦点 。 一些 人认为 , 所规 定的 国有公 司, 公司 中从 事管理 工作的人 员除 了受 国有主 体 债权 本属于 民商法所研 究 的范畴 , 一种财产 请求权 , 我 国《 是 而 刑
委 派从事 公务 的 以外 , 不属 于 国家工作 人 员。 均
法》 九十一 条规定 的公共财产 的范 围中并 未包括债权 , 第 因此 , 它
客 体应接 纳债 权 。原 因在 于:
上述 批 复中 , 提到 “ 派人 员” 委 这一概 念 , 委 派人 员” 否 并 不能 作为职 务犯罪 的客 体 。 笔者 认 为恰 恰相 反 , 务犯罪 的 而“ 是 然 职 属 于 国家 工作 人 员还 要 依 他所 从 事 的管 理职 务来 判 断 。假如 ,
参股 的股 份有 限 公司 中从 事管 理工 作的 人员利 用职 务便 利非法 型 的股 份公 司排斥于 国有 企业之 外 , 而其 管理人 员也 自然不再属 占有 本公司财 物如 何定 罪 问题 的批 复》 中明确 指出 :在 国有资本 于 国家工 作人 员 。虽 然这 样一 来对 于认 定前后 性质 各异 的管理 “
一
笔者认 为 , 划分 管理人 员 的性质最 主要 的 目的是 , 区别 其所 实施 的犯 罪行 为是此罪 还是彼 罪 。 正如前 述最 高人 民法 院的《 批
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中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及职务犯罪认定问题
。科枝 与法制 o
 ̄ I N E&T C N L G N O MA I N CF C  ̄ E H O O YIF R T O
21 0 0年
第 3 期 1
国有控股 、 参股 公 司中 国家工作人 员 身份 及职务犯 罪认定 问题
( 县 人 民检 查 院 寿
杨 国 彦 安徽 寿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笔 者 认 为 , 述 两种 观 点 , 上 在处 理 上 都 太 机械 、 绝 对 了 。 据 《 太 根 纪 1 国 有控 股 、 股 公 司是 否 属 于 国 有 企 业 以 及 法 律 法 规 对 此 参 要 》 《 释》 和 解 的规 定 , 国家 机 关 、 国有 公 司 、 业 、 业 单 位 委 派 在 国有 企 事 方 面 的规 定 控 股 或 者 参 股 的 股份 有 限公 司从 事 组 织 、 导 、 督 、 理 等 工 作 的 人 领 监 管 国有 控 股 、 股 的 公 司 主 要 是 指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国 家 所 有 的 股 员 , 当 以 国家 工 作 人员 论 。 国有 公 司 、 业 改 制 为 股 份 有 限公 司后 . 参 即 应 企 份 占全 部 股 份 的 5 %以 上 的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及 国 家 持 股 比 例 低 于 5 % 原 国有 公 司 、 业 的 工 作 人 员 和 股 份 有 限公 司 新 任 命 的人 员 中 , 代 1 1 企 除 高 于 3 % 的 股份 有 限公 司 , 于 国 有 控 股 、 股 公 司是 否 属 于 国 有 公 表 国有 主 体行 使 监督 、 理 职权 的 人外 , 以 国家 工作 人 员 论 。 以看 5 关 参 管 不 可
司 目前 有 以下 两 种 不 同 的 意见 。 出 最 高 法 的 司 法 解 释 在 对 国有 控 股 、 股 公 r 企 业 中 国 家 工 作 人 员 参 d、 11 国有 全 资 说 , 张 此 说 者 认 为 根 据 我 国《 司 法 》 规 定 , 有 公 的认 定 上 是 区别 对 待 的 。 . 主 公 的 国 司 只能 是 财 产 完 全 属 于 国家 所 有 的公 司 就 是 过 去 说 的全 民 所 有 制 也 因此 , 国有 控 股 、 股 公 司 中 囝 家工 作 人 员 的 认 定 , 对 国有 控 对 参 与 公 司 。 括 由 国家 授 权 投 资 的机 构 或 者 国 家 授 权 的 部 门单 独 投 资 设 立 股 、 股 公 司 是 否 属 于 国 有 公 司 、 业 性 质 的认 定 , 不 是 同 一 问 题 , 包 参 企 并
职务犯罪——国企改制中的顽症
20 0 5年 5月 . 罪 嫌 疑 人 李 某 某 、 司出纳胡某 . 犯 公 通过 虚构广告 牌
利润用于 填补注册 资金 。这种做法
本 出资 。化公 为私 ”变 相侵吞 国有 “ .
资 产 。 此 情 况 下 . 某 作 为 最 大 的 在 李
利用 职务之便 .伙 同犯罪 嫌疑人 王 维修项 目.开具假工程付 款发 票 的 实际是将 国有 资产 李 某 将 下 属 广 告 公
司在高淳经济开发区注册后 . 通过优
20 0 4年 3月 . 罪 嫌 疑 人 李 某 犯
利用职务之 便 .伙 同犯罪嫌疑 人王 公司 职工持有 为了最大 限度地 占
某、 某。 胡 经共 谋 , 法侵 占公 司资 非 金数十 万元 . 于个人购 房 。 用
资金的不 足。 随后 的两年时 间里 , 在
通 公 司 副 总 经理 兼 财 务 负 责 人 王 李 某又多 次授意王 某 、胡 某将公 司
的 一 些 随 意 性 行 为 也 大 开 “ 绿 开
理
转 移国有资 产 .损害投 资人 和企业
段, 与有 关主管部 门 、 资产评 估机构
的 T 作 人 员 相 勾 结 .故 意 低 价 评 估
构 形 式 日益 复 杂 .国 家 对 企 业 放 权 职 工 的 合 法 权 益 :有 的 采 取 非 法 手
负责 人 期 间 . 用 职 务 之 便 , 负 利 在
责本 单 位 广 告 公 司 广 告 牌 制 作 业 务 的过程 中 . 后 分多 次 收受 南京 先
十万元 。
国企 改制 中的职务犯罪多 2 0万元 .该笔 注册 资金 理 应在公 0 发呈现新态势 某安装公 司工程部 给予 的好处费数 司 登 记 注 册 时 由 股 东 全 额 缴 纳 而
改制后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主体的法律界定
文 王 礼 玲 宁 玮 婷 ◎
我
国《 法 》 刑 中有 2 0余 条 是 关 于 国有 企 业 、 有 公 国
股 达 2 %以上 , 他股 东 均 为 小 股 东 的 大企 业 . 为 国 5 其 视
过 资本 纽 带 实施 直 接 或 间 接控 制 的企业 。 即人 们 往往 ” 将 国 有 独 资 企 业 和 国家 控 股 的 公 司 统 称 为 国 有 企 业 .
在这 些 公 司 、 业 中从 事 公 务 的人 员 。 企 被认 为是 国 家工
正血统” 的企 业 就 微乎 其 微 了 。 这样 界 定 的 如果 必 将 导
资 本 控 股 、参 股 的股 份 有 限公 司 中国 有 资 产 的法 律 保 护 力 度 , 厉 打击 发 生 在 其 中 的职 务 犯 罪 , 严 不仅 造 成 国 有 资 产 大 量 流失 , 阻碍 企 业 的发 展 , 至会 阻碍 国有 企 甚 业 改 革 目标 的顺 利 实 现 , 影 响 到 社 会 政 治经 济 稳 定 。
笔 者 认 为 ,我 国现 阶段 国有 企 业 的 定 义应 当 是 指
企 业 的资 本 全 部 或部 分 ( 当达 到 控 股 )属 于 国 家所 应
有 .并 为 国家 通 过 资 本 纽 带 实 施 直 接 或 间 接控 制 的企
业 。 这 些企 业 中从事 公 务 的人 员 , 当 以 国家 工作 人 在 应
在 理论 界 ,人 们 通 常 将 国有 企 业 定 义 为 :资本 全部 或 “
主要 由 国家 投 入 ,依 法 设 立 从 事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的组 织 体 。 通 常是 指 国有 独 资企 业 ; 时 人们 把 由 国家 控股 它 有 的公 司也 称 为 国 有企 业 。” “ 或 国有 企 业 的 定 义 应 当是 指 企业 的资 本 全 部或 部 分 属 于 国家 所 有 ,并 为 国 家通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串案窝案频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串案窝案频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内容摘要:国有企业是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且常以串案、窝案出现,针对国有企业进行职务犯罪预防,建立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联结的职务犯罪预防网络,将有效遏制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串案、窝案的频发。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犯罪预防汉台区位于陕西汉中盆地中部,面积556 平方公里,人口53 万,域内有几十家托起汉台经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年生产总值49.34 亿元,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区排名第七。
汉台区检察院是汉中市的中心区院,每年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数占周边县院所办案件总和的五分之一以上。
从近三年发案情况看,国有企业为职务犯罪高发领域之一,而串案窝案则是其一大特点。
笔者结合办案实践,对汉台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串案窝案频发的原因作一剖析,并相应地提出对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串案窝案频发的原因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率逐年上升,串案窝案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一)“群蛀”现象悄然蔓延“群蛀”现象来源于权力效应形成的犯罪网络。
在经济体制转型、转轨过程中,不少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有趁机“捞一把”的思想,这些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决策权,众多客户与他们之间有着不正当的经济关系。
他们同掌握一定经营管理权的中层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结成利益联盟,不择手段地侵吞公款,贪污受贿。
由此引发的职务犯罪不仅案值大,而且牵涉人员多。
在对这类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企业高管、中层人员和客户之间,行贿受贿关系相互交织,一名干部落马,往往会带出一串,挖出一窝。
如汉台某国有企业原董事长、党组书记赵XX、原总经理钱X X、原工会主席孙XX(以下发案单位及犯罪嫌疑人均隐去真名),在该公司推行承包经营中因收受承包人巨额贿赂被审查,牵出汉台某国有企业原党支部副书记李XX的受贿问题,继而带出汉台某国有企业原经理周XX受贿案。
(二)主要领导腐败导致全军覆没国有企业串案窝案的形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主要领导腐败下属纷纷效仿,结果“全军覆没” 。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犯罪的探讨
实现 审计 成 果 的有效 利 用和 转 化 。
目前 ,海 外 油气 业 务正 处 在科 学 发展 的新起 点上 ,风 险 与机 遇 共存 。 内部 审计 人 员 必须 正确 认 识 公 司海 外油 气 业务 发 展所 面 临 的新 形势 ,进
一
步 增 强做好 海 外油 气 业务 审计 工 作 的使 命 感和
最 集职
言 , 国有 企 业 已经 成 为 目前 职 务 犯 罪 的高 发 区 , 且 发 案呈 上升 趋 势 。 由于 国有企 业 在 国 民经济 中
务 上 的便 利进 行 非法 活动 或 者对 工 作严 重 不负 责 任 ,不履 行 或者 不正 确履 行 职责 ,危害 国 有企 业 正 常 生产 经 营活 动 ,使 国有 资产和 职 工 利益 遭 受
中开展 职 务犯 罪的预 防工作 ,对于防止 国有资产流 失 , 遏制和 减 少贪 污、贿 赂等职 务犯 罪案件 发生 ,
教 育爱护广 大干部 ,推进 党风廉政 建 设都 具有十 分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关键词】 国企领 导 ;职 务犯 罪;对 策分析
国有 企 业领 导 人 员职 务 犯 罪是 腐 败 最 典 型 、
遵 守 的原 动 力。美 国著 名法 学 家伯 尔 曼说 :“ 法律
系 、花 钱 买权 力 、花 钱 买利 益 ,致企 业 利益 、 国
家利 益 而 不顾 ,严 重影 响 了国有 企业 在 社会 中 的
形 象 ,毒 化 了社 会 空气 。
二 国有企 业领导 人员职务犯罪的原 因
1 权力 缺 乏有效 的监 督和 制约 .
员 陆续 走 上领 导 岗位 ,职 务犯 罪 的平 均 年龄 还 有
会 计 、 出纳 、核 算 员等 占 1 %。 6
国有企业犯罪案件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精选多篇)(精简版)
国有企业犯罪案件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精选多篇)国有企业犯罪案件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精选多篇)文章标题:国有企业犯罪案件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呈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为繁荣社会主义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国企在改制重组、租赁等过程中,国企领导干部中贪污、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仍然比较突出,群众对此反响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
一、当前国企中犯罪案件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涉案多为企业中主要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具有职权性。
根据2016年以来查处这类案件中,涉嫌职务犯罪的这些人员均在领导岗位或关键岗位,掌握着人财物,具有职权性。
尤其是企业“一把手”职务犯罪居多,一直是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主要主体。
2、共同作案数量增多,具有纠合性。
在共同作案中,有的是企业领导抱成一团,犯罪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在犯罪之前都已形成一个利益团体,他们消除障碍、排斥异己,然后共同实施犯罪。
3、犯罪手段复杂,呈现多样化、智能性。
从所查办的经济案件的调查情况看,犯罪分子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呈现多样化。
有的是贪污或几人将小金库私分,使国家资产流失。
有的采取用假发票套取现金的方式侵吞公款,这类案件占一定比例。
有的领导干部借采购、扩建虚增发生费用,造假达到贪污的目的。
有的国企销售部门人员将索要货款不交公挪于私用;有的借承包之机,把企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资金用于建私房等或借于他人,个人收取利息从中牟利,致使企业资金难以追回,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近几年,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电脑的广泛应用,财务人员利用微机犯罪案件也时有出现,这种智能型的犯罪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4、犯罪性质多为贪污、挪用公款罪,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过去经济案件几十万元大案很少见,现在犯罪数额在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大案也屡见不鲜,而且犯罪数额与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往往成正比。
5、受贿犯罪依然存在,但更加隐蔽。
贿赂行为在某些行业、某些部门、某些手握重权的人身上依然存在,只是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更为狡猾,不易被人发现,不易被调查取证。
国企改制过程中相关犯罪的刑法认定分析
国企改制过程中相关犯罪的刑法认定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改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近些年,出现了具有复杂特征的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对国企改制中的相关犯罪行为进行刑法认定,有利于规范企业的改制行为,预防职务犯罪,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关键词】国企改制;犯罪;刑法认定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规定“国有企业改制应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中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是采用最多的形式,公司制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但在实际改制过程中存在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的行为,国有资产流失是改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构成犯罪,对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的相关犯罪做刑法认定,有利于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国企改制中职务犯罪的特点(一)犯罪主体趋向多元化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环境下,国有企业改制中犯罪主体超多元化方向发展,以经营管理人员为核心、以对国企负责监督、领导的国家工作人员及改制中的相对方为辅助,通过相互勾结来共同犯罪,使犯罪主体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
(二)犯罪在客观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当前国企改制中呈现出发案高、犯罪主体的职位高、大案要案的比例高、实权部门法案多、串案多等现象,使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大大提高。
(三)犯罪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现阶段国企改制中的犯罪手段主要有:隐匿国有资产,非法转移、侵吞国有资产,私分国有资产,暗箱操作获取属于职工的各种待遇,与外部人员勾结、共同作案。
二、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几类犯罪类型概述(一)私分国有资产罪我国《刑法》第396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们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尤其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单;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企改制:职务犯罪不容忽视
国企改制:职务犯罪不容忽视
黄文
【期刊名称】《现代审计与经济》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 犯罪主体:领导干部占首位;犯罪手段:挪用公款居多;赃款去向:投资营利型为主
【总页数】1页(P39)
【作者】黄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相关文献】
1.国企改制过程中及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中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J], 赵玉红;郑广秋
2.国企改制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 [J], 胡绍宝
3.谈国企改制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J], 胡景波;郭英
4.国企改制不容忽视的问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关于振兴吉林经济中国企改制工作的思考 [J], 王晓斌;
5.“国资国企职务犯罪预防”上海论坛举行本市国企国资预防职务犯罪不容忽视[J], 施坚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企改制中职务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近期,省院公诉一处在办理各市院请示案件过程中,发现涉及国有企业改制的职务犯罪案件在法律适用方面争议较大,亟待统一认识。
为科学指导办案,确保该类案件顺利审查起诉,经讨论形成如下指导意见,供全省各地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办理该类案件时参考执行。
一、行为人隐匿国有资产归改制后的企业所有,行为人仅占改制后企业部分股份的,是否认定为贪污以及如何计算贪污数额的问题。
行为人隐匿国有资产归个人直接占有或者归改制后的个人独资企业占有,应当认定为贪污。
但如果行为人隐匿国有资产归改制后的企业所有,而行为人仅占改制后企业部分股份的,是否认定为贪污,争议较大。
有同志认为: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为改制后的企业谋取利益,不宜认定为贪污罪。
我们认为,我国《刑法》之所以强调惩处“非法占有”,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刑法的强制力来保障公共财物不受侵犯。
这明显是侧重于保护公共财产的利益归属权,即保护公共财产归国家所有的状态不受侵害。
因此,对于非法占有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占为己有,而应作广义的解释,即只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将公共财物控制在个人手中,使财产所有权事实上发生转移的,无论是据为己
有还是转送他人,均应视为对公共财产进行了非法处分,构成贪污罪。
对于该情况下贪污数额如何计算,有同志认为以行为人在改制后的企业中所占股份比例乘以行为人隐匿的国有资产价值,得出的数额更能准确体现行为人主观上想得到,客观上也已实现的贪污数额。
我们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关于共同贪污犯罪中“个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精神,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改制后仍保留有部分国有股的企业,对于行为人贪污数额,只应扣除隐匿的国有资产总额中国有股所占的比例份额,其余部分都应加以认定;改制后完全没有国有股的企业,对于行为人贪污数额,应当以其隐匿的国有资产总额加以认定。
二、根据改制政策,行为人可以在评估价格基础上打折购买国有资产,但行为人在企业资产评估前隐匿的国有资产,应当如何认定贪污数额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出售拟改制的国有企业时,由于安置职工、鼓励竞买等需要,实际出售价格会低于评估价格。
有同志认为,按照“争议利益归嫌疑人”的原则,认定贪污数额应按照行为人购买国有企业的折扣率相应扣减。
我们认为,贪污罪的客体包括国有财物的所有权,根据
客观主义的立场,贪污财物数额的计算应当和盗窃财物数额的计算一样,以财物的客观价值为标准进行计算,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出售改制企业时所制定的地方政策,不影响对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
三、行为人在改制时利用职务便利隐匿了国有企业债权,如何把握贪污既遂、未遂的标准问题。
通过隐匿债权的形式侵吞国有资产已经成为涉及国企改制的职务犯罪案件中一种常见贪污手段,有同志认为改制企业的债权最终是否能够实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当一律认定为未遂;也有同志认为应收债权作为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行为人只要在改制时没有如实申报评估,不管案发时债权是否实现,一律应当认定为既遂。
我们认为,根据《纪要》中关于“贪污罪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实际控制财物作为区分贪污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的精神,行为人通过隐匿债权形式实施贪污的,应当以案发时该债权是否已经实现作为区分贪污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四、改制后国家控股公司中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问题
对于改制后国家控股公司中非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而是由改制后的公司任命的人员身份如何认定,争议较大。
有同志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这类人员一律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我们认为,国有公司、企业改制情况非常复杂,应当区
别对待。
如果该改制公司、企业主要资产是国有资产的(绝对控股),对于在其中负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并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人员,应当视为国家工作人员。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
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