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家庭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式家庭教育
篇一:德国孩子的家庭教育一
德国孩子的家庭教育一
德国是原料缺乏的国家,今天它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虽然主要依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但家庭教育与职业引导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德国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
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欣赏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
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与东方的孩子相比,他们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或家乡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
父母们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的指导。
1、孩子出生后,父母便给孩子一个银行账户(在德国5马克即可开一账户)。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财以便懂事后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和打工钱。
2、从蹒跚学步起就开始注重孩子坚强性格和参与意识的培养。孩子跌倒后,父母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为陶冶情操,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手工活动,如家庭布置、花园布局以及机器维修。
3、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遇到的个人问题和烦恼增多,父母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尽量去理解孩子。
4、在择业问题上,尊重孩子意愿并加以适当引导,确保孩子有一个自己喜爱的职业。
德国孩子的家庭教育二
所周知,德国是印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爱护动物。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并与它们游戏,有条件的还需作好“饲养记录”;正式入学后,孩子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关于被教师推荐为范文的壁报发表。
此外,小学生们还热衷于利用自己积累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
第二、善待生命。柏林一个13岁的男孩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回大自然。小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这一充满爱心的过程,此文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则会受到各种教育:轻则受到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惩罚。如果仍然不思悔改,就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因为在大人们看来,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
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有暴力倾向。
第三、怜贫惜弱。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者比比皆是。法兰克福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赶走,全家人对此事极为重视,并且郑重其事地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认真又耐心细致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但同样享有人的尊严。这位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
第四、宽容待人。波恩一位7岁的小女孩雪丽,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好友梅芙的无端抢白而感到大丢面子,因而试图报复以泄心头之恨。
但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她主动和梅芙谈心,才了解到梅芙由于自己喂养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丧,才“出言不逊”。
于是,雪丽宽容地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的友谊更深厚了。
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时,德国人还十分重视“反面教材”的作用。
对这些中小学校园里出现的恃强欺弱的所谓“小霸王”,校方持旗帜鲜明的反对态度。
据悉,经两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立即果断地予以开除,送交“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暴力镜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以“批评”的眼光来审视。
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世闻名,但德国人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因为如幼时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难免会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理所应当,尤其是在德国这个过度彰显这一教育理念,让人倍感欣慰。
德国孩子的家庭教育
那么德国人是怎样养孩子,教孩子的?跟我们中国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欣赏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
德国家长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条文的内容:
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
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
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现在知道为什么德国人那么做事一板一眼有板有眼了吧?
德国幼儿教育揭秘德国人获诺贝尔奖多的原因
德国幼儿教育揭秘德国人获诺贝尔奖多的原因组图德国人包揽一半诺贝尔奖他们幼儿园有啥可借鉴找警察、搭配衣服、管理时间、躲避火灾……小朋友必须掌握这些生存技能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加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人数的一半。近段时间,有条微博关注度比较高,说的是“为什么德国人拿走了一半诺贝尔奖”,主要原因是由于德国法律禁止学前教育,孩子如果智力过度开发,就不会主动思考;德国孩子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小学生只上半天课,德国的孩子真那么轻松吗?《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青木介绍了德国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幼儿园内充满“野性” 还有缝纫室等“小工厂”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说法并不准确,德国唯一的学前教育就是上幼儿园,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德国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每个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与方案都由幼儿园老师们自主决定。德国幼儿园充满“野性”。园内空地很多是沙地,除了各种各样的游乐设备外,还有大石块、水池等“危险设施”。教学楼内有很多“小工厂”,比如厨房、缝纫室、机械车间、玩具室等,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植物园、动物园、体育馆等也是德国幼儿园的“必备品”。参观警局邮局消防局学买菜认花草坐电车孩子们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