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的产品观:“势道法术器”

合集下载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三寓三式”改革实践探索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三寓三式”改革实践探索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三寓三式”改革实践探索屈原 李波 朱志鑫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探究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采用“三寓三式”模式的课程思政改革做法和教学效果。

在“课中课”理念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培养德艺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思政 三寓三式 改革1 引言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成为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认知水平不高,职业理想、职业素养不强,岗位适应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成长与发展目标不够明确,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教学当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2]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品牌运作道与术的辨证关系

品牌运作道与术的辨证关系

品牌运作道与术的辨证关系“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道是一种意识形态,是指导你该去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术是行为,是指具体是在做什么,如何去做,术于外,而道于内,品牌运作中的道可理解为品牌观念和规律性的方法与工具,是提供社会活动中最普遍的管理规律,具备系统、完整的框架;“术”不具备系统框架,主要提供具体的对策与策略,尽管有时它们也会基于某种特殊现象或某个组织的个别规律归纳出看似普遍适用的“原理”,但是因为这些规律是在特定情境(context)下才能发挥作用,总体来说,道是原理,术是对策,以“道”来安天下,以“术”来抢天下的,企业的品牌运作,必须遵循其道和术,充分利用品牌运作的道和术来塑造企业与产品的品牌。

一、道与术的辨证关系在《孙子兵法》中决定胜负的有“道、天、地、将、法”五大因素,“道”独排第一。

在“道”之外,兵法权谋中更多的则是“术”的东西,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并且带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其实,“术”的东西是不可扩展的规则,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它或许可以让企业获得生存的可能性,但这种生存之术无从扩张,而“道”却是最终极的问题,它回答“你为什么做企业?你的战略是什么?你做品牌、做市场到底是为什么?”等实质性问题。

如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心中无底,错把战术当成战略,以为从一些成熟的企业、成熟的品牌当中挖人才就可以成功,其的观点是“到别的企业挖人不失为一种战术,但它不是一种战略。

人才你可以挖,但是你带不走点金术,那就是培养人才的机制”。

这就是“道”与“术”的区别。

对于品牌建设的“道”与“术”的理解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做大做强品牌,其品牌是否能够真正被消费者所认可,最终成为消费者的一种习惯。

因此,企业在品牌运作过程中,不仅应熟悉各种推动市场的管理方法、规划等“术”的东西,更应该去深入了解人们的消费心理、真正服务客户的理念,明此“道”,并以“道”来统领“术”,进而达到“道术合一”。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解读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解读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一、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员工行为方式。

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国内外均有较多的论述和实践。

1、国外企业文化模式(1)美国学者Denison的“Denison 企业文化模型”。

它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维度:愿景及目标、应变能力、一致性、员工参与。

应变能力与愿景及目标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

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

应变能力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

愿景及目标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enison还细化了每个维度的构成要素。

(2)吉尔特·霍夫斯塔德(Hofstede)的组织文化模式。

Hofstede(1990)认为价值观和实践(practice)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组织文化,价值观是核心,实践可分为象征(symbol)、英雄(hero)和仪式(ritual)。

(3)四要素模式。

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将企业文化的表现分解成具体的四个构成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

通过形成价值观、造就英雄人物、制定礼规和承认文化网络来培养其特质,造就公司独特的“优势”。

四要素说由此成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中对文化要素的广为接受的观点。

(4)沙因的三层学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1)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2)应然层,为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3)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

2、国内企业文化模式国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几种模式。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三层次模式、CIS模式和仁达方略的三层面模式。

(1)三个层次模式。

以海尔集团为代表,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产品、服务质量、标志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引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它包含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组织结构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和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并以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企业文化的“势”企业文化的“势”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企业文化的力量来自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

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者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员工,让员工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力量。

同时,企业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使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感到自豪,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企业文化的“道”企业文化的“道”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在定义企业文化的内涵时,需要深入挖掘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以及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的行业特点和文化背景,确保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部环境相契合。

在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培训、内部宣讲等,让员工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的“法”企业文化的“法”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方法。

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需要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还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支撑和维护。

在建立企业文化的时候,需要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明确企业文化的定位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计划。

在管理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如文化建设评估体系、文化培训体系等,来推动企业文化的落地和发展。

此外,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执行力。

企业文化的“术”企业文化的“术”指的是企业文化的实际操作和落地方式。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行动方式。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则涉及到五个方面的要素,即“势”“道”“法”“术”“气”。

一、“势”:企业文化的“势”是指企业的整体的氛围和趋势。

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建立起健康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企业的基本态度和习惯出发,逐步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氛围和趋势。

企业的内外环境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应该是企业文化的主导因素。

二、“道”:企业文化的“道”是指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原则。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和稳定的盈利能力,就需要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企业的目标、策略、业务模式等都应该基于企业文化的“道”来制定,并且培养员工遵循这些方向和原则。

三、“法”:企业文化的“法”是指企业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和制度应该是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并且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

四、“术”:企业文化的“术”是指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来具体实施,例如培训、分享、激励等。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法,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五、“气”:企业文化的“气”是指企业的氛围和精神风貌。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营造出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氛围。

这需要通过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员工的积极参与和企业的文化传播等方式来实现。

一个具有积极气氛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激情,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

企业文化的“势”、“道”、“法”、“术”、“气”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未知编辑:studa090420一、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以及受此影响和制约的组织行为方式和员工行为方式。

关于企业文化的模式,国内外均有较多的论述和实践。

1、国外企业文化模式(1)美国学者Denison的“Denison 企业文化模型”。

它将企业文化分为四个维度:愿景及目标、应变能力、一致性、员工参与。

应变能力与愿景及目标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

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

应变能力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

愿景及目标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enison还细化了每个维度的构成要素。

(2)吉尔特·霍夫斯塔德(Hofstede)的组织文化模式。

Hofstede(1990)认为价值观和实践(practice)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组织文化,价值观是核心,实践可分为象征(symbol)、英雄(hero)和仪式(ritual)。

(3)四要素模式。

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将企业文化的表现分解成具体的四个构成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礼仪和庆典、文化网络。

通过形成价值观、造就英雄人物、制定礼规和承认文化网络来培养其特质,造就公司独特的“优势”。

四要素说由此成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中对文化要素的广为接受的观点。

(4)沙因的三层学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H.Schein)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1)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2)应然层,为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3)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

2、国内企业文化模式国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几种模式。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三层次模式、CIS模式和仁达方略的三层面模式。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产品经理的能力修炼悟道、习术、参法、识势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产品经理的能力修炼悟道、习术、参法、识势

产品经理的能力修炼悟道、习术、参法、识势在产品经理的职业修行路上,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希望这段总结能给我深入分析也给你带去一些助益。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推进,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网络职业也变得火热了起来,在乔布斯、张小龙这些杰出产品产品经理的光辉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产品经理成为他们理想职业。

产品经理看似没有什么却又熠熠生辉,但实际上是综合要求极高的职业,想要系列产品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不仅可能需要自身不断的磨砺,同时也要环境发展机遇与机遇的塑造。

作为优秀企业一个创业者和产品销售经理,在此将我对于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一些思考总结成文,以供大家交流。

“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道不易,法简易,术变易”对于产品经理的业余能力,我想上面的一段话已经可以很明了的给出答案,即产品经理的能力修炼包含三个层次:价值观、方法论和专业技能。

就初级的品牌助理/产品专员/产品经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对于工作与产品设计产品的责任心,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种直言对于产品的所有者意识(Ownership)。

产品常常被民间传说为潜在CEO,也常常被吐槽为全能背锅侠,就是由于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负责,没有责任心与所有者自我意识,根本无法完成繁杂的工作进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基层工作产品经理,反而很容易沦为一个狼狈需求分析师或原型绘制者这样尴尬的反派。

从前期立项、市场调研、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开发测试、运作推广的每一步,凡是和所负责产品有关的事项,产品经理都应该积极参与,出去有时候也许并非职责所系但你也应该去了解关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你都应该想办法去协调弥补。

一个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说是做好产品高级经理最基本也是最恒久的要求。

产品经理需要协调统筹各统一规划方面资源价值观口边作为空泛的概念挂在嘴边容易,而一以贯之的在职业生涯中予以坚持才是困难所在。

互联网技术国际化迅猛,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在一波波浪潮中,难免会有瓶颈,难免会有失败,难免会有低谷,难免会有倦怠,这时候是否能保持一颗责任心和强调所有者意识,才是真正的考验。

《实战大学》产品发布会解读

《实战大学》产品发布会解读

设计思路
实战大学特质
调性:传统+现代 传统元素体现特质 现代工艺表现材质
1.2产品总体思路
主形象
+
+
S
实战大学,实字的首 字母。识别度高,易 于记忆。
=
将传统图案蝙蝠应用 组合后得出该图形, 寓意“福”。
太极:天地之道,以 阴阳二气造化万物。 取其博大之意。
传承我国古代传统智慧, 提炼现代西方管理理念。
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聚焦点 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
从以上分析,与我们持续性抢客户的是3和4类型的咨询公司
实战大学
形象视觉设计
设计思路
五行
八卦
九宫
五行天下、八卦乾坤、九州傲啸。
古人通过经年累月的观察,确立自然界的变化状况,形成君主亲临天下、治国安邦的局面。 形象根据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五行八卦九宫发散思考得来。将广大精微,包罗万象的自 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发扬并传承。
《企业传承之道》主讲老师:杨一波
著名管理学家、博士、管理学副教授,高级经济师; 中国家业传承研究院院长、 开派宗师—— 门客Yang创始人;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第一人、 福建泉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代表专家 家业传承FBS中心主任、《FBS企业传承》、《FBS接班人计划》、《FBS人 才复制》原创课程体系主要研发者、主讲人; 执教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道 ︐ 众 妙 之 门 也 ︒
让 企 业 和 企 业 家 精 神 衣 钵 传 继 ︐ 鸿 运 绵 长 ︒
心 ︐ 开 拨 商 慧 ︐ 让 企 业 决 策 和 运 转 更 加 自 如 ︐
战 感 在 之 大 企 布 心 学 业 道 ︐ 家 ︒ 在 五 济 修 道 世 身 学 之 ︑ 院 心 在 ︐ 传 应 承 ︑ 帮 企 在 助 业 识 企 家 人 业 循 ︑ 家 道 在 修 之 休 炼 志 养 太 ︐ ︐ 身 实 ﹒ ——

品牌运作的“道”与“术”

品牌运作的“道”与“术”

品牌运作的“道”与“术”作者:来源:《国际公关》2011年第06期《孙子兵法》云:决定胜负有五个因素,其中“道”为首,在“道”之外,兵法中强调更多的是“术”。

“道”是原理规律,“术”是对策手段。

企业做品牌同样如此,在品牌运作过程中,不仅要熟悉各种推动市场管理方法的“道”,更要深入了解消费心理、服务客户真正理念的“术”,从而达到“道”统“术”,以“术”促“道”和“道术合一”。

一般来说,品牌有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

在不同时期,品牌资产、品牌对市场的影响、表现以及促进品牌成长的关键要素各不相同。

在导入期,促进品牌成长的关键要素包括品牌标识本地化、品牌准确定位、多种品牌推广手段的综合运用;在成长期,促进品牌成长的关键要素是对产品的基本性能以及附加属性的不断创新,以持续改善消费者的综合体验;在成熟期,促进品牌成长的关键要素,是开展多种渠道和方式的活动,实现与消费者的及时沟通,以及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为品牌注入新元素。

在品牌推广方面,不同地位的品牌各不相同。

认识品牌发展三个阶段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操作和策略运作。

以工业品企业为例,目前,工业品企业中已有很多企业开始着力于品牌传播和建设,那么工业品企业该如何运作品牌呢?1、技术营销。

工业品企业通过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产品技术来告诉客户自己是权威的,能给合作伙伴创造更高效益,是高品质和可信赖的。

在这点上,华为公司做得比较好,该公司不惜斥巨资并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几乎实现了“销售由技术来承载支持,技术由销售来推广体验”,也充分表明技术引领华为公司品牌的缔造。

目前,华为公司作为我国民族品牌,已享誉全球,可以说是技术价值,也是品牌力量。

2、合作推广。

工业品企业的产品属于“中间品”和“消耗品”,企业生产必须与上游或下游应用厂商进行联合。

这时,在推广方面就需要一定技巧,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其产品windows 就是一直与硬件厂商形成无缝联合。

道术器用四层次法

道术器用四层次法

道术器用四层次法〇、引言最近给大家讲解方法论的时候,总是套用一个模型,就是六个层次模型,在很多课程上用过,比如说、时间管理方法论究竟是什么、问题管理方法论综合体系串讲、微型创业公司团队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论综合体系串讲中,我都用了这个模型,它大约的样子是:说实话,这几个层次在使用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并不值得推敲;有一天太阳姐问我:“永澄,这个层次的图叫什么名字啊”,我当时就被问住了;想想看,既然是模型,就要具备通用性,更重要的是科学性,不能拍脑门来忽悠人啊为了搞清楚这个事情,我和几个小伙伴再次讨论了,将这个模型进行了调整,并整理了本篇文章;一、模型:掌握精通四层次法经过本次讨论之后,我们把上述模型命名为掌控精通四层次法,具体见下图所示:首先看左边四个层次的结构,这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实践、经过检验并依然通用的思考模型构建的层次体系结构,基于该结构,本体系的成立就有了背书支撑;道术器用这四个字,有的人说是出自道德经,这一点我并不认同,我并没有见到道德经里面有相关的内容,查找了很久也不知道它到底出自何处,索性叫它是“道术器用四层次”吧;那这个模型为何叫做掌握精通四层次法,这里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在成人学习理论中,有个六级掌握水平的理论描述,大约意思是我们掌握一个领域的理论或者能力,按照从浅到深可以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知道/了解、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为了便于对照,我们通常将分析、评估这两个层次称之为掌握,创造这个层次称之为精通,所以,整个方法论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如果要对一个领域掌握并达到精通,至少要从道术器用这四个层次来考虑;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这四个层次都要考虑什么一道道这个东西是不能描述的,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个样子了;从对“道”的这种理解和解读上,可以演绎出三个主要内容:理念、规律、目的;对于这三者之间的综合描述,可以理解为对某一个方法论、领域、体系的道的阐述;分别来说说看都是什么:理念:自己所秉持的一些观点,自己如何看待、判断这个领域的意义和价值,或者说是一种指导思想;通常在政府公文的提纲挈领的那一段,大约就是这个内容;规律:老子说知常曰明,规律就是“常”,是那些不变的东西;目的:使用这个方法论、在这个领域探索、搞定某个体系究竟是为了什么;二术我们常说技术、艺术中都有个术字,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方法;所谓的方法,指的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步骤、途径、手段,而通常,我们都会把方法用在解决某问题这个目的上;所以,展开来说,单个问题中会包含这样的元素:场景范围、问题描述、具体方法、应用结果;也就是说,如果讲方法的话,一定要考虑讲到这四点;在最小化的问题上,通常用一个方法就搞定了,体现不出流程的价值,而如果出现了多个问题、问题集合或者系统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出现优先关系的排序问题,那么,流程自然而然就会出现;通常的问题都不会是最小的单体问题,所以一般的问题都会有流程对应;说到流程基本上就是三种常见结构:顺序流程、选择流程、循环流程;另外,除了这三种流程结构外,经常会有大流程包含小流程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务必要考虑分层标准,拥有结构性思维的能力那就最棒了这个部分的知识可以通过学习面向对象的编程中学习感谢我大一的计算机老师,教我C和C,虽然,我不会编程,但是却帮我建立了这个概念;而在术中除了单体的方法、组合在一起的流程,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列表;流程中的每一个节点,凡是涉及到了两个要点就会形成列表大家最熟悉的是列表的表现形式:清单,列表是方法中最常见的要素,不夸张地说:掌握列表的使用将极大地提高自己掌握精通方法的可能;三器易经中有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什么叫做形而下,就是具体、实际存在的,在精通掌握的四层次中,我们可以将器理解成工具;任何一种方法要想落地的话,必须要依靠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这个意思;其实,这个层次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太多要说的,但是还是有4点要提一下:要注意:工具是上接理论、下接执行的中间层,这个部分如果掌握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从实际中也可以看出来,我讲方法论的时候大家感觉都很明白,具体案例也给出了,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就出了问题,通常都是对工具不掌握而造成的;注意工具控和控工具的的关系,工具确实可以带来效率提升,就是因为这样单一的思维很多人掉入到不断更换工具的窘境中,还美其名曰工具控;要记得:高手都是摘叶成剑的,关键在于内力每次谈到这里,就想到天龙八部中说道虚竹得了潇湘子七十年的内力,出来跟天山童姥的人比武,自己只会一招粗陋的太祖长拳,但是无论谁都打不过自己,很多人都在暗暗地说:“早知道当初练太祖长拳了”;而什么时候可以成为控工具呢,我给个标准吧:实践了很久道和术,在了解某一款工具可以再次提高效率,那才可以尝试换工具;现在很多人学习方法论是从工具入手的,比如说学行动管理是从和Omnifocus入手的话,不同的软件对应着不同的方法环节,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争论谁对谁错,因为工具而导致的争论是很愚蠢的;我知道李笑来老师和迟老师组建的工程师社群,其中就有一个规则:严禁讨论某一种语言的好坏,正是如此;小心掉入”满足用户需求“的陷阱现在的用户都很难满足的,开发者一味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快上手、感受好就成了好工具的标准;要知道,易用性和功能性有时候是冲突的,开发者有时候为了抓用户会隐藏部分功能;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上手快的工具通常都是自己不太会用的,而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比如说Word、Excel、PPT,上手都很快的,可是你真的会用么所以,我建议花时间学习一下工具吧,这是一种投资四用用,是践行过程和结果,所以,通常可以用案例将其整体涵盖;案例具有启发和参考的作用,如果用另外一个思路来套用的话,我们可以使用知行合一的模型,道术器是知的层次,而用是行的层次;张五常先生在讲到思考的方法时,特别指出了案例的价值,他说:例子远胜符号;对于新人来说,案例要比理论更加容易理解了但是对于已经有了经验的人来说,小心这里也有一个陷阱,那就是类比陷阱;类比是可以用来理解的,这是一个弱逻辑,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知道了几个案例,就说自己懂得方法,甚至是懂得道,要知道:任何理论上的自洽都是有边界的;二、关于该模型的其他思考一如何更掌握、如何更精通有了这个模型之后,就可以按照这样一条原则去强化,那就是:明道、优术、利器、践行;很多人做企业的时候也会在前后各加一条叫做:顺势、合众,我想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掌握和精通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这里就涉及到要不要精通的问题,那么把握趋势就是很重要的能力啦把握趋势是一个人视野的体现,这是靠积累和高标准的追求来实现的;而合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那是更容易实现的事情了,社会化学习+分布式网络+节点密度,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限的惊喜二注意考虑系统化之前在中提到了系统的概念,在我们掌握了某一个理论的整体之后,要考虑的事情是将其打包成一个黑盒子,也就是成为一个系统;成为系统之后,视野必然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关注系统内流程拉升至关注输入和输出,而这种状态,就是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状态,考虑资源的调配和组合,形成更大的系统来达成更大的愿景和目标;三模型的形状这个模型用了个梯形来表达有2个含义:任何理论自洽都有边界,我不敢肯定道的上方是否还有其他的,所以不敢形成一个尖儿;从上到下,内容越来越多;比如说“少就是多”这句话是道,术可能就有很多领域,而实现的器就会更多了;再比如时间管理的道就那么几句话,而术就有各门各派,至于器的层面那就数不过来了,更别说千奇百态的用法;四这是一个模型,用来思考的模型模型,都是思考的器,有了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思考;而器的上方有术,所以模型可以跨界使用,比如说就这个模型现在只是给出了内容范围,我们还可以应用在产品设计上,这个时候考虑的就是表现形式了,那么在道的层面可能就是故事、书籍、视频,在术的层面就是清单、工具包、讲师/学生手册、二维码对应的移动网站等;我们还可以考虑不同的标准,在不同层面按照标准高低进行设定应用于新人或者达人,那么整个产品设计上就会呈现巨大的弹性;按照这种思考下去,一个生硬呆板的东西就会变得弹性十足、表现形式丰富了;这点对于成长大行家群的伙伴意义非凡此外,除了思考外,还可以用在判断上,比如说我们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掌握和精通某一领域,只需要看看他对内容范围的掌握、道术器用、标准弹性的把握就可见一斑;五尝试造句我们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进行造句:基于XXX理念、按照XXX规律,借助XXX工具并使用XXX方法,最终达成XXX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有一些变形,比如说:为了达成XXX的目的,……,至少会写文章的题头部分了;三、结尾澄清了这个部分之后,我将用一个月的时间全面梳理个人成长体系,自我管理方法论这两大看家法宝,同时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给同事们讲解生涯知识,让大家来整理结构,看看是否可以对这个部分有效掌握;。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产品经理5大段位,你是青铜还是王者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产品经理5大段位,你是青铜还是王者

产品经理5大段位,你是青铜还是王者如果你是一个产品主管,但不知道自己现在的产品段位,或者总担心会被淘汰,认得或者不知道自己未来该怎么产业发展,那么这篇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只要的成长疑惑。

当了解了《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本质》之后,很多朋友就会问如何提升自己的产品能力,普及教育即强化自己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如何从一个青铜,晋升成为王者?在谈这个风险问题之前,我们先务虚地谈一下产品经理能力层次问题。

中国传统道家的“道法术器势”概念和模型,可以非常恰当地用来表述描述产品经理的能力层次:对于这几个概念,没有特别权威的定义,百度百科上给出的解释如下:1.模型五要素的概念虽然这些具体的概念大家社会规范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体的方向和理解还是基本一致的,而借用到产品能力上,这些概念可以尽可能在功能设计领域内获得更具象的定义:(1)道:包括但不限于价值观与世界性世界观等关于现实世界如何运行和组织的规律性的认识。

这里的道就是产品经理其本质中描述的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乃至人生观,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个人知识体系和对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比如你相信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更有效;相信大规模效应还是小而美的多样经济;是否应该用个人隐私交换便利性;技术是否中立;对异性或同性关系的观点;对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等等。

这些认知决定了我们的主导产品的底层代码,而他们正确与否、价值大小,也往往决定了产品前途与方向。

(2)法:指导将认识到的再规律和要素再组织用于产品重构现实活动的全面性规则系统。

这个层面就是指做产品的系统性认识论方法论,即通用的、具有实践性的方法设计模式。

之所以称为“方法论”,就是它能够适用于对不同行业、领域、类型、形式的产品工作,都能提供有效的指导。

这是因为通过对不同金融行业、领域、产品形式的相同、类似环境问题进行本质性分析(洞察与结构),并抽象(解构与重构)出这类问题的要素以及之间逻辑关系和规律,我们可以给出解决这问题的一般性规则(本质上也是第二种产品设计产品开发过程,技术角度叫这种一般性原则为模式、范式)。

道商时势术本质核心谋略智慧认知运筹价值创造决胜市场千里知行合一创富模型思维

道商时势术本质核心谋略智慧认知运筹价值创造决胜市场千里知行合一创富模型思维

道商时势术本质核心谋略智慧认知运筹价值创造决胜市场千里知行合一创富模
型思维
“道商时势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商业思维模型,它的本质核心是将道家的谋略智慧与商业实践相结合,以实现价值创造和决胜市场的目标。

“道”在这里指的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在商业中,这意味着要理解市场的本质和趋势,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

“商”则代表商业活动本身,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营销和销售等环节。

“时”关注的是时间和时机,即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合适的行动。

这要求企业对市场变化保持敏感,把握商机。

“势”强调的是形势和趋势,企业需要了解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以便制定相应的战略。

“术”则关注的是方法和技巧,包括营销策略、管理方法、创新能力等。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应对市场挑战。

通过将“道商时势术”这五个要素相互融合,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把握商机,并运用适当的谋略和方法来创造价值,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同时,这一模型也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即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成功。

道、法、术、器、势与商业模式

道、法、术、器、势与商业模式

解读道、法、术、器,势与企业的绝胜结合“道":规律、理念、信念“法”:公开颂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刑罚制度。

“术”是君主驾驭臣民、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权术。

“势”即权势,主要指君主的统治权力。

“器",就是所使用的工具和手段.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势以立人,器以成事。

法家学派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则主张抱法处势而用术,三者是互相联系的整体。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有云:“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从企业来看,法是制度、规范、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管理的纲领,企业“以法为本”,“以吏为师”,将规章制度付诸实施,谓之“法莫如显”。

术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技巧、能力,是良好贯彻“法”的有效手段,管理者“以其言而授之事”,“以其事而责其功”,通过做的事来反映管的人,谓之“刑名之术”.势是企业管理者的绝对权威、决策凝聚力,管理者以“法"、“术”来树立管理权威,又以管理权威来施行“法”、“术”的职权,法与术运用得相得益彰,谓之“法势合一"。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企业管理不仅要有规章制度、有管理思想,同时要与正确的管理方法相结合,依“法"行“术”,以术理事,以术驭人,方可造就管理之“势",达到“治虑不用而国治"的轻松管理的境界。

把传统的管理思想跟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道:理念和概念;法:规章制度,即用什么制度保证“道”的实施;术:管理方法和技巧;器:工具,即以简单的工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中国人很讲究“关系",但美国人把客户关系管理做成了工具软件,他们将客户分成等级,配置相应等级的资源,并把外部客户关系如何跟内部资源对接等问题制作成一整套的信息化工具。

“势”是指权势、地位;“法”是指法律、规律(因道全法,“道”是中国哲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变革时代的产品观:“势道法术器”

变革时代的产品观:“势道法术器”

变革时代的产品观:“势道法术器”产品就是一个商业哲学,散发着一种迷美的味道,引诱着一批批创业者前赴后继本文主要从势道法术器,来谈谈变革时代的产品观。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科技应用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升级等。

导致的两个结果就是:个人经验的失控和社会价值的回归,过去赖以起作用的经验可能完全失去了作用,这让决策者们无比的焦虑和惶恐。

另外企业产品是否解决了某个社会问题或痛点?是否在产业链中创造了自己的价值?日益成为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社会已经进入“泛产品思维”时代,产品思维已成为一种基础设施般的标配能力。

任何行业、企业、部门或是个人,若是缺少产品视角,都可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这里所描述的产品已不仅仅是依赖技术开发的软件产品,它可以是有形的商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凡是以解决个人或市场的需求而创建及运营的功能或服务都算做产品。

那么在大变革时代,创造或开发产品是怎样的一种逻辑和思路呢?这里以“势道法术器”五个层面作为譬喻来略作阐释。

一、势道法术器势代表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代表着产品生存的土壤和环境,赋予产品成长的力量和深度。

之所以把“势”放在首位来介绍,是因为当今时代特征就是变革,即“势”发生了快速变化,顺势则兴,逆势则衰,“势”在企业发展中的权重愈来愈大,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

当今社会呈现的诸多市场经济特征,皆是由“势”的变化演变而来。

那么从宏观层面来说,这个时代有哪些变化的”势”呢?简单归结为以下三类:行业环境的变化,如消费升级、产业政策、社会变革、人口结构变革等;新技术的发展,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典型如早期的苹果手机、各类O2O平台、各类物联网产品等。

在技术变革市场,当个人电脑兴起时,IBM仍沉迷于大型机市场,错失机会遭遇了断崖式下滑,而英特尔却因此抓住机会成功转型为微处理器的王者;当手机从功能机转向智能机时,诺基亚为了保护原有的功能机市场,而放弃智能机的机会,而最终苹果抢得先机,如此案例比比皆是。

产品经理的势、道、法、术、器

产品经理的势、道、法、术、器

产品经理的势、道、法、术、器“势、道、法、术、器”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最早见于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飞有云:“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明辨了国家管理中势、法、术的关系;老子《道德经》中所述的“道、法、术”,分别对应的是终极真理-规则-技术,是对自然(人类包括在其中)总结出的一套由上至下的可被归纳、可用来指导世间万物的思想。

国家治理中的“势、道、法、术、器”可以作如下解读:•“势”:即权势,主要指君主的统治权力。

•“道”:规律、理念、信念•“法”:公开颂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刑罚制度。

•“术”:是君主驾驭臣民、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权术。

•“器”:所使用的工具和手段。

现代人将这套分析框架用于企业管理,教育,金融等领域,笔者尝试利用这个框架分析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势:趋势微信之父张小龙对产品经理的描述是:“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一个产品从0到1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趋势,同样优秀的产品,发布实时机早了可能成先烈,发布晚了可能冲入红海没法突出重围。

笔者所说的趋势包括:社会变革、人口结构变革、科技变革、资本市场环境改变、产品规模改变趋势等。

第一类是社会变革,改朝换代,这种变革会是颠覆式的,有大机会,也有大毁灭。

第二类是人口结构变革,比如80后和90后的需求完全不同,每一代人都有其个性化需求,人口变革带来大量的增量市场,全新的人口结构带来全新的需求,需要全新的供给。

第三类是技术变革,如触屏技术的出现,直接将手机的从联系工具变成了信息获取和处理平台,造让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帝国的崩塌,苹果和google的快速崛起。

第四类是资本市场环境改变,共享单车现在是投资界的宠儿,但是在滴滴和快的红包大战时很难进入投资人的视野,因为投资的风口是在不断转换的,好的产品需要资本为其成长加速,所以产品总监或CEO需要持续关注资本市场。

第五类产品规模变革。

以豆瓣和知乎为例,两家公司都是最初做小而美的细分市场,最初的用户质量很高,沉淀下大量优质独家内容,而随着平台扩张,大批量用户涌入,原有的结构受到冲击,最初的那批优质忠实用户可能因为大批量的新人进入而离开平台,因为原有的打分和评价系统可能不适用于新的场景。

可持续金融的“道法术器”

可持续金融的“道法术器”

可持续金融的“道法术器”作者:李楠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年第09期编者按:“道法术器”思想源远流长。

道:是规则、自然法则;法:是方法、法理;术:是行为、方式,技术层的操作方法;器:是有型的物质或工具。

四者结合,以道义来承载智术。

相较于欧美较为成熟的实践,中国的可持续金融起步较晚且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综合运用“道法术器”推动可持续金融专业化发展,最终带来系统性的变革和可持续的未来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2015年共同签署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促进了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价值的导入,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公平和包容性发展,以及气候与环境政策的全球共识与本地的实施。

在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宏观视野下,构建可持续的金融体系与生态系统,已成全球大势所趋。

本文将借用东方哲学的理念,从“道法术器”四个维度介绍可持续金融现状,未来的发展前景,潜在的挑战以及一些前沿性的对策探索。

一、可持续金融的“道”首先,“道”需要我们反思可持续金融的本源与方向。

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可持续金融的资源配置需要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引领人类走向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当今世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趋势难以扭转,环境与生态屡屡遭到破坏,生物灭绝事件频发,社会不平等日益加剧,需要从资产配置的本源与方向上进行深度反思与革新,提升人类集体意识水平,推动系统的转变。

不少领先的经济学家与思想家已经开始探讨未来金融与未来资本的方向。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长期以来倡导对全球金融和资本系统的深度改革,促进人类社会公平的发展,以“共享繁荣”;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奥托·夏默尔(Otto Scharmer)提出未来资本从服务“自我(EGO)” 到“生态系统(ECO)”的衍变;以创新思想闻名的经济学家玛丽安娜·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在“反思资本主义” 等一系列著作中解析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种种失败,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与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

基于“势道术”模型的健力宝品牌价值链塑造

基于“势道术”模型的健力宝品牌价值链塑造

基于“势道术”模型的健力宝品牌价值链塑造
许冬梅
【期刊名称】《老字号品牌营销》
【年(卷),期】2024()2
【摘要】品牌价值链具有存在层次差别但相互影响的企业行为要求,目前的研究并未从此方面提出明确的实践路径。

“势道术”指的是事物间有层次差异而相互作用的模型,健力宝基于该模型成功重塑了品牌价值链,提出了具体实操性路径。

包括:“取势”基于环境确立品牌定位;“明道”树立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为品牌功能价值提供保障;“优术”则在操作层面上制定品牌传播策略,实现品牌情感价值。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许冬梅
【作者单位】广州新华学院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品牌资产内涵与品牌价值的关系探究——基于品牌价值链模型
2.农产品品牌塑造对策——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
3.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模式研究
4.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模式分析
5.基于价值链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链模型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时代的产品观:“势道法术器”产品就是一个商业哲学,散发着一种迷美的味道,引诱着一批批创业者前赴后继。

本文主要从势道法术器,来谈谈变革时代的产品观。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科技应用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升级等。

导致的两个结果就是:个人经验的失控和社会价值的回归,过去赖以起作用的经验可能完全失去了作用,这让决策者们无比的焦虑和惶恐。

另外企业产品是否解决了某个社会问题或痛点?是否在产业链中创造了自己的价值?日益成为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社会已经进入“泛产品思维”时代,产品思维已成为一种基础设施般的标配能力。

任何行业、企业、部门或是个人,若是缺少产品视角,都可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这里所描述的产品已不仅仅是依赖技术开发的软件产品,它可以是有形的商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凡是以解决个人或市场的需求而创建及运营的功能或服务都算做产品。

那么在大变革时代,创造或开发产品是怎样的一种逻辑和思路呢?这里以“势道法术器”五个层面作为譬喻来略作阐释。

一、势道法术器势代表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代表着产品生存的土壤和环境,赋予产品成长的力量和深度。

之所以把“势”放在首位来介绍,是因为当今时代特征就是变革,即“势”发生了快速变化,顺势则兴,逆势则衰,“势”在企业发展中的权重愈来愈大,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

当今社会呈现的诸多市场经济特征,皆是由“势”的变化演变而来。

那么从宏观层面来说,这个时代有哪些变化的”势”呢?简单归结为以下三类:行业环境的变化,如消费升级、产业政策、社会变革、人口结构变革等;新技术的发展,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典型如早期的苹果手机、各类O2O平台、各类物联网产品等。

在技术变革市场,当个人电脑兴起时,IBM仍沉迷于大型机市场,错失机会遭遇了断崖式下滑,而英特尔却因此抓住机会成功转型为微处理器的王者;当手机从功能机转向智能机时,诺基亚为了保护原有的功能机市场,而放弃智能机的机会,而最终苹果抢得先机,如此案例比比皆是。

在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势能更是浩浩荡荡,代表移动互联网中坚势力的TMD均能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

顺势而为,才有可能被时代所成就,逆势而为则必定被时代所抛弃。

猎豹CEO傅盛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猎豹进军美国的缘由,当时他经考察美国市场后,得出两点有关行业之“势”的洞察:其一是,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方面美国确实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其二是,在技术和移动应用市场的融合方面中国却走在了前面。

所以当时傅盛就决定利用这个市场时间差果断出击,在短短几个月猎豹移动就占据了美国移动应用排行榜。

如今猎豹移动其中78%的移动月活跃用户来自海外,已成为“出海”最成功的中国企业之一。

“道”即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底层规律,不会轻易变动的东西,代表着产品的魂,即产品的本质和价值所在。

企业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提供的解决方案都要围绕着“道”这一最本质的问题。

这里将“道”分为三类:一类是:指产品之“道”,如:2C产品之道就是人性的底层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划分,人类的底层需求,从来没有改变过,任何2C的产品本质上都是在为马斯洛各层次的需求服务。

2B产品之道其实就是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率或服务,如这两年SaaS市场的崛起首先是因为技术上这一“势”的成熟,其次就是技术在提升企业产业链运转效率的本质应用。

另一类是:各垂直领域的产品还要考虑各自行业领域的底层逻辑及发展规律,即是属于产品环境的“道”。

如:教育行业企业要遵从教育行业本身的逻辑及发展规律。

还有一类是:产品之道在人情感层次的映射,即人或企业秉承的信念、理念和价值观。

如:正是马云对愿景、使命、价值观的坚守,造就了如今的阿里商业帝国。

华为任正非老爷子对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先导的坚持,成就了华为生命的持续勃发。

前eBay高级副总裁Marty Cagan在启示录一书中对产品原则定义如下:产品原则是对团队信仰和价值观的总结,用来指导产品团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取舍。

它体现了产品团队的目标和愿景,是产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产品原则意味着决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哪些原则是根本的、战略性的?哪些是临时的、战术性的?这里产品原则其实就属于道的层次。

有了以上对趋势的洞察和要切入的价值方向的分析,那么接下来如何做产品的规划呢?这里将指导产品落地并实现商业化的最根本的战略、方法、指导方针和思路,称之为“法”。

也就是将价值的提供方式、资源的整合方式、实现盈利的方式等整合设计成一套指导作战的总规则、总制度,也可将其称之为商业模式。

如果说“势”和“道”属于客观认知世界,那么“法”就属于主观改变世界。

依据对宏观趋势的洞察和对价值的探寻,以实现最终商业目标为目的,整合各资源要素制定出清晰的方法、路径和模式。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新商业模式大量诞生,如同物种大爆发,传统商业以战术为主体的竞争由此升级到商业模式上的竞争。

典型如:滴滴、共享单车的共享经济模式、小米生态链模式、BAT的生态模式,基于生态模式还衍生出了降维打击。

以及阿里曾鸣老师提出的的S2B模式,阿里及小米同时提出的新零售模式等等。

不对自身产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的定位,你随时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淘汰出局,甚至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死的。

很多人认为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也就成功了一半,可怎样才算是好的商业模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为了实现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有效的整合企业内外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获得持续性的收益,这样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术”即战术,是实现战略(“法”)的战术、技术、具体的手段,是执行层面的操作方法,它是一个产品商业模式如何从想法变成现实的关键环节,是一系列的保障体系,包括产品的运营及具体的营销推广方式。

产品的“术”可谓变化万千,具体形式要依赖于产品所在的领域及产品自身特质,但核心都要服务于产品各阶段的战略目标。

如:互联网产品的拉新、促活、留存、转化四大阶段目标,传统商业广告要达成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及商业收益等。

在产品营销领域,不同时期形成了一些体系化的营销理论和模式。

如:传统营销4P理论、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社群营销理论等等。

4P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宣传(Promotion),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企业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是传统品牌传播的经典理论。

定位理论视用户心智为战场,打造产品就是要在这场心智战争中取得主导地位,在中国拥有一大批以传统企业家为代表的忠实拥趸。

社群营销理论是在近几年互联网方法论中成形的,就是重塑和消费者的连接,形成精准社群,并且让社群中的粉丝有效交互,提升传播效果,品牌通过经营自己的社群来打造自身的影响力,进行营销变现。

在传统营销市场产品和营销多是割裂的存在,产品在成型上市以后,再寻找广告或品牌公司进行创意式的包装推广宣传。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市场和传播渠道的变化,“术”的层面也逐渐的变化和更新,形成企业即媒体,产品即服务,服务即营销的特点。

产品在诞生之初就有着自身独特的秉性和价值,把这种天然的秉性价值与它的受众市场进行恰当的连接,形成产品人格化,与它的受众市场组成一个天然的结合体,并一起成长成熟迭代发展。

成功的小米背后有无数个米粉为之撑腰,罗胖的得到甚至把内部例会直播出来让用户深度参与,他们不需要广告也不需要代言,他们与消费者共生共存。

“器”一般狭义是指工具或产品,这里把能和市场及消费者接触的产品或服务皆称为“器”。

“器”即是入口,和市场及消费者接触的入口,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渠道。

即产品与外界市场环境进行连接、交换、迭代、发展。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产品方法论已非常成熟,如:快速迭代、实现用户参与、持续优化等。

从产品研发方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流程:一是产品要与市场需求相绑定,产品的每个展示的触角都要对应到市场需求中,即产品的设计开发要时刻遵循产品的“道”。

二是打通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反馈机制,保证外界反馈信息能够精准实时的反馈到决策团队中。

最终的产品形态是集“势”、“道”、“法”、“术”之大成,是以上每个层面的深度思考和精心布局的外在呈现形式,它体现着决策团队的市场洞察和商业认知,保证反馈机制的畅通就是打开团队的自我进化之路,时刻纠偏团队的市场认知偏差,同时对外界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保持足够的敏锐度。

三是基于外界反馈优化自身产品,并持续循环迭代,即不断的试错-调整-验证-试错。

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在被问到小米生态链系列产品战略的英明性时,感慨很多产品战略其实都是在市场摸索中打出来的,事后复盘时才会发觉当初的哪些决策和认知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再依据市场反馈验证后的商业认知制定下一轮的策略。

由此周而复始循环迭代,保证决策者对“势”和“道”的认知和对“法”“术”“器”部署决策的协同迭代发展,产品之“器”就成为了一道连接决策者感知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认知世界和改变世界协同的作用。

二、五元相互关系如果把产品比作一个生命体,把产品的发展当做生命体的成长壮大,那么:“势”就代表着生命体生长蕴含的能量即生命力,预示着生命体成长的力量和深度;“道”代表着产品的魂,预示着生命体能不能成长的的本质问题;“法”代表着生命体的成长路径,预示着如何成长;“术”代表着生命体的成长技能,预示着如何更好的成长;“器”代表着生命体的肢体,代表着生命体与外界信息的连接和交换。

产品的生命力首先是源自对“势”和“道”的深刻洞察,其次是商业模式的合理规划及产品体系的合理化运营,最后是通过产品之“器”来获得外界信息的反馈。

以此逐步提升对“势”和“道”的认知,指导“法”(商业模式)的完善,再具化到“术”层面的执行。

由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产品的生命闭环,其中任一个环节被打破,产品的生命力都会受到重创,牵一发而伤全身。

一般相对成熟的市场偏重“术”和“器”的竞争,随着市场升级和价值回归,部分企业重新打造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和自身效率,上升到了“法”层次的竞争。

在新生领域,如:市场环境的大变革迸发出很多新的风口和机会,甚至可能诞生新的商业模式,把控这些风口和机会抢先一步入局便可占得先机。

这要依赖于对风口之“势”的把控和洞察,核心还是对行业的洞察和认知,这是企业间的终极竞争。

无论是哪种竞争,但若对“势”和“道”的认知模糊不清,对“法”的运用不成章法,就如同波涛汹涌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没有动力没有方向,任凭风吹雨打,一不留意一个海浪袭来便葬身于大海。

这也是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焦虑的根源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