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辰空间医学资料」

合集下载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小方治病药少味清,就是利用味道。

气味是物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最能代表物质的本质,一种物质一种气味,没有相同气味的两种不同物质,物质不变其气味不变,气味改变了物质一定发生了质的改变。

人闻吸某些药物的气味后作用于病变部位,即可达到治病的目的。

药物的气味通过溢散作用而进入人体,可用于治病疗疾。

因此,多选用气味芳香走窜的药物,制成散剂或浸泡剂,以利于气味充分溢散,以迅速起效。

这种治疗把药物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在一起,既方便使用,又能达到持久的效果。

闻吸药物气味来治疗疾病的机理,一是经络传导。

药物通过经络传导进入人体,使其充分发挥功效。

二是皮肤透入。

皮肤血管丰富,活跃的血液循环可以将药物很快转运到病灶及全身。

三是黏膜吸收。

其具体用法由病变部位不同而异。

五味五色治病是味道调理的导引,因为细胞如果受到味道的刺激就增强了运动,行则化淤,动得快就健康了,所以小方就是利用气味,给人体闻吸气味就身体就产生变化,现在药物的应用多数为 1 克,1 克就能治病,其原理是应用了一个贯力,就好比坐着汽车,汽车猛一停身体往来倾,小方1 克治病的作用大也是因为应用了惯性。

因为在应用药物时,药物在一条线上,公英,香附,九节菖蒲都在一条线上,如同接力棒一样,在公转一条线上,一个接一个的运行,能量运行有序而集中,虽然用药 1 克达不到脏腑,但是借着贯力的冲劲已经达到了。

五.空间医学临床处方讲解实例为了方便广大空间医学爱好者学习舌诊与用药,本节记录临床处方过程中郭志辰大夫的精辟点睛,并将郭志辰大夫原话引为师说,且简要解析处方,把处方时药物如何正确运用讲得非常清晰,结合舌诊寻找病因,并列出郭大夫处方后患者随即照出的对比舌苔,使大家更好掌握药物在人体中作用,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一)舌诊与药性案例 1性别:女年龄:成年病情:直肠癌术后,化疗后,肺癌,咳嗽,夜间重,咳痰,大便日一次。

处方:九节菖蒲 1 克海浮石 2 克益母草 1 克桂枝 1 克师说:问患者最近怎么样,患者说咳嗽多痰,原处方:九节菖蒲 1 克,浙贝1 克,益母草 1 克,白头翁 1 克。

空间医学相关文献 (1)

空间医学相关文献 (1)

空间医学相关文献大自然怎么会让人类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大自然怎么会让病痛、伤灾等不幸的事情随意发生?!郭志辰大夫,是我最敬仰的一位、具有高深中医功夫的、真正的中医大夫。

郭老师自9岁起学习中医,16岁独立问诊,至今行医逾50年。

在深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郭老师结合其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诸多独到的见解,并总结出一套崭新的医学体系——“人体空间医学”。

空间医学小方,是郭志辰大夫修炼的结晶,是郭志辰大夫智慧的结晶,是郭志辰大夫悲心的见证,是郭志辰大夫中医实践的伟大成果。

郭志辰大夫,是几千年来难得一遇的、真正的中医大夫。

他行医治病,既不靠经验,也不靠知识,他更不拿病人做盲人摸象般的实验;他行医治病,靠得是自身的智慧,靠得是自己辛勤修炼来的中医功夫(自己对生命的洞见,对中草药的性灵的感悟),对患者的生命状态他了然于胸,对中草药的性能他了如指掌,什么样的生命状态,用什么样的中草药去调整,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他清清楚楚,他的医疗行为,充满传奇的色彩,他的医疗效果,神奇而又真实,一个个疑难病患者,在绝望中来到这里,经过郭老师的调治(或心到病除,或手到病除,或药到病除,或针到病除),又重新拥有了昔日健康的体魄。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郭氏诸书,想见其为人。

在此,余特辑录郭志辰老师的灵性小方,献给那些正在饱受病痛折磨,或热爱生命,渴望健康、渴望幸福的人们。

小方的熬制与饮服1、使用砂锅或瓦罐,搪瓷制品、玻璃器均可,勿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

小方用药,药味少,药量小,目的就是应用药物本身的低浓度来加强药味在人体空间活动的能力。

药物在浓度低的情况下,走动力强,如果浓度过高,走动力弱,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效应。

煎药时,每付药加水两碗左右,无须浸泡,文火煮沸,煮沸后一两分钟即可停火。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煎药,时间太长,会导致药物浓度过高,无法发挥小方的独特作用。

2、也可用滚水直接冲泡,当茶水饮用,每天可喝两至三杯。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第一章空间医学理法方药第一节.空间医学病因病理一.空间医学病因《内经》中讲:聚则成形,散则成风,高度概括了人体得病原因。

聚已成形的疾病,是由无形的气血瘀积成的,治疗时要把有形的积聚疏散成无形的气血。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得病病因是水,聚则成形,也是水的积聚,空间能量的积聚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从大自然看,潮湿积聚,雾、云、雨,从人体空间看,潮湿积聚,雾、云、雨,都会对局部周围细胞产生影响,产生细胞内部病变。

人的疾病是由渐变逐渐到突变,量的积聚最终发生质的变化,人之疾病一开始是人体空间在某一个点上有了淤积了,当这点淤积与人的脏腑融为一体了,就形成了疾病,当脏腑结合空间没有溶为一体的时候仅是有症状无病名,如果溶合在一起了,就也有症状也有病名。

空间医学治理则是在还没有形成症状,还没有结合在一起的阶段,就将其解决了。

二.空间医学病理人生于水,活于水,病于水,死于水,都与水有关系。

人生在子宫胞内,是生在水中;人活,是以水为主;人病,是水的不均;人死,是水的阻塞。

所以,空间医学用一个“水”字总结病理。

水是人体致病的原因,这跟传统医学大不一样。

传统医学讲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外伤)。

现在的科学病因更多,各种病毒及病菌等,所以病因更多。

但是即使是病毒、病菌,他们离开水都不能生存。

传统中医有湿热生菌的说法,也是就生菌的条件必须是潮湿,必须是水路不畅通的情况下才生病菌和病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气血是什么物质?是水在人体内以气态和液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它们能畅通无阻,人就不会生病。

如果医者能把水路畅通,把水分布均衡,疾病就能得道解决。

生于水,如果子宫内部很干燥,没有羊水,胎儿是不能活。

活于水,人的生命依靠水,人体的70%是水,“活”字就是三点水一个舌字。

舌抵上颚,似顶非顶,是天一生水---人体的津津玉液。

病于水,水干枯、凝结、分布不均就会生病。

水在人体内的凝结叫栓,凝结在不同部位,就有不同部位的栓形成,比方说凝结在心血管,就叫心梗;凝结在脑血管,脑血栓;凝结在肺血管,叫肺栓塞;凝结在动脉管,叫动脉管血栓闭塞;凝结在静脉管,叫静脉血栓闭塞;凝结在肠系膜,叫肠系膜血栓闭塞。

空间医学郭志辰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

空间医学郭志辰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

空间医学(郭志辰)1)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1)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空间医学》》之养生保健,除了应用中药处方这一传统医学治疗形式外,还推出了“自我养生保健回照法”;“诊脉保健”;“火灸保健”;“熏灸保健”,以及在传统中医按摩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以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为指导的,“人体空间医学按摩法”(简称空间按摩)等做为养生及保健方法。

其中“头足保健”是融合“火灸保健”与“熏灸保健”于一体的“头足保健”。

所谓的“头足保健”,是以人体头部和足部为主要调理部位,本着人体《空间医学》「调功能,袪其疾」的原则,以运动和变化人体空间能量为手段的一种整体保健。

因此,亦可称之为“头足能量运动保健”。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空间能量运动和变化,是人体形体物质运动的动力。

肺部的呼吸运动,催动了肺循环(人体小循环)的运动,同时,肺部的气息更新,促使血液不断地新陈代谢,改变血液的品质,因此带动了人体全身的大循环(循环体)的运动和变化。

尤其是《空间医学》所强调的「人体四大空间」,即三焦空间和太阳区空间(外焦),此为人体能量运动与变化的场所。

由于人体能量「清升浊降」的运动变化规律,肺部所居上焦空间能量的更新与变化,带动了中、下二焦及外(后)焦空间能量的运动和变化。

与传统中医的“气为血之帅”和“肺朝百脉”之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肺部的能量动力,是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动力来源之一。

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在于原(元)动力的推动。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两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它们的功能运动,是人体之根本,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的原动力部位在人体的下焦空间,人体先天之精与后天能量(营养)的供给,其运动变化均在此空间内,特别是盆腔会阴区上三寸的空间部位,是下焦空间能量动力之眼,是下焦能量运动旋涡之心。

传统医学称脾肾主下肢,其论点是人体气血在运动过程中,其浊重部分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下焦的运动变化,一部分排出体外,还有一大部分沉于下肢及两足部。

人体空间医学简介

人体空间医学简介

人体空间医学简介人体《空间医学》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存在的各空间部分之能量场的运动和功能,净化人体内部空间,为细胞的辐射与吸收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同时推动与撞击各细胞群体,激活、改善细胞的活力,恢复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发挥和调整人体本身潜能状态,进而达到防治疾病及健康长寿的目的。

《空间医学》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医学精华,并融汇西医的细胞理论,以及传统中医「天人合一」、养生健身、整体治疗、增智开慧等完美体现,是试创中医唯象理论的成功尝试。

医学博士郭志辰(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终身名誉教授)经四十多年教学、临床,研究、发明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和“小方治病”的疗效机理,蜚声海外,名扬华夏。

人体空间医学理论郭志辰大夫提出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可划分为四大空间,空间存在着能量运动,高度概括人体疾病形成的原因在于水的输布不均衡,而调治人体疾病就是调解水的分布。

人体空间医学诊断,采用舌诊法,通过观舌就可以准确疾病成因。

人体空间医学神奇的疗效、精妙的理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2005年5月和12月,来自北美和欧洲的两批次、170名学员到达河北正定,拜郭大夫为师,学习人体空间医学理论和方法,他们感叹:“人体空间医学将在世界医药史上引起一场革命,为现代主流中医学注入新的力量。

”“小方治病”的疗效机理国宝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用药浩如烟海。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介绍药物1982种,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又补充了716种。

经过46年临床实践和研究,郭志辰大夫发现:传统本草虽有多药治一病或一药治多病的情况——但多药治一病,即治疗人体某种疾病,往往是解决了人体某个关键部位,其他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一药治多病,所谓的那“多病”,实质上是由一个原因引起的多种症状,用一味药解决了病因,就解决了相应症状。

研究药性,要从药物的主治返回去研究药物的本质,要看准药物的主攻方向。

郭大夫用极精确的一句话点清药物的功能主治——用药不在多,而在于拿捏得准,分寸得当,在于药之精确、神速。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第一章空间医学理法方药第一节.空间医学病因病理一.空间医学病因《经》中讲:聚则成形,散则成风,高度概括了人体得病原因。

聚已成形的疾病,是由无形的气血瘀积成的,治疗时要把有形的积聚疏散成无形的气血。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得病病因是水,聚则成形,也是水的积聚,空间能量的积聚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从大自然看,潮湿积聚,雾、云、雨,从人体空间看,潮湿积聚,雾、云、雨,都会对局部周围细胞产生影响,产生细胞部病变。

人的疾病是由渐变逐渐到突变,量的积聚最终发生质的变化,人之疾病一开始是人体空间在某一个点上有了淤积了,当这点淤积与人的脏腑融为一体了,就形成了疾病,当脏腑结合空间没有溶为一体的时候仅是有症状无病名,如果溶合在一起了,就也有症状也有病名。

空间医学治理则是在还没有形成症状,还没有结合在一起的阶段,就将其解决了。

二.空间医学病理人生于水,活于水,病于水,死于水,都与水有关系。

人生在子宫胞,是生在水中;人活,是以水为主;人病,是水的不均;人死,是水的阻塞。

所以,空间医学用一个“水”字总结病理。

水是人体致病的原因,这跟传统医学大不一样。

传统医学讲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外因(外伤)。

现在的科学病因更多,各种病毒及病菌等,所以病因更多。

但是即使是病毒、病菌,他们离开水都不能生存。

传统中医有湿热生菌的说法,也是就生菌的条件必须是潮湿,必须是水路不畅通的情况下才生病菌和病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气血是什么物质?是水在人体以气态和液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它们能畅通无阻,人就不会生病。

如果医者能把水路畅通,把水分布均衡,疾病就能得道解决。

生于水,如果子宫部很干燥,没有羊水,胎儿是不能活。

活于水,人的生命依靠水,人体的70%是水,“活”字就是三点水一个舌字。

舌抵上颚,似顶非顶,是天一生水---人体的津津玉液。

病于水,水干枯、凝结、分布不均就会生病。

水在人体的凝结叫栓,凝结在不同部位,就有不同部位的栓形成,比方说凝结在心血管,就叫心梗;凝结在脑血管,脑血栓;凝结在肺血管,叫肺栓塞;凝结在动脉管,叫动脉管血栓闭塞;凝结在静脉管,叫静脉血栓闭塞;凝结在肠系膜,叫肠系膜血栓闭塞。

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郭志辰

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郭志辰

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郭志辰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郭志辰大夫个人简介郭志辰大夫,生于194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著名中医师,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中国河北省正定县康复理疗院名誉院长、医术总监,香港智能保健学会名誉会长,加拿大综合医学研究院终身名誉教授,中国医学基金会肿瘤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工作经历:1976年创建石家庄市合作路卫生院,在整个石家庄市的卫生院中,无论医疗效果还是社会效益。

1984年创建了石家庄市第一所医疗气功门诊,曾担任石家庄市市长的王葆华先生,亲笔题词:“医所何须大,术高名自扬。

” 合作路卫生院均名列前茅。

1986年创建全国第一所气功学校,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病患者。

学校连年被石家庄市教委评为“社会办学先,进单位”,本人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1993年10月创建了郭志辰修养院,十几年来,接纳国内外病患者10余万人次。

40余年的临床经验,使无数濒临,死亡的患者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1997年副总主编《世界传统医学大系》(Grand system of 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 BeiJing, China)1998年2月客座教授世传统医药科技大学(Institute of 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California,U.S.A.)1998年4月主持召开“大团结大团圆盛会”,与会者逾万人。

美国公众文化教育电视台(PBS)编导盖瑞和加拿大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麦克·摩根先生进行了实地采访。

2002-2003年多次赴香港讲学。

SARS期间,通过“中医药在线”推广中药处方。

005年2月提出“人体空间医学”理论,北京部分医学专家参与了认证工作。

专家们认为,“人体空间医学”为今后的医学研究开辟出崭新的空间。

2005年11月以传统中医舌诊为基础,开创出“电脑舌诊法”。

同时推出“小处方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为百姓切实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2006年5月赴加拿大埃德蒙顿参加“自然健康产品和北美替代医学”研讨会并获得学术论文一等奖,被加拿大综合医学研究院特聘为“终身名誉教授”。

郭志辰老师讲空间医学小方系列内容(二)

郭志辰老师讲空间医学小方系列内容(二)

郭志辰老师讲空间医学小方系列内容(二)空间医学治病以公转畅通为主,畅通就起到了泄实、补虚、协调、化滞的作用。

小方治病,它的特点是:药方小,效果快,而且非常便宜。

它有一个人民理解不了服药后的反应,就是调整人体机能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出汗的现象。

为什么小方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在使功能正常态的调和过程中,是以通为主,以公转畅通为主,畅通就起到泻实、补虚、协调、化滞的作用。

所以小方能在短期时间内取得很好的效果。

小方治病,遵循了“调功能,祛其疾”的原则。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敢于甩掉包袱,敢于甩掉旧的东西。

要把传统的医学现代化,传统的医学更科学化,传统与现实结合,要把人们身体的潜能挖掘出来。

只有挖掘潜能,才会更深地理解,更广泛地研究,最后才能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一正常舌苔舌体处于口腔正中,非常平坦,三山不高,平原不多,湿而不腻,舌尖正中,所谓的三山润水一平原。

三山就是说舌尖及舌的两侧要有挡风墙,如果没有挡风墙,人体的能量会丢失,无法进行循环往复运动。

中间的平原,一平原就是舌的中心整体上是个平原,使能量运行有充分的空间,有旋转的余地,有流通的余地,有能量混化、异化的余地。

现在,风水学在世界上相当流行,好风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能量的运行有充分的空间,有回旋和流通的完间,舌的风水也是如此。

除了三山一平原外,还要润水,也就是无论是山,还是平原,必须有水,没有水不行,水太满也不行。

含而不露则为润,舌苔为微白色,基本舌形为方圆形,这是人体正常舌苔的表述。

只有知道正常舌苔,才能分清病态,分清影响人体能量运动的部位,才能胸有成竹地为对方调和。

所以,观舌要注意舌的变化。

二观舌要点第一,看舌变化,看舌的大小。

舌大,说明物质多;舌大而软,水湿,说明水分多;大而硬,说明物质浓度高,血瘀。

舌小,说明物质不足,小说明物质少;小而硬,说明物质少而瘀。

这是舌诊中首先要注意的一点,通过看舌的大小、软硬,内部能量物质、能量状况有基本的把握。

人体空间医学

人体空间医学

人体空间医学简介前言人体空间医学乃由郭志辰老师所始创,是发扬和升华传统中医的一门崭新医学理论体系。

在探索人体疾病过程中,郭老师发现了人体空间诸多奥秘;从人体不是一个实体中认识到人体存在大量的空间;认识到人体空间能量流通的重要性。

人体空间医学指出人为一循环体,人体空间能量流通有固定途径和方向,周而复始,能量川流不息地循环,人就健康。

若能量不能及时疏散而形成淤塞,就会影响整体能量流通,而形成疾病。

郭老师提出人体空间能量流动的“公转”,贯穿、连结了人体的四大空间,调整、净化、启动能量运动,带动人体能量的周流循环;同时以“去掉病名,寻找病因,为能量找出口”的整体观作指导。

透过观舌作诊断,配合小方、特色理疗等方法,改善人体内在空间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绿色治疗方法。

人体空间医学始创人---郭志辰医师郭志辰医师,1943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著名中医师,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

现任河北省正定县康复理疗院名誉院长、医术总监、香港智能保健学会名誉会长、加拿大综合医学研究院终身名誉教授、中国医学基金会肿瘤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郭医师自9岁起学习中医,16岁独立问诊,至今行医逾50年。

在深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郭医师结合其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诸多深刻且独到的见解,并总结出一套崭新的医学体系——“人体空间医学”。

主要社会活动:1976年创办石家庄市合作路卫生院。

1984年创办石家庄市第一所气功医疗门诊﹐王葆华先生当时任石家庄市市长﹐为其亲笔题词:“医所何须大﹐术高名自扬。

”1986年创办全国第一所气功学校。

办学期间﹐郭大夫多次被评为石家庄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学校也连年被评为“社会办学先进单位”。

1993年10月创办郭志辰修养院。

1997年4月主持召开“智慧医学研讨大会”﹐与会者15000余人。

同年10月﹐其事迹被录入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一书﹐其学术观点被纳入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世界传统医学大系”。

1998年4月主持召开“大团结大团圆盛会”﹐与会者逾万人。

郭志辰老师空间医学小方应用

郭志辰老师空间医学小方应用

郭志辰老师空间医学小方应用一、小方本草:(一)上焦用药:肺为后天之先天,空间医学为清肺派。

1、香附:起点中焦,终点上焦,将中焦能量运到上焦。

2膻中,4 上焦;水多不走--佩兰、瓜米;水少白术;2对精神性疾病和膻中低洼者。

2、桔梗:用量1-7。

走二侧,起点二肋,终点肩胛缝(有症状)+大黄,用于肩胛缝痛、肩周炎、二肋胀满、腹泻。

桔梗+香附+川芎治打膈,论秒起效。

3、菖蒲:降肺补肾;起点在膻中,经过大椎,终点在肾。

主要是用于头部疾病。

用量1-7,头部重大问题菖蒲、葛根、独活必用。

精神类的疾病最大可用到30-40。

公转加+菖蒲 7+杜1 提高智力,对小孩学习成绩的提高效佳。

也可用于老年健忘,记忆力减退,失眠、抑郁症(生麦芽),老年痴呆。

治疗腮腺炎、以及肿瘤,效果很好,处方:九节菖蒲7+独活 5+桂枝 1+连翘 6+益母草 3,用于腮腺炎及其后遗症,5天见效。

我们用药是区域用药。

治疗感冒引起的耳背、耳聋,用上面的方也是可以的,卡他性中耳炎(有回音),用上面的方,不超过15 天,就好了。

这样的病在医院定位为中度耳聋。

4、瓜米:起点在上焦肺,终点过外焦到肾区,渗透到肠道,上焦功能性疾病,降肺补肾之好药,去上焦水,用于上焦水多。

降肺补肾的同时,将水带到肠道,主要用于上焦水多,舌尖淤滞,大便头干的疾病。

5、浙贝:起点上焦,过外焦到肾,渗透到肠。

降肺补肾,通便。

治疗便秘,用于上焦水少,用于上焦的器质性疾病。

肺癌、乳腺增生。

6、炒枣仁:“七大天王”心为太阳,君主之官。

心脏药,作用于左心,增加左侧心肺周围压力,增加血液排出量,有效减轻肺部压力,治疗肺心病、支气管炎,管左半身,也是降胸水的主要用药。

左侧功能障碍,治疗寒症、四肢小腿冷冰凉、先心病之药。

7、夜交藤:降低右心压力,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液回流,统领右侧身体。

治疗心衰及所有浮水、下肢浮肿、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静脉栓塞、妇女功能性水肿等。

化解血栓的特定药,用量0.1-0.7,最大量 1。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第一章空间医学理法方药第一节.空间医学病因病理一.空间医学病因《内经》中讲:聚则成形,散则成风,高度概括了人体得病原因。

聚已成形的疾病,是由无形的气血瘀积成的,治疗时要把有形的积聚疏散成无形的气血。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得病病因是水,聚则成形,也是水的积聚,空间能量的积聚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从大自然看,潮湿积聚,雾、云、雨,从人体空间看,潮湿积聚,雾、云、雨,都会对局部周围细胞产生影响,产生细胞内部病变。

人的疾病是由渐变逐渐到突变,量的积聚最终发生质的变化,人之疾病一开始是人体空间在某一个点上有了淤积了,当这点淤积与人的脏腑融为一体了,就形成了疾病,当脏腑结合空间没有溶为一体的时候仅是有症状无病名,如果溶合在一起了,就也有症状也有病名。

空间医学治理则是在还没有形成症状,还没有结合在一起的阶段,就将其解决了。

二.空间医学病理人生于水,活于水,病于水,死于水,都与水有关系。

人生在子宫胞内,是生在水中;人活,是以水为主;人病,是水的不均;人死,是水的阻塞。

所以,空间医学用一个“水”字总结病理。

水是人体致病的原因,这跟传统医学大不一样。

传统医学讲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外伤)。

现在的科学病因更多,各种病毒及病菌等,所以病因更多。

但是即使是病毒、病菌,他们离开水都不能生存。

传统中医有湿热生菌的说法,也是就生菌的条件必须是潮湿,必须是水路不畅通的情况下才生病菌和病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气血是什么物质?是水在人体内以气态和液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它们能畅通无阻,人就不会生病。

如果医者能把水路畅通,把水分布均衡,疾病就能得道解决。

生于水,如果子宫内部很干燥,没有羊水,胎儿是不能活。

活于水,人的生命依靠水,人体的70%是水,“活”字就是三点水一个舌字。

舌抵上颚,似顶非顶,是天一生水---人体的津津玉液。

病于水,水干枯、凝结、分布不均就会生病。

水在人体内的凝结叫栓,凝结在不同部位,就有不同部位的栓形成,比方说凝结在心血管,就叫心梗;凝结在脑血管,脑血栓;凝结在肺血管,叫肺栓塞;凝结在动脉管,叫动脉管血栓闭塞;凝结在静脉管,叫静脉血栓闭塞;凝结在肠系膜,叫肠系膜血栓闭塞。

「郭志辰空间医学资料」

「郭志辰空间医学资料」

一位有"内证功夫'的民间中医师的医论作者:郭志辰为了从现代科学-----信息论中的物质,能量,信息角度,主要是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中医火神派郑钦安学术思想,下面转发一篇有"内证功夫'的民间中医师,很有深度的探索性文章,非常难得,相信对我们理解"火神派"及"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启发(信息论认为:人体是一个热力学耗散系统.而我们就是要维护这个热力系统必需的能量平衡.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生存所消耗掉的活力的补充,即是能量补充,也及对真阳与真阳化生的真阴的补充,病气就是一种污浊性的干扰能量,治病就是去增加有益的能量,排出体内的污浊能量,一方面是做加法+++.一方面做适当的细节上的减法----..大道至简)前言余幼年之时,家境贫寒,又身患病痛,饱尝困厄之苦。

13岁即发愿学医,以解乡人病痛之倒悬。

遂卖掉仅有之三间老屋,筹措资金,外出拜师,学习传统医学。

16岁学成回乡,尝试为人治病。

孰料,所治病患病愈率达十之七、八,竟得乡人“小神医”之称。

然,自觉学识浅薄,更用心不辍。

每见医书必设法读研之,犹喜内经、伤寒、金匮之论,对本草、医学中衷参西录(清·张锡纯着)等诸多医派理论亦钟爱有加。

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之临床,对西方医学亦有所深涉。

尤其在对细胞学说的深研之中,发现中西医理论结合之点。

认为自然万物出于一理,追根溯源,无外乎物质,只形、象表现之异罢。

然无论变化如何,均遵“物质守恒”之理。

本论,乃聚40余年医疗学习、临床实践之精华。

虽谓一人之说,实以先人理论经验为基。

宇宙浩瀚,科学境界无边。

余之浅见,犹如沧海一粟,豆点之光。

医学领域诸多新科,尚需医界前辈、同学及后世继续探研。

本论,深得国家医界领导、前辈之垂询指导,使之获益良多。

他们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董福慧、高云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诗雅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王征美;海军总医院鹿尔驯教授;中医药管理考试中心主任医师郑跃先;北京市中医局主任医师赵建宏;中国残联主任医师成为品。

人体空间医学 从零起点走向名中医的捷径

人体空间医学 从零起点走向名中医的捷径

人体空间医学从零起点走向名中医的捷径人体空间医学从零起点走向名中医的捷径郭志辰老师1943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市,著名中医师,是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

曾任河北正定康复理疗院名誉院长和医疗总监。

行医50多年。

人体空间医学理论郭志辰老师提出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可划分为四大空间,空间存在着能量运动,高度概括人体疾病形成的原因在于水的输布不均衡,而调治人体疾病就是调解水的分布。

人体空间医学诊断,采用舌诊法,通过观舌就可以准确疾病成因。

人体空间医学神奇的疗效、精妙的理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郭老师在世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拜郭大夫为师,学习人体空间医学理论和方法,他们感叹:“人体空间医学将在世界医药史上引起一场革命,为现代主流中医学注入新的力量。

”人体空间医学主要内容“人体空间”是人体空间医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人体空间医学的最大发现。

天人合一,人体空间与宇宙空间存在共性。

在宇宙大空间内,“空”是万象之根,老子《道德经》中言:“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自然界“空”中的变化,是生、长、化、收、藏的根本,人体内部空间也如此。

在人体内部,“空”是物质传递、能量辐射的媒介,“空”以流动的精微物质即能量为基础,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变化形成人体空间的动力。

“能量”是人体空间医学中的又一核心概念,与传统中医的“气”大致等同,能量学说为人体空间医学的重要理论。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人体空间医学对传统中医的阴阳及五行学说进行了现代解读,并发现了人体内部能量运行的根本之道:公转。

公转畅通是治疗人体疾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体空间医学立足于细胞论,赋予细胞以空间的概念,将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细胞”、“物质”、“能量”的概念联系起来,将人体最基础也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扩展开来,从而获得全新的认知,为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打破了传统中医繁琐名词的限制,将八纲辨证简化为物质与能量、细胞内与细胞外的辨证,提出以细胞群体为单位的功能运动理论,并认识到细胞群能量运动方向的重要性。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

人体空间医学探索郭志辰着中医古籍出版社-作者简介–郭志辰,1943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着名中医师,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

现任河北正定康复理疗院-名誉院长、医术总监。

-行医五十余年,在深入研究传统中医经典的基础上,提出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总结形成新型医学体系-----人体空间医学。

-已出版的着作有:<智能医学>-<郭志辰治病手势图>-<智能医学续编>-<空间医学>等-欢迎进入空间医学......- 集五十余年中医临床实践,在天人合一、明心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打破病名的框框,- 为疾病寻找出口。

提出了“人体空间”的重要性,在人体内部制造更多的空间,净化、美化- 空间,创造良好的内环境,恢复人体本来的和谐与安详。

-把复杂的中医简单化,推出“小方”治病的方法。

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更重要的是- 能够应用中医。

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医中来,才能真正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华特色医药精选审稿专家委员会-顾问:钱信忠张洪魁齐谋甲冯理达-名誉主任:房书亭-主任:周超凡沈志祥-副主任:周立孝陈浩孟庆云刘从明翁维良郭仲儒-执行主任:王恩光刘文华郑建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目录自序-----------------------------1人体空间医学概论--------------2细胞.空间.能量---------------3人体的四大空间与八大通道--------------4人体空间的能量运动-----------------5人体空间医学病因论--------6脏腑空间的生理与病理----------------------7人体空间医学治疗原则------------------8人体空间医学舌诊--------------------------9人体空间医学用药-----------------------10其他空间疗法-------------------------11附:人体空间医学与传统医学-人体空间能量与养生修炼-人体空间医学用药之道-人体空间医学十六字方针-空间医学论非典-小方治疗“癌症”-附图-欢迎进入人体空间医学新天地!-集治疗学、养生学、修炼学为一体!-并以天地人三界为研究对象的新视界!自序-宇宙中,星球与星球间存在相互影响,例如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有"内证功夫'的民间中医师的医论作者:郭志辰为了从现代科学-----信息论中的物质,能量,信息角度,主要是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中医火神派郑钦安学术思想,下面转发一篇有"内证功夫'的民间中医师,很有深度的探索性文章,非常难得,相信对我们理解"火神派"及"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启发(信息论认为:人体是一个热力学耗散系统.而我们就是要维护这个热力系统必需的能量平衡.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生存所消耗掉的活力的补充,即是能量补充,也及对真阳与真阳化生的真阴的补充,病气就是一种污浊性的干扰能量,治病就是去增加有益的能量,排出体内的污浊能量,一方面是做加法+++.一方面做适当的细节上的减法----..大道至简)前言余幼年之时,家境贫寒,又身患病痛,饱尝困厄之苦。

13岁即发愿学医,以解乡人病痛之倒悬。

遂卖掉仅有之三间老屋,筹措资金,外出拜师,学习传统医学。

16岁学成回乡,尝试为人治病。

孰料,所治病患病愈率达十之七、八,竟得乡人“小神医”之称。

然,自觉学识浅薄,更用心不辍。

每见医书必设法读研之,犹喜内经、伤寒、金匮之论,对本草、医学中衷参西录(清·张锡纯着)等诸多医派理论亦钟爱有加。

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之临床,对西方医学亦有所深涉。

尤其在对细胞学说的深研之中,发现中西医理论结合之点。

认为自然万物出于一理,追根溯源,无外乎物质,只形、象表现之异罢。

然无论变化如何,均遵“物质守恒”之理。

本论,乃聚40余年医疗学习、临床实践之精华。

虽谓一人之说,实以先人理论经验为基。

宇宙浩瀚,科学境界无边。

余之浅见,犹如沧海一粟,豆点之光。

医学领域诸多新科,尚需医界前辈、同学及后世继续探研。

本论,深得国家医界领导、前辈之垂询指导,使之获益良多。

他们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董福慧、高云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诗雅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王征美;海军总医院鹿尔驯教授;中医药管理考试中心主任医师郑跃先;北京市中医局主任医师赵建宏;中国残联主任医师成为品。

在此深表谢意! 恳请医界前辈、同学对其中谬误之处给予斧正,并赐教以卓见,以期该理论尽快臻于完善,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作者:郭志辰第一章人体空间医学探索理论的形成人体空间医学,是我在40多年的医疗临床探索、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形成的我的医学理论构思。

它源于传统中医,却不被传统中医理论所束缚,是传统中医理论的深化与升华。

人体空间医学又立足于现代医学的细胞理论。

受其启发,在研究探索中,从人体空间理论的角度得到了新的认识——胞内为营,胞外为卫。

此“胞”非彼“胞”,而是将细胞这一生命形体赋予了空间的概念;将人体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扩展开来,认为人体的组织、器官、脏腑、系统甚至整个人体,是由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群构合而成的大小不一、各有空间领属的“包”。

这些功能各异的“包”,包包相套,包包相通,既相互制约又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和实现人体的生理、生命活动。

在此意义上,对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等概念的内涵亦有所扩展和改变。

人体空间医学的雏形是智能医学①。

在智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而得之。

在探索的过程中,已打破了传统医学、人体生命科学中繁琐名词的限制,更深入地剖析了人体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临床事实的有力验证。

通过智能医学的研究,上升到对人体空间的探索,反回来再学习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体医学理论和临床有了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

特别是对传统“阴阳”与“五行”等学说的认识。

在智能医学的研究探索阶段,应用了“手势回照法”(见《智能医学回照法》一书),认识到了人体生物能量场的作用,指出“五行”是人体五种能量场的代名词;是人体不同性质能量的代名词;是能量运动的代名词。

但,此阶段还停留在运用传统的病理学说和三焦学说来治疗疾病。

在对中医《伤寒论》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逐渐意识到人体“太阳区”②大空间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太阳区能量的疏导和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太阳区在人体能量“公转”与“自转”③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体上、中、下三焦与太阳区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人体细胞的物质运动及能量辐射与人体空间之间的关系(传统医学称为“消化、吸收”)。

由此,提出了以“症”为诊断与治疗的主要依据;常规病名作为参考依据。

人体空间医学理论认为:疾病的症状是由人体的空间能量不均衡(这里指能量在运动状态下的动态平衡)所造成的。

临床事实表明,许多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种种相同的症状。

例如:头痛的症状,会表现在外感、高(低)血压、内伤、失眠等疾病上;恶心的症状,会表现在胃病、高(低)血压、肾病等疾病上;背部沉紧的症状,会表现在伤风感冒、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疾病上。

ﻫ人体空间医学对传统医学的“气”的概念以及“元气”、“宗气”等学说和理论,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认识到人体赖以生存的生理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在于人体空间的能量运动。

人体形体物质与空间能量是方向相对、撞击式的运动,二者之间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

因此,在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上,运用能量的撞击力逆向推动形体物质,促使形体物质与能量共同达到正常的运动状态。

特别是对人体中“第三动力”④的运用,临床上得到了可喜的收获。

例如,肝部病变,首先影响了肺部的正常功能。

而肺部的不适,令背部出现沉、紧或冷等症状。

能量的逆向推动,即从背部着手,调整背部的能量运动,则可治疗肝病。

如下所示: ◆肝病→肺→活动背部,是治疗肝病的第三动力部位; ◆肾病→肝→肺的宣动,是治疗肾病的第三动力部位; ◆脊背→肾→腹部的调整,是治疗脊椎病的第三动力部位;◆头部→胸→大椎的调整,是治疗头部病症的第三动力部位。

人体空间医学在辨证的基础上,认识到了传统医学整体疗法,以及人体空间内能量运动的重要性。

逐渐掌握应用人体的大空间,调整人体的生理平衡。

同时,提出了以细胞群体为单位的功能运动理论。

认识到了细胞在运动过程中,其能量运动方向⑤的重要性。

而且,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体的动力基础、心动力、小循环与大循环⑥的关系。

对左、右半身与心脏左右两侧的功能关系⑦进行了探索;认识到人体的空间是细胞运动、能量调节的场地。

只有场地纯净,能量流通顺畅,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回归健康,人的生命活动才会回归于自然。

注释 :①《智能医学》: 1998年 3 月第2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太阳区:是脊背内侧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大空间。

内则联系三焦,故,人体空间医学称之为外焦或后焦。

它是三焦能量出入的大通道。

故,一切疾病的根源在于外焦区内。

太阳区与传统医学的太阳经有本质的区别。

太阳经是足太阳膀胱经;而太阳区是指腰背内侧的空间而言。

③公转:人体的能量由会阴经丹田向上运动,过肚脐→下脘→中脘→膻中→咽喉→百会→大椎→夹脊→命门→尾闾,最后回到会阴,能量逆周天运动。

自转:各脏腑细胞群体所辐射的能量物质,是通过腹、背的前后横向撞击运动。

与传统的任督二脉运动不同。

任督二脉运动是以经为主,运动的范围小;公转与自转运动的范围大,即有上下运动,又有前后运动。

④第三动力:这是相对于人体病患部位和受该部位影响的第二部位而言。

譬如,因甲部位患病致使乙部位不适,通过能够解决乙部位问题的丙,即第三动力部位,达到既解决了乙的问题,又最终解决甲的病患。

第三动力部位是驱逐疾病之门,是解除病痛的金钥匙。

⑤人体空间医学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脏细胞群运动辐射的能量物质是向上运动的;腑细胞群运动辐射的能量物质是向下运动的。

⑥人体的循环是小循环(肺循环)推动大循环(体循环)运动(研究四妙永安汤,及牛黄安宫丸所得的临床验证)。

大循环的运动力之大小,与小循环的回流有一定的关系。

加大小循环的回流,等于加大大循环的动力。

加大小循环的回流,是改变脑循环的基础,是调整血压的方法之一。

同时,因性别的不同,人体的主导循环也各异。

男性以大循环为主,女性以小循环为主。

⑦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中线是从百会至会阴,中线之左代表阳,中线之右代表阴。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心脏左半部统管左半身的疾病,心脏右半部统管右半身的疾病(从外科治疗所观察)。

第二章人体空间医学概念的探讨人体空间医学是以研究人体空间为主题的医疗科学。

它是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在宇宙空间概念的启示下,以此作为研究人体空间的探索依据而得来的。

宇宙空间空旷无垠、浩瀚无边,有一种空空荡荡的神秘感。

宇宙中的“空”,是“无”,是“零”。

空,既是无,也是有,更是无所不有。

因此,人体空间医学围绕着无、有及无所不有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展开了对人体空间能量的研究和探讨。

指出:当人体出现了无、有及无所不有等相互矛盾的疾病时,就是所谓的“空间病”。

人体空间医学要解决的就是由无、有及无所不有之相互矛盾引起的空间病。

人体空间为何会出现无、有及无所不有这种相互矛盾的症状?因空间病不是实质性的疾病,而是因人体空间内能量所引发的疾病(传统医学谓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

是因为能量在人体空间内不能及时地被疏散、流通,所以聚集形成了疾病。

细胞在开合运动的过程中辐射于人体空间中的一种精微物质,人体空间医学称之为“能量”。

科学发达的今天,高科技的精微仪器仍然无法观测到人体空间能量的存在。

因看不见引发疾病之根源,即为“无”;但是,身体确实感觉不适,即为“有”;假以时日,如此不适的感觉已遍布全身,即为“无所不有”。

另外,人体空间病的另一个来源是信息。

数学家申农提出了“信息论”,认为信息既不是物质,又不是能量的单一体。

而是以物质、能量为载体,以能量为动力,三者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是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一种方式;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表现;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特性。

人体空间医学所讲的“信息”,是指人在生活中对周围事物的耳目听闻,使大脑细胞思维意识产生的能量波动。

传统医学认为人的七种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而七种情志与人体脏腑有一一对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是通过大脑细胞思维意识产生的能量波动作用于五脏形成的。

所以,人的情志变化,轻者能造成人的情志失调,严重者可形成人体脏腑的病变。

反之,脏腑的病变也可以通过情志表现出来。

人体空间医学研究推理认为,由人的“七情”造成的疾病,是为空间病中的“信息病”。

何谓信息病?因为,能量是由人体内形体物质——细胞在运动时所辐射出来的反物质现象,是细胞在展现生命力时,细胞之思维力(主要是大脑思维力)的投射。

因此,人体的能量,是由细胞的反物质现象与细胞思维力的投射相互结合形成的。

当思维力投射于能量中时,在空间内便会出现许多影影绰绰的影子(幻)①。

因其具有思维力,是为信息病。

因而,信息病与思维意识相关。

解决信息病除了疏通能量外,还须改变其思维意识,即所谓的“心病要由心药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