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马倩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03期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儿童或成人习得母语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外语学习一般是由第二语言习得而来。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非母语。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起点,英语教师应重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此,笔者梳理了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的重要理论,并通过分析和总结,探讨语言输入和输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而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相关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

1.输入假说及互动假设

克拉申(Krashen)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通过接受和理解输入信息,从目前的i水平提高至“i+1”水平,以此遵循自然习得的顺序。朗格(Long)认为,说话人是通过修饰交际模式,如解释、重复、减速或与第二语言说话人合作来保证思想交流。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交际调整提高理解,理解导致习得。

2.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没有孤立的语言输入,也没有孤立的语言输出,在社会互动中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关系,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因受到互动过程的调节而改变。

维果茨基(Vygotsky)认为,儿童的认知有两个发展水平,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ZPD)就是指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龄人合作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在二语习得领域,最近发展区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合作式学习是如何促进语言学习的。

二、教学实践与第二语言习得

1.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克拉申主张,学习者应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大量阅读和倾听各种语言输入材料,这是促进语言习得发展的有效途径。向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输入方法,其中之一是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发掘可以让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语言习得活动中。例如,通过在线英语作业给学生提供语言习得的良好机会。有一种名为“一起作业”的在线作业形式,由开始以听音识词、看图读句等形式呈现,到现在的自然拼读、动画配音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由开始只有北京版等几个主要版本的教材内容,到现在扩充至包括沪教版、新概念英语青少版等32个版本的内容,极大地拓展了学用资源。

同时,绘本阅读是中低年级学生语言输入不可或缺的基本途径。通过实践,笔者意识到,绘本阅读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机会,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曾参与过一次小学英语情境化教学的科研课题研究,认识了“ilip English”系统。通过实践研究课,笔者被该系统提供的丰富生活情境及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测评和实时反馈所吸引。这套学习体系呈现了贴合教材话题与生活经验相同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ilip平板电脑进行朗读、评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教师创设的小组活动中,学生能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大量标准的语音输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运用所学句式进行表达,实现了有效的二语习得。

2.语言输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斯威恩(Swain)认为,可理解性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要使学习者成功地习得语言,就要“迫使”他们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pushed output),而可理解性输出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的输出活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语法结构和词汇以及语用的得体性,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二语习得。这一思想对英语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关注的是学习者长远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启发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语言的输出。

在每节英语课上,教师都应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并能“畅所欲言”。例如,核心交际用语的学习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瞻前顾后,纵横交错”。也就是说,要融合学生已知的内容并能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这才是聚焦核心语言的本质。

三、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克拉申认为,真正流利、自发的语言运用,要靠习得的潜意识发挥作用。有意识地通过加强听力和阅读等多种方法获得丰富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利用信息技术,从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角度进行展示,为二语习得创设一种良好的输入环境。同时,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时,应保持意义和形式的平衡。也就是说,教师既不能过分强调单词与句子的读音和意义,又不能忽视学生对其结构的感知与模仿。

教师要结合英语教学实践,将二语习得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发挥其指导功能。如克拉申的“i+1”理论,能促使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现有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无论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各项活动,还是课下布置的在线作业、绘本阅读,教师都力求突破教学大纲要求的目标描述,以创新求变的精神设计多种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由于语言输入量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仅靠课堂上创设语言环境进行输入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在课外创造大量、恰当的语言输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在每年寒暑假依旧坚持每天自主阅读绘本,还参加了外研社举办的“丽声英语阅读计划”(这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进行语言输入的活动)。通过持续阅读,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词汇量,更学到了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对语言的习得大有裨益。

总之,掌握二语习得理论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英语教学。但是,如何把这些理论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还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思考、探究与打磨。教师可以结合理论与自己的实践,对外语课内外环境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进行深度研究。如果广大教师能够加强对我国小学生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将会使更多有益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郭向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